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八月” 相关资源
诗文库10655
人物库2493
古籍库81067
活动2590
诗文库 题目
奉使北朝乞裁定礼仪服饰奏元丰八年八月 北宋 · 韩宗道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九
奉敕差充皇帝贺北朝生辰国信使副。
所有沿路过界未经山陵祔庙礼毕,应干礼仪服饰等,伏乞下有司裁定。
乞早降朝旨同日进师元丰四年八月 北宋 · 种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五
诸将已有功还,乞早降朝旨,同日进师
上安边策熙宁七年八月 北宋 · 赵卨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五
奉诏以缘边旱灾,汉、蕃阙食,民将逃去,委臣劳徕,亟议安集之计。
近缘边得雨,而民间阙种,汉、蕃弓箭手愿借官种者,各给小麦一石。
及检视诸寨城壕不及丈尺者,和雇饥民兴修。
边民所采木及卖牛马不售者,以官钱买之。
汉、蕃户买马,可备战用者,优给其直。
经略司、常平仓粮谷,并减价粜。
乞令以次当制官撰陈绎除辞奏熙宁七年八月 北宋 · 邓润甫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五
尝论陈绎过恶,今翰林,臣适当制。
乞令以次当制官撰辞。
劾钟安老郑继功奏绍熙四年八月 南宋 · 卢彦德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二五、《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一六(第五册第四○二四页)
安老将窃盗三人揍作彊盗一十一人,觊图推赏。
继功鞫狱徇情,轻视人命,辄将窃盗入为死罪。
乞命知县县令不许赴刑法试奏熙宁七年八月 北宋 · 邓润甫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五、《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三之一七(第五册第四四七六页)
近制试刑法者并许离任。
知县县令所总事繁多,及推行新法,不可阙人。
自今知县县令不许赴试。
交州兵事奏元丰元年八月 北宋 · 赵卨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三
贼旅拒富良,渠酋悉麇集江浒,势力穷蹙,然后请命。
今边衅仅平,宜寝兵息民。
而溪峒首领、钦廉蜑户,素倚寇以徼利,张皇声势,以摇边情,轻信喜事之徒,同声附和,虑贻南顾之忧。
臣观贼势,所未敢动者三。
始交贼以刘纪辈为谋主,今悉补吏,广源、思阆州金银坑冶、租赋之饶尽归封界。
新附溪峒,自为首领,支分党别,诚难猝合。
况被边枝梧,无从诱胁。
我既得其外府,断其右臂,数年之间,势当自毙。
乾德闇稚,政出多门,人方携离,自保不暇。
其未敢动一也。
交州抵旧边寨十馀程,贼来未尝赢粮,止仰纪辈掊取以赡,不支半月,复恣渔夺,彼民深仇之。
纪辈旧与省地溪峒缔交,倚为乡导,乃敢入寇。
今藩篱一空,彼何恃而窥边哉!
犯顺以来,不耕者二年矣,省地之民亦废农业,重以调发、疾疲,死亡不可胜数。
就令妄意复争疆土,才过长江,即践省地,以何乡导?
因何粮食?
贼兵几何自卫?
水陆分道,兵寡气夺。
此未敢动二也。
交贼重敛中下之家,岁输逾百缗,供官十之四,馀皆入于酋领,至夺没生财、妻女以偿不足,边民怨怒。
昨王师攻讨,惟务怀来,降附之众,皆依敕榜免五年租赋,群情翕然顺向。
茍复来诱胁,孰肯从乱?
