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禮類
春秋類
易類
小學類
書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目錄類
史評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術數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小說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涅槃部類
洞神部
太清部
太玄部
續道藏
辛卯祀天地于圜丘以
宣祖太祖配大赦
真宗本纪至道二年正月辛亥祀天地于圜丘大赦中
外文武加恩
礼志真宗 至道三年十一月
有司 (第 14a 页)
冬至
(第 14a 页)
孟夏
雩 …… (第 14a 页)
夏至
方丘请奉太宗配上辛祈榖 (第 14b 页)
季秋
明堂奉太祖
配上辛祀感生帝 (第 14b 页)
孟冬
祭神州地祇奉宣祖配其亲郊
奉太祖太宗并配诏可
真宗本纪咸平二年十一月丙戌祀天地于圜丘以太
祖太宗配大 (第 14b 页)
    谓敬不足行谓祭无益也其失十一也又郊
    有肆赦有优赏诸军有荫补亲属有百官赐
    赉既知其非礼矣而曰 一年
再赏力将不给
    分而与之人情岂不失望轼之意难于失人
    情而不难于改古礼抑亦异矣其失十二也 (第 20b 页)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圜丘) 送神用豫和(词同冬/至圜丘)
五代史梁本纪开平三年春正月辛卯有事于南郊

册府元龟乾化二年正月庚辰有司以南郊上辛祈榖
命丞相赵光逢摄太尉行事
宋史礼志乾德二年正月有司言上辛祀昊天上帝五
方帝从祀今既奉赤帝为感生帝一日之内两处俱祀
似为烦数况同时并祀在礼非宜昊天从祀请不设赤
帝坐从之
雍熙四年礼仪使苏易简言常祀祈榖以宣祖崇配 至道三年十一月
有司言上辛祈榖奉太祖配上辛祀 (第 54b 页)
诸寺观
至道二年五月丙寅以京师旱遣中使祷雨戊辰命宰
臣祀郊庙社稷祷雨
礼志 至道三年十一月
有司言 (第 24b 页)
孟夏
雩祀请奉太宗配
诏可
真宗本纪咸平元年五月甲子幸大相国寺祈雨升殿
而雨
文献通考咸平元年以旱遣使祷卫 (第 24b 页)
玉海 至道三年五月
有司言唐郊祀录庙各一屋三间
华饰连以罘罳同殿异室无别设库屋明文请东西各
增修一间以藏宝册从之
宋史礼 (第 2b 页)
 第六女也周显德中归太宗建隆初封汝南郡夫人
 进封楚国夫人太宗封晋王改越国开宝八年薨年
 三十四葬安陵西北帝即位追册为皇后谥懿德享
 于别庙 至道三年十一月
诏有司议太宗配宰相请
 以后配诏从之奉神主升祔太庙
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二年五月己卯祔太祖神主于庙
以孝 (第 16a 页)
明皇后王氏配又以懿德皇后符氏淑德皇后尹

氏袝别庙
礼志太祖祔庙有司言合奉一后配食案唐睿宗追谥
肃明昭成二后至睿宗崩独昭成以帝母之重升配肃
明止享于仪坤庙近周世宗正惠宣懿二后并先崩正
惠无位号宣懿居正位遂以配食今请以孝明王皇后
配忌日行香废务其孝惠皇后享于别庙从之
太平兴国六年十二月太常礼院言今月二十三日腊
享太庙缘孟冬已行时享冬至又尝亲祀案礼每岁五

