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書類
地理類
傳記類
法制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末献贼招继圣授以伪官不从被贼断腕潜逃母
妻等四人皆骂贼死继圣卒伺隙破贼复雠湖广
总督何腾蛟上其功授教授事详湖广 通志 乾隆
壬午宣智裒其行状墓铭及遗诗十二首共成一
编
东游纪略二卷 (第 43b 页)
妻等四人皆骂贼死继圣卒伺隙破贼复雠湖广
总督何腾蛟上其功授教授事详湖广 通志 乾隆
壬午宣智裒其行状墓铭及遗诗十二首共成一
编
东游纪略二卷 (第 43b 页)
汪价撰价字介人号三农外史自称吴人里居未
详
(臣/)等谨按顺治己亥河南巡抚贾汉复修 通志时
价尝与其役因采古来遗事涉及中州者汇为是
书仿类书之例分天地人物四门而各系以子目
然所采多取诸 (第 23a 页)
详
(臣/)等谨按顺治己亥河南巡抚贾汉复修 通志时
价尝与其役因采古来遗事涉及中州者汇为是
书仿类书之例分天地人物四门而各系以子目
然所采多取诸 (第 23a 页)
明初改洪都府寻复为南昌府(续文献通考)
初领县八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奉新靖安武宁宁县弘
治十六年升宁县复为宁州(嘉靖 通志) …… (第 12b 页)
至元十四年改总管府领县四设录事司隶湖南行省
十九年升袁州路隶江西行省(元史志)
明以袁州路为袁州府领县四(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安志) …… (第 22b 页)
吴宝鼎二年以宜春属安成郡晋太康元年以太后讳
改为宜阳县隋开皇十八年改宜阳为宜春大业三年
罢袁州为宜春郡(太平寰宇记)
县侧有煖泉随地涌出夏冷冬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
故以名县(名胜志)
唐以后俱仍旧明因之(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编户一百五十里(安志)
分宜县
本宜春县地(舆地广记)
雍熙元年置 …… (第 23b 页)
至元十三年隶江西行省都元帅府十四年改临江路
总管府元贞元年新淦新喻二县升为州(元史志)
洪武元年改临江路为临江府领县三(嘉靖 通志) 嘉靖五年析新淦之南置峡江县即古石阳巴邱地领
县四(临江府志)
皇清因之(安志)
…… (第 26b 页)
至元十四年升吉州路总管府置录事司领一司八县
元贞元年吉水安福太和永新四县升为州改吉州为
吉安路(元史志)
洪武元年改路为吉安府仍以安福吉水太和永新为
县领县九(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安志) …… (第 30a 页)
县自汉时得名庐陵继升庐陵为郡而改县为太和以
其地产嘉禾故也(明萧执洪武志序)
洪武中复为县改太为泰(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编户二百四十二里(安志)
吉水县
本吉阳县地吴置晋宋属庐陵郡(舆地广记) …… (第 32a 页)
赣水下流与永丰江水合曲折于滩洲间状若吉字吉
安吉水皆由此名也(郡县释名)
元贞元年升吉水州(元史志)
明复为县(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编户四百三十一里(安志)
永丰县
本汉庐陵地吴即其地立阳城县晋太康元年改 …… (第 32b 页)
宋仍唐故元祐七年割太和高行乡三堡地来属(永新县志)
元贞元年升永新州至顺间分永新州立永宁县(元史志)
洪武二年改永新州仍为县(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编户一百八十四里(安志) (第 35b 页)
初领县八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奉新靖安武宁宁县弘
治十六年升宁县复为宁州(嘉靖 通志) …… (第 12b 页)
至元十四年改总管府领县四设录事司隶湖南行省
十九年升袁州路隶江西行省(元史志)
