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至日(并小序) 清 · 赵冕镐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玉垂先生集卷之十八
冬至也。不可无诗。试搆一篇而特用别法。即起得此体也。未知前人有谁如此。而吾自刱有。亦何妨耶。
如客长程劳风雪,邮亭少憩亦欣然。
四时元得生阳始,一气分成造化圆。
独对梅花寒自语,忽看鬓发老堪怜。
贱臣还有昌辰祝,千岁君王动法天。
又忆芙蓉词 清 · 李裕元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嘉梧藁略册五
癸亥。余自海移北。作忆芙蓉堂词。乙亥。以奏请行过境。时正仲秋。又作忆芙蓉诗。丁丑夏。一海妓来访。使之诵读。写寄李都巡汝谐。庸博一粲。
一别芙蓉十五年,梦魂频入碧城天。
宝光绕日扁楣照,月色宜秋乐府传。
鸿爪馀痕留迹雪,泡花流景褪腮胭。
乘槎何处银河到,万里风飙忆老仙。
赤穗四十七义士歌 清末 · 黄遵宪
押尤韵
日本元禄十四年三月,天皇敕使聘于将军。将军命内匠头浅野长矩接伴。十四日,延使报谢诏命。仪未行,长矩卒拔刀击高家上野介吉良义英。义英走仆不死。目付官就讯争故,长矩对:自奉命接拌,上野介每以非礼见遇,是以及事。将军大怒,命囚长矩,责之曰:卿以愤争故,临国大礼,公然挥刃,以私怨灭公法。其赐死。其弟大学头长广,收尸葬之泉岳寺。报至赤穗,长矩老臣大石良雄,聚众言曰:上野介尚在,吾曹唯有枕城而死耳。共刺血盟誓,遣使告于长矩外亲户田氏定曰:内匠头有罪伏法,臣等谨服命矣。惟不共戴天之仇,俨然朝列,臣等无颜立于人世,敢含刃骈死,以殉孤城。讲以此意报之目付官。氏定答书曰:苟报之目付,达于公朝,恐将不利于大学头。众乃更议。及收城使至,复请曰:浅野氏自胜国以来,世世蒙国恩。今大学头现在,愿赦罪继其家。官使曰:诺。良雄复语众曰:城亡与亡,乌敢以大学故而图存。虽然,舍此岂遂无死所哉!各泣别去。明年三月,良雄等先后变姓名入江户。佯为贩夫,僦居义英第侧,以伺利便。义英畏仇,一夕三迁,莫测其踪迹。而尝以茶事为嬉,所喜茶人某,每曾必与。大高忠雄乃佯为富商,从学茶燕法。十二月十四夜,义英将集饮于家,良雄等得茶人语,遂聚众举事。按第图,定部分。众皆戴铁兜,衷锁甲,外为救火吏服,担弓枪长梯大椎从之。神崎则休乡导。夜四更至。至则挝门缘屋,乘高呼曰:内匠头家士为报仇来,敢出拒者斩。弱无力者,坐不动者,置之。欢呼入室,每室烧烛,遍搜不能得。乃捕劫一人,导至寝所。有义英席卧被尚暖,众知其逃匿不远,更四出旁搜。间光兴至房侧,间嗫嗫有耳语声,破户呼曰:得无在是耶?众发矢奋枪薄之。房乃藏茶具者,有人乱掷物以拒。武林隆重揭烛,见一人著白衬衣在隐所,方拔刀欲起,隆重搀进,斫而殪之。额及背有枪痕,喜曰:此非亡主所手击者哉!乃吹螺啸聚,以竿悬首,拥往泉岳寺长矩墓所。良雄预作具名书二通,一留义英外厅,一道人齐诣弹正官仙石久尚第,自明其报仇,非抗国法。良雄等既至寺,以橐盘盛义英首,又出匕首,置碑跗上,锋刃外向。四十七士自呼名拜谒,环跪墓前,读祭文曰:‘去年三月十四日之事,臣等卑贱疏远,不与知其状。然窃料我公与吉良上野君,必有积怨深仇,非得已也。不幸仇人未得,而身死国除,遂以一朝之愤,而亡百年之业。臣等食君之禄,应死君之事,苟腼颜视息,他日蒙耻入地,将何面目见我公乎?臣等自谋此事,弃妻子,捐亲戚,奔走东西,不遑宁处,凡一年又二百七十日于兹矣。常虑溘先朝露,所志不遂,重为世笑。赖天之明,君之灵,昨夕四更,往攻吉良氏,臣等幸得藉手以毕先公未了之志。