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三朝国史艺文志注
太宗太平兴国七年九月诏翰林学士承旨李昉翰林
学士扈蒙给事中直学士院徐铉中书舍人宋白知制
诰贾黄中吕蒙正李至司封员外郎李穆库部员外郎
杨徽之监察御史李范秘书丞杨砺著作佐郎吴淑吕
文仲胡汀著作佐郎直史馆战贻庆国子监丞杜镐将

作监丞舒雅等阅前代文集撮其精要以类分之为文
苑英华其后李昉扈蒙吕蒙正李至李穆李范杨砺吴
淑吕文仲胡汀战贻庆杜镐舒雅等并改他任续命翰
林学士苏易简中书舍人王祐知制诰范杲宋湜与宋
白等共成之 雍熙三年
上凡一千卷(近印程俱麟台故/事全录此段误以)
(兴国七年为/淳化七年)
   国朝会要
太平兴国七年 (第 1b 页)
九月命翰林学士承旨李昉学士扈蒙

直学士院徐铉中书舍人宋白知制诰贾黄中吕蒙正
李至司封员外郎李穆库部员外郎杨徽之监察御史
李范秘书丞杨砺著作佐郎吴淑吕文仲胡汀战贻庆
国子监丞杜镐将作监丞舒雅阅前代文集撮其精要
以类分之为千卷 雍熙三年十二月
书成号曰文苑英
华昉蒙蒙正至穆范砺淑文仲汀贻庆镐雅继领他任
续命翰林学士苏易简中书舍人王祐知制诰范杲 …… (第 2a 页)
   李焘续通鉴长编
太宗以诸家文集其数实繁虽各擅所长亦榛芜相间
乃命翰林学士宋白等精加铨择以类编次为文苑英
华一千卷 雍熙三年十二月壬寅
上之诏书褒答(熊克/九朝) …… (第 2b 页)
   陈骙等中兴馆阁书目
太平兴国七年命翰林学士承旨李昉及扈蒙徐铉宋
白贾黄中吕蒙正李至李穆杨徽之李范杨砺吴淑吕
文仲胡汀战贻庆杜镐舒雅等阅前代文集撮其精要
以类分为千卷号曰文苑英华昉蒙蒙正至穆范砺淑
文仲汀贻庆镐雅继领他任续命苏易简王祐范杲宋
湜与白等共成之 雍熙三年
上帝览之称善诏付史馆 (第 3a 页)
   吕希哲直秘阁知曹州 邹 浩

 卷第四十一
  奏疏
    雍熙三年
请班师 赵 普
   论彗星 赵 普
   论军国机要朝廷大体 田 锡
   论边事 田 锡
    …… (第 120a 页)
     王 安石
   贺冬表 王 安石
   乞宫观表 王 安石
   贺赦表 王 安石
    贺正
表 王 安石
   谢朱炎传圣旨令视事表
                王 安石
   谢加南郊恩 (第 135a 页)
洲为今壮县今宰名德前后相望其閒因是有闻
而登宰辅者岂公风流在人于今未泯邪黄君旧同学
校知其人不苟为政 三年
去之日如始至燕居之所未
尝葺而独于此焉惓惓可谓知所本矣予嘉其志故喜
为书庆元六年华文阁直学士通议大夫 (第 29b 页)
   题宋熙陵御书后
右宋熙陵御札一道前一道凡二十九字盖济阴张文

定公师亮为相时所赐其母秦国夫人孙氏者也按公
以淳化二年辛卯九月自参知政事拜吏部侍郎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四年癸巳六月以尚书左丞免在位不
过二十二月上于其间以夫人寿考而有令子数召入
禁中及赐手诏存问此纸特其一尔逮至免相时夫人
春秋八十有五已而除公知定州公因抗章力辞曾未
几何而夫人亦薨矣后一道凡六十九字漫灭不可读
者六字末书二十八日复识以御书之宝则公知代州

日所密赐者也按公以 雍熙三年丙戌七月庚辰
自佥
书枢密院事授给事中出守于代端拱二年己丑七月
甲申召入为刑部侍郎枢密副使是札必端拱元年戊
子所赐 (第 11b 页)
  登科故事

