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韩说东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会稽山阴人字叔儒
博通五经,尤善图纬之学。
举孝廉,与议郎蔡邕友善。
灵帝熹平四年蔡邕、马日碑、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
侍中
灵帝光和元年十月,云其月晦日日必食,果如所言。
迁江夏太守,以公事免。
僧昙崇南北朝末隋初 515 — 594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三 弘法科(三)
咸阳孟氏。
七岁入道。
循听讲肆。
久之依止禅师开公。
而摄念焉。
逮于受具。
其志逾清厉。
学僧祇。
十有馀遍。
而讲解之。
致徒三百。
京辅以为宗。
后以言说无益。
更脩前行。
形若槁木。
心如死灰
于是色想除。
而光明发。
六行偏精。
五门并达矣。
开公以上首称之。
众中同学归敬。
开亡。
遂以其徒二百馀人。
委之训导
声驰陇塞。
化满关河。
趋承下风。
千里相属。
周武帝尤加钦注。
诏曰。
崇禅师精悟独绝。
所领学徒。
淑于德义。
未闻有犯。
可为国之三藏。
并陟岵寺主
以职事滞淹。
假以他缘。
奏乞于免。
诏从之。
及废教。
徇俗不自异。
诏授金紫光禄
终无所屈。
大象初
隋文帝以潜德秉周政。
大法且复。
诏先度百二十僧。
预其数。
兴善寺
仍诏充寺主
固辞。
乃募缘创寺。
以酬宿愿。
盖以法运之否。
昔尝许之云。
帝登极。
卒营九寺。
以足十数焉。
常是时。
唐高祖
方以留守太原
亦割宅为清禅寺。
以致众。
炀帝居晋邸。
斥民七十户水硙碾等。
为寺基业。
开皇初
赐帛一万四千匹。
布五千端。
绵千屯。
绫二百匹。
锦二十匹。
上色米千石。
皇后钱五千贯。
毡五十领。
剃刀五十具。
其建浮图也。
仍以神尼智仙所授舍利六粒。
用助弘业
会教门载启。
深契帝心。
诏匠杜崇如法营治。
赐钱三千馀贯。
为砖瓦费。
又悉敛内宫。
及躬所御故服。
得一千三百袭。
使鬻之。
以资匮竭。
晋邸在杨越。
自其镇造露盘十一级。
开皇十一年
至十四年乃毕工致。
而冠之浮图之颠。
见者称叹。
其馀佛堂僧院。
皆王力焉。
出入禁籞。
无拥通宫籍。
以为常。
因为帝后。
述净土业。
帝每自称师儿
自称师女
其恩礼之重如此。
开皇十四年十月三十日
无疾卒于所居之房。
寿八十。
上哀恸。
诏所司营给丧事。
塔全身于终南山
释昙崇
姓孟氏
咸阳人
生知正见幼解信奉。
七岁入道。
博诵法言。
勤注无绝。
后循听讲肆雄辩无前。
乃以慧灯欲全本资摄念。
圣果将克必固定想。
因从开禅师而从依止。
逮乎受戒志逾清厉。
遂学僧祇十有馀遍。
依而讲解。
听徒三百。
京辅律要此而为宗。
后弊于言说更前观。
额上鼻端是所存想。
山间树下为其居处。
既而光明内发。
色相外除。
形木若枯心灰犹死。
偏精六行冠达五门。
开公处众称为第一。
遂得同学齐敬。
又号为无上士也
及师亡遗嘱令摄后徒。
于时五众二百馀人依习静。
声驰陇塞化满关河。
寻路追风千里相属。
填门盈室坐诲门人。
或初修不净。
或终学人空。
念彼慈悲弘斯正则。
周武皇帝特所钦承。
乃下敕云。
崇禅师德行无玷精悟独绝。
所预学徒未闻有犯。
当是尊以德义。
故则众绝形清。
可为周国三藏年任陟岵寺主
即从而教导。
僧尼有序响名称焉。
每为僧职滞踪。
未许游涉乃假以他缘遂蒙放免。
末遗法沦荡便从流俗。
外顺王威内持道素。
又授金紫光禄等衔。
并不依就。
虽沈厄运无癈利人。
大象之初皇隋肇命。
法炬还炤。
即预百二十僧。
敕住兴善
寻复别敕令宰寺任。
重勤辞逊又不受之。
而道冠僧群
王公戒范。
昔以佛法颓毁。
私愿早隆。
