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和州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四十卷目录

 和州部汇考二
  和州风俗考
  和州祠庙考〈寺观附〉
  和州驿递考
  和州兵制考
  和州物产考
  和州古迹考〈坟墓附〉
 和州部艺文一
  天门山铭         唐李白
  汤泉赋         宋秦少游
  夜渡两关记       明程敏政
 和州部艺文二〈诗〉
  望天门山         唐李白
  乌江道中         刘长卿
  宿华阳洞寄元稹       李端
  送罗少府归牛渚       贾岛
  开圣寺          温庭筠
  题横江馆          杜牧
  濡须邬          宋贺铸
  鸡笼山           前人
  当利港           前人
  桃花邬           前人
  镇淮楼          明太祖
  雨中过鸡笼山        高启
  天门山           于谦
  和州部纪事
  和州部杂录

职方典第八百四十卷

和州部汇考二

和州风俗考

         《州志》本州
《史记》:楚越之地,饭稻羹鱼,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聚积而多贫。《隋书·地理志》:历阳人性躁劲,风气果决。自平陈之后,俗颇尚淳质,好俭约。
刘禹锡《厅壁记》:女工尚坚,全男工尚垦,辟市无侈眩,工无雕彩,无游人异物,以迁其志。
《旧志》:明初为畿内,首善之地大化,所被四民各安其业,而儒雅之风尤甚,非复曩时比。
《黄志》云:文德武功后,先相望忠材节义,世亦有人士。夫敦礼教畏,清议庸庶,安居乐业,不侈宫室,鞍马不惑,风水婚嫁不论财。
婚礼 男家遣媒妁通言,然后纳礼,名曰:定礼,及期纳礼名曰:娶礼,亲迎之日,以兄弟送女归间,或以伯叔代之,犹有六礼遗意。
丧礼 殡敛多用布服,不尚金银器饰,棺尚杉木,不用椁葬,则坟而不墓,取实筑为坚,亦多以矿灰筑者。岁久,灰结坚如石,崇佛修斋儒者之家,多不用,今亦往往有之。
祭礼 多祭于堂寝,而无家庙,四时以二至及中元、除夕、生忌日祭之,馀或因事以祭,不可类举,清明及十月墓祭并祀后土,食物必荐新或稀异珍贵者,初得一荐之亲友,以盛品相馈者,亦荐。
闺风 妇女非至亲不轻见,亦不昼出,出必以轿,徒行必在昏暮以弟侄妪婢拥送,男女相遇必异道,女子戒习字文。
正月 立春前一日迎春东郊各门,采传奇已,事肖人肖像,齐集关圣庙前,名曰演春,远近童叟竞观为乐,散春花春枝,田家击长秧鼓,各官宴毕导入县治前诘朝。鞭春如制元旦,男妇夙兴盛服,祀家神毕,视岁吉所向,提火拜庙,亲友更相贺岁,十三四夜为试灯,十五夜为正灯,家制元宵相饷,十六夜妇女出游,曰:走百病,然亦寻常,有之绅士家及稍有体者,皆禁。
二月 三日为文昌帝君诞辰,城中绅士敛赀以祝,或祝于学。或祝于宫,八日吃冻食。
三月 三日簪荠菜花,清明插柳叶于门寝,灶陉簪柳叶,前后数日,展墓家之子姓,俱至族繁者,合族人先祭于墓,后祭于祠,祭毕饮福酒,散儿童多放纸鸢,二十三日天妃诞辰,二十八日东岳诞辰,城市及村庙咸修禊以寿。
四月 朔日簪皂角叶,八日供浮屠乌饭,十六日晚以月占年。
五月 午日,姻亲馈礼。是日,啖角黍,供蒲艾,贴道符,饮雄黄酒,小儿系䌽丝香络于背,涂雄黄于额耳,以避时氛,运漕水乡,亦往往有斗龙舟者。十三日,城乡俱祝关圣诞辰,演剧诵经,各听所便。月内多敛赀为醮。
六月 六日晒衣入伏日,多制六一散香薷,饮以却暑。
七月 七夕,妇女穿针乞巧。中元,以冥资羹酒,祀祖先。有丧之家,亲友各相馈,送甥婿辈必亲到,盂兰会亦间行之。
八月 中秋,罗樽赏月,用月饼、菱角、毛豆,亲友馈遗,如天中节。
九月 重九炊糍饼荐,先有逸兴者登高,是日造酒。
十一月 冬至,祀祖先,前后数日,展墓如清明节。
十二月 二十三日,以饴饼、生茗祀灶神,更具细草数茎、豆少许,曰为灶神刍马,不及举者俟之。次日除日,贴门神、春联,封门纸,夕则具牲醴庶羞。祀祖先用白鱼接灶,家人置酒守岁,箫鼓爆竹声达旦,先数日馈节。

