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正文
大宋亳州蒙城县赐绯鱼袋曾君墓志铭986年4月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徐公文集》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君讳文照字知章
其先鲁人。
百行之先,垂为家法,子孙蕃衍,不陨其声。
末叶因官,徙居南楚,今为庐陵新淦人也。
祖朴、考福,皆不仕。
君生禀异气,卓然老成,六经之旨,有若夙习。
于时江表之地,唐室犹兴,宪章文物,不失旧典。
君年七岁,应州里之举,以神童擢第,选满补江州东流尉,迁靖安句容二尉。
皆以清白敏惠,承上率下,和而有正,能不自矜。
连考殊尤,擢为吉州太和
桑梓之地,瓜李多嫌,君闺门之行素修,童艾之情已信,而复临事能断,尽公无私,由是期年政成,就赐朱绂。
会宗国沦覆,举族入朝,授亳州永城
舟车辐凑之地,邮传旁午之涂,盘根错节,发硎靡滞,事无愆素,民不告劳。
上疏论以一邑之众,供列郡之赋,指引利害,较然可分,诏特许免其县挽船夫,岁省万计。
蒙城,其理益精。
顷之,河南大蝗,独不入蒙城之境,于是吏民相率诣阙借留,优诏褒美,许留三载。
会王师北讨,君督本县运输,深入虏庭,危而后济。
既还遇疾,以雍熙三年四月日终于永城传舍,享年若干。
初,君之赴选也,余遇之于建康,察言观行,知为良士,因以表甥女姜氏妻之。
有子六人,女八人。
君之从仕,世涂多故,王事靡盬,不遑顾私,雅志未申,中路早世。
唯第三子乾度,再举进士,名闻场中,有后之庆,当在于此。
即以某年月,号奉灵柩,归葬于某乡里,祔大茔焉,礼也。
呜呼!
姻旧之故,岂无他人?
援毫濡涕,识彼陵谷。
其铭曰:
有惠于民,死事以勤。
呜呼曾君,永世清芬。
仙山之阴,章江之滨。
考终归全,下从先人。
刻兹琬琰,垂示后昆。
〔附录〕雍熙三年请班师疏 唐末宋初 · 赵普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皇朝文鉴》卷四一、《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宋元通鉴》卷六、《宋史纪事本末》卷一三、《经济类编》卷一、《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二七
伏睹今春出师,将以收复幽、蓟,屡闻克捷,深快舆情。
然晦朔荐更,已及初夏,尚稽克复,属在炎蒸。
飞挽甚烦,战斗未息,王师渐老,吾民亦疲。
夙夜思之,颇增疑虑。
伏况陛下英谋电断,洪化神驰。
自前怀徕闽浙,混一诸夏,大振英声,十年之间,遂臻康济。
蠢兹𬿿鬻,诚非我敌。
盖以本无礼义,复处穷荒,迁徙鸟举,难得而制。
自古圣王置之度外,恣其随逐水草,实以禽兽畜之。
伏料圣明,何足介意。
窃虑邪谄之辈蒙蔽睿聪,致兴不急之师,颇涉无名之举。
臣尝披载籍,颇识前言。
窃见汉武帝时主父偃、徐乐、严安所上书,及唐相姚元崇明皇十事,忠言至论,可举而行。
伏望万机之馀,一赐观览。
其失不远,虽悔可追。
臣窃念大发骁雄,往歼凶丑,百馀万之生聚,飞挽而供,数十州之土田,耕桑半失。
兹所谓以明珠而弹雀,因鼷鼠而发机,所失者多,所得者少。
况得少之中,既难为益;
失多之外,复有他虞。
又闻战者危事,难保其万全;
兵者凶器,深戒于不戢。
所系甚大,不可不思。
臣又闻上圣之人不凝滞于物,事无固必,理贵变通。
前书有兵久生变之言,此可以深虑也。
茍更图淹缓,转失机宜。
旬朔之间,便涉秋序,臣又虑内地先困,边境早凉,虏则弓劲马肥,我则人疲师老,恐于此际,或误指踪。
臣方冒宠以守藩,独献言而阻众,盖以暮景残光,所馀无几,酬恩报国,正在此时。
伏望速诏班师,无容玩寇。
臣复有万全之策,愿达四聪之听。
唯陛下精调御膳,保养圣躬,惠绥疲羸,使之富庶,自然边烽不警,外户不扃,率土归仁,四夷慕化
殊方异俗,相率来庭,蠢彼契丹,独将焉往?
