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古籍库 经部

立议已定如更询访终无异说傍儒依史竭其管见既
圣旨唯疑群下所未敢详废置之宜仰由天鉴诏依旧
建元四年 世祖即位
(第 25b 页)
有司奏寻前代嗣位或仍前
郊年或别始晋宋以来未有画一未审明年应南北二
郊祀明堂与不依旧通关八座丞郎博士 (第 25b 页)
元元年(二十一降是年前凉/张天锡 于前秦)
(九年后秦姚苌白爵元僣称王后燕慕容垂燕元元僣/称王西燕 慕容泓燕兴
元僣称王 十年前秦苻坚子)
(丕太安元僣称帝右丞相窦冲叛自称秦王改元元光/西秦乞伏国仁建义元秦封为 (第 56b 页)
    四年必有一误
宋书礼志太康五年修作明堂辟廱灵台
文献通考成帝咸康三年国子祭酒袁瑰太常冯怀以

江左浸安请兴学校帝从之乃立太学徵生徒而士大
夫习尚老庄儒术终不振
宋书礼志孝武太元初于中堂立行太学于时无复国
子生置太学生六十人国子生权铨大臣子孙六十人
事讫罢 太元九年
尚书谢石请兴复国学以训胄子颁下州郡
普修乡校烈宗纳其言其年选公卿二千石子弟为生增
造庙房屋百五十五间 …… (第 13b 页)
 (人依方习业优殊者待以不次此国学之所以置欤/张绪见谓风流在清简寡欲之目以为有正始之风)
 (善清言而已师道不止于清言然当时以为极选矣/是
置学 (第 15a 页)
以国哀罢曾不及岁江左之学校如此)
礼志永明三年正月诏立学创立堂宇召公卿子弟下
及员外郎之嗣凡置生二百 (第 15a 页)
二十人 其年秋
中悉集
 王俭传永明三年领国子祭酒省总明观于俭宅开
 学士馆悉以四部书充俭家诏俭以家为府十日一
 还 (第 15a 页)
 (星不同尧典犹之三统元嘉不同月令矣/此则岁差使然唐宋以来又去元嘉远)

后汉书志元和二年二月甲寅制书曰史官用太初邓
平术冬至之日日在斗二十一度而术以为牵牛
晋书志后秦姚兴时当 孝武太元九年岁在甲申
天水
姜岌造三纪甲子元术其略曰观象之道必审日月之
行然后可以上考天时下察地化殷纪斗分粗故不施
于今乾 (第 19a 页)
象斗分细故不得通于古景初斗分虽在粗细
之中而日之所在乃差四度今治新法日在斗十七度 天正
之首岌以月蚀捡日宿度所在为数术者宗焉 …… (第 19a 页)
元和二年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 晋太元九年
退在斗
十七度宋元嘉十年在斗十四度末梁大同十年在斗
十二度隋开皇十八年犹在斗十二度唐开元十二年
在斗 (第 26a 页)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斗分满度法得二/千四百六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奇)
    蕙田案此强于乾象弱于黄初
 后秦姚兴时当 孝武太元九年
天水姜岌造三纪甲
 子元历以二千四百五十一分之六百五为斗分周
 天八十九万五千二百二十纪法二千四百五 (第 5a 页)
 襄元年差二十七度至日在牛三度而此言斗者斗
 度宽牛度狭仲冬之节犹在斗十四度故约言之耳
 汉元和三年日在斗二十一度 晋太元九年
在斗十
 七度宋元嘉十年日在斗十四度唐开元十二年在
 斗九度唐月令所云是也宋统天历在斗二度元授
 时 (第 27a 页)
 元和郡县志安平陵在上元县北六里鸡笼山阳
废帝吴陵
 晋书后妃传废帝孝庾皇后太和六年崩葬于敬平
 陵帝废为海西公 太元九年
海西公薨于吴又以后
 合葬于吴陵
简文帝高平陵 (第 24b 页)
 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也夫天厄谓之阳九也地

 亏谓之百六也至金天氏之后 甲申
之岁是其天地
 运度否泰所终阳九百六会至时道德方明凶丑顿
 肆圣君受任于壬辰之年也
 皇民谱录曰自三 (第 10a 页)
岁交会弦望故进退于三蚀之间此法乃可永载用之
岂三百岁斗历改宪者乎(姜岌后秦姚兴人当 晋孝/武太元九年岁在甲申)
春秋七百七十九日(经三百九十三/傅三百八十六) (三/四)十七日蚀(三无/甲乙)
黄帝历得四百六十 (第 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