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河南府洛阳县主簿郑君墓志铭 唐 · 穆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五
郑君讳约
字某
元魏中书令周小司空金乡文公穆之七代孙。
皇朝东都留守京兆河南尹福建观察使御史大夫懿公叔则之冢子。
明经
调大原府参军
兴平洛阳主簿
范阳卢氏。
生二男未龆。
二女未笄。
春秋四十六。
贞元十年四月八日
卒于东都尊贤里第。
十有一月某日。
从先万安山阳
哀哉。
先大夫以闻礼为业。
奉继太夫人以无违为志。
孝也。
地贵门高盖偫从。
外姻归之者如市。
身为冢嫡。
率以和气。
煦其欢心。
行也。
不籍世资。
自求于古。
立也。
馀力学文会友。
艺也。
前者先大夫出入贵仕。
羽仪中朝。
君仲父季父皆以令名列于清贯。
赫奕高明之盛。
莫之与京。
既而季父陷于国雠。
先大夫薨于遐裔。
仲氏继殁于位。
二夫人次夭于家。
君与诸父兄弟。
斩焉相从。
藐尔相吊。
曰。
昊天之不我恤也。
逮三年矣。
柰何声未绝口。
又往焉。
于戏。
积善馀庆之道信乎。
何其于始也信。
未及其终而欺继之。
季弟纳。
柔明而文。
次迫当室。
孔怀加等之外。
似有怨且惧焉。
谓员先公下宾。
仲季之执。
景行。
俾勒泉扃。
铭曰。
人生盛衰如朝夕。
可叹繁华与凋落。
高门冠盖者如云。
一旦吊宾何寂寞。
盛德之后仁所归。
嗟嗟之子何福违。
我从先终此山。
让厥嘉祥贻后昆。
秘书监致仕穆元堂 唐 · 穆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四
唐贞元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弃养于东都归义里私第适寝。
明年四月。嗣子赞洎质员赏奉迁灵座。
祔曾王父母于偃师首阳山之北原。赞等惟刻石识墓。
非周孔之训。宋齐以来有之。
所以藏馨香俟陵谷。不可阙也。
太夫人河东郡太夫人命曰。礼经三月之事。
所以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者。
盖孝子自尽之谓。然则自尽之大。
莫大于纪述平素。贻简幽明。
假词他人。不足以厌自尽之义。
公讳字某。十一代祖崇。
元魏宜都王。其后孝文自代迁洛阳
遂为洛阳人。奕叶王公与魏终。
五代祖伽。皇朝殷州安阳
赠刺史太常卿高祖宏远。
水部员外郎。曾祖固礼。
秘书郎。祖思恭
稷州录事参军。赠光禄少卿
考元休。相州安阳
同州刺史。自宜都殷州
以淳粹之气相遗。自殷州同州
以清白之风相授。传洪范九畴。
究天人之际。皇王得之。
不出户庭而天下治。学者得之。
王者师。公则同州君之元子
钟天元和。发地祯祥。
性得于孝友忠烈。生齐于聪明正直。
渊深峻极。溥博闳厚。
用先王之礼乐。节而文之。
是以外富直道。中积至行。
始厉高节。终全盛德。
宣尼称道之将行命也。将废命也。
命也者。似系一人之谓。
小子则曰。公之道将行时也。
将废时也。使我公之得志也。
天下至公立。大道行。
风教厚。人伦正。
天之未俾当时臻乎此也。岂系公之命乎。
盖天能使公道可奋乎百代。而不洽乎当年。
才可周乎万物。而不极于所莅。
天之不全欤。时之不全欤。
天宝中。一命景城郡盐山
在官五年。凡七宰旁邑。
三纪郡政。二介使臣
禄山作乱。以郡有煮海之富。
属城之乘。使其党曰刘道元以假守之。
公乃纠合同志。首唱大义。
枭道元以绝禄山。而郡佐畏懦。
多与公驳。史思明统众来寇。
郡俾公保东光县拒之。思明骇公之才。
使骑将持书通好。公立斩其使。
以徇于邑。且封其书于郡。
