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十月” 相关资源
诗文库11972
人物库2443
古籍库89356
活动2626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而未成则蕙田之以类纂附尚不为无据其
    他考證经史原原本本具有经纬非剽窃饾
    饤挂一漏万者可比较陈祥道所作过之远
    矣 乾隆四十三年十月
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第 55b 页)
 而后可兴也通遂与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
 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馀通曰上
 可试观上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会
 月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朝 (第 10a 页)
十月
竟朝置酒无
 敢欢哗失礼者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拜通为奉常赐金五百斤孝惠定宗庙仪法又稍定 (第 10a 页)
世宗神宗
时数有增益一代成宪略具是焉
 圣学格物通明洪武五年三月上命礼部重定官民
 相见礼
 大政纪 永乐三年十月
礼部进冕服卤簿仪仗并洪
 武礼制礼仪定式礼制集要稽古定制等书上以祖
 宗成宪不可改更即命颁之有司永为 (第 25a 页)
 (经不载所出州土苏恭云生蜀地及西戎胡人谓之/马茱今广南江西州郡亦有之然不及蜀中者佳四)
 (月初生苗似姜黄花白质红末秋出茎心无实根黄/赤木部中品有郁金香云生大秦国二月三月 十月)

 (
有花状如红蓝其花即香也陈氏云为百草之英乃/是草类又与此同名而在木部非也今人不服用亦)
 (无辨之者故 (第 11a 页)
    之天子服玄冕乎大裘而冕者祭莫大于昊
    天先王而宗庙时享在四仲之月禘以孟夏
    祫以 孟冬
大飨在季秋祈在春夏祭地在夏
    至祀五帝以迎气时皆非严寒不必用裘惟 (第 4b 页)
 (又避之林钟上生太蔟太蔟下生南吕南吕与天宫/之阳同位又避之南吕上生姑洗姑洗南吕之合又)
 (避之姑洗下生 应钟
(第 17b 页)
应钟
上生蕤宾蕤宾地宫林钟/之阳也又避之蕤宾上生大吕凡五声宫之所生浊)
 (者为角清者为徵羽此乐/无商者祭 (第 17b 页)
 五礼通考卷六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六
   圜丘祀天
史记封禅书三年一郊秦以 冬十月
为岁首故常以 (第 1a 页)

上宿郊见(李奇曰宿/犹斋戒也)通权火(张晏曰权火烽火也状/若井桔槔其法类称故)
(谓之权欲令光明远照 …… (第 1a 页)
    蕙田案封禅书于四畤称雍而此云咸阳之
    旁四畤有春泮冻秋涸冻冬赛祠五月尝驹
    及四仲之月祠而此但云 十月
然则秦虽废
    礼固未尝即以四畤为郊天也太史公作此
    书意在广陈淫祀以彰武帝之失而于三代 …… (第 1b 页)
    古祈榖之祭非圜丘正祭匡衡盖亦误认鲁

    礼为周礼耳甘泉泰畤用十一月朔旦冬至
    其地则非其时则近古也 永始三年冬十月
皇太后诏复甘泉泰畤 四年春正
月行幸甘泉郊泰畤神光降集紫殿大赦天下赐云阳
吏民爵女子百户牛酒高年帛 (第 29b 页)
          右后汉郊礼

蜀志先主传 章武二年十月
诏丞相诸葛亮营南北郊
于成都
          右蜀汉郊礼
魏志文帝本纪黄初二年春正月郊祀天地明堂 …… (第 9b 页)
 玉觞神悦飨歆禋祀祐大晋降繁祉作京邑广四海
 保天年穷地纪
宋书礼志太康三年正月帝亲郊祀皇太子皇弟皇子
悉侍祠非前典也 十年十月
诏曰孝经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
堂以配上帝而周官云祀天旅上帝又曰祀地旅四望
望非地则明堂上帝不得 (第 18a 页)
          右北齐郊礼
周书孝闵帝本纪元年春正月壬寅祠圜丘诏曰予本
自神农其于二丘宜作厥主始祖献侯启土辽海肇有

国基配南北郊文考德符五运受天明命祖于明堂以
配上帝
明帝本纪元年九月即天王位冬十月乙酉祠圜丘
十一月丁未祀圜丘
    蕙田案 孟冬
仲冬连举二祭史家亦不言其
    故或 (第 45b 页)
十月
为即位告祭十一月为正祭欤
武帝本纪保定元年春正月庚戌祀圜丘
天和二年春正月丁亥初立郊丘坛壝制度 …… (第 45b 页)
 得一唯清于万斯宁受兹景命于天告成
    蕙田案北周郊丘之祭大率与齐同而郊坛
    之制各异史载祀圜丘者四 明帝元年十月
    
宣帝元年七月告祭也明帝元年十一月武
    帝元年春正月似乎正祭然一以冬至一以 (第 49a 页)
通典永泰二年礼仪使太常卿杜鸿渐奏冬至祀昊天
上帝夏至祀皇地祇请以太祖景皇帝配飨孟春祈榖
祀昊天上帝 孟冬
祀神州请以高祖配飨孟夏雩祀昊 (第 13b 页)
 力矣

