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创作日期
乞改酒库名奏乾道八年春 宋 · 周閟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三、《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一之一○(第六册第五一四九页)
拨并建康诸司酒库合行事并依行在赡军酒库所已获敕旨,以「提领建康府户部赡军酒库所」为名,印记乞铸造降下。
诸司二十九酒库,其间军库太半,今既拨隶,欲改库名。
行宫库改「筹边库」,左军西库改「崇武库」,左军东库改「制胜库」,中军北库改「酬勋库」,后军南库改「宣威库」,后军北库改「定远库」,前军南库改「和丰库」,前军西库改「石城库」,右军南库改「振武库」,右军北库改「平远库」,中军南库改「和乐库」,游奕库改「月堂库」,水军南库改「丰裕库」,水军西库改「龙湾库」,水军造酒库改「江宁库」,嘉会楼改「嘉会库」,旗望库改「欣乐库」,东门库改「钟山库」,升乐库改「宴喜库」,马军司库改「赏功库」,都酒库改「清溪库」,比较务改「金陵库」,淫授库改「熙春库」,防江库改「经武库」,安抚司府西库改「靖安库」,东库改「镇淮库」,西库改「凤台库」,南库改「秦淮库」,北库改「和旨库」。
癸未春被召东山益老来贺曰赵州八十犹行脚以诗答之云1163年春 宋 · 王庭圭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八十心犹未悄然,横担拄杖布行缠。
都城游遍归来日,却使谁还汤水钱。
上皇帝书1163年春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卢溪文集》卷二六、《江西文钞》卷三、《南宋文范》卷一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年月日,臣某谨昧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臣愚无适时之才,自少读书,好言治乱,将以有为于世,而官卑人微,大吏恶其异己,每摧辱之。
宣和五年茶陵丞,隐居江西卢溪之上,穷苦困厄四十馀年,未尝一出仕,今已老矣。
伏遇陛下龙飞,以圣德临御天下,屈体求士,垂宽容之听,开忠直之路,又诏举山林遗逸,令深者不隐,远者不塞。
臣于是获登文石之陛,对天颜,吐胸臆。
窃伏自惟,国家大事,似非疏浅小臣所当言,若泛论一二常事,迂阔熟烂而不切,以污陛下之聪明,则终无补于世。
臣是以敢不避斧钺之诛,冒进其愚忠。
窃以天下之事,于今为最大而不可缓者,惟边鄙未宁、境土未复而已。
此圣主焦心劳思,坐不安席,求所以经画之术,而左右大臣共以为忧者也。
臣愚以谓此未足为忧,而臣之所忧者在陛下立志定谋何如耳。
臣尝谓自古帝王肇造区夏、兴复大业者,皆有听言之聪明、力行之果断。
虽量时审势,事有不同,至其策画之一定,卓然有守而不变,故能信用忠谋,斥去异议,卒收成功。
国家自遭夷虏之祸,今四十年,异时竭民膏血以充其赂遗,割要害形胜之地以塞其奸贪,盖出于事势之不得已,而非谓其可久用也。
陛下曩居潜藩,负刚明之德,有奋发果毅之志,海内实遍知之。
今者奉慈训,登至尊,适当夷虏背叛之,中外臣庶仰德如天日,畏威如雷霆,莫不延首倾目,愿听所为。
诚宜赫然奋厉威权,震动天下,委任贤相良将,以扫除宿愤,恢复中原,此不可复缓之时也。
臣近奉诏命来趋阙庭,闻诸道途,采之缙绅,咸谓国家长计,今已纷纷,渐无成说。
臣窃惑之,请为陛下试陈其大略。
靖康之初迄于今日,虏人多以一「和」字误中国,何为循而用之犹未已也?
士大夫有执讲和之议者,非独愚无识,其处心积虑,止欲固爵位、保名宠,苟安目前无事而已,非有奇谋远虑,为宗庙社稷万世计也。
且向来何尝不与之和哉!
我之礼日加,而彼之奸恶日肆;
我之金币日遗,而彼乃求索愈无穷。
一旦无隙而举兵,怙恃暴强,摇荡边鄙,以致天下骚动。
今若再与之盟,彼将复背盟如反手。
何则?