谨造一寺用光末法。
因以奏上。
帝乃立九寺以副愿。
皆国家供给终于文世。
唐公素禀行门偏所归信。
遂割宅为寺引众居之。
敕以虚静所归禅徒有誉。
赐额可为清禅。
今之清明门内寺是也。
隋氏晋王钦敬禅林。
降威为寺檀越。
前后送户七十有馀。
水硙及碾。
上下六具永充基业。
传利于今。
天子昔所承名。
今亲正业。
开皇之初敕送绢一万四千疋布五千端绵一千屯绫二百疋锦二十张五色上米前后千石。
皇后又下令送钱五十贯毡五十领剃刀五十具。
福感于今愿。
流于后望。
建浮图一区。
用酬国俸。
帝闻大悦。
内送舍利六粒。
以同弘业
于时释教初开。
图象全阙。
崇兴此塔深会帝心。
敕为追匠杜崇
令其缮绩。
料钱三千馀贯计。
塼八十万。
帝以功业引费。
恐有匮竭。
又送身所著衣及皇后所服者总一千三百对。
以助随喜。
开皇十一年
晋王镇总杨越。
为造露盘并诸庄饰。
十四年内方始成就。
举高一十一级。
竦耀太虚。
京邑称最。
尔后䞋遗相接。
众具繁委。
王又造佛堂僧院。
并送五行调度。
种植树林等事。
并委僧众。
监检助成。
既令重当朝。
往还无壅。
宫閤之禁门籍未安。
须有所论执锡便进。
时处大内为述净业。
文帝礼接自称师儿
献后延德又称师女
及在于本寺则敕令载驰。
问以起居。
无晨不至。
自所获外利尽施伽蓝。
缘身资蓄衣钵而已。
开皇十四年十月三十日
迁化寺房。
春秋八十矣。
皇情哀惨下敕葬焉。
所须丧事有司供给。
皂白弟子五千馀人。
送于终南至相寺之右。
为建白塔
勒铭存今。
未终七日
寺内幡竿无故自折。
门外汲井忽尔便枯。
众怪其由也。
及至晦夜。
遗告曰。
吾有去处今须付嘱。
即以衣资施于三宝。
及至后夜觉有异相。
就而观之方知气绝。
无疾而逝。
形色如生。
因以奏闻。
莫不怀恸。
郏升卿南宋
简介
乾道二年(1166)常州知州
乾道三年(1167)徽州知州10月30日到任。
乾道五年(1169)12月9日受代。
李稷明 1425 — 1484
维基
李稷(1425年—1484年)字廷贵四川重庆合州人,民籍,治《春秋》。
十月三十日生,行一,由州学增广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三十九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一百六十八名。
年三十岁中式景泰五年甲戌科第三甲第七十五名进士
孔闻謤明末清初 1593 — 1645
维基
孔闻謤(1593年12月7日—1645年?
),字玄伏号观生一号观我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二代孙,属息陬户,同进士出身
孔闻謤出生于万历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1593年12月7日),天启元年辛酉科乡试六十二名,二年(1622年)与族兄孔闻诗同榜考中进士礼部观政四年行人司行人七年丁忧崇祯二年补原职,四年考选,五年授又升任礼部主客司主事六年升祠祭司员外,升仪制司郎中崇祯七年(1634年)出任陕西参议十三年升本省副使,改河西道,后丁忧回乡。
顺治元年(1644年)1644年孔闻謤上书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说:“臣家的宗子衍圣公孔衍植已率领四氏的子孙告于祖庙,都遵循命令剃发。
但念在先圣孔子是典章礼仪的宗师,颜子、曾子孟子大圣贤共同兴起和维护。
他们所制定的礼仪,没有比冠服之礼更大的了。
先圣的章甫和缝腋,子孙世世代代谨守,所以从汉朝明朝,各朝制度虽然有增减变化,但下臣家族服制却三千年没有改变。
今日一旦变更,恐怕皇上尊崇儒学重视道德的目的没有完全达到。
是否应该蓄发,以恢复先世的衣冠?
