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春秋類
樂類
書類
小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別集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時令類
目錄類
職官類
正史類
雜史類
載記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術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天文算法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華嚴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續道藏
太平部
太玄部
蕙田案以上北齐
北周书孝闵帝本纪元年正月辛丑即天王位追尊皇
考文公为文王皇妣为文后壬寅诏曰始祖献侯启土
辽海肇有国基配南北郊文考德符五运受天明命祀
于明堂以配上帝庙为太祖
隋书礼仪志后周之制思复古之道乃左宗庙而右社
稷置太祖之庙并高祖已下二昭二穆凡五亲尽则迁
其有德者谓之祧庙亦不毁闵帝受禅追尊皇祖为德
皇帝文王为文皇帝庙号太祖拟已上三祖递迁至太
祖不毁其下相承置二昭二穆为五焉
蕙田案以上北周
右北魏北齐北周庙制
隋书高祖本纪 开皇元年二月甲子 即皇帝 (第 46b 页)
乙丑 追
尊皇考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皇妣为元明皇后丙寅 (第 46b 页)
修庙社
礼仪志高帝既受命遣兼太保宇文善兼太尉李询奉
策诣同州告皇考桓王庙兼用女巫同家人之礼上皇
考桓王尊号为武元皇帝皇妣尊号为元明皇后奉迎
神主归于京师牺牲尚赤祭用 日出 是时帝崇建社庙
改周制左宗庙而右社稷宗庙未言始祖又无受命之
祧自高祖以下置四亲庙同殿异室而已一曰皇高 (第 47a 页)
北周书孝闵帝本纪元年正月辛丑即天王位追尊皇
考文公为文王皇妣为文后壬寅诏曰始祖献侯启土
辽海肇有国基配南北郊文考德符五运受天明命祀
于明堂以配上帝庙为太祖
隋书礼仪志后周之制思复古之道乃左宗庙而右社
稷置太祖之庙并高祖已下二昭二穆凡五亲尽则迁
其有德者谓之祧庙亦不毁闵帝受禅追尊皇祖为德
皇帝文王为文皇帝庙号太祖拟已上三祖递迁至太
祖不毁其下相承置二昭二穆为五焉
蕙田案以上北周
右北魏北齐北周庙制
隋书高祖本纪 开皇元年二月甲子 即皇帝 (第 46b 页)
乙丑 追
尊皇考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皇妣为元明皇后丙寅 (第 46b 页)
修庙社
礼仪志高帝既受命遣兼太保宇文善兼太尉李询奉
策诣同州告皇考桓王庙兼用女巫同家人之礼上皇
考桓王尊号为武元皇帝皇妣尊号为元明皇后奉迎
神主归于京师牺牲尚赤祭用 日出 是时帝崇建社庙
改周制左宗庙而右社稷宗庙未言始祖又无受命之
祧自高祖以下置四亲庙同殿异室而已一曰皇高 (第 47a 页)
帝天成元年二月改为大象元禅/位 太子衍是为静帝 十二年北周宣帝崩十二月)
(封杨坚为隋王帝十三年 北周静帝大定元年春正月/ 禅位于隋隋封 为介国公隋文帝开皇元 十四年)
(宣帝崩太子叔宝立一/帝在位十三年改元) 癸卯后主 …… (第 11a 页)
明元年(三城三年后主降隋隋封为/长 公 在位七年改元二)
右陈
隋书高祖本纪 开皇元年二月甲子 上自相府常服入
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设坛于南郊遣使柴燎告 (第 11a 页)
天大赦改元
