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一百十八卷目录

 圣裔部列传二
  秦
  孔鲋
  汉
  孔腾       孔树
  孔忠       孔随
  孔聚       孔武
  孔臧       孔延年
  孔安国      孔霸
  孔茂       孔驩
  孔福       孔光
  孔吉       孔立
  孔宣       孔何齐
  孔房       孔元
  孔永       孔寿
  孔放       孔均
  孔子建      孔奋
  孔奇       孔尚
  孔仁       孔嘉

官常典第一百十八卷

圣裔部列传二

孔鲋

《史记·孔子世家》:子慎生鲋,年五十七,为陈王涉博士,死于陈下。
《孔丛子·独治篇》:子鱼生于战国之世,长于兵戎之间,然独乐先王之道讲习不倦,季则谓子鱼曰:丈夫不生则已生则有云为于世者也。今先生淡泊世务修无用之业,当身不蒙其荣,百姓不获其利,窃为先生不取也。子鱼曰:不如子之言也。武者可以进取,文者可以守成,今天下将扰扰焉。终必有所定,子修武以助之取,吾修文以助之守,不亦可乎。且吾不才,无军旅之任,徒能保其祖业,优游以卒岁者也。 秦始皇东并,子鱼谓其徒叔孙通曰:子之学可矣,盍仕乎。对曰:臣所学于先生者,不用于今,不可仕也。子鱼曰:子之材能见时变,今为不用之学,殆非子情也。叔孙通遂辞去,以法仕秦。 尹曾谓子鱼曰:子之读先王之书,将奚以为。答曰:为治也。世治则助之行道,世乱则独治其身,治之至也。 陈馀谓子鱼曰:秦将灭先王之籍,而子为书籍之主,其危矣。子鱼曰:顾有可惧者,或必求天下之书焚之,书不出则有祸,吾将先藏之以待其求,求至无患矣。 子鱼居卫,与张耳陈馀相善,耳馀,魏之名士也。秦灭魏求耳鱼惧,走会陈胜吴广起兵于陈,欲以诛秦,馀谓陈王曰:今必欲定天下取王侯者,其道莫若师贤而友智,孔子之孙今在魏,居乱世能正其行修其祖业,不为时变,其父相魏,以圣道辅战国,见利不易,操名诸侯,世有家法,其人通材足以干天下,博知足以虑未形,必宗此人,天下无敌矣。陈王大悦,遣使者赍千金加束帛以车三乘聘焉耳。又谓子鱼曰:天下之事已可见矣。今陈王兴义兵讨不义,子宜速来以集其事,王又闻子贤,欲咨良谋,虚意相望也。子鱼遂往,陈王郊迎而执其手,议世务,子鱼以霸王之业劝之,王悦其言,遂尊以博士,为太师咨度焉。 子鱼,名鲋甲,陈人或谓之子鲋或称孔甲,陈胜既立为王,其妻之父兄往焉,胜以众兵待之,长揖不拜无加其礼,其妻之父怒,曰:怙乱僭号而傲长者,不能久矣。不辞而去,陈王跪谢,遂不为顾,王心惭焉。遂适博士太师之馆而言曰:予虽丈夫哉。然塞于礼义以启于姻娅,唯先生幸训诲之,使免于戾可乎。子鱼曰:王所问者善也。敢固无辞以对乎。今以礼言耶,则礼无不拜,且宗族婚媾,又与众宾异敬者也。敬而加亲,自古以然也。王曰:虽已失之于前,庶欲收之于后也。愿先生修明其事,必遵奉焉。对曰:昔唐尧,内亲九族,外协万邦,礼以婚为昆弟,妻之父母为外舅姑,由是明之,则拜之可知,夫婚亲之义,非宗贤之类也。虽自己臣莫敢不敬,昔魏信陵君,尝以此质臣之父,臣之父曰于诸母之昆弟,妻之诸父,则以亲配德,年以上,虽拜之可也。幼于己者,揖之可也。此出于人情而可常者也。王曰:善哉。请问同姓而服不及者,其制何耶。对曰:先王制礼,虽国君有合族之道,宗人掌其列,继之以姓而无别,醊之以食而无殊,各随本属之隆杀,属近则死为之免,属远则吊之而已,礼之正也。是故臣之家,哭孔氏之别姓于弗父之庙,哭孔氏则于夫子之庙,此有据而然也。周之道,虽百世婚姻不通,重先君之同体也。王跪曰:先生之言,厥义博哉。寡人虽固,敢不尽心。 《问军礼篇》:陈王问太师曰:行军之礼,可得备闻乎。答曰:天子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自天子出,必以岁之孟秋,赏军师武人于朝,简练杰俊,任用有功,命将选士以诛不义,于是孟冬以级授军,司徒执扑北面而誓之,誓于社以习其事,先期五日,太史筮于祖庙,择吉日斋戒,告于郊社稷宗庙,既筮,则献兆于天子,天子使有司以牲特告社,告以所征之事而受命焉。舍奠于帝学以受成,然后乃类于上帝柴于郊以出,以斋车迁庙之主及社主,行大司马职奉之,无迁庙主,则以币帛皮圭告于祖祢,谓之主命,亦载斋车,凡行主皮圭币帛皆每舍奠焉。而后就馆,主车止于中门之外,外门之内,庙主居于道左,社主居于道右其所经名山大川皆祭告焉。及至敌所,将战,太史卜战日,卜右御,先期三日,有司明以敌人罪状告之史,史定誓命战日,将帅陈列车甲卒伍于军门之前,有司读诰誓使周定三令五申。