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十月” 相关资源
诗文库11972
人物库2443
古籍库89356
活动2626
诗文库 创作日期
书瑞粟图下淳熙十二年十月 南宋 · 陈公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一二、《严陵集》卷九
淳熙十有二祀,皇帝将以冬日至郊见上帝。
明年,太上圣寿八十,预于十二月朔奉上尊号册宝,用正月一日行庆寿礼。
天地并贶,神灵欢喜,产祥效祉,不知状名。
维时严陵实太上之潜藩,今日之辅郡,乃生瑞粟,错落原隰。
或一茎而两穗三穗,至于九穗;
或一穗而两歧三歧,至于五歧。
嘉祥创见,目所未睹。
视周禾之异亩同颖,汉谷之一茎六穗,殆异世而同符。
岂非以谷粟者,常庖之所需,奉盛之所告,厚民生而示至和,皆于此乎见之?
今圣主事天事亲,两尽其诚,而又务农重谷,轸于渊衷,宜其叶气薰蒸,蔚为嘉瑞,不于草木而于谷粟,不于庶邦而于潜藩近甸,列歧骈穗,昭然以彰厥符,不亦休乎!
公亮属守兹土,因邦民来告,不敢辄隐。
既图之闻于朝,以备国史之登载,复锓石郡斋,为一时之光云。
乙巳十月既望,知严州军州事陈公亮题。
敬斋嘉泰三年十月 宋 · 林宗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七、民国《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卷四
嘉泰三年春括苍汤公以贰卿来牧姑孰,下车三日,问学宫当振新而洗陋者,诸生悉疏以闻,亟捐钱三十万为养士费。
既乃葺奠楹,拓射圃,植射亭,饬祭器,按冕服韠舄不如法者易制之。
先是春秋释菜,繇别乘而下,凡奠献之官致斋无所,士避舍以馆之,礼弗称甚。
公曰:「是匪典之阙耶」!
讲堂东庑外,地荒于沮洳,即命畚筑加隆焉。
屋之凡五楹,区为八室,敞其中为轩,规摹高伉,窗户靖深,位序整秩,面揖槐斋,背頫蕖沼,尘迥趣闲,于以雪烦襟、澄纷虑为宜。
七月辛未落成,公环视有喜色,扁之曰「敬斋」。
戒严扃鐍,时启闭,以待上丁之致斋者。
王仲淹夫子庙,出而歌曰:「大哉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夫子之力也」。
用是夫子之祀达于天下,与社稷等,从事于豆笾者宜如何!
洋洋虖如在其上,必见所与祭者,岂直瞻夫偶像之谓哉!
神之精神顾祭者之精神何如耳。
用志端凝,千古不隔,毫发有间,觌面亦忘。
敬斋以定之,致斋以齐之,颛致其精纯而不杂者,可以对越矣。
身心如一之谓敬,思不出位之谓敬,拳拳服膺之谓敬。
斋宿于是者,齐其不齐而一于敬焉,周旋两楹之间,庶乎温良恭俭逊者如将见之矣。
不然,登降俯伏之既其容,荐羞奠酌之既其物,此心不足以昭对,如礼何?
甚非公命斋之意也。
公名硕,字仲孙
十月望日,从政郎、差充太平州州学教授林宗放记并书。
衡阳郡太守张公埋文淳熙十一年十月 宋 · 张南俊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
先考姓张氏,讳敦颐字养正
生于绍圣四年正月初十日
汉留侯之裔孙。
七世祖自歙之黄墩迁婺源,故世为婺源人
□□□□通奉大夫
母□氏,累赠硕人
通奉治家以严,酷于教子。
先考少笃学,未冠,兄弟齐□□□南渡之后,以太学举,中绍兴八年进士科
初授潭州左司理参军,次历仪真、邵武南剑三任教授
□□年□□从政郎
十九年,以国信所赏转儒林郎
二十三年,改□□郎。
三十年,转奉议郎
□□□□□□□干办公事
三十一年,转承议郎通判宣州军事。
三十二年,皇帝登极,覃恩转朝□□□□□□□。
隆兴二年,转朝散郎,知舒州军州事。
乾道三年,转朝请郎
□□衡州军州事。
将满,丐祠。
□□□□□□敕主管台州崇道观
任满,乞致仕。
淳熙二年,以太上皇帝庆恩,转朝奉大夫
九年,以大礼霈恩,赐五品服。
初娶汪氏,累赠宜人,先先考五十六年卒。
再娶江氏,故待制邈□□□,封宜人
子五人:南秀、南英、南俊、南寿、南纪。
南秀早卒;
南英过房为先伯后;
南寿以先考补奏迪功郎舒州太湖县主簿
馀应进士举
女七人,皆适宦族。
男孙五人:诚之、敬之、来之、佑之、升之。
女孙六人。
曾孙一人:绂。
诚之乃南英之子,过□为南秀后。
初,南寿将赴太湖,尝以迎侍为请。
先考曰:「龙舒,吾遗爱在焉。
汝往,勉事上官,勤于职业,以副吾志足矣」。
南寿禀命而行,方及初□忽起白云之念,遂沿檄归省。
先考且喜且泣曰:「岁月易得」!