礼仪志 周大定元年 静帝遣兼太傅上柱国杞国公椿
大宗伯大将军金城公煚奉皇帝玺绶策书禅位于隋
司录虞庆则白请设坛于东第博士 (第 11b 页)
何妥议以为受禅
登坛以告天也故魏受汉禅设坛于繁昌为在行旅郊
坛乃阙至如汉高在汜光武在鄗尽非京邑所筑坛自
晋宋揖让皆在都下莫不并就南郊更无别筑之义又
后魏即位登朱雀观周帝初立受朝于路门虽自我作
古皆非礼也今即府为坛恐招后诮议者从之
纪元表辛丑 隋高祖文帝开皇元年(二/十) 辛酉仁寿元年
(四在四年帝崩太子广立/ 位二十四年改元二) 乙丑炀帝大业元年(十三/ 九) (第 12a 页)
右陈
隋书高祖本纪开皇元年二月甲子上自相府常服入
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设坛于南郊遣使柴燎告
天大赦改元
礼仪志周大定元年静帝遣兼太傅上柱国杞国公椿
大宗伯大将军金城公煚奉皇帝玺绶策书禅位于隋
司录虞庆则白请设坛于东第博士何妥议以为受禅
登坛以告天也故魏受汉禅设坛于繁昌为在行旅郊
坛乃阙至如汉高在汜光武在鄗尽非京邑所筑坛自
晋宋揖让皆在都下莫不并就南郊更无别筑之义又
后魏即位登朱雀观周帝初立受朝于路门虽自我作
古皆非礼也今即府为坛恐招后诮议者从之
纪元表辛丑隋高祖文帝开皇元年 (二/十) 辛酉仁寿元年
(四在四年帝崩太子广立/ 位二十四年改元二) 乙丑炀帝大业元年(十三/ 九) …… (第 12a 页)
僣称帝西秦薛举秦兴元僣称帝桂阳曹武彻通)
(圣元改在位十/三年 元一) 丁丑恭帝义宁元年(二文二年 二月/ 宇 化及弑炀) (第 12a 页)
(封杨坚为隋王帝十三年 北周静帝大定元年春正月/ 禅位于隋隋封 为介国公隋文帝开皇元 十四年)
(宣帝崩太子叔宝立一/帝在位十三年改元) 癸卯后主 …… (第 11a 页)
明元年(三城三年后主降隋隋封为/长 公 在位七年改元二)
右陈
隋书高祖本纪 开皇元年二月甲子 上自相府常服入
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设坛于南郊遣使柴燎告 (第 11a 页)
天大赦改元
礼仪志 周大定元年 静帝遣兼太傅上柱国杞国公椿
大宗伯大将军金城公煚奉皇帝玺绶策书禅位于隋
司录虞庆则白请设坛于东第博士 (第 11b 页)
何妥议以为受禅
登坛以告天也故魏受汉禅设坛于繁昌为在行旅郊
坛乃阙至如汉高在汜光武在鄗尽非京邑所筑坛自
晋宋揖让皆在都下莫不并就南郊更无别筑之义又
后魏即位登朱雀观周帝初立受朝于路门虽自我作
古皆非礼也今即府为坛恐招后诮议者从之
纪元表辛丑 隋高祖文帝开皇元年(二/十) 辛酉仁寿元年
(四在四年帝崩太子广立/ 位二十四年改元二) 乙丑炀帝大业元年(十三/ 九) (第 12a 页)
右陈
隋书高祖本纪开皇元年二月甲子上自相府常服入
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设坛于南郊遣使柴燎告
天大赦改元
礼仪志周大定元年静帝遣兼太傅上柱国杞国公椿
大宗伯大将军金城公煚奉皇帝玺绶策书禅位于隋
司录虞庆则白请设坛于东第博士何妥议以为受禅
登坛以告天也故魏受汉禅设坛于繁昌为在行旅郊
坛乃阙至如汉高在汜光武在鄗尽非京邑所筑坛自
晋宋揖让皆在都下莫不并就南郊更无别筑之义又
后魏即位登朱雀观周帝初立受朝于路门虽自我作
古皆非礼也今即府为坛恐招后诮议者从之
纪元表辛丑隋高祖文帝开皇元年 (二/十) 辛酉仁寿元年
(四在四年帝崩太子广立/ 位二十四年改元二) 乙丑炀帝大业元年(十三/ 九) …… (第 12a 页)
僣称帝西秦薛举秦兴元僣称帝桂阳曹武彻通)
(圣元改在位十/三年 元一) 丁丑恭帝义宁元年(二文二年 二月/ 宇 化及弑炀) (第 12a 页)
纁裳从车二乘妇车亦如/之有裧则士妻始嫁乘夫家之车也又引此诗乃云此)