既毕,遂祷战祈克于上帝,然后即敌,将士战全,己克敌,史择吉日复祃于所征之地柴于上帝,祭社奠祖以告克者,不顿兵伤士也。战不克则不告也。凡类祃皆用甲丙戊庚壬之刚日,有司简功行赏,不稽于时,其用命者则加爵受赐于祖奠之前,其奔北犯令者,则加刑罚戮于社主之前,然后鸣金振旅,有司遍告捷于时所有事之山川,既至,舍于国外三日斋,以特牛亲格于祖祢然后入,设奠以反主,若主命则卒奠敛主埋之于庙两阶间,反社主如初迎之礼,舍奠于帝学,以讯馘告,大享于群吏,用备乐飨,有功于祖庙,舍爵策勋焉。谓之饮至,天子亲征之礼也。陈王曰:其命将出征则如之何。太师曰:古者大将受命而出则忘其国,即戎师阵则忘其家,故天子命将出征,亲洁斋盛服设奠于祖以诏之,大将先入,军吏毕从皆北面再拜稽首而受,天子当阶南面命授之节钺,大将受,天子乃东向西面而揖之,亦弗御也。然后告太社冢宰执蜃,宜于社之右南面授大将,大将北面稽首再拜而受之,承所颁赐于军吏,其出不类其克不祃,战之所在有大山川则祈焉。祷克于五帝,捷则报之,振旅复命,简异功勤,亲告庙告社而后适朝,礼也。王曰:将居军中之礼胜败之变则如之何。太师曰:将帅尚左士卒尚右,出国先锋,入国后刃,介胄在身执锐在列,虽君父不拜若不幸军败,则驿骑赴告,于载櫜韔,天子素服哭于库门之外三日,大夫素服哭于社亦如之,亡将失城,则皆哭七日,天子使使迎于军,命将帅无请罪,然后将帅结草自缚袒右肩而入,盖丧礼也。王曰:行古礼如何。太师曰:古之礼固为于今也。有其人行其礼则可,无其人行其礼则民弗与也。 《答问篇》:陈人有武臣谓子鲋曰:夫圣人者,诚高材美称也。吾谓圣人之知必见未形之前,功垂于身后立教而戾夫弗犯,吐言而辩士不破也。子之先君可谓当之矣,然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谓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子未必得也。吾今而后乃知圣人无世不有,前圣后圣,法制固不一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子信之为然是固未免凡俗也。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是资势之谈而无其实者也。好事而未凿也。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吾先君之所自志也。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东垣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曚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武臣叉手跪谢,施施而退,遂告人曰:吾自以为学之博矣。而可否于孔氏,方知学不在多,要在精之也。 陈王问太师曰:寡人不得为贤所推而得南面称孤,其幸多矣。今既赖二三君子,且又欲规久长之图,何施而可。答曰:信王之言,万世之福也。敢称古以对昔周代殷,乃兴灭继绝以为政首,今诚法之,则六国定不携,抑久长之本,王曰:周存二代,别有三恪,其事云何。答曰:封夏殷之后以为二代,绍虞帝裔备为三恪,恪敬也。礼之如宾客也。非谓特有二代别有三恪也。凡所以立二代者,备王道通三统也。王曰:三统者何。答曰:各自用其正朔,二代与周,是谓三统。王曰:六国之后君,吾不能封也。远世之王,于我何有,吾自举不及于周,又安能纯法之乎。 陈王涉读国语言申生事,顾博士曰:始予信圣贤之道,乃今知其不诚也。先生以为何如。答曰:王何谓哉。王曰:晋献惑听谗,而书又载骊姬夜泣公,而以信入其言,人之夫妇夜处幽室之中,莫能知其私焉。虽黔首犹然,况国君乎。予以是知其不信,乃好事者为之辞,将欲成其说以诬愚俗也。故使予并疑于圣人也。博士曰:不然也。古者人君外朝则有国史,内朝则有女史,举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以无讳示后世,善以为式,恶以为戒,废而不记,史失其官,故凡若晋侯骊姬床笫之私房中之事不得舍焉。若夫设教之言,驱群俗使人入道而不知其所以者也。今此皆书实事,累累若贯珠,可无疑矣。王曰:先生真圣人之后风也。今幸得闻命,寡人无过焉。 陈王涉使周章为将西入关以诛秦,秦使将章邯拒之,陈王以秦国之乱也。