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禮類
易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春秋類
詩類
孝經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目錄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譜錄類
小說家類
天文算法類
兵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洞真部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甚华供奉之物亦浸备乃复乞宫额于朝

高宗本纪 建炎三年正月己丑
奉安西京会圣宫累朝
御容于寿宁寺 (第 3a 页)
二月癸丑
游骑至瓜州太常少卿季陵
奉太庙神主行金兵追之失太祖神主 (第 3a 页)
四月己酉
诏访
求太祖神主 (第 3a 页)
六月
请太后率宗室迎奉神主如江表 (第 3a 页)

一月癸未
主管步军司闾勍自西京奉累朝御容至行
在诏奉安于天庆观
礼志 (第 3a 页)
建炎三年二月
上览禁中神御荐享礼物谓宰臣
曰朕自省阅神御每位各用羊胃一须二十五羊祖宗 …… (第 3a 页)
 玉海中兴太庙在瑞石山之左绍兴四年创始高宗
 在维扬寓神主于寿宁寺建炎四年自海道还神主
 留温州绍兴 三年十月二十七日
礼官江端友请建
 太庙正殿七楹分为十三室五年迎温州神主及福
 州启运宫神御七年四月二日更筑太庙于建康 (第 10b 页)
未高宗建炎元年(四夏是年帝幸扬州三二/年 乾顺正德元 年)
(帝幸杭州苗傅刘正彦作乱立皇子敷 改/元明受四月
傅正彦伏诛帝复位还越州)辛亥绍兴元
(三十二安是年金立刘豫为齐帝改元阜昌宗二年/帝还临 五年 …… (第 28b 页)
改元三禅位于 子淳)
宋史光宗本纪淳熙十六年正月辛亥两府奏事孝宗
谕以倦勤欲禅位皇太子退就休养以毕 高宗三年

制因令周必大进呈诏草二月壬戌孝宗吉服御紫宸
殿行内禅礼应奉官以次称贺内侍固请帝坐帝固辞
内侍扶掖 (第 32a 页)
    蔽而不闻臣专擅而无忌汴宋之所以亡也
宋史徽宗本纪宣和四年十二月乙未诏监司未经陛
对毋得之任
礼志臣僚言祖宗旧制有五日一转对者今惟月朔行
之有许朝官转对者今惟待制以上预焉自明堂行视

朔礼岁不过一再则是毕岁而论思者无几请遇不视
朔即令具章投进以备览观又诸路监司未经上殿者
虽从外移先赴阙引对方得之官并从其议
高宗本纪 建炎三年二月丁卯
百官入见应迪功郎以
上并赴朝参
绍兴二年五月戊子手诏用建隆故事命百官日轮一
人转对
七年冬十月丁巳诏 (第 31a 页)
是大宗正司移江宁南外移镇江西外移扬州(元年八/月戊午)
明年春又移西外于泰州及高邮军(正月/甲午) 三年冬
又移
于福州而南外移泉州以避狄(十二月/甲子)绍兴元年秋嗣
濮王仲湜请合西南外宗正为一司以省财用有司 (第 21a 页)
日巡幸淮甸丁酉诏荆襄关陜江淮
皆备巡幸冬十月丁巳朔帝登舟幸淮甸庚午次泗州
幸普照寺乙卯次楚州宝应县  三年春正月庚辰朔

帝在扬州 (第 6b 页)
二月壬子
内侍邝询报金兵至帝被甲驰幸
镇江府是日金兵过扬子桥 (第 7a 页)
癸丑
游骑至瓜州王渊请
幸杭州是夕发镇江次吕城镇 (第 7a 页)
甲寅
次常州 (第 7a 页)
丙辰
次平
江府 (第 7a 页)
己未
次秀州 (第 7a 页)
壬戌
驻跸杭州 (第 7a 页)
夏四月丁卯
帝发杭
(第 7a 页)
五月戊寅朔
帝次常州 (第 7a 页)
辛巳
次镇江府 (第 7a 页)
乙酉
至江宁
府驻跸神霄宫改府名建康 (第 7a 页)
六月甲戌
移御行宫 (第 7a 页)
闰八
月壬寅
帝发建康复还浙张俊辛企宗以其军 (第 7a 页)
甲辰
次镇江府赐陈东家 (第 7a 页)
冬十月癸未
帝至杭州复如浙 …… (第 7a 页)
庚寅
渡浙江 (第 7b 页)
壬辰
帝至越州 (第 7b 页)
十一月丁卯
下诏回浙
西 (第 7b 页)
己巳
帝发越州 (第 7b 页)
癸酉
帝如明州 (第 7b 页)
十二月己丑
帝乘楼
船次定海县给行在诸军雪寒钱 (第 7b 页)
癸巳
帝次昌国县 (第 7b 页)

