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契丹还大赦文 后晋 · 晋少帝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九
尧仁御极。
尚兴丹浦之师。
轩后承乾。
亦有阪泉之战。
是知五材并用。
王者不能去兵。
四气同功。
天道不能止杀。
朕自躬传神器。
勉徇人谋。
戢干戈而宁耀武威
抚夷狄而但修文德。
契丹见利忘义。
负约渝盟。
大为猾夏之灾。
屡肆窥边之暴。
须为民而除害。
遂命将以伐戎。
驻五辂于大河。
劳六师于极塞。
赖乾坤祐助。
社稷威灵。
将相一心。
貔貅勠力。
致群凶之败衄。
血满平川。
使元恶之奔逃。
魂销广漠。
今则朔陲稍静。
中夏小康。
宜上答于穹旻。
俾特施于赦宥。
用导和平之气。
适符长养之风。
可大赦天下。
开运二年五月二十一日昧爽巳前。
应三京邺都道州府见禁囚徒。
除十恶五逆。
持仗杀人强盗。
官典犯赃。
合造毒药。
屠牛铸钱。
伪行印信外。
其馀罪犯。
巳发觉未发觉。
巳结正未结正。
咸赦除之。
诸色配流人。
除终身勿齿。
并纵逢恩赦不在放还人。
及曾为盗贼。
并自契丹内来诸色人。
巳于诸处收管外。
其馀配流人。
并常知所在者并放归。
其开运二年正月一日后来配流人等。
不在放还之限。
兵戈之地。
可料伤残。
恻隐之心。
不舍昼夜。
所宜优惜。
用恤疲羸。
应常定邢贝相并邺都北管界。
自今年契丹犯境巳来。
有人户实经虏杀劫人者。
其夏税十分。
巳令减放二分苗子并沿徵钱物。
今更特减放一分。
其今年徵正税钱物等。
亦与十分内减放二分。
行幸之时。
往来之处。
奉迎不阙。
供亿实繁。
宜示渥恩。
以奖勤效。
应滑澶两州迎奉车驾并沿路供顿官员职掌等。
仰逐处具名衔申奏。
当与加恩。
出师巳来。
遇敌之处。
忠烈之士。
皆效命以冲锋。
行阵之閒。
遂捐身而报国。
宜加延赏。
用慰贞魂。
应北面行营将士等。
除巳与加恩及第支赐优应给外。
其有没于王事者职员。
宜令逐处分析闻奏。
当议超加褒赠。
子孙巳有官者。
当与叙用。
节级行等
如有亲男堪充征行者。
宜令逐处酌量。
配军收管。
支给衣粮。
戎夷侵轶。
驱胁吏民。
虽陷虏庭。
旋归汉境。
所宜慰纳。
以示绥怀。
应近北沿边州县军镇官员职掌。
契丹胁拥入蕃。
得便逃归者并放罪。
仍仰切加安抚。
眷彼易水
最处边陲。
经戎虏之攻围。
赖军民之固守。
将校齐一。
生聚保全。
念此忠勇。
宜加旌赏。
易州契丹围逼之时。
应在州守把城池刺史官员职掌
仰具名衔申奏。
并与加恩。
征讨之际。
馈运之民。
不唯飞挽之劳。
或有抄截之患。
宜令存恤。
用示优宏。
应镇定邢洺先差随军运粮百姓。
偶有不回者。
委逐处用勘。
如有此色。
其本户骨肉。
切加安抚。
三年差徭。
俶扰之际。
轻侠之徒。
偶聚盗于雈蒲。
遂亡命于山泽。
宜令招携。
俾复农桑。
访闻郓齐棣州管界。
河北诸县姓内
有昨因蕃贼入界。
接便为非。
遇安宁。
怕罪未来归业者。
宜令逐处长吏遍行榜示告谕。
所有今月一日巳前罪犯。
一切不问。
宜令并放归田业。
各务营生。
仍委县镇乡村切加安抚。
不得恐动。
如告谕后。
