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序
洪州建昌县崔公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
君讳遴。字某博陵安平人也。六代祖北齐右仆射昂。以文学正直。周历诸曹。礼乐刑政。所损益者十七八。生水部司门二郎中洽。有风仪器尚。以世其家。司门生皇掖县昙首掖县武邑令绍。武邑白水顼。顼生汾西定州刺史升之。自掖县四世。含德不耀。君即定州府君之长子。故相国右庶子安平公。其介弟也。恬淡愿悫。不迁于时。仁于乡党。友于兄弟。大历中御史大夫赞皇李公之宣风于吴也。闻其贤。起家表荐为常州武进县。迹徇知已。心不近名。俛视官曹。非其好也。建中初。嗣曹王分阃案部于九江之西。又以名闻。转洪州建昌县。君喟然曰。庄生于陵子。吾之师也。恶用是哉。终不屑就。先是筑室于毗陵。疏清流。荫碧藓。树艺偃仰。有终焉之志。贞元十年正月日。寝疾终于其家。享年六十三。夫人范阳卢氏。华宗淑行。动循礼法。其孤景伯等。年未及冠。皆专经趣善。藐然衔恤。护奉輤车。以明年十月某日。归祔于河南东原之旧茔。先远故缓也。季弟著作郎述。贞谅逊悌。称于士林。抱终鲜之痛。主归全之礼。以德舆详其素履。俾为墓铭。铭曰。
公绰之道,澹无欲兮。
结身用晦,言可复兮。
视履考祥,宜戬谷兮。
乃如之人,胡不淑兮。
周原旧封,森拱木兮。
于以宁神,识陵谷兮。
朝议郎尚书仓部员外郎集贤院待制权府君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
公讳自挹。字某天水人。其先殷王武丁之支。因封命氏。楚迁于那处。秦徙于汧陇。绵代多才。继有勋力。四代祖袭庆周开府仪同三司相定冀青殷五州诸军事冀州刺史齐郡公。曾祖武。开府仪同三司浙豫三州刺史潭府总管始平郡太守右武卫卫二大将军天水县开国伯。考无悔。皇朝请大夫晋州赵城县。公年十四。太学明经上第。因喟然曰。学不足以究古今之变。而干禄者。非吾志也。遂养蒙于终南紫阁之下。穷览载籍。号为醇儒。非其道不合。非其人不自。历南和宝鼎县尉天宝中。河湟之閒。践更以禦寇。平籴以馈军。皆以御史董之。联辟从事。既而幽陵兵兴。二京震荡。搢绅之士。多在劫中。公艰贞终吉。盗不能污。剋复之岁。制授醴泉县。寻摄监察御史。充河西右宣慰使崔中丞伯阳判官轺车所履。人诵其惠。岁中。崔复命。迁左冯翊。表为祠曹。且佐州帅。朝廷以公文而无害。特拜监察御史。谦以自牧。换大理寺丞。学该古今。加集贤院待制。识通理典。迁尚书仓部员外郎大历五年春。感风疾请告。十有二月。终于布政里私第。享年七十。惟公得大易之含章。中庸之居易。知前古之善败。稽六学之义类。灵龟恬然。天爵自贵。夫如是。则通籍书殿。起草中台。于诸生不为不达。而充公之量则未也。与故王右丞维归尚书崇敬为文雅道素之友。其馀或不践其域。故知我者希。夫人太原王氏。监察御史造之孙。鄠县侑之女。淑行明德。辅于公志。丛是福履。近于期颐。公之丧既除。二十三年而夫人殁。寿九十三。时贞元十年十有二月也。嗣子某。某官。次子某。某官等。皆以旧德蕃祉。参居吏员。尽厥诚信。贞于龟筮。以十二年十月。祔葬于咸阳县洪渎原。礼也。以德舆诸孙之列。习于旧史。郯子之学。诚惭古人。滕公之室。敢识幽壤。铭曰。
周隋之閒,受封于齐。
代有武功,抑抑仓部
德音不回,蔼然儒风。