不数日复促其行曰:「吾幸无恙,可往终任」。
南寿恋恋有不忍去之意,强之方还任所,时淳熙十年□月也。
夫何志与愿违,至八月初,先考微感外风,顿然减膳,医虽接踵,药不复进。
至十七日早,始□酣寐,因渐瞑目,享寿凡八十有八。
南俊等泣血遣讣,南寿闻讣,星奔而还,共执丧礼。
痛念养生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于是相以卜归窆之期,得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甲申吉,以礼安厝于南山
南山乃先考所自卜也。
宜人汪氏,先葬于本里之六原,今遂迁而合葬。
先考行实,乃存日效子由自作遗记,记成,以示诸子曰:「吾名不高,位不显,殊无可书之事,惟生平立身行己,历官迁次,已见于此,他日不必以铭志于人」。
并举温公之说为戒。
南俊等遵依治命,姑且缓之;
今逼葬期,谨以遗记掇其大略,埋诸墓隧云。
南俊等泣血书。
按:江西婺源县博物馆藏志石。
上神宗乞放内人景氏奏治平四年十月 北宋 · 杨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二、《国朝诸臣奏议》卷二九、《历代名臣奏议》卷四三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闻内人景氏者,曾在仁宗朝为御侍,后放出嫁许宗贤。
近已听离,却召入内者。
臣窃以文、武之政,治于衽席;
家人之道,脩于近小。
而况已经从良,岂可复尘于禁掖哉!
伏乞放之于外,以清物议。
第四次辞免参知政事奏状端平二年十月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九、《崔清献公集》卷四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端明殿学士大中大夫南海郡开国公崔与之
恭准御前金字牌递到御劄一封,以臣辞免参知政事除命,未赐允从,趣令就到。
臣除已具表称谢讫,续奉诏书,以臣再辞免上件除命不允,不得再有陈请。
恩荣稠叠,戒饬严明;
冒宠踰涯,惊心汗背。
伏念臣了无能解,徒有朴忠。
平生爱君忧国之心,夷险一致,未尝辄为身谋。
盖委质事君,东西惟命,至于神疲力尽而后已,其敢辞劳?
陛下亲政之初,急于望治,弓旌岩穴,搜拔遗才,公道昭明,人心兴起,此正明主可为忠言之日,诸贤力行好事之时。
臣诎伏穷荒,猥蒙收召,逢辰多幸,誓报涓埃。
而多病久衰,无能为役,但欲乞身于暮景,庶几得谢于明时。
前后奏陈,出于忠悃,不敢一语为欺。
逮兹垂尽之年,更被殊常之宠,政机参预,恩数便蕃,宸翰再颁,光昭三径,恩重感深,惟有涕零而已。
缘臣年事已去,百病丛生,拜跪不能则废礼,视听不真则废事。
废礼废事,将焉用之?
而况心气头风,交相为瘉,閒为寒邪所中,半身不遂;
涉秋以来,此疾复作,须人扶掖而行,十目所共见也。
若迫于成命,不自揣量,奔走贪荣,死于道路,则晚节扫地,遗憾何穷。
若重一死,不能扶惫而前,则何以仰答隆眷,要君慢令之罪,其可逃乎!
恐非陛下所以保全老臣之意。
反覆以思,凌兢而惧,不免冒犯严诛,披沥以告。
伏望圣慈察其真切,悯其哀鸣,乞此残龄,以全末路。
亟令休致,俾瞑目于牖下,为圣代全人,实出终惠。
按:奉圣旨,依已降指挥不允,不得再有陈请。
辞免特授正议大夫右丞相枢密使第一诏奏状端平三年十月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九、《崔清献公集》卷四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照对端平三年九月十三日午时,承广州送到尚书省劄子,备录麻制,颁降授臣正议大夫右丞相兼枢密院使
臣闻命自天,措躬无地。
切惟人主以论相为职,大臣以济时为心。
内而弥纶万化,主经国之宏规;
外而镇抚四夷,有筹边之远略。
安危所寄,拣择非轻。
是必畴咨在廷之佥言,博采当时之名彦。
惟力量洪而后可以任重,惟精神壮而后可以折冲。
时事方殷,人材为急,若泛求于遐僻,必大骇于观瞻。
伏念某岭海寒根,乾坤弃物。
少而有志,不过州县碌碌之才;
老矣无能,但作田园栩栩之梦。
朝廷之礼,猥叨参预之除。
虚怀侧席以良勤,蹇步加鞭而莫进。
