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释明觉中唐 ? — 831年7月19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其先河内猷氏。
祖官岭南
因徙家。
建阳素习儒业。
而于玄学。
尤所慕尚。
宿闻大寂唱禅道于佛迹岭。
遂往。
依以出家焉。
因即游历诸方。
遍尝法味。
径山数夏。
躬樵汲之劳。
而无所惮。
复禁足杭城之大云寺
顷之庵居太湖青山之巅。
范阳卢公。
中丞出守钱唐
迎居大云。
领住持事。
元和十五年
避嫌远嚣。
遁于天目山檀信趋向。
卒成梵宇。
长庆四年春旱。
至五年二月
犹不雨。
野烧四逼。
且及院。
溪涧尽涸莫可扑灭。
其徒惶懅。
请它徙。
曰无遽。
吾于此山有缘。
已而雷雨骤作。
闻者叹异。
大和五年。
七月十九日入灭。
释明觉
俗姓猷
河内人也。
祖为官岭南
后徙居为建阳人也。
儒家之子风流蕴藉好问求知。
曾无倦懈。
宿怀道性。
道一禅师于佛迹岭行禅法。
往造焉遂依投剃染。
由此即愿观方。
衡岳天台四明遍尝法味。
复于径山留心请决。
数夏负薪面皯手胝。
下山至杭州大云寺
禁足院门。
续移止湖畔青山顶。
结庵而止。
范阳卢中丞向风躬谒。
归州大云寺住持。
元和十五年
避嫌远嚣隐天目山
是山也特秀基墟跨涉四郡。
有上下龙潭深不可测。
怪物往往出于中。
白鹿毛质诡异。
土人谓为山神也遁是中檀信为禅宇。
长庆三年春及冬至明年二月大旱。
野火蔓延欲烧院。
僧惶懅。
曰。
吾与此山有缘火当速灭。
少选雷雨骤作其火都灭。
远近惊叹。
太和五年七月十九日
示疾而亡。
释士圭北宋 1083 — 1146
师名士圭
城都史氏子。
世业儒。
师幼而明敏。
年十三。
大慈寺宗雅首座
落发具授。
大慈号四川学海。
师执经讲筵
志在楞严。
阅五祀。
伯父持一居士勉之南询。
即出关。
玉泉云盖智百丈肃灵源清。
所至参承。
皆蒙咨揖。
晚依百丈归正首座
正博贯内外典籍。
一日正语以龙门佛眼道德。
师闻而悦之。
即自百丈历东吴
观光保社。
寻抵龙门
以咨参。
所得扣之。
佛眼曰。
汝解心已极。
只欠著力开眼耳。
令主堂司。
一日问曰。
绝对待时如何。
佛眼曰。
如汝僧堂中白槌相似。
师罔措。
至晚。
复举前问。
佛眼曰。
闲言语。
师于言下。
顿释疑情。
曰。
东山铁酸饀。
今而后。
不复疑也。
自是师资缘契。
决择日臻玄奥。
政和末
佛眼被旨。
褒禅山
师佐其行。
和守钱公请开法天宁。
佛眼之道。
佛眼谢褒禅。
钱复请于朝。
以师继其席。
阅七稔。
九江赵公移师东林。
未几胡马南渡。
退居分宁西峰
结茅于寺旁竹间。
号竹庵
有偈曰。
种竹百馀个。
结茅三两间。
才通溪上路。
不碍屋头山。
黄叶水去住。
白云风往还。
平生只如此。
道者少机关。
圜悟禅师归蜀。
送别次。
圜悟剧称杲妙喜
师恨未之识。
俄避地造仰山
妙喜亦至。
遂相与定临济宗旨。
偕还南康之云门庵。
妙喜曰。
昔白云端师公谢事圆通约保宁勇禅师夏居白莲峰。
作颂古一百一十篇。
