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释法悦南梁
释法悦者。
戒素沙门也。
齐末敕为僧主
京师正觉寺
敦修福业四部所归。
尝闻彭城宋王寺有丈八金像乃宋车骑徐州刺史王仲德所造。
光相之工江左称最。
州境或应有灾祟。
及僧尼横延衅戾。
像则流汗。
汗之多少则祸患之浓淡也。
宋泰始初彭城北属群虏共欲迁像。
引至万夫竟不能致。
齐初兖州数郡欲起义南附。
亦驱逼众僧助守营堑。
时虏帅兰陵公攻陷此营获诸沙门
于是尽执二州道人幽系围里。
遣表伪台诬以助乱。
像时流汗举殿皆湿。
时伪梁王谅镇在彭城
亦多小信向亲往像所使人拭之随出。
终莫能止。
王乃烧香礼拜至心誓曰。
众僧无罪。
弟子自当营护不使罹祸。
若幽诚有感愿拭汗即止。
于是自手拭之。
随拭即燥。
王具表其事。
诸僧皆见原免。
既欣睹灵异誓愿瞻礼。
而关禁阻隔莫由克遂。
又昔宋明皇帝经造丈八金像。
四铸不成。
于是改为丈四。
乃与白马寺沙门智靖
合同缘欲改造丈八无量寿像以申厥志。
始鸠集金铜。
属齐末世道陵迟。
复致推斥。
至梁初方以事启闻。
降敕听许。
并助造光趺。
材官工巧随用资给。
梁天监八年五月三日于小庄严寺营铸。
匠本量佛身四万斤铜。
融泻已竭尚未至胸。
百姓送铜不可计。
投诸炉治随铸而模内不满。
犹自如先又驰启闻。
敕给功德铜三千斤。
台内始就量送。
而像处已见。
羊车传诏载铜炉侧。
于是飞韛消融一铸便满。
甫尔之间人车俱失。
比台内铜出方知向之所送信实灵感。
工匠喜踊道俗赞。
及至开模量度乃踊成丈九。
而光相不差。
又有大钱二枚犹见在衣条。
竟不销铄。
并莫测其然。
寻昔量铜四万。
准用有馀。
后益三千。
计阙未满。
而祥瑞冥密出自心图。
故知神理幽通殆非人事。
初像素既成。
比丘道昭常夜中礼忏。
忽见素所晃然洞明。
祥视久之。
乃知神光之异铸后三日未及开模。
有禅师道度
高洁僧也。
舍其七条袈裟助费。
开顶俄而遥见二僧。
跪开像髻。
逼就观之。
倏然不见。
靖二僧相次迁化。
敕以像事委定林僧祐
其年九月二十六日移像光宅寺
是月不雨颇有埃尘。
及明将迁像夜有轻云遍上微雨沾泽。
僧祐经行像所系念天气。
遥见像边有光焰上下如灯如烛。
并闻槌谶礼拜之声。
入户详视掩然俱灭。
防寺蒋孝孙亦所同见。
是夜淮中贾客并闻大航舶下催督治桥。
有如数百人声。
将知灵器之重。
岂人致焉。
其后更铸光趺。
并有风香之瑞。
自葱河以左。
金像之最唯此一耳。
僧神凑中唐 744 — 817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成氏
京兆蓝田人
生而奇秀。
丱岁出尘。
南岳希橾师受具。
复参钟陵大寂禅师
大历八年
朝廷以经律论三科
策试天下之士。
愿出家者。
中其选。
诏配九江兴果精舍。
后从僧望。
徙居东林寺
雁门远公道场也。
有甘露戒坛在焉。
因嗣兴佛事。
虽经论兼弘。
终业于律。
素羸瘠。
视之颓然如不胜衣。
门人请加医疗。
不答。
进药麾去。
元和十二年。
九月二十六日。
遘疾而终。
是年十月十九日
奉全身祔远公之坟而窆焉。
寿七十四。
腊五十一。
白公居易方为郡司马
相友善。
及是悲悼。
为作塔铭。
且述偈以哭之云。
本结菩提香火社。
共嫌烦恼电泡身。
不须惆怅随师去。
先请西方作主人。
释神凑
姓成氏
京兆蓝田人也。
生而奇秀。
丱角出尘远慕戒律。
南岳希操师受具。
复参钟陵大寂禅师
然则志在楞严经。
行在四分律。
其他诸教馀力则通。
大历八年制悬经论律三科
策试天下出家者。
中等第方度
应是选。
诏配九江兴果精舍。
后从僧望移居东林寺
雁门贾远之旧道场也。
有甘露戒坛白莲池在焉。
既居是嗣兴佛事。
虽经论资神。
终研律成务。
羸瘠视之颓然。
州将门人医疗而不愿进药。
元和十二年九月遘疾。
二十六日俨然坐终于寺。
十月十九日门人奉全身窆于寺西道北祔雁门坟左。
僧诠葬近郭文之墓也。
春秋七十四。
腊五十一。
以精进心脂不退轮。
以勇健力挝无畏鼓。
故登坛秉法垂三十年一盂而食一榻而居。
衣缝枲麻坐荐藁秸。
由兹檀施臻集于躬即回入常住无尽财中与众共之。
每夜捧炉秉烛行道礼佛。
徇十二时少有废阙。
如是经四十五载。
常遇白乐天典午于郡相善。
及终悲悼作塔铭云。
本结菩提香火社。
共嫌烦恼电泡身。
不须惆怅随师去。
先请西方作主人。
释清觉北宋 ? — 1121年9月26日
清觉
号本然
洛京登封孔氏子。
宣尼五十三世孙也。
父䜣。
进士
有隐德。
母崔氏。
师幼而颖悟。
习儒业。
