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创作日期
论治乱之要疏(元丰六年闰六月) 北宋 · 富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三三六、《东都事略》卷六八、《宋名臣奏议》卷一五、《宋史全文续资治通炮》卷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五、《右编》卷六、《续资治通炮》卷七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闻自古致天下治与乱者,大纲不出谀佞、谠直之人二端而已。谀佞者进,人主不闻有过,惟恶是为,所以致乱也;谠直者进,则人主日有开益,惟善是从,所以致治也。此乃人主致治乱之大略焉。臣自离朝廷,退居林下,时亦仰知朝政所为。大率谀佞者竞进,谠直者多处于外。虽有在朝者,盖恐触忤癚佞,亦皆结舌不敢有所开陈。又闻近日中外或有事绪上挠圣怀,而忠义之士,但仰屋窃叹,不见有闻于上,致陛下不得知而更张之,此实非朝廷之福也。惟愿陛下开忠正之路,杜群枉之门,讲求善政,变祸为福,俾天下受赐,坐致太平,此老臣有望于陛下。其间事目甚多,亦不敢妄有条列,但举其大要,惟圣君留神而择焉。不尔,即恐浸渍渐深,祸乱将至,则于时益烦宵旰之忧而亦无所济矣。老臣犬马区区之志,略陈其端,伏望圣慈无少忽而深思之、力行之,乃天下之幸,宗社之福也。臣窃观大凡臣僚上封论事,其间甚有事沽激取虚名者,亦有希利禄求实欲者。臣今年整八十,可谓老矣,近日尤觉衰鑓,举动须人扶策,家居坐卧,日与死迫,癋已致政十有馀年,固非事沽激希利禄之时也。惟是忧国爱君之心愈深愈切,所以不量僭越,特有此奏闻。惟陛下少加省察,思而行之。
太尉韩国文忠富公哀词(四库本下有弼字) 其一 北宋 · 文彦博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蚤擅才名重,天资德望崇。
大勋缘定策,美利在和戎。
一代推人杰,三朝倚栋隆。
音容虽已矣,永誉更无穷。
太尉韩国文忠富公哀词(四库本下有弼字) 其三 北宋 · 文彦博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我愧才无取,公常问不能。
白麻曾并命,黄阁遂同升。
调燮彝伦叙,将明庶绩凝。
如仁今奄忽,昭代失良肱。
留守相公宠赐雅章召赴东楼真率(原作宰,据四库本改)之会次韵和呈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朱楼华阁府园东,蜗陋仍依美庇中。
俭幕深严依绿水,楚台高迥快雄风。
四弦清切呈新曲,双袖蹁跹试小童。
况是元规兴不浅,归轩争敢便匆匆。
奉陪伯温中散程伯康朝议司马君从大夫席于所居小园作同甲会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四人三百十二岁,况是同生丙午年。
招得梁园同赋客,合成商岭采芝仙。
清谈亹亹风盈席,素发飘飘雪满肩。
此会从来诚未有,洛中应作画图传。
王太师挽词(二首 圭 (三字原缺,据四库本补)) 其一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贤书蚤入英雄彀,冠岁高驰贾马声。
一纪玉堂司大笔,两朝金鼎主和羹。
天边遽失骑箕象,川上犹思用楫名。
欲识圣恩优异处,密章重叠贲佳城。
王太师挽词(二首 圭 (三字原缺,据四库本补)) 其二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去春解组遂西征,曾辱都门出饯行。
席上诗成光退迹,樽中酒满叙离情。
