关键词
人物库 明朝
张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东新城人
宦官
初入宫投于太监张宏名下,后得掌东厂,兼掌内府供用库,颇为时相所惮。
万历十八年御史何出光等所劾,帝不听,论者更多,始责闲住。
后再召入,又被论劾,宠遂衰。
沈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云南通海人字行之
景泰四年举人
岳州通判
宪宗时,以善画夤缘至太常少卿,请敛天下货财充内府
帝怒,下狱被杖,谪广西庆远通判
刘璋明 1429 — 15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9—1511 【介绍】: 福建南平人字廷信号梅坡
天顺元年进士,历户部郎中,精于会计。
弘治时累迁工部尚书
内府监局屡有争执,曾上疏劝止征求制造铜鼓工匠,力主减少靡费。
有《梅坡集》。
维基
刘璋(1429年—1511年)字廷信福建延平府南平县(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
天顺元年进士
弘治朝官至工部尚书
刘璋生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
天顺元年(1457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升户部郎中,出为浙江左右布政使
成化二十年(1484年)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等地。
抚治郧阳巡抚四川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升工部右侍郎
弘治二年(1489年)户部右侍郎
弘治四年(1491年)左侍郎,升南京礼部尚书
弘治七年(1494年)工部尚书
弘治九年(1496年)七月,以太子少保衔致仕。
正德六年(1511年)二月刘璋南平病逝,葬于延平府龙山麓马坑桥西(现南平市延平区)。
王德完明 1554 — 16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4—1621 【介绍】: 四川广安人字子醇号希泉
万历十四年进士
兵科给事中
半年间连上疏言边吏欺上,防务鲜实,李成梁父子权重等,皆军国大计。
累迁户科都给事中
言边饷比弘治正德间增至八九倍,必须力行节俭,汰内府各库不急之务,庶几国用可足。
寻以疾归。
二十八年起任工科,极陈不应大兴工役,又言国用匮乏之忧。
帝均不省。
后以言帝疏皇后及皇长子,遭廷杖、除名,直声震天下。
光宗立,擢左佥都御史,进户部侍郎
持论每与邹元标等异。
时论颇以为嫌。
维基
王德完(1554年—1621年)字子醇号希泉四川顺庆府广安州人,民籍。
万历七年(1579年)己卯四川乡试第四十九名举人十一年(1583年)中式癸未科会试第五十五名,未殿试,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廷试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都察院观政十六年(1588年)补授兵科给事中二十年(1592年)四月户科右给事中,再升礼科左给事中七月又迁户科都给事中
二十八年(1600年),因立太子事触怒明神宗,被廷杖一百,革职还乡。
四十八年(1620年),被起用为太常寺少卿
明光宗时,官至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天启元年(1621年)八月户部右侍郎十二月病故,被封赠户部尚书,加封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太子太师
陈泰来明 1559 — 15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9—1594 【介绍】: 浙江平湖人字伯符一字上交别号员峤
万历五年进士
顺天教授,进国子博士,见执政与言官相对立,上书劝告,因而五年不调。
十三年马应图疏论执政泰来被诬曾为之点定奏章,引疾归。
久之累官礼部员外郎
以疏救赵南星,谪饶平典史
有《员峤集》。
泰来字伯符一字员峤平湖人
万历丁丑进士
归娶,赐内府金花龙灯,州里荣之。
累官仪制员外郎
疏请建储,不报。
忽传三王并封,草疏死诤,又面质王文肃于朝,旁观悚慄,卒寝封议。
寻以疏救孙鑨,谪饶平典史
自赋有直道不缘三黜改,孤忠只受九重知句。
年三十六,卒于苕川。
光宗立,录赠光禄少卿
员峤集。
初谪归时,梦至一山,见群仙咸集,共赋云:凉风拂拂白云收,宦海茫茫几日休。
剪纸作驴轻拨剌,花洞口笑淹留。
旁有仙曰:汝乾凌子也。
后一年当会于此。
殁后,翁哭之恸。
适遇方士,能作飞符召魂术。
翁为祈请,附乩书曰:仙谪之期止此,非不思我阿翁,然数有限,恸奚为?
遂赋诗以别。
泰来慷慨有才略,与顾宪成赵南星诸公咸气节自负,竟以抗直困下位。
夫人营织而食,后复贬窜,流离以死。
嗣子无传,风流顿尽,悲夫!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上交平湖人
万历丁丑进士,自顺天教授国子监博士礼部员外郎饶平典史泰昌初光禄少卿员峤
维基
陈泰来(1559年—1593年)字上交一字伯符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民籍,诗人。
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月二十七日
浙江乡试第六十九名。
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三十五名,殿试成三甲第一百二十七名进士,年仅十九岁,授顺天府教授,进国子博士
后迁升为礼部员外郎,因赵南星案牵连,贬为饶平典史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得年仅三十五。
天启年间,赠光禄少卿
著有《员峤集》,冯梦桢选《陈伯符诗集序》。
明史》卷二百三十一有传。
明神宗明 1563 — 16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3—1620 【介绍】: 即朱翊钧
明朝皇帝。
穆宗子。
隆庆六年穆宗死后嗣位。
次年改元万历
初年,张居正司礼监冯保内助,排高拱而为首辅,以天下为己任,整顿武备,清丈田亩,实行一条鞭法,国势颇振。
神宗年少,颇以“大伴”(冯保)、“张先生”之约束为苦。
万历十年十二月张居正死未半年,即黜逐冯保
次年,追夺张居正官爵。
此后,申时行当国,遇事迁就。
言官对奏,空有抗直之声,其实徒争意气。
万历中期,帝不临朝,不批答章疏,不补缺官,政事荒怠日甚。
二十四年起,遣宦官赴各地征税开矿,借此勒索。
十余年间,民变迭起。
帝宠郑贵妃,爱其所生福王朱常洵,以皇太后及群臣故,立长子朱常洛皇太子,而夺嫡之疑时起。
四十二年福王洛阳就国,所给大量庄田,皆夺之民间,海内骚然。
朝臣门户之见日深。
其时后金(清)勃兴,辽东形势紧张。
四十七年杨镐四路之师覆败。
军费匮乏,遂以辽饷为名,增赋三次。
民穷财尽,内外交困,明之灭亡,征兆已见。
死于四十八年七月,距甲申之变,不满二十四年。
神宗讳翊钧穆宗长子,建元万历
在位四十八年崩,葬定陵
有集一卷。
(《野获编》:今上以冲圣禦宇,张江陵相公进《帝监图说》以劝讲,内列「圣哲芳规」、「任愚覆辙」二项,以寓劲戒。
自是益勤史学,更命进讲《贞观政要》。
至十六年阁臣太祖御劄在内阁者,凡七十馀通。
上命留内恭藏,因索累朝实录进览,阁臣对以实录成时,史臣俱会同焚稿于芭蕉园,人间并无底稿,惟皇祖世宗特建皇史宬以藏列圣实录宝训,但册样稍广,宜减为书册,庶便展阅,容令中书官誊进,陆续上呈。
