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別史類
史評類
職官類
史鈔類
雜史類
正史類
目錄類
載記類
詔令奏議類
紀事本末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天文算法類
術數類
雜家類
儒家類
譜錄類
小說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詞曲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洞玄部
太玄部
續道藏
始
顺宗庄宪皇后王氏传后暴崩咸通中诏后主祔于庙
穆宗宣懿皇后韦氏传武宗立追册为皇太后奉后合
食穆宗室
五代史梁本纪太祖开平元年秋七月己亥追尊祖考
为皇帝妣为皇后皇高祖妣范氏谥曰宣僖曾祖妣杨
氏谥曰光孝祖妣刘氏谥曰昭懿妣王氏谥曰文惠
唐本纪庄宗同光元年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曾
祖妣崔氏谥曰昭烈祖妣秦氏谥曰文景
晋本纪高祖天福二年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高
祖妣秦氏谥曰孝安曾祖妣安氏谥曰孝简祖妣来氏
谥曰孝平妣何氏谥曰孝元
汉本纪二月辛未即皇帝位称 天福十二年闰七月庚
辰
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高祖妣李氏谥曰明贞
曾祖妣杨氏谥曰恭惠祖妣李氏谥曰昭穆妣安氏谥
曰章懿
周本纪 (第 42a 页)
顺宗庄宪皇后王氏传后暴崩咸通中诏后主祔于庙
穆宗宣懿皇后韦氏传武宗立追册为皇太后奉后合
食穆宗室
五代史梁本纪太祖开平元年秋七月己亥追尊祖考
为皇帝妣为皇后皇高祖妣范氏谥曰宣僖曾祖妣杨
氏谥曰光孝祖妣刘氏谥曰昭懿妣王氏谥曰文惠
唐本纪庄宗同光元年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曾
祖妣崔氏谥曰昭烈祖妣秦氏谥曰文景
晋本纪高祖天福二年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高
祖妣秦氏谥曰孝安曾祖妣安氏谥曰孝简祖妣来氏
谥曰孝平妣何氏谥曰孝元
汉本纪二月辛未即皇帝位称 天福十二年闰七月庚
辰
曾祖妣杨氏谥曰恭惠祖妣李氏谥曰昭穆妣安氏谥
曰章懿
周本纪 (第 42a 页)
右后唐
五代史晋本纪高祖尺福元年十一月丁酉皇帝即位
国号晋己亥大赦改元
纪元表丙申晋高祖天福元年(八元二年南唐李升升/元 篡吴僣称帝国号)
(齐唐三年辽会同元后蜀孟昶广政元南唐李升改国/号 四年闽王审知少子曦永隆元 七年南汉刘)
(䶮长子坋光天元吴越钱元瓘长子佐立应八年南唐/李昪子璟保大元南汉刘䶮次子晟改元 乾又改元)
(乾和闽王审知子延政天德元改国号殷福在位/七年兄子齐王重贵立是为出帝仍称天 八年) 甲
辰出帝开运元年(三政二年封刘知远为北平王闽王/延 复国号闽降于南唐 三年契)
(丹入寇帝被执一/在位三年改元)
右后晋
纪元表丁未后汉高祖建国即位称 晋天福十二年戊
申
改乾祐元年(三开天福晋高祖年号天福止八年改/元 运至此四年汉虽易代仍称晋年)
(号舍开运而追称天福 (第 21a 页)
为十二年是年六月以前仍称/晋六月始改国号汉 是年 辽大同 元建国号曰辽太)
(宗崩永康王乌云立是为世宗 (第 21b 页)
改元天禄 楚马希范同/母弟希广立 二年吴越钱佐弟俶立南平高从诲第)
(三子保融立以在位二年子周王承祐立是为隐 …… (第 21b 页)
祖以乾化二年遇弑明年末帝已诛友圭黜其凤历
之号复称乾化三年尚为有说至汉高祖建国黜 晋
出帝开运四年 复称 (第 22b 页)
天福十二年 者何哉盖以其爱
憎之私尔方出帝时汉高祖居太原尝愤愤下视晋
而晋亦阳优礼之幸而未见其隙及契丹灭晋汉 (第 22b 页)
五代史晋本纪高祖尺福元年十一月丁酉皇帝即位
国号晋己亥大赦改元
纪元表丙申晋高祖天福元年(八元二年南唐李升升/元 篡吴僣称帝国号)