经年方叹音容隔,此日俄惊柱石倾。
羸老不能亲引绋,临风洒泪湿襟缨。
太尉韩国文忠富公哀词(四库本下有弼字) 其四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去年春作耆英会,一坐簪绅仰典(原作与,据四库本改)刑。
今日共嗟天不慭,惟瞻英范在丹青。
太尉韩国文忠富公哀词(四库本下有弼字) 其五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达观(原作官,据四库本改)定知无怛化,常情未免怆离魂。
邛(疑当作邙)山土厚虽埋玉,遗烈馀芬万古存。
提举端明宠示三月三十日雨中书怀包含广博义味精深词高韵险宜其寡和辄次元韵 北宋 · 文彦博
五言排律 押盐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春光垂欲尽,夏景渐增添。
郁郁松篁茂,萧萧风雨兼。
花心随絮落,屐齿被苔粘。
巧啭莺迁木,惊飞燕入帘。
虾须穿曲沼,虎爪度前檐。
坐久香销炷,吟多笔费尖。
云容方霭霭,日色未炎炎。
舞鹤倾丹顶,游龟散绿髯。
命宾常务率,出令更须严。
诗咏当阶药,书寻傍架签。
兰芬衣可袭,露润草俱沾。
贵近辞金马,编脩赐玉蟾。
高欢(四库本作怀)惟自适,独乐未尝厌。
赤白曾咨丙,丹青每诮阎。
冲和缘养浩,寂寞为安恬。
身处贫无愧,心贪道不廉。
成文推大手,济用鄙轻缣。
视履循清节,祈恩陋杂占。
闻韶欣凤舞,在藻爱鱼潜。
鲈鲙思鱼艇,貂冠望酒帘。
圣时非吏隐,贤业系民瞻。
抚事惟公论,摛辞乃自谦。
保躬诚易退,康世义难淹。
颣句惭无取,酬言幸不嫌。
太尉韩国文忠富公哀词(四库本下有弼字) 其二 北宋 · 文彦博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晁董经邦策,皋夔济世贤。
频坚挂冠请,未及纵心年。
蚤遂赤松伴,晚参黄檗禅。
悬车垂一纪,筑室冠三川。
潇洒山中相,优游地上仙。
尊荣(原缺,据四库本补)兼寿考,五福在公全。
奏西京漕河事(元丰六年四月)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八、《文潞公文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本府勘会自会通桥下至白马寺洛河水路,滩碛浅涩,难行纲运,遂奏乞开淘古漕河旧道,稍令深阔,抵至白马寺,却合洛河,回避二十馀里滩碛,所贵通行纲船,不致滞碍。今蒙朝旨依奏施行。看详中诸内更带下白波辇运司奏,乞开浚漕河至偃师县界,合洛河,通济舟船。虽与本府所奏事状大抵皆同,只是称至偃师县界漕口合流,必添展地里稍远,须至更差官觑步所碾添开浚故道地步、长短及地形高下,是与不是有古来河道,确实计定功料申上。
祭赵少师文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乐全集》卷三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维元丰六年岁次癸亥,四月丙午朔,十六日辛酉,宣徽南院使、检校太傅、太子少师致仕、上柱国张某,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乡老赠太子太师赵公之灵:呜呼!仕显王庭,老归乡社。我思故人,今谁存者?并游辞场,麻衣如雪。接武重金,同兹大耋。得谢掩关,相望一陌。樽酒笑言,累经青白。公病再期,去年我病。四旬往来,亦足有省。公来视我,欲兴不能;我往候公,公莫能兴。忽闻钟声,公已脱屦。非幻不灭,何云去住?倚户而歌,此事惊俗。于行一酹,众哭亦哭。先茔拱木,体魄则降。如其知气,岂埋泉壤?呜呼哀哉,尚飨!