又何必劳民动众,卖犊买刀!
有道之事易行,无为之功最大。
如斯吊伐,是为万全。
臣又思之,陛下非次兴兵,亦恐出于偏听。
贪功之辈,专务倾邪,意为身谋,岂思大计!
但欺君而是念,实害政以自居。
事成则获利于身,未成则贻忧于国。
茍至于此,为之柰何!
昨来缘取幽州,未审谁画其策。
虚实之效,悉已彰明,望推其人,寘之刑典,庶昭圣德,以厌群情。
俾奸伪之心,于兹知惧,忠良同德,皆务竭诚。
臣欲露肺肝,先寒毛发,迟疑数日,未敢措辞。
又念往哲垂终,尚闻尸谏,微臣未死,安敢面谀?
然知逆耳之言,非是安身之计。
其如位高禄厚,才薄命轻,将酬国士之心,岂比众人之报。
投荒弃市,甘俟于显诛;
窃宠偷安,不宁于方寸。
惟期至圣,曲照愚衷。
贺容怀意奏胜捷表986年4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臣锡言:今月十七日进奏院状报三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内品容怀意等走马到阙奏,大军于涿州南杀下蕃贼一千馀人,并应州飞狐军伪命官吏率所属二万馀人归降,收到衣甲鞍马钱帛粮草不少者。
伏以庙朝决胜,将帅成功。
四夷八蛮,益震威加之令;
一月三捷,未如神速之谋。
凡被照临,同深庆快(中贺。)
臣闻周称猃狁,汉曰匈奴,负恩则违背欢盟,肆暴则侵挠边鄙。
茍非皇威景铄,王道融明,授金钺以专征,出玉关而拓境,则何以致腥膻族类,来朝礼义之乡;
舄卤山川,复正要荒之服?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至仁无敌,我武惟扬,以帝尧丹浦之师,破丑虏黑山之众,未踰浃日,连下数城。
岂烦筑垒以受降,但庆献俘而执馘。
饮马长城之窟,金石登歌;
鸣鸾日观之峰,人神共悦。
臣任当求瘼,职忝记言,屡闻奏捷之音,限远对扬之列。
臣无任惶恋欢呼、激切屏营之至(《咸平集》卷二三。)
「院状」二字原脱,据文渊阁库本补。
贺潘吉奏胜捷表986年4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咸平集》卷二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臣锡言:今月二十六日进奏院状报外殿直潘吉今月三日走马到阙奏,三月二十八日大军到灵丘城下,伪命官属七千馀人归降,收到衣甲器械钱帛粮草不少者。
伏以王者之师,有征无战;
庙谋之胜,一举万全。
捷音屡下于边城,喜气弥高于率土(中贺。)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日新圣德,天赞皇勋,舜干方舞于两阶,禹会悉朝于万国。
蠢兹戎丑,敢逭灵诛,劳将帅以专征,出车徒而薄伐。
天山牧马,瀚海洗兵,我师无遗镞之勤,彼寇有绝弦之败。
燕然铭勒,信千载之一时;
梁甫直笾,俟八鸾之肆觐。
臣亟闻飞奏,但切欢呼。
白日倾葵藿之心,沧溟系匏瓜之迹,不获随例,蹈舞阙庭。
臣无任庆快惶恋、激切屏营之至。
李规奏胜捷表986年5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咸平集》卷二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臣锡言:今月三日进奏院状报四月九日外殿直李规走马到阙奏,大军收下云川,杀戮贼军并尽,所有百姓并依圣旨存留安抚讫,并收到衣甲器械鞍马钱帛粮草极多者。
伏以王师乘胜,戎垒克平,尽白日之照临,庆皇家之胜捷(中贺。)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恩流万国,威驭四夷。
执玉涂山,猃狁旷宾王之礼;
洗兵瀚海,嫖姚成破虏之勋。
婴城固守者必诛,徯后昭苏者即赦。
果霈涵濡之泽,俾新污染之民。
七德彰明,三边静谧。
伫魁渠之系颈,生致阙庭;
用亿兆以为心,跻于寿域。
