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复州县曲赦宣和四年十月十三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一○
朕膺天骏命,作民之师,夜寐夙兴,惟祖宗之是绍。
赖帝敷佑,中外敉宁,远暨海隅,罔不率俾。
乃眷燕云之境,实我旧封,五季不纲,陷于北狄。
属者虏酋失道,自绝于天,怨结兵兴,势似瓦解。
惟予克相上帝,宠绥兆民,爰命六师,大申吊伐。
繄尔有众,怀德惟素,霈然率吁,群心奔走来归,莫之能遏。
王师无战,而先志是承;
四海永清,惟朕心以怿。
兴念兹土,久困暴昏,上下相陵,人用无告。
典型屏弃,罪及无辜,崇奸贼贤,毒痡犹在。
以宽代虐,帝命惟新。
收复及已归附州县见禁罪人,除抗拒王命及谋为不顺外,馀罪无大小并放;
见停废文武官、将校、公吏人并许所在自陈,当议尽行甄收,随材任使;
流配人并放还,逃亡及为盗贼者并释罪,令归业。
惟尔有官,体兹德意,奉承罔怠,以称朕恻隐之诚,庶一方亟蒙休泽。
故兹亲札诏示,咸使闻知。
蠲除新复州县科率手诏宣和四年十月十三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宋会要辑稿》兵八之一七(第七册第六八九五页)
应日前无名科率押配及积奸弊政一切烦苛之令,敕诸州一一具闻,当悉行蠲罢;
不必待报者,宣抚司除之。
积久税赋若公私子钱皆免,人户委州县长吏招诱以归,加意存抚;
贫乏饿民并以官粟赈给,无令失所;
掠获人口者各寻付其家。
违者,重寘典刑。
甄擢新复州县贤才手诏宣和四年十月十三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宋会要辑稿》兵八之一七(第七册第六八九五页)
见在官耆俊若有公卿士大夫已议褒擢外,有怀才抱艺湮沉下僚,或素为乡里所推未被试用者,敕宣抚及州县长吏询采以闻,当不次擢用。
其以忠直得罪虏酋,或为权倖排斥,或以诖误抵罪者,并以名闻,咸当甄擢,永用为劝。
州县仓场退换物并书文籍诏宣和四年十月十八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八六(第七册第六五三八页)
访闻州县仓场受纳,多不以时,留滞乡民物斛露积,或遇风雨,遂成弃物,非理退换,为害不细。
今后应退换物并书文籍,违者,以违制论。
榷货务及诸路盐事司检坐盐课条令晓谕诏宣和四年十月三十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五之一八(第六册第五二二三页)、《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七七三页
盐课足国裕民之大计,讲求措置,法令完具。
近者亲制纲条,补其未尽,以恤亭户、便商贾,纤悉曲当,守以大信,永无更改。
尚虑怀奸,私贩不戢,有害客旅,令榷货务及诸路盐事司检坐条令晓谕。
诸州驻泊医官序位在州县官之下诏宣和四年十月四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之一一六(第四册第三一二九页)
诸州驻泊医官序位在州县官之下,非缘医药,不许与见任官往来,违者,以违制论。
燕京燕山府御笔宣和四年十月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一○
燕京古之幽州武王克商,封召公奭于燕,以燕然山得名。
汉置涿郡唐武德元年燕州天宝元年幽州
旧号广阳郡,有永清节度使
燕京改为燕山府
燕蓟复州赐名御笔宣和四年十月九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一○
山前府州九,属县下项:燕山府一十一县:析津宛平、都市、昌平良乡武清安次永清、玉河香河、漷阴
涿州四县:范阳归义固安新城
檀州二县:密云、行唐
平州三县:卢龙、石城、马城
易州三县:易县涞水容城
营州一县:柳城
顺州一县:怀柔。
蓟州三县:渔阳三河、玉田。
景州一县:遵化
都市赐名广宁香河赐名清化新城赐名威城行唐赐名威塞卢龙赐名卢城,石城赐名临关马城赐名安城柳城赐名镇山渔阳赐名平卢
燕山府赐名外涿州赐名涿水郡,威行军节度使
檀州赐名横山郡镇海军节度使
平州赐名海阳郡,抚宁节度使
易州赐名遂武郡,防禦
营州赐名平卢郡,防禦