    蕙田案二年不郊当为元年或四年之误
四年十月甲申诏 十月
后犯强窃盗者郊赦不原十一
月己未日南至有事南郊大赦十二月癸亥朔赐南郊
官器币有差丁卯行庆开封尹光义兴 …… (第 9b 页)
祀夏至方丘请奉太宗配上辛祈榖季秋明堂奉太祖
配上辛祀感生帝 孟冬
祭神州地祇奉宣祖配其亲郊
奉太祖太宗并配诏可
真宗本纪咸平二年十一月丙戌祀天地于圜丘以太
祖太宗配大 …… (第 14b 页)
 告者郊前之礼也恭谢者郊后之礼也刘筠欲易郊

 前荐告之礼为郊后恭谢之礼盖亦以玉清昭应宫
 景灵宫非礼之正不欲指言其事故为是婉辞以达
 意也 景祐五年十月
侍讲贾昌朝言朝庙之礼本告
 以配天享侑之意合于旧典所宜奉行其景灵宫朝
 谒盖沿唐世太清宫故事有违经训 (第 26a 页)
 逸黄庆基左司谏虞策礼部郎中孙路员外郎欧阳
 棐太常丞韩治博士朱彦宋景年阎本等二十二人
 皆主北郊之议而武仲又请以 孟冬
纯阴之月诣北
 郊亲祠如神州地祇之祭杜纯议请南郊之岁设望
 祠位于苑中置爟火夏至命上公摄事每献举爟火 …… (第 2b 页)
 元丰六年五月之制俟郊礼毕集官详议典礼以闻
 历代名臣奏议刘安世上议略臣等昨奉诏旨讲议
 大典皆祖周制而或者欲于当郊之岁以 十月
神州 …… (第 4a 页)
 (地此又非臣之所知也三年一郊已为疏阔若独祭/地而不祭天是因事地而愈疏于事天自古未有六)
 (年一祀天者如此则典礼愈坏欲复古而背古益远/神示必不顾享非所以为礼也议者必又曰当郊之)
 (岁以 十月
神州之祭易夏至方泽之祀则可以免方/暑举事之患此又非臣之所知也夫所以议此者为)
 (欲举从周礼也今以 (第 15b 页)
十月
易夏至以神州代方泽不/知此周礼之经耶变礼之权耶若变礼从权而可则)
 (合祭圜丘何擉不可乎 (第 15b 页)
十月
亲祀地十一月亲祀天/先地后天古无是礼而一岁再郊军国劳费之患尚)
 (未免也议者必又曰当郊之岁以夏至祀 …… (第 15b 页)
 (周庙庚戌柴望相去三日则/先庙后郊亦三代之礼也)
 初诏议北郊典礼苏轼主合祭之说从之者五人刘
 安世主分祭之说从之者四十人又有三人欲于
 月
以神州地示之祭易夏至方丘之祀又有一人欲
 上不亲祠而通爟火天子于禁中望拜既而朝廷复
 送下三状再令详 …… (第 16b 页)
    分而与之人情岂不失望轼之意难于失人
    情而不难于改古礼抑亦异矣其失十二也
    至于六年一祭之议 十月
祭地之议禁中望
    祀之议说本悠谬原不足辩刘安世曰臣等
    所守乃先王之正礼苏轼之议皆后世之 …… (第 20b 页)
    和纪年稍长遂书政和耳
徽宗本纪崇宁三年十一月丙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

大观四年十一月丁卯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改
明年元
政和三年十一月癸未祀昊天上帝于圜丘大赦天下
礼志政和三年诏有司讨论坛壝之制 十月
礼制局言
坛旧制四成一成二十丈再成十五丈三成十丈四成
五丈成高八尺一寸十有二陛陛十有二级三壝二十
(第 31a 页)
    故删存以附洪武二年之下其分年列入者
    不复全载
太祖实录三年二月命郊祀日陈户口钱榖籍于坛下
 时太常少卿陈昧言案周礼天府 孟冬
祀司民司禄
而献民数榖数则受而藏之盖民食皆命于天故民数 …… (第 17a 页)
 王圻续通考敕太常曰近命三公率工部役梓人于

 京城之南创大祀殿以合祀皇天后土 冬十月
告工
 已成特命礼部云前代之祭期以岁止一祀古人祀
 天于南郊盖以义起耳故曰南郊祀天以其阳生之
 月北 (第 27b 页)
同则坛殿相去亦宜有所区
别乞于具服殿稍南为大祀殿而圜丘更移于前体势
峻极可与大祀殿等制曰可于是作圜丘 是年十月

