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郑别检世沃挽
   将向江村。戏吟示人。
   雨中偶吟
   明日。将出寓玄江。
 诗○南江录 (戊寅
秋冬。以言事遭黜。侨寓玄江亭榭。)
   沧浪亭(锦平都尉江榭)
   两宜亭
   次赵台子直见寄
品。乙巳拜典籍,监察,礼曹佐郎。是年冬丁赞成公忧。初赞成公寝疾月馀。一日猝谻。公急进指血。赖延数日。 戊申
以直讲出为黄海都事。庙堂兼畀公均田之任。盖才公也。公历遍原隰。相肥瘠第上下。务在益下。西民颂其德。己 (第 452L 页)
而俯教焉。
上尤斋先生(庚戌)
修附一候。才得出门。而 七月十四日
所赐下书。自韩山衙中来到。急坼疾读。一句一字。罔非血诚教诲之意。区区感幸。岂容殚述。第伏审那时体候欠 (第 361H 页)
   [与都君(甲子腊月二十日)]
   答崔主一(基万)(○[己酉四月三十日])
   [答崔主一 (甲寅中元前日)
   [答崔主一(戊午三月五日)]
   答梁季通(处济)(○[己卯六月二十日])
   [答梁 ……   [与朴泰辅士元(三月三日)]
   [与朴泰辅士元(四月四日)]
   [与朴泰辅士元(四月十八日)]
   [与朴泰辅士元 (七月几望)
   [与朴泰辅士元(八月二日)]
   [与朴泰辅士元(十月九日)]
   [与朴泰辅士元(戊 ……   [答李伯邵(丁亥九月十七日)]
   [答李伯邵(戊子九月二十八日)]
   [答李伯邵(庚寅三月十日)]
   [答李伯邵 (七月十四日)
   [答李伯邵(辛卯八月十七日)]
   [答李伯邵(壬辰九月十八日)]
   [答李伯邵(至
知如何。荒迷不省。恐或误决于莫重之礼。幸更博问而处之。勿致有悔如何。(己酉四月三十日。)
[答崔主一 (甲寅中元前日)
近读退翁所编理学通录。师生朋友间所问答。无非为己之学切于身心者。千载之下亦使人心悚厉。回视此等闲 (第 420L 页)
往复。奚翅天渊耶。比来自讼颇深。故漫复及之。未知吾友以为如何。 (甲寅中元前日。
) (第 420L 页)
是。两掌之讥。将不得免。可羞奈何。显道则犹欲章甫之继后。盖未之思也。(四月十八日。)
[与朴泰辅士元 (七月几望)
别后更未得信息。入城后不至委顿否。见颜色瘦瘁。耿耿不能弛。北幕之行。固知难免。而或云以方伯有公格 …… (第 454L 页)
公家视为小廉曲谨。不甚加意。今欲以奉戒。能相信否。非惟丧德。亦且害身于慎疾之道。尤当兢兢。千万自爱。 (七月几望。
)
[与朴泰辅士元(八月二日)]
省墓之行。又复班如。霜露之感。殆不自堪。罪蛰踪迹。怕于一动。情理都 (第 454L 页)
实非无偏无党平平荡荡之道也。此等处。非但论人。亦穷理之一事。省察如何。(庚寅三月十日。)
[答李伯邵 (七月十四日)
姜梁云云。辗转又过矣。昔年鄙书之出。乃见失也。非故出也。其时或有疑之者。而出于亿逆不是矣。况今乃 (第 531L 页)
欲追以实之。而泛及诸人耶。君子忠信之道。不当如是也。幸加猛省。勿复为此言如何。 (七月十四日。
)
[答李伯邵(辛卯八月十七日)]
向者疏本。即得奉览。上款所言固是实事。虽私分踧 (第 531L 页)
除咸兴判官。未一岁辞递。庚子。遭内忧。 癸卯。
历工曹正郎,军器寺佥正。甲辰。除平山府使。无何。罢归。邑民老少攀辕遮道。如卧辙故事。丙午。除金堤郡守 …… (第 316H 页)
意进取。唯沈潜经籍。尤好自警编及朱子书。到老不辍。先是。公之妇家在湖西之飞鸿县境。公因侨居于眉山下。 癸丑。
丧耦。卜葬于洪州治之东上田乡而移居之。遂为终焉之计。公之兄弟。随公而来寓。隔麓鼎居。公以暮境团圆为至 …… (第 325L 页)
仍杜门不出。至甲戌。除汉城府庶尹。黾勉供职。丙子。递。戊寅。除翊卫司司御。及解职居閒。唯以图书自娱。 辛巳七月十四日。