考正图书,弥纶宪章。
道昭融,黄裳之吉。
大雅方直,位则未充。
惟此令德,与彼内则。
委和而终,咸阳古原。
祔窆双魂,淑声无穷。
朝散大夫司农少卿赐紫金鱼袋陇西县开国男李公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
公讳条。字坚。后以字为讳。淮安靖王司空神通之元孙也。盐州刺史孝锐。司空之昭也。宏农太原守璟。盐州之穆也。太子太傅司徒齐物。公之祢也。尚书左仆射司空复。公之兄也。代以忠厚而膺爵命。勋籍吏部。皆冠宗室。公秉是庆祉。生而朗迈。宏毅疏达。方廉孝悌。学以逊志。文而无害。始以门荫。参调三命。官至廷尉平明清阅寔。适其轻重。改宣城。满岁受代。县人以理状乞留。廉车上闻。诏可其奏。且加大理司直。从人欲也。县鄙之南。水泉委汇。每暑雨流潦。辄伤大田。公乃峻为之防。悦使其众。人就安利。稼皆登成。大历中。鄜坊节度使表为上介。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中权策画。一以咨之。成师足食。边备益固。使罢。除昭陵台令。贵强沓贪。奸冒法禁。公职在充奉。露章以闻。已为巧言所中。坐贬建安。在途累疏。词理劘切。上览而直之。罪人就诛。方议率复。属太夫人弃敬养。贞元初蕲州长史。寻徵还京师执事者锐意引重。公亦启心献纳。会一人有汉宣共理之叹。拜泉州刺史。泉人宜之。入为宗正丞。时卿长与其贰不相能。告讦之书。纷然交诉。诏公平之。皆得其中。自后属籍疑谳。颛其听断。两造以明。九族以和。九年果州刺史。先是理下无廨署。官司无令书。节用量功。经构讲聚。百堵乃兴。九章粲然。政用乐易。人皆辑附。居部明年。有女道士谢氏。白昼上升。优诏嘉异。州闾咏叹。十一年以课最陟为司农少卿。国泉邦用。精力区处。利病陈闻。靡不纤悉。十四年。宸心悯雨。比屋艰食。出其陈陈。以活元元。又百吏之禄廪。以易币。则轻重相准。而便于人。皆自公发之也。公稽览故志。通练程品。尝献军国便宜五章。推理道以及人事。其他奏议。皆附经术。有蹇蹇匪躬之操焉。渥泽日加。方厚其属任。而才命相戾。末如之何。十五年三月乙巳。以疾终于胜业里私第。享年五十九。夫人荥阳郑氏。某官某之孙。某官某之女。姿操柔明。先于公若干年而殁。乃者以公之勤。追封荥阳县君。其孤曰昌。举进士甲科。淑行至性。公族称其有后。以其年五月甲寅。龟筮袭吉。血涕奉丧。祔葬于万年县某原先公之兆域。以德舆获详践履。俾篆斯文。其铭曰。
昔有靖王,悯策司空
至公父兄,亦命三公
公族家代,车服以庸。
允矣司农,直方懿恭。
行惟逊悌,仕乃廉忠。
利刃刜钟,轻翰翔风
时方大来,命则不融。
柳车迟迟,棘人充充。
如履厦屋,归念旧封。
圆石篆铭,永识于中。
鄜州伏陆县左散骑常侍王府君神道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押寘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