(国君之礼夫人自乘其家之车也然宣 五年 齐高固及/子叔姬来反焉何彼秾矣美王姬之车故郑箴膏肓又)
(云礼虽散亡以诗义论之天子以至大夫皆有留车反 (第 40b 页)
(国君之礼夫人自乘其家之车也然宣 五年 齐高固及/子叔姬来反焉何彼秾矣美王姬之车故郑箴膏肓又)
(云礼虽散亡以诗义论之天子以至大夫皆有留车反 (第 40b 页)
木杀一禽兽非其时谓之不孝纳甲之说乾纳甲
壬始于子坤纳乙癸始于未震纳庚子子代父也
坎纳戊寅艮纳丙辰左行以顺父循父道也巽纳
辛丑 离纳己卯兑纳丁巳右行以向母从母教也
三女配男夫妇之义天地之性人之大伦实告之 (第 76a 页)
壬始于子坤纳乙癸始于未震纳庚子子代父也
坎纳戊寅艮纳丙辰左行以顺父循父道也巽纳
辛丑 离纳己卯兑纳丁巳右行以向母从母教也
三女配男夫妇之义天地之性人之大伦实告之 (第 76a 页)
(先或后者率以私意为进退也故此年会曹先卫伐/郑先蔡而盟践土会宋会召陵侵楚蔡又先卫会虢)
(卫又先蔡纷更不一会鄄盟幽侵蔡会首止围新城/会咸盟牡丘会淮盟新城会棐林盟蜀襄 五年 会戚)
(会鄬则陈先于卫从王伐郑宋以四国伐郑会于袲/此年伐郑会宋会虢会召陵则卫先于陈此年伐郑) (第 44b 页)
(卫又先蔡纷更不一会鄄盟幽侵蔡会首止围新城/会咸盟牡丘会淮盟新城会棐林盟蜀襄 五年 会戚)
(会鄬则陈先于卫从王伐郑宋以四国伐郑会于袲/此年伐郑会宋会虢会召陵则卫先于陈此年伐郑) (第 44b 页)
昔于司空頔撰顺圣乐以进每宴必使奏之其曲将半
行缀皆伏一人舞于中央幕客韦绶笑曰何用穷兵黩
舞观其言虽诙谐然亦不为无味矣岂古所谓谲谏者
邪
承天舞
承天乐舞四人紫𫀆进德冠并铜带
圣主回銮舞
唐大定元年 天后幸京师同州刺史苏瑰进圣主还京
乐舞上御行宫楼观之赐以束帛令编之乐府焉
一戎大定舞
唐 (第 3b 页)
行缀皆伏一人舞于中央幕客韦绶笑曰何用穷兵黩
舞观其言虽诙谐然亦不为无味矣岂古所谓谲谏者
邪
承天舞
承天乐舞四人紫𫀆进德冠并铜带
圣主回銮舞
唐大定元年 天后幸京师同州刺史苏瑰进圣主还京
乐舞上御行宫楼观之赐以束帛令编之乐府焉
一戎大定舞
唐 (第 3b 页)
蔡子曰郑康成月令注云凡律空围九分蔡邕铜龠
铭亦云空围九分盖空围中广九分也东都之乱乐
律散已邕之时未乱当亲见之又晓解律吕而月令
章句云径三分何也孟康韦昭之时汉斛虽在而律
不存矣康昭等不通律吕故康云黄钟林钟太簇围
径各异昭云黄钟径三分皆无足怪者隋氏之失岂
康昭等有以启之与不知而作宜圣人所深戒也
魏徵隋志曰 开皇元年 平陈后牛弘辛彦之郑译何妥
等参考古律度合依时代制律其黄钟之管俱径三分
长九寸度自有损益故声有高下围径 …… (第 8a 页)
黍故其度量权衡皆与
不合又不知变律之法但见仲吕反生不及黄钟之
数乃迁就林钟已下诸律围径以就黄钟清声以 夷
则 南吕为径三分围九分无射为径二分八釐围八 (第 12a 页)
度量权衡皆与
不合又不知变律之法但见仲吕反生不及黄钟之
数乃迁就林钟已下诸律围径以就黄钟清声以夷
则 南吕 为径三分围九分无射为径二分八釐围八 …… (第 12a 页)
淮南子曰规始于一一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
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三月而
为一时故祭祀三饭以为礼丧纪三踊以节兵 重三 军
以为制三参物三三如九故黄钟之九寸而宫音调因
而九之九九八十一故黄钟之数立焉黄者土德之色
钟者气之 (第 13a 页)
所种也日 冬至 德气为土土色黄故曰黄钟
律之数六分为雌雄故曰十二钟以 (第 13a 页)
十二月十二 各 …… (第 13a 页)
三分损益上下相生第四
吕氏春秋曰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
