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简介
字玄玉,号苏门啸侣,又号一笠庵主人。吴县(今属江苏)人。约生于明万历末,卒于清康熙十年以后。其父曾是明朝大学士申时行府中的奴仆,他也因此受到压抑,不得应科举。崇祯末年中乡评副榜,明亡后专事剧本创作。入清后无意仕进,毕生致力于戏曲创作和研究,剧作见于各种曲目书中著录的有42种。其中《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清忠谱》《眉山秀》《两须眉》《太平钱》《千钟禄》《万里圆》《牛头山》《麒麟阁》《七国记》《昊天塔》《风云会》《五高风》《连城璧》《一品爵》等18种,如今存有全本;《洛阳桥》《埋轮亭》(与朱佐朝合作)2种存有散出;《千里舟》仅存佚曲数句。
维基
徐行(1528年—?),字之弟,又字逊伯,号及川、兑川,直隶保定府博野县人,民籍。徐行为顺天府乡试第一百二名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一百三十三名进士。都察院观政,授山东济南府推官,升兵部主事,调吏部主事,在告。四十五年三月,由吏部稽勋司郎中升官成为陕西右参政,后调职为湖广右参政,隆庆五年(1671年)十二月,升为四川按察使,万历二年(1574年)正月,升为山西右布政使,八年正月,复除为河南左布政使,九年十月,给事中叶遵论劾他的衰庸不职,准许让他退休。
维基
李明睿(1585年—1671年),字太虚,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官员。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天启元年辛酉科举人,二年(1622年)成进士,六月考选庶吉士,四年正月授翰林院检讨,七年五月与给事中李鲁生典试湖广。崇祯元年升侍讲,二年升左中允,纂修实录,充经筵日讲官,四年顺天同考,八年被弹劾闲住归乡,罢闲六七年。十六年由李邦华、吕大器推荐,起任左中允,十七年升右庶子,掌右春坊印。当时李自成已兵临北京,形势危急,明廷再起南迁之议。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三,李明睿劝崇祯放弃北京,尽快南迁,皇帝告诉他:“汝意与朕合,但外边诸臣不从,奈何?”李明睿说:“天命微密,当内断圣心,勿致噬脐之忧。”并请崇祯勿犹豫,尽快决断。崇祯帝一直有意迁都,三月初四日,崇祯对众臣说:“李明睿有疏劝朕南迁。国君死于社稷,朕将何往?又劝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诸卿以为如何?”陈演反对南迁,并示意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严厉谴责李明睿,扬言:“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其事遂不了了之。明亡后,顺治初年,召为礼部左侍郎,未几以事被革职去官。晚年多蓄养家妓。康熙十年(1671年),去世。年八十七。
维基
郭承汾(?—1649年),字懋衮,号贤水,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明朝末科进士,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崇祯十五年(1642年),郭承汾中举人。十六年(1643年)联捷癸未科进士。授淮安府推官。莅任仅八个月,即以才能徵召为浙江道监察御史。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破南京,弘光朝灭亡。郭承汾随唐王朱聿键逃往福建。唐王即位,改元隆武,郭承汾仍任御史,巡按贵州。次年春,张献忠部由四川攻贵州,郭承汾会同定番侯皮熊、总制范爌,尽力剿抚、经营。不久,清兵入闽,隆武帝被俘。郭承汾在贵州等候消息,皮熊、范爌请其留任。于是得命,晋太仆寺卿,兼佥都御史,巡抚黔南。永历三年(顺治六年,1649年)十一月,张献忠馀部孙可望派兵劫持郭承汾及皮熊至酉阳境内,欲劝其投降。郭承汾毫无惧色,怒斥孙可望“以朱温之事,行莽、操之奸”。孙可望大怒,将其拘谨于民宅。郭承汾绝食十几日而死。移尸东郊,多日无人敢于收殓。经历月馀,颜色如旧。有总兵徐尽忠一直对郭承汾友善,暗地令家僮在夜间将承汾埋葬,并悉心标记。康熙九年(1671年),陈宝钥分藩贵州,寻访郭承汾遗迹,方找到徐尽忠子及家童,收集郭承汾骸骨,迁回家乡安葬。郭承汾家贫无子,族人以其侄郭绍徽过继为嗣。
