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遗诏文帝后七年六月) 西汉 · 汉文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二
朕闻之,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
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罹寒暑之数,哀人父子,伤长老之志,损人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谓天下何?
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馀年矣。
赖天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
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
惟年之久长,惧于不终。
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念之有?
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
无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自(《宋书》作「其」,今《史》《》皆作「自」,《续汉·礼仪志》下注补引亦作「自」。)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践,经带无过三寸。
无布车及兵器。
无发民哭临宫殿中。
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音,礼毕罢。
非旦夕临时,禁无得擅哭临。
以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
它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类从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霸陵山川因其故,无有所改。
归夫人以下至少使(《汉书·文纪》又见《史记·文纪》、《宋书·礼志》二。)
难盖天八事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其一云:日之东行,循黄道,昼中规,牵牛距北极北百一十度,东井距北极南七十度,并百八十度,周三径一。
二十八宿周天,当五百四十度。
今三百六十度,何也?
其二曰:春秋分之日正,出在卯,入在酉,而昼漏五十刻,即天盖转,夜当倍昼。
今夜亦五十刻,何也?
其三曰:日入而星见,日出而不见,即斗下见日六月,不见日六月,北斗亦当见六月
不见六月,今夜常见,何也?
其四曰:以盖图视天河,起斗而东入狼弧间,曲如轮。
今视天河,直如绳,何也?
其五曰:周天二十八宿,以盖图视天。
星见者当少,不见者当多。
今见与不见等,何?
出入无冬夏,而两宿十四星当见,不以日长短故见有多少,何也?
其六曰:天至高也,地至卑也,日托天而旋,可谓至高矣。
纵人目可夺,水与景不可夺也。
今从高山之上,设水平以望日,则日出水平下,影上行,何也?
若天体常高,地体常卑,日无出下之理。
于是盖天无以对也。
其七曰:视物近则大,远则小。
今日与北斗,近我而小,远我而大,何也?
其八曰:视盖橑与车辐间,近杠毂即密,益远益疏。
今北极为天杠毂,二十八宿为天橑辐,以星度度天,南方次地星间当数倍。
今交密,何也(《隋书·天文志》一,又《开元占经》二。)
政论 其一 东汉 · 崔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六
谨案:《隋志·法家》,《正论》五卷,汉大尚书崔寔撰。《旧唐志》,《政论》五卷。《意林》亦五卷。《新唐志》作六卷。各书引见,或作《政论》,或作《正论》,又作《本论》,止是一书。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人高祖篆,祖颎,父瑗,范《史》皆有传。好典籍,桓帝初为郎,后拜议郎,与边韶延笃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杂定《五经》。拜辽东太守,母卒归葬。服竟,召拜尚书,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免归。建宁中卒。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世便事数十条,指切时要,言辨而确。范《史》论曰:「之《政论》,言当世理乱,虽痛心错之徒不能过也。」「其书成于守辽东后,故有「仆前为五原太守」及「今辽东耕犁」云云。本传系于桓帝初除为郎时,未得其实。其本北宋时已佚失,故《崇文总目》不著录,《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亦无之。《通志略》载有六卷,虚列书名,不足据。今从《群书治要》写出七篇,从本传及《通典》各写出一篇,凡九篇,略依《意林》次第之。刺取各书引见,校补讹脱,定著一卷。其畸零短段三十事不能成篇者,载于卷末。《治要》专取精实,而腴语美词,芟除净尽。然于当时积弊,已胪列无遗。治乱兴亡,古今一轨,本传引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诚哉是言也。嘉庆十九年龙集甲戌六月十五日
之帝,汤、武之王,皆赖明哲之佐,博物之臣。
皋陶陈谟而唐、虞以兴,伊、箕作训而殷,周用隆。
及继体之君,欲立中兴之功者,曷尝不赖贤哲之谋乎!
凡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由世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习乱安危,逸不自睹。
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
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
或犹豫岐路,莫适所从;
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
或疏远之臣,言以贱废。
是以王纲纵驰于上,智士郁伊于下。
悲夫!
且守文之君,继陵迟之绪,譬诸乘弊车矣。
(《意林》作「若能」)求巧工,使辑(《意林》作「葺」)治之,折则接之,缓则楔(本作「契」,从《意林》改之)之,补琢换易,可复为新。
新新不已,用之无穷。
若遂不治,因而乘之,摧拉捌裂,亦无可奈何矣。
武丁之获傅说宣王之得申甫是则其巧工也。
今朝廷以圣哲之姿,龙飞天衢,大臣辅政,将成断金,诚宜有以满天下之望,称兆民之心。
年谷丰稔风俗未乂(此二语上下疑有删节)
夫风俗者,国之脉诊(《御览》三百七十五作「胗」)也。
年谷如其肥肤,肥肤虽和,而脉诊(年谷下十三字从《御览》补)不和,诚未足为休。
《书》曰:「虽休勿休」。
况不休而可休乎。
汉兴以来,三百五十余岁矣。
政令垢玩,上下怠懈,风俗雕敝,人庶巧伪,百姓嚣然,咸复思中兴之救矣(「自汉兴」下四十字从本传补)
且济时拯世之术,岂必体尧蹈舜然后乃治哉?
期于补绽决坏,枝柱邪倾,随形裁割,取时君所能行,要措斯世于安宁之域而已。
故圣人执权,遭时定制,步骤之差,各有云施(本传作「设」)
不强人以不能,背所急(本传作「背急切」)而慕所闻也。
孝武皇帝策书曰:「三代不同法,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
孔子叶公以来远,哀公以临民,景公以节礼,非其不同,所急异务也。
是以受命之君,每辄创制;
中兴之主,亦匡时失。
盘庚悯殷,迁都易民;
周穆有阙,甫侯正刑(「是以受命」下三十五字从本传补)
然疾(疑有误。本传及《艺文类聚》五十二无此二字)俗人拘文牵古,不达权制,奇玮(本传、《艺文类聚》作「传」)所闻,简忽所见,策不见珍,计不见信。
夫人既不知善之为头善,又将不知不善之为不善,乌足(本传、《艺文类聚》作「可」)与论国家之大事哉!
故每有言事,颇合圣听者,或下群臣,令集议之,虽有可采,辄见掎夺。
何者?
其顽士暗于时权,安习所见,殆不知乐成,况可与虑始乎?
心闪意舛,不知所云、则苟云率由旧章而已。
其达者或矜名嫉(本传作「摈」)弃。
复存,由(本传作「犹」)将困焉。
贾生之所以排于屈子以摅其愤者也(旧作「以舒愤者也」,从本传改补)
夫以文帝之明,贾生之贤,之忠,而有此患,况其余哉!
况其余哉!
且世主莫不愿得之伦以为辅佐,卒然获之,未必珍也。
自非题榜其面曰鲁孔丘、邹孟轲,殆必不见敬信。
何以明其然也?
此二者善己存于上矣。
当时皆见薄贱,而莫能任用,困厄削逐,待放不追,劳辱勤瘁,为竖子所议笑,其故获也。
夫淳淑(《意林》作「贞一」)之士,固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耻乡原之誉,绝比周之党(「绝」字从《意林》补),必待题其面曰鲁仲尼邹孟轲,不可得也(「必待」下十六字从《意林》补)
而世主凡君,明不能别异量之士,而适足受谮润之诉。
前君既失之于古,后君又蹈之于今,是以命世之士,常抑于当时,而见思于后人(《意林》作「无不见思于后日」)
以往揆来,亦可容易?
