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禮類
春秋類
書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職官類
史鈔類
載記類
時令類
正史類
目錄類
政書類
傳記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術數類
雜家類
儒家類
天文算法類
兵家類
小說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事彙部類
大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为叹息王圣等惧祸搆陷太子废为济阴王 明年三月
安帝崩北乡侯立薨车骑将军阎显及江京与中常侍
刘安陈达等白太后秘不发丧而更徵立诸国王子乃
闭宫门屯兵自 (第 44b 页)
十一月
中黄门孙程等斩江京刘安
陈达等迎济阴王于德阳殿西钟下即皇帝位年十一
近臣尚书以下从辇到南宫登云台召百 …… (第 44b 页)
章多缺请条案礼仪分
别具奏制曰可乃召公卿百僚使虎贲羽林士屯南北
宫诸门阎显兄弟率兵入郭镇斩显弟卫尉景 戊午

使者入省夺得玺绶乃幸嘉德殿收阎显等 (第 45a 页)
己未
开门
罢屯兵 (第 45a 页)
壬申
谒高庙 (第 45a 页)
癸酉
谒光武庙
    蕙田案顺帝被谗见废即位自属变礼据史
    即位仓卒典章多阙则其馀诸帝典章无阙 …… (第 45a 页)
    帝崩太子即位改元为永熙元年
纪元表庚戌惠帝永熙元年(一二是年四月武帝崩在/位 十六年改元三太子)

(衷立六月改元/为永熙元年) 辛亥惠帝永平元年三月改元为元
康元年(九/)庚申永康元年(一/)辛酉永宁元年(一王正月/赵 伦篡)
(位改为建始元年四月帝复位前凉/张轨初为凉州刺史后蜀李特据蜀)壬戌太安元年(二/)
(二年后蜀李特建初元特死弟流自/称益州牧张昌据江夏反称神凤元) 甲子春正月
改元
永安秋七月改元建武十一月复改元为永安十二月
改为永兴元年(二汉是年前赵刘渊元熙元僣称王国/号 (第 52b 页)
    帝崩太子即位改元为永熙元年
纪元表庚戌惠帝永熙元年(一二是年四月武帝崩在/位 十六年改元三太子)

(衷立六月改元/为永熙元年) 辛亥惠帝永平元年三月改元为元
康元年(九/)庚申永康元年(一/)辛酉永宁元年(一王正月/赵 伦篡)
(位改为建始元年四月帝复位前凉/张轨初为凉州刺史后蜀李特据蜀)壬戌太安元年(二/)
(二年后蜀李特建初元特死弟流自/称益州牧张昌据江夏反称神凤元)甲子春正月 改元
永安秋七月
(第 52b 页)
改元建武十一月
(第 52b 页)
改元为永安十二月
改为 (第 52b 页)
永兴元年(二汉是年前赵刘渊元熙元僣称王国/号 后蜀李特子雄建兴元僣称成都)
(王/)
丙寅光熙元年(一号是年后蜀李雄太武元僣称帝/国 成 在位十七年太弟炽立)
丁卯怀帝永嘉元年( (第 52b 页)
    帝之改元有别

纪元表乙酉顺宗永贞元年(一于是年正月立八月禅/位 太子纯在位一年改)
(元/一) 丙戌宪宗元和元年(十五执三年沙陀来降以其/酋长 宜为阴山兵马使为)
(后唐之始南诏王寻阁劝应道元八四年渤海王元瑜/永德元南诏王劝龙晟龙兴元 年渤海王言义朱)
(雀元义十一年南诏王劝利全义元卒十三年初渤海/王言 卒弟明忠立改元太始一岁 从父仁季立 改)
(元建兴
至是遣使入朝告哀诏以仁秀嗣/渤海王 在位十五年太子恒立改元一) 辛丑穆宗
长庆元年(四天三年南诏王 (第 17a 页)
为适子长殇谓未誓也已
誓则不殇也中书令卞粹曰太子始生故已尊重不待
命誓若衡议已誓不殇则元服之子当斩衰 三年
未誓
而殇则虽十九当大功 (第 20b 页)
九月
誓与不誓其为升降也微
斩衰与大功其为轻重也远而今注云诸侯不降适殇
重嫌于无服以大功为重适之服则虽誓无 (第 20b 页)
    可知也至文帝以己亥崩乙已葬不过七日

