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萧彝南梁 ? — 589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彝 571年—589年
简介
江阴王萧彝南东海郡兰陵县人南朝梁宗室之后。
萧彝早年出仕南朝陈,在太建元年(569年)后担任东中郎将陈叔坚军府咨议参军
太建三年六月十一日571年7月18日),作为二王后之一的江阴王季卿因罪被削爵。
同月二十八日8月4日),萧彝封江阴郡王
张仲伊北宋
简介
天圣八年(1030)解州知州
天圣九年(1031)9月24日在任言事。
明道二年(1033)6月11日在任。
释应端南宋 1069 — 1129
禅师讳应端
南昌余氏子。
化度寺善月落发为大僧。
初游庐山圆通。
以般若夙熏。
谈禅衮衮。
老衲多敬异之。
颇自以为至。
会宗叔僧智屿者折困之。
俾令实参。
繇是走归宗。
真净禅师
未几真净迁泐潭。
而罗汉小南禅师道价鼎盛。
往从之。
俄而南公化去。
师方锐意于道。
遽失所从。
闻老演大本灵源之道。
欲见之。
而未能决。
即炷臂香。
祷于像前。
志三老之名而探之。
得灵源。
时灵源首众僧于云居。
于是造焉。
倾心奉事。
虽咨参决择无间。
而义象缠心。
未能脱洒。
灵源尝痛劄之。
师必引援马祖百丈机缘及华严宗旨为表佐。
灵源笑曰。
马祖百丈固错矣。
而华严宗旨与个事喜没交涉。
师愤欲他往。
因造室请辞。
比至门。
方揭帘。
大悟
遍体汗下。
灵源见而喜曰。
是子识好恶矣。
马祖百丈文殊普贤。
几被汝带累也。
自是投机契会。
击节赏音。
若合符契。
死心禅师出世云岩。
灵源遣二三子。
往佐之。
死心迅机逸辩。
雷轰电扫。
学者莫敢婴其锋。
师为侍者
每当机不少让。
至差别因缘洞下语句。
靡不迎刃而解。
死心抚爱之。
异乎等辈。
及灵源出世太平迁黄龙。
师皆枉焉。
去游京浙。
历讲肆。
学首楞严法界观圆觉肇论。
尤邃于金刚般若。
崇宁中
省亲南昌
厥父素诵此经。
而未喻其旨。
因以精义。
直注经文之下。
俾读之易晓。
学者争传之。
目为金刚直解。
死心知之骂曰。
我欲此子大法。
今乃在三家村里。
说义学邪。
师闻而笑曰。
以法报亲。
庸何伤乎。
显谟朱世英临川
创昭默堂将迎致灵源。
灵源辞以疾。
举师代行。
朱亦雅闻师名。
明水以迟其来。
师廉知谢曰。
若以道相期则可。
今尔乃世谛求我矣。
请从此辞。
世英钦叹不已。
大观中
洪师。
范伯履请任双岭。
师宵遁他境。
久之归云岩。
首众分座。
以法施学者。
政和末
大师张司成请出世百丈嗣法灵源。
僧问。
如何是宾中宾。
云。
芒鞋走红尘。
问。
如何是宾中主
云。
十字街头逢上祖。
问。
如何是主中宾。
云。
御马金鞭混四民。
问。
如何是主中主
云。
金门谁敢抬眸觑。
问。
宾主既蒙师指示。
向上宗乘事若何。
云。
昨夜霜风刮地寒。
老猿岭上啼残月。
僧请益大随劫火洞然因缘。
师以颂答曰。
六合倾翻劈面来。
暂披麻缕混尘埃。
因风吹火浑闲事。
引得游人不肯回。
坏不坏。
随不随。
徒将闻见强针锥。
太湖三万六千顷。
月在波心说向谁。
六年退居西庵。
宣和中
枢密郭公三益豫章
徐公师川合谋。
欲师促席论道。
以观音致
师力辞。
至三返。
不得已。
赴之。
州人以二公之意。
盛饰香舆铙鼓。
江津候迎。
师闻之。
即由间道。
入据丈室。
而人舆知者。
衲子翔集。
至数千指。
二公每过从。
必以微言。
相滞弥日。
稍迁上蓝
建炎初
郭镇长沙
再迁南岳之法轮。
三年六月十一日
檀越至。
升座。
食罢。
会大众
客退。
徐入方丈。
侍者遍告有众。
吾且游矣。
侍者承命。
众未及至。
师耸身趺坐。
湛然而化。
幻住六十有一。
僧臈四十二。
师性和易。
以慈摄物。
不事边幅。
得乐说无碍辩才。
每患学者不善致问。
必自激以启疑。
至会处。
亹亹多忘𥨊食。
不畜馀赀。
寺任一𢌿执事者。
每得人则岁粗给。
否则米盐屡空。
人或以是少之。
曰。
我之所任。
