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请待博士以不次之位疏 曹魏 · 高柔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七
臣闻遵道重学,圣人洪训;褒文崇儒,帝者明义。昔汉末陵迟,礼乐崩坏,雄战虎争,以战阵为务,遂使儒林之群,幽隐而不显。太祖初兴,悯其如此,在于拨乱之际,并使郡县立教学之官。高祖即位,遂阐其业,兴复辟雍,州立课试。于是天下之士,复闻庠序之教,亲俎豆之礼焉。陛下临政,允迪睿哲,敷弘大猷,光济先轨,虽夏启之承基,周成之继业,诚无以加也。然今博士皆经明行修,一国清选,而使迁除限不过长,惧非所以崇显儒术、帅励怠堕也。孔子称「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故楚礼申公,学士锐精;汉隆卓茂,缙绅竞慕。臣以为博士者,道之渊薮,六艺所宗,宜随学行优劣,待以不次之位,敦崇道教,以劝学者,于化为弘(《魏志·高柔传》)。
奏辞迎诣行在(黄初元年) 曹魏 · 文昭甄后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二
妾闻先代之兴,所以飨国久长,垂祚后嗣,无不由后妃焉。故必审选其人,以兴内教。今践阼之初,诚宜登进贤淑,统理六宫。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寝疾,敢守微志(《魏志·文昭甄后传》注引《魏书》)。
劝进表 曹魏 · 苏林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九
天有十二次以为分野,王公之国,各有所属,周在鹑火,魏在大梁。岁星行历凡十二次,所在国天子受命,诸侯以封。周文王始受命,岁星在鹑火,至武王伐纣十三年,岁星复在鹑火,故《春秋传》曰:「武王伐纣,岁在鹑火」。又曰:「岁之所在,即我有周之分野也」。昔光和七年,岁在大梁,武王始受命,为将讨黄巾。是岁改元为中平元年。建安元年,岁复在大梁,始拜大将军。十三年复在大梁,始拜丞相。今二十五年,岁复在大梁,陛下受命。此魏得岁与周文王受命相应。今年青龙在庚子,《诗推度灾》曰:「庚者更也,子者滋也,圣人制法天下治」。又曰:「王者布德于子,治成于丑」。此言今年天更命圣人制治天下,布德于民也。魏以改制天下,与时协矣。颛顼受命,岁在豕韦,卫居其地,亦在豕韦,故《春秋传》曰:「卫,颛顼之墟也」。今十月斗之所建,则颛顼受命之分也,魏以十月受禅,此同符始祖受命之验也。魏之氏族,出自颛顼,与舜同祖,见于《春秋》世家。舜以土德承尧之火,今魏亦以土德承汉之火,其于行运,会于尧舜授受之次。臣闻天之去就,固有常分,圣人当之,昭然不疑,故尧捐骨肉而禅有虞,终无吝色;舜发垄亩而君天下,若固有之。其相授受间,不稽漏刻。天下已传矣,所以急天命,明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也。今汉期运已终,妖异绝之已审,陛下受天之命,符瑞告徵,丁宁详悉,反覆备至,虽言语相喻,无以代此。今既发诏书,玺绶未御,固执谦让,上逆天命,下违民望。臣谨案古之典籍,参以图纬,魏之行运及天道所在,即尊之验,在于今年此月,昭晰分明。唯陛下迁思易虑,以时即位,显告上帝,布诏天下,然后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天下幸甚(《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苏林、董巴上表。又见《宋书·符瑞志上》)。
撰上仲长统昌言表 曹魏 · 缪袭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八
统字公理,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馀,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焉。统过干,干善待遇之,访以世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统言。统去之,无几而干败。并冀之士,以是识统,大司农常林与统共在上党,为臣道统性倜傥,敢直言,不矜小节,每列郡命召,辄称疾不就。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汉帝在许,尚书令荀彧领典枢机,好士爱奇,闻统名,启召以为尚书郎。后参太祖军事,还复为郎。延康元年卒,时年四十余。统每论说古今世俗行事,发愤叹息,辄以为论,名曰《昌言》,凡三十四篇(《魏志·刘劭传》注。案:《后汉书·仲长统传》云:东海缪袭,常称统才章,足继西京董、贾、刘、扬,当亦表中语。)。
任城王彰增邑诏(延康元年)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
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魏志·任城威王传》)。
封朱灵为鄃侯诏延康元年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
将军佐命先帝,典兵历年,威过方、邵,功逾绛、灌,图籍所美,何以加焉!朕受天命,帝有海内,元功之将,社稷之臣,皆朕所与同福同庆,传之无穷者也。今封鄃侯。富贵不归故乡,如夜行衣绣。若平常所志,愿勿难言(《魏志·徐晃传》注引《魏书》)。
报何夔乞逊位诏(延康元年)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
盖礼贤亲旧,帝王之常务也,以亲则君有辅弼之勋焉,以贤则君有醇固之茂焉。夫有阴德者,必有阳报。今君疾虽未瘳,神明听之矣。君其即安,以顺朕意(《魏志·何夔传》)。
诏官李通子基绪(延康元年)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
昔袁绍之难,自许蔡以南,人怀异心。通秉义不顾,使摧贰率服,朕甚嘉之。不幸早薨,子基虽已袭爵,未足酬其庸勋。基兄绪,前屯樊城又有功,世笃其劳。以基为奉义中郎将,绪平虏中郎将,以宠异焉(《魏志·李通传》)。
诏褒张既击胡(延康元年)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