此匕首,昔公在时割所爱以赐臣者,今谨以奉上,请公以此甘心仇人,以洗宿恨。’读毕,起取盘上首,以匕首击之三。复相聚大哭。既出,见寺僧曰:某等之事毕矣。仙石久尚以事闻,将军命分囚之四诸侯邸。明年二月四日,就所拘之邸,令以屠腹死。命曰:前者浅野内匠,所犯大不敬,论死如法。而吉良上野介以无罪原而不问。生杀皆出上旨,汝等乃诬以主仇,结徒聚众,执持弓矢,擅杀朝臣,大逆不道,其赐自尽。众皆稽首曰:自分应处极刑,乃赐剑自裁,此朝廷之仁也,某等死瞑目矣。乃悉葬之长矩墓侧。各为立碑。府下吊祭者填凑成市,数月不已。咸称为四十七义士,各搜辑其姓氏年甲遗事,刑录成帙。所遗手泽,争宝藏焉。
四十七士人同仇。
四十七士心同谋。
一盘中供仇人头。
哀哀燕雀鸣啁啾。
泥首泣诉围松楸。
臣等无状恐为当世羞。
君虽有臣不能为君持干掫。
君实有弟不获传国如金瓯。
君亦有国民,不敢兴师修戈矛。
犹复腼颜视息日日偷。
臣等非敢国法雠。
伏念国亡君死实惟仇人由。
当时天使来,奉命同会酬。
环门观礼千人稠。
彼名高家实下流。
骂我衣冠如沐猴。
笑我朝会啼秃鹙。
我君怒如鲠在喉。
拔剑一发不复收。
乌知仇人不死翻贻家国忧。
臣等闻变行叹复坐愁。
或言死拒或言死请无能连一筹。
同官臭味殊薰莸。
一国蒙戎如狐裘。
最后决意报雠同力戮,洒血书誓无悔尤。
四十七士相绸缪。
蹈间伺隙忽然岁一周。
昨夜四更月黑至鸺鹠。
众皆衷甲撑铁兜。
长梯大椎兼利鍭。
或逾高墉或逾沟。
开门先刃铃下驺。
大呼转斗如貔貅。
彼仇人者巧藏驱,如椽银烛遍宅搜。
神恫鬼怒人焉瘦,闯然首出霜锋抽。
彼盘之中血髑髅。
先公犹识伧父面目不?
此一匕首先公所赐绕指柔。
请公含笑试吴钩。
忽复赍齐恨埋九幽。
臣等事毕无所求。
愿从先君地下游。
国家明刑有皋繇。
定知四十七士同作槛车囚。
不愿四十七士戴头如赘疣。
唯愿四十七士骈死同首丘。
将军有令付管勾。
纲舆分置四诸侯。
明年赐剑如杜邮。
四十七士性命同日休。
一时惊叹争歌讴。
观者拜者吊者贺者万花绕冢每日香烟浮。
一裙一屐一甲一胄一刀一矛一杖一笠一歌一画手泽珍宝如天球。
自从天孙开国首重天琼矛和魂一传千千秋。
况复五百年来武门尚武国多贲育俦。
到今亦穗义士某某某某四十七人一一名字留。
内足光辉大八州。
外亦声明五大州。
即事 其一 晚清 · 席子研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法人马加里由缅入滇游历,经野人界,被匪戕毙,截其首,枭于腾越关外。法人争讼,谓阴有嗾之者。朝廷简派两广总督李翰章、前工部右侍郎薛焕会同法公使于滇垣察办,时乙亥冬也。
重瀛猾夏欲窥边,匹马西来未入滇。
骤卷星沙摧黑獭,畴抛脂骨葬朱鸢。
羌獠旧是穷奇族,榛莽都成盗蹠天。
千古版图挥玉斧,控弦何用策长鞭。
沈吉田中丞挽诗 其一 清 · 唐赞衮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出处:此诗收于唐赞衮《台阳集》,又载「台湾文献丛刊第三○九种」《台湾关系文献集零》、赖子清《台湾诗醇》、赖鹤洲〈斐亭吟会‧牡丹诗社〉、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公讳应奎,号吉田;浙之平湖县人。官台湾布政使,护理台抚;台地改设行省,公擘画宣勤,劳勚最著。乙亥(1875)秋,蒙奏调赞衮权台湾道,补台南府,谓不才可大用;而夙与公初无一面交,辱公知遇,令人心感。其时,公以疾终于籍。爰成截句,以当薤露。知己之恩,此生无以为报,痛哉!