分甲第自兴国八年王世则榜始御殿唱名自 雍熙三
梁颢榜始赐宴自太平二年吕蒙正榜始(梁颢宴于/琼林苑吕)
(蒙正宴于开宝/寺遂为定制)给金吾卫士送归第 (第 17b 页)
  尚书省牒柳州灵文庙礼部状准都省批送下广南西
路转运司奏据柳州申据本州乡民父老严浚等状陈
伏睹唐柳州刺史元和年立庙于罗池至今三百年来
庙享不绝州境凡有水旱疾疫之灾及公私祈祷无不
感应乞加封爵或庙额柳州本司保明委是诣实寻符
太常寺依条看详据太常寺状勘会唐柳州刺史立庙
于罗池系前代名贤转运及州司保明立庙至今三百
年来庙享不绝凡有水旱疾疫祈祷感应自熙宁二年

八月已后至去年六月计十馀次祈祷感应伏候指挥
牒奉敕宜赐灵文之庙为额牒至准敕故牒元祐七年
六月三日牒

  谕

  时鉴(谕全州      宋蛮有序)柳 开

   雍熙三年
宜州山夷攻其州弗克全之西鄙乐安里峒
有粟氏因之会其族南劫兴安县败入溪峒连岁不宁
天子择中贵臣二人莅全 (第 10a 页)
  交阯国本南域之地唐交州总管也至德宗改安南都
护州梁正明中土豪曲承美专有其地送款于梁帝因
授承美节钺国朝乾德初交州帅号天圣王私署丁琏

为节度使自开宝以来皆受朝廷爵命贡奉不绝开宝
六年五月甲寅琏遣使朝贡戊寅封琏静海节度八年
又遣使朝贡谢恩太宗兴国五年黎桓遣使以丁璿为
名献方物十一月朔黎桓遣牙校江巨煌王诏祚八年
五月庚午黎桓遣牙史赵子爱九月丁卯交州黎桓遣
使雍熙二年二月甲申 三年九月癸巳
权交州三使留
后黎桓并遣使贡物淳化五年三月乙亥交阯郡王黎
桓遣使贡物真宗咸平元年九月癸亥黎桓献驯象四 (第 8b 页)
 殊俗恪痛勉之为七言诗送承昊天暮与恪宿于公
 舍达晓分携承昊行经数里思恪已卒数年□出所
 赠诗多言衡阳风物其诗曰衡阳去此正 三年
一路
 程途甚坦然深邃门墙三楚外清风池馆五峰前西
 边市井来商客东岸汀洲簇钓船公退只应无别事 (第 21a 页)
赴阙)
司农少卿李希连(太平兴国五年十二月/到七年三月丁母忧)
殿中侍御史高适(太平兴国八年七月到 雍熙三年十一月
赴阙)
虞部郎中江正 (第 19b 页)
(雍熙三年十一月
到端/拱二年十二月赴阙)
侍御史薛智周(端拱二年十二月到淳/化元年六月移知婺州) (第 19b 页)
时黎贼扰动元靖抵其峒穴抚慰以私财遗其酋长在
岭海四五年恬不以瘴疠为虑众皆怀附代还拜为右
千牛卫上将军 雍熙三年
卒元靖生连州刺史知泾州
讳继昌字世长建隆三年荫补西头供奉官太祖欲选
尚公主元靖固让泾州亦自言不愿元靖 (第 16a 页)
  率东程显公墓说

  墓以藏体魄也墓之有说以垂远也有宋程先生显字
允彰号南墩东晋太守元谭公梁将军灵洗之后先生
宋雍熙丙戌
幼志于学长授鄱阳令以清节自持士 (第 10b 页)
民爱之清声达于遐迩未几解印归思以光大其先业
世家黄墩因乱徙避富登祖墓之侧先生复迁黄墩构
屋居焉不忘祖也立祠审坑岁时祭祀脩谱图重本也
立庄由溪创田五顷备粮役备荒年凡先世所欲为而
未举者先生一以为己任也庆历丁亥十二月十二日
戌时疾作遗言嘱子毋坠先业毋违母命毋戾于义让
言讫而卒距生丙戌正月十一日午时享年六十有二
葬草市竹林头艮山坤向配郑氏贤能内助生 雍熙丙