忽无疾而卒。葬于判书公墓下负亥之原。公天性仁慈恭俭。和谨周详。虽遇急遽之时。未尝动其心。与人款曲。不 (第 332H 页)
   上尤奄(下别纸并)
   [上尤奄]
   [上尤奄]
   答尤奄(丙辰)
   [答尤奄(丙辰)]
   [答尤庵 (丙辰七月十四日)
   [答尤庵(丙辰十二月十五日)]
   [答尤庵(丁巳六月十二日)]
   [答尤庵]
  
 
昔时文献通考所借处。今不能记得。当问于怀川少辈。仰复矣。
[答尤奄(丙辰)]
近甚无便。久阙候问。伏不审道体调摄若何。手指结核之症。一样弥留否。区区忧虑。无任下诚。维重顷过侄葬。悲念难堪。怀川山事。曾以教意说及诸炳。劝用兴龙。则渠意亦然。而地事南彦豪自初甚短之。到今不变。诸术中。此人颇似可信。故姑不敢轻举大事。荏苒时月。人事有不可知者。闷叹何可胜喻。邻居赵生委进座下。谨此凭奉起居。不备。
[答尤庵 (丙辰七月十四日)
夏潦涉秋▦敲酷愈。伏不审比来。道体起居若何。今 …… (第 41L 页)
闻。或传拿讹之势。反相攻击。古人所谕无不验也。久旷候问。适得怀递拜书。未知几日。方彻座下。千万不备。 (丙辰七月十四日)
答尤庵(丙辰十二月十五日)]
恭惟岁穷冱阴。道体节宣神扶康福。区区瞻仰之至。顷赴怀川葬会。淹留月 (第 42H 页)
   辞司宪府大司宪仍申辞月廪疏(二十日)
   再辞司宪俯大司宪仍乞 亟赐罪黜疏(七月五日)
   因右议政金锡胄劄斥请罪疏 (七月十四日)
   到白川三辞司宪府大司宪疏(八月十六日)
   归自城外。陈情辞户曹参判。仍请加护 圣躬疏。( ……   到城外史官传 谕后书启(七月十日)
   史官传 谕疏 批后书启(七月十一日)
   史官传 谕后书启 (七月十四日)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二十一
 书(问答论事)
   与李惺庵(寿仁)(○戊戌七月五日)
   ……   答林德涵(六月二十四日)
   答李同甫(七月五日)
   与林德涵(七月七日)
   与参奉叔(同日)
   答林德涵 (七月十四日)
   答林德涵(七月十七日)
   与崔汝和(七月二十三日)
   与赵相国公举(七月二十六日) ……   与泰初侄(十二月二十一日)
   答泰初侄(丁卯六月二日)
   与泰初侄(己巳三月二十八日)
   答泰初侄 (七月十四日)
   答泰初侄(辛未十一月十日)
   与弼成族孙(甲寅十月晦日)
   答弼成族孙(庚申)
   ……   答具济伯(乙卯六月五日)
   答金士直(楺)(○庚申五月十九日)
   答闵春卿(六月二十六日)
   答林学士德涵 (七月十四日)
   答林德涵(十月十九日)
   答林德涵
   答泰逊侄(九月九日)
   答尹子仁别纸(十二 ……   答宋德普(淳锡)(○七月五日)
   答郑士仰(七月六日)
   答林德涵(七月八日)
   答金士直(七月八日)
   答南相国 (七月十四日)
   答李文瑞(奎龄)(○七月十四日)
   答林德涵 (七月十四日)
   答洪内翰(重夏)(○七月十九日)
   答林德涵(七月十九日)
   答林德涵(七月二十二日 ……   答沈生■(木亮)(辛未正月二十七日)
   答郑君启(世沃)(○庚午七月)
   答泰尚侄(甲子十二月十四日)
   答泰初侄 (己巳七月十四日)
   答泰吉侄(庚申六月)
 答问(讲学论礼)
   答具济伯问(朱书节要○甲辰)
   答金景 ……   答尹子仁(癸酉正月二十三日)
   与尹子仁(乙亥正月七日)
   答崔汝和(壬申二月七日)
   答崔汝和 (七月十四日)
   答崔汝和(甲戌十一月十八日)
