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元朝
阎复元 1236 — 13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6—1312 【介绍】: 高唐人字子静号静轩又号静斋静山
性简重。
康晔
始为东平严实掌书记,擢御史掾
世祖至元八年,以荐为翰林应奉,升修撰。
成宗即位,除集贤学士,上疏言京师宜首建宣圣庙学,定用释奠雅乐。
从之。
累拜翰林学士承旨
武宗践祚,首陈三事,言皆剀切。
进平章政事。
乞归。
卒谥文康
有《静轩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子靖,其先平阳和州人,徙高唐
以荐入翰林,累进学士,出为浙西廉访
大德中翰林学士承旨
卒谥文穆
静轩集五十卷。
戴表元宋末元初 1244 — 13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4—1310 【介绍】: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
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
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
元初,授徒卖文为生。
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
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
有《剡源文集》。
表元字帅初一字曾伯庆元奉化人
宋咸淳中,登进士乙科教授建康府
迁临安教授,行户部掌故国子主簿,皆以兵乱不就。
元成宗大德八年表元年六十馀矣,执政者荐之,除信州教授,再调婺州,以疾辞。
其后翰林集贤以修撰博士交荐,不起,卒年六十七,所著有《剡源集》行世。
宋季文章气萎薾而辞骫骳,帅初慨然以振起斯文为己任。
时四明王应麟天台舒岳祥并以文名海内,帅初从而受业焉。
故其学博而肆,其文清深雅洁,化陈腐为神奇,蓄而始发。
间事摹画,而隅角不露,尤自秘重,不妄许与。
至元大德间,东南之士,以文章大家名重一时者,帅初而已。
宋景濂曰:「尝学文于黄文献公,公于宋季词章之士,乐道之而弗已者,惟剡源戴先生为然。
」性好山水,每策杖游眺,远不十里,近才数百步,不求甚劳,意倦辄止。
忘怀委分,或自称质野翁充安老人云
帅初之序《雪集》曰:「古之相知,必若韩、孟、欧、,同声一迹,绸缪倾吐,而后为遇。
而后世乃欲望此于道途邂逅之间,则又过矣。
帅初之于子昂,其相引为知心者如此。
子昂以仕显,从容讽议。
帅初类多伤时闵乱、悲忧感愤之辞。
读者亦可以谅其心矣。
全宋诗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
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太学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
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
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
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为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
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
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
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为底本。
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字率初奉化人有剡源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帅初一字曾伯庆元奉化人
宋咸淳中进士,乙科官教授入元以执政荐除信州教授再调婺州以疾辞其后累荐不起有剡源
释定演
定演
三河王子氏。
具宿根。
儿时。
人教之佛经。
应声成诵。
崇国隆安和尚弟子。
研精圆顿教旨。
隆安付以传明之任。
总统清慧
寂照大师志公。
师兄也。
赞师出世。
授之麈尾。
勖之曰。
正法不可以无传。
人天眷眷。
望有所归。
师唯唯而已。
即入五台
上方寺
探藏海。
尤注意于毗尼。
净水香光。
人不得窥其室。
隆安顺世。
崇国席虚。
众恳补处。
学徒大集。
日以杂华为讲课。
训释孜孜。
曾无厌斁惮烦意。
世祖。
闻而嘉之。
赐号佛性圆融崇教大师
至元丁亥
别赐地大都。
乃与门人协力兴建。
化块砾为宝坊。
幻蒿莱为金界。
凡丛林所宜有。
以次成之。
故崇福有南北寺焉。
时昊天宿德雄辩大师
授师辽道宗刺血金书戒本。
徒万馀。
众咸稽首座下。
秉受持犯之说。
师自莅席以来。