郡佐逾恐。且虑思明之见雠也。
趣公罢摄。公尝佐黜陟使分巡列郡。
平原颜公真卿阴图禄山当乱所以禦之之画。至是密遣家僮以手疏诣颜公。
书无他辞。曰夫子为卫君乎。
六字而已。颜公执书感泣。
即日以军师之礼致公。公之许颜公也。
以长子属于母弟。曰唯所往。
苟不绝先人之祀。吾无累也。
既而从颜公登陴誓众。以必死与之俱生。
援绝孤城。公志愈厉。
颜公麾下有非公所制者。伺公请沐。
中夜迫颜公跳。比及于河。
公方自拔。他日颜公诣行在所自讼。
有立者公之力。无成者已之咎。
肃宗嗟叹。以玺书徵公。
且谓颜公曰。由廷尉评谏议大夫待之。
既至。会颜公以言事忤旨。
其议遂寝。上元乾元之间
累官史府尚书省。分王命于河南征镇之军。
仅十馀帅。凭勋怙宠。
乘国艰危。自以不叛。
为文靡顾文法。公以至诚格之。
大顺激之。清明律之。
由公徵令者。相率如响。
元帅李光弼将贰于上。屡奸于公。
公守正不迁。积与之隙。
日宣不令之言。欲公畏之。
公自泗抵徐。驰驿辄至。
理折其口。义胜其心。
泄其愠于包藏。夺其谋于将发。
代宗闻焉。为一二宰臣话之。
至于叹息。于时周郑路塞。
东南贡赋之入。漕汉江转商山
诏择文武全才以守夏口。我于是有专城连率之寄。
金印紫绶之宠。诏书下日。
百城肃然。清风先翔。
甘雨随洒。荆越吴蜀之富。
期月倾之。俄封长江
淮西对境。厥帅董秦
多俾腹心为其津戍。拉商旅。
断中流。畏公明威。
拱手如梏。舟楫上下。
如行其家。万里来臻。
若赴于市。部有酷吏。
姻连勋臣。敢为贪狠。
靡所畏忌。公糺发赃罪。
暴之于朝。且以鞭朴。
惩其侮慢。我于是有再黜之咎。
勋臣故也。居五稔。
有诏徵入。牵复台省
大历七年淮南旱。
和州以师旅后疮痍深。慎选良牧。
用膺明命。视人如子。
理事如医。居一闰。
人忘其伤。又一闰。
人忘其化。无何受代。
代者冒以天宝季年版籍之额。洎即日所授数上闻。
是时兵兴二十年矣。异日版籍。
百无一存。代宗震惊。
以为亡失在我。故有泉州之贬。
初公属以徵发之弊。抗于刺举之司。
既而代至。则不知代者之指。
斐然欤。将有为欤。
赞守阙讼冤。三岁闻彻。
降而御史即州讯问。则公初年季年。
户增数倍。使者还报。
会今上龙兴。拜太子右谕德
诏曰。令子申父之冤。
宪臣受君之命。楚剑不冲于牛斗。
秦台自洗于埃尘。其明如此。
宫坊养德。优游卒岁
台辅易位。宜以举直措枉。
或曰公卿缺员。佥议所属。
以中外之望。必集于公。
而前后宰政。率以不附离之见惮。
故久滞于次。公尝自卜进退。
以深识为元龟。且时不我容。
我不时徇。则非吾之进也。
在于退乎。默默然有浩归之志。
凡谢病垂满十旬。而时议迫隘。
公望充塞。不得已而起者。
朱泚之乱。公方杜门请急。
出无车马。假乘于故人太子少师韦公伦。
弃家逃污。出城信宿。
方审乎所在而奔焉。转秘书少监右庶子
奉天兴元之勤也。大驾还宫。
百官复位。公曰。
可以行吾志矣。移疾罢免。
东归吾土陵。后五年。
就加秘书监致仕。遂公之志也。
考槃于瀍洛之上。卜胜于北山之阳。
良辰暇日。尽四时之赏。
以仁自富。以道自贵。
以孝慈为稼穑。以友爱为埙篪。
十年。喟然手疏述麟德中高宗天皇大帝诏问张公艺九代同居故事。
撰为家令。赐诸子诸妇人各一通。
赞等暨诸妇拜泣受赐。公曰。
吾之理命也。是年秋违豫。
弃背。寿七十九。
公伯姊元夫人。与公同禀至性。
有高世之德。公率太夫人所以敬养之道。
达于神明。公之教育成人者。
高祖曾祖兄弟洎孤甥侄与赞等。所以威以劝之。
慈以抚之。壹之乎天性之至。
外姻僮仆。不知所以别焉。
性嗜读书。无学不综。
经穷入室之奥。史精历代之博。
非圣人之教道。则知而不言。
每语及三代损益。以逮于国朝典故。
莫匪成诵。闻者退徵于卷。
则文字甲子。靡差毫釐。