   答崔文叔(奎瑞)(○癸酉三月十一日)
   答林德涵(壬 ……   答罗仁卿(十一月三日)
   答沈善长(九月七日)
   与沈善长(十一月十三日)
   答李武叔(彦纬)(○ 癸酉七月十四日)
   与郑伯虞(束益)(○七月十七日)
   答宋文叔(奎炳)(○六月三日)
   答金汝厚(载 ……   答赵德叟问(礼○甲戌三月三日)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十四
 答问(讲学论礼)
   答崔士逊问(论语○ 癸酉七月十四日)
   答李士粹问(壬申正月二十二日)
   答梁汝精(择之)(丧礼○癸酉十月一日)
   答申列
。尤当 留念。义重情溢。言不知裁。弥增悚蹙。臣无任瞻天望 圣危惧激仰之至。
因右议政金锡胄劄斥请罪疏 (七月十四日)

(第 261L 页)
时增剧。益难收拾。病势至此。臣亦无以自处。唯在 圣上之谅赐裁察而已。此外不知所达。
史官传 谕后书启 (七月十四日)
臣草莽愚戆。言事妄辄。微诚未格。 天威遽震。旋见日月之复。继降 丝纶之音。感激惝恍。无地自客。第臣 (第 385L 页)
或出或处。时亦未定。然其罪不在于儿曹亲党。而在于学儒。殊可捧腹。幸叔亦博一粲也。如何如何。
答林德涵 (七月十四日)
筵对得力。可谓日月之更。其幸如何。第虽有 别谕之举。 筵中所拈出 下教者。无非劄中文字。则承 命入 (第 466H 页)
。未知时加救药之耶。林令其亦数得相从否。今日犹有此事属已。可以潜相磨砻无甚害矣。如何如何。
答泰初侄 (七月十四日)
生奉老依昨。惟是世事至此。忧病交积。几如醉汉模样。数月尚未瘳。亦欲往省海垄。缘自南相再谪来。虞危多 (第 234L 页)
答林学士德涵 (七月十四日)
传闻已过 登对。有所论说。而不闻其详。方用翘菀也。人来奉问。就审动息如宜。慰释良至。况蒙垂示其时曲 (第 253L 页)
鄙亦要非久计。欲以所进大疏为去就。则其归不难决矣。但未归之前。未知有何等节拍。是所忧惧耳。
答南相国 (七月十四日)
伏承下帖。不任感悚。区区本欲具陈颠未。开悟 圣听。而微诚未格。反致 天怒之遽震。要其归趣。恐不但为 …… (第 281H 页)
怒。殊与本意相左。皇缩难状也。今闻大臣玉堂请对入侍。必于拿鞫事有所 处分。当观此去就计也。
答林德涵 (七月十四日)
承问慰幸。或进或退。未知孰胜。而曾闻白沙亦待命于青坡。故今到德岘矣。示意谨领。且物议或以昨政以令为 (第 281H 页)
 谱谤未知有有识士大夫显非之者耶。若以门中言之。其意非必全以此例为不是。只以父不得书而子得书为甚不安。今日世道极险。倘使乐闻者推而衍之。则岂不为闵礼之后辙乎。鄙意如此者只四家。恐当特删其书例。(四家军威淳昌景时泰衡之外。虽有之。想不至

多而难改。且凡例表出下注父子不同者否六字。)
似亦近于虽有贵者以齿之文。然则义有所据而谤可自止矣。如何如何。
答泰初侄 (己巳七月十四日)
 士元之丧。岂但为私门之痛耶。昨过窀穸。益用悲涕。不省所言。
答泰吉侄(庚申六月)
人至得书。审近 (第 348H 页)
 彦晖昨到此。因家间岁事。不获从容。只取六礼疑辑以去。盖欲使之梳洗一番也。寿翁书适神眩未

果报。俟后是计。
答崔汝和 (七月十四日)
鄙亲旁粗保。只是精力日耗。虽或时对书册。其于肯綮意趣。收拾不上。殊无少进之望。况于实地工夫乎。凛然 (第 270H 页)
未尝不痛惜也。更望孝侍亟加改图。深思古圣贤全孝之道。千万至仰。书不尽意。惟在嘿会。
答李武叔(彦纬○ 癸酉七月十四日)
承知始到荒僻羁苦。其势固应如此。想今凡百已定。必有从容安定之乐。其能温理旧业。日有所事。以副区区平 (第 293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