有提尽古人未到处。
从头一一加针锥之语。
吾二人同夏于此。
虽效颦无愧也。
遂取古人公案一百一十则。
各为之颂。
发明蕴奥。
不开知见户牖。
不涉言语蹊径。
其颂女子出定话曰。
不假文殊神通。
不用罔明弹指。
尔时灵山会中。
女子从定而起。
临济见僧入门。
便喝颂曰。
一喝喝上四禅天。
临济元来不会禅。
尽道朝阳生户外。
不知夜月落阶前。
德山见僧入门。
便棒颂曰。
棒下真鍮不博金。
德山彻底老婆心。
后人只看波涛涌。
不见龙王宫殿深。
芭蕉拄杖子话颂曰。
绵州附子汉州
最好沉出麝香。
鲁子师僧才一嗅。
鼻头裂破眼睛黄。
若此类皆奇作也。
已而入
闽帅参政张公宋以圣泉处师。
稍迁乾元。
给事张公致远移师鼓山
授道元馀。
创新栋宇。
尝示众曰。
巧说说不到。
心思思不及。
命断眼豁开。
半钱也不直。
又曰。
不拥其前。
不遮其后。
上下四维。
七通八透。
正当恁么时如何。
八十翁翁行不得。
又曰。
目击道存。
已涉文彩。
执鞭回首。
未免途程。
直向混沌未分时明白。
父母未生时现成。
翛然不落阴界。
自由自在。
当恁么时如何。
踏著关棙子。
处处得逢渠。
又曰。
正当明时如王宝剑。
卓拄杖下座。
又曰。
玄路绝如解开。
口说话。
圣量尽。
方得不受人瞒。
玄路不绝。
只是说道理。
圣量不尽。
依前落路岐。
丞相张公德远出师七闽。
一日谓僚属曰。
越山当福城三山之中。
院独废绝。
老禅不能办。
即以属师。
不数月。
殿阁崇成。
他日丞相鼓山
目其成绩。
遂迎师复鼓山
是时闽中法道最盛。
盖自师与真歇净照数公振发。
绍兴甲子
有旨移雁山能仁。
为第一代。
乙丑蒙恩。
住龙翔新寺
丙寅秋七月十八日
得旨谢院事。
明日汤浴更衣。
声钟集众。
师步至众集处。
方趺座。
泊然而逝。
寿六十有四。
腊五十有一。
火馀舌如红莲色。
并二牙不烬。
舍利不胜数。
门人奉遗命归之鼓山寿塔。
师风姿奇厖。
朗润。
声如钟。
学兼内外。
谈论衮衮。
操持宗柄断断。
然久益严严与贤士大夫游。
几半天下。
皆一时宗奉祖道外护佛乘者。
晚居鼓山
自号老禅
书揩逌媚。
尺牍所传。
人以为宝。
其所为。
禅家四六。
及五字句。
精绝
自成一体。
世多传诵。
有语录。
行于世。
赞曰。
大慧禅师尝题师𦘕像曰。
赞叹竹庵
也是妙喜骂詈竹庵
也是妙喜
赞之骂之。
各有所以。
赞之者。
为渠具衲僧正眼。
骂之者。
为渠浸在醋瓮里。
或曰。
竹庵之为宗师也。
不可赞。
不可骂。
精金美玉。
自有定价。
赞之骂之。
徒增话𣠽。
妙喜闻之。
笑而不答。
但拊掌叩齿三下。
从渠钻龟打瓦。
世以为确论。
予谓。
近代宗师涉世交公卿大夫。
言行相副。
全节自高。
宏法有体。
由灵源佛鉴而后。
竹庵其贤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士圭字竹庵成都史氏子也。
初依大慈宗雅出家,讲授《棱严》,潜心义奥。
后南游谒诸尊宿,始参龙门佛眼远,以平日所得白之,曰:“汝解心已极,但欠著力开眼耳。
”一日,侍立次,问曰:“绝对待时如何?
