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目錄類
史評類
載記類
时村正坊正皆选彊干廉平州官县官悉知丁口存殁 三年
一造户籍三本一本供省司一本在县主将一本
纳州照对隐一户则罚加守宰漏一丁则罪连乡邻故
得上尽其心下竭其 …… (第 26a 页)
国本正固是以国非民罔立民非食罔生夫先王之
欲生其民丰其食者莫大于积谷而劝农也农田之兴
教化攸重王制曰 三年
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
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虽有凶旱水溢民无
菜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抑所谓汤 (第 28a 页)
表臣具言星见虚危齐分请于青齐间设备以应天戒
端等俱以为然不知自后作何措置臣缘不在司言之
地不敢侵官 去年
敌兵犯边果入齐地是天以文象告
人人不自知备也端虽物故李沆以下皆见臣言今黄
州有此灾祥不能依前寝默虽祅 (第 47b 页)
   起太宗至道二年正月尽是年五月
  卷四十
   起太宗至道二年六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四十一
   起 太宗至道三年正月
(第 6a 页)
是年八月
  卷四十二
    (第 6a 页)
太宗至道三年九月
(第 6a 页)
是年十二月
  卷四十三 (第 6a 页)
别本昉傅有昉等所上表及/太宗答诏正傅皆无之今亦不载)
辛亥置理检院命右正言知制诰钱若水领之复唐制
(至道三年
罢不得/其月 (第 5b 页)
五月
末)
甲寅始命增修秘阁 …… (第 5b 页)
左右亲吏系狱令皇城使王继恩验问悉决杖停免掘
烧张氏父母冢墓亲属皆窜远恶丙辰诏罢册礼但以
一品卤簿葬焉 真宗即位
始诏中外称太子之号(张唐/英寇)
(准傅云寇准通判郓州得召见太宗谓曰知卿有深谋/远虑试与朕决一事令中 (第 12a 页)
丁酉诏募民请佃诸州旷土便为永业仍蠲三岁租 三年
外输三分之一州县官吏劝民垦田之数悉书于印纸以
俟旌赏
八月乙亥朔荆湖转运使何士宗上言望自今执政大臣 (第 2a 页)
此事据宝训寇准既有此言/御史因请遣使覆按故王钦)
(若始受知于真宗实录正史皆略焉亦可惜也别本实/录于 明年六月丁酉
载此事与宝训不同今从宝训)
李继迁率万馀众寇灵州 (第 7b 页)
癸卯
四方馆使曹璨自河西
入奏上召宰相等于北苑门语其故曰继迁因剽劫辎
重之后颇猖獗自恣辄窥灵武驱乌合之众顿 …… (第 7b 页)
率胸臆不用条教当
寇之暴集战具未暇施设而丁夫已溃乱相蹂而死岂
谋之不臧盖违朕节制所致也参知政事张洎曰 盛暑
之月水泉乏绝刍粟未集而议者欲三道举兵深入以
分贼势陛下以为未见其利诚如圣旨时中使窦神宝
在灵州贼围城 (第 8b 页)
岁馀地震二百馀日城中粮糗皆竭潜
遣人市籴河外宵运以入间出兵击贼卒全其城(按实/录 正)

(月乙卯
命曹璨知灵州盖以侯延广病故 (第 8b 页)
二月
延广卒/据璨傅璨未至即改为麟府浊轮寨钤辖及继迁窥灵)
(州部署郭密亦已卒而璨复自河西入奏 (第 9a 页)
六月戊戌/
乃命慕容德丰复知灵州不知春夏间灵州守臣果是)
(何人独窦神宝传略见此/因掇出附载更俟考寻) 司天中官 …… (第 9a 页)
援未及万一不守城中皆汉民必尽为此贼所屠戮自
闭壁以来居人乏食饿死者必众上因嗟叹久之 辛亥
上降手诏曰灵州孤绝救援不及贼迁猖獗未就
诛夷居庙堂侍帏幄者正合运奇兵而伸硕画宜令宰
相吕端知枢密院事 …… (第 9b 页)
端等备位廊庙上有所询乃缄
默而不言深失吁谟之体端曰洎欲有言不过揣摩陛
下意尔必无逆鳞忤旨之事上默然 壬子
洎上疏曰李继迁违天逆命跋扈边陲既掩截于
军储复攻侵于藩镇孤恩负德夷夏共知政当蹶踬之
辰复起转输之役臣 …… (第 10a 页)
德不至而力不任哉事有
不利故也或者又曰灵武如不能守则环庆等郡便与