观潮因寄五弟拊生日 北宋 · 赵抃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祝弟生辰不惮遥,元丰六稔庆三朝。
源源祺寿来无尽,一似钱江两信潮。
偃仰 北宋 · 韩维
押词韵第十七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鹊噪庭柏喧,朝光来入隙。
祠官谢馀事,偃仰百骸适。
回思朝市人,小大各有役。
区区就终尽,万古同一迹。
而我遂慵散,兴味良不极。
富贵非所慕,兹愿傥有获。
富文忠公墓志铭 北宋 · 韩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元丰六年闰六月丙申,司徒韩国公致仕富公薨于京西里第之正寝,享年八十。天子闻讣震悼,为辍视朝,内出祭文,遣中贵人致祭,所以赙恤其家甚厚,且赠太尉、郑国公,谥曰文忠。公讳弼,字彦国,河南人。曾大父内黄县令讳处谦,大父商州马步使讳令荀,考尚书都官员外郎讳言,并以公贵,赠中书令、尚书令,封邓、韩、秦三国为公。曾祖母刘氏,祖母赵氏,母韩氏,赠鲁、韩、秦三国太夫人。公少有大志,自刻苦为学,寓于僧坊,夜分略假寐凭几,既寤,则以冰雪沃面,复起读书。应举京师,范文正公一见奇之,与语终日,曰:「真是王佐才也」。天圣八年,中茂才异等科,授将作监,出知河南府长水县。逾月,用李文定公辟,签书河阳节度判官厅公事。丁秦国公忧,服除,会范文正公言郭后不当废,左迁知睦州,公上疏曰:「废后非治世所宜,又以谏诤斥逐忠良,是一举而二失也。且国家缓急,何由得忠臣之心,来谏诤之论哉」?降通判绛州。景祐四年,召试馆职,擢太子中允,直集贤院。从王沂公辟,通判郓州。宝元元年,赵元昊反,僭大号,朝廷仓卒措事,用人多失其当。公上疏陈八事:一曰宜先斩其使,以张国威,折奸谋;二曰阅兵四方,使者旁午,非□□重威安民;三曰兵兴,用度益广,宜佐以内府金帛,不宜专责外计,恐其乘急赋调,重伤民力;四曰宜重赏战功,以劝死事;五曰不宜以厚禄高爵购募首恶,恐非示武明罚之道;六曰不可用夏守赟充枢密使,以轻兵本,妨贤路;七曰造次乏人,宜选群臣,不限资格,各举其类,以备任使;八曰每遣边臣,请先赐对以观其才,抚以恩信,俾效死力。三年,召为开封府推官,赐五品服,兼知谏院。时朝廷悉兵备西北,而东南九道俱无守卫,公请于每道要郡各募兵数千,部署训练,可以备他虞;又茶盐之榷,利厚而法重,贫民误犯罪者众,愿省赢兵,节冗费,以佐国用而弛其税,以追王风。康定元年日食岁旦,公请罢宴彻乐以答天戒,戎使止就馆赐饮食,而不乐不宴。且曰:「万一北虏行之,则中国可愧矣」。后使北虏,归言:「虏果罢宴」。先是,执政者恶上闻其过失,因贬逐言者,遂榜朝堂,禁臣僚越职言事。公因日食上疏曰:「脩省之道,莫若通言路,使人各得陈上之得失,择善而行,则万务皆举。愿降诏求直言,革除越职之禁,则可以尽人情,答天意」。寻诏许臣下皆得言事。公又言:「奏封事者众,乞选侍臣分阅,择可用施行之」。刘平战没,中贵人黄德和上章诬平以降贼,朝廷以兵禁守平家。公言:「中贵传命,平即日引道,志在忘家徇国,宁有降贼事?此必德和败归,搆此语求自脱耳。兼闻遣内侍往勘,深恐同类傅致,误朝廷赏罚。愿更遣文武谨信者以往」。后刘平果非降贼,德和坐腰斩。入内都知王守忠除陕西兵马都钤辖,公又言:「有唐之世,上始疑将帅,遂以内臣监军,取败非一。今命守忠为都钤辖,乃监军之任也。臣恐将权遂移,边将自此无功矣」。朝廷为罢守忠不遣。又言:「边事系国安危,不当专委枢密院而宰相不与。乞如国初,令宰相兼枢密使」。西夏首领吹同乞砂、吹同山乞各称伪将相来降,朝廷补乞砂以奉职、山乞以借职安置,戍之荆、湖间。