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奏上明帝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七
孝明皇帝圣德淳茂,劬劳日昃,身御浣衣,食无兼珍,泽臻四表,远人慕化,僬侥儋耳,款塞自至。
鬼方,开道西域,威灵广被,无思不服。
以蒸庶为忧,不以天下为乐。
备三雍之教,躬养老之礼。
作登歌,正雅乐,博贯六艺,不舍昼夜。
聪明渊塞,著在图诈。
至德所感,通于神明。
功烈光于四海,仁风行于千开。
而深执谦谦,自称不德无起寝庙,埽地而祭,除日祀之法,省送终之礼,遂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别室。
天下闻之,莫不悽怆。
陛下至孝蒸蒸,奉顺圣德。
臣愚以为更衣在中门之外,处所殊别,宜尊庙曰显宗,其四时禘袷,于光武之堂,闲祀悉还更衣,共进《武德》之舞,如孝文皇帝袷祭高庙故事(《后汉·章帝纪》「有司奏言云云,制曰:可」。)
因灾异下书 后赵 · 石虎
 出处:全晋文
朕在位六载,不能上和乾象,下济黎元,以致星虹之变。
其令百僚各上封事,解西山之禁,蒲苇鱼盐,除岁供之外,皆无所固。
公侯卿牧不得规占山泽,夺百姓之利(《晋书·载纪·石虎传》上。时大旱,白虹经天,下书云云,又《十六国春秋》十六。)
又奏 南齐 · 王晏
 出处:全齐文卷十三
案礼,祥除皆先于今夕易服,明旦乃设祭。
寻比世服临然后改服,与礼为乖。
东宫除日,若依例皇太孙服临方易服。
臣等参议,谓先哭临竟,而后祭之。
应公除者,皆于府第变服,而后入临,行奉慰之礼(《南齐书·礼志》下、《通典》八十二。)
信都芳驳新历 北魏 · 李业兴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
岁星行天,伺候以来,八九馀年,恒不及二度。
今新历加二度。
至于夕伏晨见,纤毫无爽
今日仰看,如觉二度,及其出没,还应如术。
镇星,自造《壬子》元以来,岁常不及,故加《壬子》七度,亦知犹不及五度,适欲并加,恐出没顿校十度、十日,将来永用,不合处多。
太白之行,顿疾顿迟,取其会归而已。
十二月二十日,晨见东方,新旧二历推之,分寸不异。
行星三日,顿校四度。
如此之事,无年不有,至其伏见,还依术法。
又芳唯嫌十二月二十日星有前却。
业兴推步已来,三十馀载,上算千载之日月星辰有见经史者,与凉州赵匪攴、刘义隆廷尉卿何承天刘骏南徐州从事祖冲之参校,业兴《甲子元历》长于三历一倍。
洛京已来四十馀岁,五星出没,岁星、镇星、太白,业兴历首尾恒中,及有差处,不过一日二日、一度两度;
三历之失,动校十日十度。
荧惑一星,伏见体自无常,或不应度。
祖冲之历多《甲子历》十日六度;
何承天历不及三十日二十九度,今历还与《壬子》同,不有加增。
星一星,没多见少,及其见时,与历无舛,今此亦依《壬子》元不改。
太白、辰星,唯起夕合为异。
业兴以天道高远,测步难精,五行伏留,推考不易,入目仰窥,未能尽密,但取其见伏大归,略其中间小谬,如此历便可行。
若专据所见之验,不取出没之效,则历数之道,其几废矣。
夫造历者,节之与朔,贯穿于千年之间,闰馀斗分,推之于毫厘之内。
必使盈缩得衷,间限数合,周日小分,不殊锱铢,阳历阴历,纤芥无爽,损益之数,验之交会,日所居度,考之月蚀,上推下减,先定众条,然后历元可求,犹甲子难值。
又虽值甲子,复有差分,如此舛驳,参错不等。
今历发元甲子,七率同遵,合璧连珠,其言不失。
法理分明,情谓为可。
如芳所言,信亦不谬。
但一合之里星度不验者,至若合终必还。
依术,镇星前年十二月二十日见差五度,今日差三度;
太白前差四度,今全无差。
以此准之,见伏之验,寻效可知,将来永用,大体无失。
芳又云,以去年十二月中算新历,其镇星以十二月二十日在角十一度留,天上在亢四度留,是新历差天五度;
太白、岁星,并各有差。