显受皇眷。
所得赐予。
及净檀施奉。
凡至岁六月十九日
尽出以饭僧诵经设供。
彻底一空。
而后已。
祝曰。
愿国家平安。
众生受福。
某无与焉。
年七十四。
无疾而化。
上闻。
特旨有司赙丧。
旧制。
近郭禁火化。
师即城西净土院茶毗。
或以为言。
上曰非常人。
近庸何伤。
获舍利百馀颗。
圆洁如珠。
塔于鲁郭之野。
越二年。
仁宗御宇。
其大弟子。
请于朝曰。
先师入涅槃。
遗骨舍利。
既奉以塔。
以先师道行。
承列圣宠遇甚厚。
非著之文字。
无以示永久。
在廷之臣。
孰宜为之铭。
惟陛下择焉。
仁宗翰林赵孟頫为文。
谓。
师戒行严洁。
如净琉璃。
然其登大坛临广众。
洪音下被。
则如大将誓众。
无不惕然仰受。
非道成德备。
其孰能至于斯乎。
刘赓元 1248 — 13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8—1328 【介绍】: 元洺水人字熙载号唯斋
刘肃孙。
幼有文名,师事王磐
世祖至元中,荐授国史院编修,迁应奉翰林文字,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累官翰林承旨,加光禄大夫
卒官。
久典文翰,当时大制作多出其手,以耆年宿德,为朝廷所推重。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熙载洺水人
至元中用荐为国史编修官应奉翰林寻补外至大中累进礼部尚书侍御史历皇庆延祐三拜翰林学士承旨
程钜夫元 1249 — 13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9—1318 【介绍】: 郢州京山人,先世迁建昌名文海,避武宗讳,以字行,号雪楼又号远斋
宋末,随叔父建昌通判程飞卿降元,入为质子,授千户。
世祖赏其识见,使入翰林,累迁集贤直学士
至元十九年,奏陈五事,又请兴建国学,搜访江南遗逸,参用南北之人。
均被采纳。
二十四年,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求贤江南,荐赵孟頫等二十余人,皆得擢用。
桑哥专政,钜夫上疏极谏,几遭杀害。
大德间,历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
至大间,预修《成宗实录》,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历事四朝,为时名臣。
文章议论为海内宗。
卒谥文宪
有《雪楼》。
钜夫名文海,避武宗讳,以字行。
其先自徽州京山,宋末,季父飞卿建昌守,家焉。
兵南下,从飞卿入觐燕京,遂留宿卫,授管军千户,世祖召见香殿,奇之。
命给笔札书二十馀幅以进,改应奉翰林文字,累迁翰林集贤直学士
尚书省初立,诏为参知政事,固辞。
又命为御史中丞
台臣言文海南人,且年少,世祖怒曰:「汝未用南人,何以知南人不可用?
」遂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
奉诏求贤于江南,荐赵孟頫等二十馀人,皆擢置清要。
大德八年,召为翰林学士,商议中书省事
武宗朝,进翰林学士承旨
延祐初,议行贡举法。
三年,以病求去,加光禄大夫
命廷臣饮饯齐化门外。
给驿南还,敕行省时加存问。
三年卒,年七十。
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文宪
钜夫仪状峻伟,音吐如钟。
少与吴文正公同门,遭时革命,宠遇优渥,历事中外者踰四十年。
郢州白雪楼,尝以名所寓,故世称雪楼先生又号远斋
所著有《雪楼》三十卷。
虞文靖公谓宋季士习卑陋,以时文相尚。
病其陈腐,则以奇险相高,江西尤甚。
公之在朝,以平易正大之学,振文风,作士气。
今代古文之盛,实自公倡之。
公之致仕也,赵文敏公孟頫代为承旨
先往拜其门而后入院,时人以为衣冠盛事焉。
李之绍元 1254 — 13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4—1326 【介绍】: 东平平阴人字伯宗号果斋
李谦弟子。
世祖至元末,以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修《世祖实录》。
翰林待制国子祭酒夙夜孳孳,惟以教育人材为心。
官至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
告老归。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伯宗号果斋东平平阴人
以荐应奉翰林,累官国子祭酒,历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
王约元 1252 — 13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2—1333 【介绍】: 元真定人字彦博
王通孙。
世祖至元十三年王磐推荐出仕。
至元二十四年监察御史
成宗初上书论时政皆得允行。
翰林直学士知制诰修国史
奉诏与宗正御史同阅狱,所判允当,拜刑部尚书
武宗至大时仁宗东宫知约之能,擢为太子詹事丞,用以自辅。
仁宗即位多所匡正。
英宗时集贤殿大学士致仕。