国家以孝理天下。褒有功之臣。寄崇元侯。泽及先子。印绶名器。贲于冥冥。繇是王公三受追命。有金貂附蝉之饰。公讳崇术。字敬方。其先太原晋阳人司徒浑之后也。中以阀阅。徙于帝邱。今以名数。籍于毂下。曾王父皇集州司仓参军元素元素朝散大夫滑州卫南县令瑰。瑰生蔚州司法参军宏效。皆用儒行自守。故缨毂未华。仕不过郡掾史县大夫。而休问四畅。公即司法府君之子。方严密静。忠厚温克。览六籍三略。如见古人之心。开元中举孝廉。仍岁为有司所诎。因罢卷慨息。慕班超傅介子之为人。遂从河西节度杜尚书暹。抚剑相合。一命昭武校尉兰州金城府别将。再命鄜州修武府左果毅都尉。伐谋决胜。多以咨之。居戏下数岁。因喟然曰。务功伐而违敬养。岂吾之心耶。陟屺倚门。慈恋交感。乃嘉仲由而罪吴起。去危事以承欢颜。既至郡。按察使表其义行可移于教化。有诏试守鄜州伏陆。为之三年。礼俗休和。入有怡声。出有循政。熙熙然千室以仁遂焉。虽宓不齐之理单父庚桑楚之居㟪。不是过也。察廉荐延者方因公以俟上赏。俄丁太夫人忧。丧期斩焉。阕而犹毁。又喟然曰。向所以不择禄者。备膳羞耳。今则求志。岂蕲畜于樊中耶。于是善闭以葆其身。教忠以大其门。语仁义于燕閒。集宠嘉于后昆。以天宝八年春正月。考终命于濮阳县。享年七十二。嘉耦北平田氏夏州司马艺之息女。淑慎柔正。宜于家室。后七岁。没于徐州。有子三人。长曰奇哲。俶傥沈勇。与河内尚衡扶义于河南。积功劳至恒州刺史。蹈难以没。不害于仁。次曰栖荣。亦以忠力策谋至左威卫将军。幼曰栖曜。宽明博大。有文武略。左右征师。炳著威功。埽虿毒于姑胥。静鸱諠于夷门。兴元元年。以太子詹事御史大夫。繇太原县进封琅琊郡王贞元三年。从晋国韩公来朝京师。拜辅国大将军左龙武军将军明年。又以御史大夫为鄜坊丹延等州节度观察等使。十二年。就加礼部尚书。纳忠服劳。考礼修职。克禀风训。为时翰垣。旋观赋政之府。乃公筮仕之地。感霜露于怵惕。展蒸尝于吉蠲。盖贻庆考祥。必有所自。不然。何回复宏大于是邦耶。初大历十年。朝廷以尚书偏师策勋。赠公开州刺史贞元九年。又以抚剑宣力。赠公宋州刺史。是岁。天子以一纯二精。大飨报本。其明年。赠公左散骑常侍。夫人始赠北平郡太君。再封北平郡太夫人。至是三加为燕国太夫人十年十月。追锡之车服器用。改葬之裧輤。合祔于濮阳洛城全义里之西原。先是尚书既得吉卜。如始居丧之戚。累章请乞亲壤树土。以戎阃委重。俾其子正元往襄事焉。噫嘻。追养继志。有哀有敬。义方启迪之远。纂服裕蛊之盛。蕃衍昌阜。丛于子姓。宜哉。斲石旧封。以摅德善。其铭曰。
仕不必贵,难乎其备。
抑抑王公,修仁践义。
戎昭再命,宏厥武事。
美化一同,炳然文吏。
燕居就养,消息恬智。
从心之年,亦已过二。
没代流庆,密章下贲。
北追剧藩,乃进常侍
婉彼燕国,柔嘉乐易。
光协闺门,克昌后嗣。
蝉冠象服,同穴兹地。
金石系辞,式昭遗懿。
尚书司门员外郎仲君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
君讳子陵字某。其先鲁献公仲子曰山甫。入辅于周。食采于樊。其后鲁有季路。卫有叔圉。用儒行政事。代为家法。曾祖𧦬。始自彭城徙于蜀都。祖袭。博究六艺。州闾推重。考远。清静寡欲。好老严之言。三代旷僚。纯白不耀。君丱岁好古学。与同门生肄业于峨眉山下。采摭前载可以为文章枢要者。䌷绎区别。凡数十万言。大历十三年进士甲科。调补秘书省校书郎。历同官醴泉县尉贞元十年贤良方正。拜太常博士。转主客司门员外郎十八年六月乙巳。寝疾殁于靖恭里第。享年五十有九。君修身悫固。为学精力。其初典校。有诏百执事详定冕服。炳然上奏。得礼之中。再仕甸内。皆参奉常论撰之务。后苍戴曲台石渠之论。乖疑难正者。咸折中焉。有司请正太祖东向之位。而祧献懿二主。议者云云。