有轻之之意,势若有馀而不设敌备,博士太师谏,曰:章邯,秦之名将周章非其敌也。今王使章霈然自得而不设备,臣窃惑焉。夫虽天之所舍,其祸福吉凶大者在天小者由人,今王不修人利以应天祥,若跌而不振,悔之无及也。王曰:寡人之军,先生无累也。请先生息虑也。又谏曰:臣闻兵法,无恃敌之不我攻,恃吾之不可攻也。今恃敌而不自恃,非良计也。王曰:先生所言计策深妙,予不识也。先生休矣。已而告人曰:儒者可与守成,难与进取,信哉。博士他日复谏,曰:臣闻国大兵众,无备难恃,一人善射百夫决拾,章邯枭将,卒皆死士也。周章若懦,使彼席卷来前,莫有当其锋者。王曰:先生所称寡人昧昧焉。愿以人间近事喻之。答曰:流俗之事,臣所不忍也。今王命之,敢不尽情,愿王察之也。臣昔在梁,梁人有阳由者,其力扛鼎,伎巧过人,骨腾肉飞,手搏兽,国人惧之,然无治室之训,礼教不立,妻不畏惮,浸相泄渎,方乃积怒,妻坐于床答焉左手建杖,右手制其头,妻亦奋恚,因授以背,使杖击之,而自撮其阴,由乃仆地气绝而不能兴,邻人闻其凶凶也。窥而见之,趋而救之,妻愈戆忿,莫肯舍旃,或发其裳,然后乃放,夫以无敌之伎力而劣于女子之手者,何也。轻之无备故也。今王与秦角强弱,非若由之夫妇也。而轻秦过甚,臣是以惧,故区区之心,欲王备患之也。王曰:譬类诚佳,然实不同也。弗听,周章果败而无后救,邯遂进兵击陈王,师大败。 博士凡仕六旬,老于陈,将没,戒其弟子曰:鲁天下有仁义之国也。战国之世讲颂不衰,且先君之庙在焉。吾谓叔孙通处浊世而清其身学儒术而知权变,是今师也。宗于有道,必有令图,归必事焉。 按《诘墨》:墨子称:景公问晏子以孔子而不对,又问,三皆不对。公曰:以孔子语寡人者众矣,俱以为贤人,今问子而不对,何也。晏子曰:婴闻孔子之荆,知白公谋而奉之以石乞。劝下乱上,教臣弑君,非圣贤之行也。诘之曰:楚昭王之世夫子应聘如荆,不用而反,周旋乎陈、宋、齐、卫。楚昭王卒,惠王立,十年,令尹子西乃召王孙胜以为白公。〈史云二年〉是时鲁哀公十五年也,夫子自卫反鲁居五年矣。白公立一年,然后乃谋作乱。乱作在哀公十六年秋也,夫子已卒十旬矣。墨子虽欲谤毁圣人,虚造妄言,奈此年世不相值何。 墨子曰:孔子之齐,见景公,公悦之,封之于尼溪。晏子曰:不可。夫儒浩居而自顺。立命而怠事,崇丧遂哀,盛用繁礼,其道不可以治国,其学不可以导家。公曰:善。诘之曰:即如此言,晏子为非儒恶礼,不欲崇丧遂哀也。察传记,晏子之所行,未有以异于儒焉。又景公问所以为政,晏子答以礼云,景公曰:礼其可以治乎。晏子曰:礼于政与天地并。此则未有以恶于礼也。晏桓子卒,晏婴斩衰枕草,苴绖带杖,菅菲食粥,居于倚庐,遂哀三年。此又未有以异于儒也。若能以口非之,而躬行之,晏子所弗为。 墨子曰:孔子怒景公之不封己,乃树鸱夷子皮于田常之门。诘之曰:夫树人,为信己也。记曰孔子适齐,恶陈常而终不见。〈即田常〉常病之,亦恶孔子。交相恶而又任事,其然矣。记又曰陈常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而朝请讨之。观其终,不树子皮审矣。 墨子曰:孔子为鲁司寇,舍公家而奉季孙。诘之曰:若以季孙为相,司寇统焉,奉之自法也。若附意季孙,季孙既受女乐,则孔子去之;季孙欲杀囚,则孔子赦之,非苟顺之谓也。墨子曰:孔子厄于陈、蔡之间,子路烹豚,孔子不问肉之所由来而食之;剥人之衣以沽酒,孔子不问酒之所由来而饮之。诘之曰:所谓厄者,沽酒无处,藜羹不粒,乏食七日,若烹豚饮酒,则何言乎厄。斯不然矣。且子路为人,勇于见义,纵有豚酒,不以义不取之可知也,又何问焉。 墨子曰:孔子诸弟子,子贡、季路辅孔悝以乱卫,阳虎乱鲁,佛肸以中牟叛,漆雕开形残。诘之曰:如此言,卫之乱,子贡、季路为之耶。斯不待言而了矣。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见,何弟子之有。佛肸以中牟叛,召孔子,则有之矣,为孔子弟子,未之闻也。且漆雕开形残,非行己之致,何伤于德哉。 墨子曰:孔子相鲁,齐景公患之,谓晏子曰:邻有圣人,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为之若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不如阴重孔子,欲以相齐,则必强谏鲁君,鲁君不听,将适齐,君勿受,则孔子困矣。诘之曰:按如此辞,则景公、晏子畏孔子之圣也。上乃云。非圣贤之行,上下相反,若晏子悖,可也。否则不然矣。
墨子曰:孔子见景公,公曰:先生素不见晏子乎。对