日虞谴责,天赐包容,宠以秘殿之隆名,赋以琳宫之清禄。
悉出外望,敢昧诚心。
免牍载驰,答简深笃。
未遂由中之恳,更登最上之巅。
大号扬于王庭,细书颁于方国,共政晋陪于揆席本兵仍涉于边帷。
恩重丘山,惧深渊谷。
涕泗横流而有感,形容枯槁以无知。
臣行年八十矣,一身孤立,百病交攻,心气日深,头风时作,视听昏瞆,步履阑珊,元气渐微,生意垂绝。
去天既远,丧日无多,顾于未填沟壑之前,俾以遂乞骸骨之愿。
伏望圣慈垂怜枯朽,洞鉴微忱,特寝误恩,曲加终惠,许臣仍旧守本官致仕,以保馀龄。
所有上件省劄寄广州军资库,不敢祗拜。
干犯天威,臣下情无任战慄俟命之至。
第二诏趣行辞免奏状1236年10月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九、《崔清献公集》卷四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照对臣昨准尚书省劄子,录麻制指挥,除臣右丞相、兼枢密使,已即具辞状驰奏去讫。
继承广州转示省劄,九月二十四日奉圣旨,令广东经略彭铉以礼劝勉,催促上道,毋致迁延。
臣闻命惊惶,无地容身,怀不自安,辞莫能措。
伏念臣犬马之齿八十矣,一衰已甚,四穷可怜。
投老而被峻除,难为负荷;
久病而为远役,必致颠隮。
自惟一生受国厚恩,忝窃过分,至于垂死,而犹未遐弃,可谓晚景遭逢之幸。
臣拳拳体国之心,老而弥笃,岂不欲扶持弱植,一望清光,奚奈岁月压头,力不容强。
昨者参政之除,七疏巽辞,期年而后得请。
臣凋残顿挫之状,零丁孤苦之踪,吐露尽矣。
今者骤升次辅之联,且预本兵之寄,恩愈隆,位愈重,而臣病瘁愈甚于前时。
免牍控陈,计程犹未上彻,忽承帅彭铉特诣敝庐,促行甚急,宣劝良勤。
被出匪常,惊心汗背。
重念臣年事已去,病势已深,馀息厌厌,生意垂绝,只得披肝滴血,明告君父。
欲望圣慈察臣已老而情逼,悯臣将死而哀鸣,许臣谢事,俾待尽于丘园,免速毙于道路,实出天地保全之大赐。
不敢再渎,恐犯天威,下情无任战慄俟命之至。
请罢国子司业黄隐职任状元祐元年十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三、《净德集》卷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皇朝文鉴》卷六一、《群书考索》后集卷二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七、《王文公年谱》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以士之大患,在于随时俯仰而好恶不公,近则隳丧廉耻,远则败坏风俗,此礼义之罪人,治世之所不容也。
大学者,教化之渊源,所以风劝四方而示之表则,一有不令,何以诲人?
臣伏见国子司业黄隐素寡问学,薄于操行,久任言责,殊无献告,惟附会当时执政,茍安其位。
及迁庠序,则又无以训导诸生,措注语言,皆逐势利。
且经义之说,盖无古今新旧,惟贵其当。
先儒之传注,既未全是,王氏之解,亦未必尽非,善学者审择而已,何必是古非今、贱彼贵我,务求合于世哉!
安石之用事,其书立于学官,布于天下,则肤浅之士,莫不推尊信向,以为介于孔、孟。
及其去位而死,则遂从之而诋毁,以为无足可考。
盖未尝闻道,而烛理不明故也。
亦能诵记安石《新义》,推尊而信向之久矣。
一旦闻朝廷欲议科举,以救学者浮薄不根之弊,则讽谕其太学诸生,凡程试文字,不可复从王氏新说,或引用者,类多黜降。
何取舍之不一哉?
诸生有闻安石之死而欲设斋致奠,以伸师资之报者,辄形忿怒,将绳以率敛之法,此尤可鄙也。
夫所谓师弟子者,于礼有心丧,古人或为其师解官行服与负土成坟者,前史书以为美,后世仰以为高,此固不论其学之是非而特贵其风谊尔。
彭越以大恶夷三族,诏捕收视者,栾布勇士,敢祠而哭之,汉祖犹恕而不杀,班固亦以为能知所处,盖气节之可尚也。
安石之罪虽暴于天下,推其师弟子之分,则亦不可辄废。
诸生之设斋致奠,又非彭越、栾之比,何必忿怒而遽欲绳之以法乎!
抑可见其不知义也。
向者有司欲复声律,朝廷方下其事,集群臣而议之,乃不详本末,奉为定令,揭榜学舍,谓朝廷已复诗赋,使学者知委,传播四方,人皆疑惑。
此又见其躁妄趋时之甚也。
夫道德所出之地,长育多士,而庶几成材,乃以欺人为之贰,则何以养廉耻、厚风俗哉?