和州祠庙考〈寺观附〉

《州志》本州:
社稷坛 在印山门外半里许。
山川坛 在梁山门外半里许。
郡厉坛 在香泉门外半里许。
贤母祠 在周侯庙左祀周侯虎母何氏也三贤祠 祀唐太学生何蕃、国子司业张籍、宋状元张孝祥,其祠旧在儒学东庑之侧,久废,知州康诰请祀于古和书院,未几,复改建于学门之南,即今菩提桥巷左也。
三老堂 在州治后,祀宋知州傅尧俞、范纯仁、刘挚也。按《旧志》:元祐间,孙真建规制,久废。明正德丙子,知州黄公标重建。
土地祠 在州治仪门外,岁以除夕致祭。烈女祠 在城南隅,旧在城西。明嘉靖二年,同知薛祖学改建,祀宋烈女徐氏、元孝妇刘氏、明节妇张氏、董氏、尹氏、张氏、包氏、清氏、耿氏、汪氏、陈氏、王氏、杨氏、张氏、崔氏、周氏、王氏、汤氏、刘氏。春秋致祭
香烈祠 在州治之西北,明崇祯乙亥,流寇陷城,知州黎弘基及同知陈得姚、学正康正谏、教谕赵世选慷慨殉难,绅士、庶民、妇女死者十馀万,或愤勇骂贼,或焚溺自尽捐躯,虽异,其节则无异也。贼退,巡按梁云搆亲临和城,仰刺史之忠,痛郡人之祸,设坛而哭者,三日复为祠,以祀之,额之曰:香烈,取其节烈,足以馨香千古也。春秋二仲月致祭。
浣纱女祠 在马神庙之右,即古渔丘渡也。今居人,名为土地庙,而移其像于土地神之侧。焦澹园祠 在州治西北隅,今香烈祠旁,内有立雪堂。
陆秀夫祠 在丰山地方。
郑艮岳祠 在张家山,学者过守耕、罗应选等共建。迎江浦郑艮岳讲学于此,因祠祀焉。城隍庙 在州治东南,创始未详,明洪武元年封承天鉴国司民灵护王。
周侯庙 即忠烈庙,在姬家巷东,旧在横江门内,宋开禧三年秋,和州军民感郡侯周虎全城之功,为立生祠,淳祐七年,赐庙额忠烈。
关帝庙 在元妙观东,祀汉寿亭侯关公,旧虽朔日行香而祀,典不与。皇清顺治十七年,知州杨继芳乃定制春秋二仲月继丁后一日致祭。
霸王庙 在城东北四十里乌江,祀项羽,《舆地要览》云:宋绍兴辛巳,金主亮渝盟来乞筊神,不从,欲焚庙,俄大蛇出屋梁,又闻林木中鼓噪,若数千兵,至亮大惊散去。元至元壬午,县令不兰奚重请于朝为本州祀典,春秋致祭。
马神庙 在百福寺后,明嘉靖元年,知州杨天茂改淫祠为之,祀司马之神,岁用有司致祭。姥庙 在州西三十里麻湖之阳,祀历阳之神母也。
灌将军庙 在印山门内城下,汉时灌婴修和州城有功,故庙祀,守城无功,故不从祀也。
九娘子庙 旧在州治内,祀历阳侯范增女也。宋庆历初,东寇王伦围历阳于堞南角,恍若有见,已而溃散,遂就剿灭追,封威显夫人。绍兴元年,诏历阳威显夫人,增昭庙金字,今废。
余阙庙 旧在城西隅,今失其处。
秦姬庙 在州西三十里麻湖之阴,昔秦始皇为东南游浮于湖,徵民妇女牵舟,舟大不可动,诛者甚众,有姬泣谏,不听,投湖中死,始皇怜姬之死,罢其役民,感其德立庙祀之。
插花庙 在州东北七十里阴陵山之阳,庙祀鲁妃,即项王之虞姬也。祷辄有应。方春,男女奔走于庙,或报或祈,皆插花以识之,故土人以名其庙。
高庙 在州南四十里,旧传为公输子手造,其庙高耸,规制亦异,昔红巾贼欲焚之,大蛇出,贼惧止,今重修。
龙王宫 在州南六十里梁山镇。
东岳庙 在州治东南隅,顺治丙申年,郡人马如融建。
关王庙 在大南门外山川坛之东,郡人大理寺左评事叶积学建。
含山县:
社稷坛 在县西郊。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郊。
邑厉坛 在县北郊。
功臣祠 在县东街,祀明华高、仇成、李彬、杨文、纪清。
烈女祠 在县南街,祀张子文妻尹氏、唐恕妻杨氏、胡崇仁妻周氏、吴自高妻申氏、王慰妻胡氏、张阶妻王氏、王自谦妻庆氏。
