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上集贤钱侍郎997年 宋 · 释宇昭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解职因求养,清名冠集贤。
优游书府里,谈笑板舆前。
鹤氅朝时脱,山图卧处悬。
江僧闲独访,时得话林泉。
宋 · 李南阳
 押微韵
冯玉几言犹在,夜启金縢事已非永熙挽词)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上 《春明退朝录》: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旬假,太宗犹对辅臣。至夕,帝崩。李南阳永熙挽词云云。
言太子不当领临安府 南宋 · 王师愈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八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七三、《右编》卷一一
臣恭惟陛下长虑远识,早建储宫,立天下大本,以为社稷宗庙永永无疆之休,甚盛举也。
至乃参用至道故事,命皇太子临安府,外间未能深谕。
窃惟皇太子副贰宸极,系四海之望,以绍承统业,当居春宫,日亲师傅,讲论治道,寻绎经义。
临安府一州长吏耳,非所以浼皇太子之尊,而示天下广大也。
虽有至道故事,臣犹以为不然,何者?
艺祖太宗同起军旅,素习劳辱烦剧事,故艺祖既登极,命太宗尹京以弹压镇抚
当时太宗藩臣耳,于领天府事体为顺。
三代时诸侯入为王官者固多,若已正储贰,则与列国诸侯州郡长吏不同矣。
况自艺祖以来,天府多用藩王兼领,遂为故事。
建隆初太宗皇帝使相尹京进封晋王
太宗即位,则秦王尹京
秦王得罪,则许王尹京
许王既卒,真宗皇帝乃以襄王尹京进封寿王
尹京八年始升储,升储之后,自合解府事入处东宫,以全储贰之尊。
当时因循,不暇釐正,止稍加崇重,已是大臣失于讨论,虽有故事,岂可复举?
真宗既即位,即藩王不复尹京矣。
盖亲王尹京,所以系人望,将以正储,未闻已升储乃始尹京者。
钦宗皇帝皇太子出牧开封二日而即位,事出仓卒,非可为法。
真宗皇帝至道元年九月升储,至三年三月即位,自升储至即位止一年半,府僚郡政相仍未久,故未见有不便。
今陛下春秋鼎盛,方宵衣旰食,以济大业,未至倦勤。
若以皇太子监国抚军,无所不可,若浼以一州吏事,诚非所宜也。
真宗皇帝东宫,讲读劝谕之官汩没州郡吏事,势必不能专心致志以辅导启迪,从容议论,唯日困于簿书期会,无乃失职乎?
恭惟皇太子英禀异常,天性夙成,他日不患不能临决民事。
在涵养睿德,日新又新,以跻尧舜之盛而已。
恐领临安府,非所以浼储贰也。
且太上南渡以来,临安止暂为驻跸之地,所以不为建都立邑之制者,诚以系中原之望。
兼今日临安府事,与旧日京尹大段不同。
今陛下方以恢复神京自任,建储之际,乃首举尹京故事于临安,四方安知圣意所在,皆曰临安已作京师,无恢复意矣,岂不绝中原之望,疑四海之心?
臣疏远愚昧,不知朝廷故事,僭越狂妄,罪死不赦。
伏惟陛下少加思虑,宽假诛殛,则天下幸甚,天下幸甚。
鼓院题名记庆元五年四月 南宋 · 赵梦极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七一、《咸淳临安志》卷八
职掌之有题志,匪观美也,沿流溯源,记久传远,目其人,知其政,使来者有所勉,亦官箴之一助也。
今仕于朝者,凡百司庶府,皆得以姓名登诸石,独鼓院阙此未讲,岂以其位卑局冷,遂略而不传欤?