君议略曰。九圣在天。二祖在祧。国家卜代。其年未始有极。宜立定制。为万代程。请迁二主于德明兴圣庙。词甚切正。后以异论纷纷。又著通难一篇。引经据古。诸儒不能屈。虽留中未下。而知礼者直之。为郎三岁。受诏典黔中选补。赋禄清平。南人悦焉。皇皇者华。于故里。里中人以为荣观。复命踰年。稍进郎位。循性诣理。恬于声荣。隤然放怀。以冯唐颜驷自况。修词甚博。推本六经。赋诗类事。往往有卓异不羁之韵。邃于礼服。上下古今仪制。著五服图十卷。自为一家之言。起庸蜀诸生。以文义自达。至礼官元士。三登于朝。讲义洽闻。不疚不跲。与夫凭覆露。乘地资。而至大僚丰禄者。难易殊矣。子云耆老。相如多病。内外洒埽之日。图书尊酒而已。升东荣而复者。假他人之室。可悲也夫。其嫠嗣郢王之藻女。宗室公宫。称其贤淑。生一子无颇。幼学而孤。卜七月甲申。竁于万年县之某原。其理命也。德舆常忝知君。用深怛化。遗孤哀请。因直其词。铭曰。
仲君。直而文。
心秉彝。学轶偫。
富宏议。畅嘉闻。
中止水。外浮云。
理冥冥。化沄沄。
刻圆石。识幽坟。
云麾将军河南府押衙张府君夫人上党樊氏墓志铭 唐 · 僧至咸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代之所重曰名。人之所宝曰位。休祯奕叶。昭德延祥。其惟张氏乎。公讳铣。陇右天水人也。曾祖元植。皇朝卢龙府折冲。祖定远甘州司马。父崇正。潭州长沙县。公即长沙之允子也。幼而贞敏。长而严毅。历职清贯皆著能。绾兵权于湖南。总务于河府。才当干蛊。京牧爪牙。天不慭遗。溘先朝露。以贞元十年八月廿日。终于洛阳永泰里之私第。春秋六十九。夫人樊氏。曹州南华县府君之息女。蕴德柔明。言行端淑。习礼笄总。而从好逑。凤凰于飞。和鸣霄汉。彼苍不祐。所天先逝。抚训孤幼。孀回缠哀。妄疾遽婴。□然怛化。以贞元廿年四月十日。终于家第。享年五十。有子三人。长曰叔重。次曰叔威。皆幼而敏惠。年未弱冠。相次夭丧。季子叔齐。泣血叩跼。吊影长号。惟家之艰。克绍先烈。有女五人。长女出家宁刹寺大德。法号义性。戒律贞明。操行高洁。弟妹幼稚。主家而严。二女适京兆杜氏。及礼而亡。三女适天水赵诩。四女适安定梁秘。五女在室而殒。今孤子孤女等。哀号失容。擗踊屠烈。先远有日。龟筮协宜。以永贞元年十月廿日。合而窆之。双棺同穴。葬于平乐乡阳原。礼也。栽植松槚。以标不朽。爰托斯文。旌乎厥美。词曰。
于戏宦达兮英武雄。
名遂身殁兮弓剑空。
夫人淑慎兮相次终。
哀哀嗣子兮泣苍穹。
良辰宅兆兮安寿宫。
青山黯黯兮何人在。
白杨萧萧兮多悲风。
三良冢赋794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三良冢
鲁文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君子曰。秦穆之不为盟主也宜哉。先王违世。犹贻之法。而况夺之善人乎。是以知秦之不复东征也。秋季月。吾西游汧渭。出于岐雍之间。于古道傍得三良冢。心甚哀之。涕泗者久之而去。辞曰。
昨宿岐城。
晓涉渭东。
霜凌雪结。
飞沙乱蓬。
中野踌躇。
届此古墟。
野人曰即车氏之冢。
方驱驾班如。
久而咤曰。
吾尝读旧史矣。
古者秦氏。
大于穆公
出师则宁东夏
用贤则霸西戎。
大邦服其礼。
小邦畏其雄。
谋已集。
战亦武。
不能勤王不为盟主者何居。
以灭天之良。