没庚寅与先生同穴子二长永次求孙男二嗟夫士
君子立身天地间其大志有三一曰树功名二曰继先
志三曰归全体先 (第 11a 页)
则词理异同。唯有元和年再构檐楹。见存碑记。彼既已具
叙述。此固不复殚论。聊书封置之由。直述旌崇之意。 丙戌
年春。寡人以玉册叠膺于典礼。清宫未展于严禋。遂辍万
机。暂归锦里。寻属节当炎暑。犹未却回(阙)刺史陆 …… (第 15a 页)
许崇堂殿。洎清
却归(阙)披睹(阙)陈既忠诚感动神明。行
褒赠先酬灵贶。次乃亲分指画。委仗腹心。按山川展拓基
坰。顺 …… (第 15b 页)
崇轩侍卫。车舆仆从。帐幄帘
栊。鼎饪庖。笾簦器皿。请福祈恩之所。献牲纳币之筵。并极
鲜华。事无不备。 丙戌年八月二十四日
起首。至其年十一
月毕功。土木皆是精新。禋祀常严丰洁。仍展牲牢箫 (第 15b 页)
  唐人杂纪上
蔡宽夫诗话云国史补载贺遂亮赠韩思彦诗云意气
百年内平生相知心欲交天下士未面巳虚襟君子重
名义直道冠衣簪风云行可托怀抱自然深落霞静霜
景坠叶下疏林若上南山岸希访北山岑世多传诵之