明以袁州路为袁州府领县四(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安志) …… (第 22b 页)
吴宝鼎二年以宜春属安成郡晋太康元年以太后讳
改为宜阳县隋开皇十八年改宜阳为宜春大业三年
罢袁州为宜春郡(太平寰宇记)
县侧有煖泉随地涌出夏冷冬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
故以名县(名胜志)
唐以后俱仍旧明因之(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编户一百五十里(安志)
分宜县
本宜春县地(舆地广记)
雍熙元年置 …… (第 23b 页)
至元十三年隶江西行省都元帅府十四年改临江路
总管府元贞元年新淦新喻二县升为州(元史志)
洪武元年改临江路为临江府领县三(嘉靖 通志) 嘉靖五年析新淦之南置峡江县即古石阳巴邱地领
县四(临江府志)
皇清因之(安志)
…… (第 26b 页)
至元十四年升吉州路总管府置录事司领一司八县
元贞元年吉水安福太和永新四县升为州改吉州为
吉安路(元史志)
洪武元年改路为吉安府仍以安福吉水太和永新为
县领县九(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安志) …… (第 30a 页)
县自汉时得名庐陵继升庐陵为郡而改县为太和以
其地产嘉禾故也(明萧执洪武志序)
洪武中复为县改太为泰(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编户二百四十二里(安志)
吉水县
本吉阳县地吴置晋宋属庐陵郡(舆地广记) …… (第 32a 页)
赣水下流与永丰江水合曲折于滩洲间状若吉字吉
安吉水皆由此名也(郡县释名)
元贞元年升吉水州(元史志)
明复为县(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编户四百三十一里(安志)
永丰县
本汉庐陵地吴即其地立阳城县晋太康元年改 …… (第 32b 页)
宋仍唐故元祐七年割太和高行乡三堡地来属(永新县志)
元贞元年升永新州至顺间分永新州立永宁县(元史志)
洪武二年改永新州仍为县(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编户一百八十四里(安志) (第 35b 页)
宋会要云安抚使李纲等以南丰县旧管六乡阔远难
治奏析置广昌县(名胜志)
以道通二广而属建昌军故名(郡县释名)
境有平西台邑又号平西(嘉靖 通志) 元明仍其旧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四里(安志) …… (第 4a 页)
宋熙宁中复上饶之永丰镇为县(同上)
元至元十四年升为信州路(元史志)
明改为广信府领县六属湖东道(嘉靖 通志) 嘉靖三十九年割上饶弋阳地添置兴安县领县七(府志) …… (第 6a 页)
郡西有尧山相传尧时洚水避难者居其上因名初州
以尧山为号又以地衍饶遂加食为饶(郡县释名)
初领县六正德七年姚源盗平析鄱阳馀干乐平贵溪
四县地立万年县领县七(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安志)
鄱阳县
阖庐十一年吴王伐楚取番(史记吴世家)
秦时吴芮为 …… (第 12a 页)
皇清因之编户九十七里(安志)
万年县
本鄱阳馀干乐平贵溪四县之远鄙正德七年姚源盗
平析置为邑隶饶州(嘉靖 通志) 按明舒清万年县志序略云万年居鄱馀乐贵四
邑之徼地僻土刚山深岭峻民生其间多负气尚
侠且去县治远 …… (第 16b 页)
明初改南康路为西宁府寻复为南康府(南康府志)
初领县三正德十一年分建昌五乡置安义县领县四
属九江道(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安志)
星子县
本汉彭泽县地属豫章郡后为德化县之星子镇太平
兴国三年置 …… (第 18a 页)
至元十二年置江东西宣抚司十三年改为江西大都
督府隶扬州行省十四年罢都督府升江州路隶龙兴
行都元帅府后置行中书省江州直隶焉十六年隶黄
蕲等路宣慰司二十二年复隶行省(元史志)
明平陈友谅改为九江府领县五(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安志)
德化县