夷狄之性与禽兽无异,非可以礼义驯服,而我国家以天子之尊,谨守信誓,不敢先动,坐受其弊而已。
如近岁遣使嫚言骜侮朝廷,太上皇帝薄其礼而遣归,中外莫不忻悦。
使其势果能羊驱豕突,可以奋然而深入,则长驱而来亦已久矣。
故臣尝谓夷虏不足深忧,盖其贪残暴虐,骨肉相贼,逆天违人,必不能久据中原,灭亡可待也。
第恐河洛韩魏之郊,习见金人屡叛盟约,本朝惟守和议,无复境土之意,猝然有一夫奋起,殄灭彼虏,僣据中原,则其患愈大,其敌愈坚,未易测矣。
今之言和议者止于苟安,往往不加虑于此。
臣愿陛下以此深思之,与其轻信诡谋,移于偏听,宁博采群议,登能庸贤,以张吾已振之威;
与其幸岁月之安,惮劳费,罢防秋,宁谨修边备,练兵选将,以俟其可乘之隙,和议断不可用也。
近闻官军既下宿州,而将吏复失律,此亦兵家常势。
窃虑偷惰寡谋异虑之人,幸其失而喜攻之,以取效于平日,而不为国家长虑后顾之计,此尤为危疑之机。
以陛下之勇智,当可以有为之势,于此亦或蹉跌,则他时变故日深一日,岁复一岁,终无如之何也。
况今敌势已毙,其国未必帖定,特籍其馀,虐行其诡计,大则恐吾乘其势之未固,以申其扫灭之威,次则恐吾削绝其重币,以潜图其后。
此正陛下经营恢复之时,而非迟疑宽缓之日。
伏惟圣策先定于中,益务收选人材,讲求硕画,力图而谨守之,然后振举大义,以扫灭此虏,仰慰祖宗在天之灵。
天下之大事,无过此也。
臣愚不识忌讳,愿陛下恕其进越而鉴其惓惓之忠,实天下幸甚。
臣诚惶诚恐,昧死再拜。
宋故赠金紫光禄大夫罗公神道碑元祐三年春 宋 · 王积中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八、《济南金石志》卷三、嘉靖《淄川县志》卷六、乾隆《淄川县志》卷七
元丰八年春,天子新即位,乃大赉群臣,虽已告于朝、退休里闾者,咸增秩爵,既又推宠其亲,无问存亡。
于是朝议大夫致仕罗公得迁为中散大夫中散之皇考工部尚书得加赠为金紫光禄大夫
中散公既已荣土之赐,且思有以发扬光禄之清德,乃属于里人王积中曰:「子其为吾父铭之」。
积中辱知于中散公甚厚,乃不能辞。
光禄公讳仲宣字粲臣密州诸城人
曾祖潜、祖浩、父巨源,皆不仕。
公少朴重,喜读书,不以书资进取,而独取圣贤要语以履之。
慈和惠,孝于亲,睦于宗族,忠信于其朋友。
乡人皆爱敬之,为善人君子。
父死既墓,庐于墓侧,哭昼夜不止,逾三月乃归,毁瘠以终其丧。
尝有日者告公曰:「公他日必贵,何不求仕」?
公曰:「吾于世物一无所嗜,惟嗜为善。
况声利本亡意,安得贵?
吾有二子,当教之使就科举,其成与否吾不责,吾所以责之者,第使不为不善耳」。
故当择师儒以教其子。
其后二子皆以经术获第。
长曰希古,即中散公也,屡为大理审刑官,明达平恕,多有阴功在人。
出贰雄藩,典名城,休声美实,洋溢中外,所至有遗爱,人能颂歌之。
次曰希道,调恩州清阳主簿
公于景祐元年十一月六日以疾终于家,享年四十有六。
夫人孙氏,先公而殁,今赠高密郡太夫人
孙三人:长曰民先光州军事判官
次曰孝直,次曰孝先应天府宁陵
孙女四人:长适建州关隶县卜早,次适进士张祐,次适龙州江油县宋良弼,次适乡贡进士李尧臣
曾孙二人:长曰居正,次曰安祖,皆太庙斋郎
公始窆于诸城中散公后家于淄,乃于熙宁元年八月庚申举公与夫人之丧,并三世族属之丧,皆葬于淄川孝感乡多里。
公始亡,时中散公方为海州朐山,享子之禄未久,而又年未及倦,乡人咸呼天曰报德何约也。
至皇祐三年中散公登朝,始赠公为大理评事,乡人已为荣矣。
中散公后益贵显,公之封典日益加。