蕃戎接境得不危殆乎臣应之曰灵武居平
西北夐
绝一方逆贼制旱海之冲断飞挽之路议者尚云可守
而不可弃今环庆等郡居山南之腹非受敌之所乃云 …… (第 12a 页)
道之师当 盛暑
之辰涉不毛之地刍粟何自而计度水
泉从何而卜射茫茫沙塞千里而遥复指何方为所诣
之处大军一发不可停留善败 (第 13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一
             宋 李焘 撰
  太宗 至道三年春正月丙子
以户部侍郎温仲舒礼部侍郎
王化基并参知政事给事中李惟清同知枢密院事参
知政事张洎罢为刑部侍郎化基宽中 (第 1a 页)
有度量所在僚
属或慢于礼者不以介意前知杭州掌书记张贺尤傲

忽化基每优容之上知其事及归朝询于化基化基但
称其才语不及它对亲旧亦未尝短贺也时边境多事
上垂欲相仲舒而罢吕端会不豫乃止化基因入对备
言颐生服饵之要 翌日
上语左右曰化基爱君无隐至
于修养之道亦为朕言之 (第 1b 页)
辛卯
以步军都虞候傅潜为延州路都部署殿前都虞
候王昭远为灵州路都部署户部使张鉴调陜西诸州
军储知制诰张秉冯 …… (第 1b 页)
之弗从实缘力所不逮况复先弃粮草
见今逐处追科本户税租互遣它州送纳往返千里费
耗十倍愁若怨嗟充塞路岐自
徂冬曾无暂息糇粮
乏绝力用殚穷顾此疲羸尤堪轸惜今若复有差率益
致流亡纵使驱迫而前复恐逗挠而溃愿陛下特 …… (第 2a 页)
况灵州一方僻居塞外虽曰西陲之要地实为 中夏

蠹区竭物力以供须困甲兵而援送萧然空垒祗益外
虞不若以赐继迁使怀恩奉籍稍息刍挽之役事当深
虑理要预 …… (第 2b 页)
事理或然也且疏言首春亦必指此时尔原州之)
(役盖指李继隆欲取原州蔚茹河/路运粮众议不可故云迁延也) 二月辛丑
上不豫始决事于便殿 …… (第 2b 页)
以申规诲老幼多传诵之每岁时必与狱囚约遣归祀
其先皆如期而复 三月癸酉
傅潜等言护送二十五州军刍粟已入灵州
会上不豫因止其出师灵武用兵诸州皆发丁夫饷军
仪州推官薛奎部粮至盐 …… (第 3b 页)
又悉奏除之奎绛人也(奎事不得其时今附此之翰二/年 七月
自陜漕责许州司马 (第 4a 页)
今)
(年正月
复为工/外同管漕事) (第 4a 页)
壬辰
不视朝 (第 4a 页)
癸巳
帝崩于万岁殿参知政事温仲舒宣遗制 (第 4a 页)
真宗即
于柩前初太宗不豫宣政使王继恩忌上英明与参
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谋立楚王元佐颇间上宰
相吕端问疾禁中 …… (第 4a 页)
国史绝不见其事迹盖)
(若有所隐讳今据吕诲集正惠公补傅及司/马光记闻增修补传所载比之记闻尤详也) 夏四月乙未朔
尊皇后为皇太后大赦天下常赦所不
原者咸除之制曰先朝庶政尽有成规务在遵行不敢 …… (第 4b 页)
寡惠复疲羸庶几延宗社之鸿休召天
地之和气京朝官衣绯绿及二十年并与改服色官未
升朝亦听叙赐绯紫自此始 戊戌
始见群臣于崇政殿西序 (第 5a 页)
癸卯
宰相吕端加右仆射 (第 5a 页)
甲辰
太子宾客李至为工部尚书李沆为户部侍郎并
参政事 工部侍郎郭贽出知大名府 (第 5a 页)
翌日
求对恳 …… (第 5a 页)
有淹滞之人如梁周翰夙负词名三
十年挤于众僚甚可念也朕在宫府多令杨亿草笺奏文理
精当世罕偕者宜即加奖擢 辛亥
以工部郎中史馆修
撰梁周翰为驾部郎中知制诰著作郎直集贤院杨亿
为左正言馆职并如故故事入西阁皆中书召试 …… (第 5b 页)
 李应机者尝知咸平县上以寿王尹开封遣散从以
帖下县有所追捕散从恃王势欢謼于县庭应机怒曰
汝所事者王也我所事者王之父也父之人可以笞子
之人汝乃敢如此杖之二十散从走归具道其语泣诉
于王王不答而默记其名嘉其谅直及即位擢应机通
判益州事召之登殿谓曰朕方以西蜀为忧故除卿此
官此未足为大任也卿第行勉之有便宜事密疏以闻

应机至州未几有走马入奏事前一日知州置酒饯之
应机故称疾不会走马心已不平及暮应机使人谓走
马曰应机有密疏欲附走马入奏 明日
未可行也走马