校于《壬子》旧历,镇星差天五度,太白岁星亦各有差,是旧历差天为多,新历差天为少。
凡造历者,皆须积年累日,依法候天,知其疏密,然后审其近者,用作历术。
不可一月两月之间,能正是非。
若如荧惑行天七百七十九日,一迟、一疾、一留、一逆、一顺、一伏、一见之法,七头一终;
太白行天五百八十三日,晨夕之法,七头一终;
岁星行天三百九十八日,七头一终;
镇星行天三百七十八日,七头一终;
辰星行天一百一十五日,晨夕之法,七头一终。
造历者必须测知七头,然后作术。
得七头者,造历为近,不得头者,其历甚疏,皆非一二日能知是非。
自五帝三代以来,及秦、汉、魏、晋,造历者皆积年久测,术乃可观。
其仓卒造者,当时或近,不可久行。
若三四年作者,初虽近天,多载恐失。
今《甲子》新历,业兴潜构积年,虽有少差,校于《壬子元历》,近天者多。
若久而验天,十年二十间,比《壬子元历》三星行天,其差为密(《魏书·律历志》下。兴平元年,命李业兴立《甲子元新历》。事讫。诏以示信都芳,芳驳业兴对云。诏付外施行。)
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梁 · 徐君茜
 押灰韵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玉台作来。○玉台新咏八。《诗纪》八十九。)
禅位诏三年十二月庚子 西魏 · 拓跋廓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三
予闻皇天之命不于常,惟归于德。
故尧授舜,舜授禹,时其宜也。
天厌我魏邦,垂变以告,惟尔罔弗知。
予虽不明,敢弗龚天命,格有德哉。
今踵唐虞旧典,禅位于周,庸布告遐迩焉(《周书·孝闵帝纪》)
五行大义序 隋 · 萧吉
 出处:全隋文卷十三
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万品禀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本乎阴阳,散乎精像,周竟天地,布极幽明,子午卯酉为经纬,八风六律为纲纪。
故天有五度以垂象,地有五材以资用,人有五常以表德。
万有森罗,以五为度。
过其五者,数则变焉。
实资五气,均和四序。
孕育百品,陶铸万物。
善则五德顺行,三灵炳曜;
恶则九功不革,六珍互兴。
原始要终,靡究萌兆。
是以圣人体于未肇。
故设言以筌象,立象以显事。
事既悬有,可以象知。
象则有滋,滋故生数。
数则可纪,象则可形。
可形可纪,故其理可假而知。
可假而知,则龟筮是也。
龟则为象,故以日为五行之元。
筮则为数,故以辰为五行之主。
若夫参辰伏见,日月盈亏,雷动虹出,云行雨施,此天之象也。
二十八舍,内外诸官,七曜三光,星分岁次,此天之数也。
山川水陆,高下平污,岳镇河通,风回露蒸,此地之象也。
八极四海,三江五湖,九州百郡,千里万顷,此地之数也。
礼以节事,乐以和心,爵表章旗,刑用革善,此人之象也。
百官以治,万人以立,四教修文,七德阅武,此人之数也。
因夫象数,故识五行之始末;
藉斯龟筮,乃辨阴阳之吉凶。
是以事假象知,物从数立。
吉每寻阅坟索,研穷经典,自羲农以来,迄于周汉,莫不以五行为政治之本,以蓍龟为善恶之先。
所以《传》云:「天生五材,废一不可」。
尚书》曰:「商王受命,狎侮五常」。
殄弃三政,故知得之者昌,失之者灭。
昔中原丧乱,晋氏南迁,根本之书不足,枝条之学斯盛。
虚谈巧笔,竞功于一时;
硕学经邦,弃之于万古。
末代踵习,风轨遂成。
虽复占候之术尚行,皆从左道之说;
卜筮之法恒在,爻象之理莫分。
月令靡依,时制必爽。
失之毫发,千里必差。
水旱兴而不辨其由,妖祥作而莫知其趣。
非因形像,罕徵穷者。
观其谬惑,叹其学人,皆信其末而忘本,并举其粗而漏细。
古人有云:「登山始见天高,临壑方觉地厚」。
不闻先圣之道,无以知学者之大。
况乃五行幽邃,安可斐然?
