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创作日期
集贤院谢示道经状726年5月10日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右。
臣伏见圣札金字八分写道经两卷。
以为惠文太子三七追福。
天毫发彩。
宸翰腾辉。
色丽风云。
光逾日月。
伏惟陛下孝弟之至。
通于神明。
俯念天伦。
用资幽赞。
当兹炎暑。
服此勤劳。
事绝古今。
感深名教。
臣忝司右职。
载考前王。
未有亲亲之至。
楷隶之美。
如此之备也。
足以作则贻范。
垂之无穷。
伏望宣付史馆
以光典策。
无任诚恳惭惶之至。
得替内藏库监官专副支食直钱诏景德二年五月十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一之一(第六册第五六七五页)
内藏库监官专副得替后,支一季食直钱。
群臣上殿奏事日不过五班诏景德三年五月辛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三
群臣上殿奏事,日不得过五班。
如事干急速者诣崇政殿
减滨棣民僦官舍屋税盐钱之半诏大中祥符五年五月丁丑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七
滨、棣州民僦官舍及屋税、盐钱,并减其半,俟水落仍旧。
河北敛市刍粮就濒河州郡诏大中祥符五年五月丁丑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七、《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九之六(第六册第五四九一页)
河北转运使,自今歛市刍粮,宜就濒河州郡,以便挽送。
中书谢赐圣制乾坤宝典序状1005年5月10日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武夷新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臣今日中使至,伏蒙圣慈赐臣等御制《乾坤宝典序》各一本者。
星使俯临,宸章下赐,莫窥玄远,徒极欢呼。
窃以颁历授时,前王之令典;
观文察变,大《易》之格言。
故璇玑齐政于有虞,铜浑设象于东汉
珠连璧合,定疏密于诸家;
造商因,分指归于三统。
是以阴阳之学,著于九流
羲和之官,列于百执。
历代而下,何莫由兹?
然而象纬之文,颇多脱简,星历之史,罕或研精。
金匮、石室之中,既纷纶而无纪;
宣夜、浑天之术,亦涉猎以非工。
允属钦明,畴咨古训,聿脩茂典,光集大猷。
伏惟皇帝陛下道迈帝先,智周物表,自天攸纵,将圣多能。
执古御今,视八方于指掌;
穷神知变,韬万化于襟灵。
而乃惧司历之失官,虑畴人之废业,尽搜亡逸,大补阙遗,分别部居,刊正󸈠谬。
与乾坤而𦜩合,肇建嘉名;
法云汉以成章,更抒睿藻。
诞扬能事,式冠首篇。
臣等数日前被召穆清,获亲册府
幸睹圣人之述作,寔为后世之楷模,辄祈副本以颁宣,庶遂洗心而披绎。
敢谓俯从人欲,曲允下情!
卿云发祥,已窃窥于凡目;
玉牒不秘,更传宝于私门。
内惟懵昧之姿,得味渊冲之旨,瞻天莫测,游圣无阶。
仰法穹旻,见勋、华之稽古;
奉传简策,有南、董之当官。
伏望宣付史臣,播于直笔。
岂独臣等幸甚,实亦天下幸甚!
五月十日雨中饮1055年5月10日 北宋 · 梅尧臣
 押支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梅天下梅雨,绥绥如乱丝。
梅生独抱愁,四顾无与期。
妻孥解我意,草草陈酒卮。
槛外百竿新笋高过之。
竹色入我酒,变作青琉璃。
一饮眼目光,再饮言语迟。
三饮颓然兀,左右叹我衰。
有鸟从东来,引头闯深枝。
发声醒我醉,提壶美无疑。
典衣不直钱,唯是布与絺。
安得如古人,车傍挂鸱夷
秦泰山刻石跋1063年5月10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四、《集古录》卷一、《六一题跋》卷一、乾隆《泰安府志》卷二七、民国《泰安县志》卷一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秦二世诏,李斯篆。
天下之事固有出于不幸者矣,苟有可以用于世者,不必皆贤圣之作也。
蚩尤作五兵,作漆器,不以二人之恶而废万世之利也。
字之法,出于秦李斯
之相秦,焚弃典籍,遂欲灭先王之法,而独以己之所作刻石而示万世,何哉?