移幸温州
 老学庵笔记建炎初大驾驻跸南京扬州而东京置
 留守则百司庶府为二其一曰在京某司其一曰行
  …… (第 7b 页)
 分为二曰行在某司行宫某司已而大驾幸建康六

 宫留临安则建康为行在临安为行宫今东京阻隔
 而临安官司犹曰行在某司示不忘恢复也  建炎
 三年春
车驾仓卒南渡驻跸于杭有侍臣召对者既
 对所陈劄子首曰恭维陛下岁 (第 8a 页)
二月
东巡狩至于钱
 塘吕相颐浩见之笑曰秀才家识甚好恶
文献通考绍兴元年十一月诏以绍兴驻跸日久漕运
艰梗兵 (第 8a 页)
    孤之名其见卓矣
宰相(宋承唐制以同平章事为真相无常员有二人则/分日知印上相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其次)
(为集贤殿大学士或置三相则昭文集贤二学士与监/修国史各除神宗新官制以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官高)
(不除而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政和)

(中改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仍兼两省侍郎靖康中复/改为左右仆射 建炎三年
诏左右朴射并加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改门下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废尚/书左右丞乾道八年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 …… (第 31a 页)
 (为之权臣之擅政者为之盖虽/官极尊而居之者多非其人矣)
参知政事(乾德二年置以副宰相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开宝六年诏参政于都堂与宰相同)
(议政事至道元年诏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押敕齐衔行则并马元丰新官制废参知政事以门)
(下中书二侍郎尚书左右丞代之 建炎三年/
复门下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而省左右丞)
门下首(受天下之成事审命令駮正违失国初以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 (第 33a 页)
小与见今入贡何国为比保
明闻奏庶待遇之礼不致失当宣和诏蕃国入贡令本
路验寔保明如涉诈伪以上书诈不寔论 建炎三年
(第 34a 页)
淮别委官
高宗本纪建炎二年冬十月甲寅命扬州浚隍修城阅
江淮州郡水军  三年七月乙巳
诏江西闽广荆湖诸
路团教峒丁枪杖手
 山堂考索绍兴三年十二月辛亥司封员外郎郑士
 彦奏国以兵故强兵以 (第 60b 页)
 济所费寡而所惠博惟朝廷垂意幸甚
宋史徽宗本纪元符三年正月即皇帝位十二月出廪
粟减价以济民
高宗本纪建炎二年十月禁江浙闭籴  三年二月

米十万斛即杭秀常湖州平江府损直以粜济东北流
寓之人
绍兴十三年三月振淮南饥民仍禁遏籴 (第 39a 页)
    尽录故但录志文如右
淳熙十四年孝宗欲行三年丧宰相王淮曰御殿之时
人主衰绖群臣吉服可乎帝曰自有等降乃出内批朕
当衰绖三年群臣自行易月之令

 朱子曰高宗大行寿皇 三年
戴布幞头著布衫遵行
 古礼可谓上正千年之失当时宰相不学三日后便
 服朝服虽寿皇谦德不欲以此喻群臣然臣 (第 49a 页)
    母后国家实赖以传统此高宗所以欲服重
    也况高宗远溯哲宗有父道焉君道焉则于
    哲宗之后有母道焉君母之服舍 三年
更何 (第 28b 页)
虽欲尽孝敬不可得矣
刘闵幼有至性父蚤亡与祖母二丧不克葬遂断酒肉
远房室训徒邻邑朔望则号哭于殡所如是者 三年

族怜之为助其葬母没哀毁骨立庐墓侧衰绖蔬食终
其丧祭祀必斋沐率男妇奠献一如文公家礼 …… (第 31b 页)
罗洪先居父丧蔬食饮水 三年
衔哀不入室四方士从
学者众或讽以居忧讲学非宜荅曰志在求益非敢主
会开讲也既丁母忧执礼弥殷
来知德四川 (第 33b 页)
 道既在我不终穷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九三以刚居刚高宗伐鬼方之象也盖高宗当殷道
 之盛而兴伐国之师是既济而用刚也然必 三年