向使贤不肖相去,如泰山之与蚁垤,策谋得失相觉,如日月之与萤火,虽顽嚣之人,犹能察焉常患贤佞难别,是非倒纷,始相去如毫厘,而祸福差以千里,故圣君明主其犹慎之(《群书治要》)
张胄玄新历 隋 · 刘晖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六
《命历序》僖公五年天正壬子朔旦冬至,《左氏传》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张宾历,天正壬子冬至,合《命历序》,差《传》一日。
张胄玄历,天正壬子朔,合《命历序》,差《传》一日;
〔三日〕甲寅冬至,差《命历序》二日,差《传》三日。
成公十二年,《命历序》天正辛卯朔旦日至。
张宾历,天正辛卯冬至,合《命历序》。
张胄玄历,天正辛卯朔,合《命历序》;
二日壬辰冬至,差《命历序》一日。
昭公二十年,《春秋左氏传》,二月己丑朔日南至,准《命历序》庚寅朔旦日至。
张宾历,天正庚寅冬至,并合《命历序》,差《传》一日。
张胄玄历,天正庚寅朔,合《命历序》,差《传》一日;
二日辛卯冬至,差《命历序》一日,差《传》二日
宜案《命历序》及《春秋左氏传》,并闰馀尽之岁,皆须朔旦冬至
若依《命历序》勘《春秋》三十七食,合处至多;
若依《左传》,合者至少,是以知《传》为错。
张胄玄信情置闰,《命历序》及《传》气朔并差。
宋元嘉冬至影有七,张宾历合者五,差者二,亦在前一日。
张胄玄历合者三,差者四,在后一日
元嘉十二年十一月甲寅朔十五日戊辰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戊辰冬至张胄玄己巳冬至,差后一日
十三年十一月己酉朔二十六日甲戌冬至,日影长。
张宾癸酉冬至,差前一日,张胄玄历合甲戌冬至
十五年十一月丁卯朔十八日甲申冬至,日影长。
二历并合甲申冬至
十六年十一月辛酉朔二十九日己丑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己丑冬至张胄玄庚寅冬至,差后一日
十七年十一月乙酉朔十日甲午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甲午冬至张胄玄乙未冬至,差后一日
十八年十一月己卯朔二十一日己亥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己亥冬至张胄玄庚子冬至,差后一日
十九年十一月癸卯朔三日乙巳冬至,日影长。
张宾甲辰冬至,差前一日,张胄玄历合乙巳冬至
又周从天和元年丙戌开皇十五年乙卯,合得冬夏至日影一十四。
张宾历合得者十,差者四,三差前一日,一差后一日
张胄玄历合者五,差者九,八差后一日,一差前一日。
天和二年十一月戊戌朔三日庚子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庚子冬至张胄玄辛丑冬至,差后一日
三年十一月壬辰朔十四日乙巳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乙巳冬至张胄玄丙午冬至,差后一日
建德元年十一月己亥朔二十九日丁卯冬至,日影长。
张宾丙寅冬至,差前一日,张胄玄历合丁卯冬至
二年五月丙寅朔三日戊辰夏至,日影短。
张宾己巳夏至,差后一日张胄玄庚午夏至,差后二日
三年十一月戊午朔二十日丁丑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丁丑冬至张胄玄戊寅冬至,差后一日
六年十一月庚午朔二十三日壬辰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壬辰冬至张胄玄历癸已冬至,差后一日
宣政元年十一月甲午朔五日戊戌冬至,日影长。
两历并合戊戊冬至
开皇四年十一月己未朔十一日己巳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己巳冬至张胄玄庚午冬至,差后一日
五年十一月甲寅朔二十二日乙亥冬至,日影长。
张宾甲戌冬至,差前一日,张胄玄历合庚辰冬至
七年五月乙亥朔九日癸未夏至,日影短。
张宾壬午夏至,差前一日,张胄玄历合癸未夏至
十一月壬申朔十四日乙酉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乙酉冬至张胄玄丙戌冬至,差后一日
十一年十一月己卯朔二十八日丙午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丙午冬至张胄玄丁未冬至,差后一日
十四年十一月辛酉朔旦冬至
张宾历合十一月辛酉朔旦冬至张胄玄十一月辛酉朔二日壬戌冬至,差后一日
建德四年四月大、乙酉朔,三十日甲寅,月晨见东方。
张宾四月大、乙酉朔,三十日甲寅,月晨见东方,张胄玄四月小、乙酉朔,五月大,甲寅朔,月晨见东方。
宜案影极长为冬至,影极短为夏至,二至自古史分可勘者二十四,其二十一有影,三有至日无影。
见行历合一十八,差者六,张胄玄历合者八,差者一十六,二差后二日,一十四差后一日
开皇四年,在洛州冬至影,与京师二处,进退丝毫不差。
周天和已来案验在后。
更检得建德四年,晦朔东见;
张胄玄历,五月朔日,月晨见东方。
今十七年,张宾闰七月张胄玄闰五月
又审至以定胄玄历至既不当,故知置闰必乖。
见行历四月五月频大,张胄玄九月十月频大,为胄玄朔弱,频大在后晨,故朔日残月晨见东方。
宜又案开皇四年十二月十五日癸卯,依历月行在鬼三度,时加酉,月在卯上,食十五分之九,亏起西北。
今伺候,一更一筹起食东北角,十五分之十,至四筹还生,至二更一筹复满。
五年六月三十日,依历太阳亏,日在七星六度,加时在午少强上,食十五分之一半强,亏起西南角。
今伺候,日乃在午后六刻上始食,亏起西北角,十五分之六,至未后一刻还生,至五刻复满。
六年六月十五日,依历太阴亏,加时酉(月),在卯上,食十五分之九半弱,亏起西南。
当其时阴云不见月。
至辰巳,云里见月,已食三分之二,亏从东北,即还,云合。
至巳午间稍生,至午后,云里暂见,已复满。
十月二十日丁丑,依历太阳亏,日在斗九度,时加在辰少弱上,食十五分之九强,亏起东北角。