今故博采经纬,搜穷简牒,略谈大义,凡二十四段。
别而分之,合四十段。
二十四者,节数之气总;
四十者,五行之成数。
始自释名,终于虫鸟。
凡配五行,皆在兹义。
庶几使斯道不坠,知其始焉。
若能治心静志,研其微者,岂直怡神养性,保德全身?
亦可弼谐庶政,利安万有。
斯故至人之所达也。
昔人感物制经,吉今因事述义,异时而作,共轨殊途。
叹味道之不齐,求利物之一致。
倚焉来哲,补其阙焉。
上仪同三司城阳郡开国公萧吉日本国佚存丛书本《五行大义》)
张胄玄新历 隋 · 刘晖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六
《命历序》僖公五年天正壬子朔旦冬至,《左氏传》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张宾历,天正壬子冬至,合《命历序》,差《传》一日。
张胄玄历,天正壬子朔,合《命历序》,差《传》一日;
〔三日〕甲寅冬至,差《命历序》二日,差《传》三日。
成公十二年,《命历序》天正辛卯朔旦日至。
张宾历,天正辛卯冬至,合《命历序》。
张胄玄历,天正辛卯朔,合《命历序》;
二日壬辰冬至,差《命历序》一日。
昭公二十年,《春秋左氏传》,二月己丑朔日南至,准《命历序》庚寅朔旦日至。
张宾历,天正庚寅冬至,并合《命历序》,差《传》一日。
张胄玄历,天正庚寅朔,合《命历序》,差《传》一日;
二日辛卯冬至,差《命历序》一日,差《传》二日
宜案《命历序》及《春秋左氏传》,并闰馀尽之岁,皆须朔旦冬至
若依《命历序》勘《春秋》三十七食,合处至多;
若依《左传》,合者至少,是以知《传》为错。
张胄玄信情置闰,《命历序》及《传》气朔并差。
宋元嘉冬至影有七,张宾历合者五,差者二,亦在前一日。
张胄玄历合者三,差者四,在后一日
元嘉十二年十一月甲寅朔十五日戊辰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戊辰冬至张胄玄己巳冬至,差后一日
十三年十一月己酉朔二十六日甲戌冬至,日影长。
张宾癸酉冬至,差前一日,张胄玄历合甲戌冬至
十五年十一月丁卯朔十八日甲申冬至,日影长。
二历并合甲申冬至
十六年十一月辛酉朔二十九日己丑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己丑冬至张胄玄庚寅冬至,差后一日
十七年十一月乙酉朔十日甲午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甲午冬至张胄玄乙未冬至,差后一日
十八年十一月己卯朔二十一日己亥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己亥冬至张胄玄庚子冬至,差后一日
十九年十一月癸卯朔三日乙巳冬至,日影长。
张宾甲辰冬至,差前一日,张胄玄历合乙巳冬至
又周从天和元年丙戌开皇十五年乙卯,合得冬夏至日影一十四。
张宾历合得者十,差者四,三差前一日,一差后一日
张胄玄历合者五,差者九,八差后一日,一差前一日。
天和二年十一月戊戌朔三日庚子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庚子冬至张胄玄辛丑冬至,差后一日
三年十一月壬辰朔十四日乙巳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乙巳冬至张胄玄丙午冬至,差后一日
建德元年十一月己亥朔二十九日丁卯冬至,日影长。
张宾丙寅冬至,差前一日,张胄玄历合丁卯冬至
二年五月丙寅朔三日戊辰夏至,日影短。
张宾己巳夏至,差后一日张胄玄庚午夏至,差后二日
三年十一月戊午朔二十日丁丑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丁丑冬至张胄玄戊寅冬至,差后一日
六年十一月庚午朔二十三日壬辰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壬辰冬至张胄玄历癸已冬至,差后一日
宣政元年十一月甲午朔五日戊戌冬至,日影长。
两历并合戊戊冬至
开皇四年十一月己未朔十一日己巳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己巳冬至张胄玄庚午冬至,差后一日