忝分朝寄,远在海涯,恨无羽翼以奋飞,徒仰天颜以咫尺。
臣无任惶恋欢呼、激切屏营之至。
张明奏胜捷表986年5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咸平集》卷二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臣锡言:今月七日进奏院状报四月九日十一日外殿直张明等相次走马到阙奏,大军于新城东北并蔚州飞狐口,杀下蕃贼二千馀人,活捉到四百馀人,收到鞍马衣甲器械不少,内外文武臣寮,取十三日称贺者。
伏以细柳出兵,仗皇威而必胜;
甘泉举燧,与飞走以俱来。
凡闻克捷之音,共庆荡平之策(中贺。)
伏以王者用刑之理,叛则先诛;
戎人伏莽之心,困犹思斗。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兆民子育,六合家为,孚大信于豚鱼,薰至和于草木,所以嘉禾生而灵芝出,白雉贡而丹凤来。
蠢兹种落之人,不及飞鸣之类,敢背恩信,尚肆陆梁。
劳沙塞以驱除,污霜锋之杀戮。
云驱雷扫,蚁散狼嗥,委戈甲以谷量,收马牛于风逸。
猛将与谋臣之捷,青史书勋;
三公率百辟以朝,黄金上寿。
臣忝分忧寄,屡听边功。
美盛德之形容,空思作颂:庆吉音而鼓舞,莫睹献俘。
臣无任欢呼惶恋、激切屏营之至。
贺简昌寿奏胜捷表986年5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咸平集》卷二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臣锡言:今月十一日进奏院状报四月十八日内品简昌寿走马到阙奏,大军于飞狐北口下寨,有蕃贼救援蔚州,寻赶趁二十馀里,杀下首领二人,并杀契丹三千馀人,捉到马三百馀匹,收到衣甲器械不少者。
伏以驱除戎狄,恢复边陲,四方闻胜捷之音,千载庆升平之运(中贺。)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功超邃古,道掩前王。
念污俗之来苏,轸渔阳之未下。
风雷威令,体天道之恶盈;
鼙鼓戒严,谋帅臣之薄伐。
追奔逐北,斩馘献俘,以败不相救之戎,立举必成功之策。
伫清氛祲,即咏凯旋。
汉家无烽火之虞,烽画正要荒之服。
臣限违朝阙,叨守诏条,陪寿觞称庆以无由,望魏阙欢呼而但切。
臣无任抃蹈惶恋、激切屏营之家。
张冲奏胜捷表986年5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咸平集》卷二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臣锡言:今月十六日进奏院状报四月二十五日张冲走马赴阙奏,大军在蔚州城下,有城内壮丁许彦钦等结连本城兵士五千馀人,杀逐出契丹首领萧毁理,及捉到伪命同州节度使蔚州盐城使耿绍并男孙共四人,把定城池归明,寻入城安抚者。
伏以庙社乘灵,边疆克复。
三军勇胜之势,迅如疾雷;
万方庆快之心,融为和气(中贺。)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体法玄穹,建用皇极,胜妖以圣明之德,禦侮行仁义之师。
禹别九州,夷狄远居于荒外;
唐分十道,云、岚近在于河东
戎性不常,狼心既野。
中原多事,叛违则辄肆侵渔;
圣主临朝,攻取则自然败衄。
城中士庶,或逐出于元凶;
塞外貔貅,或生擒于渠帅。
斯乃天赞平戎之策,神资无敌之谋。
致彼人心,自相矛盾;
成我国讨,不动干戈。
金微玉关,复置羁縻之郡;
杨柳杕杜,伫旋逻逤之兵。
昭彰圣功,歌咏睿德。
臣伏限所守,恭听捷音,阻观露布以献俘,但仰云天而拜庆。
臣无任欢呼惶恋、激切屏营之至。
曹彬奏胜捷表986年4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咸平集》卷二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臣锡言:今月七日进奏院状报三月十七日并州雁门两路前军都部署、侍中曹等奏:三月八日十日,杀下蕃贼二千馀人,馀三千馀人中伤,其馀并皆逃遁;