今候所见,日出山一丈,辰二刻始食,亏起正西,食三分之二,辰后二刻始生,入巳时三刻上复满。
十年三月十六日癸卯,依历月行在氐七度,时加戌,月在辰太半上,食十五分之七半强,亏起东北。
今候,月初出卯南,带半食,出至辰初三分,可食二分许,渐生,辰未已复满。
见行历九月十六日庚子,月行在胃四度,时加丑,月在未半强上,食十分之三半强,亏起正东。
今伺候,月以午后二刻,食起正东,须臾如南,至未正上,食南畔五分之四,渐生,入一刻半复满。
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己未,依历月行在室七度,时加戌,月在辰太强上,食十五分之十二半弱,亏起西北。
今伺候,一更三筹起西北上,食准三分之二强,与历注同。
十三年七月十六日,依历月在半强上,食十五分之半弱,亏起西南。
十五日夜,从四更候月,五更一筹起东北上,食半强,入云不见。
十四年七月一日,依历时加巳弱上食,食十五分之十二半强,至未后三刻,日乃食,亏起西北,食半许,入云不见,食顷暂见,犹未复生,因即云鄣。
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庚午,依历月行在井十七度,时加亥,月在巳半上,食十五分之九半强,亏西北。
其夜一更四筹后,月在辰上起食,亏东南,至二更三筹,月在巳上,食三分之二许,渐生,至三更一筹,月在丙上,复满。
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乙丑,依历月行在井十七度,时加丑,月在未太弱上,食十五分之十二半弱,亏起东南。
十五日夜伺候,至三更一筹,月在丙上,云里见,巳食十五分之三许,亏起正东,至丁上,食既,后从东南生,至四更三筹,月在未末,复满。
胄玄不能尽中(《隋书·律历志》中,开皇十七年张胄玄历成,奏之。上付杨素等校其短长。刘晖国子助教王颇等执旧历术,迭相驳难,与司历刘宜,援据古史影等,驳胄玄云。)
皇帝在潞州祥瑞颂十九首奉敕撰 其十二 黄龙再见(皇帝临潞州景龙三年六月十五日,黄龙再见于伏牛山,颂曰)725年9月13日 唐 · 张说
四言诗 押药韵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一、张燕公集卷十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蜿蜿黄龙,既见将跃。
气动云绕,精流电烁。
文明刚健,妩媚纤弱。
万物睹焉,圣人其作。
大唐中散大夫淄州司马郑府君神道碑706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五岳可陟。
惟德也。
谓之崇高
万物皆化。
惟名也。
谓之不朽。
若夫行欲盖而德彰。
道无求而名立。
常闻其语。
今见其人。
公讳某。
荥阳人也。
华州刺史襄城公伟之曾孙。
蒲阳太守大济之孙。
荆州刺史乾奖之子。
在昔周王敦序九族。
封懿亲于郑。
维时郑伯敬敷五教。
赋善职于周。
其后蕃衍儒门。
光华士族。
威行西域
名震京师
入则天子授经。
出则单于抗礼。
公揭日月。
表山川。
体二气之清淳。
纳百代之层庆。
越在岐嶷。
异于常童。
既以冠带。
游皆长者。
初以门子宿卫
解褐凉州参军
嘉州司士
又宰钟离当阳二县。
皆秩满。
兼摄江陵期月。
政不改俗。
官不易方。
偫盗出奔。
远人来附。
其所处也。
入境闻恺悌之声。
其所去也。
扶路有郁陶之思。
非夫忠信以结之。
法令以齐之。
易以业之。
仁义以肥之。
孰能顺人如此其理者乎。
神皇玉册受天。
金坛拜洛。
顿网而鹤书下。
辟门而偫龙至。
待诏公车。
召议宣室
目以奇士。
承一顾之恩。
许其正人。
参四率之属。
乃墨制除太子右清道长史
寻加中散大夫
淄州司马
负士元之才。
于是拜职。
邱明之疾。
从兹挂冠。
洛汭闲居。
漳滨沈痼。
优游卒岁
福应愆期。
岂非朋友之哭。
将见神仙之吊。
享年七十有九。
神龙二年夏六月十五日
终于洛阳之私第。
冬十月一日
归葬于荥阳之旧原。
成先志也。
公执亲之丧。
三年泣血。
以闻州里。
不亦孝乎。
先人馀业。
一物不有。
以让兄弟。
不亦悌乎。
加以振穷纾急。
隐德阴施。
惠人由己。
反身待物。
是用气类益亲。
声谈载路。
善击剑。
好投壶。
尽五射之妙巧。
究六书之体势。
此盖行有馀力。
则以多能。
位不充量。
天之命也。
有子曰博古。
曰博雅。
曰嘉徵。
曰嘉庆。
曰嘉重。
生极其养。
没过乎戚。
恭惟皇考。
安宅灵邱
盛德备于卑位。
家风缺于国史。
伐石他山。
寄哀词客。
子产遗爱。
得无叔誉之言。
公业不亡。
实有荀攸之叹。
式撰鸿烈。
垂之后昆。
铭曰。
大君有命。
桓公封郑。
世执王政。
其后不竞。
为韩所并。
以国成姓。
沇水截河。
溢为荥波。
荆山之阿。
胜气实多。
高门峨峨。
衮服委佗。
猗嗟君子。
世济其美。
动如义市。
居成仁里。
凤集文史。
猿啼弧矢。
美政当官。
惟人所安。
救危拯越。
劳而不伐。
大运奄忽。
芳留形没。
高陇既封。
深泉又重。
径无人踪。
苍苔岁浓。
哀哀邱陇。
堕泪青松
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四
闻古之常铨。
今之大宝。
或籍地因势。
或经德自身。
或礼乐国工。
或词学时秀。
或贵盛终吉。
或等祀老成。
或广孝闻家。
或纳忠刑国。
有一于是。
则百斯庆。
书于牍。
大其闻。
矧乃总集高曾。
备致昆弟。
悉数以周称。
同原而合流。
息女择于贤夫。
允子训于良冶
首止光宠。
出入震耀。
若此表里者矣。
府君姓刘氏
讳知柔
字某
彭城人也。
其先府君母弟银青光禄大夫左常侍崇文馆学士修国史子元
按史谍推之。
楚孝王嚣之后。
粤若伯豫谈经。
景瑜志学。
令言颖迈。
王乔名理。
回仁之抚接。
内使之节义。
是以嗣前人。
食旧德。
鼓簧史传。
柱石邦家。
其来远矣。
高祖魏骠骑大将军北州刺史府君谥曰懿
曾祖齐散骑常侍文林学士府君
朝散大夫陈留县长元府君
宋州司马徐州刺史藏器府君
莫不都长忠方。
简质贞亮。
业行优绝。
政理殊尤。
府君稚节一成。
立年博达。
典学为海。
懿文为林。
镇重为山。
幽静为谷。
清淡事约。
言遣理深。
谦常后身。
俭不逼下。
至若仪形硕伟。