伏请早行罢黜,以示劝戒,无使邪憸之士,久累教化之职。
〔贴黄〕大率好自任,凡考校生员文字,多不与祭酒、博士共议,意欲徇私。
向者违条差补经谕不当,郑穆自举觉申礼部。
近日定王适程试,高下异论,辄有申请,上烦朝廷与夺,益见其取与不协公论,不能称职也。
御史三年,无所建明,为司业经年,职事乖失如此,已试不效,徒累名器。
伏乞量其所能,与一外官,盖教化之地,非所宜处。
奏乞察小人邪妄之言状元祐八年十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四、《净德集》卷五、《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九一、一○一、《东都事略》卷九四《吕陶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七、《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续资治通鉴》卷八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察谓人君深居九重,尊高如天,虽有圣智,亦未能周知天下之事,必以纳谏为先。
既能纳谏,则臣子可尽下情,以陈治乱之要。
今陛下听政之初,臣备位侍从,朝廷之事,得以论思,敢竭愚鄙,少报万分之一,愿陛下特加省览。
臣伏以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于今九年,垂帘听政,天下安治。
一旦弃四海之养,凡在臣庶,痛心泣血,无所逮及。
方其得疾之初,陛下忧形玉色,躬侍药食,衣不解带。
告于天地社稷,祷于宗庙山川,薄刑赦罪,释逋轻赋,凡可以祈福禳灾之事讲求备至。
及其疾势大渐,则召高族子弟入于禁中,丁宁抚慰,有安心免忧之言。
既以大殓,内侍有需索酒食者,礼部臣僚谓方当哀毁,不可为闾阎鄙俚之事,恐累圣德。
陛下即从批奏,遂罢其请。
继有手诏,称扬太皇太后临朝累年,抑损外戚,未尝假借,无以报称盛德,议于高族子弟推恩。
又虑诸处应奉山陵过有劳费,遂令降诏有司,并须遵依遗诏指挥
远近臣子,闻此等事,无不感叹,皆谓太皇太后于陛下有天地之功,于社稷有万世之力。
陛下深知本末,尊而报之,一言一事,不敢违戾太皇太后之意。
上合天心,足以享万寿;
下副人望,足以保四海。
宗社幸甚,天下幸甚。
然臣于此时,以无可疑而为疑,以不必言而为言,则其罪不胜诛矣。
所恃者,陛下仁而好谏,明而察物,必能赦臣私忧过计之罪尔。
盖自太皇太后垂帘以来,屏黜凶邪,裁抑侥倖,横恩滥赏,一切革去,小人之心,不无怨憾。
万一或有奸邪不正之言,上惑圣听,谓太皇太后斥旧臣更改政事,今日陛下既亲万几,则某人宜复用,某事宜复行。
此乃治乱之端,安危之机,君子小人消长之兆,在陛下察与不察也,辨与不辨也。
陛下察其是非,辨其邪正,使非不敢胜是,邪不能害正,则君子进,小人退,天下治而安矣。
元祐之初,臣任台官,尝因奏事帘前,恭闻德音宣谕云:「朝廷政事,若果于民有害,即当更改。
其他不系利害者,亦不须改」。
每改一事,必说与太后,恐外人不知。
臣深思此语,则太皇太后凡有更改,固非出于私意,盖不得已而后改也。
至如章惇悖慢无礼,吕惠卿奸回害物,蔡确谤毁大不敬,李定不持母丧,张诚一盗父墓中物,宋用臣掊歛过当,李宪、王中正邀功生边事,皆是积恶已盈,罪不容诛。
若败露于先帝之朝,必须不免窜逐;
若暴扬于陛下之手,亦合正以典刑。
以此而言,则太皇太后所改之事,皆欲生民之便;
所逐之臣,尽是天下之恶,岂可以为非乎!
恭惟陛下聪明圣智,出于天纵,是非邪正,进退可否,必已了然于心,岂待人言而后辨?
臣乃不避斧钺之谴,喋喋以告陛下者,亦婺妇不恤纬而忧宗周之意也。
夫婺妇以组织为事,惟经纬是恤,今乃不恤其纬,而以周亡为忧,固可怪矣。
愚者千虑,亦有一得,狂夫言之,明主择焉。
臣又闻昔者明肃太后称制之日,多以私恩遍及亲党,听断庶物,或涉过差。
及至仁宗皇帝亲政之初,臣下遂有希合上意,言其阙失。
仁宗察见情伪,降诏止绝,其略曰:「明肃太后夙承先顾,保佑冲人,勤约之风,化流四海。
或号令之所出,或听断之从宜,盖机务之实繁,虽旰昃而无暇。
赏善罚恶,惟命令之已行;
革故鼎新,非孝思之所至。
易月方临于庶政,虚怀觊纳于谠言。
其有罔识远图,靡循理体,达于闻听,姑务矜容。
多形琐碎之言,复有迎合之意。
宜申诫励,以警奸回。
应明肃太后垂帘日所行诏命,已经施行过诸般公事,更不得更辄上言」。
于是天下之人,皆谓仁宗深念社稷之功,能全子母之爱。
圣听广大,超越今古,载在史册,垂范后世,陛下所宜法而行之。
臣愚窃谓明肃太后之政,时有过阙,仁宗念其保护,尚降诏书,不容小人辄有议论。
而况太皇太后垂帘九年,所行之政,皆已便民,所逐之臣,各已当罪,无可拟议。
万一小人狂妄献言,岂可容哉!
岂可信哉!