公又言:「二人向化而来,其家必尽种族。臣谓当厚加赏劳,访索敌情,以助破敌之计。今乃投之远方,待以羁囚,将何以怀劝来者」?又言:「朝廷取人路狭,所得文士而已。天下多遗佚。愿以临难不顾,武勇绝伦,智足安边,才任将帅,谋虑宏远,可使绝域之类,多设科目,委诸路监司察举,以尽人才」。皆见施行。明年,充三司盐铁判官,迁太常丞、史馆修撰。五月,改右正言、知制诰,纪察在京刑狱,赐三品服。时有用伪祠部牒为僧者,事觉,牒乃堂吏所为,开封府狱具而不及堂吏。公白执政,请收伪造者付吏。执政指其座曰:「他日公自当居此,奚事沽激为」?公正色曰:「某以公事来察,何以甘言见诱邪?必得吏正其罪乃已」。差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时西陲困于用兵,庆历二年正月,北虏乘我间,聚其众境上,遣使萧英、刘六符来求地,朝廷以为忧。历选近臣任使事者,往往怯懦不肯行。执政以公名闻,仁宗召对,面谕。公曰:「主忧臣辱,今北虏狂慢如此,臣何敢自爱,以忧吾君」?上先命公为接伴,以观其意。英等入境,遣中使慰劳,英称足疾不拜,公谓曰:「仆尝使北,病卧车中,闻命尚起拜,今君岂得闻天子命而不拜」?萧英惕然起,遂使人掖而拜。至大名尹觞,六符辞,公劝之。六符曰:「在途久荷庇护,今日功亏一篑矣」。公曰:「九仞之功已大,岂以一篑之微而遽弃邪」?六符遂尽觞,退谓公曰:「九仞之言甚善,愿卒成之」。公曰:「敢不奉教」。自是英等始开口论议,公亦推诚心与之往复,因尽得其所以来之状上闻,且请遣大臣至馆议所欲与。仁宗遣御史中丞贾文元为馆伴议之。初,敌欲得晋祖所与关南十县者,朝廷不许;而议欲结婚,以宗室允宁女嫁其子梁王;或增岁遗。公闻之,谓所亲曰:「北虏无名肆慢,不得已者,可少增岁币,奈何以婚姻许之」?四月,除枢密直学士,辞不受。寻假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使契丹。至虏帐,其馆伴刘六符曰:「公来,得非以结婚与岁遗事邪」?公曰:「然」。六符曰:「北朝皇帝坚欲割地,亦尝议及之乎」?公曰:「北朝若欲割地,此必志在败盟,假此为名。南朝决不从,有横戈相待耳」。六符曰:「若两朝坚执,则事安得济」?公曰:「北朝无故求地,南朝不即发兵拒却,而遣使好词更议,嫁女、益岁币,犹不从,乃是北朝坚执,非南朝执也!及见虏主,公曰:「两朝人主父子继好垂四十年,一旦忽求割地,不知何故?两主无由相见,故遣愚臣问其所以」。虏主曰:「南朝违约,塞雁门,又河北展塘水,治城隍,点民兵,将以何为?诸臣竞请兴兵,寡人谓不若遣使求关南故地,求而不得,兴兵未晚」。公对曰:「雁门近元昊境,虑其潜有浸轶,故塞之;塘水成于何承矩,事在通好前,以地卑水聚,故滋广耳;城隍完葺其旧,民兵按故籍补之。皆非创有增立也」。虏主曰:「微卿言,不知其详」。又曰:「朕欲得者祖宗故地」。公曰:「晋高祖以卢龙一道赂契丹,周世宗复取关南,皆异代事。宋兴已九十年,岂得复理前代所取之地乎?必欲各理旧疆,恐非北朝之利也」。虏主无言,徐曰:「元昊称藩尚主,南朝加兵,独不先告我,何也」?公曰:「北朝向伐高丽、黑水,岂尝报朝廷乎?兼天子遣臣致意于陛下曰:『向不知元昊与弟国通姻,以其负恩扰边,故加讨戮。而弟有烦言,击之则伤兄弟之情,不击则不忍坐视吏民之死而莫救也。不知弟何以处之』」?虏主顾其臣胡语良久,曰:「元昊为寇,岂有使南朝不击之理」?他日,六符谓公曰:「昔南朝太宗皇帝既平河东,遂袭幽燕。今虽云西边用兵,无乃复欲窥幽蓟乎」?公曰:「其时北朝先遣拽刺梅里来聘问,而复出兵石岭关以助河东。