涿州、寰州等伪命官吏率百姓僧道归降,已安抚讫者。
伏以皇威大振,戎捷遐闻,才兴貔虎之师,遽破犬羊之众。
照临所被,欢抃皆同(中贺。)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抚宁万国,底定三边,武经方咏于止戈,文德诞敷于振铎。
尚以蓟门遗俗,久不隔于虏廷,燕朔旧疆,宜复归于王略。
安边上策,或伐叛以怀来;
命帅嘉谋,亦乘机而破敌。
滹水朝宗之浪,方鼓威声;
稿街献捷之音,载光睿算。
臣伏限所守,不获奔诣阙庭,无任瞻天恋圣、欢呼激切屏营之至。
潘美奏胜捷表986年4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咸平集》卷二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臣锡言:今月十三日进奏院状报三月十九日二十日,云、应、幽、朔等州行营都部署太师潘美等奏,伪命节度副使赵希赞等率军民一万五千馀人归降,并飞狐北杀下贼军三万馀人,活捉到伪命冀州防禦使大鹏翼、康州刺史马赟已下,及收到衣甲器械羊马牛畜牌印等不少者。
伏以睿算无遗,王师继捷,塞外之飞章叠至,寰中之吉语交闻(中贺。)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圣德昭彰,天机果断。
垂衣裳而致理,治即用文;
利弧矢以宣威,动惟经武。
狼星未灭,宜鈇钺以专征;
虎旅争先,鼓雷霆之奋怒。
伫系单于之颈,郊庙献俘;
即覃英主之恩,策勋饮至。
车书混一,历数登三。
表瑶图保大之功,行玉检告成之礼。
臣限拘外任,恭听捷音,无任欢呼庆快、激切屏营之至。
法华十妙不二门示珠指跋 北宋 · 释源清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法华十妙不二门示珠指》卷末
雍熙三年岁次丙戌孟夏之月,余于钱塘湖之阴讲《法华玄义解》,座属安居时对,而未得即入文句。
有二三道侣赍《不二门》别行本至,皆云:「此文讹谬多矣,幸为辨惑焉」。
余因校据本宗,聊以消诸。
学生闻已,恐有失坠,请编录之。
余素非笔削之流,尤惭瑰硕之学,但以宿发闻之于师,遂允所求,书之于纸。
其科分节逗,即用槜李敏师旧,不复别出。
庶一句一偈,成赞佛乘;
若见若闻,同期佛慧耳。
笔既绝矣,岁亦暮。
曹武惠王彬行状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
父芸,成德节度都知兵马使
幼沈厚谨愿,汉乾祐中,承父籍补牙职。
节帅武行德见其端悫,甚异之,尝指谓左右曰:「此远大之器,非常流也」。
周太祖贵妃张氏,即从母。
周祖受禅,世宗致书镇帅何福进,召京师,隶帐下,从镇澶渊
及嗣位,补供奉官,擢客省副使、河中都监
蒲帅王仁镐帝戚,尤加礼待。
仁镐益恭,公府宴集,必危坐终日,未尝转眄。
仁镐从事曰:「老夫自谓夙夜匪懈,及见监军矜严,始觉己之疏怠」。
显德三年,移潼关监军,就迁西上閤门使
五年,代还,奉诏赐吴越王铠甲、弓弩、鎗剑,及中吴军节度钱文奉国信
既致命,即日遽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
人趣舟追及,因与之,犹不纳,至数四。
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归籍其数,悉上送官。
世宗谓之曰:「前使浙中者,取求无厌,其辱君命;
汝独能如此廉洁,甚可嘉也。
尽以所输还之,始拜赐,分遗亲党。
明年判四方馆事,出为晋州兵马都监
刘钧盗据并、汾,晋为敌境,昼则训师,夜则巡警,以勤瘁闻。
廷璋节制平阳,颇推服之。
一日,廷璋率宾佐游郊外,方环坐笑语,会邻道王将走单介驰书诣,询于左右曰:「孰是曹监军」?