丧人之特。
百夫仰系。
一朝而踣。
可哀也哉。
宛其三子。
遭时迍邅。
主已即世。
身皆靡全。
指冥茫而为期。
抚昭世而坐捐。
方惴惴以临穴。
且哀哀而号天。
□从有言于寒原。
莽荡千里。
回眺无垠。
上刺衰德。
下伤幽魂。
挂骖垄树。
脱剑山门。
掇野芳以为荐。
汲行潦而充樽。
矧今情之犹悲。
谅古恨之潜吞。
死而不作。
吾谁与言。
代事浩溔。
人寿尔夭。
言念君子。
中心悄悄。
哀生人之长恸。
赴永夕之莫晓。
归去来兮不可留。
且悲吟于黄鸟。
保唐寺毗沙门天王灯幢赞 唐 · 柳澈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七
周天宇。环四极。明照品类。阳和发生者。其唯日月。郁仪含光。结璘潜耀。曦晖窈昧。炜煌掩翳者。其唯灯烛。而琼室眄睐。幽奥发挥。辩扸纤秾。无夺物务。灯之为用。其大矣哉。则有若白毫相。如意珠。彻照大千。傍觌沙界。明冠两曜。流辉五灵。出世之耿光也。非独昭彰暧昧。抑亦雨宝莲华。货贝纷布。以资生灵。天莫测。人莫辩。千载盛事。归于我唐。于戏。道之行也。德之修也。其或懋建。必生奇伟。卓然兴之。回拔峨峨。其流必大。则今之建功立名。位阶三事。高谢四科。文明藻丽者。可胜道哉。幢之建也。本于毗沙天王。灯之也。兴于玉殿霞敞。事之源也。肇自平康里。符节留务□□别□□阚名□大历十一年景辰以宅奏□□□□年甲戌□□从道僧名觉胜。爰于寺宇。手素天王。容饰未周。报龄将谢。祈感帝梦。帝□□□仪形聿修。绀殿斯立。事详丰碑。幢则叙天王之镇保唐也。(阙七字)哉灵□□俨若睹相形肃金(阙十三字)气□掌塔瞪注。持矛杰立。而鬼神□□□精□□百由旬内。为依为怙。僧蓝以之□□□□□之安宁。日月明于外。灯烛耀于内。同乎□□□□□魄夜朗无宵昼矣。至于兴感化。允人望。祈愿必遂。幽赞多方。不可遽数。其有奉兰膏。华殿。灯明不绝。归信如流。则其为福也。展无疆之休。其益算也。续灵长之寿。当寺内供奉大德了法。上座超證。寺主灵皎。都维𨚗超元。购良工。奉珍财。求翠珉。斲而磨之。徵雕龙。序而赞之。文则陋矣。敢扬光烈。赞曰。
天王垂迹。
肇兴于阗
威灵傍洽。
仰之钤键。
爰祚我唐。
昭孚变现。
廓土开疆。
□腾电烻(其一)(一章)

惟王有国。
惟神有灵。
教兴印度
德洽大庭。
绵□岁纪。
天资克成。
僧蓝是托。
国步爰旌(其二)(二章)

灯幢昭赫。
邈哉天王
炳灵垂休。
帝业其昌。
翠殿含耀。
徘徊炜煌。
庆于阚□祚于保唐(其三)(三章)
丞相尚书左仆射太尉太原王公神道碑铭 唐 · 李宗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四
上即位五年正月丞相左仆射太原王公以癸已发疾。其明日。遂薨于位。天子震悼慜恻。遽命内谒者诣其室。索其所以饮食寝作之端。既详其无他状。遂赠布帛菽粟。率用峻等。既又不塞痛轸之意。加内府之绢千匹以锡之。为之罢朝三日。命兵部侍郎一人。持节驾驷马。箫鼓出自正殿。直抵柩前。册公为太尉。葬有日。官给秘器。及就途。遣王人亟临视之。命羽葆旂常辂车之饰皆及墓。俟其返虞。鼓声四节于里第而还。示不与常制等也。其子镇。以宗闵晚陪公于相位之末。稍窥公之行。请铭其烈。以垂于后。且不宜拒。遂铺其荦荦所能言者于金石云。公讳播。字明扬太原人周灵王太子晋之后。以历世为王。因而受氏。高祖满。