太宗怒其反覆,故伐燕蓟,盖北朝自取之也」。六符又曰:「吾主不受金帛,坚欲十县,如何」?公曰:「南朝皇帝曾言:『凡为人子孙,岂敢妄以祖宗土地与人?昔澶渊之役,盟约相好,章圣尚不与昭圣关南县,岂今日而反求多邪?且北朝要十县,不过利其租赋耳。今以金帛代之,亦足坐资国用。朕念两国生民,不忍使之肝脑涂地,不爱金帛,屈己以徇北朝之欲。亲如家人,兄顺其弟,弟亦顺兄,则睦矣;兄既顺弟,而弟不顺兄,则必致争阋。若北朝必欲得地,是志在背盟弃好,朕独得避用兵乎?且澶渊之盟,天地神祇,实共临之。今北朝先发兵端,朕不愧于心,亦不愧于天地神祇矣』」。六符谓其介曰:「南朝皇帝存心如此大善,当共奏使两主意通」。翌日,召公同猎,引公马自近,问所欲言。公曰:「南朝唯欲欢好之久耳」。虏主曰:「我得地则欢好可久」。公曰:「南朝皇帝遣臣闻于陛下:『北朝若欲得祖宗故地,南朝亦岂肯失祖宗故地邪?且北朝既以得地为荣,则南朝亦以失地为辱矣。兄弟之国,岂可使一荣一辱?朕非忘燕蓟旧封,亦安可复理此事?正应彼此自谕耳』」。退而六符告公曰:「皇帝闻公『荣辱』之言,意甚悟。然金帛坚不欲取,唯结婚可议耳」。公曰:「结婚易生衅隙,盖夫妇情好难必兼,人命脩短或异,则所盟不终,不若增金帛之便也」。六符曰:「南朝皇帝向自有言」。公曰:「帝女才四岁,成婚须在十馀年后。虽选宗女成婚,亦须四五年后。今欲释目前之疑,岂能待哉」?公又揣虏欲结婚意在多得金币,因曰:「南朝嫁长公主,故事,资从不过十万缗耳」。由是虏缓结婚之意,且谕公归。公曰:「二论未决,何敢便还?愿留毕议」。虏主曰:「候卿再来,当择一事受之,宜以誓书俱至也」。公乃还奏,仁宗悦,除吏部郎中、枢密直学士,又以辞不受。七月,复假前官议前事以往,受书并口传之词于政府。公既行至灵寿,独念未尝见国书,其中或有与口传违异,则无以折敌示信。乃发书视之,果不同。遂疾驰复至京师,日欲晡矣。径叩閤门求对,因宿侍宿舍一夕,易书而行。至其国,虏主曰:「寡人熟思卿前言,诚不如金帛便。然受之无名,须于书中加一『献』字乃可」。公曰:「『献』字乃下奉上之辞,非可施于敌国。况南朝为兄,岂有兄献于弟乎」?虏主曰:「南朝以厚币遗我,是惧我也。『献』字何可惜」?公曰:「南朝皇帝守祖宗之土宇,继先皇之盟好,以善意相承,故致币帛以代干戈,盖生灵是恤,岂惧北朝哉?今陛下忽发此言,正欲绝弃旧好,以必不可之势相要耳,则南朝亦何暇顾生灵哉?虏主曰:「改为『纳』字如何」?公曰:「亦不可」。虏主曰:「卿无固执,恐败乃主事。我若拥兵南下,岂不祸乃国耶」?公曰:「陛下出兵,能保其必胜否」?虏主曰:「不能」。公曰:「胜既不保,安知其不败耶」?虏主曰:「南朝既以金币与我,『纳』字何惜?况自古有之」。公曰:「自古惟唐高祖臣事突厥而借兵焉,当时赂遗,或称『纳』,今则不可。况其后颉利为太宗所擒,岂复更有是理」?虏主默然,见公词色俱厉,度不可夺,曰:「我别遣使与南朝皇帝议之」。公自至虏中,日与其君臣论难,或自旦及夕,至指帐前高山曰:「此尚可踰,若欲『献』、『纳』二字,则如天不可得而上也。使臣头可断,此议决不可诺」。于是,虏留所许岁增金帛誓书,复遣耶律仁先、刘六符赍其国誓书以来,仍求『纳』字。公至都,言曰:「契丹求『献』、『纳』二字甚急,臣既以死拒之矣,愿朝廷终绝之」。公初奉使,闻一女卒,再奉使,闻一男生,皆不顾,亟行。寻迁翰林学士。公上章及面启曰:「朝廷方事西路,河北无备,臣奉使所以不敢死争者,实虑兴戎以败国事,功于何有而遽受赏哉?愿陛下增修武备,俟衅而动,以洗国耻」。卒不拜。仁宗益嘉公劳而不有,三年三月,遂命公为枢密副使,辞不受,拜资政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知审官院。