后又奉诏与中书丞修订国初以来律令,名《大元制》,颁行天下。
有《史论》、《高丽志》、《潜丘稿》等。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彦博,其先汴人
真定以荐入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累迁河南行省右丞召拜集贤大学士商议中书省事有潜丘槁三十卷
柯谦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自牧号山斋天台人
元贞初,授翰林史院检阅,官历江浙儒学提举
蒲道源元 1260 — 13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0—1336 【介绍】: 眉州青神人,徙居兴元字得之号顺斋
究心濂洛之学。
初为郡学正,罢归。
晚以遗逸,征入翰林,改国子博士,年余引去。
起为陕西儒学提举,不就。
优游林泉,病弗肯服药,饮酒赋诗而逝。
有《闲居丛稿》。
道源字得之别号顺斋,世居眉州青神,徙家兴元
道源强记过人,究心濂洛诸儒之学,尝为郡学正,罢归,绝口不言仕进。
晚以遗逸徵入翰林,改国子博士,岁馀引去。
提举陕西儒学,不就,优游林泉。
病,弗肯御医药,饮酒赋诗而逝。
以仲子机贵,赠秘书少监,裒辑其遗文曰《閒居丛稿》,二十六卷。
黄文献公溍为之序曰:国家统一宇内,士俗醇美。
一时鸿生硕儒所为文,皆雄深浑厚,而无靡丽之习。
承平滋久,风流未坠。
皇庆延祐间,公以性理之学施于台阁之文,譬如良金美玉,不俟锻鍊雕琢而光辉自不可掩。
盖当时之风尚如此,可以徵世运焉。
张圭元 1264 — 13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4—1327 【介绍】: 元易州定兴人字公端号澹庵
张弘范子。
少受学于邓光荐
年十六摄管军万户,未几,拜昭勇大将军,治所统军建康
成宗大德初,历浙西肃政廉访使,劾罢郡长吏以下三十余人,府史胥徒数百,征赃巨万计。
仁宗时累拜中书平章政事,忤铁木迭几,被诬受杖责,谢病家居。
英宗时起为集贤大学士,复拜中书平章政事
泰定元年,与枢密院御史台翰林、集贤两院官,极论得失奏之。
泰定帝不能从。
旋以翰林学士承旨病归。
字公瑞自号澹庵弘范子。
至元十七年,拜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
弘范卒,屡著战功。
二十九年入朝,拜镇国上将军江淮枢密副使
大德三年,擢江南行台侍御史,换文阶中奉大夫
迁浙西廉访使,入佥枢密院事,拜江南行台中丞,谢病归。
至大初,召为太子谕德,进宾客,拜御史中丞
皇庆初,迁枢密副使
延祐初,拜中书平章政事,后以大司徒谢病家居。
至治间,起为集贤大学士,寻复入中书封蔡国公,知经筵事。
泰定二年,得旨暂归。
三年,复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继得旨还家,四年薨。
初,淮阳王平广海,得宋礼部侍郎邓光荐,命公瑞师事之。
光荐尝遗一编书,目曰《相业语》,曰:熟读此,后必赖其用。
故其为学不尚章句,务求内圣外王之道。
学书,腕力尤健,端重严劲,无惭笔谏之臣。
真能世其家者也。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公瑞号淡庵弘范子。
以战功累拜镇国上将军江淮枢密副使,换文阶历御史中丞枢密副使,拜中书平章政事
至治间集贤大学士再入中书封蔡国公
泰定三年复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
宋尹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太仓人字文璧
以荐为翰林简阅官。
善琴,精占卜。
成宗大德间鲁国长公主闻其名,召至,奏胡笳十八拍,公主称善。
张仲仪元 1265 — 13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5—1333 【介绍】: 元绛阳人,字伯威
以荐为绛学正,入翰林书写,改户部令史
杭州路总管府判官,称能吏。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左右司都事,有惠政。
抚州路总管,致仕归卒。
袁桷元 1266 — 13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6—1327 【介绍】: 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
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
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史院检阅官
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
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
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
