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禮類
易類
春秋類
書類
經解類
四書類
孝經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目錄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詔令奏議類
史評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儒家類
小說家類
天文算法類
醫家類
兵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曲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太玄部
續道藏
神宗本纪 元丰五年秋七月己酉
始建雩坛祀上帝以
太宗配
礼志礼部言雩坛当立于圜丘之左已地其高一丈广
轮四丈周十二丈四出陛为三壝各二 (第 31b 页)
    蕙田案马氏说极为明畅
神宗本纪元丰三年三月乙酉祔慈圣光献皇后神于
太庙九月乙酉诏即景灵宫作十一殿以时王礼祀祖

礼志元丰三年礼文所言古者宗庙为石室以藏主谓
之宗祏夫妇一体同几共牢一室之中有左主右主之
别正庙之主各藏庙室西壁之中迁庙之主藏于太祖
太室北壁之中其塪去地六尺一寸今太庙藏主之室

帝后异处迁主仍藏西夹室求之于礼有所未合请新
庙成并遵古制从之
神宗本纪 元丰五年十一月壬午
景灵宫成迁祖宗神
御癸 (第 27a 页)
未初
行酌献礼 (第 27a 页)
乙酉
以奉安神御赦天下官在京
大臣子若孙一人 (第 27a 页)
庚寅
紫宸殿宴侍祠官
礼志 (第 27a 页)
元丰五年
作景灵宫十一殿而在京宫观寺院神
御皆迎入禁中所存惟万寿观延圣广爱宁华三殿而
已 …… (第 27a 页)
凡七十年间神御在宫者四寓寺观者十有一 元丰五
始就宫作十一殿悉迎在京寺观神御入内尽合帝
后奉以时王之礼 (第 27b 页)
十一月
百官班于集英殿廷帝诣蕊
珠凝华等殿行告迁庙礼礼仪使奉神御升䌽舆出殿
明日复行荐享如礼礼仪使奉神舆行帝 …… (第 27b 页)
次行礼并如四孟仪诏自今朝献 孟春
(第 28a 页)
十一日
(第 28a 页)
孟夏
择日 (第 28a 页)
孟秋
(第 28a 页)
中元日
(第 28a 页)
孟冬
(第 28a 页)
下元日
天子常服行事荐
圣祖殿以素馔神御殿以膳羞器服仪物悉从今制天
兴殿门以奉天神不立戟诸神御门置亲事官五百 …… (第 28a 页)
 命妇陪位于廷诏每岁下元朝谒如奉真殿仪九月
 诏名斋殿曰迎釐十二月名宫之西门曰广祐凡七
 十年间神御在宫者四其他寓诸寺观者十一所

 丰五年
神宗皇帝始就景灵宫作十一殿在京宫观
 寺院神御悉皆迎奉入内尽合帝后而奉以时王之
礼元祐元年作宣光殿( …… (第 43a 页)
 兴殿以奉圣祖九天司命天尊大帝玉石像刻真宗
 皇帝圣容侍立(大中祥符/五年作)及奉僖祖皇帝顺祖皇帝翌
 祖皇帝版位 (元丰五/年
作)东西廊门曰左右正元殿后门曰
 保宁以奉元天大圣后像(大中祥符/五年作)及文懿皇后惠明
皇后版位 (第 44a 页)
(元丰五/年
祔)阁上奉圣祖及六仙官(大中祥符/五年作)自西
 横门西出凡前后殿各三曰天元殿以奉宣祖皇帝
 山殿曰 …… (第 44a 页)
 定后曰辉德奉真曰熙文后曰衍庆孝严曰美成后
 曰继仁英德曰治隆其便殿十一曰来宁曰燕娭曰
 灵游曰凝神曰天游曰泠风曰太灵曰丹台曰灵昆
 曰昭清以 五年十一月
奉安帝后塑像于新宫大赦
 天下绘像侍臣于后元祐初即治隆之后宣光殿以
 奉神宗绍圣初辟宫之东隅为显承殿 (第 47a 页)
灵宫
礼志绍兴十三年二月臣僚言窃见 元丰五年
神宗始
广景灵宫以奉祖宗衣冠之游即汉之原庙也自艰难
以来庶事草创始建宗庙而原庙神游犹寄永嘉乃者
权时 (第 7a 页)
 太祖尚不正东向之位恐礼官不当久置不议也
元丰元年详定郊庙礼文所言禘祫之义存于周礼春
秋而不著其名行礼之年经皆无文惟公羊传曰五年
而再盛祭礼纬曰三年一祫 五年
一禘而又分为二说
郑氏则曰前三后二谓禘后四十二月而祫祫后十八
月而禘徐邈则曰前二后三谓二祭相去各三十 …… (第 13a 页)
请每禘祫之月虽已大祭仍行时享以严天子备礼
所以丕崇祖宗之义其郊礼亲祠准此从之
    蕙田案自公羊有 五年
再殷祭之文郑氏据
    之又附会纬书三年一祫 (第 14a 页)
五年
一禘之说蔓
    衍经传分离乖隔后世不察遵而行之疏速
    不均远近无准朝廷之上每哗然集议讫鲜 …… (第 14a 页)
    藤不削自绝乃千古之确论说经之正说圣
    人复起不可易矣惜当代及后世仍不能尊
    信而相沿往说不改纬书之流毒其深矣夫
文献通考 元丰五年
帝谓宰臣曰禘者所以审谛祖之
所自出故礼不王不禘秦汉以来谱牒不明莫知祖之
所自出则禘礼可废也宰臣蔡确等 (第 14b 页)
以为圣训得禘之