蛮风催送出山云,莽莽烽烟蔽夕曛。
偷渡中流狂击楫,投艰历险懋勋勤(作者注:「十二年法夷搆衅,台海戒严;公奉召赴台,乘渔舟冒险渡海。」此诗又载赖子清《台湾诗醇》、〈斐亭吟会‧牡丹诗社〉、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沈吉田中丞挽诗 其四 清 · 唐赞衮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此诗收于唐赞衮《台阳集》,又载「台湾文献丛刊第三○九种」《台湾关系文献集零》、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公讳应奎,号吉田;浙之平湖县人。官台湾布政使,护理台抚;台地改设行省,公擘画宣勤,劳勚最著。乙亥(1875)秋,蒙奏调赞衮权台湾道,补台南府,谓不才可大用;而夙与公初无一面交,辱公知遇,令人心感。其时,公以疾终于籍。爰成截句,以当薤露。知己之恩,此生无以为报,痛哉!
持躬玉立壁千寻,缔造经营矢荩忱。
海上甘棠无恙在,碑镌遗爱泪痕深(作者注:「公在台惠政甚多,至今台民犹称颂不置。」此诗又载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沈吉田中丞挽诗 其五 清 · 唐赞衮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此诗收于唐赞衮《台阳集》,又载「台湾文献丛刊第三○九种」《台湾关系文献集零》、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公讳应奎,号吉田;浙之平湖县人。官台湾布政使,护理台抚;台地改设行省,公擘画宣勤,劳勚最著。乙亥(1875)秋,蒙奏调赞衮权台湾道,补台南府,谓不才可大用;而夙与公初无一面交,辱公知遇,令人心感。其时,公以疾终于籍。爰成截句,以当薤露。知己之恩,此生无以为报,痛哉!
捧檄分巡始识荆,人从疏阔见真情(编者按:「真情」,底本误作「情真」,今改。)。
世间信有贤梁孟,图报无方百感生(作者注:「十七年)。
丹凤吟 清末民国初 · 朱祖谋
押词韵第十五部
题蒋孟蘋密韵楼图,孟蘋既得宋本周密草窗韵语,为图纪之。韵语凡六稿,咸淳重光协洽陈存敬序,乙亥李彭老、李莱老题诗。按癸辛杂志至大戊申草窗年七十七,则生当绍定壬辰,韵语纪年至甲戌年四十三,盖中年以前之作。南宋江湖词人兼以诗传者,惟姜尧章最著,草窗诗风格稍逊,而举体修洁,庶几近之,又生长行都,栖息苕霅閒,山水清音,自异凡响。卷中自元代至康熙时题识殆遍,乃未入藏家著录,洵希世之秘笈矣
坐拥连床缃缥,带草春窗,英光深烛。
真珠船到,开卷蠹尘轻簌。
元和蜕取,义熙题遍,尽有书城,能消陵谷。
过眼云烟漫省,唤起词仙,一笑来伴幽独。
按谱笛中世换,旧蘋断碧凄剩馥。
蔓草王风感,甚芳椒疏雨,清事能续。
吟边今古,一抹弁峰寒绿。
送尽飞鸿,三径晚、憺凭阑心目。
古芸隐处,珍重文字福。
哀馀皇 清末民国初 · 沈瑜庆
押寘韵 出处:台湾诗乘
光绪乙亥,日本搆衅台湾番社,先子奉诏视师,勒兵相持数月,日人就款。言路腾谤,以为纵敌,先子不为动。师旋,遵旨复陈练兵、筹饷、制械、储材、游学、持久六事,请饬各省每年合筹四百万金,分解南、北洋,计日治海军,期以十年成三大枝。彼时游学者亦艺成而归,制船、驾船,不患无人矣。易箦前夕,口授遗疏。先是日本夷琉球为冲绳县,庶子王先谦请伐,廷旨饬议,未及复奏。至是遂言日本自台湾归后,君臣上下,早作夜思,其意安在,不可谓非劲敌。而我之船械军实,无改于前,冒昧一试,后悔方长,愿皇上以安生之质,躬困勉之学,所谓州来在吴犹在楚也。疏入,廷旨促办海军,合肥亦悟。北洋海军权舆于此。而出使大臣李凤苞请废船政,谓制船不如买船,而已私其居间之利。后希中旨者,又挪海军款以办颐和园工程。甲申一挫,甲午再挫,统帅不能军,闽子弟从之死亡殆尽。吴公子光曰:「丧先王之乘舟,岂惟光之罪,众亦有焉。」长歌当哭,遂以〈哀馀皇〉名篇。
城濮之兆报在泌,会稽已作姑苏地。