本寻阳县二汉属庐江郡吴属蕲春郡晋复属庐江(舆地
广记) …… (第 22b 页)
三国吴始置南安县属南部都尉(江西名胜志)
南康郡太康三年置(晋书志)
元康元年割隶江州宋齐梁陈因之(嘉靖 通志) 隋立大庾镇唐升为县属虔州(寰宇通志) …… (第 25b 页)
至元十四年改南安路总管府(元史志)
洪武元年改南安府领县三正德十二年割大庾三县
地增置崇义领县四属岭北道(嘉靖 通志) …… (第 26a 页)
畲人谢志珊等啸聚为盗于此正德十二年都御史王
守仁削平之奏割大庾南康上犹三县附近地立崇义
县(嘉靖 通志) 按王文成全书云上犹大庾南康三县适中去处
建立县治实为久安长治之策适均处无如横水
原系上犹崇义 …… (第 28a 页)
孙吴置平阳县晋太康元年改平阳曰平固隋开皇九
年省(赣州府志)
历三国两晋南朝隋唐五代皆赣封内(嘉靖 通志) 太平兴国中析赣县七乡置(宋史志)
益以庐陵泰和之地立县于潋江镇因年号为县名(名胜
志) …… (第 32a 页)
绍兴二十三年改虔化曰宁都(宋史志)
元大德三年升宁都州领县一龙南(元史志)
明仍为县(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编户一百三十七里(安志)
会昌县
本雩都县地(太平寰宇记)
太平兴 …… (第 33a 页)
绍定四年升会昌县为军咸淳五年复为县(赣州府志)
至元二十四年并安远入会昌大德元年升会昌州领
县一瑞金(元史志)
洪武二年仍为会昌县(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编户五里(安志)
安远县
本汉雩都县地(豫章书)
梁大同十年置安远 (第 33b 页)
治奏析置广昌县(名胜志)
以道通二广而属建昌军故名(郡县释名)
境有平西台邑又号平西(嘉靖 通志) 元明仍其旧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四里(安志) …… (第 4a 页)
宋熙宁中复上饶之永丰镇为县(同上)
元至元十四年升为信州路(元史志)
明改为广信府领县六属湖东道(嘉靖 通志) 嘉靖三十九年割上饶弋阳地添置兴安县领县七(府志) …… (第 6a 页)
郡西有尧山相传尧时洚水避难者居其上因名初州
以尧山为号又以地衍饶遂加食为饶(郡县释名)
初领县六正德七年姚源盗平析鄱阳馀干乐平贵溪
四县地立万年县领县七(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安志)
鄱阳县
阖庐十一年吴王伐楚取番(史记吴世家)
秦时吴芮为 …… (第 12a 页)
皇清因之编户九十七里(安志)
万年县
本鄱阳馀干乐平贵溪四县之远鄙正德七年姚源盗
平析置为邑隶饶州(嘉靖 通志) 按明舒清万年县志序略云万年居鄱馀乐贵四
邑之徼地僻土刚山深岭峻民生其间多负气尚
侠且去县治远 …… (第 16b 页)
明初改南康路为西宁府寻复为南康府(南康府志)
初领县三正德十一年分建昌五乡置安义县领县四
属九江道(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安志)
星子县
本汉彭泽县地属豫章郡后为德化县之星子镇太平
兴国三年置 …… (第 18a 页)
至元十二年置江东西宣抚司十三年改为江西大都
督府隶扬州行省十四年罢都督府升江州路隶龙兴
行都元帅府后置行中书省江州直隶焉十六年隶黄
蕲等路宣慰司二十二年复隶行省(元史志)
明平陈友谅改为九江府领县五(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安志)
德化县
本寻阳县二汉属庐江郡吴属蕲春郡晋复属庐江(舆地
广记) …… (第 22b 页)
三国吴始置南安县属南部都尉(江西名胜志)
南康郡太康三年置(晋书志)
元康元年割隶江州宋齐梁陈因之(嘉靖 通志) 隋立大庾镇唐升为县属虔州(寰宇通志) …… (第 25b 页)
至元十四年改南安路总管府(元史志)
洪武元年改南安府领县三正德十二年割大庾三县
地增置崇义领县四属岭北道(嘉靖 通志) …… (第 26a 页)
畲人谢志珊等啸聚为盗于此正德十二年都御史王
守仁削平之奏割大庾南康上犹三县附近地立崇义
县(嘉靖 通志) 按王文成全书云上犹大庾南康三县适中去处
建立县治实为久安长治之策适均处无如横水
原系上犹崇义 …… (第 28a 页)