允之
由是金匮石室之藏,俱登乙览矣。
于慎行谷城山房集》:上初即位,好为大书,内使环立求书者,常数十纸;而外廷臣僚得受赐者,惟内阁讲臣而已。
字画遒劲,鸾回凤舞。
时圣龄十馀岁矣。
丙子,张公位及慎行补入讲幄,上顾相君曰:「新讲官二人尚未赐与大字。
」内使已濡墨俟,上遂大书二幅,赐位及慎行
字画比赐诸公者稍大,庄劲胜前。
时御龄已十五矣。
《续玉笥诗谈》:司礼张维蓟人也,少侍今上春宫。
为予言上初学诗,咏新月云:「天边一轮月,其形光皎洁。
可比圣人心,乾坤多照彻。
帝王气象,宛然二十字中。
钱谦益列朝诗集》:上天藻飞翔,留心翰墨,每携大令《鸭头丸帖》、虞世南临《乐论》、米芾《文赋》以自随。
《劝学诗》一章,御书赐太监孙隆刻石吴中者也。
内府颜鲁公书《孝经》,命江陵相装潢题识,珠囊绨几,未尝一日去左右。
丧乱之后,朝士以百钱买得之。
鲁公法书精楷,俨如《麻姑仙坛》,每章有吴道子画,精彩映发,手若未触。
天球琬琰,零落人间矣。)
杨名明 1505 — 15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5—1559 【介绍】: 四川遂宁人字实卿
嘉靖八年进士
编修
十一年应诏上疏言帝喜怒无常,用舍不当。
语切直,帝怒,下诏狱究主使。
数濒死而无所承。
乃谪戍瞿塘卫
寻放归。
居家奉亲,以孝闻。
亲没,庐墓,终丧病发,卒。
维基
杨名(1505年—1559年)字实卿号方洲四川遂宁县(今四川省遂宁市)人。
明朝翰林嘉靖七年四川解元,连中探花
翰林院编修,因向明世宗直言进谏,而得罪下诏狱被罢黜。
杨名年少时,督学王廷相认为其言语称奇,补做其门下弟子生员。
嘉靖七年(1528年)四川乡试第一(解元)。
嘉靖八年,登进士一甲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听说祖母去世后,请求紧急归乡;之后再回朝廷,担任展书官
嘉靖十一年(1532年)十月,天有彗星,依律群臣进言。
杨名上书称明世宗喜怒失中,用舍不当。
其言痛切刚直,世宗怀恨在心,但仍回旨称其为忠言,并令其不必隐讳。
杨名不谱世宗心思,继续直言道:吏部是百官之首,尚书为百官之表;然而吏部尚书汪鋐却是最卑鄙的小人。
此外,武定侯郭勋奸诈狡猾,太常寺卿陈道瀛、金赟仁粗鄙酣淫。
这几人,舆论早都称其不应任用,然而陛下你仍任用他们,这是圣上有偏爱的缘故。
诸位大臣进言忤逆了圣上,此心实为可原谅的。
大学士李时以爱惜人才为情,既然被圣上嘉奖采纳,但吏部却不为他签署发批准。
臣所说的谓虚文塞责的事,难道完全没有么?
这些得罪的大臣们,舆论认为应当宽恕,但陛下却不肯原谅他们,这是圣上有偏怒的缘故。
士邵元节利用点卑鄙技巧,蒙蔽圣上。
您曾经下令在内府设斋醮,并命左右大臣为供事奔走,所以致使有不肖之徒在黑夜乞求出入宫门的。
如果将这些写入史册,后世人们将如何评价?
这都是圣上心中稍有的偏激,因此臣敢抒发自己的狂愚。
奏疏呈上后,嘉靖帝震怒,即刻逮捕杨名下诏狱拷讯。
汪鋐上书称道:杨名是与杨廷和同乡,最近张孚敬离任,杨廷和的同党总是计划要报复,所以这才攻击我。
臣为皇上选拔任用,一心只想重振朝廷纲法,但总有大臣指责我操之过急。
而且内阁大臣都在培植党羽,所以杨名才敢如此欺君放肆。
明世宗深信其言,更加愤怒,于是命锦衣卫追问杨名的主使。
杨名数次濒临死亡,但没有什么可承认的,只说曾将奏疏草稿给同榜进士程文德看过,明世宗遂将程文德一并拿下诏狱。
当时侍郎黄宗明、侯补判官黄直论救,均先后入狱。
致使三法司再拟杨名罪过,均不能恰当反映明世宗内心想法。
于是,明世宗亲自下诏,令杨名戍边,入编伍瞿塘卫
第二年即释放回来。
后来多次举荐,均不再召
杨名家居二十多年,侍奉双亲。
双亲都死后,他弟弟杨台在坟墓旁结草庐居住。
孝期满后,因病去世。
隆庆元年,赠光禄寺少卿
梁清标明末清初 1620 — 16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0—1691 【介绍】: 明末清初直隶真定人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
明崇祯十六年进士
顺治元年归清,授编修,官至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
有《蕉林文集》、《棠村词》、《棠村随笔》。
梁清标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正定人
明崇祯癸未进士,改庶吉士
入国朝,官至保和殿大学士
有《蕉林集》。
词学图录
梁清标(1620-1691) 字玉立号棠村又号蕉林苍岩,斋号秋碧堂。
直隶真定(河北正定)人。
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
庶吉士
入清,授编修历官侍读学士詹事,秘书院学士,礼部、吏部侍郎兵部、礼部、刑部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
贵为一品大臣而风雅好文,其诗妙于秀艳中特露警拔,其词风流秀丽,虽极浓艳之作亦无绮罗香泽之态,负一时之名,又以富于书画收藏著称。
有《蕉林诗集》。
词集名《棠村词》。
清诗别裁集
字玉立直隶真定人
崇祯癸未进士,国朝官至大学士
著有《蕉林诗集》。
维基
梁清标(1620年—1691年)字玉立号棠村又号苍岩子蕉林居士
斋号秋碧堂,直隶真定府真定县人(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崇祯末进士,明亡降清,授翰林院编修,累擢户部尚书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官至保和殿大学士
著有《棠村奏草》、《棠村随笔》、著《蕉林诗集》等。
梁清标同辈兄弟梁清宽梁清远皆于科甲折桂,人称“三梁”。
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顺天乡试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联捷进士,改庶吉士
清朝顺治元年,再任庶吉士
顺治六年,担任内翰林弘文院编修
顺治九年,升内翰林国史院侍讲学士武会试主考官
顺治十年,担任詹事府詹事,兼内翰林秘书院侍读学士内翰林秘书院学士
同年,改礼部右侍郎内翰林秘书院学士
顺治十一年,任吏部右侍郎内翰林秘书院学士
次年吏部左侍郎
顺治十三年,升任兵部尚书,钦命赈济顺天府属大兴等处。
康熙五年,改任礼部尚书,并于次年担任会试正考官
康熙十年,改任刑部尚书次年再改户部尚书
康熙二十七年,担任保和殿大学士
梁清标工书法,精鉴赏,收藏甲于海内,有阎立本《步辇图》卷、周昉《簪花仕女图》、荆浩《匡庐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范宽《雪景寒林图》、陆机《平复帖》、赵孟頫《黄庭经》和《鹊华秋色图》。
鉴藏章有“河北棠村”、“苍岩子梁清标玉立氏印章”、“蕉林”、“观其大略”等。
梁清标还从所藏法书中精心选出11种,上自《平复帖》,下至《黄庭经》,撰成《秋碧堂法帖》。
梁清标死后,其藏品就开始大量流出。
梁清标孙梁彬引疾归田后,“资用屡空”,家道中衰,这些藏品后来大部分进入清内府,收入乾隆时编纂的《石渠宝笈》。
汪煇明 ? — 16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嵩县人号柱河
万历三十二年进士
累官礼部侍郎
以拒为魏忠贤生祠撰文削职归里。
阉党伏诛,复原官。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德仲休宁人
万历甲辰进士,改庶吉士编修历官吏部左侍郎协理詹事府事
维基
汪煇(?