    景帝以葬之三日丁未即位故鄱阳马氏谓
    景帝所行者惠帝之法也自 景帝甲子
日崩
    武帝即于甲子日即位武帝后元二年二月
    丁卯崩于五柞宫入殡未央宫前殿三月甲
    (第 12b 页)
   天子服太孙

晋书礼志惠帝太安元年三月皇太孙尚薨有司奏御
服齐衰期诏下通议散骑常侍谢衡以为诸侯之太子
誓与未誓尊卑体殊丧服云为适子长殇谓未誓也已
誓则不殇也中书令卞粹曰太子始生故已尊重不待
命誓若衡议已誓不殇则元服之子当斩衰 三年
未誓
而殇则虽十九当大功 (第 18b 页)
九月
誓与未誓其为升降也微
斩衰与大功其为轻重也远而今注云诸侯不降适殇
重嫌于无服以大功为重适之服则虽誓无 …… (第 18b 页)
通典为太孙殇服议晋惠帝永宁中冲太孙亡(永宁在/太安前)
(一年太孙实卒于太安
当依晋志作太安)议者谓应为殇中书侍郎高齐
议太孙自是无服之殇不应制服此礼之明义宜从以
日易月之制博士 (第 19b 页)
宁喜○八月壬午
许男宁卒于楚(杜未同而而赴以名/林灵公卒悼公立)○冬楚子蔡侯陈
侯伐郑○葬许灵公
二十六年春
秦伯之弟针如晋修成(杜修会夷/仪岁之成)叔向
命召行人子员(欲使答秦命/○员音云)行人子朱曰朱也当 …… (第 2a 页)
然弗
可以已孙文子在戚(林文子即林/父在其私邑)孙嘉聘于齐孙襄居
(杜二子孙文子之/子○守毛又反) 二月庚寅
宁喜右宰榖伐孙氏不
克伯国伤(杜伯国孙襄也父兄/皆不在故乘弱攻之)宁子出舍于郊(杜欲/奔)
国死孙 (第 4a 页)
氏夜哭国人召宁子宁子复攻孙氏克之 辛卯
杀子叔及大子角(子叔卫侯剽言/子叔剽无谥故)书曰宁喜弑其君剽
言罪之在宁氏也(嫌受父命纳旧/君无罪故 …… (第 4a 页)
(林专据其禄/邑出入与之)
(周旋此罪戮之大者林父事剽而衎入义/可以退唯以专邑自随为罪故传发之) 甲午
卫侯
入书曰复归国纳之也(本晋纳之夷仪今从夷仪入国/嫌若晋所纳故发国纳之例言)
(国之所纳/而复其位 …… (第 4b 页)
(圉卫/地)雍锄获殖绰(雍锄孙/氏臣)复愬于晋(为下晋讨/卫张本)○郑伯
赏入陈之功(入陈在/前年) 三月甲寅朔
享子展(林子展为元/帅故郑伯享)
(之/)赐之先路三命之服(杜先路次路皆王所赐/车之总名盖请之于王) …… (第 5b 页)
曰子产其将知政矣(杜知/国政)
不失礼(林逊让而不失/其班次之礼)○晋人为孙氏故召诸侯将以
讨卫也 夏中
行穆子来聘(林穆子即荀吴/○为于伪反)召公也(杜召/公为)
(澶渊/会)○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闻吴有备 (第 6a 页)
而还(雩娄今/属安丰)
(郡○雩音于徐况于反韦昭音虚或/一呼反娄如字徐力俱反如淳音楼)遂侵郑 五月
至于
城麇郑皇颉戍之(杜皇颉郑大夫守城麇之/邑○麇九伦反颉户结反)出与楚师
战败(林言楚师/秦不与战 …… (第 6a 页)
人执宁喜北宫遗使女齐以先归(杜讨其弑君/伐孙氏也遗)
(北宫括之子女齐司马侯归晋而/后告诸侯故经书在
○女音汝)卫侯如晋晋人执而 …… (第 7b 页)
囚之于士弱氏(士弱晋主/狱大夫) 秋七月
齐侯郑伯为卫侯故