熙宁二年
阅法华经有省。
求出家。
父母许之。
汝州龙门海慧大师剃染。
海。
会器之。
嘱其南询。
初参峨眉千岁和尚
蒙指诀。
舒州浮山。
结庵于太守岩。
宴坐二十年。
似有省发。
元祐八年
至杭入灵隐寺
随众居止。
有汪罗二行人。
求师心要。
一言而中。
千里响应。
参叩之士。
风雨而至。
寺主
以寺后白云山庵。
俾居之阐化。
觉自立宗旨。
著證宗论。
三教编。
十地歌。
皆依仿佛经而设。
人称为白云宗
大观元年
卓庵湖州千金市
复至乌程菁山。
卓锡得泉。
结庵而居。
名曰出尘。
徒众复邀归正济寺。
正济。
旧讲华严经处也。
立说。
专斥禅宗。
觉海愚禅师
力论其非。
坐流恩州
宣和二年
弟子政布等。
陈状被旨放还。
次年八月
作偈投太守游公请。
九月二十六日为别。
至期而化。
灵骨舍利。
归葬馀杭南山
白云之道不淳。
讥议归之宜矣。
至诋与白莲相混。
特以无妻子为异。
则亦太甚。
然其持守精谨。
于患难生死之际。
脱然无碍。
去常人亦远。
予故取其行。
已而恨其为言也。
章规明 1409 — ?
维基
章规字守规,军籍。
浙江鄞县(今属宁波市海曙区)人。
生于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己丑九月二十六日
景泰二年(1451年),登辛未进士
行人司行人
九载考称,升礼部祠祭员外郎
又升本司郎中
苑马寺少卿,致仕。
赵年明 1446 — 1505
维基
赵年(1446年—1505年)字有年浙江省金华府汤溪县人,军籍,治《易经》。
九月二十六日生,行十二,由兰溪县学生中式浙江乡试第四十一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一百八十三名。
年三十岁中式成化十一年乙未科第三甲第一百零六名进士
白钢明 1495 — 1540
维基
白钢(1495年—1540年)字世坚号南涂陕西仪卫司校籍山西榆次县人明朝进士、官员。
生于弘治八年乙卯九月二十六日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陕西乡试举人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第三甲第123名进士六年河南汝阳县知县
户部主事
卒于嘉靖十九年庚子七月六日
任甲第明 1543 — 1602
维基
任甲第(1543年—1602年)字子荐四川成都府资阳县人,民籍。
九月二十六日生,行二,治《诗经》,由县学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六十六名举人,年三十二岁中式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科会试第三十八名,第三甲第六十四名进士
官至山西平阳府知府二十一年七月山西巡抚吕坤弹劾去职。
邹元标明 1551 — 1624
维基
邹元标(1551年—1624年)字尔瞻号南皋
江西吉水县县城小东门邹家人,明代东林首领之一,与赵南星顾宪成号为“三君”。
邹元标幼有神童之誉,九岁通《五经》,万历元年(1573年)江西乡试第五十六名。
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进士
刑部观察政务,与伍惟忠友好,为人敢言,勇于抨击时弊,九月二十六日张居正父亲病死,首辅张居正居丧不丁忧元标三次上疏反对“夺情”,“以奔丧为常事而不屑为”根本与禽彘无异,结果被当场廷杖八十,发配贵州,潜心钻研理学。
张居正死后,经孙继先举荐,恢复官职,担任吏部给事中,他又多次上疏改革吏治,触犯了皇帝,被皇帝视为「讪君卖直」,再次遭到贬谪,降南京吏部员外郎
以疾归,居家讲学近三十年
天启元年(1621年)吏部左侍郎,后任左都御史,任内错上书要求加强地方官员品格能力审核,得到明熹宗称赞「览奏吏治民风,详明剀切,若各巡按官能著实举行,天下岂有不治」。
又曾进言协助平反张居正,说他「江陵功在社稷,过在身家,国家之议,死而后已,谓之社稷之臣,奚愧焉?」最后使其复官复荫,后因魏忠贤乱政求去。
谥忠介
张问达明末清初 1554 — 1625
维基
张问达(1554年—1625年)字德允陕西省西安府泾阳县人
万历癸未进士天启初,官至吏部尚书
国子生中式癸酉陕西乡试第四名举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会试第二百三十四名,第三甲第四十一名进士