卿逾河历险,以劳击逸,以寡胜众,功过南仲,勤逾吉甫。此勋非但破胡,乃永宁河右,使吾长无西顾之念矣(《魏志·张既传》)。
制诏三公改元大赦(延康元年十一月辛未)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
上古之始有君也,必崇恩化,以美风俗,然百姓顺教而刑辟厝焉。今朕承帝王之绪,其以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议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同律度量,承土行,大赦天下。自殊死以下诸不当得赦,皆赦除之(《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答桓阶等奏改服色诏(黄初元年)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
服色如所奏,其余宜如虞承唐,但腊日用丑耳,此亦圣人之制也(《宋书·礼志一》)。
定服色诏(黄初元年)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
孔子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此圣人集群代之美事,为后王制法也。《传》曰:「夏数为得天」。朕承唐虞之美,至于正朔,当依虞夏故事;若殊徽号,异器械,制礼乐,易服色,用牲币,自当随土德之数:每四时之季月,服黄十八日,腊以丑,牲用白,其饰节旄自当赤,但节幡黄耳;其余郊祀天地,朝会四时之服,宜如汉制。宗庙所服,一如《周礼(《宋书·礼志一》)》。
下诏赐华歆衣(黄初元年)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
司徒国之俊老,所与和阴阳、理庶事也。今太官重膳,而司徒蔬食,甚无谓也。特赐御衣,及为其妻子男女,皆作衣服(《魏志·华歆传》)。
策谥庞德(延康元年)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
昔先轸丧元,王蠋绝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惟侯式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悯焉,谥曰壮侯(《魏志·庞德传》)。
策命孙权九锡文(黄初二年十一月)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
盖圣王之法,以德设爵,以功制禄。劳大者禄厚,德盛者礼丰。故叔旦有夹辅之勋,太公有鹰扬之功,并启土宇,并受备物,所以表章元功,殊异贤哲也。近汉高祖受命之初,分裂膏腴以王八姓,斯则前世之懿事,后王之元龟也。朕以不德,承运革命,君临万国,秉统天机,思齐先代,坐而待旦。惟君天资忠亮,命世作佐,深睹历数,达见废兴,远遣行人,浮于潜汉。望风景附,抗疏称藩,兼纳纤絺南方之贡,普遣诸将来还本朝,忠肃内发,款诚外昭,信著金石,义盖山河,朕甚嘉焉。今封君为吴王,使使持节太常高平侯贞,授君玺绶策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以大将军使持节督交州,领荆州牧事,锡君青土,苴以白茅,对扬朕命,以尹东夏。其上故骠骑将军南昌侯印绶符策。今又加君九锡,其敬听后命。以君绶安东南,纲纪江外,民夷安业,无或携贰,是用锡君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君务财劝农,仓庾盈积,是用锡君衮冕之服,赤舄副焉。君化民以德,礼教兴行,敦义崇让,内外咸和(二语从《书钞》补。),是用锡君轩县之乐。君宣导休风,怀柔百越,是用锡君朱户以居。君运其才谋,官方任贤,是用锡君纳陛以登。君显直厝枉,群善必举(二语从《书钞》补。),忠勇并奋,清除奸慝,是用锡君虎贲之士百人。君振威陵迈,宣力荆南,枭灭凶丑,罪人期得,是用锡君鈇钺各一。君文和于内,武信于外,禽讨逆节,折冲掩难(二语从《书钞》补。)是用锡君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君以忠肃为基,恭勤为德,是用锡君秬鬯一卣,圭瓒副焉。钦哉!敬敷训典,以服朕命,以勖相我国家,永终尔显烈(《吴志·大帝权传》二。《北堂书钞》三十,又《艺文类聚》五十三)。
除禁轻税(令延康元年二月)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
关津所以通商旅,池苑所以御灾荒,设禁重税,非所以便民。其除池御之禁,轻关津之税,皆复什一(《魏志·文帝纪》注引《魏书》)。
拜毛玠等子为郎中(令延康元年三月)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
故尚书仆射毛玠、奉常王修、凉茂、郎中令袁涣、少府谢奂、万潜、中尉徐奕、国渊等,皆忠直在朝,履蹈仁义,并早即世,而子孙陵迟,恻然悯之。其皆拜子男为郎中(《魏志·文帝纪》注引《魏书》)。
以郑称授太子经学令(延康元年五月)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
令:龙渊、太阿,出昆吾之金,和氏之璧,由井里之田,砻之以砥砺,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学亦人之砥砺也。称笃学大儒,勉以经学辅侯,宜旦夕入授(《魏志》注作「侍」。),曜明其志(《魏志·文帝纪》注引《魏略》。《文馆词林》六百九十五)。
问张既令(延康元年)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
试守金城太守苏则,既有绥民平夷之功,闻又出军西定湟中,为河西作声势,吾甚嘉之。则之功效,为可加爵邑未邪?封爵重事,故以问卿。密白意,且勿宣露也(《魏志·苏则传》注引《魏名臣奏》)。
敕尽规谏令(延康元年七月庚辰)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
轩辕有明台之议,放勋有衢室之问,皆所以广询于下也。百官有司,其务以职尽规谏:将率陈军法,朝士明制度,牧守申政事,缙绅考六艺。吾将兼览焉(《魏志·文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