夫人赴愬于上,如水欲决,如火欲达,一或遏之,为害滋甚。
然而势易隔,情易壅,深山穷谷,遐陬僻壤,能裹囊竭蹶,奔走于官府之庭者固甚难,而其穷民无告,懦夫不立,吞声踯躅,能叫号于有司,以冀万一之听者,抑又甚难。
今也无远近,无强弱,操盈尺之纸,书平时之愤,曾不崇朝,即彻渊听,视帝阍万里若咫尺然。
司鼓之官所不可废也。
国初领以内品至道三年,易畀朝臣,以示崇重。
景德四年,命谏官奉常为之主判,至今与检匦同隶诤垣,祖宗之意微矣。
梦极幺䯢,滥吹是职,亦既数月,窃怪题志之不立,姓字之无传,是为阙典。
乃得绍兴丁卯而下二十有九人。
裒而列之坚珉,盖远者莫克记也。
在昔政良而火弭,狱决而雨注,否则飞盛夏之霜,亢东海之旱,致祥致异,捷若影响。
有周哲王植路鼓,设肺石,汲汲于达民者,正为是尔。
艺祖朝虽一猳豚之失,犹得以闻,况大于此者乎!
今日朝廷清明,当宁宵旰,轸念民瘼。
为臣子者,宜恪恭乃职,以既厥心,视民隐忧,如切诸己,使情不壅于上闻,德易至于下究,是司鼓之责也,敢并以书。
庆元五年四月
大宋楚王故夫人冯氏墓志铭(并序至道三年正月 南唐至宋初 · 舒雅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
夫人,魏人也,其先毕万支孙,以受封为氏。
在郑则大夫能断,居秦则丞相有功,汉庭以良媛垂名,魏室以中宫播美。
高才淑德,世有其名。
太子少傅讳萼,夫人之曾王父也。
留侯多疾,名高四皓之前。
卫王、赠太师讳晖,夫人之王父也。
韩信登坛,位在诸侯之上。
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赠中书令讳继业,夫人之考也。
敦诗阅礼,在军旅以从容;
缓带轻裘,镇楚疆而暇豫。
休声茂绩,国史存焉。
夫人,即中令之幼女也。
若乃三世公侯,百年惠爱,积此多庆,生兹令人。
故其年在孩提,则心怀柔顺;
礼从傅姆,则性益贤明。
女仪过目以皆通,壸德经心而曲妙。
蘩之事,所以奉祭祀之恭;
效絺绤之工,所以备衣巾之用。
加以孝承父母,仁接姻亲,有邦媛之形容,得《家人》之系象。
风生兰畹,方散于国香;
日丽蕣华,遽迎于天泽。
皇子楚王上庠齿胄,大国疏封,诏行百两之仪,时叶三星之吉。
由是增华象服,锡宠鱼轩。
六衣承褕阙之章,杂佩应珩璜之节。
寝门朝赴,先助于问安;
便坐日严,恭行其沃盥。
方期善应,讵谓灾缠!
而王四体不康,十旬无愈。
莫悟桷地之影,空惊床蚁之声。
夫人义切所天,情重扶侍。
晨曦未上,则药必先尝;
夕漏已分,则衣宁解带。
固勤劳之日久,遂伤感以疾生。
至道二年四月二十七日薨于王邸,享年三十有二。
女尚幼。
明年正月二十日敕葬于河南府巩县之南原,礼也。
夫人禀训侯门,作嫔王室,能行妇道,多识壸仪,宜其天与遐龄,神资百禄。
今兹不淑,命也云何!
皇帝悼及宫闱,恩施泉壤,爰举饰终之典,俾从护葬之期。
贵臣承命以开攒,郎吏抽毫而纪石。
庶使陵迁谷变,不遗金玉之音;
暑往寒来,永播之德。
铭曰:
公侯之家,积仁累德。
天鉴匪遐,是生嫔则。
白玉温容,青春丽色。
窈窕之述,休声何极!
贤王齿胄,明诏定婚。
脂车百两,备物盈门。
亦既奠雁,一御其辕。
皇恩锡壤,正位乘轩。
乃愿王躬,方申内辅。
如何玉体,忽焉沈痼?
、扁无功,蓍龟乏据。
扶侍生劳,翻成梦竖。
贤明莫展,善庆何成!