曰:“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
罔措。
至晚,抵堂司,复理前问,曰:“閒言语。
于言下大悟
宣和二年,住和州天𡧾。
靖康改元江州漕使方郎中请住庐山东林,后以兵乱避地闽中
乾元十二年,诏开山雁宕能仁,时真歇了公居江心,恐缘未熟,迎至方丈,大展九拜,以诱温人,由是人皆翕然归敬。
未几,其徒失火,寺为煨烬。
就树缚屋,升座示众曰:“爱閒不打鼓山鼓,投老来看雁荡山
杰阁危楼浑不见,溪边茅屋两三间。
”已而听法檀施并力营建,复成宝坊。
十五年,移住龙翔
上堂:“明明无悟,有法即迷。
诸人向这里立不得、住不得,若立则危,若住则瞎,直须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机,此三者既明,一切处不须管带,自然现前,不须照顾,自然明白,虽然如是,更须知有向上事。
”竖拂子曰:“久雨不晴,咄!
明年丙寅七月十九日,召宗范长老付后事,”次日沐浴,声钟集众,就座泊然而逝。
荼毗,凡送者均得舍利,塔于鼓山
萧仪明 1384 — 1423
维基
萧仪(1384~1423)字德容,庵号蘖庵,乐安人进士出身
永乐十三年乙未进士,偶然奏牍失详,被贬到交趾,行到太平府,蒙明成祖赦免,后擢至户部文选司主事,任官一年馀,成祖下诏求问宫殿被雷击焚毁一事,因此上疏批评永乐迁都是背弃明太祖
成祖大怒,遂背弃不杀上疏者之承诺,而将之收狱,逮入北镇抚司
黄淮同为狱友三年,唱和诗作十多首,见黄淮省愆集》中,永乐二十一年癸卯(1423)七月十九日被诛,一说病故,年四十。
其侄殓骸回乡,葬乐安山湾。
由其子萧超编辑其遗作,有《袜线集》二十卷,《南行记咏》四卷,正统六年辛酉(1441年)夏,萧超自乐安跋涉远来永嘉寿徵庵,请求黄淮为其父亲撰墓表,由黄采书篆墓志铭,黄淮著于《归田稿》中。
潘洪
维基
潘洪(1404年—?
年),字克容四川重庆合州铜梁县人,民籍,治《□□》。
七月十九日生,行四,由儒士中式四川乡试第□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五十六名。
年三十岁中式宣德八年癸丑科第三甲第三十二名进士
危岳
维基
危岳(1491年—?
年),字继申,湖广辰州府沅州黔阳县人
七月十九日生,治《春秋》,嘉靖七年(1528年)国子生中式戊子应天府乡试第二十五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联捷己丑科会试第三百六名,第三甲第二十五名进士
吉安府推官
钱籍明 1498 — 1557
维基
钱籍(1498年—1557年)字汝载号海山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人,民籍。
七月十九日生,行三,治《书经》,由国子生中式应天府乡试第九十九名举人,年三十五岁中式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会试第二百九十六名,第三甲第一百七十名进士
观刑部政,授遂安县知县,升南京广西道御史,止。
刘养充
维基
刘养充(1543年—?
年),字以道四川重庆涪州人
七月十九日生,行十七,治《易经》,由州学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二名举人,年二十九岁中式隆庆五年辛未科会试中式第二百八十一名,第三甲第二百名进士
万历元年(1573年)祥符县知县,官至广东道监察御史
马朝锡明 1580 — ?
维基
马朝锡(1552年—?