简介
字质生,一字狷庵,号莼僧,江苏华亭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麻城知县。入清侨居白燕庵,自号白燕庵头陀。因党案牵连下狱,后获免。清康熙十年(一六七一)卒。有《竹庵词》。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正岩,字豁堂,亦号随山,姓郭氏,仁和人。夙秉异资,不近莙腻,长无俗缘,息绝尘念。落发禀戒,三德同具。絜己亲师,积功劬学。博通世典,综贯三乘,汇众派以同流,悟大化之无尽。力崇正法,见推耆宿。参三峰于净慈,略呈所见,三峰曰:“依识解为超生死根,犹北适南辕,我无此逐日长进之禅。”自是,顶伽脱尽,睛翳消除,自甘澹泊,智刋情亡。一生萧散,不接权贵。芦花泛月,响震鱼龙,屐齿登山,春归奚锦。迨废宗之诖误,致法席之零丁。运属明夷,咎来元妄,从容就逮,振锡圜门,劝化无方,感悟羁囚,道幽益显,化火宅之凶燄,来徒役之皈依。鬼神呵护,顿见吉祥。天龙回翔,永围法座。绅衿崇仰,檀越追踪。频来问訉之书,更满入山之屦。岩乃睹白云以高卧,侣浮鸥而赋诗,一任蘧庐之化,永矢物外之情。方择地以终休,意泊然而委顺。以康熙庚戌七月二十日示寂,寿七十四,腊五十五。所著语录、拈颂、启疏、诗偈、杂著若干卷。得法弟子十有五人。建塔于慧日峰左,名曰宏济。越明年,其徒戒青为之行状,乞冯溥铭焉。文词华丽,见于寺志。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老藏者,即阿王老藏,燕京西山之喇嘛也。姓贾氏,生甫十龄,父母送之崇国寺为沙弥,年十八始受具。禀性超颖,度越众流。已习韦陀,兼究瑜伽,慧根自觉,真空独證,于番汉经书,一目俱了。复历讲肄,遍聆奥机,至于三密护身,坛仪悉练,五部印契,宣导咸推。会大清定鼎,顺治初元,应诏入都,藏与同坛五人摄斋受戒。有一上士忽谛视曰:此中有一五台主人。众皆惘然,莫测所谓。及顺治己亥,藏果以兼通番汉膺选,乘传上主五台,总理番汉经典,旧时所译多所订正。术士之言,始为有徵。自莅众兹山,乳窦重流,荆条复茂,损食减衣以施贫乏,禅堂骈集,觉路弘开,补缀残典,不惮勤劳。生平不设衣钵,一锡飘然,无所系念,空诸所有,即为正观,平等应缘,解除一切。乘五衍之轼,开八正之门,拯溺逝川,大庇交丧。内翰缪彤、中行李嘉猷,道过台顶,一见皈,玉带山门,云天瓶水,远吟深契,信非偶然。厥后比岁,赴觐阙廷,钦承天问,妙啼微几,既协皇情,而译事钩稽,尤邀特眷,是以殊礼异数,宠赉滋多。康熙辛亥年,已七十矣,退居颐养,日以禅诵课心,长坐不卧,遍翻大藏,专业《华严》,以千部为期。尝以岁旱,露跣祷祈,甘雨应时而降,万众交忭。癸亥秋,圣祖幸临台山,御书题赐号为“清凉老人”。宸藻流辉,焜耀千古。住山二十八稔,法云远荫,火宅晨凉,慧日载升,重昏夜晓,宗风方鬯,祖庭用光。以康熙丁卯三月九日示寂。先期集众告以大限,十日将从西去,勉哉修持,勿令坠失。日至,索浴,号佛不绝,端坐而化。春秋八十有七,僧腊六十有九。圣祖闻之,赐金营葬,发龛荼毗,塔于凤林谷,设食供众至者四千馀人,悲声栖响,感动林壑。户部左侍郎蒋弘道为撰碑铭,勒石山阿。
维基
萧时彦(1601年—1684年),字君重,号鹤林,辽东铁岭人,赐特用进士出身。明末因辽东战乱,迁居山东德州,崇祯九年中举人,崇祯十三年中殿试乙榜,十五年赐进士,历官漷县知县、永平知县。明亡仕清,顺治元年任密云佥事、二年升淮徐兵备副使、三年调武昌兵备副使、以招抚有功,迁荆南参政、七年升山西按察使,赠通议大夫、十年任陕西右布政使、康熙初年迁云南左布政使,于康熙十年致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6—1652
【介绍】:
清宗室,太祖孙,礼烈亲王代善第四子。崇德末,以兄硕托谋立多尔衮事牵连,黜宗室。顺治初,从入关,以军功复宗室,封三等镇国将军。五年,晋封多罗郡王。六年,为征西大将军,镇压姜镶余部。八年,加封号“谦”,掌工部,预议政。九年,坐事解部任,罢议政。康熙十年,追谥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Francesco Brancati(1607—1671) 明末来华天主教传教士,意大利人,号用观。崇祯十年奉派来中国杭州学习汉文,后以上海为中心,在江南一带传教。十三年,在上海城内安仁里购潘姓世春堂改建成教堂,后称老天主堂。清康熙四年被清政府押赴北京,翌年春被解送广州禁闭,不准传教。十年,撤销禁令时病死广州。著有《圣体规仪》和《天阶》等。