风神散逸。
立若尸祭。
坐若肃宾。
认金不争。
阙马引罪。
公庭绝于私议。
虚室造于元门。
远遗之观物则名。
颜子之问一知十。
无以过也。
尝以为权略多舋。
皦察不祥。
和令乃私。
静胜而言。
立莫神怨。
行莫人诛。
固能陈无兵。
火无爇。
变夺物性。
集福根。
然后至精启纯。
全德居厚。
崇化务俗。
树德垂声可也。
识者以为张华茂才
荀彧远略。
虽曰王佐。
则无天年。
府君二者兼之。
一言得矣。
观艺知巧。
睹叶知秋。
吉禄大来。
寿考休佑。
吾无间然矣。
逮计考甲科。
薄游异迹。
宅忧殆灭。
有命从师。
辞爵庐坟。
受锡表阙。
党锢光复。
佐职艰贞。
历荆府司马。
史氏详矣。
自皇运启圣。
清途授德。
典国冑。
司人曹。
司业
侍读
渐也。
府君雅仗忠公。
固拒权宠。
耻或趋贵。
哲不易方。
出荆府长史
户部
徙同宋二州扬益二府
淮南廉察
山东巡抚
银青光禄大夫
进爵彭城侯
大府有四。
公居其三。
要辖有三。
公提其两。
冢卿有九。
公自属国二年。
尚书有六。
公以司空十载。
分爵有五。
公当侯伯之荣。
居守有一。
公兼宗祏之寄。
巡使有十。
公兼东土之俗。
疑辅有三。
公首储宫之傅。
至于仁以养之。
义以行之。
慎宪以恤人。
辟土以祈谷。
制曰。
黄霸之奉法循理。
锡以高车。
郭贺之惠化仁明。
加其冕服。
至于发贮赈施。
书板赋财。
巳击单于
平水土
制曰。
出膺贤守。
则郡国循良
入侯名臣。
则衣冠准的。
俾迁荣于北斗。
宜作范于南宫。
夫如是。
有足以论道经邦。
助天开化
增河海之渥泽。
近日月之景光
府君止足发衷。
辞满得地。
终让八座。
还忌三旌。
圣上录德序功。
养老怀旧。
就成颐摄。
留连閒旷。
制曰。
储贰
聿求宾客
允兹懋官。
惟尔崇德
府君固乞骸骨。
退守田园。
恩命如第。
尚给全禄。
呜呼。
日有昃。
岁有除。
泽藏山风振海。
矧伊人也。
矧伊人也。
春秋七十有五。
开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
遇疾薨于东都康俗里之私第。
皇情震悼。
追褒荐及。
制曰。
簪缨旧德。
桢干通才。
清以立身。
俭而率下。
出入三署。
绸缪两宫。
曾不慭遗。
奄然丧逝。
言念遗老。
恻悼于怀。
宜宠赠章。
式旌泉壤。
赠太子少保
物二百段。
米粟各二百石。
葬日官供幔幕手力等。
太常考行。
谥曰文
以某年月日。
葬于河南府缑氏县文山原。
礼也。
府君昔在平日。
深戒厚葬。
祖载服用。
子婿黄门侍郎宗子皓所营。
奉祠子某官某等。
追惟先志。
临穴长号。
谨以焚之。
殆无遗者。
尚曰。
史册者扬乎名。
碑版者纪于迹。
今愿抒哀敬。
却樵苏。
发颂声。
彰末嗣。
曰唯唯。
敢不十一千百焉。
其词曰。
汉起沛。
楚封徐。
代则九。
庆实馀。
惟英秀。
粤卓荦。
惣文史。
张礼乐。
谏而尊。
道而胜。
集百禄。
周称。
贵自取。
荣可荣。
弟紫绶。
婿黄门
始孝思。
后忠烈。
历中外。
备名节。
岁弥长。
声更扬。
隐属国。
老文昌。
怀远图。
忌太盛。
谢人爵。
委天命。
月有亏。
日有昃。
皇恩动。
物情恻。
猗孝子。
奉惟训。
服用薄。
哀荣顺。
布史简。
继碑石。
名教开
名激
大唐龙兴大德香积寺净业法师灵塔铭 唐 · 毕彦雄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
禅月西隐。戒灯东照。谈真利俗。稀代称贤。智炬增辉。法师一人矣。法师讳象字净业赵姓。族著天水。代家南阳。冠冕相辉。才名继美。因官徙属。今为京兆人也。父辿。天马监。沈默攸博。安适务。时英閒出。奕于儒门。从法化生。独钟于释子。法师即监之仲子也。器宇恢嶷。风仪宏伟。长河毓量。汪然括地之姿。秀岳标形。峻矣干天之气。髫年慕法。弱冠辞荣。高宗忌辰。方阶落彩。帔缁七日。旋登法座。观经疑论。剖析元微。念定生因。抑扬理要。法师夙棹元津。早开灵键。入如来之密藏。践菩萨之空门。凡所阐扬。无不悦可。叹未曾有。发菩提心。禀其归戒者。日逾千计。法师博济冥怀。冲用利物。尝以大雄既没。法僧为本。每至元正。创启周饰净场。广延高僧。转读真诰。荐兴胜会。法服精鲜。受用道资。出于百品。预兹位者。应其成数。所施之物。各发一愿。愿力宏博。量其志焉。风雨不已廿馀载。菩萨以定慧力而大舍法财。此之谓也。无适非可。住必营建。厥功居多。思力如竭。粤延和元年龙集壬子。而身见微疾。心清志凝。夫依风以兴。随烟而散。来既无所。去复何归。夏六月十五日。诫诲门贤。端坐瞪视。念佛告灭。呜呼。生历五十有八。即以其年十月廿五日。陪窆于神禾原大善导阇黎域内。崇灵塔也。道俗阗凑。号惋盈衢。不可制止者。亿百千矣。门人思等。乃追芳旧简。摭美遗编。永言风轨。思崇前迹。空留锁骨之形。敢勒铢衣之石。其铭曰。
佛日既隐,贤云乃生。
传持正法,必寄时英。
时英伊何,猗嗟上人。
捐躯利物,爱道忘身。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博济偫有,是真法师
定慧通悟,檀那上施。
愿力宏广,成无住义。
应真而来,代谢而往。
哀哀门人,抚膺何仰。
灵德若在,休风可想。
敢勒遗尘,铭徽泉坏。
御史大夫厅壁记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六
君以文明照临百官。官纠其邪。
职在邦宪。由京师而端下国。
王化所系。不唯威刑。
御史大夫其任也。用舍决于天心。
得失震于人听。举直错枉。
果而不挠。则公卿屏气。
道路生风。率其属以正于朝。
瞻我衣冠。不仁者远。
苟异于是。为君子羞。
政之雄雌。与德轻重。
故名公在位。天下仰赖焉。
秦官御史大夫。在汉为三公
副丞相丞相阙则大夫迁。
或名司空。或复旧号。
史足徵也。议大政必下丞相御史
其廷署古曰府。近曰台。
其衣冠章绶。品秩所视。
载于甲令。圣朝臣唐虞高尚之贤。
内周汉不宾之俗。登人于五福。
荐乐于九歌。帝德广运而瑞草生。
天威震动而神羊至。故柱石骨鲠之老更拜焉。
义宁至先天。登宰相者十二人。
以本官参政事者十三人。故相任者四人。
藉威声以棱徼外按戎律者八人。官或改称大司宪台
或分为左右肃政。罢置不恒。
从所宜也。开元天宝中
刑措不用。元元休息。
由是务简益重。地清弥尊。
任难其人。多举勋德。