享其禘祫之月即不行时享虑成烦数有爽恭虔今请
罢腊日荐享之礼其孝惠别庙即如式从之
真宗本纪 至道三年二月
即皇帝位 (第 17a 页)
十一月甲子
祔太
宗神主于太庙以懿德皇后配
礼志 (第 17a 页)
至道三年
孝章皇后宋氏祔享有司言孝章正位
中壸宜居上室懿德追崇后号宜居其次诏孝章殿室
居懿德下 (第 17a 页)
六月
礼官议案太平兴国中追册定谥皆以
懿德居上淳化初宗正少卿赵安易言别庙祭享懿德 …… (第 17a 页)
在淑德之上未测升降之由其时敕旨依旧懿德在上
案江都集礼晋景帝即位
侯夫人应合追尊散骑常
侍任茂傅玄等议云 (第 17b 页)
侯夫人初归景帝未有王基之
道不及景帝统百揆而亡后妃之化未著远迩追尊无
经义可据今之所议正与此同且淑德 …… (第 17b 页)
 军偓之长女也母汉永宁公主开宝元年二月纳入
 宫为皇后太祖崩号开宝皇后太平兴国二年居西
 宫雍熙四年移居东宫至道元年四月崩年四十四
 有司上谥 三年正月
祔葬永昌陵北神主享于别庙
 神宗时升祔太庙
    蕙田案孝章祔享乃祔于孝惠贺皇后之别
    庙也 …… (第 19a 页)
    但孝章乃太祖之继后懿德乃太宗之继室
    以兄弟之序君臣之分而言俱宜以孝章居
    乎上室今乃易之乱其序矣
真宗本纪 至道三年六月乙巳
追册莒国夫人潘氏为
皇后谥庄怀 (第 19b 页)
十一月甲子
祔庄怀皇后于别庙
 真宗章怀潘皇后传真宗章怀潘皇后大名人忠武
 军节度美第八女真宗在韩邸太宗为聘之封 (第 19b 页)
莒国

 夫人端拱二年五月薨年二十二 真宗即位
追册为
 皇后谥庄怀葬永昌陵之侧陵名保泰神主享于别
 庙旧制后谥冠以帝谥庆历中礼官言孝字连太祖
 谥 (第 20a 页)
德字连太宗谥遂改庄为章以连真宗谥云
十二月丙申追尊母贤妃李氏为皇太后
礼志 至道三年十二月
追尊贤妃李氏为元德皇太后
有司言案礼春官大司乐之职奏夷则歌仲吕以享先
妣谓姜嫄也是帝喾之妃后稷之母特 …… (第 20a 页)
 人生皇女二人皆早亡次生楚王元佐妃尝梦日轮
 逼己以裾承之光耀遍体惊而寤遂生真宗太平兴
 国二年薨年三十四 真宗即位
追封贤妃又进上尊 …… (第 22a 页)
 处耘第二女开宝中太祖为太宗聘为妃既纳币会
 太祖崩至太平兴国三年始入宫雍熙元年十二月
 诏立为皇后太宗崩 真宗即位至道三年四月
尊后
 为皇太后居西宫嘉庆殿咸平二年宰相请别建宫 …… (第 27b 页)
 章献明肃皇后传章献明肃刘皇后华阳人父通虎

 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后通第二女也 真宗即位

 为美人大中祥符中进德妃自章穆崩真宗欲立为
 后大臣多不可帝卒立之李宸妃生仁宗后以为己
 子抚视 …… (第 32b 页)
 献以辞遂废其庙

 杨淑妃传杨淑妃益州郫人祖瑫父知俨妃年十二
 入皇子宫 真宗即位
拜才人又拜婕妤进婉仪后加
 淑妃真宗崩遗制以为皇太后始仁宗在乳褓章献
 使妃护视凡起居饮食必与之俱所 (第 57b 页)
懿德符皇后传帝即位追册为皇后 至道三年
升祔太

明德李皇后传景德元年崩三年祔太宗庙
李贤妃传 (第 43b 页)
真宗即位
进上尊号曰皇太后大中祥符六
年升祔太庙
章穆郭皇后传景德四年崩仁宗即位升祔真宗庙
仁宗本纪庆历五年十 (第 43b 页)
    天清节宰臣率百官诣广政殿上寿四年九
    月丁未天清节百辟上寿五年九月壬子天
    清节臣寮诣广德殿上寿
宋史真宗本纪 至道三年十二月癸巳
承天节群臣上
寿于崇政殿
大中祥符二年十二月辛巳诏晋国大长公主丧罢承 (第 26a 页)
    心乎存之可为鉴戒
悯帝即位册尊明宗后曹氏为皇太后淑妃王氏为皇
太妃
晋出帝即位尊高祖后李氏为皇太后
汉悯帝即位尊高祖后李氏为皇太后周太祖入京事
太后如母迁于太平宫上尊号曰昭圣皇太后