曰:晏子事三君而得顺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见也。公告晏子。晏子曰:三君皆欲其国安,是以婴得顺也。闻君子独立不惭于影,今孔子伐树削迹,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始吾望儒贵之,今则疑之。诘之曰:若是乎,孔子、晏子交相毁也。小人有之,君子则否。孔子曰:灵公污,而晏子事之以洁;庄公怯,而晏子事之以勇;景公侈,而晏子事之以俭。晏子,君子也。梁丘据问晏子曰:事三君而不同心,而俱顺焉,仁人固多心乎。晏子曰: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之心非一也,而婴之心非三也。孔子闻之曰:小子记之。晏子以一心事三君,君子也。如此,则孔子誉晏子,非所谓毁而不见也。景公问晏子曰:若人之众,则有孔子乎。对曰:孔子者,君子行有节者也。晏子又曰:盈成匡。父之孝子。兄之弟弟也。其父尚为孔子门人。门人且以为贵,则其师亦不贱矣。是则晏子亦誉孔子可知也。夫德之不修,己之罪也,不幸而屈于人,己之命也。伐树削迹,绝粮七日,何约乎哉。若晏子以此而疑儒,则晏子亦不足贤矣。 墨子曰:景公祭路寝,闻哭声,问梁丘据,对曰:鲁孔子之徒也。其母死,丧三年。哭泣甚哀。公曰:岂不可哉。晏子曰:古者圣人非不能也,而不为者,知其无补于死者,而深害生事故也。诘之曰:墨子欲以亲死不服,三日哭而已,于意安者,卒自行之,空用晏子引,而同乎己,适證其非耳。且晏子服父礼,则无缘非行礼者也。曹明问子鱼曰:〈子鱼孔鲋〉观子诘墨者之辞,事义相反,墨者妄矣。假使墨者复起,对之乎。答曰:苟得其理,虽百墨,吾益明白焉。失其正,虽一人,犹不能当前也。墨子之所引者,矫晏子,晏子之善吾先君,先君之善晏子,其事庸尽乎。曹明曰:可得闻诸。子鱼曰:昔齐景公问晏子曰:吾欲善治,可以霸诸侯乎。对曰:官未具也。臣亟以闻,而君未肯然也。臣闻孔子圣人,然犹居处勌惰,廉隅不修,则原宪季羔侍;气郁而疾。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勤,则颜、闵、冉、雍侍。今君之朝臣万人,立车千乘,不善之政加于下民者众矣,未能以闻者。臣故曰:官未备也。此又晏子之善孔子者也。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此又孔子之贵晏子者也。曹明曰:吾始谓墨子可疑,今则决妄不疑矣。
《阙里志》:鲋,字子鱼,一字甲该。通六艺。秦始皇并天下,召为鲁国文通君,拜少傅。三十四年,丞相李斯始议焚书,鲋与其弟腾子襄藏其《家语》《论语》《尚书》《孝经》等于祖堂旧壁中,自隐于嵩山,教弟子百馀人。后陈涉为楚王聘为太傅,凡仕六月,托疾而退,卒于陈下,年五十七。书二十馀篇,记先圣及子思、子上、子高、子顺与己行事,名曰《孔丛子》。子随,字元路。四传至吉,吉生何、齐,皆承殷后,为宋公。嗣绝。