历任山西高平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刑科给事中
太常寺少卿,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
天启元年(1621年)冬吏部尚书,梃击、红丸、移宫三大案皆经其手。
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二十六日少保致仕。
魏忠贤同党劾其赃私,命追款十万,遂破产。
天启五年(1625年)卒。
崇祯元年(1628年)太保
黄韑明 1566 — ?
维基
黄韑(1566年—?
年)(《万历二十年壬辰进士履历便览》作黄纬),字续轩四川顺庆府南充县人
丙寅九月二十六日生。
治《易经》三房,万历十年(1582年)中式壬午四川乡试举人
万历二十年壬辰科第二甲第二十四名进士
仕至山东按察使司,曾任丁酉福建主考
释方孝清 1625 — 1700年九月二十六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方孝字舜瞿姓王氏江都人也。
投白云院雪石薙染,受具于天宁永礼。
豁堂得悟,遂受记莂。
康熙十一年,继席净慈,住寺三十年,建堂筑室。
以拾趿而升,一望山半无阙焉。
寂于康熙三十九年九月二十六日,寿七十六,腊五十四,毛奇龄为之塔志,并见寺志。
张曾
维基
张曾直隶南皮人进士出身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登进士,改庶吉士
光绪二十六年九月二十六,由湖南布政使调任广西布政使
光绪二十八年六月二十三日1902年7月27日),调任四川布政使
功普清 1786 — 1845
维基
宗室功普(1786年12月23日—1845年12月21日)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初三日子时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丑时),一名功谱字停舫
清朝宗室正蓝旗第九族永字辈。
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恩科宗室乡试举人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第三甲第三十五名同进士出身
主事用,分吏部学习
道光六年(1826年)吏部主事
八年(1828年)九月,调任户部三库档房主事
十一年(1831年)十一月,三年期满仍回任吏部主事
十二年(1832年)二月,升任礼部员外郎十三年(1833年)六月,特授改补右春坊右庶子
九月,转左春坊左庶子
十月,擢翰林院侍讲学士
十四年(1834年)八月,转翰林院侍读学士
九月充日讲起居注官
十五年(1835年)六月初七日,擢詹事府詹事
七月十九日,迁通政使司通政使
十月初八日,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十六年(1836年)九月二十六日,擢理藩院右侍郎
十二月,兼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
十七年(1837年)正月二十二日,调任盛京工部侍郎
协同管理盛京内务府事务
五月,奏陈勘估东塔永光寺宝塔工程事项。
十二月初五日,迁兵部右侍郎
十八年(1838年)四月,以兵部右侍郎充任对引大臣,授镶白旗蒙古副都统
闰四月,以兵部右侍郎兼管光禄寺事务。
五月,改调正白旗满洲副都统
八月,充任右翼崇文门监督
十一月十五日,以兵部右侍郎署理仓场侍郎
偕同仓场侍郎赵盛奎奏请:「京城内外各仓收储新粮,原系匀派支放,近来南粮抵坝较迟,每至回空限逼,起卸轮转不及,城外太平、万安裕丰、储济四仓,历经奏明,多储新漕,以速转运。
见在覈计太平仓所存米石,尚可赶运城内各仓收储,惟万安裕丰、储济三仓,旧存、新收粳稄米较城内七仓为数稍多,必须疏通,以为新粮地步。
嘉庆十二年道光十五年奏准,将官员俸米改由城外各仓支放。
万安裕丰、储济三仓存米既多,应请敕部仍照前办理,俾仓储早为疏通,新漕得以进运迅速。
道光帝准许之。
同月,正白旗拣选佐领功普兵部尚书奕颢嘱托,致书参领福拉纳,令将前锋校吉庆选入,福拉纳将此事禀明正白旗满州都统奕纪,奕纪据实参奏;十一月二十六日道光帝降旨「公然嘱托,实属辜恩胆大」,将功普革职交军机大臣会同宗人府、刑部严加审讯,随即审实定罪,发配京效力赎罪。