—1628年),字德仲号柱河河南嵩县籍,直隶休宁县人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进士,选庶吉士三十八年翰林院编修,于内府司礼监书堂教书。
四十三年南京国子监司业历官左中允翰林院编修四十七年会试同考试官
熹宗即位,升左谕德右庶子侍读,掌右春坊印,天启二年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读学士,累官礼部右侍郎南京吏部右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充实录副总裁,改吏部左侍郎六年回部管右侍郎事。
魏忠贤建生祠,欲得煇文记其事,不可,削夺归里。
忠贤败,复官,寻卒。
释明信明 1512 — 1574年二月七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
释明信字无极姓宋氏沙河人也。
垂髫毵毵,即舍尘凡,礼顺德天宁深为师,稍长以生死为忧,年十三即请本师以行脚事,往牛山入大火聚,精勤刻苦,日夜煆炼者二十馀年。
尘劳虽觉暂谢,然未有所悟入,因觐归顺德,至西山上栈坪,迥绝人迹,潜居六载。
一食朝昏,诸念顿息。
顷之即参诸方,北走京师登坛受具。
复隐银山之中峰,避影三载,日以橡栗为食,专注禅观。
时忽心境皆空,根尘顿脱,豁然开悟,自觉当体无依。
时翠峰据临济正宗,令开法于都门,因求印證,机缘契合,寻即谢去,隐于京西金山吉祥院,以长养为怀,坚持孤硬,澹然若无所寓。
衲衣鷇食,二十馀年,内府太监张暹南闻而谒之,捐金重新梵宇,诸方学者日益景从
居无何,念家山寥落,有归与之叹,杖策西游,祖塔以谢度脱。
未几,寻归吉祥,灭影人世,而水云四来,道风益振。
一日无恙,召众说偈,危坐而逝,明万历二年二月七日也。
寿六十有三,腊三十有奇。
弟子奉荼毗礼,收灵骨葬于西岭之隐寂石洞,憨山为之碑记。
毕锵明 1516 — 16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6—1608 【介绍】: 池州府石埭人字廷鸣号松坡
嘉靖三十三年进士
刑部主事
累迁应天知府,为巡抚海瑞所赞赏。
万历四年南京户部尚书,上书陈时政,言锦衣官校、内府监局匠役众多等弊,均多切要。
为近侍所挠,不尽行,乃以年老致仕。
卒谥恭介
孙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钱塘人字敬身一字子荣号思泉
嘉靖三十八年进士
工科给事中巡视光禄,积弊多所厘定。
改巡京营,谏遣中官典京营军。
穆宗时内府监局加征工料,滥用无度,亦力谏。
后官山西右参政,分守冀宁,落职归,卒。
维基
孙枝字子荣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仁和县民籍。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乙卯浙江乡试第七十名举人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式己未科三甲第三名进士
历官工科给事中巡视光禄寺,釐定积弊。
改为巡查京营,世宗下诏命太监吕用等出典京营军,力谏反对,事寝。
后官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分守冀宁,落职归里,卒。
有《孙敬身诗文》。
僧梵琦元末明初 ? — 13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0 【介绍】: 元明间僧人
浙江象山人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昙曜
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
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为第一。
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
自号西斋老人
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梵琦
字楚石
小字昙曜
象山人
姓朱氏
出家海盐天宁永祚寺
得法于径山元叟端和尚
元英宗诏令金书藏经
闻谯楼鼓声。
豁然大悟。
遍主法席。
名满夷夏。
泰定中当湖福臻院。
晚归天宁。
筑西斋退老。
明兴再被诏徵。
建法会于蒋山。
居第一。
赐伊蒲供于文楼。
洪武三年秋
问鬼神之理。
馆于天界寺
示微疾。
书偈曰。
真性圆明,本无生灭。
木马夜鸣,西方日出。
书毕而化。
赐谥佛日普照慧辩禅师
宋濂为撰塔铭。
铭曰:大监密旨馀十传,妙喜起蹴龙象筵。
有如大将据中坚,铁卒十万佩櫜鞬。
或触之者命发悬,谁欤五世称象贤
佛日晓出瀛海壖,红焰闪闪行中边。
流光所至无幽玄,忆初飞锡来北燕
彤楼画阁金星躔,一击三际皆廓然。
火中新敷清净莲,绀色涵空绝蔓牵。
自兹口喷百丈泉,洗涤五浊离腥膻。
内而诸夏外朝鲜,纷纷来者人驾肩。
示以实相非空言,塔庙赫赩名山川。
一佛能变万与千,会万归一道则全。
不识诬为有漏缘。
帝敕中使来传宣。
钟山法超沈绵。
万人瞻依曲两拳。
一朝入灭同蜕蝉。
西方弹指即见前。
白玉楼阁琉璃田。
金铃宝树演真诠。
师之往矣神弗迁。
寂光常定无偏圆。
我作铭诗翠琰镌。
昭朗盛业垂年年。
愚庵及公有悼楚石诗云:潦倒奚翁的骨孙,高年说法屡承恩。
麻鞋直上黄金殿,铁锡时敲白下
烦恼海中垂雨露,虚空背上立乾坤。
秋风唱彻无生曲,白牯狸奴亦断魂。
钱与善曰:曹溪五派临济下,妙喜递传元叟,而琦公嗣之,有六会录,流布丛林。
电坼霜开,金声玉振
姚广孝亦谓琦公于净业一门,至老力行不懈。
云溪宏禅师亦推为明宗师第一。
有净土、和陶诸诗。
游凤山,西斋三集。
楚石倡诗,教于永祚。
正、嘉、隆、万间,诗僧辈起,吟派之盛,于兹为最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楚石小字昙曜,族姓朱氏,象山人,居海盐天宁寺
明初,徵至京建法会,赐第一座。
有《北游》、《凤山》、《西斋》三集。
行实 师讳梵琦
楚石其字也。
宁波府象山县人
姓朱氏
年九岁。
授经于讷翁谟公。
十六剃染。
阅楞严经有省。
元叟端公
西楼鼓声。
汗如雨下。
因偈曰。
捉得红炉一点雪。
却是黄河六月冰。
元叟
元叟许可。
会报恩虚席以待。
师勉赴。
而筑室西斋。
为终焉之计。
师形躯短小。
而神观精朗。
举扬正法。
无愧妙喜
世寿七十五。
僧腊六十三。
有六会语录行世。
上堂 除夜小参。
善哉三下板。
知识尽来参。
既善知时节。
吾今不再三。
诸仁者。
一举更不再举。