不知其受上旨愈怒强应曰诺 (第 6b 页)
明日
使人请应机曰某
治装已具且行矣愿得所赍之疏应机曰应机疏不可
与人传也当自来受之走马虽怒甚意欲积其骄横 …… (第 6b 页)
尽当以闻蜀中
无事行召卿矣顷之召入迁擢数岁中至显官应机为
吏强敏而贪财多权诈其后上亦察其为人浸疏之 乙卯
群臣三上表请御正殿从之
已未宰相吕端上大行皇帝陵名曰永熙 (第 7a 页)
辛酉
兵部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胡旦责授安远节度 …… (第 7a 页)
行军司马旦与王继恩等邪谋既露上新即位未欲穷
究之而旦草行庆制词颇恣胸臆多所溢美语复讪上
故先绌之 五月丙寅
始御正殿视朝退御后殿问事如常仪 (第 7b 页)
丁卯
诏御史台告谕内外文武群臣自今人君有过时
政或亏军事臧否民间利害并许直言极谏抗疏以闻 (第 7b 页)
庚午
诏以国家大事足食为先今亿兆至蕃未闻有九
年之蓄令两制议致丰盈之术以闻又诏三司及兹岁 …… (第 7b 页)
稔大为市籴以寔仓廪 壬申
罢江淮发运使诸路转运使司承受公事朝臣使
臣悉召归阙上初听政务从简易也(咸平四年/五月当考)
甲戍户部 …… (第 8a 页)
(湘山野录及笔谈载阆与卢多逊同谋立秦王盖误以/继恩为多逊楚王为秦王传闻不审也王子融百一篇)
(云 真宗即位
尚有逊抑之语群议亟尔异同欲请明德/皇后临朝吕端笑曰置皇太子于何地众口方籍籍闻)
(之皆恐悚不敢复措言 …… (第 9a 页)
(临朝也 真宗即位时
年已三十必无/太后临朝之理子融误矣今不取)
甲申上谓辅臣曰宫中嫔御颇多幽闭可闵朕已令择
给事岁深者放 …… (第 9b 页)
关辅静则
蜀货吴财交至关辅乱则剑外江南各有所守此所谓
舍小利而必得大利无远虑则必有近忧也(锡自注云 至道三年)
(七月二十/五日
奏) 翌日锡又奏臣未喻陛下降诏以来有人
上言否未审下诏之后有人抗疏否若未有人上一言
未有人抗一议即望 …… (第 18b 页)
下无异议中外无异言择善而从之从长而行之不
为横议所非不为非理所破岂独微臣之幸其实国家
之福(锡自注云 至道三年/七月二十六日
奏此)上它日谓宰相曰近诏中外 …… (第 20b 页)
等详酌行之先是锡以加恩官告赐崇信节
度使王显于秦州睹关右之民困河西力役故连上章
极言其事云(锡前疏以 七月二十五日
上后疏以 (第 21a 页)
二十/六日
上此锡自注今并附月末锡传云锡)
(使秦州赐王显加恩官告睹关右诸州奉河西力役生/民重困连上章极言其事按 (第 21a 页)
锡第三章乃 十一月十七)
(日
上今移入本月日上出锡等疏付吕端此/据宝训康戬及张齐贤不知论何事当考) (第 21a 页)
乙未虑系囚诏诸州长吏平决狱讼申理冤滥 先是
吏部郎中直集贤院田锡出知泰州未之任会星变锡
上疏言臣自 去年七月
(第 4a 页)
冬节
已后三上章所言者朝
廷密谋所陈者国家大体识见虽浅不足动于宸聪果
敢所陈亦足伸于忠节每至奏覆公事咫尺天 …… (第 4a 页)
与假限许至三月初进发臣既受敕不合立班唯候朝
辞以赴任所于 二月八日
方睹御札许贡刍词臣子之
事君亲愚直之逄明圣有所见闻岂敢缄默臣闻君不
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臣去年所上第 …… (第 4b 页)
乞宣召必得敷陈臣于 正月十二日
得实录院牒要臣
太宗朝所上谏疏臣已写录于 (第 5a 页)
二月二日
送实录院记
其间可行之事可用之言先皇帝亦听纳而行之亦优
容而用之伏乞陛下令实录院进呈略赐披览有先朝 …… (第 5a 页)
谁执而不知此政化郁堙之大者也臣今
为陛下言其大者远者自馀琐屑之事何足为陛下言
(锡疏论彗星自注云 三月七日
上移附此)疏奏即日召对移晷将行又贡
封事复召对谓曰卿第去不半岁召卿归矣事有当面
论者听乘传赴阙再遣中 (第 6a 页)
子也至道末罢
发运使及子舆兼淮南转运使寻加都大而不立使名
(发运使自后并淮南转运使兼领其务省发运使在 至/道三年四月
子舆以制置茶盐兼淮南漕在咸平三年)