简介
字子就,号广心,江苏宜兴人。明崇祯七年(一六三四)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旋告归以养亲。清顺治初以事逮京,部□放还。康熙十年(一六七一)仍在世。有《天香阁遗集》。
维基
冯溥(1609年—1692年),字孔博,号易斋,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今临朐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冯溥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迁秘书院侍读学士、经筵讲官。顺治十六年(1659年),擢吏部侍郎。康熙初,停各省巡按,吏部尚书阿思哈、侍郎泰必图议设公廨,冯溥反对,与泰必图争执。时鳌拜等辅政大臣专擅朝政,骄横跋扈。冯溥“持正不阿”,屡陈大策。擢刑部尚书。康熙十年(1671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屡次以衰老多病请求退休,吴三桂反,兵政繁杂,冯溥不敢再言。康熙十七年(1678年),福建平定,冯溥以年届七旬为由,再次申请,为康熙帝慰留。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获准以原官致仕。《太宗实录》修成,加太子太傅。康熙三十年(1691年),冯溥卒于青州。谥文毅。
维基
杜立德(1612年—1692年),字纯一,号敬脩,直隶宝坻(今属天津市)人,官至太子太师。谥文端。杜立德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同进士出身。清顺治元年(1644年),经顺天巡抚宋权推荐,被授予中书科中书。次年(1645年)考选户科给事中 。顺治三年(1646年)调兵科,任右给事中。顺治四年(1647年)又调吏科,任左给事中。顺治九年(1652年)任太常寺少卿。顺治十年(1653年)三月,破格提拔为工部右侍郎,同年六月,调职为兵部左侍郎。顺治十一年(1654年)四月,调职为吏部右侍郎。同年七月,因父丧丁忧去职。守丧结束,因丁酉江南科场案牵连,降一级,任太仆寺卿。顺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谏言「热审之刑」的减轻。同年六月,擢升刑部右侍郎。八月,转刑部左侍郎。顺治十六年(1659年),加太子少保衔,不久因事被夺衔。同年擢升刑部尚书。康熙元年,调户部尚书。考察期满,重新加太子少保头衔。康熙三年(1662年),调任吏部尚书。康熙八年(1667年)四月,官拜国史院大学士。康熙九年(1668年),改任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十二年(1671年),进太子太傅。三藩之乱爆发后,杜立德与李霨、冯溥等参预机务。康熙十八年(1679年)乞休,受到慰留。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夏再次乞休,康熙帝批准,并赐御制诗及“怡情洛社”篆章,派遣专人护送归里。《太宗实录》修成,进太子太师,获赐银币及鞍马。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卒,享年八十一岁。康熙帝闻此消息,谕大学士:“杜立德秉性厚重,行事正大。直言敷奏,不肯苟随同列。可谓贤臣!”赐祭葬,谥文端。《清史稿》有传。
维基