佛祖任也。
彼屑屑然锱铢是计。
顾与流俗何异哉。
后二年
门弟子奉灵骨舍利。
塔于百丈之大雄峰。
赞曰。
张司成豫章
秀峰出世泐潭。
草堂开法黄龙。
端公出世百丈。
是三人盖一时众中巉巉露头角者也。
司成归见庙堂诸公。
首言出补获三大士出世。
或问。
三大士谓谁。
张以其名答之。
厥后诸公求外补。
必以南州
盖欲面见所谓三大士者。
故徐郭二枢相
于百丈也眷眷如此。
鸣呼贤者不出世。
抑可谓无贤哉。
盖知贤而后为贤。
吾道滨兹叔世。
释子不励行。
外护不恤贤。
世与道交相丧矣。
悲夫。
郑瑛
维基
郑瑛(1422年6月11日15世纪),字邦润南直隶应天府六合县人,军籍。
郑瑛曾祖郑文渊,祖父郑思敬,父亲郑惟钧,母亲汪氏,永乐十三年进士郑猷则是其叔父,早年出身国子监监生,以《书经》中正统十二年(1447年)顺天府乡试第四十九名举人景泰五年(1454年)会试中式第一百一十九名,成二甲第一百零一名进士,获授刑部主事执法严谨,号称「郑关门」,因为忤逆权贵被罢官。
韩邦问明 1442 — 1530
维基
韩邦问(1442年—1530年)字大经号宜庵浙江会稽县(今绍兴)人,成化己丑进士
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成化五年(1469年)乙丑进士,授大理寺评事,迁寺副寺正,出为直隶淮安府知府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守关南,升陕西右布政使,迁四川左布政使,补广东,皆有惠政。
弘治十二年(1499)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镇压江西新昌王武叛乱不力。
改抚河南
正德元年(1506年),任南京大理寺卿
正德三年(1508年)正月,升刑部左侍郎,同年六月十一日南京刑部尚书致仕。
嘉靖九年(1530年)八月初七卒,年八十九,谥庄僖
李复贞明 1444 — 1503
维基
李复贞(1444年—1503年)字明实四川泸州人,民籍,治《书经》,年二十九岁中式成化八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一十一名进士
六月十一日生,行四,曾祖李彦才;祖李斌;父李劾;母陈氏。
具庆下,妻王氏,继妻闵氏;兄复初(知州);复元复亨
国子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四十一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一百四十五名。
石禄明 1466 — 1524
维基
石禄(1466年—1524年)字君锡别号莲峰陕西西安府华州人,军籍。
同进士出身
生于成化二年三月二十二日弘治十一年戊午举人十二年(1499年)联捷己未进士
十六年八月南京刑科给事中正德四年(1509年)六月山西按察司佥事丁父忧,服阕,复除山西佥事,再丁母秦孺人丧归,后改除四川佥事,平僰蛮有功,升四川布政司左参议
辞官归,家居七年,嘉靖三年(1524年)六月十一日去世,享年五十九。
杜绍明 1470 — 1539
维基
杜绍(1470年—1539年)字述之别号朴庵河南开封府扶沟县人,军籍。
河南乡试第五十六名举人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会试第二百□十八名,登第二甲第五十一名进士
十月户部陕西司主事嘉靖改元,六月榷临清钞关,二年(1523年)八月还京,十月监督南畿粮饷。
十二月母亲去世,三年正月至淮扬时闻母丧,回籍丁忧
五年丙戌七月服阕,复除户部广东司主事十一月复奉敕南直隶监兑粮储
六年正月抵达徐州,次常州苏州,不久罢官。
嘉靖十八年六月十一日以疾终于家,年七十。
所著有《朴庵初藁》、《中藁》、《后藁》、《使南集》、《杜氏家谱》、《扶沟县志》等。
牟道行明 1585 — ?
维基
牟道行(1585年—?