周恭帝即位尊世宗皇后符氏为皇太后(宋受禅号/周太后)
宋昭宪皇太后太祖之母帝受禅尊为皇太后
宋史礼志建隆元年诏尊母南阳郡太夫人为皇太后
仍令所司追册四亲庙后不果行
文献通考 真宗即位
尊太宗明德李后为皇太后居西
宫嘉庆殿
宋史礼志 (第 50b 页)
至道三年四月
尊太宗皇后李氏为皇太后
宰臣等诣崇政殿门表贺皇帝又诣内东门表贺皇太 (第 50b 页)
 (三年第二甲五十一人第一甲三百二人反六倍于/第二甲之数则累科分甲人数之多少无定例也好)
 (事者徒见二张致身宰辅而不擢高科而二科/恩例适尔优厚故必以为曲为二人之地耳)
自淳化末停贡举五年 真宗即位
复试而高句丽始贡 (第 10a 页)
 计则有无疆之休上览而称善
圣宗本统统和十四年正月渔于潞河十一月诏诸军

官毋得非时田猎妨农 十五年八月
猎于平地松林皇
太后诫曰前圣有言欲不可纵我儿为天下主驰骋田
猎万一有衔橛之变适贻子忧宜深戒之
兴宗本 (第 42a 页)
六月诸暨县
大雨暴风雷电发米振遭水家绍兴府饥振粮万石
八年八月绍兴府六邑水发米振遭水家
辽史圣宗本纪 统和十五年四月
发义仓粟赈南京诸 (第 39b 页)
    国安得不亡乎
七年正月绍兴府诸暨县湖田水免租三千二百石有
奇 八年十月以秋雨水溢诏减钱塘仁和两县民田
租什二会稽湖田租什三诸暨湖田租尽除之 九年
十二月沿江制置使所辖四郡夏秋旱潦免屯田租二
十五万石 十年正月江东沙圩租米以咸淳九年水
灾诏减什四三