至宰辅者四人。宰辅兼者二人。
故相任者一人。兼节度者九人。
异姓封王者二人。尊号加孝德之明年
成公尚书左丞文部迁。崇德也。
昭融礼经。嗣续文雅。
张仲孝友。山甫明哲。
风度可以师长人伦。动静可以训齐天下。
乔岳镇定。嘉量平均。
心为百行之宗。体备四时之气。
雅有之曰。文武吉甫
万邦为宪。乐成有焉。
至若教行于无讼之前。虑辨于未萌之始。
未萌而虑。则求烦不获。
无讼而教。则何用不臧。
宽细瑕为大体。复故事为新政
小人畏法。君子夷心。
无隐情于国家。无愧辞于神道。
堂堂乎大雅之素也。初厅壁列先政之名。
记而不叙。公以为艰难之选。
将俟后人。谓华尝备属僚。
或知故实。授简之恩至。
属词之艺寡。无以允副非常之待。
所报者直质而少文天宝十四载六月十五日记。
苏州开元寺和尚坟铭 唐 · 僧清昼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八
至人于生锴一也。物有之。我亦有之。若日月可蚀。虚空可洿乎。在至人为宅心之胜地。诚瞽夫不返之瀑流哉。于戏。我法自五天。扬于汉廷。八俊四贤。横世杰出。后之学者。聆休风。企高躅。何吾师之穆其芬馥欤。吾师讳某字某。先刘氏之子。汉楚王交三十一代孙。烈祖某。永嘉南迁。为丞相掾。四代祖远。隋东阳守。显其遗荣之迹。略载本枝。全拔俗之高。不书后叶。盖亦垂训之意乎。吾师幼孤。伯父哀字如礼。名因教立。孝自天生。而宿植缘深。心田欲稔。因请伯父哀而舍之。事灵隐某禅师。因问师入道之次。师语曰。夫爝火明乎太虚。以爝火之心。当太虚之境。境非心外。心非境中。两不相存。两不相废。今我所證。是尔所知。曷有万法之深浅优劣乎。语毕。如凉风入怀。醒然清悟。天宝四年。受戒于东海大师鉴真。传讲于会稽大师昙一至德中举高行。隶名开元乾元中有诏。天下二十五寺。各定大德七人。长讲戒律。吾师其选也。顷年净土一门。不愆于念。尝谓人曰。昔闻西方之行。是有相大乘。此乃蓬心不直达之说。何者。夫出言即性。发意皆如。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况我正念乎。于时六十七天年。三十六僧夏。一十六坛场。孤制律枢。正持僧纲。自胥湖南北。皆宗仰焉。以建中元年六月十五日。寝疾而逝。其时有庭树一本。枝叶扶疏。及吾师将亡之朝。花正拆而遽萎。条始繁而方折。亦恒河水上旃檀树枝荣枯之意也。其年七月五日。迁灵龛于武邱西寺松门之右。呜呼。青山不归。白林长谢。秋原之上。万境皆悲。雨冥冥而昼阴。水浼浼而东逝。门人道亮道该清会。以毗尼继其行。会以才学俦其贤。该以词华踪其美。三子之外。居廊庑者。充江汉焉。故观察使韦公元甫观察李公栖筠。今虢州刺史李公纾。今御史中丞李公道昌。林下之迹可追。山阴尚想。怀人抚事。相顾泫然。昼实濩才。曷足揄扬盛美。以吾释门之事。安敢让焉。词曰。
本师示终兮元纲绝。香山崩兮香海竭。
大地动兮旃檀折。人天冥兮千光灭。
我师出嗣兮遗教张。如何斯人兮天不臧。
星既雨兮地亦霜。生涯昧兮四流长。
捧遗言兮循往迹。庭无人兮月寂寂。
百年遐寿兮日长夕。万春上服兮尘已襞。
门人恸兮世人悲。瞻影塔兮山之垂。
宿昔经行兮旧路岐。云眇眇兮雨霏霏。
方城芥尽兮长乘移。乐石香名兮不骞不亏。
黄龙再见赋 唐 · 潘炎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二
景龙三年六月十五日。黄龙再见于牛山。天意汲汲于圣人。赋曰。
龙之见也。春分而登于天。
龙之潜也。秋分而入于川。
崇山而再见。应元圣而通元。
蜿蜒孤蟠。云雾四发。
目中精耀。光飞列缺之火。
颔下珠悬。色夺蟾蜍之月。
方将游彼池囿。岂徒止于郊野。
非同上天之五蛇。有异渡江之一马。
孙权象之而置于军中。魏帝范之而在于殿下。
永言于此。我皇是宜。
秦王之梦。立乎鄜畤。
汉后之时。见于成纪
彼皆一至。此则重光。
采色炫耀。文明焜煌。
错甲镂鳞。既以成乎字。
分官纪号。可以表其祥。
超紫凤于丹穴。越青鸾于女床
龙德相承而无悔。天家久久而蕃昌。
大唐兴善寺大广智不空三藏和尚碑铭 中唐 · 严郢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二
和尚讳不空西域人也。氏族不闻于中夏。故不书。元宗烛知至道。特见高仰。讫肃宗代宗三朝。皆为灌顶国师。以元言德祥。开右至尊。代宗初。以特进大鸿胪褒表之。及示疾不起。又就卧内加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皆牢让不允。特锡法号曰大广智三藏大历九年夏六月癸未灭度京师大兴善寺代宗为之废朝三日。赠司空。追谥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荼毗之时。复遣中谒者赍祝文祖祭。申如在之敬。睿词深切。嘉荐令芳。礼冠偫伦。举无与比。明年九月。以舍利起塔于旧居寺院。和尚性聪朗。博贯前佛万法要指。缁门独立。邈荡荡其无双。稽夫真言字义之宪度。灌顶升坛之轨迹。即时成佛之速。应声储祉之妙。天丽且弥。地普而深。固非末学所能详也。敢以概见。序其大归。昔金刚萨埵亲于毗卢遮那佛前受瑜伽最上乘义。后数百岁。传于龙猛菩萨。龙猛又数百岁。传于龙智阿阇黎龙智金刚智阿阇黎金刚智东来。传于和尚和尚又西游天竺师子等国。诣龙智阿阇黎扬攉十八会法。法化相承。自毗卢遮那如来貤于和尚。凡六叶矣。每斋戒留中。导迎善气。登礼皆答。福应较然。温树不言。莫可记已。西域隘巷。狂象奔突。以慈眼视之。不旋踵而象伏不起。南海半渡。天吴鼓骇。
以定力对之。未移晷而海静无浪。
其生也。母氏有毫光照烛之瑞。
其殁也。精舍有池水竭涸之异。
凡僧夏五十。享年七十。
自成童至于晚暮。常饰供具。
坐道场。浴兰焚香。
入佛知见。五十馀年。
晨夜寒暑。未曾须臾有倾欹懈倦之色。
过人绝远。乃如是者。
后学升堂诵说。有法者非一。
沙门惠朗。受次补之记。
得传灯之旨。继明佛日。
绍六为七。至矣哉。
于戏法子。永怀梁木。
将纪本行。托余勒崇。
昔承微言。今见几杖。
光容渺漠。坛宇清怆。
篹书昭铭。小子何让。
铭曰。呜呼大士。
右我三宗。道为帝师
秩为仪同。昔在广成
轩后顺风。岁逾三千。
复有肃公。瑜伽上乘。
真语密契。六叶授受。
传灯相继。述者牒之。
烂然有第。陆伏狂象。
水息天吴。慈心制暴。