汾州长史。生大琎。嘉州司马给事中司马生升。咸阳县太子少师少师生恕。杨州仓曹参军尚书左仆射。公仆射元子也。忠敬而本仁。明而有制。内显而敏。外肃而和。贞元十年进士第。是岁策贤良。以直言校书集贤殿。其言平戎经国之术。粲然可举。调尉盩厔。断狱首出。御史中丞李汶爱之。奏为监察御史。按云阳丞源咸季以赃免。用(疑)文不宜调而调。因谒于台。遂捕劾之。追奸胥。穷律旨。奏流咸季。刑曹郎罢所居官。给事中以省诏非是夺俸。缘而坐罪者甚众。自是风声不可遏矣。为侍御史时。京兆尹李实文皇宠委。能祸福卿士。凡其荣衰。系所附背。举朝迎避其锋。公在途而来揖。公移文诋之。其词可羞。实遂奏公为三原。求其不足于礼以持之。公至尹署洎郡吏之馆还其邑。敬府之礼无不具。既出其算。反加畏焉。县之编于户者。多中贵人。前令率不能自为其政。弛张牵之。公悉召所谓贵人者。入坐堂上。拜曰。敬桑梓宜如是也。邑人大骇。从其所指。为长安。朝廷方恩于頔。而以帝女嫁其子。民有与于氏苍头同盗人马者。前令捕民而纵其苍头。公始至县。即立取其奴。与民均其法。知御史杂事京师饥。谷起价。京西诸侯。相率闭。公移之书。徵秦晋泛舟之说。西镇惴惴收去条令。流于元和四年御史中丞。岁中知京兆尹六年刑部侍郎。充盐铁转运使。上言流人会赦而归。独配囚为隔。遂无还者。请率以七岁为竟。至今用之。寻加礼部尚书。益以御史大夫。又以户部尚书节度西蜀长庆初穆宗。言中外之事。遂留为刑部尚书。复斡盐铁。中书侍郎平章事。仍其职。匡维激发。始以进贤为急。上方有意河朔。以财赋始出于方土。二年。公用相印为淮南节度使。以其职随之。四年。言事者谓盐运之设。宜留京师。用制方土。加检校司空。去其使。未几。上念公成法。又以使属公。加司徒。今上践祚。急召徵公。至即拜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其使。寻兼太清宫使。累进爵至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进阶至金紫光禄大夫。年七十二而薨。公入官三十二政。逮事六帝。出统楚蜀之师。入极台宰之尊。前后三总盐铁。既出又复。几二十年。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宁有独私于公耶。必有以当其然也。一署吏。苟不犯。无能夺其任者。岁时奏课。上于策太史。胥次迁亦如之。故人用安其为善。莫有欺公者。虽远至海裔。若总辔笞捶。
穷年不死一吏贬一职。
而群务自济。
凡朝廷平淮取郓。
屠汴下沧景。
干戈不息者十五六年。
馈饷资费。
随其缓急而立办。
沛然若神给。
其间沟琵琶。
导颍河。
以漕轻舟。
师人坐受其饱。
三门
挽沉石。
以济巨舻。
关中遂忘其饥。
皇甫镈之强敏。
反短公于上。
公犹不知。
上谓其长者。
论景宗信矫制释逗挠之将。
期必抵于罪。
时服其敢为。
深涉徐境。
导龃龉而为忠槩。
人曰真宰相器也。
权征之外有杂缗。
贡内帑
号为羡进
贞元中
岁不过十二万缗。
及公岁贡百万缗。
凡国有大征伐。
不虑其费之有无。
丞相晋公专征讨之事。
兵食之给。
悉出于公。
公方从容以赞其成。
及沧景平。
公有叶力之助。
御史中丞京兆尹总赋秉政。
未尝书笏为记。
善于启奏。
天子不能自守其喜怒。
公以专志持务。
密匡于上。
行已寡徒。
不喜伐露。
由是数帝任遇。