成明年夏北郊及东西郊亦以次告成而分祀之制遂

嘉靖祀典礼臣言圜丘之制大明集礼坛上成阔五丈
存心 (第 15b 页)
 乃夏之孟春啖氏所言卜起二月下旬而尽于三旬
 者礼之正也榖梁所言卜起十二月下旬者礼之末
 失也故子服惠伯云鲁将以 十月
上辛有事于上帝
 孟献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而明堂位注
 疏以孟春为周之正月郊特牲疏崔氏皇氏用王 …… (第 11b 页)
曰我一该郊之变而道之何也我以六月上甲始庀牲 十月
上甲始系牲十一月十二月牲虽有变不道也(注/牲)
(有变则改卜牛以不妨郊事故不言其变榖疏上言子/者弟子 …… (第 19b 页)
    行之而不恒行或献子曾有是言而鲁未之
    行未可定也存疑以俟考
哀公十三年左氏传景伯谓太宰曰鲁将以 十月
上辛
有事于上帝先王季辛而毕何世有职焉(注有职于祭/事 疏七月) (第 29a 页)
(辛丑盟囚景伯以还今景伯称 十月
当谓周之 (第 29b 页)
十月
周/之 (第 29b 页)
十月
非祭上帝先公之时且祭礼终朝而毕无上辛)
(尽于季辛之事景伯以吴/信鬼皆虚言以恐吴耳)
    蕙田案 (第 29b 页)
十月
非郊帝之时上辛季辛兼先王
    言之亦未是注疏已非之固不可为典要也
礼记礼运孔子曰我观周道幽厉伤之 …… (第 29b 页)
 咏
礼志庆历三年礼官余靖言祈榖祀感生帝同日其礼

当异不可皆用四圭有邸色尚赤乃定祈榖苍璧尺三
寸感生帝四圭有邸
文献通考英宗治平二年正月上辛祈榖庆历用犊一
羊二豕二正配簠簋俎各增为二前一日太祝读祝视
祭玉馀如冬至摄事三献终礼生引司天监罍洗升诣
四方帝神位上香奠币爵并行一献冉拜复 元丰中
礼官言庆历大雩宗祀之仪皆用犊羊豕各一惟祈榖
均祀昊天上帝止用犊一请依雩祀大享明堂牲牢仪

用犊羊豕各一
宋史礼志 神宗元丰四年十月
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
言近诏宗祀明堂以配上帝其馀从祀群神悉罢今祈
榖犹循旧制皆群神从祀恐与诏旨相戾请孟 (第 57b 页)
 (吴氏澄曰诸侯旱而雩礼/也大雩祀及上帝非礼也)
十三年秋九月大雩
成公三年秋大雩 七年冬大雩榖梁传雩不月而时

非之也冬无为雩也
 (刘氏敞曰榖梁云冬无为雩也非也周/之 十月
今之八月若久不雨可不雩乎)
襄公五年秋大雩左氏传旱也 八年秋九月大雩左
氏传旱也 十六年秋大雩 十七 (第 19b 页)
    盖即指此考其事自嘉定十七年至景定五
    年四十年之间凡十五见
理宗宝庆二年三月命从臣日一人祷晴于天竺山八
十月
复如之 三年以久雨命临安守臣祷于天竺
山一月凡二举 (第 35a 页)
    丈尺之制微特不可考亦不必拘矣
孟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左个(注大寝西/堂南偏)
仲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大庙(注西堂/当太室)
季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右个(注西堂/北偏) 孟冬
之月天子居玄堂左个(注北堂/西偏)
仲冬之月天子居玄堂太庙(注北堂/当太室)
季冬之月天子居玄堂右 …… (第 12a 页)
          右明堂制度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大享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陆氏佃曰大享帝尝大饮烝尝尝新榖而已烝进众/物焉故季秋大享明堂尝新谷亦谓之尝 十月
农工)
 (毕天子诸侯与其群臣饮酒于太学进众物焉/亦谓之烝言牺牲则鼎俎告洁粢盛告丰可知)
 (方氏悫 (第 49a 页)
    堂以配上帝非至光武始配也
史记封禅书其后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祠上帝

明堂其赞飨曰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复始皇帝
敬拜太一
汉书武帝纪 太初元年冬十月
行幸泰山十一月甲子
朔旦冬至祀上帝于明堂
    蕙田案古者明堂大飨行于季秋是时万宝
    告成备 …… (第 4b 页)
 明堂飨神歌 经始明堂享祀匪懈于皇烈考光配

 上帝赫赫上帝既高既崇圣考是配明德显融率土
 敬职万方来祭常于时假保祚永世
礼志 太康十年十月
诏曰孝经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
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而周官云祀天旅上帝又曰祀
地旅四望望非地则明堂上帝不得 …… (第 13b 页)
 漆牲以特牛肴膳并准二郊若水土之品蔬菜之属
 宜以荐郊所无者从省除所配五帝行礼自东阶升
 先春郊帝为始止一献清酒并停三献及灌事
梁书武帝本纪 天监十二年冬十月
诏明堂地势卑湿 …… (第 35a 页)
 混也
音乐志明堂遍歌五帝登歌五曲四言
 歌青帝辞 帝居在震龙德司春开元布泽含和尚
 仁群居既散岁云 阳止
饬农分地人粒惟始雕梁绣
 栱丹楹玉墀威灵以降百福来绥 (第 37b 页)
    蕙田案据此则高祖迁洛之后即有是诏但
    营建未成耳而魏收书失载得此足以补之
十五年四月己卯经始明堂 十月
明堂成
礼志太和十五年十一月癸亥冬至将祭圜丘帝衮冕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