过百日不来归业。
仍前为恶者。
复罪如初。
逃背军都。
诚为极罪。
诛夷家口。
乃是常刑。
将议宽矜。
并从舍释。
应诸州府见禁及本营枷项。
并常知所在诸军逃走兵士家口
并宜释放。
场院积弊。
官吏承宽。
致课额之逋悬。
劳朝廷之徵督。
久淹刑狱。
深轸予怀。
爰示优容。
俾令除放。
安邑解县两池前榷盐使王居敏王景遇禁盘盐欠折军将
两界逋悬。
累年禁系。
宜令三司各详逐人所欠。
如有人家业钱填纳者。
可与尽底据数纳官。
馀欠并本人并放。
如有欠负钱物数内。
全无家业钱物填纳者。
宜与免死。
配送边远诸处收管。
仍永不得差使
所欠特放河中府雍同华陕虢州管界内人户。
有欠王居敏王景遇盘盐脚价者并特放。
于戏。
雁碛方
稍息烟尘之患。
鸡竿肆赦。
是覃雷雨之恩。
更赖文武大臣。
中外宿德。
或决策岩廊之上。
或提戈军旅之閒。
尝胆为怀。
摧凶是念。
速除馀孽。
共集殊勋。
克致澄清。
永销氛秽。
仍遣赦书日行五百里。
敢有以赦前事相扰告者。
以其罪罪之。
布告遐迩。
当体朕怀。
杨凝式书迹年谱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二、《游宦纪闻》卷一○
唐咸通十四年癸巳凝式是年生,故题识自称「癸巳人」。
唐天祐四年丁卯是年夏朱全忠篡唐,凝式谏其父唐相涉宜辞押宝使,涉惧事泄,凝式自此遂阳狂,时年三十五。
《五代史补》言时年方弱冠,误也。
晋天福四年己亥三月,有《洛阳风景》四绝句诗,年六十七。
据诗云「到此今经三纪春」,盖自丁卯己亥实三十二年,则自全忠之篡,凝式即居洛矣。
真迹今在西都唐故大圣善寺胜果院东壁,字画尚完,亦有石刻。
书侧有画像,亦当时画。
广爱寺西律院有壁题云「后岁六十七」,亦当是此年所题。
此书凡两壁,行草大小,甚多真迹,今存,但多漫暗,故无石刻。
天福六年辛丑是年六月,有天宫寺题名,称太子宾客,时年六十九。
真迹今在此寺东序《题维摩诘》后。
吏部郎荣辑家有石刻一帖,无年,但云「太子宾客杨凝式暮春奉板舆至自真原」等语,其末云「清和之月复至」,当是此年前后也。
天福七年壬寅,是年有《奠定智大师诗》二首,时年七十。
真迹在文潞公家,刻石在从事郎苏太宁家。
晋开运元年甲辰是年四月十五日,有《看花诗》八韵,时年七十二。
题于洛阳一僧舍书胜上,后云「维晋九载」。
今刻石在湖州前殿侍御史刘寿家。
开运二年乙巳是年五月,于天宫寺题壁论维摩经等语。
八月再题「太子少保」。
时年七十三。
真迹今在此寺东序,并辛丑题同刻石。
开运四年丁未,是年二月前七月有寄惠才大师左郎中诗三首,称「会同丁未岁」,会同即契丹入晋改元之号也。
时年七十五,称「太子少傅」。
真迹在文潞公家,刻石在苏太宁家。
周广顺三年癸丑,是年于长寿寺华严东壁题名,时年八十一。
后又题「院似禅心静」等二诗,称「太子少师」,亦应是此年真迹,今为人移去,石刻亦不存,人或得旧本耳。
又有与其从子侍御者家问二帖,后题广顺癸丑岁孟夏月,真迹在洛阳士人家。
又有判完契五十馀字,在洛阳职方郎李氏家者刻之,无年,但称「七月十六日太子少师杨」(草名),亦应是广顺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