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子乔 丁丑庭试 己酉生星州人)

赐几杖。谨识感祝之意。赋七言律十韵。(并小序。)
自惟鲁劣。素乏才识。历事 三朝。恩眷踰分。禄位已极。年至之初。连章乞退。终未得请。至 勤面谕。是时三公入侍承问。同辞以为虽老。关系国家。则自古不许轻退。臣闻 圣教恳切。不觉流涕而退。如或得间。意欲申请而未果矣。乃于 戊申十月三十日。
 上知臣老病之状。特加异数。诚不胜惊惶罔措。辞未蒙 许。礼曹引前例启达仍设耆老宴赐乐之意。尤极兢慄于 …… (第 533L 页)
五十二○别稿
 宴后追制
  
领府事李公几杖宴序(此作附帖时不欲入录。而公特令勿去。)[宋时烈 戊申十月三十日。
筵臣李奎龄启曰。领府事李景奭以 三朝旧臣。年已耆艾。然能以筋力为礼。不废朝请。在 圣上优老之道。宜有 (第 538L 页)
甲辰以微文罢。朝谒有间。作亭汉津之边。扁以观澜以自号。未几叙。连岁从 幸温泉。辛亥进阶使沈。仍赴燕。 甲寅
 仁宣后礼陟。差守 陵官。其侍 殡殿。大夫人进香。命就见于别堂。及诣 陵。又命就别于私第。皆异数也。 (第 225L 页)
外莅南海县令,嘉山郡守,全罗道兵马虞侯,加里浦佥使,肃川府使,罗州营将,咸镜北道兵马虞侯,安兴佥使。 乙卯
卒于京第。葬于水原府治之北梨洞坐子之原。从先兆也。配赠贞夫人李氏。 恭靖大王之裔孙长发之女。生后君二 (第 277L 页)
敢生慢易之心。未弱冠。人已以公辅期之。呜乎。君子之行之德。莫大于忠孝。公壬午之疏。既伴先府君之枉。而 丁亥
之疏。当 天威震撼之日。敢发人所不敢言之言。辞娩而达。意恳而明。 圣批温然。亦不以为忤。非发于忠孝之 (第 377L 页)
何其悖也。父每(一作母)之丧二十七月而除。古今之通经而无贵贱一也。时彦死于四月初旬。弼周之奔丧。实在 十月晦
间。而期而练禫而除。更无追服准月之举。是二十月而除也。湖南之人。莫不以纪伦之罪人目之。至于丙午年。因 (第 224H 页)
遭判书公忧。光海时废 母之论起。公遂废举子业。屏居湖庄。迹不到京里。 仁庙丙寅。授翊卫司洗马。病辞。 辛未。
再以洗马。历侍直,副率,卫率。至翊赞。丁丑。移义禁府都事,掌乐院主簿,工曹佐郎。庚辰。拜司宪府监察。 (第 159H 页)
有荣矣。 批曰。疏末所陈。实是格言。予当更加体念焉。卿其体予至意。勿为控辞。)○丙寅。入侍昼 讲。○ 丁卯。
进读讲学厅。○因李义吉疏。陈 启。(启曰。有 敬陵参奉李义吉者。疏论 大院君崇奉之意。而肆言无忌。有 (第 440L 页)
令。受箠还任。殊非所以养廉耻之道。 上深然之。至是有是 命。)○十二月戊辰。 (三十日)
哭宗叔松潭公丧。
丁卯天启七年。(今 上五年)
 府君年六十七岁。○正月。还给职牒。○表侄宋公(时荣 (第 469L 页)
   注书尹之翊传谕后书启(壬戌十月)
   记注官韩洸传谕后书启(壬戌十月)
   待教崔锡恒传谕后书启 (壬戌十月三十日)
   承旨李秀彦传谕后书启(壬戌十一月七日)
   承旨李秀彦再来传谕后书启(壬戌十一月七日)
  ……   祔庙时亲祭节目议(辛丑七月一日)
   延平从祀议(癸卯四月十一日)
   非喜事议(戊申十月三日)
   圣庙损益议 (戊申十月三十日)
   罢榜议(己酉正月二日)
   王世子谒庙议(己酉正月十日)
   权斗枢事议(己酉正月)