游定夫祠 在县登科桥,祀广平游先生酢也。初,知县胡汉建祠于学宫北。明嘉靖元年,郑庆迁于县东二里和含旧大路之侧,后改路河滨,知县陈一善复迁于登科桥。
马神祠 在县治仪门东外。
土地祠 在县幕厅东。
三烈祠 在运漕镇西冈,康熙二十三年建,祀烈妇佘氏,夫死以饿殉夫者也。鲍孀姑许烈妇附,故名佘氏夫妇墓,即在祠后。
城隍庙 在崇儒坊。
旌忠庙 为宋统制姚兴立,旧立庙战所,赐额旌忠,土人祸福有祷辄应,今立庙在县东九都。五显庙 一在南街,一在铜城闸镇。
关帝庙 旧在宝台观,后明万历丁未年,移置东门外登科桥镇合邑水口。
都司庙 一在南二都石门山外,一在祁首冈南,一在关门镇。
二郎庙 一在南二都二郎巷,一在鲁桥西南。晏公庙 在县东门外一里冈上,有灵于江湖,明封平浪侯。
东岳庙 一在县南门外,一在龙角桥,一在运漕镇,一在十一都。
龙王庙 一在苍山,一在铜城闸,一在县河南,废久,今重建。
大圣庙 在东九都,远近祈子者,祷之多应。三官庙 一在学宫西,一在铜城闸镇。
袁三庙 在大朴树镇。
八角庙 在五都。
崔府君庙 在铜城闸,按神,乃唐朝崔珏。
寺观附本州:
百福寺 在州城中,唐贞观二年建,初有五寺,因名以五华寺,一曰文殊、二曰泗州、三曰净土、四曰弥勒、五曰百福。元末俱燬于兵。吴元年,僧法圭重建为百福寺。明嘉靖甲午,改迁以学为寺后。万历二十九年,复迁寺于故址,即今处,原有僧正司在殿,东乙亥燬于寇。
延庆寺 去城西九里,在长寿乡十一都,宋熙宁三年建,用以守彭中丞坟祠,元末废。明永乐间,僧智敏复修。
乾明寺 在州东南二里乘驷桥东,其西即宋学旧址也。东有广惠宫碑,漶漫不可读。
观音寺 在城外三十里姥下镇旁,燬于。元明永乐六年,僧善稠重修。
梵行寺 在州南五十里,唐贞观五年,铁脚僧恩建,有古塔。
清福寺 在州南二十里后,晋开运四年建。极乐寺 在州南四十里,唐元和年建。
开化寺 在州南六十里,宋元祐三年建。香延寺 在州南七十里白望市之东,唐贞观三年建。
黄山寺 在州南七十里。
妙严寺 在州南九十里裕溪之北,唐元和年建。
普明寺 在州东南六十里天门山后,元至正二年建。
石佛寺 在州南十五里。
泉水寺 在州东北七十里,寺有泉甚奇,唐贞观五年建。
庄严寺 在州西二十五里,旧名临佛寺,宋太平兴国中徙苦竹村,故又名苦竹寺,久倾圮,僧慧镐重修,有海棠洞、罩春亭。
知果寺 在州西四十里。
甘露寺 在州东北二十里,元至正三年建。华严寺 在州东北三十里,宋咸淳二年建,左右山麓蜿蜒。
广胜寺 在州东北四十里乌江镇旁,唐贞观三年志静僧建。
赭乐寺 在州北五十里,以土少赤故名,宋嘉定十年建。
香社寺 在州北四十里,以寺旁香泉故名。宋建隆三年建,有塔、有昭明书院,寺后有二松,极奇,后忽枯,惜哉。
大乘寺 在州北三十里。
六坟寺 在州北六十里如方山下,相传有僧六世修道此山,有六坟在焉,故名。明洪武三年,重修,二十四年归并。
孔夫寺 在州北六十里许孔夫山下,明洪武十五年重修,二十四年归并,成化间改建。马鞍普明寺 在州北五十里马鞍山中,元至正五年建,明洪武六年重修,二十四年归并,寺原有松最大。
石渐寺 在西北六十里。
三塔庵 在州西五里,以图阜三尖如塔,故名。陁宫庵 在州西北四十里山,上有泉盘曲,下流可灌二三里。
智果庵 即其寺之分派居也,州西三十里。孔雀庵 在州北五十里,其山曾出一禽,乡人先拟凤凰,名凤凰庵,又拟孔雀,更拟山形似孔雀,故名。
生生庵 在针鱼嘴,会中士民建,以居僧专主拯溺等事。
观胜庵 在州北四十里。