霜摧蕙质,火烈琼英。
散悲凉于外戚,增恻怆于皇情。
诏中贵而护葬,饰盛礼于佳城。
树苍苍而暮色,云黯黯以风行。
唯徽音之不泯,将地久而天平。
宫苑使内侍省入内内侍都知、同勾当皇城翰林司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陇西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李神福
御书院潘进镌字。
按:民国《巩县志》卷一八,民国二十六年刊本。
护塔灵鳗菩萨传开宝五年十一月 唐末宋初 · 释赞宁
 出处:全宋文卷四○、《阿育王山志》卷五、《阿育王山志略》卷上
灵鳗者,不测之神物也。
按《感通传》,南山道宣律师问天神陆元畅曰:「四明圣井,灵鳗应现,如何」?
答曰:「护塔菩萨也。
宝塔东来,相随而至」。
沿古抵今,四方道俗以名香异花引而观之,咸见游泳于澄泉之内。
井在阿育王寺东可一里馀,两山夹路,下可百步,阴沉可畏。
故无旱暵阴霪,常湛湛然。
中引脉而出,泠然涌溢。
鳗也欲出,则有二红蟹先行,若前驱耳。
身长一尺五寸,其馀大小应量,不可测也。
首鼻如鼋龟,耸双耳,脑有金星,或现银星。
其尾如鳢,其色黄黑,其鬐长锐。
潜泳水中,有慢慠之趣,盘旋梵下,有恭逊之形,夭娇焉,蜿蜒焉。
掬而嗅,无鱼鳖之腥,投而沉,无网钓之惧,实谓龙类不藏者也。
泉有饮者,差疾灭罪,相传谓之「圣井」,鱼谓「鳗菩萨」也。
僧宗亮诗云:「散尽残云碧甃开,灵鱼石缝露星腮。
寒生镜底长清浅,泉脉流从印土来」。
咸通十年刺史柳韬判官苏乘,各领家属游寺,遍观灵迹,不信鳗鱼,捕入桶中,封归州宅,约三日无兆,即烹之。
至期开烹,殊无所睹。
差人至井,见游泳跳跃。
其年,有僧到寺礼塔,三年为誓,有了角儿为之供侍,不须工价。
期满礼毕,酬直不受,乃告曰:「吾是井鳗,助师礼塔耳」。
一僧到寺,相貌奇异。
至井见鳗,掬之归院。
烹之既久,唯留涎沫。
往井看验,巡甃而行。
贞明二年钱武肃王迎舍利宝塔钱塘,造九层浮图,由是灵鳗不见。
寺僧频赍名花诱之,无踪,咸谓往卫宝塔耳。
同光丁亥岁十一月武肃王梦一菩萨,首戴结鳗花冠,两掖挟蟹。
因问大师法崇,其故何祥。
答曰:「是阿育王寺圣井灵鳗来护塔耳」。
乃命近都戴诠往井视之,止见一鳗。
即遣近侍吴顼、五都将何新同僧清福、宗备香花往迎银星小鳗。
时冰雪正严,而吸花宛转。
遂于塔西就山根凿三井安之。
凡遇佛生日,道俗咸集,必赍花至井诱之,则跃而出,见者莫不倾心也。
癸巳年,重修阿育王寺,见在圣井游泳,方知灵鳗护塔,来去无常,不可思议哉!