必未敢动三也。
以三不可动之势,新困伤夷,而虑再干天威,斯亦过矣。
狄青破侬贼,即日班师,不荡其巢穴,而智高卒就禽馘。
况今交贼旁无与国,举皆仇怨,孤危如箨,陨灭可待。
乞令福建路监司预防群盗奏熙宁十年八月 北宋 · 邓润甫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四
福建路群盗窃发,杀掠人民,州县不能逐捕,卒烦朝廷出兵遣将,既又为之蠲赋息役,以安一方,甚大惠也。
然臣窃闻闽粤之地,山林险阻,连亘数十里,无赖舛黠轻死冒利之人,比于他路为多,大抵以贩盐铸钱为业,故能结连党与,动以千数,州郡兵卫寡弱,莫能抵禦。
今朝廷傥以廖恩为已降,因遂泰然不顾,则恐桀黠之人乘间投隙,将复有蹑恩之迹而发者,此不可不豫虑也。
乞下本路监司博询众议,措置盐法利害,或许通商,至于私铸小钱,亦多为禁防。
其控扼州军,宜少宿兵卫,务以消散恶党,惠安元元。
或以监司为不足独任,自可遣使专总其事。
重建公使酒库记开庆元年八月 南宋 · 唐烁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五九、《景定建康志》卷二三
开庆改元四月丙子制置大使留守资政马公复建江阃,烁以支郡掾赘制幕,公阃府政事前二三年修举矣,独公使酒库未暇及。
越六日辛巳,乃命烁曰:「酒百礼之行也,公家日用,已饬吏任责,汝其典司之」。
越十日辛卯,特枉牙纛亲莅库所,度地下窄,视屋欹斜。
又命烁曰:「库百物之藏也,因仍架陋,如欺弊何!
汝其改作之」。
繇是捐资以辟地,聚材以兴工,若外若内,一撤而新。
大门公厅皆北向,厅之后则酒官便室也,门之前则神宇吏舍也。
周遭于其左,则曲米物之廒,七𨢜三色栈之库也,而又附以碓米之屋。
绵亘于其右,则列灶摊馈之场,醅酒供筵栈之库也。
而又加以涤器浸米之所,若井亭、若糟池,规创具备,惟联属于后名醅库者,因旧而葺尔。
为屋凡七十间,限以窗户,甃以砖石,饰以丹雘。
他如铁冶镬之铸,桬榨之造,动用器具凡三百馀,靡不坚固精致。
经始于四月壬辰,考成于七月乙卯,工计佣二万一千二百十,楮缗十万二千六百,米计石五百二十六。
匠以民价雇而不抑差,物以市直收而不科扰。
方厅事之成也,公再涖库所,大书「六必」二字揭之楣间,实取《》命用六物之义。
及工役之毕也,又至库厅而申命曰:「库新矣,酒今其新乎」?
有门户以严出内,有库舍以谨盖藏,有器物以足用度,继是则酒官之责也。
夫酒一事耳,古人兼用六物,必无差贷,其精且详如此,况有大于酒政者乎?
然则职斯库,惟斯义,其必毋懈怠,毋苟简,毋不屑经意,事事勤谨,物物精洁,庶乎泉香酒冽,可以共祭祀,可以奉燕飨,可以行赐颁,斯无负公造库命名之意云。
中秋日,门生、从事郎、太平州军事判官沿江制置大使佥厅唐烁谨记。
仲秋寓径江张伯雅席上作 元 · 卢琦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征衫一路拂轻埃,袖得岚光渡水来。
月色不如今夜好,客怀应为故人开。
香随桂子云间落,梦逐潮声海上回。
醉倚西风赋离别,明年何处共衔杯。
云庄集序庆元六年八月 南宋 · 傅伯寿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三、《皕宋楼藏书志》卷八四
《云庄集》,故○陵太守曾公所作也。
公家世以儒显,至南丰先生遂以经术、文章名天下,学者宗之,以继唐韩文公、本朝欧阳文忠公
时文肃、文昭公同以才学进,兄弟鼎峙于朝。
文肃公位至宰相,佐徽朝初政。
文昭公出入三朝,终始全节,号为名臣
其所更践多翰墨之职,今其遗文具在,典雅温纯,盖与南丰先生真雁行也。
文昭公之孙,龙舒太守讳纁之子也。
文昭晚罹钩党之祸,龙舒公力奋于学,既践世科,官曲台矣,中道而殒。
龙溪翰林汪公尝叹其文若川增条达,莫见其止,及志其墓,以简古目之。
公五岁而孤,太夫人强氏,故资政殿学士文宪公之女,贤而明智,亲授以经而督之学。
公颖悟异凡儿,少长,益骏发,每读书五行俱下,日记数千言。
文昭公家多书,已而燬于兵,家贫无以市,一阅于肆,终身不忘,遂博通六籍诸史传记百家之言。
少从人假《春秋左氏传》,未兼旬归之,人讶其速,公曰:已习矣。
摘而问之,口诵如注水,终卷乃已。
尝憩临安孤山僧舍,客有称僧如璧冷泉亭记》者,就借所乘马驰九里,至亭上,一阅即归,写以示客,客往覆之,不差一字。
时人惊服,以为王氏之仲任、仲宣、延氏之叔坚不是过也。
年未弱冠,试于国子监,袖然为举首。
已而不利于春官氏,去从博学宏词举。
有司异其文,将以名闻于中书矣,夺于异议而止。
公遂绝意科目,然嗜书笃,虽祁寒盛暑,手不释卷。
为文操笔立成,初不经意者,徐而绎之,虽积功精思者不逮也。
公卒之二十八年,公之子今直敷文阁福建转运副使炎,辑公之文为二十通,面以授伯寿曰:「先人生平为文甚众,然未尝属藁,以故多所遗轶。
不肖之孤,纂集论次,堇堇是耳,愿丐序以行诸远」。
伯寿辞不获命,退发公文而读之,弥日不厌。
叹曰:夫文章之作,古病其难,其所以难者何也?