),字秉素,四川叙州府宜宾县人
生于万历乙酉年(1595年)六月十一日辰时
万历四十三年1618年)乙卯四川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进士,授中书舍人崇祯三年考选,授吏部主事,历稽勋司、验封司、考功司,五年三月考功司员外郎,调文选司员外郎九月稽勋司郎中
后定居高县崇祯十七年甲申张献忠,逃至云南
徐致靖清末 1844 — 1918
维基
徐致靖(1844年—1918年)字子静号仅叟,清末高官,维新派人士。
江苏宜兴人,寄籍宛平
徐致靖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徐家杰之子。
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1898年),官拜礼部右侍郎翰林侍读学士
戊戌四月二十日1898年6月8日),上书《请定国是疏》(康有为代拟)请求光绪帝正式改变旧法,实施新政
上书后第三天(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戊戌变法正式启动。
变法开始后,上《密保人才摺》,向光绪帝保荐康有为谭嗣同张元济黄遵宪梁启超等人。
在变法中多次上书,主张废八股,开书局,裁冗官,上摺保举袁世凯等。
变法失败后,在上斜街寓所被捕。
徐家认为他必死无疑,备好棺材。
后经李鸿章(与徐父为同年故交)疏通,荣禄力保,被判绞监候(死缓)。
庚子事变,慈禧太后西逃。
八国联军入刑部大牢无人职守,请徐致靖回家。
慈禧回京后,下诏赦免。
后归隐杭州姚园寺巷直至病逝。
他被称为“六君子”之外的七君子,参与变法最早最深,逃生后曾劝康有为不要参加复辟。
著有《上虞县志》、《奏议》、《仅叟诗文》若干卷,《论语解》(未完稿)。
张继晚清 1852 — ?
维基
张继(1852年10月11日—?
),字择之号少斋甘肃省巩昌府陇西县人
行三,进士出身
癸酉科拔贡生,中式光绪元年乙亥恩科本省乡试第十名举人丙子恩科会试中式三百三十九名贡士保和殿覆试二等第十二名,殿试二甲第六十八名进士,朝考二等第三十六名。
引见奉旨改翰林院庶吉。
十三年丁丑散馆引见以知县用。
五月赴部投供。
丁父忧
回籍守制。
五年服满起复赴京。
六年三月分选授江苏盐城县知县
因亲老告近。
五月分改选四川垫江县知县
六月初五日经钦派王大臣验放奉旨依议钦此。
十一日领凭起程。
是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到任。
八月调补江津县知县
十年八月初六日到任。
十二年调补华阳县知县
十三年正月初九日到任。
历调署东乡县万县汉州知州、代理成都县知县
十五年大计保荐卓异。
十九年十一月调署绵竹县知县
是月二十七日到任。
光绪二年五月6月3日),改庶吉士
光绪三年四月癸丑1877年6月9日),翰林院散馆,著以即用知县
历任四川垫江华阳东乡、万、成都知县,后署理汉州知州
重视地方治安。
严加缉捕。
匪徒敛迹。
工书法,颇有逸致。
他关心桑梓文化教育,李寿芝知县襄武书院筹集资金,慨捐白银500两,著有《友竹山房饮花吟社诗选》。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因瞻对藏官逼叛人民,起而杀藏官欲自立。
张继作为川军“统领”被四川总督鹿传霖派往其地剿抚,欲改流设官,却因鹿传霖驻藏大臣文海、驻川将军恭寿不和,被二人密告,劾鹿参张。
于是仍把瞻对交藏人管理。
张继以此获罪流放新疆
因廉吏而免戍,有收川边之功。
贻谷清末 1856 — 1926
维基
贻谷(1856年—1926年),亦贻谷原名吉昌,字蔼人霭人,乌雅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末政治人物。
贻谷乃清末重臣荣禄门下,积极谋划应对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己亥建储。