如晋(欲共请之○为/于伪反下同)晋侯兼享之晋侯赋嘉乐(杜嘉乐/诗大雅)
(取其嘉乐 (第 8a 页)
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嘉户嫁反) 景子
相齐侯(杜 (第 8a 页)
景子/
国弱○)
(相息亮/反下同)赋蓼萧(杜蓼萧诗小雅言大平泽及远若露之/在萧以喻晋君恩泽及诸侯○蓼音六) …… (第 8a 页)
(子孔三族已亡子羽不为卿故唯言七穆○郑七穆谓侨/子展公孙舍之罕氏也子西公孙
驷氏也子产公孙)
(国氏也伯有良霄良氏也子大叔游吉游氏也子石公/孙段丰氏也伯石印段印氏也穆公十一子谓 …… (第 9a 页)
畏而恶之(林合左师向戌○/恶鸟路反下皆同)寺人惠墙伊戾为大
子内师而无宠(惠墙氏伊戾名/○戾力计反)
楚客聘于晋过宋(杜/上)
(已有秋复发传者中间有初/不 (第 9b 页)
则嫌楚客过在他年)大子知之请野享之(林大/子痤)
(与楚客相知请于/宋公欲野享楚客)公使往伊戾请从之 …… (第 9b 页)
母弃也)
则皆曰固闻之(林言固闻/大子欲反)公囚大子大子曰唯佐也能
免我(杜以其/婉也)召而使请曰 日中
不来吾知死矣左师闻
之聒而与之语(杜聒欢也欲使佐失/期○聒古活反下同)过期乃缢而死佐
为大子公徐闻其 …… (第 10a 页)
归自晋(杜请卫/侯归)使
子西如晋聘辞曰寡君来烦执事惧不免于戾(言自惧/失敬于)
(大国而/得罪)使
谢不敏(夏子/西名)君子曰善事大国(将求于人/必先下之) …… (第 10b 页)
所留反乘绳證反)秣马蓐食师陈焚
(林谷秣战马食于寝蓐杜次舍也焚舍/示必死○秣音末蓐音辱陈直觐反) 明日
将战行
归者而逸楚囚(林凡军中老幼孤疾应归者皆遣之行/而纵楚之被囚者使得走逸欲楚知之)
楚师宵溃晋降 …… (第 13b 页)
辛死之则雍子之为也(楚东小国及陈见/楚不能救彭城皆)
(叛五年楚人讨陈/叛故杀令尹子辛)子反与子灵争
(杜子灵/巫臣)而雍害
其事(子反亦雍害巫臣不使/得取 (第 14a 页)
姫○雍于勇反)子灵奔晋晋人与之邢(杜/邢)
(晋邑○/邢音刑)以为谋主捍禦北狄通吴于晋教吴叛楚教之 …… (第 14a 页)
(十六年晋伐许他国皆大夫/独郑伯自行故许恚欲报之)曰师不兴孤不归矣
卒于楚楚子曰不伐郑何以求诸侯(林言许灵公以/死请师而我不)
(能为之伐郑懈怠如此/何以求诸侯而主霸业 (第 15b 页)
) 冬十月
楚子伐郑(杜为/许)郑人将
禦之子产曰晋楚将平诸侯将和(杜和在/明年)楚王是故昧
于一来(杜昧犹/贪 …… (第 15b 页)
郑之欲与楚战者/皆衅勇贪名之人非能为国计虑久利)
(不可从也○衅许觐/反足子住反又如字)子展说不禦寇 十二月乙酉
入南 …… (第 15b 页)
晋乎辞不失旧(杜阜大也传言周衰诸侯/莫能如礼唯韩起不失旧)○齐人城郏
之岁(在二十/四年) 其夏
齐乌馀以廪丘奔晋(杜乌馀齐大夫/廪丘今东郡廪)
(丘县故城是/○廪力甚反)袭卫羊角取之(杜今廪丘县所 …… (第 16b 页)
请以其地/归于诸侯)公曰诺孰可使也对曰胥梁带
能无用师晋侯使往(胥梁带晋大夫能/无用师言有权谋)
(乙/卯)
二十有七年春齐侯使庆封来聘(景公即位/通嗣君也)(第 17a 页)