吕生 姑洗 (第 16b 页)
姑洗 生 (第 16b 页)
应钟 (第 16b 页)
应钟 生 (第 16b 页)
蕤宾 (第 16b 页)
蕤宾 生太吕大吕 (第 16b 页)
夷则 (第 16b 页)
夷则 生夹钟夹钟生 (第 16b 页)
无射 (第 16b 页)
无射 生仲吕三分所
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黄钟
大吕太簇夹钟 (第 16b 页)
姑洗 (第 16b 页)
仲吕 (第 16b 页)
蕤宾 为上林钟 (第 16b 页)
夷则 (第 16b 页)
南吕 (第 16b 页)
无
射 (第 16b 页)
应钟 为下 淮南子曰黄钟位子其数八十一主 (第 16b 页)
十
一月 下生林钟林钟之数五十四 (第 16b 页)
六月 上生太簇太
簇之数七十二 (第 16b 页)
正月 下 (第 16b 页)
南吕 南吕之数四十八主 (第 16b 页)
吕氏春秋曰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
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太吕大吕
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三分所
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黄钟
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为上林钟夷则南吕无
射应钟为下 淮南子曰黄钟位子其数八十一主十
一月下生林钟林钟之数五十四主六月上生太簇太
簇之数七十二主正月下生南吕 南吕 之数四十八主 (第 16b 页)
八月 上生 (第 17a 页)
姑洗 (第 17a 页)
姑洗 之数六十四主 (第 17a 页)
三月 下 (第 17a 页)
应钟 (第 17a 页)
应
钟 之数四十二主 (第 17a 页)
十月 上生 (第 17a 页)
蕤宾 (第 17a 页)
蕤宾 之数五十六主 (第 17a 页)
五月 上生大吕大吕之数七十六主 (第 17a 页)
十二月 下生 (第 17a 页)
夷则
(第 17a 页)
夷则 之数五十一主 (第 17a 页)
七月 上生夹钟夹钟之数六十八
主二月下生 (第 17a 页)
无射 (第 17a 页)
无射 之数四十五 (第 17a 页)
九月 上生 (第 17a 页)
仲吕
(第 17a 页)
仲吕 之数六十主 (第 17a 页)
四月 极不生
蔡子曰吕氏淮南子上下相生与司马氏律书汉前
志不同虽大吕夹钟仲吕用倍数则一然吕氏淮南 (第 17a 页)
铭亦云空围九分盖空围中广九分也东都之乱乐
律散已邕之时未乱当亲见之又晓解律吕而月令
章句云径三分何也孟康韦昭之时汉斛虽在而律
不存矣康昭等不通律吕故康云黄钟林钟太簇围
径各异昭云黄钟径三分皆无足怪者隋氏之失岂
康昭等有以启之与不知而作宜圣人所深戒也
魏徵隋志曰 开皇元年 平陈后牛弘辛彦之郑译何妥
等参考古律度合依时代制律其黄钟之管俱径三分
长九寸度自有损益故声有高下围径 …… (第 8a 页)
黍故其度量权衡皆与
不合又不知变律之法但见仲吕反生不及黄钟之
数乃迁就林钟已下诸律围径以就黄钟清声以 夷
则 南吕为径三分围九分无射为径二分八釐围八 (第 12a 页)
度量权衡皆与
不合又不知变律之法但见仲吕反生不及黄钟之
数乃迁就林钟已下诸律围径以就黄钟清声以夷
则 南吕 为径三分围九分无射为径二分八釐围八 …… (第 12a 页)
淮南子曰规始于一一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