泰定帝泰定初辞归。
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
卒谥文清
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
字伯长庆元人宋同知枢密院事韶之曾孙也。
童子时有能文名,部使者举茂才异等,授丽泽书院山长。
大德初阎复程文海王构交荐之,改翰林史院检阅官
时初建南郊,疏十议以进。
礼官推其博,多采用者。
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国史院编修官
累进翰林待制集贤直学士同修国史
至治元年,迁侍讲学士
泰定初辞归,卒年六十有一。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追封陈留郡公谥文清
伯长初师事剡源戴帅初
稍长,在王深宁之门,复从舒岳祥游。
家固多藏书,又亲见中原文献,其学最为有本。
及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
家居以后,修辟南园故址,结小亭,读书其中。
翰墨所传,极于海内。
所著有《易说》、《春秋说》及《清容居士》五十卷。
元兴,承金宋之季,遗山元裕之以鸿朗高华之作振起于中州,而郝伯常刘梦吉之徒继之。
故北方之学,至中统至元而大盛。
赵子昂以宋王孙入仕,风流儒雅,冠绝一时。
邓善之袁伯长辈从而和之,而诗学又为之一变。
于是虞、杨、范、揭,一时并起,至治天历之盛,实开于大德延祐之间
伯长没后二十馀年,会修宋、辽、金三史。
使者求郡国遗文故事,惟袁氏所传为最多。
故家文物,萃于东南,百年以来,流风未坠,论者以伯长实有功,良不诬也。
词学图录
袁桷(1266—1327)元代学官书院山长
字伯长号清容居士
庆元鄞县(今属浙江)人。
有《清容居士》。
字伯长,袁氏最为世族。
公少负异才,读先世遗书,至穷日夜。
初事戴剡原,稍长,在王深宁先生之门,复从舒岳祥游,尽传诸公之学。
既家有赐书,又亲见中原文献,得接风流,故其学最为有本。
以辟茂异,授丽泽书院长,用荐入国史院,历翰林院直学士侍讲
早引年归里。
公在翰林三十年,上郊祀定制十议,纂脩三朝大典,酌定宪令,疏请购宋、辽、金三代遗书,一时制词、碑版、高文典册,多出公手。
家居以后,脩辟南园故址,结小亭,读书其中。
翰墨所传,极于海内。
卒年六十二,赠行参知政事陈留郡
公自宋南渡,而后吾乡学者以多识相尚。
文清得王氏之传,其于近世礼乐之因革,官阀之选次,朝士大夫之族系,九流诸家之略录,俱能溯源执本,得其旨归。
浙河以东,于斯为盛。
公尝言:余少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屡更端,其失劳而无功。
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
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公所自责,俱深中学者之弊,故具述之。
至公殁二十馀年,会脩宋、辽、金三史,遣使者求郡国遗文故事,唯公家上藏书数千卷,足备典实,至今袁氏尚盛。
余初选此集,其后人即手钞世,传遗草见示,数百年文献未坠于地,斯可谓故家矣。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伯长庆元人
举茂才异等授丽泽书院山长以荐累擢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国史院编修官侍讲学士卒谥文清清容居士集五十卷
元明善元 1269 — 13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9—1322 【介绍】: 元大名清河人字复初
诸经皆有师法,尤深于《春秋》。
早年游吴中,以荐为安丰建康学正
辟掾行枢密院佥院董士选待之若宾左。
仁宗即位,升翰林直学士
诏以蒙古文节译《尚书》有关政要者。
延祐二年,始会试天下进士,首充考试官;廷试,又为读卷官
所取士后多为名臣。
累官翰林学士卒谥文敏
早岁以文章自豪,出入、汉间,晚益精诣。
有《清河集
明善字复初大名清河人
读书过目辄记,尤深于春秋。
弱冠游吴中,浙东使者荐为安丰建康学正,累辟掾台省,坐诬免。
侨寓淮南仁宗东宫,首擢太子文学,及即位,改翰林待制,升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迁侍读学士
延祐间,改礼部尚书,擢参议中书省事,复入翰林
岁终,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召为集贤侍读学士,进翰林学士
至治二年卒于位,年五十四,赠资善大夫河南行省左丞追封清河郡公谥文敏
复初早以文章自豪,晚益精诣,吴伯清称其文脱去时流畦径,而追古作者之遗。
马伯庸亦谓公文刻而不见其迹,新而必自己出。
蔚乎其华敷,鐄乎其古声,倡古学于当世,为一代之文宗者,柳城姚燧暨公而已。
初,复初江西金陵,每与虞伯生剧论,相得甚欢。
京师,乃复不能相下。
真人吴闲闲复初交尤密,尝求作文。
既成,谓闲闲曰:伯生见吾文,必有讥弹,为吾治具,招伯生来观之。
明日,伯生至,复初出文问何如?