今已再举。
一闻更不再闻。
今已再闻。
头头上明。
物物上了。
如理如事。
亘古亘今。
不是涅槃心。
亦非正法眼。
恁么恁么。
三世诸佛祇言自知。
不恁么不恁么。
六代祖师无启口处。
设使言前荐得。
犹为滞壳迷封。
假饶句下精通。
未免触迷狂见。
今红炉上拾得一点雪。
枯木上糁些子花。
与你诸人赴个时节。
残灯随腊尽。
爆竹送春来。
复举盘山云。
向上一路。
千圣不传。
慈明云。
向上一路。
千圣不然。
妙喜云。
向上一路。
热碗鸣声。
师云。
三大老尽力道。
只发明得向下一路。
若是向上一路。
驴年未梦见在。
普说 上堂。
举僧问乾峰。
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未审路头在什么处。
峰以拄杖画一画。
云在这里。
师云。
白云万里。
僧举前话问云门。
门云。
扇子𨁝跳上三十三天
筑著帝释鼻孔。
东海鲤鱼打一棒。
雨似盆倾。
师云。
白云万里。
忽有人出来。
问天宁与么批判。
还惬得二大老意么。
向他道白云万里。
呵呵呵。
啰啰哩。
啰啰哩。
啰啰哩。
刹刹尘尘知几几。
十字街头石敢当。
忽然吸竭沧溟水。
你辈茄子瓠子那里知得。
拍禅床便起。
当晚小参。
僧问诸佛不出世。
祖师不西来。
佛法遍天下。
谈玄口不开。
既是佛法遍天下。
为什么谈玄口不开。
师云。
南斗七。
北斗八。
进云。
未审此理如何。
师云。
去去西天路。
迢迢十万馀。
乃云。
人天众前激扬此事。
也须是本分衲僧始得。
若非本分衲僧
未免遭人怪笑。
只如适来禅客立个问头。
恁么答他。
却理会不得。
再举一遍。
既是佛法遍天下。
为什么谈玄口不开。
檐声未断前宵雨。
电影还连后夜雷。
结夏小参。
僧问如何是山里禅。
师云。
胡孙上树尾连颠。
进云。
如何是城里禅。
师云。
十字街头一片砖。
进云。
如何是村里禅。
师云。
扶桑人种陕西田。
进云。
谢师答话。
师云。
苍天苍天。
乃云。
衣食养寿命。
一日不可无。
粪埽敌寒暑。
粗粝疗形枯。
昨日三春。
今朝九夏。
何不趁色身强健时。
拨教生死路头明白。
要去便去。
要住便住。
谁障得你。
谁碍得你。
岂不俊哉。
岂不快哉。
且道生死路头作么生拨。
空手把锄头。
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
桥流水不流。
若不会。
与你下个注脚。
空手把锄头。
骤马上高楼。
步行骑水牛。
闹处冷湫湫。
人从桥上过。
饭萝头受饿。
桥流水不流。
拨火觅浮沤。
时不待人。
参。
复举圆觉经云。
居一切时。
不起妄念。
于诸妄心。
亦不息灭。
住妄想境。
不加了知。
于无了知。
不辨真实。
师云。
若然。
道有也得。
道无也得。
向上也得。
向下也得。
得也得。
不得也得。
数片白云笼古寺
一条绿水绕青山。
示众 师云。
一朝村院主
万劫出头难。
大难大难。
若是个汉。
佛语祖语不教蕴在胸襟。
掉向他方世界。
何况世间浅近之学。
便诵得四韦陀典。
但增妄想。
堪作甚么。
食人涎吐。
未有了日。
不如无事好。
见我道无事。
便作无事会又争得。
若要真个无事。
须下死工夫。
大死一回。
死中得活。
便能超毗卢。
释迦
百匝千重。
七通八达。
祖师巴鼻。
向上宗乘
尽与埽除。
不劳拈出。
云门云。
我今日共你说
屎灰屎火。
泥猪疥狗。
不识好恶。
屎坑里作活计。
汝若跳出屎坑。
却来山僧手里吃棒。
示众。
看这般时节。
志学道兄弟那里放包。
从上来建立门庭为什么事。
可但为你几乡亲法眷。
图口腹。
恣无明。
成群作队。
造地狱业。
佛法禅道推向一边。
争知业报卒亸避不得。
刀山剑树。
镬汤炉炭。
无人替代渠。
如今大方丛林。
兵变以来。
南北东西。
万中无一。
因什么如此。
盖是恶贯满。
业果熟。
自作自受。
更教谁承当。
祖师劝你出家。
终不但为衣食名利抛乡别井也。
只为生死事大。
无常迅速。
寻师访友。
切切究明。
喷地一发。
成佛作祖去。
报父母深恩去。
度脱天下人去。
既不如此。
因何出家。
冷地思量。
古风大好。
饥则乞食。
寒则补衣。
日中一餐。
树下一宿。
旅泊三界。
示一往还。
永断无明。
方成佛道。
岂不见无业国师示众云。
古人得意之后。
茅茨石室。
折脚铛里煮饭吃过三二十年。
名利不干怀。
财宝不为念。
大忘人世。
隐迹岩丛。
君王命而不来。
诸侯请而不赴。
岂同吾辈贪名爱利。
汩没世涂。
如短贩人。
有少希求。
而忘大果。
与么指示。
可煞分明。
作福不如避罪。
多虚不如少实。
在此衣线下一道圆光。
阿谁无分。
莫教失却人身。
只要你直下搆取。
便与佛祖齐肩。
若道山僧妄语。
甘入拔舌地狱。
示众。
教中有六念。
念佛。
念法。
念僧。
念戒。
念天。
念施。
衲僧门下念个什么。
若道念佛。
念著佛字。
漱口三日
不可是念佛也。
若道念法。
法尚应舍。
何况非法。
不可是念法也。
清净行者。
不入涅槃。
破戒比丘
不入地狱。
不可是念僧也。
持犯但束身。
非身无所束。
不可是念戒也。
三界无安。
犹如火宅。
不可是念天也。
施者受者。
并所施物。
三轮空寂。
俱不可得。
不可是念施也。
莫是无念么。
才无念便是有念。
避溺投火。
转见病深。
直饶独脱无依。
要作山僧奴子未可在。
欲得会么。
千年无影树。
今时没底靴。
举云门一日拈拄杖云。
凡夫实谓之有。
二乘析谓之无。
缘觉谓之幻有。
菩萨当体即空。
衲僧见拄杖但唤作拄杖。
行但行。
坐但坐。
总不得动著。
妙喜云。
我不似云门老人。
将虚空剜窟笼。
蓦拈拄杖云。
拄杖子不属有。
不属无。
不属幻有。
不属即空。
卓一下云。
凡夫二乘缘觉菩萨尽向这里各随根性悉受用。
惟于衲僧分上为害为冤。
要行不得行。
要坐不得坐。
进一步则被拄杖子迷却路头。
退一步则被拄杖子穿却鼻孔。
只今莫有不甘底么。
试出来与拄杖子相见。
如无。
来年更有新条在。
恼乱春风卒未休。
凡夫不合起有见。
二乘不合起无见。
缘觉不合起幻有见。
菩萨不合起当体即空见。
不可放过。
云门老汉贪观白浪。
失却手桡累天下衲僧总落拄杖圈䙌。
放过不可。
好与一坑埋却。
举昔有一婆子施财。
赵州和尚转大藏经。
赵州下禅床绕一匝云。
藏已毕
人回似婆子。
子云
比来请转一藏。
何和尚只转半藏。
妙喜云。
众中商量道。
如何是那半藏。
或云再绕一匝。
或弹指一下。
或咳嗽一声。
或喝一喝。
或拍一拍。
恁么见解。
只是不识羞。
若是那半藏。
莫道赵州更绕一匝。
直饶百千万亿匝。
于婆子分上只得半藏。
设使更绕须弥山百千万亿匝。
于婆子分上亦只得半藏。
假饶天下老和尚亦如是绕百千万亿匝。
于婆子分上也只得半藏。
设使山河大地。
森罗万象。
若草若木。
各具广长舌相
异口同音。
从今日转到尽未来际。
于婆子分上亦只得半藏。
诸人要识婆子么。
良久云。
鸳鸯绣出从君看。
不把金针度与人。
师云。
这婆子谓赵州只转半藏。
弄假像真。
当时只消道何不向未绕禅床时会取。