或为卿大夫话其世代。盖郯子范子自言其祖。
不之逮也。仕四朝。
更三纪。历官二十五政。
德义政事。无非殊效。
且未尝有如分之报。而三黜一免由之。
善与人交。始不以谄渎合。
终不以生死异。尝从王事。
历佐权臣。入于朋家之门。
虽周郑交恶。田窦夺移。
彼不我疑。我不彼贰。
尝宴居诲偫子曰。吾闻君子之事亲也。
养志为大。吾之志也。
直道而已。尔事君事人。
或枉其道。日以三牲五鼎充吾庖。
非养也。苟继吾志。
或承患难。则义重于生。
宜从其重焉。赞等祇严训。
仕于天朝。赞以御史中丞
质以右补阙。皆以守职不避强禦。
并罹谴逐。员以侍御史佐东都留守
不敢陷所事杀无辜。赏以监察御史叫帝阍解兄难。
迭逢困厄。公申诫曰。
先王之道。洎尔友朋之议。
及吾异日之训。尔无亏焉。
爱子者教之以义方。不闻以谄。
尔其勉之。赞等永惟古人有欲养不待之痛。
公高尚不事。待养十年。
而赞等官薄命奇。不自极于不才不孝之分。
内乏击鲜之献。外贻非疾之忧。
是以上天神明。罚以不得自死之苦。
夫不死之道。有不敢不能。
赞等伏念为公之嗣。且太夫人在堂。
是则不敢负。不肖不逮于义。
劣不能死。荒不及文。
哀举大端。永閟幽宅。
谢自然果州谢真人上升在金泉山贞元十年十一月十二日白昼轻举,郡守李坚以闻,有诏褒谕。)794年12月 中唐 · 韩愈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木石生怪 书绅 象物知奸
果州南充县,寒女谢自然
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
轻生学其术,乃在金泉山
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
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
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
如聆笙竽韵,来自冥冥天。
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檐楹暂(一作气)明灭,五色属联
观者徒倾骇,踯躅讵敢前。
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
茫茫八纮大,影响无由缘。
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
驱车领官吏,氓俗争相先。
入门无所见,冠履同蜕蝉
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
余闻古后,象物知神奸
山林民可入,魍魉莫逢旃。
逶迤不复振,后世恣欺谩。
幽明纷杂乱,人鬼更相残。
秦皇虽笃好,汉武洪其源。
自从二主来,此祸竟连连。
木石生怪变,狐狸骋妖患。
莫能尽性命,安得更长延
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
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
来者犹可诫,余言岂空文。
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伦。
寒衣及饥食,在纺绩耕耘。
下以保子孙,上以奉君亲。
苟异于此道,皆为弃其身。
噫乎彼寒女,永托异物群。
感伤遂成诗,昧者宜书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