慧力降愚。寂然感通。
其可测乎。两楹梦奠
双树变色。司空宠终。
辩正旌德。天使祖祭。
宸衷悽恻。诏起宝塔。
旧庭之隅。下藏舍利。
上饰浮屠。迹殊生灭。
法离有无。刻石为偈。
传之大都。建中二年岁次辛酉十一月乙卯朔十五日已已建。
折桂庵记 中唐 · 李逢吉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六
匡庐之秀。
粹于众岳。
五老之英。
奇于众峰。
谓泉岚卉木烟霭之性和。
而利福兹收。
居无郁厉。
无翳勃之害于物也。
大哉上上(疑)清宁之境耶。
吾顷年奉家君牧九江
得从白鹿先生浚之游。
观焉志羡。
则咏真之邻也。
狮子峰下古传谓幡竿源者。
其风清英。
泉石可依。
足以变昧职之归真宁(疑)
浚之导吾结隐室于是源而居。
诚以逃俗染。
温智习。
饮超扬之味。
浩然之气也。
不得不为择地而归耶。
洎折桂上都
选调分秩之后。
忘是境也。
呜呼。
迅变十有三祀矣。
隐室有浮图杜氏者。
守而燕葺焉。
杜氏泛道者之誉。
熙熙焉亦久矣。
家君之夙契者。
浮图真士也。
吾今罪走虔謺。
道取湓城
思隐室逍遥之风。
悒悒滴泪。
杜氏访吾。
乃喜色浮而恨痾释半矣。
不复泉岚之期。
诚快快乎隐室归杜氏。
人与地相符。
则无虚掷也。
得杜氏言曰。
僧之居。
儒之居。
名其异也。
君子隐居。
易为庵状有年矣。
欲锡以名。
同日月数。
斯名无朽哉。
抑吾昔性识因地而清。
道业因室而精。
性清道精。
而名乃成。
本实无忌者。
吾门至行也。
室既为庵。
宜以折桂为名。
贞元辛巳岁六月十五日
李逢吉述。
襄阳北楼 中唐 · 苻载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九
天时有晦明。人情有舒惨。
或感瘁交搆。郁凝不发。
非登高远眺望。则无以疏达其气。
导冲和之性焉。蔼蔼襄阳
山水之乡。征南兴岘亭之赏。
贤王造北楼之胜。缅邈千载。
遐襟一致。静操其旨。
得不根柢于是乎。然势胜则同。
制作乃异。请得本末而言之。
先前之人。公舍之内。
特达危榭。以瑰硕之材。
树洼杂之地。左右蘙荟。
顾视生熟。人莫能登。
甚无光辉。我公怀之。
思有所致。会异日官府无事。
邹生枚叟之客。高步纵睹于城之墉。
次于北隅。大获伟地。
公竟符曩意。据陴不去。
元机一发。楼在吾目。
由是振陈成新。拔卑为高。
经营鼓智。才力什一。
笑抃之下。峨峨横空。
襄人骇之。谓灵物佐助。
不然者。何以不殚货。
不峻程。不罢民。
而成不朽之绩。容易若此之甚也。
夏五月辛巳。公欲亟逞遐瞩。
亦既乐只。为食肴酒。
聚宾而登之。异其势隐轸。
气崇融。上乘百雉。
旁压万井。飞陛虹指。
长槛云截。陵昭回而永睇。
关万态之纷纠。楚山无际。
汉水远去。郢门商雒
微茫天外。当是时。
大火炎炎。里闬如燔。
更簟骤盥。躁灼不解。
及其燕也。即窈霭静深。
端和肃清。轻飙四来。
冲闼动扃。座宾相顾。
如在颢气。况乎春之发舒。
秋之泬寥。固不言而胜矣。
壮而不侈谓之范。作而不费谓之智。
登降有序谓之礼。享宴有惠谓之仁。
道崇者声辉。位大者物举。
搢绅君子。咸谓为此楼与羊公岘亭不没矣。
若掘客土。斩异材。
砻他山之石。夺齐人之力。
肆浩荡之观。穷靡嫚之乐。
实曰凉德。贾谤不暇。
亦文者何述焉。野人鲰劣。
备详公明白之实。敬扬休休。
为来者大猷。五年六月十五日记。
河南兵曹元公墓志铭 唐 · 穆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五
公讳盛。
字某
河南洛阳人
魏昭成帝之十二代孙。
皇朝金紫光禄大夫司膳卿汝阳公善应之曾孙。
集州司马崇敏之孙。
处士履清之季子。
生五十有五年。
官历宪府法寺宰邑掾京者十政。
贞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卒于东都绥福里第。
十月四日
孀妻孤女。
奉丧归葬于偃师首阳山之北原。
呜呼哀哉。
公忠竭于事上。
孝终于报亲。
许与然诺。
著于气类。
其𦲷官也。
刚决坚利。
致用如金。
易人之所难。
敢人之所畏。
累佐戎府。
独步神州。
肃肃羽仪。
方渐于陆
何年官偕半。
而不知者命迫焉。
处士府君之逝也。
公二兄孟幼仲婴。
公方孕。
太夫人则我伯姑。
来归于我。
惟是内外同气。
兄无常弟。
弟无常兄。
入学过庭。
雁行三纪。
既而从官。
方始异门。
孟仲早落。
终养焉。
呜呼。
我伯姑深仁如天。
高行邻古。
昔有三子。
今无一孙。
悠悠彼苍。
与善焉在。
仁人之祀。
奄焉忽诸。
夫人河东柳氏。
从公致养。
奉公归祔。
存没成公之志。
贤乎哉。
女子藐尔未笄。
茕然主奠。
闻者悲之。
公方大渐。
以埏之铭见托。
何以为报。
哀而不文。
铭曰。
归全旧邱。
列侍先人。
有知当乐。
无知返真。
唐故邕管经略招讨等使朝散大夫持节都督邕州诸军事邕州刺史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李公墓志铭818年6月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九 创作地点:广西柳州市
公讳某。字某。实惟文皇帝之元孙。别子曰承乾。为皇太子。以藩爱逼夺。危慄致祸。后封恒山为悯王。赠荆州大都督。继别曰象。蕲春郡太守。赠越州大都督封郇国公大宗曰玭。太子詹事。赠秘书监。生廙。尚书左丞。凡四代有土田。居贵仕。公丕承之。以率南服。克荷天庥。继有功德。公始以通经入崇文馆。登有司第。选同州参军。入佐金吾卫。进太仆主簿。参引大驾。府移为左右神策行营兵马节度。以为推官。拜监察御史。赐绯鱼袋。凡二使。其率皆范司空希朝。进殿中侍御史湖南都团练判官。以宽通简大。辅治得中道。
府迁主后事。
师人爱慕。
欲以贞元故事为请。
公恐惧抑留。
复从浙东为都团练副使
侍御史
又徙浙西。
如其职。
著作郎
三使
其率皆薛大夫苹。
刺岳信二州。
得刘向秘书
以能卒化黄白。
日召徒试术。
为仇家上变。
就鞫无事。
敕笞杀告者。
犹降建州司马
陟刺泉州
会乌𤡈夷刺杀郡吏
殴缚农民。
诏以公都督邕州
御史中丞
赐紫金鱼袋。
经略招讨使
既至。
则韬弓橐甲。
去斥候。
禁部内无敢以贼名。
使得自浣濯。
诸酋长咸顿首送款。
放虏获输税奉贡。
愿比内郡人。