海会庵 在乌江香泉之间,法师妙有始建。虎堂庵 在州西三十里麻湖旁,明洪武二年建。
陆家庵 为宋大学士文忠公秀夫立,后改僧舍,以奉香火。
广生生庵 在梁山镇,每值风雨晦冥,恐有行舟覆溺,令主僧召集水手,飞舸往救。
净乐庵 在州西桃花坞,万历丙辰年建。兴隆庵 在州西四十里岚龙山之麓。
白云庵 在香泉西,旧为支龙庵,久废,铁山禅师重建。
深隐庵 在州西四十里古刹,久废。明崇祯丙子,诸生张燮、父张应举重建。
宿云庵 在岚龙山顶,明崇祯年,僧慈水始建。圆通庵 在脉天山前,僧九会建。
石净庵 在州西五里,古为水府庙,后改今名。法华庵 在州北四十里,明天启元年,僧宗和浚井得铜伽蓝像,系宋徽宗四年造,因募资重建。
仁和庵 在福临庙左,明万历四十六年建。竹林庵 在州西南四十五里,郡人叶敬中建。元妙观 在州治西南关庙之右,宋熙宁六年冲素道人建,旧名天庆观,元至元中改今名。元真宫 在州治南谯楼正北,奉祀真武,建于宋。皇清康熙十四年,于拱辰门东南隅卜地一区改建焉,规模弘敞,两殿俱崇,遂为后之胜迹。
淳熙观 在州南四十里,葛仙翁尝炼丹于此,有八卦池迨,宋太祖驾幸此诞生太子,又名为寿宁宫。
紫极观 在州南五十里,旧在桃花坞旁,元兵火废,道人李浚川迁于高庙西南塔山下。龙兴观 在州北五十里如方山麓。
栖云观 在州西南三十里,即枣林观。
含山县:
安国寺 旧在城外西南隅,唐贞观僧澄禅师建,元末废于兵,明洪武十五年,僧会兴进重建,迁南门内,僧会司在马。嘉靖间,知县叶继善迁东门,后仍其旧。
褒山寺 山以唐贞观惠褒禅师得名。宋元丰后,黄鲁直、王介甫、王深甫皆有文字,塔上宝塔二字犹传张安国书,年号特误明初,寺建自永乐中,郑和使西域还也。殿堂制度甚工,绝无蛛丝鼠竁,云有辟尘珠所致,然不知所在,藏经楮小而古蠹不敢蚀,云有异香所涂,先住持世守,更有玉杵、铁杖、金磬、锦帨、玻璃盘、旃檀座等物,或侵或毁,无复遗者。
云阁寺 在县北三十里,唐贞观三年,铁船祖师建。
正觉寺 在运漕镇,唐贞观二年,金禅师建。普明寺 宋元丰二年,僧无用建。
净戒寺 在县南七十里,唐贞观二年,僧密禅师建,有彭祖炼丹井并仙室在焉。
大善寺 在县南,唐贞观三年,铁船祖师建。佛慧寺 在县西三十五里,元至正二年,僧德逊建。
兴教寺 在东关之岭,唐贞观二年,铁船祖师建,有关公饮马池、卓刀泉。
永兴寺 在十四都,有陈村汤泉。
齐林寺 在十五都。
城山寺 在昭关。
三塔寺 在十四都。
圆通寺 在南二都。
华阳寺 在十四都,洞在寺前后。
佛会寺 在十五都。
邑堂寺 在十五都。
圆照寺 在北二都。
明山寺 在六都明山。
观音庵 在县南二十里,元至正五年,僧慈德建。
云雾庵 在八分山古柏新篁,极其幽胜,时有白云往来禅室,故名。
苍山庵。
清凉庵、接引庵 二庵俱与云雾苍山相邻,其庵云影翳翳,松林郁郁,地甚幽僻,为太湖山一带胜景。
白衣庵 在安国寺后,市民徐世靖倡建。观音阁 在铜城闸右街,明万历三十年,镇民程应明等倡建。
法轮庵 邑令周创。
宝峰庵 在十五都。
金斗庵 在十五都。
梅山庵 在北二都梅山。
土山庵 在太湖山下,明万历年,僧玉庵募建。华严庵 在东七都,僧悟心募建。
水浮庵 在运漕东河下。
准提庵 一在学宫东,一在运漕正觉寺后,一在运漕镇东,一在大圣寺后。
龙华庵 在八角庙后。
宝台观 在东街,宋张知观建。
长真观 在白石山,即彭祖仙屋,一名白石观,今废。
麟川观 在县南六十里,久废。相传其地出麟,故名。
天妃宫 在县治东隅,康熙四年重建。
三元宫 在运漕镇。