今则金紫重号,上亚三公,宠厚恩隆,耀荣幽显。
又得纪德丰碑,以暴白为善有子之庆,然后知天之报公者大而无穷也。
元祐三年春碑具,乃刻词而铭焉。
铭曰:
邈哉罗国,颛帝之裔。
厥后子孙,因国为氏。
至唐有闻,后裔垂烈。
五代绍威,乘时振发。
或齐或魏,播迁东北。
公出诸城,潜光晦德。
以善遗子,不诘其成。
卒能有成,为世名卿。
邦有宠光,章金绶紫。
天子赠公,荣动闾里。
始疑其,今享其丰。
揭铭以碑,照耀无穷。
刊者苏从礼。
临江仙 其一 1146年春 宋 · 朱敦儒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西子溪头春到也,大家追趁芳菲。
盘雕剪锦换障泥。
花添金凿落,风展玉东西。

先探谁家最早,雪儿桂子同携。
别翻舞袖按新词。
从今排日醉,醉过牡丹时。
临江仙 其四 1146年春 宋 · 朱敦儒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最好中秋秋夜月,常时易雨多阴。
难逢此夜更无云。
玉轮飞碧落,银幕换层城。

桂子香浓凝瑞露,中兴气象分明。
酒楼灯市管弦声。
今宵谁肯睡,醉看晓参横。
渔家傲 其二 石夷仲一姬去,念之,止小妓燕燕1146年春 宋 · 朱敦儒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鉴水稽山尘不染。
归来贺老身强健。
有客跨鲸游汗漫
留羽扇。
玉船取酒青鸾劝。

莫恨飞花容易散。
仙家风味何曾减。
春色一壶丹九转。
堪为伴。
雕梁幸有轻盈燕。
西江月 其八 石夷仲去姬复归1146年春 宋 · 朱敦儒
 押先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织素休寻往恨,攀条幸有前缘。
隔河彼此事经年。
且说蓬莱清浅

障面重新团扇,倾鬟再整花钿。
歌云舞雪画堂前。
长共阿郎相见。
别后尘劳帖1146年春 宋 · 朱敦儒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六艺之一录》卷三九五、《三希堂法帖》释文九、《宋人法书》第三册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敦儒再拜:别后尘劳,都不果寓书,亦寂不蒙寄声,第勤尚想。
比日想诸况安适?
向者李西台书久尘文府,乞付示。
久不见此书,日夜梦想。
告密封付此兵回也,必不以煎迫为罪。
愧悚愧悚。
偶作书多,不能覼缕。
何日得相从于黄岗怀玉间?
临书神驰,敦儒再拜。
太和院续建塔记嘉定三年春 南宋 · 朱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四四
圣天子御极之三十年,岁嘉定癸未春,被旨同知贡举
讫事奏名,客有踵门者,坐相目语予曰:「抚之新进士十有一人,而宜黄居四之一,前所希有。
岂其建塔之徵应乎」?
且喜且异,余盖未解也。
未几何,邑大夫程君有俊书来谂曰:「自仆诣治斯县,县不纲,罅当窒,蠹当剔,仆当兴,漫漶当振刷,县乃治。
朝冰暮蘖,左绳右度,以动此心。
凡一毫发惠利于人,赴之若弗及,而人以信考且阅月屡矣。
违道干誉,固平生之所甚戒。
维县之南有寺,寺有塔,曰太和,面直县庠。
相传曰文笔,建自绍兴壬戌,才六十有八祀,而塔辄坏。
戊辰以后阅四科,诏而奏名春官者寂无闻焉。
人心惊疑,士气思振,咸曰:『岂文笔未耸乎』?