遣子吏都督所。
人复耕稼。
无有威刑。
五月顷。
有黑螭鼓江流。
坏北岸直城南门。
覆船杀人然后去。
父老泣曰。
吾公其殆矣。
尝合汞流黄丹砂为紫丹。
能入火不动。
以为神。
服之且十年。
然卒以是病。
暴下赤黑
数日薨。
元和十三年六月十五日
年五十七。
僚宰庀事。
有缇五两。
无金银泉贝。
几不克敛。
夷人号呼致币。
归以明年月日葬。
祔其穆长安西南高阳原上。
夫人陈氏。
先公十五年殁。
父昙。
都督邕州终。
孤孟舆。
愿且文。
亚曰仲权
次曰季谋
年自九岁以下。
有两婿。
博陵崔行俭。
劲峭有立志。
荥阳郑师贞
敏捷能偫。
皆闻名。
铭曰。
文浚维祥。
实亘实延。
冢谗不嗣。
宗以支传。
公克庸。
詹事继贤。
湜湜左丞
惟道之宣。
公宽且惠。
以教则顺。
五参戎政。
二佩郡印。
师欢民爱。
怀以信。
诐辞告讪。
卒白其讯。
乌𤡈猖狂。
盗海剽山。
帝命平南
逖彼偫蛮。
虎龙煌煌。
英荡是将。
舟之金玉。
以为公服。
公既莅止。
告以文理。
推义赴仁。
韬弓服矢。
辟是垣垒。
完其父子。
复我邦赋。
弛予卒士。
貌不功矜。
情不伐喜。
蛮人涕怀。
投刃以俟。
方底成绩。
虫孽告妖。
悍石构灾。
升屋而号。
椎䯰卉裳。
来赙来观。
膴膴鳞原。
祔之显魂。
芊芊。
封域安安。
代有高坟。
尧文之孙。
来南809年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八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元和三年十月。翱既受岭南尚书公之命。
四年正月己丑。自旌善第以妻子上船于漕。
乙未。去东都。
韩退之石浚川假舟送子。明日
及故洛东吊孟东野。遂以东野行。
浚川以妻疾自漕口先归。黄昏到景云山居。
诘朝登上方。南望嵩山
姓名记别。既食。
韩孟别予西归。戊戌
子病寒。饮葱酒以解表
暮宿于巩。庚子
洛下河。止汴梁口。
遂泛汴流。通河于淮。
辛丑。及河阴
乙巳。次汴州
疾又加。召医察脉。
使人入卢。又二月丁未朔
宿陈留戊申
庄人自卢又来。宿雍邱
乙酉。次宋州
疾渐瘳。壬子
永城甲寅
至埇口。丙辰
泗州。见刺史假舟。
转淮上河如扬州庚申
下汴渠入淮。风帆及盱眙
风逆天黑。色波水激。
顺潮入新浦壬戌
楚州丁卯
扬州戊辰
上栖灵浮图。辛未
大江润州戊寅
常州壬午
苏州癸未
如虎邶之山。息足千人石。
剑池。宿望海楼
观走砌石。将游报恩。
水涸舟不通。无马道
不果游。乙酉
松江丁亥
官艘隙。水溺舟败。
戊子。至杭州
己丑。如武林之山。
临曲波观轮桩。登石桥。
宿高亭。晨望平湖孤山江涛。
道。上新堂
周眺偫峰。听松风。
灵山永吟叫猿。山童学反舌声。
癸巳。驾涛江逆波至富春
丙申七里滩睦州
庚子。上杨盈川亭。
辛丑。至衢州
以妻疾止行。居开元佛寺临江亭后。
三月丁未朔。翱在衢州
甲子。女某生。
四月丙子朔。翱在衢州
侯高宿石桥。丙戌
衢州戊子
常山上岭至玉山庚寅
信州甲午
望君阳山。怪峰直耸似华山
丙申。上于越亭。
己亥。直渡担石湖
辛丑。至洪州
岭南使。游徐孺亭。
荷花五月壬子
吉州壬戌
虔州己丑
韩泰安平渡江。游灵应山居。
辛未。上大庾岭
明日。至浈昌
癸酉。上灵屯西岭。
韶石甲戌
宿灵鹫山居。六月乙亥朔
韶州丙子
始兴公室。戊寅
入东荫山。看大竹如婴儿。
浈阳峡己卯
宿清远峡山癸未
广州。自东京广州
水道。出衢信七千六百里。
出上元西江七千一百又三十里。自洛州下黄河汴梁过淮至淮阴一千八百有三十里。
顺流。自淮阴邵伯三百有五十里。
逆流。自邵伯至江九十里。
润州杭州八百里。渠有高下。
水皆不流。自杭州常山六百九十有五里。
逆流。多惊滩
索引船。乃可上。
常山玉山八十里。陆道。
谓之玉山岭。自玉山至湖七百有一十里。
顺流。谓之高溪
自湖至洪州一百有一十八里。逆流。
洪州大庾岭一千有八百里。逆流。
谓之漳江。自大庾岭浈昌一百有一十里。
陆道。谓之大庾岭
浈昌广州九百有四十里。顺流。
谓之浈江。出韶州谓之韶江。
纪梦 中唐 · 白行简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二
长安西市帛肆。有贩粥求利而为之平者。
姓张不得名。家富于财。
居光德里。其女国色也。
尝因昼寝。梦至一处。
朱门大户。棨戟森然。
由而入。望其中堂
如欲燕集张乐之为。左右廊皆施帏幄
有紫衣吏引张氏于西廊幕。见少女如张等辈十许人。
皆花容绰约。钗钿照耀。
既至。吏促张装饰。
诸女迭助之。理泽傅粉。
有顷。自外传呼侍郎来。
竞隙间窥之。见一紫绶大官
张氏之兄尝为其小吏。识之。
乃言曰。吏部沈公也。
俄更呼曰。尚书来。
又有识者。并帅王公也。
逡巡复连呼曰。某来某来。
郎官以上。六七个坐定。
前紫衣吏曰。可出矣。
偫女旋进。金石丝竹。
铿鍧震响。中署酒酣。
并州见张也而视之。尤属意。
谓之曰。汝能习何技。
对曰。未尝学声音。
使与之琴。辞不能。
曰。第操之。
乃抚之而成曲。予之筝亦然。
琵琶亦然。皆平生所不习也。
王公曰。可矣。
因命采笺为诗一绝以与之。张受之。
置之衣中。王公曰。
恐汝或遗。今乃口授。
吟还梳闹埽学宫妆。独立闲亭纳夜凉。
手把玉簪敲砌。清歌一曲月如霜。
张曰。且归辞父母。
异日复来。忽惊啼而寤。
手扪衣带曰。尚书遗诗矣。
索笔录之。问其故。
泣对所梦。且曰。
殆将死乎。母怒曰。
汝乍魇尔。何以为嬖。
乃出不祥言如是。因卧病累日。
外视有持酒肴者。又有将食来者。
女曰。且须膏沐澡瀹。
母听。良久。
靘妆盛饰而至。食毕。
乃遍拜父母及坐客。曰。
时不留。某今往矣。
因援衾而寝。父母环伺之。
俄尔遂绝。时会昌二年六月十五日也。
宣州南陵大农陂记 中唐 · 韦瓘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五
宣郡支邑十城。
南陵处剧。
盖由庶民嚣豪。
物产多状。
山川斗错。
风俗诡浮。
故理束则民溃。
政放则民怠。
俱不得其极。
自非肃廉和敏
措动守中。
则莫至良能。
况功利及物邪。
皇帝四年。
地官侍郎卢公观察宣部。
精心厚下。
重难邑长
乃以宁国顺阳范君假南陵印为大夫
于是肃以检奸。
廉以约身。
和以纳民。
敏以应物。
物不夭落。
民得休泰
卢公尝曰。
时或爽候。
云龙遁逃。
膏泽翔枯。