(齐唐三年辽会同元后蜀孟昶广政元南唐李升改国/号 四年闽王审知少子曦永隆元 七年南汉刘)
(䶮长子坋光天元吴越钱元瓘长子佐立应八年南唐/李昪子璟保大元南汉刘䶮次子晟改元 乾又改元)
(乾和闽王审知子延政天德元改国号殷福在位/七年兄子齐王重贵立是为出帝仍称天 八年) 甲
辰出帝开运元年(三政二年封刘知远为北平王闽王/延 复国号闽降于南唐 三年契)
(丹入寇帝被执一/在位三年改元)
右后晋
纪元表丁未后汉高祖建国即位称 晋天福十二年戊
申
(号舍开运而追称天福 (第 21a 页)
为十二年是年六月以前仍称/晋六月始改国号汉 是年 辽大同 元建国号曰辽太)
(宗崩永康王乌云立是为世宗 (第 21b 页)
改元天禄 楚马希范同/母弟希广立 二年吴越钱佐弟俶立南平高从诲第)
(三子保融立以在位二年子周王承祐立是为隐 …… (第 21b 页)
祖以乾化二年遇弑明年末帝已诛友圭黜其凤历
之号复称乾化三年尚为有说至汉高祖建国黜 晋
出帝开运四年 复称 (第 22b 页)
天福十二年 者何哉盖以其爱
憎之私尔方出帝时汉高祖居太原尝愤愤下视晋
而晋亦阳优礼之幸而未见其隙及契丹灭晋汉 (第 22b 页)
蕙田案以上后唐
册府元龟后晋高祖天福二年正月甲寅朔帝御文明
殿受文武百寮朝贺 三年正月戊申朔帝御崇元殿
受朝仗卫如式 四年正月癸卯朔帝御崇元殿受朝
贺仗卫如式十二月庚戌礼官奏岁正旦王公上寿皇
帝举酒奏元同之乐再饮三饮并奏文同之乐三饮讫
群臣再拜乐奏大同蕤宾之钟左右皆应是月壬戌又
奏正旦宫悬歌舞未全且请杂用九部雅乐歌声坊法
曲从之 五年正月丁卯朔帝御崇元殿朝贺仗卫如
式 六年正月辛酉朔帝受朝于崇元殿七年正月
丙辰朔帝不受朝贺用兵故也
少帝开运二年春正月戊戌朔帝不受朝贺不豫故也
蕙田案以上后晋
册府元龟后汉高祖 天福十二年九月 权判太常卿张
昭议请改十二和乐皇帝临轩奏太和请改为政成王
公出入奏舒和请改为弼成皇帝食举及饮宴奏休和 (第 41a 页)
请改为德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正和请改为扆成
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成和请改为裔成 元日 (第 41b 页)
冬至 皇帝
礼会登歌奏昭和请改为庆成
乾祐元年正月辛亥朔帝不受朝贺
蕙田案以上后汉
册府元龟周太祖 (第 41b 页)
册府元龟后晋高祖天福二年正月甲寅朔帝御文明
殿受文武百寮朝贺 三年正月戊申朔帝御崇元殿
受朝仗卫如式 四年正月癸卯朔帝御崇元殿受朝
贺仗卫如式十二月庚戌礼官奏岁正旦王公上寿皇
帝举酒奏元同之乐再饮三饮并奏文同之乐三饮讫
群臣再拜乐奏大同蕤宾之钟左右皆应是月壬戌又
奏正旦宫悬歌舞未全且请杂用九部雅乐歌声坊法
曲从之 五年正月丁卯朔帝御崇元殿朝贺仗卫如
式 六年正月辛酉朔帝受朝于崇元殿七年正月
丙辰朔帝不受朝贺用兵故也
少帝开运二年春正月戊戌朔帝不受朝贺不豫故也
蕙田案以上后晋
册府元龟后汉高祖 天福十二年九月 权判太常卿张
昭议请改十二和乐皇帝临轩奏太和请改为政成王
公出入奏舒和请改为弼成皇帝食举及饮宴奏休和 (第 41a 页)
请改为德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正和请改为扆成
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成和请改为裔成 元日 (第 41b 页)
冬至 皇帝
礼会登歌奏昭和请改为庆成
乾祐元年正月辛亥朔帝不受朝贺
蕙田案以上后汉
册府元龟周太祖 (第 41b 页)
世有延促不可得而齐同者如宋洪迈容斋随笔言
嗣濮王士歆在隆兴为从叔祖在绍熙为曾叔祖在
庆元为高叔祖其明證矣(余 丁未 岁在大同遇代府/中尉俊析年近五十其世)
(次于孝宗为昆弟而上距弘治之元已一百/八十年秦晋二府见在者 (第 46a 页)
嗣濮王士歆在隆兴为从叔祖在绍熙为曾叔祖在
庆元为高叔祖其明證矣(余 丁未 岁在大同遇代府/中尉俊析年近五十其世)
(次于孝宗为昆弟而上距弘治之元已一百/八十年秦晋二府见在者 (第 46a 页)
水经注大河径卫国县南(卫国县即/今观城县)鄄城县北(鄄/城)