七月,再除枢密副使,固辞不受,至持诰命纳于上前而罢。逾月,复除前命,值元昊使人致辞,群臣班于紫宸殿门,有诏促公假枢密院班,方御殿,且命宰相谕旨曰:「朝廷用贤,不缘使虏之劳」。公知不可辞,方受拜。公既典几密,自以为遭时得位,知无不为。时晏元献公为宰相,范文正公参知政事,杜祁公居枢密,公与之同心合力,期致太平。仁宗开龙图、天章阁,命辅臣各条天下大事。公列上十馀事及河北安边十三策,又乞择宗室之才者试以为政,渐壮藩屏,又言:「安民在守宰,请令二府合议,择诸路转运使,转运使择知州,知州择知县,则天下得人矣」。元昊遣使奉书称「男兀卒曩霄上父皇帝」,而不称臣。公又言:「事在慎始,向闻西路待其使过厚,又听其称伪官,入见赐与亦加多,此适足以张其骄慢之心耳。且曩霄尚臣属契丹,奈何后中国乎」?由是朝廷却其使,卒令称臣。四年七月,契丹来告举兵讨元昊。十二月,朝廷册元昊为夏国主。使将行复止,以俟虏使。公又言:「虏使未至而行,则事由我出;使至而后行,则恩归契丹矣」。遂遣使行。契丹发兵,会元昊讨呆儿族,道出河东境外。仁宗面谕辅臣:「宜设备待之」。公发九事,料其必不入寇,已而果然。时天下久安,事或靡敝不振。京师要司厚廪多近倖领之,至有十年不代者,公为立三岁之任;州县官吏偷惰不举职,置按察使以纠之。中外多不便公者,会大臣亦有以飞语中公。仁宗虽不听,而公惧不自安,因保州贼平,求为河北路宣抚使以避之。使还,道除资政殿学士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寻又罢公安抚使。后岁馀,谗言不验,加给事中,移知青州,兼京东东路安抚使。河北大水,流民入京东者不可胜数。公择所部丰稔者五州,劝民出粟,随在所贮之,以助赈给。行于乡村城郭,得庐舍可以寓人者十馀万所。官吏自前资待问寄居者,各给以俸。即民所聚,别其老幼病瘠者,籍名授券,分主而均廪之。下至器用薪刍微细之物,处之皆有法。不幸死者,即为收瘗,公自为文祭之。其明年夏麦既登,乃为计其道里远近,俾裹囊遣归业所,全活者五十万人,募而为兵者又万馀人。天子闻之,遣使劳公,即拜礼部侍郎。公曰:「恤灾赈乏,职也」。辞不受。王则据贝州叛,齐之禁兵密谋,于时屠其城以应。有告变者,公以齐非所部,且虑事泄变作,会中使张从训衔命在青州,公檄从训会齐官吏捕之,悉从擒戮,而自劾擅遣中使之罪。仁宗嘉之,再除礼部侍郎,公又恳辞。俄迁资政殿大学士,未几,又拜礼部侍郎。以秦国太夫人久去乡里,求徙京西。移知郑州,又移蔡州。加观文殿大学士,知河阳,迁户部侍郎。至和二年,拜宣徽南院使,判并州,兼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六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与文潞公同日宣制。仁宗遣小黄门数辈觇于廷,士大夫皆以得人相庆。后数日,翰林欧阳公入对。仁宗曰:「近除文彦博、富弼作宰相,士人相贺。古人求相,或得之梦卜;今朕得于人情,何待梦卜也」?欧阳公顿首称贺。嘉祐初,仁宗弗豫,不御殿者久之,虽执政不得许知其起居状。公与文潞公率辅臣求入侍疾,内侍都知止之曰:「未有诏旨」。公叱曰:「岂有宰相一月而不见天子乎」?径入见上,因请以监视祷禳留宿殿中。自是宫掖事无巨细皆白宰相而后敢行,中外晏然。仁宗春秋渐高,国嗣未立,公与同列议择宗室之贤者以建储贰,遂以英宗名上。仁宗曰:「朕志已定,卿等勿疑也」。三年,加礼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时仁宗倦勤,庶政皆仰成宰相。