按《史记》,秦始皇帝行幸天下,凡六刻石,及二世立,又刻诏书于其旁,今皆亡矣。
泰山顶上二世诏仅在,所存数十字尔。
今俗传《峄山碑》者,《史记》不载,又其字体差大,不类《泰山》。
存者其本出于徐铉,又有别本,云出于夏竦家者,以今市人所鬻校之无异。
唐封演已言《峄山碑》非真,而杜甫直谓「枣木传刻」尔,皆不足贵也。
余友江邻几谪官于奉符,尝自至泰山顶上,视秦所刻石处,云:「石顽不可镌凿,不知当时何以刻也,然而四面皆石,无草木,而野火不及,故能若此之久,然风雨所剥,其存者才此数十字而已」。
邻几遗余也,比今俗传《峄山碑》本特为真者尔。
嘉祐八年五月十日书。
后汉北岳碑跋1064年5月10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四、《集古录》卷一、《六一题跋》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汉《北岳碑》,文字残灭尤甚,莫详其所载何事,第其隐隐可见者曰「光和四年」,以此知为汉碑尔。
其文断续不可次序,盖多言圭币牲酒、黍稷丰穰等事,似是祷赛之文。
其后有二人姓名,偶可见,云南阳冠军冯巡字季祖甘陵夏方字伯阳,其馀则莫可考矣。
治平元年五月十日书。
晋贤法帖跋1064年5月10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七、《集古录》卷四、《六一题跋》卷四、《古今图书集成》字学典卷七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晋贤法帖。
太宗皇帝万机之馀,留精翰墨,尝诏天下购募真迹,集为法帖十卷,模刻以赐群臣。
往时故相刘公沆在长沙,以官法帖镂版,遂布于人间。
后有尚书郎潘师旦者,又择其尤妙者别为卷第,与刘氏本并行。
至余集录古文,不敢辄以官本参入私集,遂于师旦所传,又取其尤者,散入录中。
俾夫启帙披卷者时一得之,把玩欣然,所以忘倦也。
治平元年五月十日书。
后魏石门铭跋1064年5月10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七、《集古录》卷四、《六一题跋》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石门铭》,云此门盖汉永平中所穿,自晋氏南迁,斯路废矣。
魏正始元年汉中献地,褒斜遂开。
假节龙骧将军、梁秦二州刺史羊祠开创旧路,诏遣左校令贾三德共成其事。
四年十月,讫永平二年正月毕功。
其馀文字尚完,而其大略如此。
石门汉中,所谓汉永平中所穿者,乃明帝时司隶校尉杨厥所开也。
自有碑,述其事甚详。
正始永平,皆后魏宣武年号也。
治平元年五月十日书。
中书堂后官迁至员外郎与外任诏景祐元年五月己巳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五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四
中书堂后官自今迁至员外郎并与外任,提点五房公事三年者代之。
察举沿边州军寄户举人皇祐五年五月己酉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四
沿边州军有举人寄户以冀恩泽者,令安抚使察举之。
谢知河阳州到任表1094年5月10日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净德集》卷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
臣陶言:伏奉敕命,就差知河阳军州事,已于今月十日到任讫者。
出历近甸,即席未温;
易地专城,疏恩过厚。
仰承重寄,俯激危心中谢。)
伏念臣生长遐方,沉迷朴学。
为贫而仕,敢怀富贵之求;
度己不能,安及功名之会。
晚蒙异域,稍涉华涂。
禄过量而易盈,位乘高而速坠。
既烦宥罪,犹许牧民。
京辅奥区,才布二旬之政;
河津巨镇,又同千骑之行。
委任皆优,叨尘太甚。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文明齐日,洪覆如天。
恢张百度之新,克光前烈;
役御万官之众,俾效寸长。
故以此州,付于不肖。
臣敢不体重民之意,坚许国之诚。
共治惟良,勉希汉世之循吏;
以公其允,敬服《周官》之训言。
冀赎往愆,归酬洪造。
五月十日,与吕仲甫周邠僧惠勤、惠思、清顺、可久、惟肃、义诠同泛湖游北山1073年5月10日 北宋 · 苏轼
 押盐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山
三吴雨连月,湖水日夜添。
寻僧去无路,潋潋水拍檐。
驾言徂北山,得与幽人兼。
清风洗昏翳,晚景分秾纤。
缥缈朱楼人,斜阳半疏帘。
临风一挥手,怅焉起遐瞻
世人骛朝市,独向溪山廉。
此乐得有命,轻传神所歼。
赐溪洞蛮人彭允宗等进奉端午布敕书元祐二年五月十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七、《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一、《宋大诏令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彭允宗等:省所进端午节溪布三十匹事具悉。
汝族居裔壤,心慕华风。
来修任土之仪,远效充庭之实。
载惟勤悃,良用叹嘉。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大辽贺坤成节人使生饩口宣元祐三年五月十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九、《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有敕:卿等肃将邻好,来庆诞辰。
徒驭久劳,馆宇初定。
宜颁委积,以示宠章。
李志中文后1084年5月10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三、《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宝云寺;此君亭
元丰七年,轼舟行赴汝海,自富川陆走高安,别家弟子由
五月九日,过新吴,见县令李君志中,同谒刘真君祠,酌丹井饮之。
明日夏至,游宝云寺此君亭,观李君之文,求其本而去。
眉阳苏轼书。
张元方1093年5月10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七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八年五月十日雍丘米芾有书,言县有虫食麦叶而不食实。
适会金部郎中张元方见过,云:「麦、豆未尝有虫,有虫盖异事也。
既食其叶,则实自病,安有不为害之理」?
元方因言:「方虫为害,有小甲虫,见,辄断其腰而去,俗谓之旁不肯」。
前此吾未尝闻也,故录之。
亲奉圣语劄子1100年5月10日 北宋 · 蔡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符三年五月十日,召赴内东门小殿,上曰:「废后久处瑶华,皇太后极所矜怜,今欲复其位号,召卿草制」。
奏曰:「臣曾草废后诏,今又草复后制,臣岂得无罪」?
上曰:「此岂干卿事?
皇太后言,昨先帝既废后,亦有悔意,曾语与皇太后
今先帝上仙,追前意与复位号,于理无嫌」。
臣京对曰:「古无两后,今日因皇太后恩怜,理亦无妨。
但臣闻有复必有废,未知圣意如何?
存之何害?
废之何益」?
上曰:「元符皇后先帝所立,位号已定,岂可更废之?
适足以彰先帝之失」。
臣京曰:「圣意如此,天下幸甚」。
符皇后存之何害于朝廷?
废之适足快报怨于先帝之人。
存废于朝廷无利害。
恭闻德音,有以见陛下尽兄弟之义,皇太后敦母爱之仁,天下幸甚。
按:《鸡肋编》卷中,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校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