多被恩泽。
权利去留。
如在诸已。
人多意公能诡合于时。
及公再持相印。
晋国洎一二公同辅于上。
趋向甚直。
雅符于道。
苟所举公是。
公必扶之。
即非是。
公遂嘿嘿不和。
由是上知公厚重。
而同列亦耸待之。
乃见公之所为。
与向之所知者期公。
盖甚戾也。
公既屈于名而伸于富贵。
岂非盛德君子神明之所祐耶。
故夫人清河崔氏。
给事中锐之女。
嗣子式。
秘书丞
砥服名教。
不以丞相子自居其身。
次曰冰。
始授京兆府参军事
器度宏远。
公之仲弟曰炎。
季曰起。
与公三人俱用文学奋于江左
西游长安
七中甲乙。
时议伟之。
公殁不几日。
而起以户部尚书司国之计。
门闼之士。
咸来哭贺。
郡吏之执籍繁夥。
一如公之时其亦于世难求也。
从事相国程公异今荆州相国段公文昌
其他分居中外罗诸台阁者。
不啻三十人。
铭曰。
在岁太和。
惟帝圣神。
图任旧臣。
乃相太原
惟是太原
福祥其奔。
再持化权。
枢揆联联。
两统剧藩。
楚淮蜀坤。
始自元和。
公秉货泉。
宪穆敬文。
洎兹圣君。
四帝财征。
去公孰亲。
惟煮惟铸。
惟范惟聚。
东扫北殄。
上之所怒。
带甲百万。
糇食惟巨。
俾公尸之。
不劳而具。
变通以时。
物无滞遗。
纲条一施。
莫越其规。
御众以仁。
中控其机。
信行恩驰。
罔有诈欺。
公之惟扬。
漕务其将。
公之留庭。
职与公并。
首尾贯联。
几二十年。
相府使符。
随其兴殂。
公之敏智。
显爵自至。
不纷其外。
姑直其里。
始承其风。
畏公之邃。
及与之同。
泳公之义。
仁人之迹。
殁而乃炽。
揭于兹碑。
不仆不倚。
唐开云南置驿刻石墨本为稚鹤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押阳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十一
此刻在云南昭通豆沙关,乃摩崖碑也。其文曰:「大唐贞元十年九月廿日云南宣慰使内给事俱文珍判官刘幽岩、小使吐突承璀持节册南诏,使御史中丞袁滋副使成都少尹庞颀、判官监察御史崔佐时,同奉恩命赴云南,册蒙异牟寻为南诏。其时节度使尚书右仆射成都尹御史大夫韦皋左巡官监察御史马益,统行营兵马,开路置驿,故刻石纪之。袁滋题。」云云。案,自鲜于仲通兵败南诏,阁罗凤遂臣于吐蕃天宝十一年事也。至是为贞元十年异牟寻始复归唐,已阅四十二年矣。异牟寻之复归,实赖崔佐时忠勇机警之才,其事具见于《旧唐书》。余故以诗发之焉。
南天数宝刻,二爨名最彰。
摩挲石如玉,点画鸾凤翔。
厥美洵耀目,史迹非所望。
赫赫置驿文,杰然在穷乡。
贞元十年秋,使节出巨唐。
皇华辉日月,同册云南王
重镇韦节度,大路开要荒。
工书袁中丞,题驿字右行。
郁郁署玉篆,骨秀神恢张。
噫嗟蒙氏祖,服事固有常。
小人杨鲜于,失驭隳边疆。
卌年始复归,崔君功莫当。
奇略动不测,智勇真昂藏。
皋辈邀其成,唐帝逢其光。
及兹持节册,椓奴竞炜煌。
勋名古如此,何用慨以慷。
深沉翠墨痕,鐍之白藤箱。
间关兵火馀,未化仙蟫粮。
主人诚笃爱,所惜鬓早苍。
犹然衣带折,无钱缝缥囊。
兜鍪试比坚,孰若读书床。
滋也官徒尔,惟此笔不亡。
君其宝片纸,乘除谷与臧。
从来千里足,不假千金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