故合词来请规复其旧。
因以委贡士德新、邑士刘炎、僧宗信、宗安、道灯、妙端,乃址乃筑,乃材乃石,乃陶乃冶,群力毕鸠,随喜响答。
其为费也三百万,县家实赞其成,而民不知。
其层也七,其高而尺也百三十,其中七宝、佛牙、舍利藏焉,其上石载国朝以来登科者姓字,释氏千号与俱,目曰千佛塔
规模巨丽,翚飞轮奂,视昔坚好,见者叹仰。
首事于壬午秋,而甫讫功。
南宫捷闻,有曰许君梦龄、涂君恢、万君开名联选中,则又曰:『文笔之应如是其速耶』。
尝考之,县治县庠宅山,来自兑,兑,金也。
塔挺立巽巳间,实居生养贪狼之位。
贪狼,斗魁也,实主聪明、文章、官职、孝义之事。
阴阳家之说诚多绪矣,而文笔之验信而不诬,幸为我志之」。
因书,始悟踵门者之语。
窃谓宜水黄山,一县宅胜,峰奇石异,连亘嶒峨,双溪汇流,环抱清彻,明秀所钟,发为人物。
异时论思有人,风宪有人,封驳有人,为监为郎有人,其伟节清标,凛凛如存,观风宣化,时亦不乏,凡以儒科奋者六十有七人。
况一塔之兴,辄复开祥,是亦可书也。
虽然,士方潜居约处,未得施用,涵育义理,周旋礼法。
及其仕而用也,自一身推之一家,而一乡,而天下,相观而善,风俗乃成,见之宦业,视古不愧。
南丰先生之记兴庠也,所谓正心修身为国家天下大务,在其进之审乎。
此则地灵人杰,又岂特今日之所观。
因其请不置,书以复之。
至若长夜灯光破闇,一方信向,用植福田,释氏所谓人天之果,不复详云。
嘉定三年春大中大夫权尚书刑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修撰朱着记。
按:同治《宜黄县志》卷四五。(以上郭齐校点)
吕晦叔河阳1077年春 北宋 · 程颢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晓日都门飐旆旌,晚风铙吹入三城。
知公再为苍生起,不是寻常刺史行。
贾似道乞退相位不允御批咸淳二年春 南宋 · 宋度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八、《咸淳遗事》卷上
元臣硕辅,惟祖宗之付予;
惇德精忠,惟社稷以为悦。
经纶万化,消伏群阴。
纪纲正而君子有所依,精神强而远人知所畏。
既克底定,遹观厥成。
□□为相二十六年,岂曰成功即退;
彦博维师书四十考,又何拘满之疑?
屡谕衷忱,冀回冲守。
四封安堵,而善治欲其迓续;
众贤聚朝,而正脉欲其坚凝。
矧予菲凉,倚重师相
汉朝虑轻而赖有德,如周王思艰而惟旧人。
期万年其永欢,此先帝之所属。
可久则贤人之德,用翊相于升平;
至公以天下为心,愿恒保于明哲。
益隆柱石,增耀旂常。
所请宜不允。
参政姚希得上表留贾似道御笔咸淳二年春 南宋 · 宋度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八、《咸淳遗事》卷上
辅臣列衔,请留师相,议论甚可畏,当破千载谬论之非也,此与予同一爱国之心。
至于典礼,固为后世故事,然有时异事殊,不可同日语矣。
师相勉为国事,留而辅予,以秉庶政,此亦可为后世法也。
愿毋固执。
又上太皇太后元祐二年春 北宋 · 程颐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二、《河南程氏文集》卷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七、《历代名臣奏议》卷六
臣颐倾竭愚诚,冒闻天听,狂妄之诛,非所敢避。
伏念臣草莱贱士,蒙陛下拔擢,置之劝讲之列,夙夜毕精竭虑,思所以补报万一。
昨于去年六月中,尝有奏陈,言辅导人主之事,已踰半年,不蒙施行一事。
臣愚窃思,所言甚多,如皆不可用,其狂妄亦甚矣。
虽朝廷宽大,不欲以言罪人,然主上春秋方富,宜亲道德之士,岂可以狂妄之人置之左右?
臣彷徨疑虑,不能自已。
况臣所言,非出己意,皆先王之法,祖宗之旧,不应无一事合圣心者。
臣窃疑文字烦多,陛下不能详览;
或虽蒙览,而未察愚意。
臣不敢一一再言,止取一事最切者,复为陛下陈之。
臣前上言,乞于延和殿讲读,太皇太后每遇政事稀简,圣体康和时,至帘下观讲官进说,不惟省察主上进业,于陛下圣聪,未必无补;
讲官辅导之间,事意不少,有当奏禀,便得上闻。
臣今思之,太皇太后双日垂帘听政,只日若更亲临讲读,亦恐烦劳圣躬。
欲乞只就垂帘日听政罢,圣体不倦时,召当日讲官至帘前,问当主上进业次第,讲说所至,如何开益。
使天下知陛下于辅养人主之道,用意如此。
延对儒臣,自古以为美事。
陛下试从臣言,后当知其不谬。
此一时之事,且非定制。
如其无益,罢之何晚?
自来经筵,赐坐啜茶,盖人主崇儒重道之体。
太皇太后省察主上进业,虽或使之讲说,亦无此礼。
臣所以再言此一事者,盖辅导之间,有当奏知之事,无由上达。
若得时至帘前,可以陈说,所系甚大。
陛下必谓主上幼冲,间日讲读足矣,更无他事,此甚不然。
盖从前不曾有为陛下极陈辅养少主道者,故陛下未深思尔。
愿陛下圣明,不以臣之微贱而忽其言。
察臣区区之心,岂有他哉?