(八月其加都大发运不见于实录据会要/在四年今附此景德三年二月仍复 (第 23b 页)
八年十二月遣使)
(封李继迁为夏国王十五年三月己巳夏国破宋兵遣/使来告己卯封夏国王李继迁为西平王事在 太宗至)
(道三年三月
(第 20a 页)
真/宗即位
前十五日) 录故灵州怀远镇驻泊借职李赞
子重贵为殿直重宝为借职拾得为殿侍先是赞为李
继迁所围本镇戍兵 (第 20a 页)
数至今便之疑/即此国华使峡路在至道末会要俸门有国华入奏年)
(月当考实录于十二月己巳又书今止一书/之 至道三年十月
又咸平三年五月可考) 诏进奏
院自今河西陜西幕职州县官进实封文字即与收进
八月甲子朔群臣表上尊号曰崇 (第 20b 页)
密使荐玮按玮生于开宝五年壬子卒于天/圣七年己巳年十九时当淳化元年庚寅也彬自太平)
(兴国八年罢枢密使 真宗即位
乃复入淳化初彬实在/徐州传载玮事要亦不详今且附见当别考寻修正)
己卯升石州厅子军为禁军先是部署司遣此 …… (第 6a 页)
丁亥始并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命
刑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寇准为兵部侍郎充三司使复
置盐铁度支户部副使(会要云 真宗即位
三司副使迁/它职遂不复置及是乃复置也)
以刑部员外郎卞衮领盐铁工部员外郎查道领度支
祠部员外郎林特领 (第 8a 页)
出自为颠倒吉凶具仪
谓之唐突又云孝章皇后至道元年崩亦缘有所嫌避
未赴园陵出京权攒之时不立神主入庙直至 至道三
西去园陵礼毕然后奉虞主还京易神主祔庙以合
经典今详当时文籍缘孝章为太宗嫂氏上仙之时止 (第 18a 页)
勋故有累年官不迁者己巳诏京朝官任馆职自 至道
三年
至今不迁官及衣绿二十年者悉以闻于是直集
贤院宋皋赐绯鱼直昭文馆陈充直史馆张复直集贤
院李建中石中立皆 (第 8b 页)
 内藏库言旧制宣取物色皆降御宝凭由除破近因
条约库务亦令经由三司望再降诏旨止令尚书内省
勾检从之(王皞百一编云计省故事凡禁中用度须索/供亿皆中覆所用给文凭支破王钦若判凭)
(由司曰至尊用度岂臣下所预乃建白设御宝凭由司/于是外不复有所关防真宗始创法专意明察群下不)
(敢欺末年不豫且久所费不訾迄今为弊牧司出纳之/令无由施矣冀公由此大用宠任无间皞所编已注 至)
(道三年十月
王钦若判凭由时今复注此可参考也天/禧三年正月三司置御宝凭由司或与皞所言相关当)
(考/) (第 10a 页)
中拜右仆射上谓李宗谔曰/朕自即位未尝除仆射敏中必大喜既而曰)
(敏中大耐官职按此时宗谔死已五年矣又按 至道三/年四月
吕端为右仆射咸平四年闰十二月张齐贤为)
(右仆射五年十二月李沆为右仆射大中祥符元年齐/贤再为右仆射四 (第 12a 页)
请以太祖配祈谷宣祖配感生帝称情立文于礼斯协
至道三年
敕上辛祀感生帝已定宣祖配今请依礼
官向所定祈谷祭神州地祗以太祖配雩祀圜丘皇地
祗以太祖太宗配祀感生帝 (第 15b 页)
年四月恐博文傅误也今不取)
二月戊申朔置上御药供奉四人御药院掌按验秘方
和剂药品以进御及供奉禁中之用 至道三年
始置以
入内供奉官三人掌之或参用士人于是别置上御药
供奉其品秩比内殿崇班专用内侍其后多至九人
庚戌玉 (第 3b 页)
进者并许指理检使审问以闻时上封者言自 至道三
废理检院而朝廷得失天下冤枉浸不能自达会上
读唐史见匦函故事与近臣言之夏竦因请复置使领
上从其议乙卯始 (第 14a 页)
命御史中丞王曙兼理检使(淳化三/年五月)
(置理检院 至道三/年十一月乙酉
废) 大理寺言比部员外郎夏侯彧等
一十一人并尝保荐曹利涉而利涉所入差遣每缘利
用陈乞难坐荐者之罪上曰 (第 14a 页)
皆有雠怨愿助国讨除尚犹积年不能扑灭太宗
又谓宰臣曰卿等莫有擘画否时宰臣相顾错愕莫能
对太宗亦不悦久之 真宗即位
监追讨之弊悯关辅之
劳惟戒疆吏谨𤇺候严卒乘来即驱逐去勿追捕尝出 (第 2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