公以州县繇役赋敛或非法制,乃选使分行诸道,命之曰「宽恤民力」。多所釐正,人赖其泽。又弛茶禁,通商贩。民以不犯法,刑为之省。五年,丁秦国太夫人忧,诏特罢春宴。五遣中使起公复位,公恳求终丧,从之。仍给半俸,辞不受。英宗即位,公服除,拜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户部尚书。踰年,以足疾求解机务,章二十上,拜镇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阳,封祁国公。今上践祚,移镇武宁军,进封郑国公。屡乞罢将相任,上以公累朝辅佐,年耆德盛,尤虚心待之,以尚书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召公,公以足疾未任拜,固辞,诏以新官复判河阳。熙宁元年正月,徙判汝州,且俾入觐。以公足疾许肩舆至崇政殿门,令男绍隆扶掖以进,且命不拜。又以门距殿远,更御内东门便殿见之。赐坐从容,日昃始退。仍赐其子绯衣银鱼。盖近世宠遇大臣,未有恩礼如此之厚也。上欲复以集禧观使留之,公恳辞,之镇。明年正月,再召赴阙。上之将召之,先遣中使谕之曰:「卿今兹毋得重辞,当力疾入辅,为宗社计」。二月,遂除司空,兼侍郎、昭文馆大学士,赐甲第一区,皆不受。复拜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未陛见,会有以「灾异皆常数,不系人事得失」言于上前者,公上章曰:「《春秋》书灾异,所以警悟人君,使恐惧修省。《洪范》庶徵,亦以五事而致,未闻归之天数也。陛下万一过听,寅畏消复之意有时而怠,则亏损圣德,无甚于此」。是时,群臣请上尊号及听乐,上以久旱不许,而群臣尤固请听乐。公又言:「故事,有灾变皆彻乐。恐陛下以同天节契丹使与群臣当上寿,故未断其来请。臣以为陛下始亲庶政,四海属耳目,尤宜日新盛业,以示四邻。愿并上寿罢之,益见陛下严恭天戒之美」。从之,即日而雨。公又言:「陛下答谢天戒不为不至,上天报应不为不速。愿陛下不以今日得雨为喜,更以累年灾变为惧,远离奸幸,亲近忠良,恭畏上天,则太平可致」。上亲书答诏曰:「义忠言亲,理正文直。茍非意在爱君,志存王室,何以臻此!敢不置之枕席,铭之肺腑,终老是戒。更愿公自兹输诚翊辅,则天灾不难弭,太平可立俟也」。公又陈:「君子小人情伪系王道之消长,天下之安危,望陛下深加辨察。所喜者不可遽用,所怒者不可遽弃。用舍小失,则招致祸败不细矣」。八月,以疾辞位,拜武宁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府。复用公请,改判亳州。四年,提举河南常平仓赵济,言公于青苗法不行,除左仆射,判汝州。再上章愿归洛养疾,许之。其年冬,请老,拜司空,复武宁节,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韩国公致仕。元丰三年,官制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又以王同老言嘉祐中其父尝与启建储事,上嘉公初不自言,特拜司徒,仍以其子绍京为阁门祗候。公为人端厚沈正,临事而慎。其处己谋国必熟复周虑,度不万全不发。接士大夫,尽诚以有礼,虽布衣必与之亢。不妄笑语以下宾客,为声名,嘉善嫉邪,出于天性。居閒,犹询问当世人物,以知其贤不肖,尤慎许与,未尝轻以加人。出入尊宠垂四十年,而服用素约,无声色之玩。虽高年,未尝一日废书不观,以至释氏、老庄方外之说,莫不究极精致。有文集八十卷,藏于家。