丁酉岁大师因胜充寺纲纪,限满交付,下次见鳗为證。
同守碧甃,经月无踪。
上山伺之,见在路侧,仰腹青膀,蝇蚁交唼。
同见僧云相谓曰:「此是灵物,不可谓殒」。
以木盛之,埋于石畔。
俄尔,见在井中腾跃,遂闻于文穆王,降香敬之。
辛丑岁明州境上阿育王寺界多风淫雨,乡老皆言灵鳗归井,频有见者。
寺僧惠与道侣数人至井,见游跳如昔。
戊午岁钱塘井亭煨烬,井泉亦竭。
王命再造,起砖井,寻阴窦,杳无遗踪。
咸谓灵鳗已先归四明圣井。
僧皓卿上状言:「王若建九层浮图,灵鳗自可迎归」。
癸亥十月,王遣钱仁晃、褚延昌押花舫、设佛像,选高德僧昱从、守贤、子蟾,赞宁预马,远诣鄮山阿育王寺井所,开建道场,即日便得灵鳗。
子蟾又于露井得小鳗,同罂盛归。
明日,威仪将发,天飞细雪,皆言天花矣。
夜泊州西,即失小鳗,众皆惊异。
平旦,舟发西渡,申刻已到馀姚,其神速又如此。
既达江岸,文穆王躬扶罂入,广兴佛事。
戊辰八月中,鳗见外井。
烛照中井,别见三五鳗交横跳泳。
时众或见满井,皆不可定也。
明州太守迎归本厅,作法会祈祷,忽见青烟而殒。
太守秘之,送还圣井,启罂投之,则举跳入穴矣。
尝试论之曰:南方泽国,炎土山墟,或习坎之间,或麓陉之穴,在隰涧者谓之「溪鳗」,处井窟者谓之「土蛲」。
会稽应天者谓之「螭蜃」,则大禹帝锁之;
南康江浒者谓之「小龙」,则许真君禁之。
昔有不信者,或烹之化沫,或食毒害人。
彼不附浮图,不护圣迹,犹或变化难测,况此菩萨之应现耶?
或问曰:「既为菩萨,水族何胜此嘉称」?
答曰:「华严会中,微尘众类,皆受佛子之称。
经云:『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
众生与佛心更无差别相,所称何怪哉」?
曰:「菩萨纪质分形,故无定约,何谓鳗类」?
答曰:「且龙之变化也,或鳢或螺,为校为鲤,岂定形耶?
又应以此身得度者,即现此身而为说法。
今观灵鳗也,护宝塔,利群生,若兜率蜂王,警诸天而谈跋致;
灵山龙女,破五障而趣菩提。
交光于星宿海中,牙映于帝网珠内。
是知菩萨不必手擎如意,身挂花鬘,然后始谓之,但随所应现护宝塔耳」。
赞宁辄搜既往,显神化之无方;
安识将来,在圣朝之独久。
后之徵验,引而伸之。
宋开宝五年,岁在实沉周朔旦,左街僧统赞宁述。
潘皇后谥庄怀议至道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唐末宋初 · 朱昂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
奉敕,故莒国夫人潘氏,追册皇后,差撰谥号者
臣闻推美者在乎易名,锡号者在乎考实,此定谥之大旨也。
其或懿范前著,柔风后垂,宜摭芳猷,用符徽称,国有旧典,我举而行。
伏以故莒国夫人,道叶坤灵,德隆阴教,非善不举,率礼无违。
居则有蘩之勤,行则有璁珩之节。
慈以接下,顺以睦亲。
长秋之位未升,大夜之悲俄至,灵驾不返,仙籍长归。
无方士以推寻,动圣皇之悲咽。
今则皇帝以缵承大业,恢振丕图,泽漏九泉,恩覃八表。
恻修龄之不享,叹中壸之未居。
宝帐兮徘徊可伤,瑶池兮归去何速。
由是奉其茂典,饰以崇名。