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卫石恶陈孔奂
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杜按传会者十四国齐秦不交/相见邾滕为 …… (第 17a 页)
(变也于溴梁而无君臣之分于宋而无夷
之辨昭/定哀之春秋将以终于吴越焉尔矣○奂呼乱反)
卫杀其大夫宁喜(杜宁喜弑剽立衎衎今虽不以弑剽/致 …… (第 17b 页)
则)
(寡人而今复患其专缓答免馀既负其前信且不能友/于贤弟使至出奔故书弟以罪兄○鱄市转反又音专)
秋七月辛巳
豹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杜夏会之大/夫也豹不倚)
(顺以显弱命之君而辨小是以自从故以违命贬之释/例论之 …… (第 17b 页)
(奏肆夏自赵文子始也/此王霸之所以兴衰也) 冬十有二月乙亥朔日
有食
(今长历推 (第 18a 页)
十二月朔
(第 18a 页)
十二月
传曰辰在申/再失闰若是 (第 18a 页)
十二月
则为三失闰故知经误)
传二十七年春胥梁带使诸丧邑者具车徒以受地必
(杜诸丧邑谓齐鲁宋也周密也必/密 …… (第 18a 页)
父子死余矣(献公出时公孙臣/之父为孙氏所杀)
免馀复攻宁氏杀宁
喜及右宰榖尸诸朝(杜榖不书/非卿也)石恶将会宋之盟受命
而出衣其尸枕之股而哭之欲敛 …… (第 19a 页)
曰晋楚许之我焉得已且人
曰弭兵而我弗许则固携吾民矣将焉用之齐人许之
告于秦秦亦许之皆告于小国为会于宋 五月甲辰

赵武至于宋 (第 20b 页)
丙午
郑良霄至 (第 20b 页)
六月丁未朔
宋人享赵文
子叔向为介司马置折俎礼也(杜折俎体解节折升之/于俎合乡享宴之礼故)
(曰礼也周礼司马掌会 …… (第 20b 页)
(宋向戌自美弭兵之意敬逆赵/武赵武叔向因享宴之会展宾)
(主之辞故仲尼以为多/文辞○举谓记录之也) 戊申
叔孙豹齐庆封陈须无卫 …… (第 20b 页)
石恶至(杜须无/陈文子)甲寅晋荀盈从赵武至(赵武命盈追已/故言从赵武后)
(武遣盈/如楚) 丙辰
邾悼公至(小国故/君自来) (第 21a 页)
壬戌
楚公子黑肱先至
成言于晋(杜时令尹子木止陈遣黑肱就/晋大夫成盟载之言两相然可) (第 21a 页)
丁卯
宋向戊
如陈从子木成言于楚(林楚子木止陈故向戊如/陈杜就于陈成楚之要言) (第 21a 页)
戊辰
滕成公至(亦小国/君自来)子木谓向戌请晋楚之从交相见也
(杜使诸侯从晋/楚者更相朝见) (第 21a 页)
庚午
向戌复于赵孟赵孟曰晋楚齐秦
匹也晋之不能于齐犹楚之不能于秦也(杜不能服/而使之)
君若能使秦君辱于 …… (第 21a 页)