和州驿递考

《通志》本州:
设马七匹,草料银二百一两六钱,马夫四名,工食银四十三两二钱,差夫十名,工食银一百八两,买马鞍辔等银七十三两五钱,扣存带闰银一十一两七钱六分,岁支银共四百三十八两六分。
含山县:
设马七匹,草料银二百一两六钱,马夫四名,工食银四十三两二钱,差夫十名,工食银一百八两,买马鞍辔等银七十三两五钱,扣存带闰银一十一两七钱六分,岁支银共四百三十八两六分。

和州兵制考

《通志》本州:
梁山营 州有八镇,梁山其一也,负山面江民居不下二千馀家,旧设江防州同分驻,地形险要,扼金陵上游,康熙二年造营垒,分游兵营、游击千,把总官率兵汛守其地,即以操江,旧署拓而新之,为将领驻居,建造营房,安插兵众。东门新设营房 梁镇既造营房,设兵防守督院,兼谕分兵州城,各派城守,以千总一员督率,择东门小教场并造公署营房,安插官兵。康熙十年间,奉文更调守备一员,添兵汛防,将千总撤回,知州夏玮复为建署造房,坐落东门城东隅,辕门、栅栏、仪门三间,大堂三间,内宅二层。演武场在州城东南二里,方六百步中有厅,周围有埂有木,前有坊,表匾曰养威蓄锐,万历年重修。至皇清康熙十二年,州守夏玮捐资复修。
牛屯河巡检司 江面五十里,上至张家沟,下至新河口,烟墩五座,旧每座墩夫三名,巡掠弓兵四十五名。明隆庆六年,议增八名,巡船一只,哨船二只。万历二年,置鸟铳四管。至皇清议裁牛屯巡司弓兵,止留十二名。
裕溪河镇巡检司 江面三十里,上至新沟口,下至张家湾,烟墩一座,墩夫三名,巡掠弓兵原额,并议增共三十六名,巡船一只,哨船一只,万历二年,置鸟铳四管。至皇清议裁裕溪弓兵,止存九名。
浮沙口巡检司 江面四十里,上至新河口,下至至马河,烟墩五座,旧每座墩夫三名,巡掠弓兵四十五名。明隆庆六年,议增八名,巡船一只,哨船一只。万历二年,置鸟铳四管。至皇清裁浮沙巡检并牛屯兼管其弓兵,止存九名梁山防驻官兵。康熙二年,总督部院郎查照,和州西梁山乃沿江北岸险要之地,虽有游兵营,派防而寥寥数人,无官驻守,应将省会之游兵营游击并带千把总官移驻梁山,防守沿江一带地方,而本营原议有马兵,则和州一州陆路并所属含山县地方,自应责令管辖等,因具题奉。旨依议续经总督郎庐州道孙檄州、该知州杨继芳详请于,康熙二年拨兵派守,六门城内建造营署兵房,令千总督率到州,安插又拨千总,带兵驻防含山。至康熙十年间,奉文将千总撤回梁山,更调守备一员,赴州汛防,其游击带领官兵驻劄西梁山以司地方,以卫城池。弭盗安民事关至钜。遇银鞘,则谨巡护送,遇警急,则侦探防守。
含山县:
僻处山隅,旧无兵守,近经总督部院议,分梁山镇百总四员一督兵派守四门,一驻运漕镇,一驻铜城闸,一驻再安镇,各处起盖营房安插。康熙二十二年,改设把总一员,镇守县城三镇,官兵悉如旧。
演武场 在县西三里,方四百步,中有厅,周围有垣,前有坊表,万历年重建。

和州物产考

《通志》杂属:
麻枲 州通产,有白麻、黄麻、苧麻诸种。
半夏 州通产,一名守田,生于夏半前后。牡丹 含山产,其种有水红,千叶重台,开列如锦。
天鹅 州产,洲渚间大者至十馀斤。
鹿 州通产。
麋 州通产,陶弘、景云、海陵间最多,千百为群,多牝少牡。
狐 州通产。
煤炭 州通产。