盖材之禀于天者,其警敏不可以强而能,而学之传于家者,其源流又贵于远且深也。
世之豪俊之士,博闻强识,一览无遗,材非不警且敏也,然家之所传无源流之学,徒凿其意而为之,则矜能骋怪,或至于畔弃绳尺矣。
文章之家,重规叠矩,奕叶相承,源非不深且远也。
然天之所禀,无警敏之才,独勤其业而守之,则罢精鉥心或不免于沿蹈故常矣。
传之论吏道者曰,能与不能,自有资材,何可学也?
记之论百工者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呜呼!
吏俗务,工末技也,能犹有材而守亦以世,况于文乎?
公之聪明该博既踔绝辈流,而鸿儒宗工,代起相袭,心通性解,目濡耳染,其于文也,是唯无作,作则追美于前,垂声于后必矣。
故其古诗则兴寄渊邈,词旨超迈,多效《选》体为之;
唐律则务造平淡,间出清新,比事赓韵,精诣妥帖;
至表章笺启,则又繁约适中,铺陈有叙,摭古语而加剪截之功,造新句而遗斧凿之痕。
他文一皆类是,盖深有文昭之遗风焉。
廉靖乐道,恬于势利,仕三十年仅至二千石而终,曾不获以诗鸣国家之盛而文出中朝之词命,位不配德,时共惜之。
今敷文公隆兴元年进士第,入为尚书郎,出建使者节,俱有声绩。
谦厚明敏,天子方乡用之,然则继文昭兄弟之业而使公无九泉之憾者,将于是乎!
在《传》曰:「非在其身,在其子孙」,其是之谓夫!
公讳协,字同季云庄盖公自号云。
庆元庚申八月朔徽猷阁学士大中大夫、知建宁军府河阳傅伯寿序。
按:《云庄集》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盱眙军通判孙质严州通判任清叟庆元元年八月 宋 · 黄黼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五七、《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六二(第五册第四○四七页)
质素无愧耻,所至赃污,今倅盱眙,略不悛改。
清叟性质贪鄙,趋向凡下,为任官亦如营生,贪冒不知进退。
崇宁清规序崇宁二年八月 宋 · 释宗赜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缁门警训》卷八
夫禅门事例,虽无两样毗尼;
衲子家风,别是一般规范。
若也途中受用,自然格外清高;
如其触向面墙,实谓减人瞻敬。
是以佥谋开士,遍摭诸方,凡有补于见闻,悉备陈于纲目。
噫!
少林消息,已是剜肉成疮;
百丈规绳,可谓新修特地。
而况丛林蔓衍,转见不堪,加之法令滋彰,事更多矣。
然而庄严保社,建立法幢,佛事门中,阙一不可。
亦犹菩萨三聚,声闻七篇,岂立法之贵繁,盖随机而设教。
初机后学,冀善参详;
上德高流,幸垂證据。
崇宁二年八月十五日真定府十方洪济禅院住持传法慈觉大师宗颐序。
经进唐陆宣公奏议表绍熙二年八月 宋 · 郎晔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八四、《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二九
迪功郎绍兴府嵊县主簿臣晔言:臣所注《唐陆宣公贽奏议》十五卷,缮写成秩,谨诣登闻检院投进者。
不负所学,期纳忠于一时;
据直而言,果为法于后世。
可谓皆本仁义,非徒曲尽事情。
虽殚见闻,奚探涯涘?