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三月而
为一时故祭祀三饭以为礼丧纪三踊以节兵 重三 军
以为制三参物三三如九故黄钟之九寸而宫音调因
而九之九九八十一故黄钟之数立焉黄者土德之色
钟者气之 (第 13a 页)
所种也日 冬至 德气为土土色黄故曰黄钟
律之数六分为雌雄故曰十二钟以 (第 13a 页)
十二月十二 各 …… (第 13a 页)
三分损益上下相生第四
吕氏春秋曰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
吕生 姑洗 (第 16b 页)
姑洗 生 (第 16b 页)
应钟 (第 16b 页)
应钟 生 (第 16b 页)
蕤宾 (第 16b 页)
蕤宾 生太吕大吕 (第 16b 页)
夷则 (第 16b 页)
夷则 生夹钟夹钟生 (第 16b 页)
无射 (第 16b 页)
无射 生仲吕三分所
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黄钟
大吕太簇夹钟 (第 16b 页)
姑洗 (第 16b 页)
仲吕 (第 16b 页)
蕤宾 为上林钟 (第 16b 页)
夷则 (第 16b 页)
南吕 (第 16b 页)
无
射 (第 16b 页)
应钟 为下 淮南子曰黄钟位子其数八十一主 (第 16b 页)
十
一月 下生林钟林钟之数五十四 (第 16b 页)
六月 上生太簇太
簇之数七十二 (第 16b 页)
正月 下 (第 16b 页)
南吕 南吕之数四十八主 (第 16b 页)
吕氏春秋曰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
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太吕大吕
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三分所
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黄钟
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为上林钟夷则南吕无
射应钟为下 淮南子曰黄钟位子其数八十一主十
一月下生林钟林钟之数五十四主六月上生太簇太
簇之数七十二主正月下生南吕 南吕 之数四十八主 (第 16b 页)
八月 上生 (第 17a 页)
姑洗 (第 17a 页)
姑洗 之数六十四主 (第 17a 页)
三月 下 (第 17a 页)
应钟 (第 17a 页)
应
钟 之数四十二主 (第 17a 页)
十月 上生 (第 17a 页)
蕤宾 (第 17a 页)
蕤宾 之数五十六主 (第 17a 页)
五月 上生大吕大吕之数七十六主 (第 17a 页)
十二月 下生 (第 17a 页)
夷则
(第 17a 页)
夷则 之数五十一主 (第 17a 页)
七月 上生夹钟夹钟之数六十八
主二月下生 (第 17a 页)
无射 (第 17a 页)
无射 之数四十五 (第 17a 页)
九月 上生 (第 17a 页)
仲吕
(第 17a 页)
仲吕 之数六十主 (第 17a 页)
四月 极不生
蔡子曰吕氏淮南子上下相生与司马氏律书汉前
志不同虽大吕夹钟仲吕用倍数则一然吕氏淮南 (第 17a 页)
楠子似杏而酸陆玑云梅皮似豫章叶如牛耳子青不可食楠叶
大理细子赤者材坚白者脆又任昉述异记云黄釜山有楠木 一年 东荣西枯 (第 11a 页)
一年 西荣东枯张华曰交让木宋祁云即楠也
其木直上柯叶不相妨南史陆慧晓传此木便是交让集韵或作楠师古曰楠今楠木 …… (第 11a 页)