举德山小参示众云。
老僧今夜不答话。
问话者三十棒。
时有僧出礼拜。
德山便打。
僧云。
某甲话也未问。
为什么打某甲。
山云。
你是甚处人。
僧云。
新罗人
山云。
未跨船舷。
好与三十棒。
法眼云。
大小德山话作两橛。
圆明云。
大小德山龙头蛇尾。
雪窦云。
德山握阃外之威权。
有当断不断不招其乱底剑。
要识新罗僧
只是撞著露柱底瞎汉。
毒鼓未击。
早是鸭闻雷。
漫天网未收。
跃鳞冲浪来。
德山老。
德山老。
正令当行非草草。
法眼重加矢上尖。
圆明更向声前扫。
千古流芳雪窦师。
长剑在手亲提持。
举德山挟复子到沩山
上法堂。
从东过西。
从西过东。
沩山默坐不顾。
德山云。
无无。
便下去。
复云。
也不得草草。
遂具威仪见沩山
提起坐具云。
和尚
沩山拟取拂子。
德山便喝。
当时背法堂著草鞋便去。
沩山至晚问首座
适来新到在什么处。
首座云。
当时背法堂著草鞋便去。
沩山云。
还识此子么。
已后向孤峰项上蟠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
作家相见。
无背无面。
眼似流星。
机如闪电。
提起坐具。
略露锋铓。
拟取拂子。
快便。
已后孤峰结草庵
牛头向北马头南。
开示 既称长老
出世为人。
喻如金錍刮眼膜
非是小事。
若伤锋犯手。
未免破睛。
危乎险哉。
间不容发。
岂可恣矇袋。
掉三寸舌。
脱空瞒人。
你看他挟山初住京口寺。
已有发明。
到垂手处。
不无渗漏。
后往华亭见船子。
及船子向他道。
离钩三寸。
子何不道。
道不得。
劈口一桡。
竿头丝线从君弄。
不犯清波意自殊。
始大彻。
所以道参禅须是悟始得。
悟了须是见人始得。
若不见人。
只成杜撰禅和。
说拍盲禅。
到处教坏人家儿女去也。
第一本领要端正。
履践须明
院子大小正当置之度外。
临济风穴首山何尝聚三百五百众来。
至今道行天下。
所谓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也。
又云兄弟开口便道我是禅和。
及问他如何是禅。
便东觑西觑。
口如扁担相似。
苦哉屈哉。
吃著佛祖饭。
不去理会本分事。
争持文言俗句。
高声大语。
略无忌惮。
全不识羞。
有般底不去蒲团上究明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
冷地里学客舂。
指望求福。
忏除障。
与道太远在○凝心敛念。
摄事归空。
念想才生。
即便遏捺。
如此见解。
即是落空亡的外道。
魂不返的死人。
又有妄认能瞋能能见能闻。
认得明了。
便是一生参学事毕。
我且问你。
无常到时。
烧作一堆灰。
这能瞋能能见能闻的什么处去也。
恁么参的。
是药汞银禅。
此银非真。
一煅便流。
因问你寻常参个什么。
答道有教参万法归一。
一归何处。
又教我只如此会。
今日方知不是。
就和尚请个话头。
我道古人公案有什么不是。
汝眼本正。
因师故邪。
累请不已。
净土诗(略举十首) 有个弥陀在自心。
才生一念隔千岑。
于中岂待回光照直下翻为向外寻。
绿水青山皆妙体。
黄莺紫燕总玄音。
凡夫只为贪瞋重。
不觉身栖宝树林。
遥指家乡落日边。
一条归路直如弦
空中韵奏般般乐。
水上花开朵朵莲。
杂树枝茎成百宝。
群居服食胜诸天。
吾师有愿当垂接。
不枉翘勤五十年。
一朵莲含一圣胎。
一生功一花开。
称身璎珞随心现。
盈器酥酡逐念来。
金殿有光吞日月。
玉楼无地著尘埃。
法王为我谈真谛。
直得虚空笑满腮。
将参法会礼金仙。
渐逐香风出宝莲。
红肉髻光流不尽。
紫金身相照无边。
重重树网垂平地。
一一华台接远天。
诸佛界中希有事。
了如明镜现吾前。
一寸光阴一寸金。
劝君念佛早回心。
饶凤阁龙栖贵。
难免鸡皮鹤发侵。
鼎内香烟初未散。
空中法驾已遥临。
尘尘刹刹虽清净。
独有弥陀愿力深。
金作层楼玉作台。
琉璃田地绝纤埃。
惟心净土无高下。
自性弥陀不去来。
红日初非天外没。
莲只在意根栽。
众生障重须存想。
想极情亡眼豁开。
莫将胎狱比华池
早向池中占一枝。
却坐宝华成佛子。
何烦慈母浴婴儿。
口餐法喜真肴馔。
心得明门妙总持。
般若台前定回日。
令人长忆雁门师。
多言极乐向西寻。
究竟不离清净心。
空影入池皆碧玉。
日光穿树尽黄金。
事如梦幻虽非实。
理到圆常却甚深。
八万四千真相好。
请君危坐扣灵襟。
须摩提国赞何穷。
不与他方佛境同。
百味酸甜长满钵。
一身轻健任游空。
初心便获无生忍。
具缚能教宿命通。
今古往生留传记。
尽尘沙界扇慈风。
念极心开见佛时。
自然身到碧莲池。
火轮罪净千千劫。
琪树光分万万枝。
善友深谈终不厌。
灵禽妙语实难思。
功成果满须臾事。
尚谓奔流闪电迟。
袾宏曰。
本朝第一流宗师。
无尚于楚石矣。
筑石室。
扁曰西斋。
有西斋净土诗一卷行世。
今止录十首以见大意。
彼自号禅人而浅视净土者。
可以深长思矣。
字楚石
明州象山人
姓朱
父杲。
好善。
有隐德。
母张氏。
事佛惟谨。
大元元贞二年。
丙申六月。
梦日堕怀而生。
襁褓中。
有神僧见之。
谓曰。
此儿佛也。
他日当大振佛法。
四岁失怙恃。
祖母王氏鞠之。
六岁善属对。
七岁能书大字。
诗书过目不忘。
九岁抵西淅。
海盐天宁衲翁模受经业。
年十六。
入杭昭庆受具戒。
一日阅首楞严。
有说偈曰。
七处徵心心不肯。
八还辨见见元无。
劈开秘密千重锁。
迸出圆明一颗珠。
从此圣凡知解绝。
有何生死性情拘。
话头拈起知音少。
留与人间作楷模。
元叟端禅师
径山
师往参即问。
如何是言发非声。
色前不物。
叟遽云。
言发非声。
色前不物。
速道速道。
师拟进语。
叟震威一喝。
师乃错愕而退。
英宗皇帝诏善书者赴阙。
金书大藏经。
师在选中。
辞叟遂行。
既至。
馆于万宝坊。
崇天门
一夕睡起。
闻䌽楼鼓鸣。
豁然大悟。
彻见径山为人处。
述偈曰。
崇天门外鼓腾腾。
蓦劄虚空就地崩。
拾得红炉一片雪。
却是黄河六月冰。
甲子东归。
再参元叟径山
叟迎笑曰。
且喜汝大事了毕。
遂以第二座延之。
学者多咨叩焉。
未几以行宣政院命。
出世海盐州之福臻。
题五相无碍曰。
万法圆成一念中。
众生世界尽牢笼。
光相大小珠相似。
赤白青黄色不同。
毕竟未知何处起。
如今方信本来空。
平常一句如何会。
日出西方。
夜落东天。
迁州之天宁。
至元迁杭之报国。
至正迁嘉兴本觉
丁亥
赐号佛日普觉慧辩禅师
复迁天宁。
建大毗卢阁
又建宝塔七层。
高二百四十馀尺。
塔成忽偏倚欲什。
师日祷于佛。
夕大风雨。
州民闻空中有声曰。
急往天宁救塔。
明日塔乃四正如初。
后以兵燹殆废。
失顶之宝瓶。
师复鸠施完葺。
以钱铸宝瓶补之。
上瓶之日。
天花纷雨。
异香满空。
大明洪武元年秋九月
江南大浮图十馀人。
蒋山寺
作大法会。
师与其列。
随升座说法。
以耸人天龙鬼之听。
上大悦。
二年三月
复修故事。
召师说法。
锡燕于文楼下。
亲承顾问。
内府白金以赐。
馆于天界寺
上以鬼神情状。
幽微难测。