予读大唐新话乃并得思彦荅诗云古人一言重常谓
百年轻今日投欢会顾盻尽平生簪裾非所托琴酒冀
相并累日同游处良宵款素诚霜飘知柳脆雪冒觉松
贞愿言何所道幸保岁寒名其词亦自闲雅可喜大抵
唐之文物盛于开元以前故二人虽不以诗称而终不
凡也
苕溪渔隐曰 丙戌
(第 1b 页)
余初病起深居简出终日曝背
晴檐万事不到自以荆公所选唐百家诗反覆熟味之 …… (第 1b 页)
欲观唐人诗
观此足矣讵不然乎集中佳句世所称道者不复录出
惟余别所喜者命儿辈笔之以备遗忘五言六联陈羽 春日
野望云渐变池塘色欲生杨柳烟李郢 (第 2a 页)
春晚
云燕
静衔泥起蜂喧抱蕊回殷遥山行云野花成子落江燕
引雏飞曹松晨起云林残数枝月发冷一梳风孟浩然
雪云落 …… (第 2a 页)
天寒梦泽深七言六联韩偓 残春
云树头蜂抱花须落
池面鱼吹柳絮行又云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
孤村又访王同年村居云门庭野水䙰褷鹭邻里 (第 2b 页)
断墙
哑喔鸡吴融闲望云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
花许浑题山居云龙归晓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自香
崔鲁 春日
云杏酪渐香邻舍粥榆烟欲变旧炉灰四绝
云窦巩寄南游兄弟云书来未报几时还知在三湘五
岭间独立衡门秋水阔寒 …… (第 2b 页)
有诗曰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
情人况明日于上游亦题诗于叶泛之波中曰花落深
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 (第 5a 页)
引用乞下本州依赦
令常加存恤从之郡乃给赐钱三万帛二匹米二石明
年县改所居嘉福里为孝悌里板书其事揭之门 后四
父母相继卒既葬乃委妻子出游更名惠明以修治 (第 7a 页)
。祈天祷佛。望祀山川。未观石燕之飞。转见金乌之赫。由予凉德。致此亢阳。欲推养老之恩。以表忧农之念。准 雍熙三年。
赐给老人制。在京城庶民年八十已上者。所司具录姓名申闻。仁宗十三年。西部蝗。太史奏曰。今蝗虫四起。此乃 (第 563L 页)
侍中徒。自是儒臣。各立门聚徒者。凡十二。东方学校之兴。由先生始。世称海东夫子。先生讳冲。字浩然。生于 高丽成宗丙戌。
在中国则 (第 453L 页)
宋太宗雍熙三年
也。于时周程诸贤未出。孔孟之道未明于天下。而先生奋起海外。独以斯文为任。其名九斋。如诚明率性。出于中 (第 453L 页)
。比之铜钱。利取多。且用五升布。则公私便矣。然则东宁之文母。或成肃两朝之铸欤。 本朝行钱。始于 明陵 丙戌。
去今一百一十四年。乡曲蚩氓。一闻用钱。始于百馀年前。则瞠尔不之信。试看 明陵 (第 615H 页)
丙戌
以前田舍臧获券文。用钱易乎用银。或楮谷杂货易乎一按。可知耳。
还上
我国还上敛散。本出朱子社仓法。按 (第 615H 页)
 唐杨万顷。杀张审素。审素二子瑝,琇。为父复仇。杀万顷。张九龄欲活之。李林甫必欲杀之。二子竟伏大刑。(宋晋阳王栐燕翼贻谋录。)〇栐曰。九龄君子。喜人为善。林甫小人。嫉人为善。好恶不同故也。苟其父罪当死。子不当报仇。父死不以罪。或非出上命。而为人所挤陷以死。可不报乎。审素之仇。所当报也。 太宗雍熙三年七月癸未。
京兆府鄠县民甄婆儿。报母仇杀人。诏决杖遣之。惜乎。瑝,琇之不遭圣时明主也。〇按传曰。父不受诛。子报仇 (第 18H 页)
 〔高丽史列传〕成宗元年。(宋太宗七年。辽景宗十四年。)崔承老上书曰。我国家统三以来四十七年。士卒不得安枕。粮饷未免糜费者。以西北邻于戎狄。而防戍之所多也。夫以马歇滩为界。太祖之志也。(今清川为界。)鸭江边石城为界。大朝之所定也。(大朝。指景宗也。光宗之子。成宗之兄。)乞将此两处。断于宸衷。择要害以定疆场。选土人能射御者。充其防戍。京军免更戍之劳。刍粟省飞挽之费。〇绎史云。马歇滩。当是清川之津要处。〇镛案。此云。鸭江边石城为界。亦德宗所筑长城之制。西起于龙湾之口。跨宁远之脊。(草黄岭。)东抵都连浦之意。非直以鸭渌水为大防。如今日也。
契丹恣吞噬之欲。女真逞交构之奸。争疆之患。百年不息。乱我境土。反复无常。
 〔宋史高丽传〕 太宗雍熙三年。(辽圣宗四年。丽成宗五年。)
出师北伐。(征契丹。)以其国接契丹境。遣监察御使韩国华。诏谕之。先是。契丹伐女真。路出高丽之界。女真 (第 315H 页)
意高丽诱导。因来愬于朝。(由海路告宋。)治闻之忧惧。(治即成宗讳。)及国华至。言曰。前
女真来告。契丹兴兵。入其封疆。恐当路未知宜豫为之备。又遣人告曰。契丹兵骑。已济海河。(案此当是渌水之 …… (第 315H 页)
损。女真疑我之诱导以是也。〇又按大梅河者。昌、朔之津名。小梅河者。今所谓西马吉河。源出爱哈边门之东。 北至
今玉江堡之对岸。入于渌水。自辽阳。趋我昌、朔者。不得不先渡此水。次渡渌水。所谓小梅大梅。不可以他求也 (第 315L 页)
不存恤。亦有授以官秩者十数人。尚在当道。愿召赴京阙庭。辨其事。国华诺之。具录以奏。遣崔罕,王彬入学。 三年。
契丹遣使请和。端拱元年。帝遣礼部侍郎吕端左,谏议大夫吕祐之。加册治。二年。遣侍郎韩蔺卿,兵部郎中魏德 …… (第 320H 页)
之。孝子及三世同居者。㫌门闾。敕诸刑辟已结定决有冤者。诣台诉。雍熙二年。以高丽道路沮洳。谕先伐女真。 三年。
西夏李继迁来附。以为定难节度使。帝命曹彬等。将兵出雁门。隆绪亲帅兵御之。先遣休哥等。屡战大破之。隆绪 (第 329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