孔腾

《史记·孔子世家》:鲋弟子襄,年五十七。尝为孝惠皇帝博士,迁为长沙太守。长九尺六寸。子襄生忠。按《兖州府志·宗子世表》:腾,字子襄,鲋之弟。长九尺六寸,类孔子。高帝过鲁,封为奉祀君。

孔树

《阙里志》:九代树,字子文,鲋幼弟。兄弟自师友。

孔忠

《史记·孔子世家》:子襄生忠,年五十七。忠生武。按《阙里志》:十代忠,字子贞,有高尚之志,徵为博士褒成侯。年五十七卒。

孔随

《阙里志》:十代随,字元路,鲋子,承殷后为宋公。

孔聚

《阙里志》:十代聚,一名彦,字子产,树子。汉为王将军,破项羽垓下。汉王即帝位,以功封蓼侯,史所谓孔将军居左是也。年五十三,谥曰夷。

孔武

《史记·孔子世家》: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国。
《兖州府志·宗子世表》:十一代武,字子威,忠子。文帝博士,迁临淮太守。〈按《汉书·孔光传》《阙里志》,俱云忠生武及安国。《史记》云武生安国,存

〉孔臧

《兖州府志》:孔臧,孔子十一世孙也。父聚,为汉都尉,以破项羽功,封蓼侯。臧嗣爵,历位九卿。武帝时,迁御史大夫。辞曰:臣世以经学为家,相承以作训法。今俗儒繁说远本,杂以妖妄,难可以训。侍中安国受诏,缀集古义,臣乞为太常典。臣家业与安国纪纲古训,使永垂后嗣。帝从之,礼赐如三公。著书十篇,赋二十篇。

孔延年

《史记·孔子世家》:武生延年及安国。
《汉书·孔光传》:延年以治尚书为武帝博士。
《阙里志》:十二代延年,博览群书。武帝时,为博士,转少傅,迁大将军。年七十一卒,葬祖墓北。生子霸。

孔安国

《史记·孔子世家》:安国为武帝博士至临淮太守,蚤卒,生子卬,卬生驩。
《汉书本传》: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以今文字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馀篇,盖尚书兹多于是矣。遭巫蛊,未立于学官。安国为谏大夫,授都尉朝,而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说。都尉朝授胶东庸生。庸生授清河胡常少子,以明谷梁春秋为博士、部刺史,又传左氏。常授虢徐敖。敖为右扶风掾,又传毛诗,授王璜、平陵涂恽子真。子真授河南桑钦君长。王莽时,诸学皆立。刘歆为国师,璜、恽等皆贵显。世所传百两篇者,出东莱张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传、书叙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数简,文意浅陋。成帝时求其古文者,霸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霸辞受父,父有弟子尉氏樊并。时大中大夫平当、侍御史周敞劝上存之。后樊并谋反,乃黜其书。按《申公传》:孔安国至临淮太守。
《兖州府志》:孔安国,字子国,孔子十二世孙也。父忠,文帝时为博士,封褒成侯,生子武及安国。武为临淮太守,安国师事申公,尝为武帝博士。鲁共王欲坏孔子旧宅,于壁中得《古文尚书》《传》《论语》《孝经》,乃不坏宅,悉以书还孔氏。安国承诏,作《书传》,又作《古文孝经传》《论语训解》。会巫蛊事作,不果。上仕至某郡太守子卬,传家学,尤善诗礼。