贻谷亦作媒人,参与慈禧指婚荣禄之女,即溥仪生母。
光绪二十六年,授兵部左侍郎加一级、从一品荣禄大夫
同年,八国联军入,追随慈禧太后光绪帝西安
光绪二十八年,授钦差大臣,特加理藩院尚书衔,督办蒙旗垦务。
二十九年,接替孝和睿皇后弟和世泰之曾孙一等承恩侯信恪,任绥远将军,兼钦命督办蒙旗垦务大臣理藩院尚书衔
直、、陇、长城、河套,凡数千里,皆归贻谷节制,统筹全局,权倾北疆,封疆大吏。
贻谷积极建立垦务局、新式学堂、公司、军队、医院等。
光绪三十年,累升至正一品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光绪三十四年,一品大员贻谷受诬革职,案拖延三年不决。
宣统三年,诏判遣戍川边,因辛亥革命,北返改易州安置。
民国初,旧僚怀其功德,上书总统徐世昌平反,北洋政府予以嘉奖。
民国十五年,逊帝溥仪闻其去世,特颁上谕悼念,入吉林先哲祠(即北京地安门额勒登保褒忠基础上重建)。
贻谷满洲镶黄旗原名吉昌,乌雅氏,原籍吉林伊通州
少年时便才华横溢,族人皆称赞。
光绪元年举人,中举后在兵部任职,因办理海军洋务事宜出力较多,升任员外郎
光绪十八年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功臣馆纂修编修文渊阁校理日讲起居注官少詹事,累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兼新设军务处提调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两宫西幸,贻谷追至宣化,流涕入对,随扈西安
兵部左侍郎,屡召询时政,直言无隐,上皆嘉纳。
八国联军要求清廷惩处,名单原列有贻谷及其兄盛京副都统晋昌荣禄孝钦删去贻谷名。
贻谷晋昌抗俄有功,孝钦欲保全之,但因俄人坚持惩处,最后名义上革职遣戍,实则秘密将其发往成都总督锡良安置,并将其子钟颖升职。
翌年贻谷扈驾还京,充国史馆副总裁镶蓝旗蒙古副都统
受命为首任督办蒙旗垦务大臣
督垦直、、陇、长城、河套等地。
开垦蒙边最早始于山西巡抚张之洞,但遭遇诸多王公大臣反对而放弃。
此次清廷下决心开垦蒙旗土地,特赐贻谷理藩部尚书衔,以节制、陇沿边各厅州县。
光绪二十九年,再授绥远城将军理藩部尚书衔钦差务大臣,正一品,事权始归一,权倾北疆。
绥远将军一职殊荣本在总督巡抚之上,加钦差大臣尚书衔亦可节制山西等地巡抚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光绪三十年太后恩赏贻谷祖母御笔匾额、紫檀三镶玉如意、大卷江绸袍褂料等物。
光绪三十二年,恩赏蓝色、驼色、绛色、石青江绸四端,制成一品之衣,赐比三公之服。
三十三年慈禧太后万寿再恩赏绸缎,谢恩子侄补授郎中
光绪三十年三十四年,六次恩赏御笔福寿书法。
贻谷在任钦差务大臣七年间,开垦农田,大兴水利,设立垦务局、东路公司,修通长济永济两渠,疏浚塔布河、五加河等河道。
垦放十多万顷,东西二千馀里。
创设陆军,置枪炮器械,筑营垒,兴警察,立武备陆军学校及中小蒙学校数十所,创立工艺局、妇女工厂。
学生出国留学,或往北洋学堂肄业,为近代开垦边疆第一人。
因积极开垦,得罪大多蒙古王公贵族,但造福于百姓。
定亲王煦次女郡主嫁给蒙古多罗贝勒札那嘎尔迪之子拉苏伦多尔济,则始终支持贻谷开垦。
光绪三十四年绥远将军任上,贻谷欲参革下属归化城副都统文哲珲侵吞库款,反遭文哲珲先行上奏诬陷其婪赃,孝钦大怒。
大学士军机大臣鹿传霖借机自请严审贻谷
荣禄存劄》及清人所著《贻案始末记》可确定鹿传霖鹿传霖亲戚张曾扬樊增祥三人与贻谷有宿怨(鹿、张两人分别是张之洞姐夫和侄孙)。
荣禄存劄》中,贻谷的盟弟岑春煊,曾写信给荣禄,担心贻谷推荐的开垦蒙旗官员,会受到仁和相国王文韶定兴尚书鹿传霖阻扰,所以向荣禄求助。
光绪三十三年张曾扬山西巡抚时,受正一品钦差大臣绥远将军贻谷节制,张不服,遂托病辞官。