追行金剑之荣,表正璇宫之位。
永言茫昧,谅极哀荣。
谨案《谥法》:「履正志和曰庄,慈仁哲行曰怀」。
伏请上故莒国夫人谥号为庄怀皇后(《太常因革礼》卷九六。又见《宋会要辑稿》礼三一之四三。第二册第一一七五页)
太宗哀册文至道三年十月 唐末宋初 · 吕端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一四(第二册第一○七○页)、《宋大诏令集》卷一○
维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崩于万岁殿,旋殡于殿之西阶
粤以十月十八日迁座于永熙陵,礼也。
初启攒涂,夙陈备物。
万国来庭,千官执綍。
残月耀于素帷,朔吹生于玄律。
列天仗以启行,整宫车而将出。
孝子嗣皇帝臣祯仁孝纯至,创钜滋深,攀号遣奠,恻怛尧心。
感血泪以交坠,若哀忧之弗任。
乃命宰执,奉扬德音。
词曰:
五代已还,战争交起。
上天眷命,与民更始。
皇宋肇基,诞膺繁祉。
我后重熙,继天养理。
将泰黎元,先制奸宄。
恢张睿略,震耀武功。
柔怀越徼,亲殄并戎。
四夷奉贽,八表承风。
神化天下,鉴清域中。
声教遐被,车书大同。
而犹亲览万机,焦劳庶政。
辨论官材,勤恤民病。
爰念刑章,实悬人命。
务尽哀矜,必惟公正。
九服归仁,百灵助圣。
雨霈皇恩,风宣时令。
文武万品,提封四方。
一夫之不获,一士之所长,必从拯济,亟示明扬。
天覆地载,礼具乐张。
一耕帝籍,五郊上苍。
丰年荐瑞,群物效祥。
多能天纵,圣德日新。
飞翰延阁,横经上庠
草隶垂于世范,歌词播于乐章。
学究天人之际,文腾日月之光。
神功不宰,圣智无方。
高视前古,耀映百王。
将欲登封岱岳布政明堂。
爽怡神于姑射,俄寝疾于未央。
荆山之铸鼎,往苍梧而陟方。
呜呼哀哉!
君临二纪,泽浸四维。
天崩杞国,日坠崦嵫。
缀衣在御,脱屣如遗。
导凭几之顾命,抱遗弓而涕洟。
鸟耘增感,龙去难追。
万姓摧心,徒行号而巷哭;
三辰失色,竞雨泣而风悲。
当华渚之诞月,是辒辌之去时。
呜呼哀哉!
见同轨之咸臻,诉上玄而永诀。
双阙展仪,六飞就列。
旌旐蔽空而色惨,箫笳拂天而韵咽。
照鹭翿兮寒日悠扬,飘凤翣兮哀飙凄切。
呜呼哀哉!
荐牺樽兮已毕,严龙輴而下来。
出清禁兮顾慕,临驰道兮徘徊。
莫睹冕旒于秘殿,空送冠剑于夜台。
宸仪肃肃兮想如在,仙驭遥遥兮去不回。
呜呼哀哉!
势接高峰,地连洛宅。
萧萧陵邑兮草木寒,寂寂寝园兮霜露白。
才停灵驾兮万邦归,一掩玄扉兮千古隔。
惟赫赫宝图,巍巍睿德。
至王道之一平,布皇猷而四塞。
垂万叶之耿光,亘百代而为则。
呜呼哀哉!
寿州贡绿毛龟奏至道三年九月 唐末宋初 · 吕端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宋会要辑稿》瑞异一之七(第三册第二○六八页)
按《瑞谍》:神龟千岁,巢于莲叶之上。
今所得之处,郡名寿春
陛下顷升皇储,实自寿邸,天其或者将使陛下后天而老,既寿且昌乎!
又龟为水族,其类在阴。
介,刚物也;
毛,柔物也。
夫戎狄之类,禀乎阴气,天意若曰将有犷骜不宾之俗柔伏来庭乎!