瀛国公本纪咸淳十年九月免被水州县今年田租十
二月诏淮西四郡水旱去年屯田未输之租其勿徵
辽史穆宗本纪应历三年十一月以南京水诏免今岁

圣宗本纪统和十二年二月免南京被水户租赋 
五年正月
免流民税三月免南京逋税及义仓粟
兴宗本纪重熙十二年十一月以上京岁俭复其民租
(第 35a 页)
    蕙田案劝捐之法惟此议最为简便易行
宋史理宗本纪淳祐六年秋七月泉州岁饥其民谢应
瑞非因有司劝分自出私钞四十馀万籴米以振乡井
所全活甚众诏补进义校尉
辽史圣宗本纪 统和十五年二月
劝品部富民出钱以
赡贫民 (第 23a 页)
诏不得奉行群僚无以觐
见伏乞俯顺人望仰遵先旨实大孝不亏万方幸甚臣
职在典礼愚守如前无任恳迫之至
宋史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太宗崩真宗散发号擗
有司定散发之礼皇帝皇后诸王公主县主诸王夫人
六宫内人并左被发皇太后全被发帝服布斜 (第 19a 页)
(哀至/则哭)大祥之后外无哭者禫之后内无哭者
(政和礼同书仪家礼哭泣/之节俱率略不备无可考)
长编 至道三年九月
閤门奏每 (第 16a 页)
月朔
望群臣赴万岁殿
哭临 (第 16a 页)
十月朔
(第 16a 页)
壬辰
请改用 (第 16a 页)
九月晦
上问吕端曰此何
礼也端曰阴阳家以辰日为哭忌上曰哀疚之情宁有
所避乎不许
 (李济翁资暇录辰日不哭前哲 …… (第 16a 页)
   饮食
仪礼丧服傅斩衰歠粥朝一溢米夕一溢米既虞食疏
食水饮既练始食菜果饭素食(注二十两曰溢为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素)
(犹故也谓复平生时食也朝疏孝子遭父母之丧水浆/不入口 三日
之后乃始食 夕各一溢米而已也未虞)
(以前渴亦饮水而在既虞后与疏食同言水饮者恐虞/后饮浆酪之等故云 …… (第 17b 页)
 (杨梧曰溢一手所握也握容/溢必有溢于外者故云溢米)
既夕记歠粥朝一溢米夕一溢米不食菜果(注不在于/饱与滋味)
(粥糜也实在木曰果在地曰蓏斗疏不在于饱者案周/礼廪人中岁人食三釜注云六 四升曰釜三釜为米)
(一斛九斗二升 三十日
之食则日食米六升/四合今日食冰二溢二升有馀是不在于饱) …… (第 18a 页)
    陈氏可大集说截去郑注一升二字而直指
    为二十四分升之一吾不知其何解矣
丧大记君之丧子大夫公子众士皆 三日
不食子大夫
公子众士食粥纳财朝一溢米暮一溢米食之无算士
疏食水饮食之无算夫人世妇诸妻皆疏食水饮食之 …… (第 19a 页)
    此疏云以手就篹取饭正周俗也
期之丧三不食食疏食水饮不食菜果三月既葬食肉
饮酒期终丧不食肉不饮酒父在为母为妻 九月
之丧 (第 20a 页)
食饮犹期之丧也食肉饮酒不与人乐之(注食肉饮酒/亦谓既葬)
(疏三不食者谓义服也其正服则 二/日
不食也故间傅云齐衰 (第 20b 页)
二日
不食)
 (徐师曾曰三不食谓当食时三次不食是一日不食/尔 (第 20b 页)
三日
不食也不与人乐之不以酒肉与人共食)
 (为欢/乐也) (第 20b 页)
五月
三月之丧壹不食再不食可也比葬食肉饮酒不
与人乐之叔母世母故主宗子食肉饮酒(注义服恩轻/也故主谓旧) …… (第 20b 页)
 (徐师曾曰若士之丧士之友来与其丧事则为之敛/其情与执役者不同故不但哭而又为之壹不食义)
 (隆而哀/胜也)
间传斩衰 三日
不食齐衰 (第 21b 页)
二日
不食大功三不食小功
缌麻再不食士与敛焉则壹不食故父母之丧既殡食
粥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齐衰之丧疏食水饮不 (第 21b 页)
食菜果
大功之丧不食醯酱小功缌麻不饮醴酒此哀之𤼵于
饮食者也(疏齐衰 二日
不食者皇氏谓正服齐衰也丧/大记云三不食者当是义服小功缌麻再不)
(食者大记壹不食再不食则是壹不食谓缌 …… (第 21b 页)
食之以丧初除孝子不忍/即御醇厚之味故饮醴酒食乾肉也)
檀弓曾子谓子思曰伋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
七日
子思曰先王之制礼也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 …… (第 22a 页)
焉者跂而及之故君子之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
三日
杖而后能起(注为曾子言难/继以礼抑之)
 (陈祥道曰先王制为丧亲之礼其服衰止于三年其/哭泣止于 (第 22b 页)
三月
其水酱不入口止于 (第 22b 页)
三日
(第 22b 页)
三日
可)
 (以怠而食 (第 22b 页)
三月
可以解而沐三年可以祥而除使过/之者俯而就不及者跋而及若以亲之恩为罔极吾)
 (之情为无穷徇其无穷之情 (第 22b 页)
而不节之以礼则在已/不可傅在人不可继是戕贼天下之人而祸于孝也)
 (此曾子所以不为子思取也乐正子春/之母死 五日
不食既而悔之况 (第 22b 页)
七日
乎)
乐正子春之母死 (第 22b 页)
五日
而不食曰吾悔之(注勉强过礼/子春曾子弟)
(子/)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注恶乎犹于何/也 (第 22b 页)
疏吾悔之)