顺州赐名顺兴郡,团练
蓟州赐名广川郡团练
景州赐名滦州郡,军事。
百官上表贺燕山来归答诏宣和四年十月十三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一○
朕嗣纂丕图,日新庶政,思加大信,式协万邦。
每敦邻国之欢,用遵带砺之约。
岂意酋虏自叛宗盟,命帅出师巡边备寇。
天戈压境之未久,土宇来附者无馀。
伪后知几,遣使露封而纳款;
燕民效顺,束身请命以来归。
将尽复燕云之故疆,聊共成祖考之昔志。
君臣有庆,中外交欢。
成此肤功,赖予良弼;
丕扬伟绩,实系嘉谋。
据览贺章,举闻欣快。
宣和壬寅十月余游江南二十五日道出月岩崇宁甲申先子休官长沙挈家人宿岩下此后二十年间哭父母失姊妹祸患百端今日虽使余富贵过此尚当悲感不自已况复羁孤无聊为万里旅人耶欲作一诗梗切未能就止以二十八字叙其事翌日得四韵 其二 1122年10月26日 宋 · 郑刚中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月岩
石漏摇空一片天,月岩之号古相传。
孤轮高洁谁为比,老树婆娑亦宛然。
山碍不容千里见,崖侵常蚀二分偏。
故知伪物谁叨冒,终竟天教不十全。
宣和壬寅十月余游江南二十五日道出月岩崇宁甲申先子休官长沙挈家人宿岩下此后二十年间哭父母失姊妹祸患百端今日虽使余富贵过此尚当悲感不自已况复羁孤无聊为万里旅人耶欲作一诗梗切未能就止以二十八字叙其事翌日得四韵 其一 1122年10月26日 宋 · 郑刚中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月岩
先亲膝下共游人,孤影飘零只我身。
今日再来如隔世,泫然衰泪落江滨。
小臣孤愤野录总叙 宋 · 孙伟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三、《三朝北盟会编》卷一○○
政和中,边臣导辽人李良嗣、李善庆归于京师
宣和初,女真执辽主疆吏来告。
诏以大侍中童贯河北、河东宣抚使经略北鄙,蔡攸辅行。
四年十月,辽萧后称藩于我。
时女真灭辽,遂称金国,十月入幽州
欲以为己功,而废格手诏。
十一月,我师入幽州,制诏升幽州燕山府。
后二年,女真陷忻、代州太原府,遂渡盟津,犯京师
明年三月七日,金人劫立伪楚。
是年夏四月一日太上皇帝、靖康皇帝北狩。
五月一日,上即位于南京
九月,遂幸扬州
某待罪江上,得太学生丁特起所著《孤臣泣血录》,又从谏官袁彦范得《痛定录》、《武广尝胆录》,已复有人致李纲《传信录》及《太学择术斋记》、《史略》者,荒诞参错,而使疑者滋惑之。
大抵不能悉著奸臣蔽主误朝之实,使忠义者日夜痛心疾首。
大惧岁月寖远,是非混淆,并恐后世不免以为讪也。
某老矣,不能从志士仁人复不共戴天之雠,刷四海九州之耻,区区孤愤,无所控愬,乃取诸人所录,以日系月,编而次之。
其事则因于旧,其辞则纪以实。
记事非敢私为之,以俟他日太史网罗放失云耳,题曰《小臣孤愤野录》云。
水调歌头 其四 壬寅十月二十四日饮少酒径醉,拥案而寝。中夜酒醒,次其韵,作一篇 宋 · 吕渭老
 押词韵第七部
心肝皆锦绣,落笔尽云烟。
诗狂酒兴,要骑赤鲤上青天。
织女回车相劳,指点虚无征路,翻动月明船。
举手谢同辈,岂复念渔竿。

我平生,心正似,白云闲。
衣冠污我,偶逢游戏到人间。
常念孤云高妙,若作辘轳俯仰,谁复食君残。
拜尘金谷辈,都是卧崇安
祭叔祖右司 南宋 · 陈渊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默堂集》卷二一
维宣和四年十月丙戌朔二十日乙巳,侄孙渊谨以清酌家馔之奠,致祭于亡叔祖宫使右司之灵。
呜呼!
叔祖当代之杰,百世之师。
其道德之高,术智之深,议论之精,文章之妙,无与伦比,盖夫人而能言之。
至其忠贯金石,谋合鬼神,辩屈仪、秦,勇抗贲、育,横骛别驱,而卒反于正,则虽誉之善者有不能极其美,而嫉之深者有不能指其疵。
昔者绍圣之初,公卧江海之上,或得其贤,用之匪宜。
三年学省,困于盐齑。
而英伟之资,豪迈之气,高视缙绅之表,危言极论,盖莫知其官之卑。
朔方一出,令闻四驰。
逮真人之勃兴,任谏垣而补遗。
国尔忘家,众正所依。
故当雷霆之威而不慑,任万钧之重而不辞。
审厥是以独往,祸已及而弗移。
淮壖谪守,召不及期。
曾坐席之未温,复议政于都司
一斥不复,二纪于兹。
家乏宿储,无适不怡。
岂至诚之所存,置得丧于毫釐。
呜呼!