狂吟八韵送英公暂归故乡迁殡二亲997年 唐末宋初 · 宋白
七言排律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十八般书四海传,长安话别已多年。
今来帝里重相见,转觉师心更自然。
下笔入神皆得法,出言成句尽通玄。
花时乘兴先行乐,月夜忘机静坐禅。
到处僧俗争识面,满朝英俊赠佳篇。
长沙母葬彰纯孝,八水人思有善缘。
衡岳醉投秋雨寺,汉江吟渡夕阳舡。
前期指在春三月,回首东风好著鞭(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一二六《赠梦英诗碑》)
赐诸道节度观察防团刺史知州以下贺登极进奉诏至道三年三月 唐末宋初 · 宋白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朕仰承先训,缵嗣丕基。
眷命历之有归,想寰区之同庆
卿辍由俸禄,恭备贡输,遥陈称贺之诚,知乃尽忠之节。
省览嘉叹,再三在怀。
按:《老学庵笔记》卷七,中华书局一九七九年点校本。
精择举人至道三年五月 唐末宋初 · 宋白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宋会要辑稿》选举一四之一六(第五册第四四九○页)、《宋会要辑稿补编》第四六一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国家封域至广,州郡甚多,每岁举人,动以万数,将惩滥进,理在精求。
欲乞不限两京、国学及诸道州府,应新旧进士、诸科举人,每秋赋各依前后敕命,委本处逐色差官考试。
须是文章、经义最精者,每进士一百人只解二十人,九经已下诸科共及一百人只解二十人赴阙。
如将来考试或有谬滥,其逐处发解官并依先敕殿罚。
内州府不及一百人处,亦令约此数目解送,但十分中只解送二分。
太宗皇帝谥议至道三年六月七日 唐末宋初 · 宋白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太宗皇帝实录》卷八○、《太常因革礼》卷八九、《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一○(第二册第一○六八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明一合道曰皇,德象天地曰帝。
聪明文思,行也;
尧舜禹汤,谥也。
王者膺图受历,应天顺人,美盛德而试诸难,腾英声而节一惠。
生有尊号,终受大名,垂诸简编,如揭日月。
伏惟大行皇帝允恭克让,豁达神武
千年诞圣,彤云紫气之祥;
五行钟秀,日角龙颜之表。
纯孝因心,奉宣祖而尊严父;
雍睦悌长,翊太祖以肇兴王。
始者姬室下衰,梁王在位,讴歌狱讼,去周归宋。
王于出征,帝亦言迈,三灵改卜,百姓与能。
陈桥有切谏之言,京邑无敚𭤑之患。
市不易肆,遂登皇极:佐圣之功大也。
乃荒鲁邦,乃建元侯,内总熊罴,肃清禁卫。
龙潜邸第,晦九五之迹;
凤德尹京,洽亿兆之心。
洎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大宝曰位,其命维新。
改元太平,符守文之代;
于铄军政,叶下武之时:应运之期至也。
蕞尔汾晋,结援林胡,逆节乱常,两朝三纪,劳人动众,坚不可拔。
帝赫斯怒,定议亲征。
矢石齐攻,金汤不守,折铁易于摧枯,渠魁倏已衔璧。
与民更始,惠如春阳,本封晋王,终定厥土:受天之命光也。
漳泉入觐,混同文轨;
杭越献地,一统寰区。
无思不服,无远弗届。
占城于阗之封,大食、宾同之国,献琛奉贽,府无虚月;
白鹦、紫鹊之异,神麟、丹凤之灵,嘉禾连理,史不绝书:中孚之信及也。
经纬天地,克定祸乱,政之大者,必躬亲之。
高台讲武,临轩选士,英儒赡闻之鸿博,骨腾肉飞之俊杰,天下英雄,落吾彀中。
升之峻级,待以清华,不十数年,有登廊庙而定疆埸者:知臣之鉴精也。
幽有鬼神,明有礼乐,坠典聿修,无文咸秩。
五展南郊之仪,一议东封之礼,藉田劝农,御楼肆赦。
释老之教,崇奉为先,名山大川,灵踪胜境,仁祠仙宇,经之营之:致恭之诚广也。
求贤审官,化民成俗,为政以德,惟刑恤哉。
置详刑之曹,下考课之令,菅蒯不弃,泾渭分流。
时无遗才,吏皆守法,兴废继绝,矜孤振寡,视民如子,使无盗乎。
水旱思艰食为忧,幽遐念吁天无所,增加使额,勤恤人隐:纳隍之言远也。
俯仰山谷,详延隐沦。
修史氏之职,改班秩之称。
著治化之书,贞观之风也;
纪他山之石,开元之事也。
弧矢以威天下,善射通神;
药石以救齐人,仙方填委。
乐正雅颂,无相夺伦。
太学以谈经,召儒臣而侍读
卑宫室则斲雕为朴,减尊称则法天崇道。
检以登闻,升便殿而崇政。
立储定社稷之本,清心希大庭之妙:治世之规备也。
在宥天下,二十有二年王泽深矣,机务详矣,臣下之归尊至矣,黎氓之受赐多矣。
书契以无伦,尽帝王之能事。
还淳返古,如指诸掌;
泥金检玉,方卜遐期。
而鼎成龙至,圣驾上仙,万方缟素,九域遏密。
下臣奉诏,拟议徽烈,丕扬耿光。
追惟古始,巢燧之际,载籍未备;
神黄已还,声明有章。
若乃兼商周之质文,总唐汉之雄盛,乃圣乃神,乃武乃文,叙全功与全德,实映后而辉前也。
旁稽礼文,恭案谥典,应变无方,不疾而速,得不谓之「神」乎!