(旧县濮/州治也)疑东汉以后大河故道即出于此五代晋
开运三年河决澶州临黄 汉天福十二年 河决观
城界楚里村堤(在县/西南)东北经临黄观城二县(临黄/废县)
(今在观/城县)宋开宝五 (第 46a 页)
(旧县濮/州治也)疑东汉以后大河故道即出于此五代晋
开运三年河决澶州临黄 汉天福十二年 河决观
城界楚里村堤(在县/西南)东北经临黄观城二县(临黄/废县)
(今在观/城县)宋开宝五 (第 46a 页)
蕙田案后晋亦以隋唐为二王后通周后为
三恪
汉高祖本纪 天福十二年夏五月甲午 以郇国公李从
益知南朝军国事
右五代
宋史礼志太祖建隆元年正月四日诏曰封二王之后 (第 29b 页)
三恪
汉高祖本纪 天福十二年夏五月甲午 以郇国公李从
益知南朝军国事
右五代
宋史礼志太祖建隆元年正月四日诏曰封二王之后 (第 29b 页)
无赐葬之事故以卫霍二事为始
唐书百官志司仪署掌凶礼丧葬之具京官执事三品
以上散官二品以上祖父母父母丧职事散官五品以
上都督刺史卒于京师及五品死王事者将葬祭以少
牢率斋郎执俎豆以往三品以上赠以束帛黑一纁二
一品皆乘马既引遣使赠于郭门之外皆有束帛一品
加璧五品以上葬给营葬夫
宋史礼志诏葬礼院例册诸一品二品丧敕备本品卤
簿送葬者以少牢赠祭于都城外加璧束帛深青三纁
二案会要勋戚大臣薨卒多命诏葬遣中使监护官给
其费以表一时之恩殡前一日对灵柩及至坟所下事
时皆设敕祭监葬官行礼熙宁初著新式颁于有司
乾德六年三月中书令秦国公孟昶薨其母李氏继亡
命鸿胪卿范禹偁监护丧事诏礼官议定吉凶仪仗礼
例以闻太常礼院检 晋天福十二年 葬故魏王周广顺
元年葬故枢密使杨邠侍卫使史弘肇三司使王章故 (第 23a 页)
唐书百官志司仪署掌凶礼丧葬之具京官执事三品
以上散官二品以上祖父母父母丧职事散官五品以
上都督刺史卒于京师及五品死王事者将葬祭以少
牢率斋郎执俎豆以往三品以上赠以束帛黑一纁二
一品皆乘马既引遣使赠于郭门之外皆有束帛一品
加璧五品以上葬给营葬夫
宋史礼志诏葬礼院例册诸一品二品丧敕备本品卤
簿送葬者以少牢赠祭于都城外加璧束帛深青三纁
二案会要勋戚大臣薨卒多命诏葬遣中使监护官给
其费以表一时之恩殡前一日对灵柩及至坟所下事
时皆设敕祭监葬官行礼熙宁初著新式颁于有司
乾德六年三月中书令秦国公孟昶薨其母李氏继亡
命鸿胪卿范禹偁监护丧事诏礼官议定吉凶仪仗礼
例以闻太常礼院检 晋天福十二年 葬故魏王周广顺
元年葬故枢密使杨邠侍卫使史弘肇三司使王章故 (第 23a 页)
(景延广之谋虚詟十万剑坐使亡国收其馀辱刘/知远称帝晋阳不改天福之号未一年遂歾又未)
(三年而郭威弑 隐帝即位 于澶州刘崇亦援契丹/即位于晋阳俱不三年而歾柴世宗又立六年粗)
(成纲纪而天既厌乱震艮载终陈桥之变 (第 23b 页)
(三年而郭威弑 隐帝即位 于澶州刘崇亦援契丹/即位于晋阳俱不三年而歾柴世宗又立六年粗)
(成纲纪而天既厌乱震艮载终陈桥之变 (第 23b 页)
陈氏(振孙/)书录解题曰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明
镜图诀一卷真一子彭晓秀川撰蜀永康人也参同
契因易以言养生后世言修鍊者祖之序称 广政丁
未(蜀孟昶广政十年岁在丁未/ 汉高祖 (第 2a 页)
天福十二年 也)以参同契分十九章 …… (第 2a 页)
之还返归皆聚于北故言居也
俞氏曰乾上坤下吾身之天地也泰左否右吾身天
地之升降也复非 十一月 亦非夜半子时乃身中之
子也姤非 (第 14a 页)
五月 亦非日中午时乃身中之午也张悟
真云否泰交则阴阳或升或降盖谓身中之泰否 …… (第 14a 页)
悟真云屯蒙作动静在朝在昏盖谓身中之屯蒙
参同契曰 朔旦 屯直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
依次序既未至 (第 16a 页)
昧爽 终则复更始日辰为期度动静有
早晚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
亥
俞氏曰参同契以乾坤为鼎 …… (第 16a 页)
一也屯倒转则为蒙有一升一降之象屯自内而升