惟欲有补于人主尔。
臣披沥肝胆,言尽于此。
伏望圣慈采纳,天下幸甚!
辞免再除直秘阁判监元祐九年春 北宋 · 程颐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二、《河南程氏文集》卷六
今月十四日,准河南府送到官诰一道、尚书省劄子一道,伏蒙圣恩,授臣依前左通直郎、直秘阁、权判西京国子监,专主教导者。
睿恩,不任惶惧。
恭以皇帝陛下亲政之初,万邦黎献,至于海隅苍生、夷狄蛮貊之人,莫不仰首以观,倾耳而听。
今听政未及两月,而念及劝学旧臣,收录于退藏之中。
兹见陛下圣明,崇儒重道,事无不察,足以耸动天下。
然而处得其道,用当其人,乃允公论,为盛美之事,不然则四方传议,反累圣政。
伏念臣去年丁忧服阕之初,已蒙朝廷授此职任。
臣以于义未安,两具奏辞免,陈儒者进退之义,已极详明。
但恐微贱之言,系常程文字,即以付外,不曾得经圣览。
既而改命祠宫,遂以寻医得去。
方安愚分,忽被误恩。
虽仰荷于甄收,敢自渝其节守!
伏望圣慈,曲怜旧物,深鉴丹诚,将臣前来辞免表状,特赐省览,则知臣所以辞者,盖守古义,非出私意。
所降诰命,不敢祗受,已于河南府寄纳。
冒渎宸严,臣无任。
乞归田里第三状元祐三年春 北宋 · 程颐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二、《河南程氏文集》卷六
臣窃以见善而用,见不善而退,人主黜陟之至公;
道合则从,不合则去,儒者进退之大节。
黜陟失当,则乱所由生;
进退忘义,则道所由废。
愚臣无状,蒙陛下擢自衡茅,寘之劝讲,旋以人言,至于黜逐。
朝廷信其恶矣,愚臣道不用矣。
信其恶而使之在官,恐非黜陟之当。
道不用而徒兹茍禄,殊乖进退之义。
臣是以不敢遑宁,继上封章,愿归田里。
待命三月,未奉俞音。
在臣义既当去,敢不固请?
与其至于渎而加罪,曷若因其请而使去。
臣非不知享禄胜于躬耕,贫匮不如温足。
顾以读书为儒,粗知廉耻,不敢枉道以求茍安。
伏望圣慈,矜察至诚,俾完素守。
茍遂丘园之请,敢忘天地之恩?
罔避诛夷,必期俞允。
一萼红 其二 丙午春赤城山中题花光卷1306年春 宋末元初 · 王沂孙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赤城山
玉婵娟。
馀雪尽,犹未跨青鸾。
疏萼无香,柔条独秀,应恨流落人间。
记曾照、黄昏淡月,渐瘦影、移上小阑干。
一点清魂,半枝空色,芳意班班。

重省嫩寒清晓,过断桥流水,问信孤山
冰粟微销,尘衣不浣,相见还误轻攀。
未须讶、东南倦客,掩铅泪、看了又重看。
故国吴天树老,雨过风残。
刘既济敦促项举之赴阙诏政和七年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六、《两浙金石志》卷七
东京九成宫住持道士虚静妙通法师项举之,昨乞归元受业处州紫极宫寿光宫,可依已降指挥敦遣赴阙,不许辞避。
仍令刘既济躬亲敦遣前来,如违论违御笔。
具知委闻奏。
刘既济封。
长相思1908年春 清末民国初 · 宁调元
 押先韵
桃花妍。杏花妍。
风景不殊人各天。匆匆过一年。

思绵绵。恨绵绵。
一夜烦纡数起眠。便梦也难圆。
高丽国王昭推诚顺化保义功臣建隆四年春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二、《宋史》卷四八七《高丽传》、《渊鉴类函》卷二三一
古先哲后,奄宅中区,曷尝不同文轨于万方,覃声教于四海?
顾予凉德,猥被鸿名,爰致宾王,宜优锡命。
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玄菟都督、充大义军使高丽国王昭,日边钟粹,辽左推雄,习箕子之馀风,抚朱蒙之旧俗。
而能占云候海,奉贽充庭,言念倾输,实深嘉尚
是用赐之懿号,酬以公田,载推柔远之恩,式奖拱辰之志。
于戏!
来朝万里,美爱戴之有孚;
柔抚四封,庶混并之无外。
永保东裔,聿承天休。
可加食邑七千户,仍赐推诚顺化保义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