  ……   与金延之(己丑阳月二十二日)
   与金延之(庚寅元月二十三日)
   与金延之(壬辰七月六日)
   与金延之 (癸卯十月晦
日)
   与金延之(丙午五月)
   答金延之(庚戌闰二月十六日)
   答金延之(癸丑九月二十五 ……   答宋道源(乙卯七月一日)
   答宋道源(乙卯七月二十一日)
   答宋道源(乙卯九月四日)
   答宋道源 (乙卯十月晦
日)
   答宋道源(乙卯十二月二十二日)
   答宋道源(丙辰四月十三日)
   答宋道源(丙辰六 ……   与金永叔(乙卯三月二十日)
   与金永叔(乙卯六月十七日)
   答金永叔(乙卯八月九日)
   与金永叔 (乙卯十月晦
日)
   与金永叔(乙卯十二月十七日)
   与金永叔(丙辰十月二十二日)
宋子大全卷七十四
 书 ……   答崔子敬(慎○癸丑六月)
   与崔子敬(乙卯闰五月十六日)
   与崔子敬(乙卯七月五日)
   与崔子敬 (乙卯十月三十日)
   答崔子敬(乙卯十一月二十四日)
   答崔子敬(乙卯十一月二十八日)
   答崔子敬(乙卯十 ……   答黄周卿(壬子五月二十六日)
   答黄周卿(癸丑二月)
   与黄周卿(乙卯二月六日)
   答黄周卿 (乙卯十月三十日)
   答黄周卿(丙辰四月二十三日)
   与黄周卿(丙辰十二月五日)
   与黄周卿(丁巳七月十八 ……   答朴景初(丙寅元月十八日)
   答朴景初(丙寅九月七日)
   答朴景初(丁卯九月二十五日)
   答朴景初 (丁卯十月三十日)
   与朴景初(己巳二月二十八日)
   答朴士元(光一○丁巳十二月十五日)
   与朴士元(戊午 ……  答朴士元(丙寅腊月二十七日)
   答朴士元
   答朴士元(丁卯九月二十五日)
   与朴士元 (丁卯十月三十日)
   答朴士元(戊辰八月二十四日)
   与朴士元(己巳二月十四日)
   与朴士元,朴受汝(己巳 ……   答金华叟(丁未闰四月二十八日)
   答金华叟(戊申正月九日)
   答金华叟
   答金华叟(乙卯闰五月七日)
   答金泶 (乙卯十月三十日)
   答金泶
   答金泶(丙辰七月二十日)
   答金泶(丁巳九月十四日)
   答金泶(戊午七
此益深。不胜皇恐陨越之至。臣谨当复冒万死。毕罄心腹。以祈 圣明之哀怜而财察焉。
待教崔锡恒传谕后书启 (壬戌十月三十日)
臣罄竭微悃。苦辞呼吁。至于再三。而卑情隔阂。未蒙俯察。 批谕愈温。终靳允俞。臣势穷意蹙。无所容措。 (第 531L 页)
以律文。然其所犯。其视不尝药则有间。难以泛然不顺之律处之。恐当仅得免死而已。伏惟 上裁。
圣庙损益议 (戊申十月三十日)
今兹圣庙损益因革之议。只从 皇朝典礼及先儒论定。则庶几寡过矣。然如或曰当有升黜之举。则元之许衡。亦 (第 555L 页)
之计。遂定日时。初择于成裨。用九月十四戌时。而又引朱子十月日酉时为證。然未见见出处。故不敢从。改卜以 今月卅日巳时
为定。而发引在十九日。日期遽进。凡百草率。闷迫闷迫。弟荒迷之中。病思烦郁。二弟以干出往。无与料理。黾 (第 272L 页)
与金延之 (癸卯十月晦
日)
昔年怆惶。塞窦京邸。虽知隶人归自石湖。不敢相问。吾友亦以圣俞之介。自格于六一之居。归来四五载。 …… (第 515H 页)
尚不来也云。大槩此事甚异。而亦不须浪说也。
答金延之(乙卯十二月二十八日)
十月廿五日 三十日