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窃以言有逆顺,道存是非,大臣知忧国而爱君,有怀必吐;
小人喜乘时而射利,流弊无穷。
顾忠邪之迹易明,岂听纳之际难辨!
倘人主用心,或好顺而恶逆;
则群下进说,必以是而为非。
此忠言多致于不行,而吾道每忧其难合。
陆贽蕴经济之略,值德宗当艰难之初,势虽危疑,动必剀切,无片言不合于理,靡一事或失于机。
策之熟,见之明,若烛照而数计;
言之重,辞之复,冀阳长而阴消。
惜乎枘凿不侔,冰炭难入。
方其多难,姑屈意以听从;
逮至小康,遽追仇而摈弃。
主眷则异,臣心益坚,第知恤天下之安危,岂复计吾身之利害!
论谏数百,虽晦蚀于建中贞元之间
劝讲再三,乃发挥于元祐淳熙之盛。
幸圣贤之默契,宜今古之同符。
恭惟至尊寿皇圣帝性本诚明,学全终始。
既多识于前言往行,道积厥躬;
犹不遗于片善寸长,近取诸
折衷一语,鼓动四方。
斯盖恭遇皇帝陛下法乾行健,继离向明。
治已至不忘于兢业,德虽盛尤乐于讨论。
粤自潜藩,屡披奏牍。
惟精惟一,固得于问安视膳之馀;
嘉谋嘉猷,复取于考古验今之次。
臣自惭鲁钝,有愧师承,妄加采摭之工,僭释精英之论,庶期观览,易究端倪。
画蛇宁免于支离,坐井曷窥于小大,徒倾口耳,何补涓埃!
伏望皇帝陛下置座之隅,以古为鉴。
廓日月之明,断制庶政;
恢江海之量,容纳众言。
监瓜果而赏不妄加,念兵食而将不轻用,斯皆治道之急务,固亦圣主所优为。
使毫釐有济于斯民,则竹帛愈光于前哲。
其奏议并目录共十一册,谨随表上进以闻。
臣冒犯天威,下情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按:《注陆宣公奏议》卷首,宛委别藏本。
八月接东村书闻遂移居盘阳以诗代柬赠答 其一 清 · 李锴
 押词韵第三部
鹿车脂其牵,秋风吹我衣。
客子何仓皇,离居非前期。
骨肉惨不欢,牵袂邻儿啼。
虽殊千里别,转面长相思。
八月接东村书闻遂移居盘阳以诗代柬赠答 其二 清 · 李锴
 押词韵第七部
海鸟薄鲁羞,代马愁南辕。
佳城郁苍苍,况在青门边。
长跽却辞去,一日渝百年。
彼草犹青青,纡回墓门前。
八月接东村书闻遂移居盘阳以诗代柬赠答 其三 清 · 李锴
 押纸韵
蛇行不赖足,牛用不赖齿。
夫谁宰弘化,丰啬含妙理。
方舟溯大河,投竿钓王鲔。
落日射金沙,空波寒瀰瀰。
八月接东村书闻遂移居盘阳以诗代柬赠答 其四 清 · 李锴
羁魂恋枯骨,雨夜翔幽林。
面交訾古处,今见君子心。
昨日故人死,今日故人去。
头白感伤多,人生甚流寓。
八月接东村书闻遂移居盘阳以诗代柬赠答 其五 清 · 李锴
 押药韵
秋山抱孤村,葺茅枕虎落。
息肩匪恤劳,田家岁耕作。
大夫能纬萧,娇儿罔纺缴。
白马金当卢,看人返平乐
封李寿张富昌征和二年八月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四
盖行疑赏,所以申信也。
封李寿为邗侯,张富昌为题侯(《汉书·戾太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