施为于民,财成万物,得不谓之「圣」乎!
万邦作宪,帝德运广,得不谓之「文」乎!
保大定功,奄有九域,得不谓之「武」乎!
「太」法太初,前志谓「太上立德」;
「宗」以宗德,《礼》经有「宗祀配天」。
惟千龄应运之君,为百代不迁之主。
请上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
修史上殿札子1202年5月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二五、《渭南文集》卷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臣伏见真宗皇帝至道三年冬修《太宗实录》,至明年咸平元年八月而毕,甫九阅月。
修书者,钱若水、柴成务、宗度、吴渊、杨亿五人而已。
书成,又诏重修《太祖实录》,至明年六月而毕,亦甫九阅月。
修书者,王元之、梁灏、赵安仁、李宗谔四人而已。
臣窃考之,太祖讨泽、潞,取扬州,平吴灭蜀,定荆、楚下五岭
太宗抚有吴、越,荡定汾、晋,用师蓟门,问罪夏台,皆大举动。
业广事丛,议论烦委,兵机戎政,攻守馈饷,功罪黜陟之事,可谓夥矣。
至于制礼作乐,明刑治历,修废官,举坠典,革五季之弊,复汉唐之盛,侧席求治,可谓勤矣。
宜其摹写日月,形容造化,虽累岁不成。
而奏书之速,不淹三时,上足以慰羹墙之思,下足以厌荐绅之望,非独此数人者毕精竭思之力也。
意者当时命令重,刑赏必,尊君体国之俗成,凡史官䌷绎之所须者,上则中书密院,下则百司庶府,以至四方万里郡国之远,重编累牍,如水赴海,源源而集。
然后以耳目所接,察隧碑行述之谀辞,以众论所存,刊野史小说之谬妄,取天下之公,去一家之私,而史成矣。
九阅月而奏书,臣诚未见其为速也。
臣乞身累年,忽蒙圣恩,起之山泽之间,使与闻大典,既不累以他职,又特宽其朝谒,责委之意可谓重矣。
然臣之愚虑有欲陈者,未敢遽以仰渎天听,而略具梗概于前,欲乞圣慈明诏大臣,俟臣供职,有所陈请,择其可者,出自朝廷主张施行。
如臣不能自力,旷职守,负圣知,则窜殛之刑,所不敢避。
取进止。
募民耕旷土诏至道元年六月丁酉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文献通考》卷四
近年以来,天灾相继,民多转徙,田卒污莱,虽招诱之甚勤,而逋逃之未复。
宜伸劝课之令,更示蠲复之恩。
应诸道州、府、军、监管内旷土,并许民请佃,便为永业
仍与免三年租税,三年外输税十之三。
应州县官吏,劝课居民垦田多少,并书于印纸,以俟旌赏。
按:《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二。又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之一七(第五册第四八一○页)、食货六三之一六三(第七册第六○六八页)。
京畿县降杂犯死罪放流罪已下德音至道三年二月甲辰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宋大诏令集》卷二一五、《太宗皇帝实录》卷八○
门下:朕获主万邦,于今二纪,承昊穹之景贶,致区宇之大同。
然犹业业兢兢,日慎一日,辍寐而常思至道,虚心而博访嘉猷,务洽和平,用绥黎庶。
而辇毂之下,民物浩穰,虑禁系之稍繁,或滞淹而未决。
况阳春启蛰,农事方兴,议狱缓刑,宜遵于古典,布德行惠,盖顺于天时(云云。)
且子育之民,遐迩无异;
王畿之内,力役所丛。
须议优矜,式符钦恤。
咨尔中外,宜悉朕怀。