壬申
左师复言于子木子木使驲谒诸王(杜驲傅也谒/告也○驲人)
(实/反)王曰释齐秦他国请相见也(杜经所以 (第 21b 页)
不书齐秦) 秋七月戊寅
左师至(杜从/陈还) (第 21b 页)
是夜
(林向戊/还之夜)赵孟及子晰盟以齐言(杜/子)
(晰公子黑肱素要齐其/言至盟时不得复讼争) (第 21b 页)
庚辰
子木至自陈陈孔奂蔡公
孙归生至(杜二国大夫/与子木俱至)曹许之大夫皆至以藩为军(林/诸)
(国各以藩 …… (第 21b 页)
(有急可左回/入宋东门) 辛巳
将盟于宋西门之外楚人衷甲(杜甲/在衣)
(中欲因会击晋○/衷音忠又丁仲反)伯州犁曰合诸侯之师以为不信 …… (第 22a 页)
欲尸盟)
(自同于小国任晋之细/事不亦可从其请乎)乃先楚人书先晋晋有信也(杜/盖)
(孔子追/正之) 壬午
宋公兼享晋楚之大夫赵孟为客(杜客一/坐所尊)
(故季孙饮大夫/酒臧纥为客)子木与之言弗能对使叔向侍言 …… (第 23b 页)
木亦不能对也 乙酉
宋公及诸侯之大夫盟于蒙门之
(杜前盟诸大夫不敢敌公礼也今宋公以近在/其国故谦而重盟重盟故不书蒙门宋 …… (第 24a 页)
庆封曰苟利夫子必去之
难吾助女(林言苟有利于崔氏必去偃与无咎若有/他难我助汝去之○难力旦反女音汝)
月庚辰
崔成崔疆杀东郭偃棠无咎于崔氏之朝崔子
怒而出其众皆逃求人使驾不得使圉人驾寺人御而
(圉人养马者/寺 …… (第 28a 页)
妻)
(东郭/姜)嫳复命于崔子且御而归之(嫳为崔/子御)至则无归矣
乃缢(终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明夜
辟诸大墓(林辟开也开先人/之冢以藏之○辟)
(婢亦反徐/甫亦反) (第 28b 页)
辛巳
崔明来奔庆封当国(杜当国/秉政)○楚薳罢
如晋涖盟(杜罢令尹子荡报/荀盈也○罢音皮)晋侯享之将出赋既 …… (第 28b 页)
庄公之党来奔鲁贫无资为人/仆赁于鲁之野○赁女鸩反)以丧庄公(为齐庄公服/丧○丧如字)
(又思/浪反)
楚人召之遂如楚为右尹(传言楚/能用贤)○十一月 (第 29a 页)

(第 29a 页)
朔日
有食之辰在申司历过也再失闰矣(谓斗建指/申周 (第 29a 页)
十一)
(月
今之 (第 29a 页)
九月
斗当建戍而在申故知再失闰也文十一/年 (第 29a 页)
三月甲子
至今年七十一岁应有二十六闰今长历)
(推得二十四闰通计少/再闰释例言之详矣) (第 29a 页)
 二历写子模母终不过洪之术也
蜀仍汉四分历

吴用乾象历
 王蕃以刘洪术制仪象及论故吴用乾象历
西晋武帝泰始历 即景初历改名
 正历泰始十年 上元甲子朔
夜半冬至日月五星始
 于星纪为正历
 春秋长历 杜预作
 乾度历 咸宁中李修王显依杜预长历论为术名 (第 30a 页)
 二历写子模母终不过洪之术也
蜀仍汉四分历

吴用乾象历
 王蕃以刘洪术制仪象及论故吴用乾象历
西晋武帝泰始历 即景初历改名
 正历泰始十年上元甲子 朔夜半
(第 30a 页)
冬至日
月五星始
 于星纪为正历
 春秋长历 杜预作
 乾度历 咸宁中李修王显依杜预长历论为术名
 乾度历表 (第 30a 页)
 (元康八年金墉城井溢赵王伦主灾主灾/永宁元年宫中井溢秋大水齐王囧)