命著三藏之说。
既而援据经论成□将入奏。
忽示微疾。
越四日。
趣左右具浴更衣。
索笔书偈曰。
真性圆明。
本无生灭。
木马夜鸣。
西方日出。
厉声一喝。
泊然而化。
茶毗。
齿牙舌根数珠咸不坏。
弟子文晟奉归海盐
建塔于天宁永祚禅寺
梵琦
楚石其字也。
小字昙耀
明州象山人
姓朱氏
父杲。
母张氏。
张梦日坠怀而生。
师方在襁褓中。
有神僧摩其顶曰。
此佛日也。
他时能炤烛昏衢乎。
人因名之为昙耀云。
年七岁。
灵性颖发。
读书即了大义。
或问所嗜何言。
即应声曰。
君子喻于义。
至于属句仿书。
皆度越馀子。
远近号为奇童
九岁弃俗入永祚。
受经于讷翁谟师。
寻依晋翁询师于湖之崇恩
询师。
师之从族祖也。
赵魏公
见师器之。
为鬻僧牒。
得薙染为沙门
继往杭之昭庆
受具足戒。
年已十有六矣。
询师迁住道场
师为侍者
居亡何。
司藏室。
阅首楞严经。
至缘见因明暗成无见处。
恍然有省。
历览群书。
不假师授。
文句自通。
然胶于名相。
未能释去缠缚。
元叟端公倡道双径。
师往问云。
言发非声色前不物。
其意何如。
元叟
就以师语诘之。
师方拟议欲答。
元叟叱之使出。
自是群疑塞胸。
如填钜石
英宗诏。
粉黄金为泥。
书大藏经。
有司以师善书。
选上燕都
一夕闻西城楼鼓动。
汗如雨下。
拊几笑曰。
径山鼻孔。
今日入吾手矣。
因成一偈。
有拾得红炉一点雪。
却是黄河六月冰之句。
翩然南旋。
再入双径。
元叟
见师气貌充然。
谓曰。
西来密意。
喜子得之矣。
遽处以第一座。
且言。
妙喜大法。
尽在于师。
有来参叩者。
多令师辨决之。
元泰定中
行宣政院
稔师之名命。
出世海盐之福臻。
遂升主永祚。
永祚师受经之地。
为创大宝阁。
范铜铸贤劫千佛。
而毗卢遮那。
文殊师利
普贤。
千手眼观音诸像。
并寘其中。
复造塔婆七级。
崇二百四十馀尺。
功垂就。
偏将压。
师祷之。
夜乃大风雨。
居氓闻鬼神相语。
曰。
天宁塔偏。
亟往救之。
迟明。
塔正如初。
迁杭之报国。
嘉兴本觉
更搆万佛阁
九楹间。
宏伟壮丽。
俨如天宫。
下移人世。
帝师嘉其行业。
赐以佛日普炤慧辩禅师之号。
佛日颇符昔日神僧之言。
识者异焉。
会报恩光孝虚席。
佥谓报恩一郡巨刹。
非师莫能居之。
师勉徇众请而往。
寻退隐永祚。
筑西斋。
为终焉之计。
至正癸卯
大夫
强师主其寺事。
时塔燬于兵。
师重成之。
景瓛为铸宝壶冠于颠。
感天花异香之祥。
师举景瓛为代。
复归老于西斋。
入我明洪武元年
江南大浮屠十馀人。
蒋山禅寺
作大法会。
师实预其列。
升座说法。
以耸人天龙鬼之听。
上大悦。
二年春复如之。
锡宴文楼下。
亲承顾问。
暨还。
内府白金以赐。
三年之秋
上以神鬼情状。
幽微难测。
意。
遗经当有明文妙柬。
僧中通三藏之说者问焉。
师以梦堂噩公
行中仁公对。
同馆于大天界寺
上命仪曹劳之。
既而援据经论成书。
将入朝敷奏。
师忽示微疾。
越四日。
趣左右具浴更衣。
索笔书偈曰。
真性圆明。
本无生灭。
木马夜鸣。
西方日出。
书毕谓梦堂曰。
师兄。
我将去矣。
梦堂曰。
子去何之。
师曰。
西方尔。
梦堂曰。
西方有佛。
东方无佛耶。
师厉声一喝。
泊然而化。
时禁火葬。
礼部以闻。
上特命从其教。
茶毗之馀。
齿牙舌根数珠咸不坏。
设利粘缀。
遗骨累累然如珠。
弟子奉骨及诸不坏者。
海盐
建塔于天宁永祚禅寺
葬焉。
世寿七十五。
僧腊六十三。
其说法机用。
则见于六会语。
其游戏翰墨。
则见于和天台三圣。
永明寿陶潜林逋诸作。
别有净土诗。
慈氏上生偈。
游凤山西斋三集。
通合若干卷。
并传于世。
师为人。
形躯短小。
而神观精朗。
举明正法。
滂沛演迤。
有不知其所穷。
凡所涖之处。
黑白向慕。
如水归壑。
一弹指间。
涌殿飞楼。
上插云际。
未尝见师有作。
君子谓师。
纵横自如。
应物无迹。
山川出云。
雷蟠电掣。
神功收敛。
寂寞无声。
繇是。
内而燕齐秦楚。
外而日本高丽
咨决心要。
奔走座下。
得师片言。
装潢袭藏。
不翅拱璧。
师可谓无愧妙喜诸孙者矣。
师讳梵琦
字楚石
明州象山人
朱姓
母张氏。
元元贞二年丙申六月丁巳
生在襁褓。
有僧见而谓其父曰。
此儿必当振佛法。
照耀浊世。
九岁从海盐天宁讷公受业。
十六为僧。
二十侍族祖晋翁洵公。
因阅楞严至缘见因明。
暗成无见。
不明自发。
则诸暗相永不能昏。
于此有省。
于向上一著尚有滞碍。
元叟端和尚径山
往参谒。
问。
如何是言发非声。
色前不物。
叟遽云。
言发非声。
色前不物。
速道速道。
师拟进语。
叟震威一喝。
师乃错愕而退。
已而应书写大藏之选。
京师崇天门
一夕闻䌽楼上鼓声。
豁然大悟。
东归。
再参元叟
叟笑迎曰。
且喜大事了毕。
未几。
出世海盐之福臻。
至元乙亥迁杭之报国。
洪武元年九月十一日
徵师说法于蒋山。
 上大悦。
明年七月复被召。
二十六日偈曰。
真性圆明。
本无生灭。
木马夜鸣。
西方日出
坐而逝。
阇维。
齿舌数珠不坏。
有语录二十卷及西斋净土诗行世。
楚石禅师
名梵琦
径山元叟端禅师之高弟也。
道弘海盐福臻。
次则天宁。
乃至杭州报国。
嘉兴本觉
德风所被。
重九洲。
当元文顺二帝时。
楚山南北。
浙水东西。
其有道尊宿。
无不经锡徽号。
独远引不与焉。
至正间
帝师强赠师号佛日普照慧辨
亦不署也。
暮年以门人景献
代主天宁法席。
则别筑方斋于天宁院西。
为休老计。
自称西斋老人
至正间
四方多事。
士大夫逃禅海滨者众矣。
从西斋游者。
宋公景濂辈。
最称博物。
入西斋之门。
剧谈多北。
或有问时势否臧。
但唱休休歌。
其声韵莫测。
癸卯
元帝师以手书微
称病笃不赴。
戊申
明高帝建极。
以为折抱毁鼓之初。
而殁于王事者无答焉。
遂蒲车四出。
徵天下高行沙门
仪曹
升座于蒋山。
使存亡者。
均沾法利。
高帝见提唱语。
大悦。
明年春
召入宴文楼。
年迈。
赐杖而行。
馆天界。
明年复徵天下有道禅师
均赴天界。
其赴尊宿三十馀员。
元叟之门者。
三居一焉。
国清昙噩
双径智及
三人。
频入宴文楼论道。
高帝问鬼神幽玄不测之理。
援据经论。
剖释宸衷。
然起居脱略。
无异西斋时。
高帝每叹曰。
楚石真林下道人也。
是年七月十六日
呼侍僧进墨池
大书一偈曰。
真性圆明。
本无生灭。
木马夜鸣。
西方日出
即谓噩梦堂曰。
师兄我去也。
曰。
何处去。
震声一喝而逝。
年七十有五矣。
以遗偈闻高帝
命依法阇维。
其不坏者二。
齿如珂玉。
舌如珊瑚。
无数舍利。
连缀其上。
归塔天宁西斋。
愚庵以偈哭曰。
匡床谈笑坐跏趺。
遗偈亲书若贯珠。
木马夜鸣的别。
西方日出古今无。
分身何啻居天界。
弘法毋忘在都。
白发弟兄空老大。
刹竿倒却要人扶。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梵琦字楚石小字昙耀象山人
尝阅《楞严》,至“缘见因明,暗成无见”,恍然有悟。
元叟端倡道双径,往问之:“言发非声,色前不物,其意如何?