(者悔其不以实情勉强而至 五日
吾母死而不得吾/之情情矫诈勉强为之更于何处用吾之实情乎)
 (黄裳曰礼制虽云 (第 23a 页)
三日
而曾参丧亲不食 (第 23a 页)
七日
子春/心慕师道执亲之丧 (第 23a 页)
五日
而后食既而告人曰吾悔)
 (之自是吾母之丧不能及于 (第 23a 页)
七日
是不得尽吾哀痛/之情以报罔极之恩更于何处尽用吾哀痛之情欤)
 (悔不及 (第 23a 页)
七日
也)
 (张氏曰 (第 23a 页)
三日
不食礼也子春既悔其过而/又言情之所至如此所谓贤者过之也)
悼公之丧季昭子问于孟敬子曰为君何食敬子曰食 …… (第 23a 页)
 (不能亦不/可勉也)

 (陆佃曰郑氏谓功衰齐斩之末/末者齐衰既葬斩衰既练之后)
问丧亲始死水浆不入口 三日
不举火故邻里为之糜
粥以饮食之(疏不举火者哀痛之甚情在不食也旁亲/以下食不可废故邻里为糜粥以饮食之) (第 25a 页)
(糜厚而粥薄薄者以/饮之厚者以食之)
大戴礼斩衰蕳屦杖而歠粥者志不在于饮食
开元礼斩衰 三日
不食齐衰 (第 25a 页)
二日
不食大功一日不食
小功缌麻再不食既成服父母之丧食粥朝米四合暮
米四合不能食粥则以米为饭妇人皆以米为饭 …… (第 25a 页)

父母之丧不遗人人遗之虽酒肉受也三年之丧既葬
尊者遗之食则不避粱肉若酒醴则辞
司马氏书仪凡初丧诸子 三日
不食 (第 25b 页)
九月
之丧三不 (第 25b 页)
五月
三月之丧再不食或一不食亲戚邻里必为糜 …… (第 25b 页)
粥以饮食之尊长勉之强之亦可少食足以充虚续气
而已既敛诸子食粥妻妾及期 九月
之丧疏食水饮不
食菜果 (第 26a 页)
五月
三月之丧食肉饮酒既葬不与人乐之父
母之丧既虞卒哭疏食水饮不食菜果小祥食菜果大
祥食肉饮酒期 (第 26a 页)
九月
之丧既葬食肉饮酒不与人乐之
若有疾虽父母之丧食肉饮酒疾止复 (第 26a 页)
初五
十不极毁
瘠六十不毁瘠七十唯衰麻在身饮酒食肉处于内(仪/礼)
(礼记言居丧饮食之节详矣今参取其中而用 …… (第 26a 页)
(毁瘠为贵然亦须量力而行之孝经 三日
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灭性谓毁极失志)
(变其常性也乡里旧俗亲邻有丧以罂贮粥就草土 …… (第 26b 页)
非礼也饱而忘哀亦非礼也视/不明听不聪行不正不知哀君子病之故强忍致疾亦)
(非圣人之所许也人或体羸不能 三日
不食者量食粥/可也粥不能饱者既殡食粗饭可也疏食水饮不能饱)
(者既葬食菜茹醯酱可也丧大记曰不能食粥羹 …… (第 26b 页)
唯五十以上气血)
(既衰必资酒肉扶养者则不必然尔其居/丧听乐及嫁娶者国有正法此不复论)
朱子家礼诸子 三日
不食 (第 27a 页)
九月
之丧三不 (第 27a 页)
五月
三 …… (第 27a 页)
月之丧再不食亲戚邻里为糜粥以食之尊长强之食
可也成服之日诸子食粥妻妾及期 九月
疏食饮水不
食菜 (第 27b 页)
五月
三月者饮酒食肉不与宴乐及葬期 (第 27b 页)
九月
之丧者饮酒食肉不与宴乐既卒哭主人兄弟疏食水
饮不食菜果小祥始食菜果大祥饮酒食肉(家礼原本/载大祥饮) …… (第 27b 页)
 馆中同舍谒见举茶托如平日众颇讶之又平园思
 陵记载阜陵居高宗丧宣坐赐茶亦不用托始知此
 事流傅已久矣
明会典诸子 三日
不食期 (第 28b 页)
九月
之丧三不食 (第 28b 页)
五月
三月
之丧再不食既成服丧主及兄弟始食粥妻妾及期 (第 28b 页)