秦造参夷之诛庄子参日而后外天下又覃勘二韵)○蚕(徂含切商浊音说文任丝也从䖵替声郑玄曰
虫生于火而藏于 秋 者周礼疏云蚕为龙精与马同气月直大火则谷其种禁原蚕为害马也陆佃曰蚕三眠三起 (第 12a 页)
二十七日
而老谓之红蚕云笈云黄帝元妃西陵氏始养蚕为丝礼记皇后祭先蚕西陵氏也又茧馆蚕茧之所前张安世传注师古曰
凡 …… (第 12a 页)
又姓又寒韵)甝(白虎)○
蓝(卢甘切半徵商音说文染青草也从草监声尔雅葴马蓝即今大叶冬蓝为淀者礼记月令 仲夏 令民毋艾蓝以染
郑氏曰为伤阳气也陆佃云制字从监以此与禁原蚕同意畏出灰之气也通志云蓝三种蓼蓝染绿大蓝如 …… (第 13b 页)
(□□微雨也通作廉纤)纤(说文细也从糸韱声又剔也陆云与兄机书有剔齿纤一枚以寄兄又布名前文纪遗诏
纤 七日 释服服虔注纤细布通作𡣳王吉传𡣳介有不具者前食货志古之治天下至𡣳至悉集韵又通作韱又本韵咸韵) …… (第 17a 页)
作爓礼有爓祭或作燂礼记内则燂
汤注温也亦作□□□又作燖煔)○詹(之廉切次商清音说文解见谵字一曰至也诗 六日 不詹又省也秦官有
詹事应劭曰詹省也给也又姓楚辞有詹尹俗作詹非是)瞻(说文仰视省从目詹声增韵仰视曰瞻) (第 17b 页)
大理细子赤者材坚白者脆又任昉述异记云黄釜山有楠木 一年 东荣西枯 (第 11a 页)
一年 西荣东枯张华曰交让木宋祁云即楠也
其木直上柯叶不相妨南史陆慧晓传此木便是交让集韵或作楠师古曰楠今楠木 …… (第 11a 页)
秦造参夷之诛庄子参日而后外天下又覃勘二韵)○蚕(徂含切商浊音说文任丝也从䖵替声郑玄曰
虫生于火而藏于 秋 者周礼疏云蚕为龙精与马同气月直大火则谷其种禁原蚕为害马也陆佃曰蚕三眠三起 (第 12a 页)
二十七日
而老谓之红蚕云笈云黄帝元妃西陵氏始养蚕为丝礼记皇后祭先蚕西陵氏也又茧馆蚕茧之所前张安世传注师古曰
凡 …… (第 12a 页)
又姓又寒韵)甝(白虎)○
蓝(卢甘切半徵商音说文染青草也从草监声尔雅葴马蓝即今大叶冬蓝为淀者礼记月令 仲夏 令民毋艾蓝以染
郑氏曰为伤阳气也陆佃云制字从监以此与禁原蚕同意畏出灰之气也通志云蓝三种蓼蓝染绿大蓝如 …… (第 13b 页)
(□□微雨也通作廉纤)纤(说文细也从糸韱声又剔也陆云与兄机书有剔齿纤一枚以寄兄又布名前文纪遗诏
纤 七日 释服服虔注纤细布通作𡣳王吉传𡣳介有不具者前食货志古之治天下至𡣳至悉集韵又通作韱又本韵咸韵) …… (第 17a 页)
作爓礼有爓祭或作燂礼记内则燂
汤注温也亦作□□□又作燖煔)○詹(之廉切次商清音说文解见谵字一曰至也诗 六日 不詹又省也秦官有
詹事应劭曰詹省也给也又姓楚辞有詹尹俗作詹非是)瞻(说文仰视省从目詹声增韵仰视曰瞻) (第 17b 页)
(小馀之数则犹然岁实六千一百三十二岁历也四/分图象每际一千五百三十三约略虞夏亦交于两)
(济之中往者无徵视于近代如隋唐之交 开皇元年/ 巳酉明年庚戌八未济限凡三十八年为贞观元年)
(自三代以还兴朝之主未有贤于太宗者也又三十/八年乃入中 (第 20a 页)
(济之中往者无徵视于近代如隋唐之交 开皇元年/ 巳酉明年庚戌八未济限凡三十八年为贞观元年)
(自三代以还兴朝之主未有贤于太宗者也又三十/八年乃入中 (第 20a 页)
尧舜法尔雅所云似夏法诗谱所云似殷法自古以
来皆有九州惟舜时暂置十二州至夏时还为九州
故春秋云夏之方有德也贡金九牧是也愚案十二
州至禹 即位时 必复为九州而其州名必合尔雅而
不合禹贡尔雅又云从释地以下至九河皆禹所名 (第 54b 页)
来皆有九州惟舜时暂置十二州至夏时还为九州
故春秋云夏之方有德也贡金九牧是也愚案十二
州至禹 即位时 必复为九州而其州名必合尔雅而
不合禹贡尔雅又云从释地以下至九河皆禹所名 (第 5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