有指示之,使人以为绐也,笑曰:「岂有国亲内职,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
引进使
初,太祖典禁旅,尤器重非公事,未尝上谒,平居宴会,亦罕预,太祖奇之。
建隆二年,趣召归阙,谓之曰:「我畴昔欲亲汝,汝何故疏我」?
顿首谢曰:「臣事周室为近亲,历职禁近,安敢交结尊贵」?
上益嘉奖。
客省使,俄命与王全斌、郭进领步骑万馀攻河东乐平县,降其将王超、侯霸等千八百人,又获千馀人。
俄而贼进,悉汉兵来救,三战皆败之。
廷尉平晋军,又降静阳等十八寨
乾德初,改左神武将军内客省使
河东来攻平晋军,命郭进、张彦、陈万通援之。
未至一舍,贼遁去。
时初克辽州河东契丹五押骑六万馀来攻,又命李继勋、罗彦环、郭进、武怀节援之,大败虏骑于城下。
俄兼枢密承旨
二年冬,遣将两路伐蜀,诏马军刘光义归州行营前军副部署,以都监
峡中郡县悉下,又降遂州
时诸将咸欲屠城杀降以逞,惟申令戢下,所至悦服。
太祖闻之,诏书褒美,使曰:「汝能约束将士,禁暴恤民,吾任得其人矣」。
两川平,会益州王全斌、崔彦、王仁瞻等昼夜宴,不恤军士,因而部下渔夺货财,人苦之。
屡请旋师,全斌辈逗留不发。
俄而全师雄等搆乱,复与光义破之于新繁,擒万馀人,与彦通协力剪灭。
及还京师,上尽得全斌辈事状,因面诘仁
历诋诸将为奢纵不法事,冀以自解,且曰:「清廉畏慎,不辜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
乃以全斌属吏
即日授宣徽南院使检校太保、领义成军节度
入见,上奏曰:「征西将皆以获罪,臣独受赏,何以宁处?
不敢奉诏」。
上曰:「卿有功无过,又不自矜伐,茍有纤介之累,仁岂为汝隐邪?