愿陛下明示黜罚,杜塞其端,以副天下之望,以隆宗社之福。
上殿劄子元祐元年十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五、《净德集》卷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一、《宋史》卷一八七《食货志》上六、嘉庆《四川通志》卷六六
臣昨准朝旨往成都路计度转运司,谕以更改差役大意,同共定议。
见得本路人户贫富等第高下不均,盖诸县大半以税钱多少立为户等,有自一贯至于十贯以上,或自五贯至五十贯以上,并为第一等。
若各差一役,皆三二年一替,则富者常幸,贫者常不幸。
又缘中等人户绝少,除官户、单丁、女户、寺观外,一县之役,有差一两番不足处。
况役人数目已依熙宁后来裁定,难更减省,今来若不频差上户,则无以宽中下之家。
须相度立法,其户多处以十二年,户少处以九年为率,分作三次,总计合役之数,均匀定差。
谓如有一贯税钱,于九年或十二年中合差役一次,则二贯以上者两次,逐次各一人;
三贯以上者差三次,逐次各一人;
其税钱转多,则又增所差之役。
然于九年或十二年之内三次差役,共不过五六人(谓逐次各差役两人,即非并差五六人也。),仍令私自雇人祗应。
其一贯以下,等第渐低,只差县役一年。
又其次者,差户长或渡子半年。
所有第四等往往更不应役,第五等则并不差充。
大约如此,风俗以为稍平。
外馀衙前,皆悉招募,以坊场钱酬支重难,及出卖坊场,只据现今第四界直,令管押纲运了当人指占承买,更不实封投状,并在本路役帐画一开说,差官斋赴阙讫。
伏乞降臣此奏,付详定役法所照会,候本路文字到日,相度可否施行。
〔贴黄〕臣又闻近降朝旨,出等户更不差役,只令减半出免役钱,则诸县合役之户转少,须至差上等人户兼一两役,所贵少宽中下之家。
乞寝罢邝安仁与转行遥刺指挥嘉泰元年十月 宋 · 张岩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五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三○(第五册第四○三一页)
安仁以年劳乞转遥刺
勘会所理年劳,即不系授武功大夫之后历过月日,资历未久,况职事弛慢,两曾镌降。
庐山1117年10月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二、《卢溪文集》卷三四、《古今游名山记》卷一一上、《名山胜概记》卷二四、《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一四一、《庐山志》卷一四、同治《九江府志》卷四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江出蜀东,会于浔阳,云涛雪浪,相撞击而下,是为九江
九江之上有巨山崛起,名甲天下,自外望之巍然高而大,与他山未有以异也。
环视其中,磅礴郁积,岩壁怪伟,琳宫佛屋,钩绵秀绝,愈入愈奇而不可穷,乃实有以甲天下者也。
予往年偕计吏数取道山趾,望其巅欲跻焉,探天地,观造化,擘出怪谲。
及其至也,不遇霜飙雨雹,炎熇赤日,则阴霾宿祲,滃然出于洞穴之中,欲冲射人,与夫虺蜴蛇虎之群,磨牙泽吻而垂涎,鸟道苔境之所颠坠,颓崖断石之所覆压,有足以褫魄而夺气。
凡遇是数者不可人意,虽好游者不果力跻,而寄目以偿所愿焉。
政和七年十月七日,道遇武阳聂名世,自圆通同宿东林,观虎溪、莲池。
明日,登罗汉阁,上白公草堂,至上方五杉阁,冯高而望,九十六峰隐见天末,不可名状,而香炉一峰尤胜绝,草堂正坐其下,宜昔时隐者之所喜盘旋于此也。
过西林,履平地五里许,至资圣庵。
资圣而上,渐峻拔,非数十步辄一休,不可疾至。
历三茅亭,乃至锦绣谷,闻春时异葩怪卉,层出杂见,相错如锦绣然。
锦绣谷不半里,至天池吉祥寺,去平地二十里矣。
是夜礼文殊于瑞光亭,拜未起,而灯光璨发于栏楯之外,大小几百馀灯,明灭合散不常。
僧指示曰:「此圣灯也」。
予不能致诘,窃意名山蕴灵,必有神物欲示其异以惊众而然耶?
抑草木竹石之自有光怪而为此耶?
或谓唐会昌中僧藏金像于锦绣谷,恐其祥光腾溢而出,此说几近欤。
寺有贮云庵,又在绝危,峦顶峭发,壁立数百千仞,吐云气而薄星辰者,皆出乎衽席之近。
明日离庵中,由山北下三里至佛手岩,岩下清凉莹彻可丈馀,水溅溅鸣其中,有石龙首浮于泉上,诡状若欲奔动,视之毛发为寒。
岩西半里,登相光亭,观掷笔峰,坐禅台竹林遗趾。
山中人传数有僧见竹林宝刹于此,转眄失之,故今号竹林化寺。
复从岩东北下三里至宝林,即唐大林寺白乐天尝序此地,实羌庐间第一境。
人迹罕至,古今识游者镵刻未泯也。
寺三里,道傍有饮牛池,池一里至峰顶庵,视香炉峰反在其下。
东有文殊、四望二台,老松一株,极丑怪,偃于四望台之上,若张盖然。
坐其下以观浮图之屋,穹堂奥殿,负崖架空,矗在天半,绀碧照耀,环山而四出。
九江波涛雪色,砰摆振撼,合而东去者,皆在乎履舄之下。
彷徉注视,目不得瞬,而千万状之变态,亦不可得而穷也。
于是下峰顶十里,至普照寺,而宝兴、石盆、护国三庵居峰顶普照之间。
又下,至广严寺,游连枝亭,复投宿东林,观壁间记游者甚众,不过径上天池、佛手岩而止。
吾二人自谓几览遍山北好处,因回视江南,地雄富内,坦夷数千里,气状清淑。
而兹山巉突于江滨,若造物者喜设宏壮,屏捍于此土,使江南清淑之气蜿蟺储育,至是碍而不得西。
尝产而为幽兰、瑞香、芝英、竹箭之美,与夫三脊之、千寻之名材,希世异物,为瑞太平之时,未能独当奇也。
尚有魁豪不世出之士,埋光铲采于其间,而求之复无有,岂明天子在上,皆已出而仕者也?