者疏食水饮不食菜果既卒哭丧主兄弟疏食水饮
不食菜果期而小祥始食菜果大祥始饮酒食肉而复
寝 …… (第 28b 页)
 (责/之)

 (吕楠礼问 三日
始食粥 (第 30a 页)
三日
之前不能粥也朝夕皆/溢米溢米之上不能加也曾子水浆不入口者 (第 30a 页)
七日)
 (
后魏孝文帝食饮不入口者 (第 30a 页)
五日
后周武帝溢米累/旬盖创极者痛甚然非所以达众人也于是乎有未)
 (葬食肉者矣城食旨不甘闻乐不乐此夫子万 …… (第 30a 页)
 (者自昼达旦饮宴谓之伴丧敢问此果成风而难变/抑变之者无其人邪先生曰呜呼悲哉俗也唯有以)
 (生为忧者矣故有以死为乐者矣又曰/民不知生故不知死则岂民之罪哉)
 (吕坤四礼疑 三日
不食礼也孝子度身度亲度事人/子侍亲病笃之时常几日不遑寝食形神憔悴始哭)
 (者盈门 (第 30a 页)
三日
擗踊无数兼之 (第 30a 页)
三日
之内棺椁衣衾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劳心悴体百务应酬而又不食)
 (焉恐此身将不胜丧矣故当量其身之强弱强 (第 30a 页)
则曾/子水浆不入口者 七日
亦无过分之事若勉 (第 30a 页)
三日)