五年十一月甲寅朔二十二日乙亥冬至,日影长。
张宾甲戌冬至,差前一日,张胄玄历合庚辰冬至
七年五月乙亥朔九日癸未夏至,日影短。
张宾壬午夏至,差前一日,张胄玄历合癸未夏至
十一月壬申朔十四日乙酉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乙酉冬至张胄玄丙戌冬至,差后一日
十一年十一月己卯朔二十八日丙午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丙午冬至张胄玄丁未冬至,差后一日
十四年十一月辛酉朔旦冬至
张宾历合十一月辛酉朔旦冬至张胄玄十一月辛酉朔二日壬戌冬至,差后一日
建德四年四月大、乙酉朔,三十日甲寅,月晨见东方。
张宾四月大、乙酉朔,三十日甲寅,月晨见东方,张胄玄四月小、乙酉朔,五月大,甲寅朔,月晨见东方。
宜案影极长为冬至,影极短为夏至,二至自古史分可勘者二十四,其二十一有影,三有至日无影。
见行历合一十八,差者六,张胄玄历合者八,差者一十六,二差后二日,一十四差后一日
开皇四年,在洛州冬至影,与京师二处,进退丝毫不差。
周天和已来案验在后。
更检得建德四年,晦朔东见;
张胄玄历,五月朔日,月晨见东方。
今十七年,张宾闰七月张胄玄闰五月
又审至以定胄玄历至既不当,故知置闰必乖。
见行历四月五月频大,张胄玄九月十月频大,为胄玄朔弱,频大在后晨,故朔日残月晨见东方。
宜又案开皇四年十二月十五日癸卯,依历月行在鬼三度,时加酉,月在卯上,食十五分之九,亏起西北。
今伺候,一更一筹起食东北角,十五分之十,至四筹还生,至二更一筹复满。
五年六月三十日,依历太阳亏,日在七星六度,加时在午少强上,食十五分之一半强,亏起西南角。
今伺候,日乃在午后六刻上始食,亏起西北角,十五分之六,至未后一刻还生,至五刻复满。
六年六月十五日,依历太阴亏,加时酉(月),在卯上,食十五分之九半弱,亏起西南。
当其时阴云不见月。
至辰巳,云里见月,已食三分之二,亏从东北,即还,云合。
至巳午间稍生,至午后,云里暂见,已复满。
十月二十日丁丑,依历太阳亏,日在斗九度,时加在辰少弱上,食十五分之九强,亏起东北角。
今候所见,日出山一丈,辰二刻始食,亏起正西,食三分之二,辰后二刻始生,入巳时三刻上复满。
十年三月十六日癸卯,依历月行在氐七度,时加戌,月在辰太半上,食十五分之七半强,亏起东北。
今候,月初出卯南,带半食,出至辰初三分,可食二分许,渐生,辰未已复满。
见行历九月十六日庚子,月行在胃四度,时加丑,月在未半强上,食十分之三半强,亏起正东。
今伺候,月以午后二刻,食起正东,须臾如南,至未正上,食南畔五分之四,渐生,入申一刻半复满。
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己未,依历月行在室七度,时加戌,月在辰太强上,食十五分之十二半弱,亏起西北。
今伺候,一更三筹起西北上,食准三分之二强,与历注同。
十三年七月十六日,依历月在申半强上,食十五分之半弱,亏起西南。
十五日夜,从四更候月,五更一筹起东北上,食半强,入云不见。
十四年七月一日,依历时加巳弱上食,食十五分之十二半强,至未后三刻,日乃食,亏起西北,食半许,入云不见,食顷暂见,犹未复生,因即云鄣。
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庚午,依历月行在井十七度,时加亥,月在巳半上,食十五分之九半强,亏西北。
其夜一更四筹后,月在辰上起食,亏东南,至二更三筹,月在巳上,食三分之二许,渐生,至三更一筹,月在丙上,复满。
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乙丑,依历月行在井十七度,时加丑,月在未太弱上,食十五分之十二半弱,亏起东南。
十五日夜伺候,至三更一筹,月在丙上,云里见,巳食十五分之三许,亏起正东,至丁上,食既,后从东南生,至四更三筹,月在未末,复满。
胄玄不能尽中(《隋书·律历志》中,开皇十七年张胄玄历成,奏之。上付杨素等校其短长。刘晖国子助教王颇等执旧历术,迭相驳难,与司历刘宜,援据古史影等,驳胄玄云。)
奉和守岁应制 隋末唐初 · 许敬宗
五言排律 押微韵
玉琯移玄序,金奏赏彤闱。
祥鸾歌里转,春燕舞前归。
寿爵传三礼,灯枝丽九微。
运广薰风积,恩深湛露晞。
送寒终此夜,延宴待晨晖。