年),字晋卿四川成都府新繁县人,官籍,治《诗经》,年二十九岁中式万历八年庚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一十名进士
七月十九日生,行二,曾祖马铭;祖马良辅;父马玘;母廖氏。
永感下,妻李氏,继妻勾氏;兄伦(千户);朝立(训导),弟朝御。
国子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一百七十四名。
释仁策清 ? — 1682年七月十九日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五
释行策字截流
姓蒋氏宜兴人
父曰全昌,躯躯老儒,颇耽内典,与憨山清相友善。
已寂三年,昌复梦其杖锡而来。
入室听然,俄而生子。
小字梦憨既长,父母相继逝,始有志出世。
年二十三投武林理安寺箬庵问五载,胁不至席,顿彻法源
报恩寺,遇息庵瑛劝修净业。
又遇钱塘石法师,引阅台教,乃同入净室,修法华三昧,宿慧淹通,穷究教义。
康熙二年,结庵于杭州华山西溪河渚间,专修净业,因名所居曰“莲柎庵”。
九年虞山普仁院,倡兴莲社,学者翕然宗之。
寂于康熙二十一年七月十九日
时有孙翰者病死,一昼夜忽苏,语人曰:“吾见阎罗伏迎西归大师,问之为截流,吾以光明所烛,遂得放还。
”同日有吴氏子者,亦病死复活,具白所见,并如翰言。
顾图河清 1655 — 1706
维基
顾图河(1653年—1706年)字书宣号颖砚江南省江都县大桥镇人清朝诗人、政治人物。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考中甲戌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文林郎翰林院编修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参纂《大清一统志》。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撰《方舆考略》,任总裁官
同年提督湖广学政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五月到任,不到三个月即染疾,七月十九日卒于官。
顾图河工诗,与同乡史申义齐名,并称“维扬二妙”。
著有《雄雉斋集》、《湖庄杂录》等。
庄廷伟清 1662 — 1720
维基
庄廷伟1662年9月30日—1720年9月8日康熙元年八月十九日康熙五十九年八月初七日),字轶群
江南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属常州市)人。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中式丁卯江南乡举人
康熙三十年(1691年)中式辛丑科第二甲第十一名进士出身
行人司行人
三十六年(1697年)七月十九日,敕封徵仕郎
三十八年(1699年),任户部云南司郎中
四十二年(1703年)三月十八日,诰封奉政大夫
四十三年(1704年),外授河南卫辉府知府
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十八日,诰封中宪大夫
五十六年(1717年),以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甘山道
在当地推广江南水车,引进和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从内地调运小麦、大麦、豌豆、胡麻、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烟草等籽种,增加农作物种类,提高粮食产量。
著有《治甘州记》。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八月初七日,卒,年五十九岁。
身后因甘肃甘山道任内「应追核减运粮脚价银两案」被限期追赔。
释来照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五
释来照字大初
姓樊氏凤山人也。
其父祷于雪山寺而生。
灵根夙种,幼性聪悟。
初就外傅,卓异凡儿。
年及舞勺,游雪山寺。
见佛国威仪,辄生成慕,知昔缘有在,辞亲投唤生为师。
昏显持念,终岁不倦。
年二十四,具戒于桂昌。
穷研藏典,北请南参,圆足三学
后归极乐,慧彻深器之,拔置首席。
雍正戊申慧因目疾,付衣于
遵守绳墨,十有四载,弗敢陨越。
尝应邳宿士大夫请,主名蓝,弘敷戒法
每谓丛林授受,最宜精审。
必其识能出类,德可表众,庶得畅厥素怀。
若非察见本原,轻率放行,如麻蒸竹苇,何埤法系。
故门下千指,而为印可者,殊无一二。
间有见其亲炙最久,当在记莂,及默叩之,乃曰:“皆不得吾真脉。
”于是人益异之,莫敢窥其涯涘。
乾隆七年五月十三日,忽书座右曰:“我七月十九日且去矣。
”及期,众以极乐法系为请。
则曰:“今且付院事于德明。
”竟如期坦化。
明既履席,兢兢自饬。
上述视风,下开来学