惩劝,国之常典,可勿让」。
六年,遣李继勋、党进率师征太原,命为行营前军马步都监,战洞过河,斩一千馀人级,夺人马甚众。
开宝二年太祖将亲征,复为前军都监,率兵先赴太原,次团柏谷,降贼将陈廷山
又战城南,薄于濠,擒夺千馀级。
太祖至城下,分置寨于四面,命主其北。
六年,检校太傅
江南李煜违诏,称疾不朝,完城垒,缮甲兵,渐失藩臣礼。
七年九月,诏马军都虞候李汉琼、判四方馆使田钦祚率兵先赴荆南,大发舟舻。
上连日幸迎春苑,登汴堤,观战棹东下。
又命潘美发步士总十馀万,水陆齐
太祖御长春殿宴饯,语曰:「南方之事,一以委卿。
慎勿暴掠生民,惟示以威令,使自归顺,不须急击也」。
十月,诏以升州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
分兵甲荆南,顺流而东,破峡山口寨,杀守卒八百人,生擒二百七十人,获池州牙校王仁震、王晏、钱兴,进克池州
又战铜陵,生擒八百人,获战舰二百馀艘,连克当涂、抚城二县,驻军采石矶
十一月,又击败吴兵二万馀众,生擒伪兵马副部署杨收都监孙震,获马三百馀匹。
诏作浮梁,跨大江以济师。
等进师,破江南军数千人于新陵寨,获舰三十馀艘。
十二月,破其军五千众于白鹭洲,生擒百馀人,获战舰百五十艘。
八年正月,破其众万馀于新林港口,斩二千级,焚战舰六十馀艘。
二月,军次秦淮
吴人水陆十万阵于城下,大败之,俘斩数万计,获兵器数万,印数十钮。
浮梁成,吴人进师出禦,大败其众,获伪将卫军都头郑宾七辈、及军器万馀。
又攻其城南水寨,杀戮千馀,破数千众于白鹭洲,俘朝千计于江中。
三月,破吴兵数千众于江中,俘五百人
破关城,悉焚其庐舍,杀千馀众,溺死者又千计。
守陴者皆遁,伪天德军都知兵马使张进等九人来降。
俄又破其军二千众于淮北
六月,又破其二万众于城下,夺战舰数千艘。
八月丁德裕两浙军克润州,部送降卒数千人赴军前,卒多道亡,遂发檄招诱;
稍皆集,又虑其为变,尽杀之。
自长围金陵,历春夏至秋,凡三时,而居人樵采路绝,频经败衄,城中丧气。
李煜危迫既甚,遣其大臣徐铉奉表诣阙,乞缓师。
太祖不知省,号令诸将,促之降。
迁延未能决,夜出锐卒数千人,构炬鼓噪,犯潘美之壁。
先是,本军列三寨,居其北,分道攻城,画其地形曲折来上,太祖指寨其使曰:「此宜深沟以自固,吴人必夜出兵来寇。
尔亟去,令曹彬自督促,并力速成之,无堕其计中」。
等昼夜督丁夫掘堑,成,果出兵来袭,驱帐下精甲依新搆拒之,人大败,破五千馀于城下,又获伪印十馀钮,杀戮殆尽。
奏至,上笑曰:「果如此」。
等率士卒晨夜攻城。
长围中,每缓师,冀归服,尚为左右所惑。
十一月,凿城将陷,又使人入谕曰:「事势如此,则所惜者一城生聚。
主能归命,策之上也」。
犹豫不决。
翌日,城陷,申严禁暴之令,兵不血刃。
与其臣百馀人诣军门请罪,慰安之,待以宾礼,请入宫治装,尽以其族归京师殿数骑待于宫门外。
既入,左右密启曰:「纵入宫,或致不测,为之奈何」?