孙吴置平阳县晋太康元年改平阳曰平固隋开皇九
年省(赣州府志)
历三国两晋南朝隋唐五代皆赣封内(嘉靖 通志) 太平兴国中析赣县七乡置(宋史志)
益以庐陵泰和之地立县于潋江镇因年号为县名(名胜
志) …… (第 32a 页)
绍兴二十三年改虔化曰宁都(宋史志)
元大德三年升宁都州领县一龙南(元史志)
明仍为县(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编户一百三十七里(安志)
会昌县
本雩都县地(太平寰宇记)
太平兴 …… (第 33a 页)
绍定四年升会昌县为军咸淳五年复为县(赣州府志)
至元二十四年并安远入会昌大德元年升会昌州领
县一瑞金(元史志)
洪武二年仍为会昌县(嘉靖 通志) 皇清因之编户五里(安志)
安远县
本汉雩都县地(豫章书)
梁大同十年置安远 (第 33b 页)
林庭㭿字利瞻闽县人弘治进士授兵部主事历仕江
西参政举治行卓异历湖广左右布政擢右副都御
史巡抚保定仕终工部尚书卒谥康懿(同上)
按陈洪谟江西通志序云江西旧无 通志 嘉靖癸
未秋御史中丞东吴盛公属大参林君庭㭿宪副
周君广为之书凡二十册又称其博古能文发凡 (第 39b 页)
西参政举治行卓异历湖广左右布政擢右副都御
史巡抚保定仕终工部尚书卒谥康懿(同上)
按陈洪谟江西通志序云江西旧无 通志 嘉靖癸
未秋御史中丞东吴盛公属大参林君庭㭿宪副
周君广为之书凡二十册又称其博古能文发凡 (第 39b 页)
义熙元年八月丁巳月犯斗第一星占曰天下有兵一
曰大臣忧案江左来南斗有灾则吴越会稽丹阳豫
章庐江各随其星应之(宋书天文志)南康雩都山有金鸡
青黄色飞集岩间(豫章书)五年春正月戊戌夜浔阳地
震有声如雷六年三月己巳月掩斗第五星占斗主
吴兵起是年徐道覆卢循反(宋书天文志)七年白雉见南
昌(安志)八年自正月至四月南康庐陵地四震(郑樵 通志) 义
熙中豫章郡吏易拔变为三足虎(异苑)
宋
文帝初为宜都王临川人献王萍实六子大者如斗小 (第 10a 页)
曰大臣忧案江左来南斗有灾则吴越会稽丹阳豫
章庐江各随其星应之(宋书天文志)南康雩都山有金鸡
青黄色飞集岩间(豫章书)五年春正月戊戌夜浔阳地
震有声如雷六年三月己巳月掩斗第五星占斗主
吴兵起是年徐道覆卢循反(宋书天文志)七年白雉见南
昌(安志)八年自正月至四月南康庐陵地四震(郑樵 通志) 义
熙中豫章郡吏易拔变为三足虎(异苑)
宋
文帝初为宜都王临川人献王萍实六子大者如斗小 (第 10a 页)
子藏修游息日以记诵章句
为功变化气质为尚如入孝出恭之训洒扫应对
之节已具载小学题辞优而泳之有馀师考之 通
志 太平风俗士有礼义之习民无受田之家予方
喜汝父兄乐教子弟而又悯汝童稚分㸑之尚早
也既葺学宫以振边庠复浚 (第 32b 页)
为功变化气质为尚如入孝出恭之训洒扫应对
之节已具载小学题辞优而泳之有馀师考之 通
志 太平风俗士有礼义之习民无受田之家予方
喜汝父兄乐教子弟而又悯汝童稚分㸑之尚早
也既葺学宫以振边庠复浚 (第 32b 页)
德意益臻风动时雍之上理而不敢以苛察为精明不
敢以残刻为公正总期于惇大成裕刚柔互济或
庶几不悖于前代之名宦而无负
世宗宪皇帝诏修 通志之初 心也夫峕
乾隆元年岁在丙辰二月既望越五日甲申四川 (第 25b 页)
敢以残刻为公正总期于惇大成裕刚柔互济或
庶几不悖于前代之名宦而无负
世宗宪皇帝诏修 通志之初 心也夫峕
乾隆元年岁在丙辰二月既望越五日甲申四川 (第 25b 页)
(通州贡麝香枫香寰宇记通州/产挺子白胶香万州产白胶香)酒(水经注鱼复出/杜诗闻道云安)
(麸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据此则云阳县亦出)茶(唐志夔州贡茶 通志 建/始开县产茶新志万县)
(巫山/俱出)柑(奉节巫/山出)橘(汉志鱼复□䏰有橘/官唐志夔州贡橘) (第 189a 页)
(麸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据此则云阳县亦出)茶(唐志夔州贡茶 通志 建/始开县产茶新志万县)
(巫山/俱出)柑(奉节巫/山出)橘(汉志鱼复□䏰有橘/官唐志夔州贡橘) (第 189a 页)
安国镇 在县西三十五里唐贞元七年刘昌筑胡
谷堡改名彰义堡九域志平凉县有安国耀武二
镇金属化平县 通志 安国镇在府西三十里镇西
有古城疑即彰义旧堡后改为安国或曰安国即
胡谷之讹四达冲途实为要镇
(第 34b 页)
谷堡改名彰义堡九域志平凉县有安国耀武二