两度惠书。次第承拜。极慰恋思。猥托先状。拜受庄诵。第有难承之惧耳。极欲泚笔呈禀。而贱疾遇寒增剧。朝夕 (第 519L 页)
月二十日。来谕所谓辛巳者。恐考之未详也。
答宋道源 (乙卯十月晦
日)
佥书欣慰。此所苦渐剧。任之而已。奈何奈何。前日往复。只以所怀相讲而已。多不为渎。略非为讳也。当 (第 357H 页)
(其大意如此矣。)其时实有剥正荐剡。而使死于贱伍者。则宜有出而自当之义。故前日略及之矣。
与金永叔 (乙卯十月晦
日)
他不敢烦骚屑。此极可叹。或人别纸如此。幸商示如何。其所引抱柱。恐不著。彼守女子之信而灭身者。今 (第 453H 页)
以看书。而只精力已耗。气不从志。可叹。闻李圣弥欲相问。略此不一。只希素位自得。益自培植也。
与崔子敬 (乙卯十月三十日)
曾因李高灵便。得见复书。如得古人消息。喜豁何极。况闻有梦熊之庆。幸又可量。曾遇李生世恒奴附一书。仍 (第 368L 页)
。真所谓头黏颈上者。然亦已任之久矣。只朝闻夕死可矣。惟不住看书。以不负顺宁之训可矣。只此。
答黄周卿 (乙卯十月三十日)
日者答书。自何来传。欣写之怀。何可尽言。阿堵之苦。见今如何。凡百未得闻知。閟菀而已。吾自仲秋以来。 (第 566L 页)
  别纸
豮豕之牙○窃恐高明于此。偶失照勘。牙是豕之用以害物者。盖曰豮去其害云尔。非谓去其牙也。若释之曰豕의牙욤을豮다则易见矣。
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谚解以为两件事。果似未安矣。观其下小注。朱子所谓看是甚形容。始去象那物之宜者。正是以为一事之意。高明之见。可谓得朱子之意矣。大抵谚解多差。不但此处为然也。
答朴景初 (丁卯十月三十日)
七月晦日书。今朝始得承拜。别纸下询三条内二条。已于前日书具禀矣。今兹需卦初九象解之误。来示是矣。大 …… (第 79H 页)
 要诀诣祠堂。时祭则无拜。忌祭则有拜。
来示得之。文元老先生尝如此下教矣。甚仰高见之精也。
 去近窍一节
窍是矣。窍不洁故去之。
与朴士 (丁卯十月三十日)
日者临顾。虽获数日之款。所怀未尽吐。所疑未尽质。 (第 89H 页)
奉别以来。益增惘然之心也。即日寒事警节。未委侍馀学履增珍否。区区向往。实非虚语也。 今朝
得见七月晦日书。缕缕示谕。盖已槩悉于见时矣。惟更进一疏云者。是起于起处。以惹诟辱之端耳。当初一番文字 (第 89L 页)
 为人后者。本生父母丧中。书疏称号当如何。
儿子遭其私亲丧。其知礼者一用伯叔父母式礼。自此所答。亦宜用此礼。
答金华叟(乙卯闰五月七日)
非意书来。有似梦里事也。此中毒雾盲风。自是常候。

而投疏之士。方被淫刑。追捕四出。大祸将及此身。然亦天所为。奈何奈何。所托依副。第山谷云六月挥汗。非近笔研时。山谷犹然。况此恒品人乎。家书觅送极感。此答书幸即传去。如何如何。馀不一。
答金泶 (乙卯十月三十日)
自哀在疚。一念常勤。每恨不得一造庐下。以候兴寝之状。自来疠土。尤切耿耿。忽于褫中。蒙赐问札。知已经 (第 116H 页)
,廷骏,廷麟。其初筵之客。庶尹李公某,大丘尹郑公洙硕,骊州牧安公垕,连山倅安公塾总十馀人。而其日实  崇祯壬戌十月晦
也。余谓七十既云稀有。而此又稀有中之稀有者也。然今我 圣上方行仁政。举世将登寿域。则安知此事不有于家 (第 499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