”叟就以诘之。
拟答叟,叱之使出,自是胸疑,如填巨石。
元英宗诏,粉黄金为泥书大藏经,以善书,选至阙下。
一夕闻楼鼓动,汗如雨下,拊几笑曰:“径山鼻孔,今日入吾手矣。
”因成偈有“舍得红炉一点雪,却是黄河六月冰”之句。
旋入双径,叟见其气宇充然,谓曰:“西来密意,喜子得之矣。
元泰定中,出主海盐之福台,寻迁永祚。
明洪武初,诏名浮屠,于蒋山建广荐会,应诏跻席说法,圆音高唱,万籁俱清。
帝心悦怿,赐宴文楼,亲承顾问,既还出帑金以赐之。
馆于天界寺,忽谓噩梦堂曰:“吾将去也。
”曰:“子欲何之?
”曰:“西方尔。
”因訉之曰:“西方有佛,东方无佛。
”邪厉声一喝,泊然而化。
荼毗,齿牙舌根,数珠咸不坏,舍利黏缀,遗骨累累如珠,所著有《楚石语录》及《和永明山居诗》,并见《寺志》。
盛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临安人字叔彰
盛懋侄。
善画山水。
洪武中供职内府
善补图画。
运笔色与古不殊。
王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西忻州人字本道号心庵
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除行人,迁吏科给事中
隆庆元年御史王好问内府监局岁费,劾中官乾没罪。
太仆少卿太仆卿
丁忧归卒。
维基
王治,字本道号心庵山西太原府忻州人,民籍。
山西乡试第十二名举人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会试第三百七名,三甲第二百六十六名进士
户部观政,担任行人,起复补行人,四十年六月考选,授吏科给事中
上言请杜绝边臣冒军功,升工科右,四十二年四月礼科左给事中
隆庆元年(1567年)御史王好问内府监局岁费,弹劾中官乾没罪。
吏科都给事中二年三月太仆寺少卿
四年八月复除原职,五年正月大理寺右少卿六月太仆寺卿。
陈定宗庙之礼等四事。
九月丁母忧归,卒。
朱有燉明 1379 — 14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9—1439 【介绍】: 宗室。
明太祖第五子周定王朱橚长子。
号诚斋又号全阳子老狂生锦窠老人
洪熙元年袭爵。
博学善书,留心翰墨,集古名迹十卷,手自临摹勒石,名《东书堂法帖》。
尤工词曲,著《诚斋乐府》,杂剧今存三十一种,音律谐美,流传内府,有金元风范。
关云长义勇辞金》、《豹子和尚》、《团圆梦》等均为佳作。
另著有《诚斋录》、《诚斋新录》、《诚斋牡丹百咏》等。
周定王长子,太祖孙。
洪熙元年袭封,景泰三年薨。
诚斋录、新录诸集。
朱谋㙔藩献记:宪王好文辞,兼工书画。
书史会要》:宪王集古名迹十卷,手自摹临,勒石传世,名曰东书堂法帖。
沈德符顾曲杂言:周宪王所作杂剧最夥,名诚斋乐府。
虽警拔稍逊古人,而调入弦索,稳叶流丽,犹有金、元风范。
列朝诗集》:宪王世隆平,奉藩多暇,制诚斋乐府传奇,音律谐美,流传内府,至今中原弦索多用之。
李梦阳汴中元宵绝句云:「中山孺子倚新妆,赵女燕姬总擅场。
齐唱宪王新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王诗如春日云:「深巷日斜巢燕急,小楼风静落花闲。
春夜云:「彩槛露浓垂柳湿,珠帘风静落花香。
秋夜云:「梧桐露滴鸳鸯瓦,杨柳风寒翡翠堂。
牡丹亭书景云:「莺啼小院穿青柳,燕蹴飞花过粉墙。
日暮云:「林鸠唤友常知雨,海燕将雏不避人。
」云林清趣云:「采药一僧云外去,巢松双鹤雨中还。
」送人云:「南浦断虹收雨去,西风新雁带霜来。
」漫兴云:「南国音书归雁尽,西园风雨落花愁。
」和王长史云:「采得药苗还竹径,著残棋子坐花阴。
」红心驿云:「枕上梦回莺语滑,窗前凤定柳阴凉。
」横堤晚望云:「神如秋水十分净,心似中原万里平。
」皆风华和婉,沨沨乎盛世之音也。)
赵璜明 1463 — 15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安福人字廷实号西峰
弘治三年进士
工部主事
出为济南知府,选诚实之民教以律令,取代猾吏。
正德初顺天府
刘瑾恶之,下狱除名。
死,复职。
佥都御史
世宗即位,以工部侍郎掌部事,裁革内府费用巨万。
尚书,值帝初政,锐意厘剔,每有营建,削减经费颇多。
后论执不止,诸权幸嫉之者众,帝亦疏,遂乞致仁
十一年召复故官,未上卒,谥庄靖
维基
赵璜(1463年—1532年)字廷实号西峰江西承宣布政使吉安府安福县(今江西省安福县)人,弘治庚戌进士
官至工部尚书
赵璜从小随父在外为官,曾坠江而不死。
长大后,曾拾金不昧,物归原主。
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兵部主事,历任兵部员外郎,出任济南府知府,为政廉明,政绩卓出。
正德初年,升任顺天府,因刘瑾所恶,受巡抚朱钦之事连坐而下诏狱除名。
刘瑾被诛,复官,晋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调任山东巡抚平定曲阜盗乱等。
升任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赈济顺天府等地饥荒。
明世宗即位后,进工部左侍郎,掌管部事,随即升工部尚书
在任期间减少皇宫以及各地营造与工程。
因为奸臣弹劾,而与秦金一同致仕。
嘉靖十一年(1532年),恢复官职,未上任而去世。
赠太子太保谥庄靖
王缜明 1464 — 15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东东莞人字文哲
弘治六年进士
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
正德初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
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狼山
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
卒官。
全粤诗·卷一六八
王缜(一四六四 — 一五二四)字文哲号梧山
东莞人
恪子。
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进士
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
出使安南,不收馈赠。
云南参政,不迎合刘谨,被罚米五百石,变卖家产以偿。
武宗正德年间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又治郧阳
世宗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南京户部尚书,卒于官。
著有《梧山》。
明史》卷二〇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六有传。
王缜诗,以乾隆二十九年刊本《梧山王先生集》二十卷(简称乾隆本)为底本,校以民国十五年铅印本《梧山》二十卷(简称民国本)。
维基
王缜(1463年—1523年)字文哲广东承宣布政使广州府东莞县(今广东省东莞市)人,官至户部尚书