伯生曰:公能从言,去百有馀字,则可传矣。
复初即泚笔属伯生,凡删百二十字,而文益精当,复初大喜,乃欢好如初。
伯生亦尝谓复初文章发扬蹈厉,藐视秦汉云。
僧念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松江华亭人号梅屋俗姓黄
仁宗延祐中,居嘉兴祥符寺
英宗至治间,尝驿召至京师,缮写金字佛经,因受法于帝师帕克巴。
有《佛祖通载》。
念常
号梅屋
华亭黄氏子。
母杨。
梦僧庞眉雪发。
大长老
托宿焉。
因而娠。
至元壬午三月十有二日诞。
于夜神光烛室。
异香袭人。
逾日不散。
既长。
喜焚香孤坐。
风骨秀异。
年十二。
恳求出家。
父母钟爱之。
诱以世务。
终莫夺其志。
遂舍之。
元贞乙未
江淮总统所。
授以文凭。
薙发受具。
遍游江浙大丛林
博究群经。
宿师硕德
以礼为罗延之。
皆撝谦弗就。
至大戊申
佛智晦机和尚
江西百丈。
迁杭之净慈。
师往参承。
于言下有省。
俾掌记室
服勤七年。
延祐乙卯
佛智径山
师职后版表率。
明年
朝廷差官理治教门。
承遴选住嘉兴祥符
至治癸亥
乘驿赴京。
得以观光三都之胜。
览燕金遗墟。
五台礼曼殊。
出入金门
讨论坟典。
司徒云麓洪公。
别峰印公
帝师以下。
皆尊而爱之。
自京而回。
姑苏万寿法席。
师精通内义。
外博群书。
乃取佛祖住世之本末。
传授之源流。
及夫时君世主之所尊尚。
王臣将相之所护持。
参异同。
考讹正。
运弘护之心。
秉至公之笔。
缉而成书。
谓之佛祖历代通载。
凡二十有二卷。
翰林道园虞公序其首。
慨僧史无续而失传。
志磐书事之无法。
盖深有取于师言也。
宝洲上人谓。
师此述。
理明事实。
出入经典。
考五宗传。
殊有补于名教。
于是。
普觉文房。
采摭内外典籍成编。
题曰稽古略。
与师并行于世。
详略各得其宜也。
段辅
字德辅,克己之孙。
以文行选应奉翰林,三为御史,遍历陕西江南中台
司业国子生,判太常礼仪院,寻升吏部侍郎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惟德号裕斋河东人
金进士克巳之孙。
中台掾应奉翰林文字历奎章学士吏部尚书陜西诸道行台侍御史
林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会稽人字载卿号诚斋
翰林,有《诚斋杂记》等。
孙存吾
简介
孙存吾,生活于元代中期庐陵人号如山,“以字行”,官至儒学学正,有家塾益友书堂,刻印除《皇元风雅》前集六卷后集六卷之外,还刻印《范德机诗集》七卷和虞集《新编翰林珠玉》六卷,《皇元风雅》前五卷录入了孙存吾的三首诗歌。
(石屹平《傅习、孙存吾〈皇元风雅〉研究》)
许桢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汤阴人字元干
许有壬子。
少负才,以门功补太祝、应奉翰林
与父及叔有孚唱和,成《圭塘欸乃集》。
字元干,有壬之子,以门功补太祝应奉。
翰林金台王翰称许氏昆季之贤,群从之才俊,有非他人之所能及者。
并见于《圭塘欸乃集》中。
薛友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陕西下邽人号直斋
薛元子。
明经擢用,累官翰林院直学士
历官所至,兴学崇教。
尝请升周程诸儒,从祀孔子庭。
笃志力学,人咸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