或思或纵势则悬,后事之师宜可记。
昔年东渡主伐谋,严部高垒穷措置。
情见势绌不战屈,转以持重腾清议。
铁船横海不敢忘,明耻教战陈六事。
军储四百饷南北,并力无功感尽瘁。
宋人告急譬鞭长,白面书生臣请试。
欲矫因循病卤莽,易箦谏书今在笥。
蓄艾遗言动九重,因以为功宜可嗣。
谁知一举罢珠崖,东败造舟无噍类。
行人之利致连樯,将作大匠成虚位。
子弟山河尽国殇,帅也不才以师弃。
即今淮楚尚冰炭,公卿有党终儿戏。
水犀谁与张吾军,馀皇未还晨不寐。
州来在吴犹在楚,寝苫勿忘告军吏(吴福助编校)。
两同年诗二首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九
时贤及同辈中,勇于进取之人,余畏服之,然不能效之;其澹于荣利者,则非余所能及也。乙亥乡举同岁生杜子仲丹,自丙子一试礼部后,遂不再往;汪子镜青,居翰林仅一两载,遽乞假归。余过长沙,仲丹方主讲湘水校经堂,镜青则奉母家居也。乃各赋一诗赠之。
少微含曜近长沙,两度如停问字车。
阶下春风生带草,檐前夜雨落灯花。
西河设教经师席,北渚笺骚处士家。
好向清时铸房魏,元文岂但付侯芭(仲丹著述最富,尤工词。)。
书清建威将军阮炳福家传后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集外诗
淮军名将阮炳福,字辅卿,合肥人。幼苦贫,咸丰初,天下大乱,粤匪入长江,踞金陵为伪都。公方为末校,皖陷,为贼掠去数载。十一年,偕程忠烈公学启投曾国荃营。同治元年,李文忠公创淮军,规江苏,公乃改隶淮军,为统领,东下,壁上海。时贼势盛,苏浙相应,官军久无功。文忠计先进太湖,断苏浙孔道,截贼后。于是吴江、嘉兴之役,公负创殊死战,擒贼首九人,连拔之。复略他县如破竹,贼援以绝,遂擒郜云官等八假王。复江苏,湘军亦克金陵,东南大定。奏克吴江为首坊,公授官总兵。六年,文忠受命平捻匪,八年,平回变,皆公为先锋,功冠诸军。中原西陲悉平,文忠移督畿疆。光绪元年,奏公为练军全军翼长,晋提督为大将,镇通、永、保、大、宣化间。十六年,卒于天津。综其战绩,凡四省、五府、一州、十县。朝廷追念殊功,诏附祀各省淮军昭忠祠,复令吴江、安徽、天津建立专祠,国史立传焉。公性奇勇,战则忘身,被伤竟体如刻划,血淋漓下,辄握灰土止之。左股中鎗弹,十馀年不出,往往作奇痛,则自手利刃剜去之,见者咋舌。事母至孝,忠王事,守身笃内行,淡泊寡欲,终身一娶,生五子,重名节,敬文士,居官廉介,不治生产。语详其家传中。公与先公交最善,余故知之审。伯子忠植,官至省长,余总角交。次忠枢,官至邮传部副大臣,其子余婿也。馀子亦宦成。近忠植书示《家傅》嘱题,亟写诗报之。昔公有神骏,日行六百里,因以为名。圉僮张禄善走,能奔及其马,随军驰逐二十年,竟先公一月卒云。
英雄大底来田间,怀抱忠孝气苍然。
中兴人物开凌烟,昔是何世今何年。
咸同之际纷蛇豕,妖孽刘盆称天子。
淮军崛起东勤王,楚尾吴头黄天死。
当时湘军拜元戎,诏佐曾公归江东。
李相知人善将将,大风从虎云从龙。
吴江嘉兴腰击贼,贼势长蛇首尾逼。
官军如云皆屏息,将军未至不敢击。
将军怒挟风雨俱,从天上来裹创趋。
入阵出阵枭九渠,马六百里人一夫。
将军一夫万人敌,转战东南成半壁。
帝命移军平两河,关陇燕齐驰羽檄。
此时万马救中原,日月荡摩雷霆掣。
明年入卫诏班师,献俘太庙来帝侧。
帝曰宰相其汝功,惟汝斧钺汝衽席。
相拜稽首非臣功,天王神武将士力。
元和诸臣武古通,出将入相从晋公。
报也每战称第一,四十封侯酬大功。
临阵不著铜面具,创瘢刻划肩背胸。
时清解衣示儿子,括骨拔镞筋血红。
相国女孙杨圻娶,将军之孙圻女女。
三世交亲五十载,熟闻风义皆掌故。
自从汗马三十年,手执金印腰无钱。
贵娶一妻戒二色,殁授五子数顷田。
同时绛灌皆富贵,鼎食钟鸣喧管弦。
功臣年表今谁数,独闻扶风儿孙贤。
武帝旌旗在天上,褒公毛发图形状。
沉吟异代昔同时,偶话中兴神俱王。
草木皆兵淝水寒,云台将相眼中看。
金陵犹在斜晖里,流涕江山思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