本意非诸儒所及乃诏罢禘享于是详定礼文所言案
记曰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若舜禹祖高阳世系出自黄帝则虞夏禘黄帝以高阳
氏配商祖契出自帝喾则商人禘喾以契配周祖文王
亦出自喾故周人禘喾以文王配虞夏商周四代所禘
皆以帝有天下其世系所出者明故追祭所及者远也
艺祖受命祭四庙推僖祖而上所自出者谱失其传有
司因仍旧说三年一祫 五年
一禘禘与祫皆合群庙之 …… (第 15a 页)
礼当
阙必推见祖系所出乃可以行从之
    蕙田案神宗此举直是千古卓识有此卓识
    方知三年一祫 五年
一禘真是失礼莫甚也
宋史礼志详定所言古者天子祭宗庙有堂事焉有室
事焉案礼祝延尸入奥灌后乃出迎牲延尸主 (第 15b 页)
    蕙田案详定所议乐曲节奏有登歌笙入间
    歌合乐次序与古雅乐合
神宗本纪元丰三年春正月乙丑朔以大行太皇太后
在殡不视朝  五年春正月癸未朔
不受朝 六年春
正月丁丑朔御大庆殿受朝始用新乐
    蕙田案文献通考神宗熙宁五年元丰六年
     (第 37a 页)
职者不预考之官
制似未齐一请自今曲宴翰林学士与杂学士并赴从

    蕙田案书成赐宴始此
神宗本纪 元丰五年秋七月丁未
垂拱殿宴修史 (第 49a 页)

一月庚寅
紫宸殿宴侍祠官 (第 49a 页)
 (一/奇)

    蕙田案此强于崇祯新书所定弱于授时
  神宗十六年戊子
第谷 (第 21a 页)
春分
时刻与前弘治元年
 戊申西域白耳那瓦所测相较定岁实三百六十五
 日二十三刻三分四十五秒
 (戴氏震曰 (第 21a 页)
  武寻遣使修塞又显德六年郑州奏河决原武宋

  元丰元年河复决于此 五年
又决下流纳梁山泺
  (梁山泺在山东寿张县宋志河决原武埽溢入利/津河阳武沟刁马河归纳梁山泺利津等河皆 …… (第 32a 页)
  断河流复归北三年澶州孙村陈埽及大吴小吴
  埽复决(孙村等埽/俱在州东)四年小吴埽复大决自澶注入
  御河恩州危甚 五年
河溢内黄决大吴埽以纾灵
  平水患(放之使/北也)盖自河入御河之后而宋澶州之
  患稍缓至金大定以后 (第 40b 页)
职矣 五年
省台寺监法成六年尚书新省成帝亲临幸
召六曹长贰以下询以职事因诫敕焉自元祐以后渐
更元丰之制二府不分班 …… (第 28b 页)
(讨校勘等员先是端拱二年就崇文院中堂建阁谓之/秘阁淳化元年诏置直阁校理 元丰五年
职事官贴职)
(悉罢以崇文院为秘书省官属始有定员元祐初复置/集贤院校理自校理而上职有六等内外官并许带 (第 46b 页)
遣贡使
虽多止一加则又命于阗国使以表章至则问岁听一
入贡馀令于熙秦州贸易礼部言元丰著令西南五姓
蕃每 五年
许一贡今西蕃秦平军入贡期限未及诏特
许之学士院言诸蕃初入贡者请令安抚钤辖转运等
司体问其国所在远近大 (第 34a 页)
一行垂死之人晨得而暮起其效
甚速其功甚大户部覆此法不特宜于南畿宜通行天
下灾荒处所一体施行
江南通志 神宗十六年
吴中大荒发大仆寺马价及南
京户部银共三十万两命户科杨文举赈济有司各处 (第 19b 页)
身亡者其赙赠并依见任官
三分中给二限百日内经所在官司投状召命官保关
申限外不给待制观察使以上更不召保 元丰五年