公尝语人曰:「吾才学非能过人,但有不欺耳」。盖公之所以自养者如此,故其行己也,外如其中,其事君也,终如其初,久而益见信于天下,虽穷阎远国,莫不知公之姓与官号。北虏使每至,必候公出处,问其安否。公虽退居,明诏之所咨访,密章之所启告,盖不乏矣。至其将没,犹以遗稿一通付其子上之,然其详莫得而知也。推公之意,茍可以益君上、厚民人者,盖忘其身之老且死而言之也。呜呼,可谓忠已!初,公之将生,秦国太夫人梦幡旗鹤雁甚众,降集其家,云天有赦,寤而生公。其将薨,有大星殒于所居还政堂之后。噫!天之生大贤不数,生则必福其国,泽其民。如公之为相,则首定储位,以启神圣,为社稷无疆之休;其奉使,则辨折强虏,攘其奸萌,易干戈为和好;其抚东夏,则安辑流冗,以食以处,续将绝之命者数十万人。则其兆神灵之应,锡寿宠之享,固其理然,恶足怪哉!公之配曰周国夫人,晏氏元献公之女也。贤静有法度,公以为「真吾匹」。男子三人:曰绍庭,朝奉郎;曰绍京,供备库副使,后公一月卒;曰绍隆,光禄寺丞,早卒。女子四人:长适观文殿学士冯京,卒;又以其次继室,封延安郡夫人;次适宣德郎范大宗;次适霍邱县令范大圭。孙男女各三人。周国夫人与其孤遂以公薨之年冬十一月庚申,奉公之柩葬于河南府河南县金谷乡南张里,从秦国公之兆也。谓某辱公之知实厚且久,以铭见属,义不得辞。铭曰:
富氏之先,其尚莫穷。辰见于周,仕而不逢。时君弗察,以死偿忠。爰及后世,显莫如公。公之筮仕,遭我仁宗。奋辞发策,厥问载鸿。遂司谏垣,达帝之聪。朝对夕启,靡言不从。左右王体,蔚然古风。乃奉使指,抗旃龙庭。扶义据正,折其奸萌。守地息民,讫如初盟。出抚东夏,水溢民流。峙粮授室,毕给其求。既安既饱,复其先畴。凡公之为,主是归正。有其害之,必攘必争。奸谋险言,以撼皇听,崎岖杌隉,卒莫能病。既极而通,惟诚之胜。爰命作相,付畀邦政。质于朝言,人用胥庆。匪梦匪卜,天子神圣。嘉祐之末,主鬯虚位。聿求宗藩,首定圣嗣。繄公一言,万世之利。上眷旧德,恩无与二。义忠言亲,形于诏旨。辞隆即安,屏翰是寄。公拜稽首,谢不任事。将旄相绂,归老于第。优游偃息,默与道会。翛然一室,物莫奸志。惟是报国,老而益厉。忠规谠谋,没然后已。昔周之宣,天锡良辅。赋政四方,阙衮是补。柔亦不茹,刚亦不吐。迹公猷为,实蹈其武。砻坚勒休,以志公墓。亿万斯年,为宋山甫(《南阳集》卷二九。)。
非□□重威安:原阙,据明钞本补。
送邓监簿南归 北宋 · 王安石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不见骊塘路,茫然四十春。
长为异乡客,每忆故时人。
水阅公三世,云浮我一身。
濠梁送归处,握手但悲辛。
次韵奉酬觉之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久知乘传入西州,鸡黍从容本不谋。
户外惊尘尺书至,眼中飞(张本作白)浪片帆收。
山林病骨烦三顾,湖海离肠(龙舒本作伤离)欲万周。
尚有光华贲岑寂,箧中佳句得长留。
昭文斋(米芾题余定林所居,因作) 北宋 · 王安石
五言绝句 押庚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我自山中(原作中山,据张本乙)客,何缘有此名。
当缘琴不鼓,人不见(张本作见有)亏成。
移松皆死 北宋 · 王安石
五言绝句 押先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李白今何在,桃红已索然。
君看赤松子,犹自不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