和州古迹考〈坟墓附〉

州县《志》合载本州:
三老堂 堂为宋元祐中孙贲所建,以祀宋太守傅献简克俞、范忠宣纯仁、刘忠肃挚也。三老皆左迁,相继出守和阳,德政在,人至今能颂之。堂西有古梅,旧有楹曰:梅堂,堂前即古水心亭,文昌诗所谓看花多上水心亭是也。
陋室 在州治后,遗址尚存,刘禹锡有铭。舫斋 在州厅后,今废。
镇淮楼 在郡治前东阜,高台层构于制,最古。登之四望,足纳江山之胜。明太祖初驻跸和阳,尝与诸将饮酒赋诗其上,郡中古迹惟此第一。州西街井 在科甲真才坊下,相传有一童子常游于市,人莫知谁,一日见从井中出入,人异之,他日复来,乃问之,对曰:我本华阳洞中人,此井乃洞后门也。自此不复见,因立表曰华阳门也。
清风楼 在州治西南城隈峨嵋墩下,宋元祐中改为连云观,明正德中改建峨嵋书院,嘉靖中复建清风楼,以存古迹,今废。
犀照亭 在州东南十里当利口北岸,晋温峤闻,水底有音乐,燃犀照之,因以此名。
石跋河 古为石跋,城旁有塔,传闻张果老曾骑驴过此,有脚迹可验。
落驴桥 在小西门外土街头,世传张果老骑驴至此,故名。
沸井 在小西门外土街头关庙内,《旧志》《古图经》曰:晋元帝渡江,命郭景纯筮之,曰:西南郡县以阳名者,井当沸。其中兴之应,未几。历阳井沸者三,故曰沸井,至唐刘宾客为郡时,作诗曰沸井,今无涌,似亦埋没久矣。
老子丹台 在大西门外五显庙后,冈陇漫延,相传晋王导筑,以防石虎者也。
桃花坞 去城西五里,即唐张籍读书处,在桃花桥东,遗址无存,碑碣莫考,然长老犹能言之。渔丘渡 伍子胥奔吴渡处。
八卦池 去城二十五里界河铺西北寿宁宫内,乃葛仙翁炼丹处,遗迹尚存。
洗耳池 去州三十五里有池,传云:巢父曾洗耳于此。
无粮墩 在乌江南半里,昔项王乏粮,以席盖土堆作为粮米,即虞诩增灶意也,其堆见存。雍家城 即今裕溪河泊所地,《旧志》:汉封雍齿此地。后废。明初置驿于此,后废。
碗儿岭 在州西北九十里,古传云:乃褒山后罗汉洞口,有罗汉出坐鳌鱼岭上,饮食后置碗石上,并坐卧皆有石迹,故名。
项亭 距废乌江县治东南三里许,乃羽藏衣冠之所,林木森栗,庙貌伟然。昔有唐李少监阳冰所篆碑,额曰:西楚霸王灵祠六大字,笔法遒异,又有羽像碣,圆袍短帽,戟髯重瞳。明崇祯乙亥,流贼陷和州,掠至乌江,忽风霾昼晦,四野如列障,摵摵有声,贼不敢进,其英𤕤类若此。明初废邑为镇,而庙制岿然独存。宋历阳杜默下第,夜归就庙宿,以其文质于神前,痛哭大呼,曰:千古如霸王而不能得天下,有才如杜默而见放于有司,岂非命哉。神像泪出泥界于面。
亚父城 按《明一统志》:在州境。刘禹锡记:城高而坚,亚父范增所营也。
古罗城 按《明一统志》:在州境。俗传汉灌婴所筑。
乌江废县 按《明一统志》:在州北,本秦乌江亭,汉为东城县地,晋始置乌江县,梁于县置江都郡,北齐改齐江郡,陈改临江郡,后周又改乌江郡,隋复为县,宋绍兴中废为镇,寻复置明省入和州。
历阳废县 按《明一统志》:在州城内,本秦县,项羽封范增为历阳侯即此,新莽改曰明义,东汉以来仍为历阳县,明并入和州。
袁天纲宅 按《明一统志》:在州城南三十里,地名南羲。
张籍宅 按《明一统志》:在州城通淮门内,旧光孝寺,又州西桃花坞有籍读书处。
镇西楼 按《明一统志》:在州治前,明洪武初参军郭景祥建,正统二年重修。
三觉堂 按《明一统志》:在梁山广教院,三觉谓贾易、龚原及圆智师冲会贾与龚,以危言正论谪居和州,尝造会所,萧然晏坐终日。
含山县:
晋王城 在县界,苻坚侵晋以姚苌为先锋,晋筑城于此,以禦之。
偃月城 一名濡须坞,在东关南岸,属无为界,吴魏相持,孙权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坞为。吕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权曰:善。遂夹水立坞,如偃月,故名。
龙亢县城 在县南四十里,东晋侨置此县,周大象初并入历阳,唐分置含山县,此地属焉。彭祖石室 《列仙传》:历阳有彭祖仙室。相传彭祖自此白日飞升,履迹犹存,下有洞,浅深莫测,在县南八十里有真观。
飞锡泉 在县南六十里有太湖寺,昔无用禅师当山腋凿一孔出水,日取千瓢不竭,一瓢不溢,至今僧受其庇,禅师真身坐塔上。
马跑泉 去县十五里,即昭关泉。
斗米径 在县西八十里,杜伏威将李子建,穿渠入历湖通运,率部下带斗米就役,未尽成功,故名。
陈抟丹城 在苍山西尖凹处,原名无风城,相传希夷炼丹处。
梅岭 在县东南北二都,曹操行师至此,军士多渴,因指山上梅林,其渴遂止。
东兴堤 在东关口,吴大帝筑,以遏巢湖,后攻魏淮南,毁以纳船,遂废不治。诸葛恪更作大堤,左右练山,夹筑两城,各留兵千馀守之,魏作浮桥以渡,阵于堤上,分兵攻击,城高峻不可拔。黄墩 在县南七十里,明太祖收巢湖,俞廖桑华,诸将蛮子海牙集楼船塞马肠河口,太祖屯黄墩即此。
坟墓附本州:
梁王僧辩墓 在州南六十里梁山之西广教院,今废。
宋彭中丞思永墓 在州城西南延庆寺之西,封树如初,思永为宋名臣。
张状元孝祥墓 在州东北一百里黄岩岭特建寺,有碑尚存,其地今割属江浦矣。
元韩总管墓 在小西门外大冈之上,韩擒虎为元时总管,与明太祖相抗不降,嘉其忠义,卒以礼葬。
明班同书用吉墓 在州小西门外社稷坛之东北,有碑。
襄城伯李浚墓 在州小西门外土街,有石坊碑文可考。
宁阳侯陈亨墓 在州凤凰山孔雀庵后。皖国公仇成墓 在五都。
马侍郎谅墓 在州城西北三里许,坊表翁仲见存。
御史高德新墓 在州北门外北郭亭,有碑碣。卢皇亲德常墓 在小西门外社稷坛之西北,有碑文。
都运王玺墓 在州北郭亭之东北半里,父主事王镐亦葬于此。
中顺大夫宋锦墓 在小西门外胡侍郎庙旁,有石坊碑文墓、表神道碑。
知府万庆墓 在小西门外襄城伯墓旁,石坊现存。
赠中翰成其德墓 在大西门外桃花桥,建有坊表。
御史马成大墓 在北门殷塘北。
御史叶观墓 在城西扁担河右。
含山县:
汉桓荣墓 《旧志》:在含山东一里。《明一统志》:在县二十里。既相牴牾,及按《桓荣传》:卒葬首山之阳,此必江左诸桓之墓。后人以姓同附会之也。宋游定夫墓 在北十三都,俗呼其山为察院,岭有龟山,杨时墓志,明正统三年,知州朱沅修其墓,御史彭勖复封之,为立石以表焉。
明危学士素墓 在县之新东门外,明洪武五年,卒于和州,太史宋景濂立,有碑铭可考。丰城侯李彬墓 在县南一都。
广德侯华高墓 在县东七都,宋太史景濂有神道碑。
驸马都尉王富墓 在县西城外。
都督纪清墓 在县东七都。
都督杨文墓 在县东七都。
中议大夫张佑墓 在东城外。