 (
至不胜丧甚者血气羸弱之人致疾灭性死者有知/于心安否若父在丧母母在丧父父母命之食或期)
 (功尊者强之 …… (第 30a 页)
 (仇氏家范丧事不得用乐服未阕者/不得饮酒食肉违者不孝详见家礼)
   言语
丧服四制三年之丧君不言书云高宗谅闇 三年
不言
此之谓也然而曰言不文者谓臣下也(注言不文者谓/丧事辨不所当)
(共也孝经说曰言/不文者指士民也 …… (第 31a 页)
   拜稽颡
周礼春官大祝辨九𢷎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
四曰振动五曰吉𢷎六曰凶𢷎七曰奇𢷎八曰褒𢷎九
曰肃𢷎以享右祭祀(注稽首拜头至地也顿首拜头叩/地也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
(吉拜拜而后稽颡谓齐衰不杖以下者言吉者此殷之/凶拜周以其拜与顿首相近故谓之吉拜云凶拜稽颡)
(而后拜谓 三年
服者杜子春云振读为振铎之振动读/为哀恸之恸奇读为奇偶之奇谓先屈一膝今雅拜是)
(也郑大夫云奇拜谓一拜 …… (第 34a 页)
中故杂记云父在为)
(妻不杖不稽颡明知父没为妻杖而稽颡是以知此吉/拜谓齐衰不杖已下也凶拜稽颡而后拜谓 三年
服者) …… (第 35a 页)
杂记云三年之丧以丧拜非三年丧以其吉拜又檀弓/云稽颡而后拜颀乎其至孔子云三年之丧吾从其至)
(者故知谓 三年
服也杜子春解振动奇拜之义后郑皆/从之郑大夫云奇拜一拜者谓君拜臣下案燕礼大射)
(有一拜之时后郑从之褒 …… (第 35b 页)
君命之辱为事故敢肃使者/三肃使者而退是军中有肃拜法玄谓振动战栗变动)
(之拜书曰王动色变案中候我膺云 季秋
(第 35b 页)
七月甲子
赤之/雀衔丹书入酆至昌户再拜稽首受今文大誓得火乌)
(瑞王动色变虽不见拜文与文王受赤雀之命同为稽/首 (第 35b 页)
 已葬而请谥唐独孤及谥郭知运而右司员外郎崔
 厦以为知运葬已五十年今请易名窃恐非礼及以
 为请谥者五家皆在葬后苗太师 一年
吕諲四年卢
 奕五年颜杲卿八年独知运遂以过时见抑且八年
 与五十年其缓一也与夺殊制不可遂谥知运曰威 (第 49a 页)
庙之第
五室以孝明皇后王氏升配礼毕群臣奉慰其吉凶仗
如安陵惟增辒辌车神帛肩舆卤簿三千五百三十九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太宗崩于万岁殿真宗散发
号擗奉遗诏即位于殿之东楹制永熙陵皇堂深百尺
方广八十尺陵台方二百五十尺大驾卤 …… (第 3b 页)
押班等布头冠幞头大袖襕衫裙裤腰绖诸军庶民白
衫纸帽妇人素缦不花钗 三日
哭而止山陵前朔望不
视事 (第 4b 页)
六月
诏翰林写先帝常服及绛纱袍通天冠御容
二奉帐坐列于大升舆之前仍以太宗玩好弓剑笔砚
琴棋之属蒙组绣置舆中 (第 4b 页)
陈于仗内 十月三日
灵驾发
引其凶仗法物擎舁牵驾兵士力士凡用万二千一百
九十三人挽郎服白练宽衫练裙勒帛绢帻馀并如昌
陵制 (第 4b 页)
十一月二日
有司奉神主至太庙近臣题谥号祔 (第 4b 页)
封尹光义遣奠读哀册四月九日掩皇堂
明德李皇后(开宝中太祖为太宗聘为妃太平兴国三/年入宫生皇子不育 真宗即位
尊为皇太)
(后居/西宫)
宋史礼志太宗明德皇后李氏真宗景德元年三月十
五日崩十七日群臣上表请听政凡 …… (第 11a 页)
为颠
倒吉凶具仪谓之唐突哉又云孝章皇后至道元年崩
亦缘有所嫌避未赴园陵出京权攒之时不立神主入
庙直至 至道三年
西去园陵礼毕然后奉虞主还京易 …… (第 13b 页)
元德皇太后(太祖为太宗聘之开宝中封陇西郡君太/宗即位进封夫人生真宗太平兴国二年)
(薨 真宗即位/
追封肾妃)
宋史礼志太宗贤妃李氏真 (第 15b 页)
至道三年
追尊为皇太
后谥曰元德祔葬永熙陵大中祥符六年升祔大宗室
章献明肃刘皇后(年十五入襄邸 (第 15b 页)
真宗即位
入为美人/进德妃章穆崩立为皇后真宗崩遗)
(诏尊为/皇太后)
宋史礼志真宗章献明肃皇后刘氏明道二年三 …… (第 15b 页)
 大悟卒以后服葬
庆历四年翰林学士王尧臣等上奏曰章献明肃盛烈
丕功非一惠可举谥告于庙册藏于陵无容追减章惠
拥祜帝躬并均顾复故景祐中膺宝庆之册义专系子
礼须别祠章穆升祔岁月已深奉慈三室先后已定若
再议升降则情有重轻请如旧制中书门下覆议成宪

在前文考之意配食一体二慈之宜奉承无私陛下之
孝请如礼官及学士议案祥符诏系章圣特旨位叙先
后乞圣制定数昭示无穷诏依所议
章惠杨皇后 (真宗即位
拜才人累进淑妃真宗崩遗诏/以为皇太后其所居曰保庆故称保庆皇)
(太后景祐三/年无疾而薨)
宋史礼志真 (第 17a 页)
军惟正亡妻裴氏陪葬二月二日祔神主于别庙莒国
潘氏 至道三年六月
追册为庄怀皇后陵曰保泰神主
祔后庙
章穆郭皇后(真宗在襄邸太宗为聘之真宗嗣位立为/皇后崩上深嗟悼礼官 (第 6b 页)
七日
释服特诏)
(增至 (第 6b 页)
十三日
谥庄穆乾兴元/年升祔真宗庙改谥章穆)
宋史礼志真宗章穆皇后郭氏景德四年四月十五日
崩皇帝七日释服后改 (第 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