陶令十八贤者一溺于此,遂终身不出,盖当时挈治世具不得设张,即思自放于山谷之间,而进退卒以不污,后世不敢少訾焉。
白乐天浔阳,慕渊明之为人,乐之而不去,是皆人与山相得于一时者也。
厥后当宗闵权势震赫时,终不附离为进取计,气节自高,岂无待而然耶?
予与名世冒风埃走数千里,忘其悲忧感慨、羁旅戚戚不已之怀,而骤得天地怪奇伟丽之观,则兹游所得,时人亦叵测云。
既游,遂录以记之。
故刘君德章墓志铭乾道五年十月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六、《卢溪文集》卷四六
君讳璪,字德章姓刘氏
其上世居金陵,唐末五代江南之乱,举族迁于吉州,分为三派:一居永新之中村,刘楚公家是也;
一居安福之下村,一居太和之上村,又名九洲
君之祖高、曾以来,自九洲徙居安福,今为安福人
曾祖迪、祖仕、先父良轲,皆隐居不仕。
君幼敏悟,博学善属文,尤邃于《易》,往往脱传注而得经旨。
时方兴三舍,君在州县学,月试常占魁选。
舍法既罢,君不喜为偶俪之文,掉鞅举场辄见黜。
自知力与命不谐,不复进取。
会故人李君尚义负高才而仕未显,襄汉方用兵,大帅解潜知其名,招至幕府
尚义约君同往,一见知其有材可用,奏辟令监襄阳府中庐陵酒税,以试其材,将有以用之也。
命未下而大帅改移,干戈尚扰,君亦罢归,不复出,日从余林间为杖屦之游。
是时敌计稍穷,一二大将方勇锐,欲奋而击之,秦桧忽自虏中窜归,力主和议,权倾天下,举朝钤口,畏而和之。
侍读胡公时枢密院编修官,上书乞斩,中外大悦,喜闻直言。
胡公后得罪贬新州,余作送行诗,有「痴儿不了官中事」之句,盖指也。
里中有寒乞子妄意炙手权门,讦其诗于朝,仍以他事挂德章之名于牒中。
德章无罪,有司文致其牍,致德章亦贬居临江军,当年遇赦即归。
余初得罪时,天子不忍诛,止窜居夜郎郡,凡八年而获自便。
既归及境,而闻讦者病浸剧,方欲遣人问无恙,未数日而讦死矣。
德章迎我于郊外,握手道平生,一笑如旧,不复以清江事寘怀,人谓德章真高义磊落人也,惜乎不见用以显其所蕴。
君娶邑中名族欧阳氏子。
男二人:长允怀,因军兴补将仕郎
次允协,积学业进士
孙男六人,之洋、之澥、之洌、之洙、之溶、之湜。
曾孙一人曰骥。
君于乾道四年四月二十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三。
将以乾道五年十月二十七日葬于翔鸾乡思义塘之东。
常宁李诵以余与君雅故而知君之详,作行状与其孤来乞铭,不可辞也。
铭曰:
嗟君平生,从我杖屦。
读书属文,自幼敏悟。
我遭谗言,莫能辩数。
一时小人,蜂团蚁附。
君独不然,终始出处。
日前相逢,一笑如故。
镵君大节,以寘于墓。
王氏夫人墓志铭乾道三年十月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五、《卢溪文集》卷四四
夫人王氏,吉州安福县老儒王遵道讳行己之女。
遵道进士,有闻于州里,初以《诗》、《礼》、《论语》等书自教,夫人读数过辄成诵,耳闻目染,不待勤苦而成,字画亦工。
故人萧公敞素善书,见夫人垂髫时学书,惊曰:「此女可教」。
因授以笔法,由是书益好。
遵道爱之,为选婿,得同邑刘户曹邦杰之子大虚,名敦实,未冠以文行知名,夫人年十九归之。
逮事舅姑,内外欢忻,无一异言,舅姑称之,未尝有一日不满之色。
又能以顺相其夫,处其家以勤俭,至于奉宾客,车马骤至,则倾奁中物无吝情。
户曹公初为明州奉化主簿夫人长子曰思文,始就外学,日诵千言,夫人夜具短檠,手自缝纫而勉之,诵声琅然,响彻邻壁。
县僚闻而叹羡,常语于家以激励其子弟,而称夫人之贤也。
夫人生三子:曰思文,两贡于礼部;
曰思问、思谦,皆俊而有立。
女五人:适士人周郁、段徽柔、伍稷臣、朱侯度、将仕郎李翀。
孙男十人,作肃、九垓、作乂、作哲、作谋、九畴、九叙、九德、九扈、九龄,女九人。
曾孙男六人,女四人。
大虚夙富学问而不乐进取,二亲既没,年尚强,不复掉鞅于场屋,益读书为文以自喜。
夫人虽好学,然知古今而识道理,视荣利亦泊如也。
大虚尝言:「吾得老于丘园以乐其生,不以富贵得失动其心者,吾妻实有助焉」。
夫人能为小诗,大虚未尝以示人,独于余厚善,时得观之,其意亦谓此非妇人女子之所当急,诗一传于人,则争相腾播,卒掩其内行
然以妇人之知书识翰墨,又以教其子孙,非贤能若是乎?