十九年(1839年)正月盛京将军耆英奏陈:「缘事奉旨发往京效力赎罪之宗室奕颢、功普,在京人地相熟,今当严拿烟土之际,伊二人正可多觉眼线,设法搜拿,藉此效力。
二十年(1840年)二月道光帝降旨加恩,与奕颢自京获释归回。
二十三年(1843年)以库案缴清,开复叙用已革官员,功普仍归另案革职。
二十五年(1845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卒。
张云藻
维基
张云藻江苏仪征人进士出身清朝官员。
张集馨之堂侄。
道光十五年(1835年),登进士,改庶吉士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九月二十六,由安徽按察使升任广西布政使
道光二十九年八月十八1849年10月4日),因病解任。
陆润庠清末民国初 1841 — 1915年9月26日
简介
字凤石号云洒江苏省苏州府元和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父早逝,家穷,全靠寡母做针线度日,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状元
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历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八国联军事起,将仅存六十四册《永乐大典》运回府中。
慈禧太后西行途中,代言草制。
民国成立,担任溥仪的师傅。
民国四年(1915年)9月26日逝世。
谥文端
工书法,擅行楷,意近欧、虞。
徐谦现代 1872 — 1940
人物简介
1872-1940.9.26,英译名George Hsu。
现代著名法学家、政治活动家、民国政要。
字季龙晚年自署黄山樵客
安徽歙县徐村人,生于江西南昌
1903年,应试及第,成为光绪朝进士,进入 翰林院仕学馆攻读法律。
1907年,毕业以后,先后任翰林院编修和法部参事职务,主持制订全国的新式法律。
1908年,任京师地方审判厅厅长、京师高等审 判厅检察长。
1910年徐谦许世英赴华盛顿参加国际司法会议,并考察了英、法、德、俄等国的司法制度。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03月,任内阁司法 部次长。
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等5团体正式改组为国民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出席并 与阎锡山张继李烈钧胡瑛、王传炯、温宗尧陈锦涛陈陶遗莫永贞褚辅成毓、杨增新于右任马君武田桐谭延闿张培爵、沈秉坤、王善 荃、姚锡光赵炳麟柏文蔚孙毓筠景耀月虞汝钧张琴曾昭文、蒋翊武、陈明远一起被推举为参议
1913年04月27日,发表名文《布告国民》, 鼓吹武装反袁。
此后去上海,加入了基督教圣公会,并发起组建全国基督教救国会。
1917年,南下广州,任孙中山广州军政府秘书长
1919年,以观察员资 格参加巴黎和会,回国后,被聘为天津《益世报》主编。
1921年,任孙中山政府最高法院院长
1922年,任北京政府王宠惠“好人内阁司法总长。
1923年,任岭南大学学系主任,并创办了《评议日报》。
1923年,应冯玉祥之聘进京,任中俄庚款委员会主席,同李大钊成为战友。
1926年,随冯玉 祥访问苏联,回国后,任国民党中央执委兼广州国民政府司法部长。
1927年03月国民党召开二届三中全会,徐谦当选为中央常委和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
武汉政变”发生后,徐谦受到汪蒋两派的排挤,被迫辞去一切职务,寓居香港,重开律师生涯。
抗日战争爆发时,他怀着一腔救国热情回到内地,任国防委员会委 员。
还曾任国民党北京分部主任、福建国民政府委员等职。
1940年09月26日病逝于香港
主要著述有 《民法总论》、《刑法丛编》、《劳资合一》、《徐季龙先生遗诗》、《笔法荟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