”清廷于顺治二年十月戊申1645年12月17日)下旨说:“剃发的严格旨意,违反的人绝不赦免。
孔闻謤上书请求蓄发,已经触犯了不赦的条令,姑且念他是圣人的后裔免去一死。
何况孔子是圣人中能适应时势发展的人,孔闻謤像这样违反法规,玷污了他祖先的时中之道。
革去孔闻謤的官职,永不叙用。
”不久,孔闻謤就在家中去世。
李恩绎清 1776 — 1846
维基
李恩绎(1776年-1846年)字巽甫号东云,内务府汉军正白旗人
清朝官员,庶吉士出身,籍直隶省永平府滦州
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登二甲进士
嘉庆十四年,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山东运河兵备道长芦盐运使道光十三年广东按察使十五年陕西按察使十六年江西布政使署理江西巡抚,兼署广东布政史(任期内于1836年曾赴澳门查看)。
道光十七年十月三十,由江西布政使调任广西布政使
道光十九年六月十六1839年7月26日),因病解任。
任《钦定全唐文提调官
著有《读易备解》、《古韵备考》、《东云未焚草》、《东云鄙言》、《佃芸诗草》(据《永平府志:艺文志》卷四十八)。
东云先生最深于易,有《读易述知》一篇”(载符茵森《寄心庵诗话》)。
李恩绎之墓在北京昌平县崔村镇八家村
2010年记载,墓已无存,幸存的“李公神道碑”现由昌平文委保存。
孙儿李祜 (道光进士)作《皇清例授通奉大夫貤封朝议大夫原任江西广西布政使显考东云府君行述》(北京国家图书馆藏)。
家族一门在清代共出十二位文科进士(参见李祉)。
胞弟翰林李恩庆,道光朝书画鉴藏名家。
花杰清 1779 — 1859
维基
花杰(1779年—1859年),又作花杰字建标号晓亭又号倩士贵州贵筑(今贵阳)人,进士出身
嘉庆三年(1798年)戊午贵州乡试举人次年联捷己未科第二甲三十五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主事,仍留馆。
后授翰林院编修,擢陕西道监察御史
嘉庆十一年(1806年)充广东乡试正考官
嘉庆九年(1804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俱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升任礼科给事中,后以言事降职。
历官刑部郎中,外放四川重庆知府,擢盐法道,升任直隶按察使,办理马边夷务,赏戴花翎。
道光十四年正月十六1834年2月24日)由福建布政使调任广西布政使,护理广西巡抚
道光十七年十月三十1837年11月27日)同江西布政使互调,卒于官。
赵元安清末民国初 1856 — 1927
全台诗
赵元安(1856~1927)字文徽号一山又号益山剑楼
清摆接堡枋桥街(今台北板桥)人。
祖籍漳州漳浦,高祖父于乾隆年间来台从事贸易。
德兴公早逝,自少仰给于舅氏,及长追随宿儒赖宏习诗文。
三十岁中秀才,翌年乡试不中,遂绝意仕途,潜心于岐黄之术,并设帐授学于家。
日本领台后,屡次徵聘,固辞。
应台北华利洋行洪礼文之聘,以诗书教其子弟;亦曾前往桃园基隆设学。
明治四十四年(1911)移居台北,设剑楼书塾,从游弟子颇众,有王少涛、欧剑窗、骆香林、李石鲸、张我军、杜仰山陈润生、李腾岳等,女弟子有王香禅藐仙、陈飞仙、李晚霞、容青等,可谓济济多士
大正十年(1921)创「剑楼吟社」,时台湾诗坛有「剑楼诗派」之称,可见其影响之大。
赵氏诗主性灵,著有《剑楼吟诗稿》,未付梓。
兹以李丽川所抄《剑楼先生吟稿》为底本(黄哲永藏),参考李腾岳〈赵一山先生剑楼吟社〉所收录诗(简称李本)、盛清沂〈赵一山先生剑楼吟稿辑逸〉所收录诗(简称盛本),以及《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东宁击钵吟前后集》、《瀛海诗集》等报刊合集编校。
〖参考李腾岳〈赵一山先生剑楼吟社〉,《台北文物》四卷四期,1956年2月1日;盛清沂〈赵一山先生剑楼吟稿辑逸〉,《台湾风物》十二卷五期1962年10月30日
〗(张丽芬撰)
谢天保清末 1875 — ?
维基
谢天保(1875年—?
),字卫臣福建省侯官县人,中国医生中华民国外交官。
他毕业于美国丹佛大学内、外医科,兼牙医科。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获医科进士,授学部主事
同年赴马尼拉参加菲律宾群岛医学会会议。
光绪三十四年正月(1908年),任京师大学堂卫生学教员。
后任巡洋长江舰队统制部军医长,宣统三年间,任海军部军医司医务科科长。
中华民国成立后,他任海军部军务司医务科科长。
1912年10月30日,他作为海军部代表出席中国红十字会统一大会。
民国二年(1913年)他调外交部1913年《中婆移民协定》签订,中华民国在亚庇设立驻北婆罗洲领事馆。
谢天保任驻北婆罗洲的首任领事,后曾任职于驻新加坡、萨摩岛的领事馆。
民国十二年(1923年)他任中国驻菲律宾总领事。
李长之现当代 1910 — 1978
简介
李长之(1910--1978年)原名李长治、李长植,笔名何逢、方棱、棱振、张芝梁直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城区庄科村人
1910年10月30日生于书香门第,清华大学毕业。
师从著名哲学家张东荪、金岳霖冯友兰
是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
重要的著作有《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迎中国的文艺复兴》、《苦雾集》、《梦雨集》等。
建国后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陶渊明传论》、《中国文学史略稿》、《李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