余观夫人子孙满门,皆颖秀而能属文,固已知异日刘氏之后必有兴者。
宁远县江致尧夫人之行来请铭,每以贤妇称之。
呜呼,可谓贤矣!
夫人乾道乙酉八月微疾,忽呼儿孙环立左右,戒以孝弟辑睦,勿堕家训,语毕而终,实二十日,享年七十有七。
丁亥十月丙午葬于安福乡焦坑之原,铭曰:
妇德之贤,弗暴于外。
良史不书,惟铭可载。
行称于乡,归宜其良。
阶庭竞秀,兰馨玉光。
他年驷马车煌煌,生不及享后益昌
左朝奉郎刘公墓志铭乾道六年十月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五、《卢溪文集》卷四五、《经义考》卷八○
刘氏世家安福县,即古安成郡也。
自宋彭城王义康废徙安成郡,因家于郡之西隅,其族至今犹繁也。
五代之乱,所在盗起,有刘德言者率游手之民团聚为乡兵,以捍闾里。
事平,以其兵归朝听命,艺祖嘉之,以兵属诸将,以文官赐德言,终于水部员外郎
水部八世而生朝奉讳安世字世臣
幼敏悟,自知力学。
时从祖讳溥,方以能文博古为世名儒,晚年魁天下,特奏名。
每见世臣之文曰:「汝方髫龀,文已可观,恨吾不见其成耳」。
由是举族儒业,皆从祖与世臣渊源所自也。
世臣自负其材,谓科名可必取。
每遇取士之岁,多士咸集,纡侈袂,曳方履,望棘门将鼓箧而入,辄以近亲期服阻不得试。
凡如是阻试者连更六次,岂天付之才而阨其早达,非命也夫?
绍兴十四年,始获就试,是岁掉鞅者五千人,以君为榜首。
十七年又以第四人荐,说者谓北斗第一至第四为魁星君,平生未尝遭黜落,才两试而两魁多士,其材不可敌也。
明年进士第,授岳州司户参军
狱有野夫佣雇于大姓家,父病乞归省,主人不可,野夫径去,其家诬以盗物而去。
狱已具,君争之曰:「奴以孝而省父病,乃诬以为盗」。
众服其说而释之。
郡丞以财用不足为名,议减将校月支,诸军日守司户之门且哗,州民大恐。
君曰:「给纳吾职,非丞事也」。
亟发帑给之,无一人敢叫譊者。
郡丞初怒君,至是反自愧,作诗以赠君而称其材。
后为永州教授,适丞相张魏公徙居是邦,今侍郎王公宣子绾铜虎符,二公皆注意延誉之。
迨魏公再用,欲荐之而以谗去,君亦抱疾求退矣。
秩满,改宣教郎,知赣州雩都县
邑大而俗犷,有大驵孙氏、钟氏为害,异时为县者莫敢辄呵。
君首穷治此二人,而蘖其根芽,三年遂以无事。
君素有微疾,当此冗剧,病益增,大守为丐祠禄以归,转朝奉郎致仕。
终于家,享年六十有八。
父思,赠右承事郎
母李氏,赠太孺人
妻彭氏,封孺人
男四人,格非、去非、胜非、知非,皆业进士,能文词。
格非奏补将仕郎
女二人,嫁李大年、罗昌辰。
夔州录事参军窦依君之考临终,以诸子皆早亡,婚嫁未毕为忧,君泣曰:「安世任此责,愿无忧」。
厥后聚诸孤同居,赀产秋毫无私,诸孤婚嫁了方及己子孙。
远近闻风,负箧而来学者,户外之屦常满,其学以明道通经为主,不专传注、世俗之文。
有文集三十卷,《论语尚书解》二十卷,藏于家。
遗命不得以佛事荐享,盖平生所不喜也。
将以乾道六年十月庚申,葬君于循化乡封紫岭之原,其孤携奉新杨廷秀所撰行状来请铭。
廷秀名万里,自幼执经帐下,学成即登第,益能为文,以显于时,不忘师学,尝言:「张魏公丞相侍郎张子韶服友之服,今侍读胡公清节先生萧子荆服师之服,万里今亦为刘先生制服」。
先期,门弟刘承弼复与众私谥曰清纯先生
呜呼!