 (太安元年兖豫徐冀四州水应在张方也/元帝太与 三年
四年大水石头之先兆)
 (明帝太宁元年诸郡大水王敦主灾/成帝咸和元年夏大水应在庾氏)
 (咸和二年京 …… (第 9b 页)
 (成帝河平二年沛郡铁鸣冶为分灾应诸舅/曹魏明帝时西取承露盘铜狄有涕)
 (晋惠帝元康三年殿前六钟皆涕应在金墉 永兴元年
成都王军戟刃皆有火应在荡阴) …… (第 19b 页)
 (惠帝元康元年冬京师震震陷贾氏主灾/元康四年郡国山崩地大)
 (元康五六八年地震年震当阳地裂诸王主灾/太安元年西墉崩二)
  (太安三年
夷道山崩四年酃山崩张方主灾/怀帝永嘉元年洛阳地陷有苍鹅出)
 (永嘉三年四年诸州地震刘石主灾/悯帝建 …… (第 23a 页)
 (始皇十三年正月彗星见东方/始皇三十三年彗星出西方)
 (汉高帝三年七月有星孛于大角箕指虚危/文帝后七年有星孛于西方直尾)
  (景帝二年
彗星出西方见西北出觜觿/景帝中元三年三月彗)
 (武帝建元三年二月有星孛于注张历紫宫/建元三年四月有 …… (第 70a 页)
 (晋武章泰始元年七月日晕再重贯白虹/泰康元年正月己丑朔杂气贯日有光)
 (惠帝元康九年正月日中墨食如燕昼晦/永康元年正月癸亥朔日晕三重冬)
  (永兴元年冬日
中有墨分著是 (第 93a 页)
十二月壬寅夜
赤气有声) (第 93a 页)
为嫡子长殇谓未誓也三誓则不殇也中书
令卞粹曰太子始生故已尊重不待命誓若行议已誓
不殇则元服之子当斩衰 三年
未誓而殇则虽十九当
大功九月誓与未誓其为升降也微斩与大功其为轻
重也远而令注云诸侯不降嫡殇重嫌于无以 …… (第 24a 页)
服斩既葬而
除今国无继统丧庭无主臣实陋贱不足当重谬荷首
任礼宜终丧诏下博士议国子祭酒杜夷议古者谅闇 三年
不言下及周世税衰效命春秋之时天子诸侯既
葬而除此所谓三代损益礼有不同故三年之丧由此
而废然则汉文之诏 …… (第 25a 页)
哀从之
明帝崩钟雅迁御史中丞时国丧未期而尚书梅陶私
奏女妓雅劾奏曰臣闻放勋之徂八音遏密虽在凡庶
犹能 三载
自兹以来历代所同肃祖明皇帝崩背万国 …… (第 28b 页)
侈靡声妓纷葩丝竹之音流闻
衢路宜加放黜以整王宪请下司徒论正清议
康帝时汝南王统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 三年

书令顾和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
正明本以一其统斯人伦之纪不二之道也为人后者
降其所出 (第 29a 页)
度支陈敏击冰李雄自郫城攻益州刺史罗尚尚委城
而遁雄尽有成都之地封鲜卑段勿尘为辽西公 永兴元年春正月丙午
尚书令乐广卒成都王颖自邺
讽于帝乃大赦 (第 80a 页)
改元为永安
帝逼于河间王颙密诏雍
州刺史刘沉秦州刺史皇甫重以讨之沉举兵攻长安
为颙所败张方大掠洛中还长安于是军中 …… (第 80a 页)
宿卫 二月乙酉
废皇后羊氏幽于金墉城黜皇太子覃
为清河王 (第 80b 页)
三月
陈敏攻石冰斩之扬徐二州平河间王
颙表请立成都王颖为太弟 (第 80b 页)
戊申
诏曰朕以不德纂承
鸿绪于兹十有五载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于幽废重
宫宗庙圯绝成都王颖温仁惠和剋平暴乱其以 (第 80b 页)

皇太弟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如故大赦赐鳏寡高年
帛三匹大酺 五日丙辰
盗窃太庙服器以太尉颙为太
宰太傅刘实为太 (第 80b 页)
六月
新作三城 (第 80b 页)
秋七月丙申朔