为朝为昼为春夏蒙自外而降为暮为夜为秋冬诸
卦皆然夫以六十卦分布为 三十日 以象 (第 16b 页)
一月 然遇
小尽则当如之何盖比喻耳非真谓 (第 16b 页)
三十日 也或以
此为闭目数息之法则不胜其烦且劳矣岂至简至
易之道哉 …… (第 16b 页)
陈致虚曰子南午北者颠倒五行也仙圣云五/行顺行法界火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所以水)
(火互为纲纪方能既济也 阳生 于一成于九阳数至九/则极极则复于一此谓一九之数终而复始含元虚危)
(播精于子者丹之神功在此两句盖虚危 …… (第 20b 页)
张氏(伯端/)悟真篇曰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
然稀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巳自居
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气 十月 胎
圆入圣机 (第 21a 页)
镜图诀一卷真一子彭晓秀川撰蜀永康人也参同
契因易以言养生后世言修鍊者祖之序称 广政丁
未(蜀孟昶广政十年岁在丁未/ 汉高祖 (第 2a 页)
天福十二年 也)以参同契分十九章 …… (第 2a 页)
之还返归皆聚于北故言居也
俞氏曰乾上坤下吾身之天地也泰左否右吾身天
地之升降也复非 十一月 亦非夜半子时乃身中之
子也姤非 (第 14a 页)
五月 亦非日中午时乃身中之午也张悟
真云否泰交则阴阳或升或降盖谓身中之泰否 …… (第 14a 页)
悟真云屯蒙作动静在朝在昏盖谓身中之屯蒙
参同契曰 朔旦 屯直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
依次序既未至 (第 16a 页)
昧爽 终则复更始日辰为期度动静有
早晚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
亥
俞氏曰参同契以乾坤为鼎 …… (第 16a 页)
一也屯倒转则为蒙有一升一降之象屯自内而升
为朝为昼为春夏蒙自外而降为暮为夜为秋冬诸
卦皆然夫以六十卦分布为 三十日 以象 (第 16b 页)
一月 然遇
小尽则当如之何盖比喻耳非真谓 (第 16b 页)
三十日 也或以
此为闭目数息之法则不胜其烦且劳矣岂至简至
易之道哉 …… (第 16b 页)
陈致虚曰子南午北者颠倒五行也仙圣云五/行顺行法界火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所以水)
(火互为纲纪方能既济也 阳生 于一成于九阳数至九/则极极则复于一此谓一九之数终而复始含元虚危)
(播精于子者丹之神功在此两句盖虚危 …… (第 20b 页)
张氏(伯端/)悟真篇曰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
然稀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巳自居
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气 十月 胎
圆入圣机 (第 21a 页)
郎平章事范质加侍中右仆射
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王溥加司空枢密使中书侍郎兼
刑部尚书平章事魏仁浦(仁浦初见 天福/十二年 卫州人)加右仆射枢
密使太原吴延祚加同中书门下二品先是质溥参知
枢密院事于是皆罢(吴廷祚初以宣徽南院 …… (第 11a 页)
月福进/初见天成元年太原人也今继筠传乃云河南人不知)
(何/故)
昭义节度使兼中书令太原李筠(筠初见 天福/十二年七月) 在镇逾
八年恃勇专恣招集亡命阴为跋扈之计周世宗每优
容之及上遣使谕以受禅筠即欲拒命左右为陈历数
乃僶 …… (第 15a 页)
十四日今从其近者)
是日大宴广德殿
丙申命户部侍郎寿阳高防兵部侍郎阳曲边光范并