镇金属化平县 通志 安国镇在府西三十里镇西
有古城疑即彰义旧堡后改为安国或曰安国即
胡谷之讹四达冲途实为要镇
(第 34b 页)
辨易卦未济春秋褒贬雅风
升降及编次或问裁定通鉴证异书法咸有发明又刋
布冠婚丧祭之仪以示后学所修有八闽 通志 延平邵
武府南平县志又与周瑛共修兴化府志有未轩集若
干卷正德戊辰卒年七十有四学者称未轩先生丰城
杨廉 (第 4b 页)
升降及编次或问裁定通鉴证异书法咸有发明又刋
布冠婚丧祭之仪以示后学所修有八闽 通志 延平邵
武府南平县志又与周瑛共修兴化府志有未轩集若
干卷正德戊辰卒年七十有四学者称未轩先生丰城
杨廉 (第 4b 页)
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凡我后人睹
是编者知创造之维艰思怀柔之不易则千百祀无
疆之历服其庶克永荷天庥也夫
八旂 通志初 集一部
雍正五年
世宗宪皇帝命纂八旗志书首为八志曰旂分曰土田
曰营建曰兵制曰职官曰学校曰 (第 7a 页)
是编者知创造之维艰思怀柔之不易则千百祀无
疆之历服其庶克永荷天庥也夫
八旂 通志初 集一部
雍正五年
世宗宪皇帝命纂八旗志书首为八志曰旂分曰土田
曰营建曰兵制曰职官曰学校曰 (第 7a 页)
注五 漳州志正德十四年御史沈灼行八分注每丁石岁徵银八分以充办料隆庆五年奉
勘合每丁石派银六分续奉加派七分王
第四十二叶
注六 通志初一十六 起子午
第四十三叶
注七 毕岭县西北九十里
注八 通德县西北七十里
注九 官田县北四 (第 74b 页)
注五 漳州志正德十四年御史沈灼行八分注每丁石岁徵银八分以充办料隆庆五年奉
勘合每丁石派银六分续奉加派七分王
第四十二叶
注六 通志初 一十六 起子午
第四十三叶
注七 毕岭县西北九十里
注八 通德县西北七十里
注九 官田县北四 …… (第 74b 页)
冬潮之极涨常在春秋之中涛之极大常在朔望之候则天地之常数通四海皆然者至如
琼海之半月东流半月西流桂林之子时潮上午时潮落纪传两载各殊不敢为之臆说
注九十二 通志初一十六 起己亥
第七十七叶
注九十三 至万历二十年海上有警院道又议添新浙兵一营亦 题
设把总一员 (第 79a 页)
冬潮之极涨常在春秋之中涛之极大常在朔望之候则天地之常数通四海皆然者至如
琼海之半月东流半月西流桂林之子时潮上午时潮落纪传两载各殊不敢为之臆说
注九十二 通志初 一十六 起 (第 79a 页)
己亥
第七十七叶
注九十三 至万历二十年海上有警院道又议添新浙兵一营亦 题
设把总一员哨官四员以旧营 …… (第 79a 页)
百顺侧 始兴隘七 黄田 花腰石 猪子峡 沙口 凉口 杨子坑 上台
第四叶
注四 旧通志 海丰关一 甲子
注五 旧 通志 长乐隘十一 银坭古楼坪榕树平塘 解纱径芙蓉径 象鼻径
董源车塘平塘大莂 秋汉火载径 (第 83a 页)
勘合每丁石派银六分续奉加派七分王
第四十二叶
注六 通志初一十六 起子午
第四十三叶
注七 毕岭县西北九十里
注八 通德县西北七十里
注九 官田县北四 (第 74b 页)
注五 漳州志正德十四年御史沈灼行八分注每丁石岁徵银八分以充办料隆庆五年奉
勘合每丁石派银六分续奉加派七分王
第四十二叶
注六 通志初 一十六 起子午
第四十三叶
注七 毕岭县西北九十里
注八 通德县西北七十里
注九 官田县北四 …… (第 74b 页)
冬潮之极涨常在春秋之中涛之极大常在朔望之候则天地之常数通四海皆然者至如
琼海之半月东流半月西流桂林之子时潮上午时潮落纪传两载各殊不敢为之臆说
注九十二 通志初一十六 起己亥
第七十七叶
注九十三 至万历二十年海上有警院道又议添新浙兵一营亦 题
设把总一员 (第 79a 页)
冬潮之极涨常在春秋之中涛之极大常在朔望之候则天地之常数通四海皆然者至如
琼海之半月东流半月西流桂林之子时潮上午时潮落纪传两载各殊不敢为之臆说
注九十二 通志初 一十六 起 (第 79a 页)
己亥
第七十七叶
注九十三 至万历二十年海上有警院道又议添新浙兵一营亦 题
设把总一员哨官四员以旧营 …… (第 79a 页)
百顺侧 始兴隘七 黄田 花腰石 猪子峡 沙口 凉口 杨子坑 上台
第四叶
注四 旧通志 海丰关一 甲子
注五 旧 通志 长乐隘十一 银坭古楼坪榕树平塘 解纱径芙蓉径 象鼻径
董源车塘平塘大莂 秋汉火载径 (第 8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