至道遗制至道三年三月癸巳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宋大诏令集》卷七、《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六(第二册第一○六六页)
朕闻两曜丽天,不能逃亏昃之数;
四时成岁,无以逾代谢之期。
知冥运之有终,乃达人之大观。
朕以凉德,君临万邦,二纪于兹,庶民咸乂。
爰从春首,忧劳遘灾,虽药石之载加,奈沉绵而愈剧,以至大渐,弗寤弗兴
皇太子克茂温文,夙彰孝爱,自处前星之位,弥光主鬯之贤,嗣守丕图,必符昌运,宜于柩前即皇帝位
尔其任贤去邪,克遵于往诰;
布德施惠,深念于黎民。
更赖中外荩臣、文武多士,一心协佐,共致雍熙。
诸军赏给,并取嗣君处分。
丧纪以日易月,山陵制度务从俭约。
应在外臣寮,不得擅离治所,只于本处举哀。
于戏!
有生必死,品物之大端;
送往事居,前哲之明训。
克慎洪业,吾无恨焉。
李给事惟清密地997年1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咸平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某言:今月日,伏蒙圣慈赐臣官告、敕牒,以本官同签署枢密院公事者。
丝纶之命,恩出非常;
枢务之荣,任当不次。
循涯增惕,闻宠若惊中谢。)
臣闻天高听卑,陈力就列,古既存诸方策,今得敷为让章。
窃以臣本诸生,素非奇士,偶读书史,遂玷科名。
遭逢盛时,骤居清列,才能无取,器业无闻。
历官以来,微效蔑有,常忧陨越,每诫满盈。
而陛下擢于流品之中,置诸华显之职。
升为大谏,谠言无补于清朝;
迁拜冬郎,驳奏岂伸于厥职?
才微任重,既而罢钱谷之司;
责浅恩宽,尚命以藩宣之寄。
番禺重地,交广要冲,上奉诏条,外抚荒服。
敷宣朝旨,遵守官箴,饮冰洁于诚心,食檗苦其清节。
洎改转输之命,惭非干济之才。
三年海滨,偶免遗旷;
千里阙下,仰恋圣明。
诏书爰来,冕旒入觐,未踰月复其官秩,不浃旬授此恩荣。
兢惶失图,宠用过分。
盖深严之地,近密之谋,非臣颛蒙,所能负荷。
况今提封万里,守在四夷,帷幄之谋,军国之务,英主裁断,近臣佥同,臣也何人,敢言是选?
伏乞陛下特回成命,俯亮愚衷,别择才能,以裨任使。
则微臣有妨贤之责,敢不罄陈;
陛下垂则哲之明,必俞所让。
谢改吏部郎中依前直馆笏记997年4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咸平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锡等言:伏蒙圣慈各赐官告、敕牒,蒙恩除吏部郎中,仍旧充职者。
宠光,不任感惧。
窃念臣等器能无取,文学非优,遭逢既自于先朝,扬历骤升于清贯。
或纶闱效职,或史阁策名,但贻尸素之讥,未展涓埃之报。
今伏遇陛下嗣登宝位,光启鸿图,普覃雨露之恩,仰荷云天之泽。
谢改赐章服笏记997年8月8日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咸平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锡言:臣蒙恩改赐章服,祗宠光,不任感惧。
伏念臣素无文艺,本乏时才,遭逢既自于先朝,扬历骤升于显秩。
忝尘斯久,报效未伸,每愧贪叨,但惭尸素。
岂谓圣慈曲被,宠命惟新。
象简朱衣,念其久赐;
金章紫绶,锡以增荣。
唯励丹诚,上酬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