王缜中式广东乡试第四十四名举人
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二十四名进士,选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
弹劾三边总制王越依附汪直李广,出理南畿屯田。
累升至工科都给事中
明武宗继位,王缜反对以营造加恩内府工匠。
正德元年(1506年),出任山西右参政,历福建布政使,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苏、诸府
协同平定江西王浩八叛乱,调郧阳巡抚,迁南京刑部右侍郎
嘉靖二年(1523年),升任户部尚书,同年卒于任。
王文明 1393 — 14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3—1457 【介绍】: 保定府束鹿人字千之初名强
永乐十九年进士
监察御史,持廉奉法。
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
大理寺卿,迁右都御史,镇守陕西,进左都御史
景泰改元,召学院事。
官至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为人有城府,廷臣无敢干以私,然中实柔媚。
议奉迎英宗还京时,厉声言上皇未必能还;后又率先赞成景帝以己子为太子
英宗复辟,言官诬劾文与于谦谋立外藩,按问无迹,仍同斩于市。
维基
王文(1393年—1457年)字千之号简斋原名王强直隶束鹿县人(今河北辛集)。
永乐辛丑进士
景泰间官至东阁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
英宗复辟后与于谦同被问斩。
王文之父王绪,原籍霍丘(今安徽省霍丘县),入赘束鹿彭家庄(今属河北辛集市辛集镇),在村中开办私塾,并行医济人。
王强为家中第三子。
永乐十九年(1421年)王强进士,授监察御史
宣德十年(1435年)十二月真定卫军张普祥利用白莲教“以妖书惑众”,自称“七佛祖师”,派遣党徒在河南山东山西北直隶处度人,约定“先取彰德城,以次攻夺诸城”,形成反朝廷骚动,事败后被诛。
其间,王强受命审理“张普祥案”,结案后,宣德皇帝钦赐王强更名为“王文”。
英宗即位后,王文历任陕西按察使右副都御史,兼宁夏巡抚大理寺卿右都御史左都御史
土木堡之变”后,英宗瓦剌俘虏。
英宗之弟郕王即位,是为代宗
王文被征召入京掌管都察院事务。
景泰三年(1452年),加太子太保
不久,经高谷推荐及宦官王诚帮助,代宗王文入阁,任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执掌文渊阁。
二品大臣入内阁,自王文始。
历加少保东阁大学士,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大学士
传闻瓦剌要释放英宗回京,群臣商议奉迎还朝礼仪。
王文时任都御史,厉声道:“公等谓上皇果还耶?
也先不索土地、金帛而遽送驾来耶?
”众人一向畏惧王文,都因惊愕而不再商议。
景泰帝有病,群臣欲复立沂王太子
王文认为上意不可知,仅上疏请求早立太子
朝廷内外纷纷传闻王文和宦官王诚计划迎立襄王世子为储。
景泰八年(1457年)都御史徐有贞武清侯石亨宦官曹吉祥等,趁代宗卧疾南郊,发兵拥立英宗复辟。
英宗复辟后,石亨曹吉祥等唆使言官弹劾王文伙同于谦等人谋立外籓。
王文据理有力地辩驳道:“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
”言辞激昂壮烈。
于是逮捕了车驾主事沈敬进行讯问,确实没有动用牌、符的证据。
但仍判于谦王文阴谋未遂,因此把王文和于谦同斩于西市。
王文的儿子都被充军到边疆。
王文之死,人们皆知其冤,但因其人品颇受争议,因而不若于谦被世人所鸣冤。
成化五年(1469年)王文之子王宗彝(原名王伦),伏阙替父陈冤,宪宗皇帝予以平反,特进太保谥毅悯
王宪明 1467 — 15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东东平人字维纲
弘治三年进士
阜平知县,改滑县,召拜御史巡按苏松等府,严惩私设水牢之豪家,一方肃然。
累官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
嘉靖六年三边总制,御吉囊有功,为兵部尚书
会大同兵变,设计平定。
在职请立京营分伍操练法,诸将不得借内府供事规营操。
前后历官四十余年,以年满七十乞休。
卒年七十三。
维基
王宪(1467年—1537年)字维纲号荆山山东兖州府东平州人
弘治庚戌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山东乡试第十一名举人三年(1490年)庚戌进士
历任阜平县滑县知县九年六月选授江西道试御史十年八月实授,十二年巡按陕西
正德二年(1507年)十月,升任大理寺右寺丞三年五月左寺丞十二月再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清理甘肃屯田,改甘肃巡抚
五年入为太仆寺少卿六月接替王彦奇右副都御史辽东巡抚丁忧归。
服阕,八年十一月改任抚治郧阳九年八月关陕凶荒,饥民流徙,改驻汉中等处,以安抚流民。
十一月调任大同巡抚,后因应州抵禦战功,而荫子王汝成锦衣卫世袭百户
十一年(1516年)十月以病乞致仕,不许,寻升为户部右侍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十二年三月入为兵部左侍郎
十三年五月,兼左佥都御史提督军务,与提督太监张忠左都督朱泰率团营兵二千人,平定涿州芦沟桥近畿盗乱。
明武宗南巡时,命其督理军储。
正德十六年正月代替王琼兵部尚书提督团营
明世宗即位王宪给事中史道弹劾后,自请去职。
嘉靖四年(1525年)十二月,朝廷举荐邓璋王宪陕西三边总制兵部尚书,为言官所反对,世宗仍然坚持使用王宪
王宪部将王宰、史经接连击败寇乱。
此后他又率领总兵官郑卿杭雄赵瑛都指挥卜云等分据要害击退吉囊数万骑兵,加太子太保衔
张孚敬桂萼排挤,由王琼接任三边总制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改任南京兵部尚书
嘉靖八年(1529年)八月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如故。
当时朔州告急,十二月廷举荐其担任宣大总督王宪严词拒绝,而被都给事中夏言赵廷瑞弹劾罢免归乡。
嘉靖十年(1531年)十一月世宗仍然追念其功,召为兵部尚书,并抵禦蒙古入侵。
十一年九月柱国光禄大夫提督团营,其负责京营操练,并裁减军功冒领者。
大同发生兵变,王宪最初主张“首乱当诛,馀宜散遣”,而大学士张孚敬总督刘源清力主用兵,王宪于是不敢坚持此前议论。
刘源清久攻不下,而北寇又内侵,于是请求令派大将抵禦北方寇乱,而自己专以进攻大同
王宪批准其奏,因而招致大量论反对。
此时世宗醒悟大同是重镇,不宜破坏,于是罢兵,叛乱遂平
刘源清得罪离去。
几年后,王宪数次上疏请求致仕,嘉靖十四年三月被许,令驰驿归乡。
嘉靖十六年卒于家,十月赐祭葬,赠少保谥康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