孔霸

《汉书·孔光传》:延年生霸,字次孺。霸治尚书,事太傅夏侯胜,昭帝末年为博士,宣帝时为大中大夫,以选授皇太子经,迁詹事,高密相。是时,诸侯王相在郡守上。元帝即位,徵霸,以师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号褒成君,给事中,加赐黄金二百斤,第一区,徙名数于长安。霸为人谦退,不好权埶,常称爵位太过,何德以堪之。上欲致霸相位,自御史大夫贡禹卒,及薛广德免,辄欲拜霸。霸让位,自陈至三,上深知其至诚,乃弗用。以是敬之,赏赐甚厚。及霸薨,上素服临吊者再,至赐东园秘器钱帛,策赠以列侯礼,谥曰烈君。霸四子,长子福嗣关内侯。次子捷、捷弟喜皆列校尉诸曹。光,最少子也。
《阙里志》:十三代霸,上书求奉先圣祭。诏令以所食邑祀孔子。还子福名数于鲁,年七十二卒于第。

孔茂

《孔丛子·叙世》:臧子琳,位至诸吏,亦博学。琳子黄,厥德不修,失侯爵。大司徒光以其祖有功德,而邑土废绝,分所食邑三百户,封黄弟茂为关内侯。
《阙里志》:十三代茂〈按此则臧为十一代,《孔丛子》载臧与侍中从弟安国书,是安国
亦十一代也