上官鉝(1611年—1683年),字三立,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阳府翼城县(今山西省翼城县)人,明朝进士。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乡试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联捷癸未科进士。明亡仕清,顺治二年(1645年),授内阁中书舍人,典陕西乡试。顺治五年,改山东道试监察御史、湖广湖南巡按御史、江宁巡按御史等,后掌河南道御史,发丁酉江南乡试科场案。顺治十五年,改湖广道监察御史。顺治十八年,任顺天府府丞。康熙三年,任大理寺少卿。康熙九年,升任太常寺卿。次年,任宗人府府丞。康熙十年,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以疏劾三藩跋扈,次年降改太常寺少卿。康熙十二年,兄丧告归,建石桥于北关,行人便之,称为中丞桥,一日无病而逝。著有《诚正斋集》八卷。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海禄,字万中,大兴人也。髫年祝发兴隆庵。顺治五年,玉光律师宏戒广济。禄与同侣相诫曰:“我辈新徒,戒力未坚,当先登律堂深求造诣。坐作进退,悉合规矩,非可微涉经训,徒资谭论也。况近来沙门佻挞日甚,不守毗尼,何称佛子。”时玉光总持律部,操德精严,见禄衣敝履穿,坐无越席,行无越思,经岁不闻笑语,步行绥绥尘不为动,有諠于侧者,则凝坐寂然,视若无睹。因其纯笃,拔为教授,阐心诱道,孳孳不倦。有好学者,则与之究解,贯彻终始,忻然说怿。偶有桀黠,薰其德馨,潜化默运,不觉自新,日迁于善。玉光益敬爱之。每有问答,未尝妄下一语,出见大众,澹然寡言,而胸中空洞不著一物,人我俱亡。清顺治八年,玉光既灭,恒明老人乃迎之升座。摄尔旧衲,行止如故,主席六载,说戒硁硁,众有不和,但责执事。由是两序翕然,不严而畏。尝作《持戒简要颂》,明月易晓,以训后学,幽燕弟子多遵守之。薰修之馀,遍检三藏,因著《正法经》五卷,其他撰作,多在别集。每乘月独步,裴回阶间,闻诵读声,辄即其门,伫立不去,久之乃叩户启扉,复与研味,迎机而道,多所造就。游其门者几二千人。其最上弟子则有天孚湛祐。以康熙十年寂于广济寺寮,荼毗,归灵骨于二圣庵塔院。鸳水何元英为之赞云。
维基
袁懋功(1611年—1671年),字九叙,顺天府香河县人(今属河北省)人。清初政治人物,曾任山东巡抚,政绩显著。袁懋功于顺治三年(1646年)中清朝首科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历升太常寺少卿、通政使,顺治十六年(1659年),累擢户部侍郎。次年,世祖上谕懋功“才品敏练”,授云南巡抚。当时清朝初定云南,懋功令降卒入籍归农,开垦无主田地。在云南巡抚九年,政绩卓著。因父丧丁忧去职。守丧结束,起用为山东巡抚。康熙十年(1671年),调浙江巡抚,未及启程,病卒。谥清献。
维基
刘鸿儒(?—1673年),字鲁一,直隶省永平府迁安县(今河北省迁安县)人,进士出身。顺治三年,任兵科给事中。顺治四年,任户科右给事中。顺治七年,任上林苑蕃育署署丞。顺治十年,改户科右给事中。顺治十三年,改兵科右给事中。顺治十四年,任兵科左给事中、福建乡试副考官,同年升户科都给事中、顺天府府丞。顺治十七年,任通政使司左通政;次年改太常寺卿。康熙三年,任通政使司通政使。康熙六年,任兵部右侍郎。康熙八年,升任兵部左侍郎。康熙十年,改户部左侍郎。康熙十二年,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维基
葛世振(1614年—1682年),字仞上,号同果,浙江鄞县人,榜眼及第。崇祯十三年(1640年),登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日讲官。不久请假归省。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思宗自尽,葛世振遂不再出仕。清康熙十年(1671年),浙江巡抚范承谟举荐,康熙帝连续两次下诏请用,葛世振均谢绝。
维基
李瑞和(?—1674年),字宝弓,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李瑞和是崇祯六年癸酉科举人,七年(1634年)联捷甲戌科进士,获授直隶松江府推官;他才能出众,发现漕运误期就建议以推官监督,请求督抚能用军法处理。兵卒都遵从他的指令;代理县事时他也不干扰催科,多次平反冤狱。担任推官七年后,李瑞和获徵任为贵州道御史,负责浙江巡盐,上疏两淮巡盐御史冯延登匿藏七万八千金盐税,请求严厉追查。后来他因为父母丧事归乡,在家居四十四年,清朝召用也不出仕。耿精忠起兵,起用他为都察院官员,走到龙江时被抓获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