笑曰:「煜甚愞,素无断,既已降,必不能自引决」。
果如言。
伪朝文武官吏,赖保全,各得其所,亲属为军士所掠者,即遣还之。
因大搜军中,无得匿人妻女。
仓廪府库,委转运使按籍检视,一不问。
师旋,舟中惟图籍衣衾而已。
以功拜枢密检校太尉、领忠武军节度
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三年检校太师,从平太原,加兼侍中
八年,为弭德超所谮,出为天平军节度
旬馀,太宗悟其事,待之愈厚,俄进封鲁国公
雍熙三年,大议北伐,命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陆都部署河阳节度崔彦进为之副,内客省使郭守文都监日骑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傅潜都指挥使龙卫右厢都指挥使李延斌、神卫右厢都指挥使马正分为马步都指挥使马步军都军头范廷召文思使薛继昭为先锋,都军头田绍斌、荆罕英、宫苑使李继隆策先锋,光州刺史陈廷山隰州刺史史圭、左神武将军刘知信六宅使符昭寿押阵。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米信幽州西北道行营都部署沙州观察使杜彦圭副之,蔚州观察使赵延溥内衣库使张昭勍、引进使董愿为都监亳州刺史蔡玉排阵使马步军副都军头韩彦卿、窦晖为先锋,曹美策先。
卫步军都指挥使田重进定州路行营都部署蕲州刺史谭延美西上閤门使袁继忠都监
上召等,授以方略
又以忠武军节度潘美为云、应、朔州都部署云州观察使杨业副之,令分路进讨。
三月,破虏固安南,斩首千馀级,克其城。
又下新城涿州
戎人来援,大破其众于城南,获马五百疋,杀奚酋贺思相公
四月,又与米信破虏于新城东北,斩首二百级。
五月,与虏战,攻沟关,王师不利,馀师宵涉巨马河,退屯易州,临易水营焉。
宫苑使王继恩驰驿奏其事,上至,令分屯边城,追诸将归阙。
先是,贺令图及其父怀浦,薛继、刘文裕、侯莫陈利用相继上言:「虏母专政,宠倖用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
遂遣、彦米信雄州田重进飞狐潘美雁门,约从齐举。
将发,上谓之曰:「潘美之师但先趣云、应,卿等以十万众声言取并州,且持重缓行,不得贪利。
虏闻大兵且至,必悉众救范阳,不暇援山后矣」。
既而美之师先下寰、朔、云、应等州,重进之师又取飞狐灵丘蔚州,多得山后要害之地,而彬之大军亦联下州县,军势大振。
每捷奏至,上已讶进军之速,而忧虏断粮道
涿州,旬日食尽,因退师以援饷馈。
上闻之曰:「岂有敌人在前,返退军以援刍粟,何失策之甚也」!
亟遣使止勿前,急引兵缘白沟河与米信军会,按兵养锐,以张西师之势;
等尽掠山后之地,会重进之师东下,合势以取幽州
部下诸将,闻、重攻城野胜,累获其利,以为己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谋画锋起,更相矛盾。
不能制,乃裹五十日粮再往攻涿州
虏大众当其前,且行且战,去城裁百里,二十日始至焉,频克捷。
而时方炎暑,军士乏困,粮且尽,退兵,无复行伍,为虏所蹑,遂至于败。
等至,诏鞫于尚书省,令翰林学士贾黄中右谏议大夫雷德骧、知杂御史李巨源杂治之。
、守文、潜具状违诏失律,士多死亡。
、彦违部署节制,别道回军,为虏所败。
彦圭不容军士晡食,设阵不整,致亡失军士。
遇敌畏懦不击,易服潜遁。
廷山涿州会战失期,继临阵先谋引退,军情挠惑。
刑部大理寺上言:「彬等奉辞出征,大失辎重,准律,主将守备不设,为贼掩覆,临阵先退,皆坐死」。
又下其事,工部尚书扈蒙等议,如有司所定。
素服待罪,深自引咎,责授检校太保右骁卫上将军彦进右武卫上将军右屯卫上将军,仍皆削爵,馀皆以次降黜。
四年,起检校太傅、兼侍中武宁军节度
耕籍恩加检校太尉
召还,会上元侍宴观灯,上顾,历数前朝将相,皆有评品。