和州部艺文一

《天门山铭》唐·李白

梁山博望关,扃楚滨夹据洪流,实为吴津两山,错落如鲸张鳞,惟海有若惟川,有神牛渚怪物,目围车轮,光射岛屿,气凌星辰,卷沙扬涛,溺马杀人,国泰呈瑞,时讹返珍。开则九江纳锡,闭则五岳飞尘,天险之地,无德匪亲。

《汤泉赋》宋·秦少游

大江之滨,东城之野,有泉出焉。直回峰负,深谷分埒,引源迤逦相属。晨夜有声,涵云注玉,薄为虎须,洑为鱼目,鳞介莫潜。遇者斯浴此,何水也哉。野老告余曰:泓泓涓涓莫虞,岁年不火而燠,其名汤泉。呜呼,岂非荧惑莅于上耶。烛龙影于中耶。旁通咸池日御之所经耶。幽精沉魄,阴偿其负耶。丹砂硫黄金石之气酷悍之所激耶。德有常仁,惠公而浃,寒凝海兮不冰,旱焦山兮不竭。其或燥湿外干,精气散越,肤革疮疡,惫筋淫血,欣节汨之暂游,恍幽忧之永脱,以沐则发泽,以沬则肤悦。其羡流冗浸,捐弃于沟壑者,犹能灌蔬,稻之畦已,牛马之暍,此又何其广耶。吾闻天下之水厥类实繁,至于弱水储阴,投羽必沉,火井萃阳,烂石灼金,祥标醴泉,病饮而瘳,异纪滋穴,神瀵以流,焦溪乏𦊰,蔓之饰沸潭,谢聱取之游,其馀酒墨,所发胶醢,是滋啜怀千金,饮狂一国。裒玉乳以中涵横金丝,而径度诡品谬名,纷莫为数,咸受命于元精,亦各私其所遇。若夫匡庐汝水之旁,尉氏骊山之下,烟菲掩缛王孙鸟隼之所,娱全穴椒房,专宠靡曼之所,占则汤泉之中,又有显晦者焉。野老听然而笑曰:善乎,齐给之士曳杖而去,行歌于途曰:滭沸滂沱奋此泉兮,被彼山阿,吾惟灌沐兮不知其他。

《夜渡两关记》明·程敏政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鎗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诒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马上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釭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岒,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渐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鬨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余默记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玆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淋院。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何山,曰:古昭关也,去香淋尚三十馀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时铜釭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辟,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间,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淋,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渡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倖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

和州部艺文二〈诗〉

《望天门山》唐·李白

迥出江山上,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落日舟去遥,回首沈青霭。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乌江道中》刘长卿

沧洲不复恋渔竿,白发那堪戴铁冠。客路向暝何处是,芦花千里雪漫漫。

《宿华阳洞寄元稹》李端

花洞晚阴阴,仙坛隔杏林。漱泉春谷冷,捣药夜窗深。石上开山酒,松间对玉琴。戴家溪北住,雪后去相寻。

《送罗少府归牛渚》贾岛

作尉长安始三日,忽思牛渚梦天台。楚山远色独归去,灞水空流相送回。霜覆雀身松子落,月分萤影石房开。白云多处频颠倒,寒涧泠泠漱古苔。

《开圣寺》温庭筠

路分蹊石夹烟丛,十里萧萧古树风。出寺马嘶秋色
里,向陵鸦乱夕阳中。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殿影空。犹有两朝旧碑在,耻将兴废问休公。