物不遂液。
吾人其瘁乎。
下令邑中。
有能修复陂塘积水防患者。
终懋厥功。
先时县有废陂曰大农
积岁不理。
荒梗幽扈。
邱隰遁形。
空规残状。
非乡党之寿耋。
不可识。
舆人飞语。
他邑病能。
訾訾嚣嚣
波翻风合。
范君独判于心。
不畏腾口。
曰。
利于人也。
使吾获戾而罹悔。
真吾心也。
黔愚皆苦于始作。
而泰于成功。
况吾君侯明。
吾天子圣。
尚何惧哉。
乃召乡老里正
尹而计之。
具畚挶。
列绠锸。
筥砾砻坚。
披材辇壤。
日必巡丈周。
察势便。
仁以抚驯。
悦以附来。
法以督奸。
勤以劝劳。
于是云动雷行。
斩莽辟
拨腐曝淤。
培高彻卑。
不知形疲。
不惮苦骨。
不残民力。
不费金刀。
潜轶化工。
事于农隙。
三旬而毕。
不戮一人。
其始也。
驱江波六十里。
活活下来。
辟荒梗数万亩。
汪汪虚明。
謺石构岭。
纵三百步。
龙蟠虎斗。
横杀冲波。
泄流引洫。
臂发三港。
支分脉散。
泽入大田
厥功既成。
乃有风雨暴斗。
洄激换晨。
虺虺沸会。
似闻构作。
及乎雨斩云除。
则沙洲突出。
力捍岭下。
若自开辟之初。
信为神物所相。
虽使江河合灾。
惊涛怀山。
大浸崩驱。
暴猛来敌。
亦不能轶峻防而侵厚趾。
斯乃天赞其功。
岂非仁深于物乎。
其或火云天。
旱魃为虐。
歊蒸瘅怒。
蛟龙逭诛。
而翠潋摇岸。
澄澜洗月。
溶溶浩浩。
独落天光。
顺势导流。
犹润百里。
则贯畦浮塍。
卒岁之溉。
千顷岂为多哉。
其细也。
孕鳞甲之族。
育凫雁之偫。
罗生菰蒲
蔓合菱藻。
渔父舟人。
浩歌扬楫。
厚生之物。
永永不极。
斯其功也。
可以灼当世而芳千古矣。
昔者西门豹治邺。
召翁卿上蔡
而史氏书美。
显白良能。
以其因水茂功。
利泽及物者也。
大农杰迹
功符天作。
可以论古对能。
岂有愧乎。
范君寻迁御史
后三年。
吏民益慕。
而愿表尤功。
今连率范公。
以文行德器。
挺为时贤。
爰领宣部。
仁义明举。
其下耸善。
常推至公。
邑人三请于公。
乃曰。
他人有善。
惟恐不闻。
况伯也。
功利如是。
吾岂诡故哉。
乃从之。
邑长李尹。
久以材能宏张其化。
吏民甚安之。
追论大农盛绩。
因民之心。
以成其善志。
亦春秋之事也。
乡将石定录事丁宗耆寿戴诚佐史章佾。
或参其议。
或督其事。
洎百姓朱纶李纵田邱程允等若干人。
咸请予为记云。
元和八年岁次癸巳六月壬午朔十五日丙申建。
东京大赦文 五代十国 · 刘皓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
王者兴膏雨之师。
所以荡瑕秽。
哀痛之诏。
所以吊伤夷。
朕顷自晋朝
俾乂并土。
属戎夷兆乱。
致干戈日寻。
每怀如燬之忧。
尝竭扶颠之力。
旋以金行失驭。
天骄纵暴。
北陷河塞。
南踰官渡。
盗据宫阙。
淩辱衣冠。
蹂践我京畿
虔刘我生聚。
田不易垄。
人不聊生。
犬羊布于四郊。
腥秽闻于千里。
人既思主。
朕实疚心。
遂乃建彼义旗。
整斯戎辂。
雪万民之枉抑。
期九土之和平。
求理之端。
惟刑是恤。
况时当养物。
仁在好生。
爰覃解网之恩。
用广泣辜之道。
天福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昧爽巳前。
道州府见禁人等。
巳结正未结正。
巳发觉未发觉。
除十恶五逆外。
其馀罪无轻重。
咸赦除之。
三司地征。
六营军费。
素悬数额。
皆有限程。
但以兵革屡兴。
旱蝗相继。
盖督吏不能开许。
致疲民无以供输。
苟不蠲除。
转成困敝。
天福十一年巳前。
道州府应系残欠税租。
并特除放。
朕昨夙驾河汾。
薄狩陕虢。
洎及京邑
周览神皋。
禾黍废为閒田。
墙屋毁为平地。
凄凉满目。
指顾伤心。
且农夫不耕。
廪食何取。
蚕妇不织。
府帛何输。
言念流离。
谅宜矜恤。
况朕顷在藩翰
备谙稼穑。
自临大宝。
首念苍生。
常久困于蕃戎。
欲尽蠲其租赋。
又以干戈未弭。
士马方繁。
月无见粮。
岁无常给。
特于经费。
须此减除。
其东西两京畿道契丹蹂践暴苦处。
人牛俱丧。
蚕麦不收。
虽近复田园。
固无可输纳。
其东西两京一百里内。
今年夏税。
及沿徵物色。
并与蠲放。
其一百里外。
曾有契丹经过劫掠之处。
委本处官吏躬亲恤问。
如实被契丹蹂践不虚。
其今年夏税。
大小苗子。
沿徵物色等。
各放一半。
京城内。
先遭张彦泽明行拷捶。
劫掠资财。
兼被契丹毁拆屋舍。
括率缗钱。
久属艰危。
并罹残虐。
爰符望幸。
用慰来苏。
京城内今年廛税。
与减一半。
雨露之恩。
岂宜有閒。
文武之吏。
咸与维新。
应内外臣寮及京百司并诸官吏将校等。
各具名衔申奏。
当与加恩。
应有契丹除授诸道节度观察防禦团练使刺史
令录宾寮将吏等。
并各安职任。
不议改更。
勉思共理之规。
更俟维新之命。
或曾经谪宦。
又念投荒。
苟亡恻隐之恩。
何示照临之德。
应巳前贬降官。
未量移者当与量移。
巳量移者便与叙录
应该徒流者与放还。
近因猃狁猖狂。
萑蒲充斥。
交相劫剽。
不问官私。
遂令王事之人。
空有系官之数。
应属省务局钱谷。
曾经契丹及草寇般擎处。
据巳勘到实数。
三司具指实条奏。
当议别有指挥
应系欠省司钱物。
尚令逐处徵催。
全放则因便生奸。
加罪则困穷可悯。
宜下三司
据见有家业抵当外。
如实无充折者。
特贷馀生。
更无任使。
亡命不逞之徒。
残民蠹物之类。
或隐藏山谷。
或畏惧典刑。
及今日巳前结集为非者。
并不问罪。
仍令所在长吏
丁宁晓谕。
如愿在军都者。
量材安排。
如不愿在军都者。
即任归农业。
与限两月。
明示招携。
如限满依前结集为非。
不议宽恕。
即严加捕捉。
复罪如初。
浚都重地
汴水名区。
控襟带于八方。
便梯航于万国。
眷言王气。
允称皇居。
汴州宜仍旧为东京
朕以肇兴宝历。
克嗣炎精。
遐追雍雒之宏规。
仰仗高光之盛烈。
其国号宜改为大汉。
朕始事晋。
以至开国。
虽易服建号。
固有通规。
念旧怀恩。
未忍改作。
其年号仍旧称天福。
于戏。
帝王之道。
亭毒为先。
之言。
清静为本。
用示涤瑕之典。
宜敷作解之恩。
矧惟临驭之初。
方属艰难之运。
当欲尽除疾苦。
渐致康宁。
用遵置器之方。
庶减纳隍之虑。
凡在遐迩。
宜体朕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