徐州民数百,诣阙求还本镇,优诏褒谕。
淳化五年,徙平庐军节度
真宗嗣位,复检校太师
数月,召入拜枢密使
咸平二年,被疾。
上趣驾临幸,手和药饵之,赐白金万两。
供奉医僧供蕴宿其第诊视,中使抚问。
六月卒,年六十九。
上亲临哭之恸,甚震悼,言必流涕,废朝五日。
中书令追封济阳郡王谥曰武惠
又赠其亡妻高氏为韩国夫人,录其亲族、门客、校尉,拜官者十馀人。
八月,又诏与赵普同配享太祖庭。
仁恕清慎,逊言恭色,在朝廷未尝抗辞忤旨。
博览强记,谈论,被服清素,有同儒者。
尤疏财,未尝聚蓄,伐二国,秋毫无所取。
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
造其门者,皆为揖客,不名下吏,每白事,不冠不见。
局量宽博,喜愠不形,未尝言人过。
平蜀回,太祖因从容问以官吏善否,曰:「臣止监军旅,至于采察官吏,非所职也」。
及固询之,惟荐随军转运使沈沦廉谨可任。
其为藩帅,遇朝士于涂,必引车避。
过市,则戒驺御,不令传呼。
北征之失律也,赵昌言表请行军法。
昌言延安还,因事被劾,未得入见,在近密,遽为上请,乃许朝。
归休闭閤,门无杂宾。
保功名,守法度,近代良将,称为第一,真宗屡对近臣称叹其名德。
子璨、珝、玮、玹、玘、珣、琮。
珝娶秦王女兴平公主,至昭宣使恩州团练使
玮至彰武军节度,赠侍中
玹至左藏库副使
玘至虞部员外郎
珣至东上閤门使宜州刺史
琮今为西上閤门副使
按:《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集卷四三,台湾文海出版社宋史资料萃编本。
恭题仁宗张中庸恤刑敕书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一、《攻愧集》卷六九
臣家藏赐吴绍恤刑敕书,后止书日,不知何帝时。
秘书丞权兵部郎官张钧以其从曾祖中庸所藏仁宗皇帝暑月敕书一通示臣,凡二百五十字。
绍儒者二百二十七字,而同者一百七十有九字。
始知绍儒者,亦昭陵所赐也。
绍儒当是郡守,故有云「方伸共理之良」,中庸部使者,故稍详焉。
闻之故事,每更一朝,则敕字别为一体。
此二书虽作字不同,而每行皆九字,玺文大小如一,末有敕字,绝甚相似,则是同时无疑。
日子不同,盖以颁降远近为先后。
至今先下川广,次及诸道,或恐非一岁之书也。
臣仰惟艺祖开基,仁覆天下,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开宝二年四月诏:「扇暍泣辜,前王能事;
恤刑缓狱,有国通规。
今朱夏既临,溽暑方甚,眷兹缧系,深用哀矜。
宜令有司限诏到日,其囚人枷械囹圄户庭吏每五日一检视,洒扫荡洗,务在清洁。
贫无所自给者供给饮食,病者给医药,小罪即时决遣,重系无有淹滞」。
太宗太平兴国六年诏:「当铄石流金之候,在黄沙聚棘之中,亦有洒扫供馔之文」。
雍熙三年四月诏曰:「当此炎蒸之际,念其缧绁之人,宜伸钦恤之文,庶协长嬴之候。
宜令诸道州府监县等,凡禁系之所,并须洒扫牢狱,供给浆饮。
械系之具,皆令洁净。
疾病者为致医疗,供送饮食,画时传送,无令邀难减剋。
无家属者官给口粮,合归法者候处断之时给与酒食。
小罪逐旋决遣,大罪穷究其情,无致淹延,以称朕意」。
盖又加详矣。
自是每岁首下诏恤刑,遂为定制。
真宗大中祥符仁宗庆历,皆有诏旨,而条约大率如开宝雍熙之诏,乃知此二敕书实本朝之家法。
累圣遵行,尤以炎蒸为念。
肆我主上,当盛暑时,临轩疏决,分命诸道虑囚,悉如故典。
至开禧二年,复因论囚,又命提点刑狱使者仲冬巡历,如仲夏之法,每岁必再举行,又命御史劾其不虔者。
钦恤之恩,又益广矣。
蜀人也,禔身肃括,持心笃厚。
行其所学,不苟于职,朝誉蔼然。
力求外补,今为潼川宪使
奉训词之丁宁,宝前朝之敕书,宣扬德意于万里之外,使远民自以不冤,如在畿甸,真可以仰副临遣之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