〉孔驩

《阙里志》:十三代驩,卬子。善《春秋》《三传》,为博士弘农太守。

孔福

《汉书·孔光传》:霸长子福嗣关内侯。
《阙里志》:十四代福,袭封关内侯。年六十二卒,葬祖墓北。生子房。

孔光

《汉书本传》: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孙也。霸四子,长子福,次子捷,捷弟喜,光,最少子也,经学尤明,年未二十,举为议郎。光禄勋匡衡举光方正,为谏大夫。坐议有不合,左迁虹长,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是时,博士选三科,高第为尚书,次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补诸侯太傅。光以高第为尚书,观故事品式,数岁明习汉制及法令。上甚信任之,转为仆射,尚书令。有诏光周密谨慎,未尝有过,加诸吏官,以子男放为侍郎,给事黄门。数年,迁诸吏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赐黄金百斤,领尚书事。后为光禄勋,复领尚书,诸吏给事中如故。凡典枢机十馀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如或不从,不敢强谏争,以是久而安。时有所言,辄削草槁,以为章主之过,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它语,其不泄如是。光帝师傅子,少以经行自著,进官蚤成。不结党友,养游说,有求于人。既性自守,亦其势然也。徙光禄勋为御史大夫。绥和中,上即位二十五年,无继嗣,至亲有同产弟中山孝王及同产弟子定陶王在。定陶王好学多材,于帝子行。而王祖母傅太后阴为王求汉嗣,私事赵皇后、昭仪及帝舅大司马骠骑将军王根,故皆劝上。上于是召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光、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皆引入禁中,议中山、定陶王谁宜为嗣者。方进、根以为定陶王帝弟之子,礼曰昆弟之子犹子也,为其后者为之子也,定陶王宜为嗣。褒、博皆如方进、根议。光独以为礼立嗣以亲,中山王先帝之子,帝亲弟也,以尚书盘庚殷之及王为比,中山王宜为嗣。上以礼兄弟不相入庙,又皇后、昭仪欲立定陶王,故遂立为太子。光以议不中意,左迁廷尉。光久典尚书,练法令,号称详平。时定陵侯淳于长坐大逆诛,长小妻乃始等六人皆以长事未发觉时弃去,或更嫁。及长事发,丞相方进、大司空武议,以为令,犯法者各以法时律令论之,明有所讫也。长犯大逆时,乃始等见为长妻,已有当坐之罪,与身犯法无异。后乃弃去,于法无以解。请论。光议以为大逆无道,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欲惩后犯法者也。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长未自知当坐大逆之法,而弃去乃始等,或更嫁,义已绝,而欲以为长妻论杀之,名不正,不当坐。有诏光议是。是岁,右将军褒、后将军博坐定陵、红阳侯皆免为庶人。以光为左将军,居右将军官职,执金吾王咸为右将军,居后将军官职。罢后将军官。数月,丞相方进薨,召左将军光,当拜,已刻侯印书赞,上暴崩,即其夜于大行前拜受丞相博山侯印绶。哀帝初即位,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褒赏大臣,益封光千户。时成帝母太皇太后自居长乐宫,而帝祖母定陶傅太后在国邸,有诏问丞相、大司空:定陶共王太后宜当何居。光素闻傅太后为人刚暴,长于权谋,自帝在襁褓而养长教道至于成人,帝之立又有力。光心恐傅太后与政事,不欲令与帝旦夕相近,即议以为定陶太后宜改筑宫。大司空何武曰:可居北宫。上从武言。北宫有紫房复道通未央宫,傅太后果从复道朝夕至帝所,求欲称尊号,贵宠其亲属,使上不得直道而行。顷之,太后从弟子傅迁在左右尤倾邪,上免官遣归故郡。傅太后怒,上不得已复留迁。光与大司空师丹奏言:诏书侍中驸马都尉迁巧佞无义,漏泄不忠,国之贼也,免归故郡。复有诏止。天下疑惑,无所取信,亏损圣德,诚不小愆。陛下以变异连见,避正殿,见群臣,思求其故,至今未有所改。臣请归迁故郡,以销奸党,应天戒。卒不得遣,复为侍中。胁于傅太后,皆此类也。又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群下多顺指,言母以子贵,宜立尊号以厚孝道。唯师丹与光持不可。上重违大臣正议,又内迫傅太后,猗违者连岁。丹以罪免,而朱博代为大司空。光自先帝时议继嗣有持异之隙矣,又重忤傅太后指,由是傅氏在位者与朱博为表里,共毁谮光。后数月遂策免光曰: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朕既不明,灾异重仍,日月无光,山崩河决,五星失行,是章朕之不德而股肱之不良也。君前为御史大夫,辅翼先帝,出入八年,卒无忠言嘉谋,今相朕,出入三年,忧国之风复无闻焉。阴阳错谬,岁比不登,天下空虚,百姓饥馑,父子分散,流离道路,以十万数。而百官群职旷废,奸轨放纵,盗贼并起,或攻官寺,杀长吏。数以问君,君无怵惕忧惧之意,对毋能为。是以群卿大夫咸惰哉莫以为意,咎由君焉。君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上无以匡朕之阙,下不能绥安百姓。书不云乎。毋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于虖。君其上丞相博山侯印绶,罢归。光退闾里,杜门自守。而朱博代为丞相,数月,坐承傅太后指妄奏事自杀。平当代为丞相,数月薨。王嘉复为丞相,数谏争忤指。旬岁閒阅三相,议者皆以为不及光。上由是思之。会元寿元年正月朔日有蚀之,后十馀日傅太后崩。是月徵光诣公车,问日蚀事。光对曰:臣闻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君德衰微,阴道盛彊,侵蔽阳明,则日蚀应之。书曰羞用五事,建用皇极。如貌、言、视、听、思失,大中之道不立,则咎徵荐臻,六极屡降。皇之不极,是为大中不立,其传曰时则有日月乱行,谓朓、侧匿,甚则薄蚀是也。又曰六沴之作,岁之朝曰三朝,其应至重。乃正月辛丑朔日有蚀之,变见三朝之会。上天聪明,苟无其事,变不虚生。书曰惟先假王正厥事,言异变之来,起事有不正也。臣闻师曰,天右与王者,故灾异数见,以谴告之,欲其改更。若不畏惧,有以塞除,而轻忽简诬,则凶罚加焉,其至可必。诗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命不易哉。又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皆谓不惧者凶,惧之则吉也。陛下圣德聪明,兢兢业业,承顺天戒,敬畏变异,勤心虚己,延见群臣,思求其故,然后敕躬自约,总正万事,放远谗说之党,援纳断断之介,退去贪残之徒,进用贤良之吏,平刑罚,薄赋敛,恩泽加于百姓,诚为政之大本,应变之至务也。天下幸甚。书曰天既付命正厥德,言正德以顺天也。又曰天棐谌辞,言有诚道,天辅之也。明承顺天道在于崇德博施,加精致诚,孳孳而已。俗之祈禳小数,终无益于应天塞异,销祸兴福,较然甚明,无可疑惑。书奏,上说,赐光束帛,拜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位次丞相。诏光举可尚书令者封上,光谢曰:臣以朽材,前比历位典大职,卒无尺寸之效,幸免罪诛,全保首领,今复拔擢,备内朝臣,与闻政事。臣光智谋浅短,犬马齿臷,诚恐一旦颠仆,无以报称。窃见国家故事,尚书以久次转迁,非有踔绝之能,不相踰越。尚书仆射敞,公正勤职,通敏于事,可尚书令。谨封上。敞以举故,为东平太守。敞姓成公,东海人也。光为大夫月馀,丞相嘉下狱死,御史大夫贾延免。光复为御史大夫,二月为丞相,复故国博山侯。上乃知光前免非其罪,以过近臣毁短光者,复免傅嘉,曰:前为侍中,毁谮仁贤,诬愬大臣,令俊艾者久失其位。嘉倾覆巧伪,挟奸以罔上,崇党以蔽朝,伤善以肆意。诗不云乎。谗人罔极,交乱四国。其免嘉为庶人,归故郡。明年,定三公官,光更为大司徒。会哀帝崩,太皇太后以新都侯王莽为大司马,徵立中山王、是为平帝。帝年幼,太后称制,委政于莽。初,哀帝罢黜王氏,故太后与莽怨丁、傅、董贤之党。莽以光为旧相名儒,天下所信,太后敬之,备礼事光。所欲搏击,辄为草,以太后指风光令上之,厓眦莫不诛伤。莽权日盛,光忧惧不知所出,上书乞骸骨。莽白太后:帝幼少,宜置师傅。徙光为帝太傅,位四辅,给事中,领宿卫供养,行内署门户,省服御食物。明年,徙为太师,而莽为太傅。光常称疾,不敢与莽并。有诏朝朔望,领城门兵。莽又风群臣奏莽功德,称宰衡,位在诸侯王上,百官统焉。光愈恐,固称疾辞位。太后诏曰:太师光,圣人之后,先师之子,德行纯淑,道术通明,居四辅职,辅道于帝。今年耆有疾,俊艾大臣,惟国之重,其犹不可以阙焉。书曰无遗耇老,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其令太师毋朝,十日一赐餐。赐太师灵寿杖,黄门令为太师省中坐置几,太师入省中用枚,赐餐十七物,然后归老于第,官属按职如故。光凡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壹为大司徒、太傅、太师,历三世,居公辅位前后十七年。自为尚书,止不教授,后为卿,时会门下大生讲问疑难,举大义云。其弟子多成就为博士大夫者,见师居大位,几得其助力,光终无所荐举,至或怨之。其公如此。光年七十,元始五年薨。莽白太后,使九卿策赠以太师博山侯印绶,赐乘舆秘器,金钱杂帛。少府供张,谏大夫持节与谒者二人使护丧事,博士护行礼。太后亦遣中谒者持节视丧。公卿百官会吊送葬。载以乘舆辒辌及副各一乘,羽林孤儿诸生合四百人挽送,车万馀两,道路皆举音以过丧。将作穿复土,可甲卒五百人,起坟如大将军王凤制度。谥曰简烈侯。初,光以丞相封,后益封,凡食邑万一千户。病甚,上书让还七千户,及还所赐一第。子放嗣。莽篡位后,以光兄子永为大司马,封侯。昆弟子至卿大夫四五人。〈臷老也与耋同〉