 后克之见用刚要在得已则已也○小人勿用不可
 用以伐国也小人而用以伐国胜则有杀人屠城之
 咎不胜 …… (第 100a 页)
 也圣人此意甚微○中溪曰小人夷狄皆为阴类夷
 狄之祸远小人之祸近故作易者于用兵之后必以
 小人勿用戒之如师之上既济之三是也 三年
克之惫也
 惫谓劳力费财之甚也正本义所谓言其久而后克
 戒占者不可轻动之意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六 (第 101b 页)
 马茀与蔽膝也未详勿逐七日得占

九三高宗伐鬼方 三年
克之小人勿用
 九三高宗伐鬼方力制远人不服之象高宗有啇之君
 武丁也鬼方小国苍颉篇鬼远也 (第 37b 页)
三年
克之小人勿
 用占克胜而获之也言小人勿用此占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六四繻有衣袽不以新而忘旧之象繻古 (第 37b 页)
  𧰼以喻其言所以明止之义则一也
  郭子和曰五君位一卦之主止天下之止者也天
  下命令之所由出可不慎乎
  林黄中曰 高宗三年
不言一言而四海咸仰
  案孔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
  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 (第 33a 页)
 而详言之也 赛合注曰前七段皆是叙治法末节
 归重治人未有无治人而可以行治法者也与孔子
 答哀公人存政举同意 大全辨芑山张氏曰 宋高

 宗建炎三年
广州教授林勋上本政书十三篇言宜
 仿古井田之制使民一夫占田五十亩其有羡田之
 家毋得市田每十六夫为一 (第 24b 页)
 此则亦可以粗想象天之与日月星辰之运进退疾

 迟之度皆有分数而历数大槩亦可知矣
 (杨道夫录字仲思建宁人 己酉
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岁池录十八卷十九卷中)
或问读尚书曰不如且读大学若尚书却只说治国平
 天下许多事较详 (第 4a 页)
   丧冠厌伏两头缝皆乡外五服同名
云外毕者冠前后屈而出缝于武也者冠广二寸落顶
前后两头皆在武下乡外出反屈之缝于武而为之两
头缝毕乡外故云外毕案曲礼云厌冠不入公门郑注

云厌犹伏也丧冠厌伏是五服同名由在武下出反屈
之故得厌伏之名檀弓云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故丧
冠之反吉非古也是吉冠则辟积无杀横缝亦两头皆
在武上乡内反屈而缝之不得厌伏之名
   谅闇即梁闇谓庐有梁即柱楣
云楣谓之梁所谓梁闇者所谓书传文案丧服四制云
高宗谅闇 三年
郑注云谅古作梁楣谓之梁闇读如鹑
鹌之鹌闇谓庐也庐有梁者所谓柱楣也云舍外寝于 (第 24b 页)
 (不行礼不备则亦不苟于行也二有应而曰丧其茀/者既未济卦义以上下体之交为济二犹居下体之)

 (中故/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本义(既济之时以刚居刚高宗伐鬼方之象也 三年/
克之言其久而后克戒占者不可轻动之意小)
 (人勿用占法/与师上六同)程传(九三当既济之时以刚居刚用刚 …… (第 42a 页)
 (惟圣贤之君则可若骋威武忿不服贪土地则残民/肆欲也故戒不可用小人小人为之则以贪忿私意)
 (也非贪忿则莫肯为也 三年
克之见其劳惫之甚圣/人因九三当既济而用刚𤼵此义以示人为法为戒)
 (岂浅见所/能及也)集说(沈氏该 …… (第 42a 页)
 (之伐既成而使小人预于其閒贪功逞欲惫民不息/则必以乱终不可不戒是以小人勿用也○龚氏焕)
 (曰三言克鬼方则事已济矣 三年
言/其济之难小人勿用欲保其济也)
 (案既未济皆以高宗言者高宗商中兴之君振衰拨/乱自未济而既济者也既 (第 42b 页)
 后者二五皆以中行正故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 三年
克之小人勿用
 既济之世宜静以保之三乃挟至刚之资处炎上之
 极与上六之终乱者为应非善保既济者然以九居 (第 5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