师弟子朋友之道废久矣,忽见此举,可以兴古礼,振颓俗,遂并书于石。
铭曰:
世有通儒,清纯静默。
不求人知,名自赫奕。
挟艺射策,每发中的。
三历州县,洗手就职。
宰臣欲荐,命制其力。
考其平生,勒铭于石。
贺新知成都李宝文启1087年10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净德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四川省遂宁市
伏审职近清厢,任隆全蜀。
公朝遴简,佥谓难能;
旧俗交欢,前知受惠。
恭惟某官至诚格物,令德宜民
凡践涉于要涂,皆发施于远业。
西州使指,深养治源;
北道帅台,允崇国体。
特重凭熊之寄,再烦叱驭之行。
视封域之中,密如庭户;
泽苍黔之众,均若子孙。
行报肤公,延登近弼。
陶夙叨知奖,载抃宠章。
官守奔驰,难逐儿童之候迓,邻光焜耀,乐闻父老之讴歌。
欣咏实勤,叙扬奚极。
王桥题名记乾道元年十月 宋 · 安锡钧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
清溪石桥,横两山之间,其天然如天台,而长与广过之,惜乎人不知也。
乾道元年冬十月己亥安锡钧汉嘉、张大猷大任、李琦同僧绍松实来。
按:光绪广安州新志》卷三九,宣统三年刻本。
少傅咸淳五年十月 南宋 · 吕文德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
臣叨承圣恩,分阃十载,力绵任重,福过灾生,一病七月
顾惟上流保障之重,调度方殷,实非可以卧理。
所合罄沥忱悃,仰干天听,乞赐终惠时髦,俾臣俯遂休致,使便医药,以毕馀生,实拜天地隆厚之赐。
按:《咸淳遗事》卷下,粤雅堂丛书本。
长安县祝氏墓志铭绍圣三年十月1096年10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五、《净德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湖南省衡阳市
秘书监济阴祝君正辞,在嘉祐治平间守密、深、卫、襄四州,皆有治效。
朝廷嘉其才,尝降诏赐金以褒显之,盖当时良二千石也。
其女嫁同郡人奉议郎致仕董君綎,生四子:曰丕,朝请郎、知阆州
曰萃,未仕;
曰平,兖州瑕丘
曰中,渭州平凉
孙十一人:曰耕,隰州隰川,早卒;
馀皆从学举进士
夫人以丕登朝,封长安县君
元祐三年十一月十七日终于家,春秋六十有八。
绍圣三年十月庚午,葬济阴县安平乡南十里,存荣没哀,其中礼也。
董氏与祝皆为良族,以纯约治家,以雍睦闻乡党。
自夫人之归,奉其姑以孝,从其夫以礼,友其夫之妹以和,教其子以立己之大方。
紃纫组缀之事,虽劳必亲;
蘩簠簋之荐,虽老必勤。
女功妇道,兼修两得。
由是闺阃之内,益治而明。
至于不诵佛书,不讲淫祀,惟儒者礼法是从,皆妇人之所难能者。
诸子既仕,则告之曰:「凡不欺于心,不害于物,谓之君子;
反是,谓之小人。
穷达异分,贵贱殊辙,惟不悖于义,则无愧。
为君子,不为小人,虽五斗之奉,吾不憾也;
为小人,不为君子,虽万钟之养,吾不悦也。
尔等勉之」。
慈训所及,率有令懿。
予尝与朝请君为同僚,爱其趣操方静,多文而敏于政,则夫人之贤,从可知矣。
铭曰:
祝氏之庆,克昌子孙;
夫人钟之,德慈行温。
董氏之法,有严闺门;
夫人守之,礼隆教存。
致养以禄,惟义乃尊;
享封以邑,惟善乃闻。
刻铭幽石,贻范后昆。
光禄寺丞致仕何君墓志铭熙宁八年十月1075年10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四、《净德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
何氏之先,盖晋之卿佐封于韩者,子孙因以为氏。
秦灭韩,其后流散四方,或谓韩为何,故汉魏以来始著。
何氏有居于闽者,至瓒乃显,即君六世祖也。
后唐,历太原留守,除西川副使
会孟氏僭窃,耻屈其下,饮恨以死。
子柔不能东,乃家青城,遂为青城人
柔生令昕,令昕生缮,不幸逢乱离,无复振起。
缮生中,即君皇考也。
任道晦处,无意官禄,以聚书为能,以赋诗为乐。
蜀之耆儒李畋渭卿、戈渊仲颜皆与之友。
子四人,君其季也,讳敏字希颜
简悫庄重,克承厥家。
贫而能力生,以养亲奉祀,至于抚养百口,靡有不给。
富而能好善,以训其子孙,至于起家从仕,翘然有闻。
旁支外属之无归,则倍仰而济,乡闾识者,以吉人君子称焉。
熙宁初,今天子祀南郊,以君之子大章登朝,封大理评事
四年,明堂大飨,迁光禄寺丞
六年十一月某日终于家,享年七十二。
八年十月某日葬于县之某乡某里。
君娶李氏,今封仁寿县君
生三子:大章,皇祐四年进士第五,迁太常博士通判汉州
大临、某,皆勉饬乡行,不坠先训。
孙四人:宗元荣州荣德县
宗范合州巴川县令
某、某,悉志于学,期以自立。
惟何氏来,中叶不耀,至博士君始以学文得禄,而荣德巴川二君又能同时取科第,士议荣之。
君可谓有后矣。
某与博士君同进士籍,且为姻家,君之葬也,敢志而铭。
铭曰:
何迁于岷,五世至君。
既永以年,再光以恩。
山之阿,江之濆,祗厥祀,传后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