右卫将军陈眕以诏召百寮入殿中因勒兵讨成都王
(第 80b 页)
戊戌
大赦复皇后羊氏及皇太子覃 (第 81a 页)
己亥
司徒王戎
东海王越高密王简平昌公模吴王晏豫章王炽襄阳
王范右仆射荀藩等奉帝北征至安阳众十馀万颖遣
(第 81a 页)
将石超距战 己未
六军败绩于荡阴矢及乘舆百寮
分散侍中嵇绍死之帝伤颊中三矢亡六玺帝遂幸超
军馁甚超进水左右奉 (第 81a 页)
桃超遣弟熙奉帝之邺颖帅
群官迎谒道左帝下舆涕泣其夕幸于颖军颖府有九 …… (第 81a 页)
锡之仪陈留王送貂蝉衣鹖尾 明日
乃备法驾幸于邺
唯豫章王炽司徒王戎仆射荀藩从 (第 81b 页)
庚申
(第 81b 页)
改元为
建武八月戊辰
颖杀东安王繇张方复入洛阳废皇后
羊氏及太子覃匈奴左贤王刘渊反畔于离石自号大
单于安北将军王浚遣乌丸骑 …… (第 81b 页)
帝受之至温将谒陵帝
丧履纳从者之履下拜流涕左右皆歔欷及济河张方
帅骑三千以阳燧青盖奉迎方拜谒帝躬止之 辛巳

赦赏从者各有差 (第 82a 页)
冬十一月乙未
方请帝谒庙因劫帝
幸长安方以所乘车入殿中帝驰避后园竹中方逼帝
升车左右中黄门鼓吹十二人步从惟中书监卢 …… (第 82a 页)
止之
以征西府为宫惟仆射荀藩司𨽻刘暾太常郑球河南
尹周馥与其遗官在洛阳为留台承制行事号为东西
台焉 丙午
留台大赦改元复为永安辛丑复皇后羊氏
李雄僣号成都王刘渊僣号汉王 (第 82b 页)
十二月丁亥
诏曰天
祸晋邦冢嗣莫继成都王颖自在储贰政绩亏损四海 …… (第 82b 页)
  熙元年即位十六年
孝怀皇帝讳炽字丰度武帝第二十五子也太熙元年
封豫章郡王属惠帝之时宗室构祸帝冲素自守门绝
宾游不交世事专玩史籍有誉于时初拜散骑常侍及
赵王伦篡见收伦败为射声校尉累迁车骑大将军都
督青州诸军事未之镇 永兴元年
改授镇北大将军都
督邺城守诸军事十二月丁亥立为皇太弟帝以清河 (第 87b 页)
黑气如飞 数月乃销)
(安晋惠帝永康三年冬十二月庚戌日中有黑气月太/ 元年冬十一月日中有黑气 永兴元年冬
(第 15a 页)
十 日)
(
中有黑气分日癸后魏孝文帝太和二年日中有黑气/ 三年夏六月 卯日中有黑气 宣武帝景明二年)
(秋 …… (第 15a 页)
太康)
(九年秋八月壬子星昼陨如雨下孝惠帝大安二年冬/十一月辛巳有星昼陨中天北 光变白有声如雷) (永兴元年秋七月乙丑
星陨有声月二年冬十月星又/陨有声 孝怀帝永嘉四年冬十 (第 22b 页)
庚子
大星西北坠)
(有声七恭帝元熙元年西凉星陨承梁武帝中大通四/年秋 月甲辰星陨如雨 元帝 圣元年 …… (第 22b 页)
露二年冬十月丁丑客星见太微中转东/南行历轸宿七十日灭 晋武帝太熙元年夏四月客)
(星在紫宫四孝惠帝 永兴元年夏五月
客星守毕乃海/西公太和 年 (第 24a 页)
春二月
客星见紫宫西垣至 (第 24a 页)
七日
灭)
(灭孝武帝太元十一年春三月客星在南斗至六月乃/ 十八年春二月客星在尾中至九月乃灭 安帝 …… (第 24a 页)
风起折木飞绘折轴六七冬十一月戊午朔大风从)
(西北来折木飞砂石六日止乙永宁元年秋八月郡国/三大风 永兴元年春正月
丑西北大风 赵王伦)
(建始元年春正月癸酉伦祠太庙灾风暴起尘四合年/孝怀帝永嘉四年夏五月大风折木 (第 52b 页)
所遗馀明年卒年八十六帝亲临吊赐冢茔地
杜诗字公君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
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 建武元年
岁中三迁为侍御史
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
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光武召见赐以 (第 55b 页)
  宪(子嶷云/嶷子)封懿(子元之族孙磨奴轨磨奴继子/回 回 叔轨 子伟伯)