《题横江馆》杜牧

孙家兄弟尽龙骧,驰骋功名业帝王。毕竟江山谁是主,苔矶空属钓鱼郎。

《濡须邬》宋·贺铸

县西南百里,按《县谱》:孙仲谋筑偃月城,以拒曹孟德处也。

孙郎昔鹰扬,曹瞒方虎视。敢忘版筑勤,远挫兵锋锐。俄闻青盖谣,无复金陵气。六代迭倾亡,长江亦平地。

《鸡笼山》前人

历阳县西四十里,按《县谱》:昔城邑将沦没,神独告一姥,使西走,即携鸡笼登是山,笼化为石,其形犹然,湖之东南有姥庙。

楚姥昔奔迸,馀生脱沈沦。家禽不忍置,信谓妇人仁。空笼欻变化,千载高嶙峋。可待麻湖水,复生桑下尘。

《当利港》前人

县东二里,下通大江。按《县谱》:晋王浚征吴,乘风趋石头,王浑招之不顾,即此地也。

龙骧乘上游,锐气吞敌境。风便趋吴京,收功在俄顷。平生负雄图,晚岁方获骋。何必传鼎彝,江山与之永。

《桃花邬》前人

县西二里麻溪上,按《县谱》:唐张司业之别墅也,司业与孟东野载酒屡游焉。今茂林深竹,尤占近郭之胜。

种树临溪流,开亭望城郭。当年孟张辈,载酒此行乐。斯人久埃灭,节物今犹昨。看取不言花,春风自相约。

《镇淮楼》明·太祖

中原杀气未曾收,江北淮南草木秋。我上镇淮楼一望,满天明月大江流。

《雨中过鸡笼山》高启

春云晻霭涧奔浑,风雨行人过一村。得似山家深竹里,乳鸠啼乳未开门。

《天门山》于谦

天门山峙近西偏,屹立芙蓉翠插天。六月冈峦飞雨雪,四时林木吐云烟。鸟飞不过岩头石,人渴难寻涧底泉。安得六丁施斧斲,滔滔车马信平川。

和州部纪事

《州志》:伍子胥与公子胜奔吴,抵昭关,几不得脱,至江有一渔父以舟渡之,胥解剑直百金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吾何爱百金剑耶。竟不受,胥以是过江得至矣。
《汉书·项羽传》:羽败,欲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羽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亡以渡。羽笑曰:乃天亡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而西,今亡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哉。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也,吾骑此马五岁,所当亡敌,尝一日千里,吾不忍杀,以赐公。乃令骑皆去马,步持短兵接战。羽独所杀汉军数百人。羽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羽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公得。乃自刭。
《宋史·金安节传》:安节历礼部侍郎。杨存中议省江、淮州县,安节言: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魏明帝云: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析山,贼来辄破于三坡之下。孙权筑濡须坞,魏军屡次不克,守将如甘宁等,常以寡制众。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日有之而反弃之耶。且濡须、巢湖之水,上接店步,下接江口,可通漕舟,乞择将经理。存中议遂格。
《州志》:宋陈抟闻陈桥兵变,宋太祖即位于汴抟,跨一小驴归华山,大笑曰:天下从此皆无事,我向山中睡得牢。今苍山相传有丹室遗址,又云有希夷手植茶树数株,色味异于凡品,然今之所得者,皆山僧自植,有无真赝,莫得而辨之也。
《宋凌冲传》:冲,字子和,苏州吴县人,由进士。熙宁六年,任夙负才名受知王安石,尝著乡党传说二论,安石大奇之,知含山号为循吏,律己甚严,毫不妄取,秩满解其归,装老获有蓄一砧者,冲视之,曰:非吾来时物。命还之荐章交上,改宣德郎,年五十五卒京师。元危大朴放居和州,未几,自经死,葬含山东门外,后二百年已失所在,会县治河乃见梦,于令曰:我危素也。明日,将坏我宅,惟公其仁之令,识其衣冠,俨然诺焉。明日,果掘及墓,衣骨俱朽,惟棺之前和赤漆如新,旁有志铭,不记姓名,令乃具衣冠改葬之,识其处。《杨敦厚传》:敦厚,福建晋江人。明嘉靖三十五年,任含山,旧例春王元日,幕厅桃符皆正堂颁给公,任时一岁偶缺,因自题其门云:但愿民间无菜色,何须官舍有桃符。迄今传之。
《沈元昌传》:元昌字泰来,吴名下士也,工文词兼书画。万历年间,客舍尝居山寺,有《秋风词》云:云阁山头云满山,梧桐还落客思还。秋风又到梧桐叶,吴客依然客楚关,今讹为云雾山,非与邑诸生王图南辈相友善尝醉。指桓荣墓曰:十年后,愿与公结稽古社于地下。时以为狂,后病笃,求邑侯邹公附葬于此,因如所请葬于东门外斗冈,其墓犹有,故老能识之者,而画亦往往偶见云。
《王志》:旻即王敩弟,永乐间居宝台观,善符咒驱召神鬼,人无有知者。会天旱,设坛祈祷密云不雨者,再四。黄冠曰:此必东南有破,吾法者访之,得志旻于观内竹林中。方仰天以彗扫,黄冠所布云,邑令因命分坛祈求,志旻须臾致雨,如注彼,则霢霂溟濛而已。

和州部杂录

《述异记》:今乌江长亭,亭下有驻马塘,即当时乌江亭长舣舟待项羽处。今阴陵故城九曲泽泽中,有项王村,即项籍迷失路处。项王失路于泽中周回九曲,后人因以为泽名。
《西浮籍》:横江渡,与当涂牛渚矶相望,此处风浪迅猛,商帆多从夹中行,故李白登升元阁诗:有人言横江好,我道横江恶。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