孔吉

《汉书·成帝本纪》:绥和元年春二月癸丑,诏封孔吉为殷绍嘉侯。三月,进爵为公,地百里。

孔立

《阙里志》:十四代立,驩子。善诗书,与刘歆友善,教授数百人。

孔宣

《阙里志》:十四代宣,聚之元孙,为长安公,仕宣帝,元康四年诏复家。

孔何齐

《阙里志》:十五代何齐,吉子,嗣宋公,食邑一千六百七十户。哀帝建平二年,益户九百三十二。

孔房

《阙里志》:十五代房,霸孙,福之子。袭封关内侯。生子均。

孔元

《阙里志》:十五代元,立子,为校书郎。

孔永

《阙里志》:十五代永,光兄之子。为大司马,封宁乡侯,食邑千户。

孔寿

《阙里志》:十五代寿,封合意侯。

孔放

《阙里志》:十五代放,光子,历侍郎,嗣博山侯。

孔均

《后汉书·孔僖传》:平帝时王莽秉政,乃封孔子后孔均为褒成侯,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及王莽败,失国。
《阙里志》:十六代均,字长平,初名莽,避王莽,改名。敦笃好学,有大才。徵拜尚书郎,言辞清辨,奏对成章。平帝元始元年,更封褒成侯,食邑二千户。五年,王莽篡位,拜太尉,不就,三辞疾,乃得还。年八十一卒。生子志。

孔子建

《后汉书·孔僖传》:子建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为建新大尹,尝劝子建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请从此辞。遂归,终于家。
《兖州府志》:子建,孔子十六代孙也。

孔奋

《阙里志》:十六代奋,字君鱼,提孙。有学术,通《左氏春秋》。后汉初,除姑臧长,赐爵关内侯。有功,世祖下诏褒美,拜武都丞,迁太守。

孔奇

《阙里志》:十六代奇,字子异,博通经典,著左氏删故,与兄奋家于茂陵。

孔尚

《阙里志》:十六代尚,霸曾孙,钜鹿太守。

孔仁

《阙里志》:十七代仁,子建子,以文学为议郎,迁博士,南海太守。

孔嘉

《阙里志》:十七代嘉,奋子,有才学,作左氏说。终城门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