公之言曰:「金百死而不化,水万折以东流」。
言可为也,而志不可几;
志可似也,而其屡屈而不挠,久穷而不变,霜雪雨雹,众凌而并虐,独公凛然挺之姿。
触瘴雾以深入,视囹圄其犹归。
人不能堪,己甘如饴。
此天下苍生所以跂踵而有待,而有志之士所以隐伏不耀,珍其货以须时。
孰谓公厌斯世而去也?
彀必中之矢,而终不一发;
敛山岳之积,而微尘弗施。
盖庸人孺子,樵夫贩妇,闻公之亡,犹为之堕泪而不禁;
况于知旧亲戚,抱恨衔冤,则其情可推。
顾惟不肖,自为童稚,已被诲育,至于今三十馀年矣,抚而怜之,盖益久而不衰。
报德无所,公今已而。
将门户薄祐、困踬厄穷之所招耶?
生民何辜,哲人遽萎。
呜呼!
公于所亲,不责其所未至;
而于其贤,不穷其所不知。
其待我也,尤为不疑。
盖尝语同志之士于公,公信其人,谓远大之可期。
数年之间,先后公而逝矣,存者其谁?
平生坎𡒄,公知其微。
公去我留,欲以奚为。
北向长号,莫知我悲。
复燕奏宣和五年四月二十二日 北宋 · 童贯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六
恭惟陛下神机先物,前知北虏灭亡之兆。
政和八年,金国遣使通好,结约夹攻,至宣和四年虏主播迁,耶律淳篡立,幽燕之民久惧涂炭,延颈款关,愿归中国。
陛下俯顺人心,特诏臣等出总戎干,先行招抚,及遣使以祸福谕,使纳土内附。
淳先败盟寇边,臣等仰遵睿画,东由雄州,西由安肃广信,诸道进讨。
五月二十二日二十五日二十九日八月十四日二十一日二十九日九月一日九日,王师屡胜,残虏震慑。
乘势开谕圣德,招徕远人,广出文榜,遣间赍至燕中,晓谕士民。
先是,郭药师领常胜军万人驻涿州,虏中最号劲兵易州契丹亦众。
涿、易之间有牛栏寨,皆契丹素屯兵马去处,声援相接,涿、易仍系燕山襟喉之地。
臣等既进兵讨荡,兼用閒招诱常胜军,及预行结约易州城中豪杰内应。
至九月二十三日郭药师领常胜万人举涿来归。
二十七日,遣发兵马进取易州,杀戮城内契丹殆尽,当日收复易州
十月四日,攻破牛栏寨,涿、易之路遂通。
节次收复涿、易、归义、安城固安威城涞水良乡武清安次清化、漷阴潞、三河、析津宛平、平卢、玉田等县,及景、蓟等州同时纳土,幅员数千里,天险地利,尽皆有之。
燕京孤城未下,女主伪后萧氏遂称臣妾,遣使纳款,却而不受。
十月十八日大兵至良乡县界,杀退贼众。
二十三日遣奇兵径入燕城,杀戮城中契丹奚万众,燕民鼓舞,四军贼首援兵旅拒。
二十五日再战于卢沟河,贼首退保燕城。
十二月二日契丹悉燕中兵马来犯永清一带已归顺地分,王师鏖击,大获胜捷,横尸蔽野,馀众溃散不能再举,四军遂与伪后弃城逃遁。
金国十二月五日居庸关,与王师夹攻,收复燕城了当。
臣等于四月十七日躬领大军入燕山府,抚定军民,布宣圣泽者。
全师制胜,振朔部之天声;
举国来成,获燕山之都会。
罄四方而无侮,垂万世以有光。
庙社均休,臣民胥庆。
臣等闻周伐猃狁,仅至太原
汉击匈奴,但期渭上。
虽招徕其种落,或攘斥于封圻,皆仅存开拓边陲之名,固未有混同宇宙之烈。
蠢兹裔虏,昔号殊邻,当五季之瓜分,盗一方而穴处。
萧萧易水,限风气于山川;
奕奕汉津,隔星辰于象纬。
金缯填壑者以钜万计,士庶疾首者殆二百年。
艺祖肇基,已恢奄有之志;
神皇御极,载勤继伐之谋。
对越在天之灵,必施辟国之略。
属酋渠之远遁,复杂种之内讧。
窃位渝盟,不诛而殒;
积诚慕义,莫止其来。
遂兴复古之师,爰徇叩关之请。
破坚披敌,首克六城;
献馘执俘,何啻三捷。
军声叠振,丑类惊奔。
绝其唇辅之依,结彼腹心之应。
扶老携幼,还为冠带之民;
籍户提疆,来入版图之会。
市无易肆,人若更生。
通地脉于九山,坤轴镇医闾之峻;
察玑衡于七政,天文开析木之躔。
圣武既昭,庶邦丕享。
虞舜舞干而苗格,繇文德之诞敷;
文王因垒而崇降,自圣谟之丕显。
于皇伟绩,更迈前修。
恭惟皇帝陛下大道并包,沉机独运。
以顺为武,威加六合之中;