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 隋末唐初 · 李世民
五言绝句 押真韵
四时运灰琯,一夕变冬春。
送寒馀雪尽,迎岁早梅新。
守岁 初唐 · 李治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六部
今宵冬律尽,来朝丽景新。
花馀凝地雪,条含煖吹分。
绶吐芽犹嫩,冰台已镂津。
薄红梅色冷,浅绿轻春。
送迎交两节,暄寒变一辰。
许王秦州都督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四
维显庆元年岁次景辰十二月辛卯朔二十九日己未。皇帝若曰。
于戏。先王创业垂统。
分玉展亲。所以作固鸿业。
克隆景祚。惟尔并州都督同州刺史上柱国许王孝。
性履明裕。神志清远。
资孝敬以立身。体温恭以成性。
旧许是宅。藩屏之寄以深。
全晋剖符。维城之任愈切。
秦陇形要。跨蹑羌戎。
抚宁夷夏。亲贤攸属。
是用命尔为使持节都护成武渭四州诸军事秦州都督。勋官封如故。
尔其祗承典训。审慎刑狱。
怀远以德。招携以礼。
无迩宵人。无怠庶政。
对扬休命。可不慎欤。
西京守岁 初唐 · 骆宾王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
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
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
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
守岁二首(一作守岁)。(一作太宗皇帝诗) 其一 唐 · 董思恭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此首一作太宗诗)
守岁二首(一作除夜)。(一作太宗皇帝诗) 其二 唐 · 董思恭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岁阴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销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此首一作太宗诗,题作除夜
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应制 初唐 · 杜审言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戚里生昌胤天杯宴重臣。
画楼初满月,香殿早迎春
睿作尧君宝,孙谋梁国珍。
明朝元会日,万寿乐章陈。
除夜有怀 初唐 · 杜审言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守岁侍宴应制 初唐 · 杜审言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
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
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
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
岭外守岁(一作李德裕诗) 唐 · 李福业
五言绝句 押灰韵
冬去更筹尽,春随斗柄回。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708年12月30日 初唐 · 宋之问
五言排律 押东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宫
汉王未息战,萧相营宫
壮丽一朝尽,威灵千载空。
皇明怅前迹,置酒宴群公。
寒轻䌽仗外,春发幔城中。
乐思回斜日,歌词大风
今朝天子贵,不假叔孙通
登高省时物,怀古发宸聪。
钟连长乐处,台识未央中(据《文苑英华辨证》六《脱文》补后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