另外,清人著《贻案始末记》详细记载樊增祥贻谷陈夔龙三人皆曾投靠荣禄门下,因贻谷受宠,樊增祥受冷落而生怨,陈夔龙为两人调停无果。
不久贻案发,鹿、张、樊三人配合定罪贻谷,奏其贪赃两百多万两、巧立公司、败坏边局、蒙民怨恨、擅杀台吉丹丕尔诸罪。
鹿传霖参奏贻谷的罪行远超出当初文哲辉诬陷贻谷的罪状。
孝钦盛怒,褫职,逮京问罪。
贻谷家族和皇室庆亲王奕劻监国载沣及荣禄家族关系深厚。
贻谷姑父为京剧富连成创始人牛子厚。
北京广德楼戏园曾为贻谷房产,为慈禧唱戏的王瑶卿、俞笙、果湘林郭祥林、果香菱)、杨小楼、田际云皆出入其家,积极为其疏通上层关系。
如,鹿传霖审理此案时,庆亲王为帮助贻谷,奏添贻谷姻亲绍英跟随鹿传霖办理。
贻谷家人运作,通过梨园伶人湘林、田际云和法部尚书廷杰家人李范氏(画师李菊侪之母)联络上,贻谷子侄又和军机大臣那桐女儿女婿联络上。
廷杰乃那桐亲家,那桐女儿哭求为贻说请。
那桐指使御史瑞贤为贻化险为夷。
其实,那桐本来与贻谷关系就好。
贻谷案发前,《那桐日记》中就记载他与贻蔼人乃友人,数次相聚。
法部尚书廷杰以该案證据不足,没查得贻谷所奏贪款两百万两,只有四万两,发回重审。
贻谷子钟崙(钟志谨)为翻案,亦经吉林将军希元之子世哲生(亦世枢,庆亲王奕劻女婿世梁的亲堂兄,清末世袭侯爵,民国北京著名票友,喜戏曲,曾拜杨小楼为师),将广德楼转赠予伶人湘林、俞笙。
笙弟子杨小楼乃慈禧溥仪生母最青睐之伶人
贻谷家人不断运作,在北京等地散发冤案传单,分发给各地总督,并与报社人士如王国维等联络登报申冤,有贻谷被押时和王国维通信存世。
贻谷家人最后反将鹿传霖手下办理贻谷案的王宪扳倒处死,押解王宪赴刑的正是贻谷子钟崙,钟崙痛呼为其父报仇。
满臣贻谷一方和汉相鹿传霖张之洞一方相持不下。
军机大臣中,汉人仅居其二,其中鹿传霖贻谷案、王宪案而郁郁有退志,已告病假;张之洞亦因病请假。
案件拖延三年,成为清末一大悬案。
贻谷案不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单独全宗,而且在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贻案及垦务档案也是镇馆之宝。
最后,军机大臣鹿传霖病逝,此案才得以了结。
监国载沣欲贻谷,便由原来的死罪诏改谴戍新疆,再减轻改戍川边,最后改易州安置。
宣统三年贻谷遣戍四川前,在保定宴请百官,晚生谭延闿为其送行,行至湖北,因武昌起事,贻谷直隶总督陈夔龙奏请停止前行,北返,改易州安置,投靠在易州有田产的前大学士徐桐第八子。
贻谷易州白羊村,效忠前清,十多年务农,拒绝出山为官。
国变后,尝自叹曰:昔姜埰谴戍宣城卫,自号‘宣城老兵’。
民国初,晋边官绅怀恋其功劳美德,旧僚岑春煊上书为其平反。
民国十年总统徐世昌绥远都统马福祥查明贻谷被冤,其垦荒治绥有功无过,宜褒扬彰公道,由内务部褒扬。
贻谷为近代开垦边疆第一人,他积极开垦蒙古土地、建立新式学堂、军队、公司、医院等。
北洋政府予以褒奖,总统徐世昌贻谷颁发了一块“耆英望重”金字匾额。
1926年宣统帝溥仪早已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在天津贻谷去世,贻谷乃其父母曾经媒人,溥仪颁布上谕一道,深悼之。
“谕旨一道:宣统十八年六月十一日,奉上谕驻津办事处代奏,遣戍大员病故,恳恩赐恤一摺,前绥远城将军贻谷,由翰林起家,荐擢卿贰,宣力有年,克勤厥职,前在将军任内,办理垦务,因案遣戍,安置易州,世变迭经,艰贞弥励,兹闻溘逝,悼惜良深,所有任内一切处分,著加恩悉予开复,用示笃念旧臣之至意,钦此!
” 遂葬易州白羊村
贻谷晋昌曾经的部下徐鼐霖在北京吉林先哲祠,为其题名记:“清封正一品建威将军绥远将军蔼人公贻谷吉林先哲祠”。
冯其利在《京郊清墓探寻》里有将军贻谷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