鄜延路没于王事有家属见今在本路欲归乡者给赙
外其大使臣以上更支行李钱百千小使臣五十千差 (第 23a 页)
 开宝四年建武军节度使何继筠卒诏遣中使护葬
仍赐宝剑甲胄同葬咸平元年护国军节度使驸马都
尉王承衍葬卤簿鼓吹备而不作以在太宗大祥禁忌
内也 元丰五年
崇信军节度使华阴郡王宗旦薨听以
旌节牌印葬寻又诏不即随葬者徒二年因而行用者
罪之 绍兴二十四年太师清 (第 23b 页)
诏诸宗室宫院祖宗神御迎藏天章阁自是臣庶之家
凡有御容悉取藏禁中 元丰五年
作景灵宫十一殿而
在京宫观寺院神御皆迎入禁中所存唯万寿观延圣
广爱宁华三殿而已建炎二年闰四月诏迎温州 (第 34a 页)
  矣唐尝讨弑君之贼矣令下而兵起言出而祸随
  昧治蛊之道也不曰乾行者周而复始也纳甲之
  说乾纳甲子甲寅甲辰而壬在其中纳壬午壬申
   壬戌
而甲在其中矣坤纳乙癸亦然易传曰后之
  治蛊者不明乎圣人先甲后甲之戒虑浅而事近
  故劳于救乱而乱不 …… (第 14a 页)
  以为蛊也巽则九五位乎中正事有过中而当变
  更则更之而适于中蛊何由生乎明此九五之功
  也以卦气言之 三月
卦故太玄准以务事(易/传)
  新安朱氏曰蛊刚上而柔下以卦体卦变卦德释
  卦名义盖如此则积弊而至于 (第 14b 页)
 左传后序
大康元年三月吴寇始平余自江陵还襄阳解甲休兵
乃申杼旧意脩成春秋释例及经传集解始讫会汲郡
汲县有发其界内旧冢者大得古书皆简编科斗文字
发冢者不以为意往往散乱科斗书久废推寻不能尽
通始者藏在袐府余晚得见之所记大凡七十五卷多
杂碎怪妄不可训知周易及纪年最为分了周易上下
篇与今正同别有阴阳说而无彖象文言系辞疑于时

仲尼造之于鲁尚未播之于远国也其纪年篇起自夏
殷周皆三代王事无诸国别也唯特记晋国起自殇叔
次文侯昭侯以至曲沃庄伯庄伯之十一年十一月鲁
隐公之元年正月也皆用夏正建寅之月为岁首编年
相次晋国灭独记魏事下至魏哀王之二十年盖魏国
之史记也推校哀王二十年 太岁在壬戌
是周赧王之
十六年秦昭王之八年韩襄王之十三年赵武灵王之
二十七年楚怀王之三十年燕昭王之十三年齐涽王 (第 1b 页)
 刘向尝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至蜀李撰又

 尝著古文易今皆亡惟成都府学官有 元丰五年壬
 戌岁
吕微仲自序其书十二篇与古经同晁氏读书
 志云二卷今李仁父再刻者止一卷建中靖国元年
 辛巳岁晁以道著古 (第 1b 页)
   吕氏易(大防微仲坐元/祐党贬循州)
周易古经
上经第一  下经第二   上彖第三
下彖第四  上象第五   下象第六
系辞上第七 系辞下第八  文言第九

说卦第十  序卦第十一 杂卦第十二
(右周易古经者彖象所以解经始各为一书王弼专治/彖象以为注乃分缀卦爻之下学者于是不见完经而)
(文辞次第贯穿之意亦缺然不属予因案古文而正之/凡经二篇彖象系辞各二篇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各一)
(篇总十有二篇 元丰壬戌十月既望
汲郡吕大防序得/双湖先生曰案尤侍郎袤延之与吴氏仁杰书云顷)
(吕东莱所定古易一编朱元晦为之跋尝已版行 (第 58b 页)
龙川至西安府长武县入泾是


也一在今延安府安定县合白水东流至延川县


入河志云旧置黑水堡因水以名 宋元丰五年



谔遣曲珍攻黑水安定堡是也一在今行都司高


台镇夷二所境即弱水合张掖河出塞入居延海 (第 37b 页)
 (县西又东北无棣沟出焉东北径盐山东北入海清河又东北径南皮县故城西按故城在今县东北卫)
 (河在县西二十里与交河县分水 元丰五年
河溢沧州南皮上下埽通典云无棣沟隋末填废永徽元年)
 (薛大鼎为刺史奏开之外引鱼盐于海百姓歌其利)又东 …… (第 161a 页)
 甲寅实宋光宗之绍熙五年而河决阳武出胙城南
 南北分流入海凡一百四十六岁

北流初行永济渠其后兼混入漳水河渠志熙宁


元年河溢瀛州乐寿埽 元丰五年
河溢永静军阜


城下埽元祐五年南宫等五埽危急诏固护绍圣


元年赵称请脩平乡钜鹿埽崇宁三年臣僚言奉 (第 16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