卫操字德元代人也少通侠有才略晋征北将军卫瓘
以操为牙门将当神元时颇自结附及神元崩后与从
子雄及其宗室乡亲姬澹等数十人同来归国说桓穆
二帝招纳晋人于是晋人附者稍众桓帝嘉之以为辅
国任以国事及刘石之乱劝桓帝匡助晋氏司马腾闻
而喜之表加将号稍迁至右将军封定襄侯桓帝崩后
操立碑于大䢴城南以颂功德云魏轩辕之苗裔言桓
穆二帝统国御众威禁大行国无奸盗路有颂声威武

所向下无交兵招喻六狄咸来归诚奉承晋皇捍禦边
疆王室多难天网弛纲豪心远济靡离其殃岁剪逆命
奸盗豺狼 永安元年岁次甲子
奸党犹逆东西狼跱敢
逼天王兵甲屡起怙众肆暴虐用将士邺洛构隙弃亲
求疏乃招异类屠各丐奴交刃千里长蛇塞涂 (第 2b 页)
流民大都督甚得物情元象初卒赠大尉谥曰昭景皇
建初配享高祖庙庭 二年
重赠大司马尚书令武威王
长子韶嗣韶字孝先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以武明皇
后甥神武益器之尝置左右以为心腹建 (第 51b 页)
卿已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自后小民惮役
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又太原诸部亦以丐奴
胡人为之田客多者数千 武帝即位
诏禁募客恂明峻
其防所部莫敢犯者咸宁四年卒赠车骑将军恂弟虔
字恭祖以功干见称累迁卫尉封安寿亭侯拜平东 (第 3b 页)
物分据地险回首中原力不能救划长淮以北大
抵弃之胡人利我艰虞分镳起乱晋臣或阻兵遐远接
武效尤大凡刘渊以 惠帝永兴元年
据离石称汉后九
年石勒据襄国称赵张氏先据河西是岁自石勒后三
十六年也重华自称凉王后一年冉闵据邺称魏后 …… (第 2b 页)
抗衡于天下吾又汉氏
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且可称汉追尊后
主以怀人望乃迁于左国城远人归附者数万 永兴元

渊乃为坛于南郊僭即汉王位下令赦其境内年号
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
神主而祭之立其 (第 44b 页)

王浚承制以廆为散骑常侍冠军将军前锋大都督大
单于廆不受建兴中悯帝遣使拜廆镇军将军昌黎辽
东二国公 建武初元
帝承制拜廆假莭散骑常侍都督
辽左杂夷流人诸军事龙骧将军大单于昌黎公廆让
而不受征虏将军鲁昌说廆曰今两 (第 4b 页)
遣子世及含子胡质于阜军胡兄含子离闻父欲降自
梓潼驰还欲諌不及退与雄谋袭阜军曰若功成事济
约与君 三年
迭为主雄曰今计可定二翁不从将若之
何离曰今当制之若不可制便行大事翁虽是君叔势
不得已老父在君夫复何言 …… (第 76b 页)
立为君而臣之长生固辞雄
乃深自挹损不敢称制事无巨细皆决于李国李离兄
弟国等事雄弥谨诸将固请雄即尊位以 永兴元年

称成都王赦其境内 (第 79a 页)
建元为建兴
除晋法约法七章以
其叔父骧为太傅兄始为太保折冲李离为太尉建威
李云为司徒翊军李璜为司空材官李国为太宰 (第 79a 页)
 二十年始集塞下荒地立新兴郡后又分上党立乐
 平郡魏黄初元年复置并州自陉岭以北并弃之至
 晋因而不改
惠帝改新兴为晋昌郡及 永兴元年
并州之地皆为刘
 元海所有元海乃以雍州刺史镇平阳幽州刺史镇
 离石及刘聪攻陷洛阳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 (第 6a 页)
 而还 汉高祖三年假左丞相曹参从韩信取安邑
 得魏将王襄击魏王于曲阳追至武垣生得魏王豹
 取平阳得魏王母及妻子尽定魏地凡五十二城
 武元年
前将军邓禹围安邑遂及更始定国上公王
 匡战于安邑大破之斩其将刘均初平二年董卓使
 中郎将牛辅屯安邑兴 (第 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