惟断乃成,智出群疑之表。
快列圣未摅之愤,昭宁人有指之谋。
膴膴周原,昔裂冀州之壤;
茫茫禹迹,今归碣石之封。
方且下十行之诏,以蠲苛娆之科;
定三章之约,以施宽大之法。
礼高年而教孝悌,褒有德而访才能。
文轨同混于车书,朔南咸暨于政教。
天讨陈于原野,聿臻偃武之期;
成功告于神明,益显无前之绩。
臣等远惭周辅,获禀睿谋,拊循幽蓟之遗黎,宣布圣神之厚德。
御五门而奏凯,将赉及于群元;
奉万寿以称觞,当获陪于列辟。
云庵和尚生辰烧香偈1122年10月16日 北宋 · 释德洪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直心是道无虚假,是牛何曾呼作马。
平生日日常一般,但知九旬为一夏。
声色峥嵘争盖覆,法身散失无寻处。
因缘时节属今朝,不用追求全体露。
七十八年弹指过,元来诸数不曾堕。
南台再拜炷炉香,重渠当时不说破。
先师邹国公孟子宣和四年十月 宋 · 孙傅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九、《山左金石志》卷一八、康熙《邹县志》卷一下
孟子葬邹之四基山,旁冢为庙,岁久弗治。
政和四年部使者以闻,赐钱三百万新之,列一品戟于门。
又赐田百亩,以给守者。
而庙距城三十馀里。
先是,尝别营庙于邑之东郭,以便礼谒。
元丰六年,诏封邹国公明年又诏配食孔子,又诏更新庙貌,而地颇湫隘。
宣和三年县令宣教郎邵□朱缶叹其土圮木摧,不称虔恭尊师之意,欲出己奉完之。
县士徐韨曰:「庙濒水,亟坏,不四十年凡五更修矣。
若许改卜爽垲,则诸生愿任其事,不以累公私也」。
令许之。
韨遂以私钱二百万,徙庙于南门之外道左,乡人资之钱者又数十万,而后庙成。
总四十二楹,中为殿,安神栖,绘群弟子像于两序,又为孟氏家庙于其东,以扬雄、韩愈尝推尊孟子也,又为祠于其西。
重门夹庑,壮丽闳伟,与山中之庙轮奂相辉矣。
于是求文以记之。
夫圣人之道甚易知,甚易行,充之至不可胜用,而其极可以参天地、赞化育者,其唯诚乎。
尧、舜、禹、汤、文王、周公、孔子相传者一道。
孔子之没,其孙子思得之以传孟子,故孟子之道以诚身为本,其治心养气、化人动物,无一不本于诚。
凡著书立言,上以告其言、下以告于人者,必本仁义,祖尧舜,亦无一言不出于诚也。
故于滕文公则言必称尧舜,而于齐王则尧舜之道不敢陈。
盖其智诚足以知尧舜,又自知可以行尧舜之道,又知果得行其志,则诚可使吾君为尧舜,而吾民皆为尧舜之民。
故以此自任,不敢有毫分之伪以欺人,而造大□。
其论君臣之际则曰:「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
其论什一之法则曰:「重于尧舜者,大桀小桀;
轻于尧舜者,大貉小貉」。
其论仁智则曰:「尧舜之智急先务,尧舜之仁急亲贤」。
伊尹能以此道觉此民,而谓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
□□□□能言之乎?
虽□□之君尚权谋,相□夺,上下交趋于利,而未尝挠一言以求合焉。
非天下之至诚笃于自信者,能之□□□□□道失其传,至□□其说,而以伪言尧舜者,始说其君以帝道,则既不合而之王;
中说以王道,则又不合而之霸。
是于□□□以伪欺□□□也。
尧舜之说以贾其高,躬申、商之术以济其欲,是以伪欺天下,而贼其君者也。
昔之为从衡之说者,不□□君以利害,□□□势尔,其伪易见。
若夫假帝王尧舜之说,使人君慕其高而不虞其奸,则其伪难知。
作于心,害于政,其祸天下□□□□□□□□辩以监天下后世窃孟子之说以为不义,而自比于孟子者。
宣和四年十月十五日朝奉郎监察御史、菟□□□□□□□□□学正阙里孔端朝书,承议郎秘书省校书郎长安樊察篆额,魏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