充前军转运使(防初见 天/福十二年) 上召三司使清河张美调兵食美言怀州刺史马令琮
度李筠必反日夜储偫以待王师上亟令授令琮团练
使宰相范质 …… (第 17b 页)
光义领泰宁军
节度使
甲申立琅邪郡夫人王氏为皇后皇妹为燕国长公主
后华池人彰德节度使饶之女也(饶初见 天福/十二年八月) 丙戌诏有司案前代旧式作新权衡以颁天下禁私造
者(十九日本纪即云颁新量衡于天/下按此但新造未颁也今从 …… (第 27b 页)
恒(恒初见显德/四年无邑里)识之荐其
材北汉主召与语大悦因授以政复命恒及侍卫亲军
使太原蔚进(进初见 天/福十二年) 皆同平章事 上既即位欲阴
察群情乡背颇为微行或谏曰陛下新得天下人心未 (第 38a 页)
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王溥加司空枢密使中书侍郎兼
刑部尚书平章事魏仁浦(仁浦初见 天福/十二年 卫州人)加右仆射枢
密使太原吴延祚加同中书门下二品先是质溥参知
枢密院事于是皆罢(吴廷祚初以宣徽南院 …… (第 11a 页)
月福进/初见天成元年太原人也今继筠传乃云河南人不知)
(何/故)
昭义节度使兼中书令太原李筠(筠初见 天福/十二年七月) 在镇逾
八年恃勇专恣招集亡命阴为跋扈之计周世宗每优
容之及上遣使谕以受禅筠即欲拒命左右为陈历数
乃僶 …… (第 15a 页)
十四日今从其近者)
是日大宴广德殿
丙申命户部侍郎寿阳高防兵部侍郎阳曲边光范并
充前军转运使(防初见 天/福十二年) 上召三司使清河张美调兵食美言怀州刺史马令琮
度李筠必反日夜储偫以待王师上亟令授令琮团练
使宰相范质 …… (第 17b 页)
光义领泰宁军
节度使
甲申立琅邪郡夫人王氏为皇后皇妹为燕国长公主
后华池人彰德节度使饶之女也(饶初见 天福/十二年八月) 丙戌诏有司案前代旧式作新权衡以颁天下禁私造
者(十九日本纪即云颁新量衡于天/下按此但新造未颁也今从 …… (第 27b 页)
恒(恒初见显德/四年无邑里)识之荐其
材北汉主召与语大悦因授以政复命恒及侍卫亲军
使太原蔚进(进初见 天/福十二年) 皆同平章事 上既即位欲阴
察群情乡背颇为微行或谏曰陛下新得天下人心未 (第 38a 页)
太祖
乾德三年春正月甲戌诏蜀将卒死锋刃者所在官为
收瘗行营战士被伤者主帅给以缯帛
蜀主闻王昭远等败甚惧多出金帛益募兵守剑门命
太子元哲为元帅武信节度使兼侍中李廷圭(廷圭初/见 天福)
(十二/年)
及前武定节度使同平章事(长/)惠安(惠安/未见)副之带
甲万馀旂帜悉用文绣绸其杠以锦将发而雨元哲虑 (第 1a 页)
乾德三年春正月甲戌诏蜀将卒死锋刃者所在官为
收瘗行营战士被伤者主帅给以缯帛
蜀主闻王昭远等败甚惧多出金帛益募兵守剑门命
太子元哲为元帅武信节度使兼侍中李廷圭(廷圭初/见 天福)
(十二/年)
甲万馀旂帜悉用文绣绸其杠以锦将发而雨元哲虑 (第 1a 页)
经岂知佛富贵乎国人化之佛事逾炽当时大臣亦
多蔬食持戒以奉佛中书舍人徐铉独否然绝好鬼神
之说(徐铉初见 天福十二年 会稽人/张洎初见显德六年全椒人)
夏四月甲戌阅殿前承旨不逞者百二十六人分配郓
齐冀博德沧等州 (第 9b 页)
多蔬食持戒以奉佛中书舍人徐铉独否然绝好鬼神
之说(徐铉初见 天福十二年 会稽人/张洎初见显德六年全椒人)
夏四月甲戌阅殿前承旨不逞者百二十六人分配郓
齐冀博德沧等州 (第 9b 页)
指即前奏曰臣本无
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前
安远节度使兼中书令榆次武行德(行德初见 天/福十二年) 前护
国节度使郭从义前定国节度使白重赞前保大节度
使杨廷璋竞自陈攻战阀阅及履历艰苦上曰此异代
事何足 (第 23a 页)
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前
安远节度使兼中书令榆次武行德(行德初见 天/福十二年) 前护
国节度使郭从义前定国节度使白重赞前保大节度
使杨廷璋竞自陈攻战阀阅及履历艰苦上曰此异代
事何足 (第 2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