辛劬三载,秩然有纪。
乾隆十年五月二十日示疾,集众告曰:“吾住无心,去亦无口。
向下文长,大众出手。
”说已,端坐而逝。
知照不轻授受,无负正传,于斯可见。
功普清 1786 — 1845
维基
宗室功普(1786年12月23日—1845年12月21日)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初三日子时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丑时),一名功谱字停舫
清朝宗室正蓝旗第九族永字辈。
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恩科宗室乡试举人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第三甲第三十五名同进士出身
主事用,分吏部学习
道光六年(1826年)吏部主事
八年(1828年)九月,调任户部三库档房主事
十一年(1831年)十一月,三年期满仍回任吏部主事
十二年(1832年)二月,升任礼部员外郎十三年(1833年)六月,特授改补右春坊右庶子
九月,转左春坊左庶子
十月,擢翰林院侍讲学士
十四年(1834年)八月,转翰林院侍读学士
九月充日讲起居注官
十五年(1835年)六月初七日,擢詹事府詹事
七月十九日,迁通政使司通政使
十月初八日,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十六年(1836年)九月二十六日,擢理藩院右侍郎
十二月,兼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
十七年(1837年)正月二十二日,调任盛京工部侍郎
协同管理盛京内务府事务
五月,奏陈勘估东塔永光寺宝塔工程事项。
十二月初五日,迁兵部右侍郎
十八年(1838年)四月,以兵部右侍郎充任对引大臣,授镶白旗蒙古副都统
闰四月,以兵部右侍郎兼管光禄寺事务。
五月,改调正白旗满洲副都统
八月,充任右翼崇文门监督
十一月十五日,以兵部右侍郎署理仓场侍郎
偕同仓场侍郎赵盛奎奏请:「京城内外各仓收储新粮,原系匀派支放,近来南粮抵坝较迟,每至回空限逼,起卸轮转不及,城外太平、万安裕丰、储济四仓,历经奏明,多储新漕,以速转运。
见在覈计太平仓所存米石,尚可赶运城内各仓收储,惟万安裕丰、储济三仓,旧存、新收粳稄米较城内七仓为数稍多,必须疏通,以为新粮地步。
嘉庆十二年道光十五年奏准,将官员俸米改由城外各仓支放。
万安裕丰、储济三仓存米既多,应请敕部仍照前办理,俾仓储早为疏通,新漕得以进运迅速。
道光帝准许之。
同月,正白旗拣选佐领功普兵部尚书奕颢嘱托,致书参领福拉纳,令将前锋校吉庆选入,福拉纳将此事禀明正白旗满州都统奕纪,奕纪据实参奏;十一月二十六日道光帝降旨「公然嘱托,实属辜恩胆大」,将功普革职交军机大臣会同宗人府、刑部严加审讯,随即审实定罪,发配京效力赎罪。
十九年(1839年)正月盛京将军耆英奏陈:「缘事奉旨发往京效力赎罪之宗室奕颢、功普,在京人地相熟,今当严拿烟土之际,伊二人正可多觉眼线,设法搜拿,藉此效力。
二十年(1840年)二月道光帝降旨加恩,与奕颢自京获释归回。
二十三年(1843年)以库案缴清,开复叙用已革官员,功普仍归另案革职。
二十五年(1845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卒。
杨泗孙晚清 1823 — 1889
维基
杨泗孙(1823年—1889年),学名英泗,字钟鲁号滨石
清代苏州府常熟县(今常熟市)人。
祖父杨岱,父杨希钰。
生于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十五,娶潘良之女。
道光三十年(1850年),考取景山官学教习国子监学正学录
咸丰二年(1852年)殿试一甲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咸丰十年侍讲同治五年(1866年),以晕眩之疾,辞官家居十六年。
卒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七月十九
墓葬在常熟丰三场四十五都七七上图水字型大小顶山汤砻坊(现属张家港市)。
许应骙晚清 1830 — 1903
维基
许应骙(1830年—1906年)字昌德号筠庵
祖籍潮州府澄海县广东番禺人(今广州市越秀区),同进士出身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己酉广东乡试举人次年联捷庚戌进士
庶吉士散馆检讨
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左右庶子甘肃学政詹事府少詹事内阁学士兵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顺天府学政仓场侍郎等职,升左都御史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工部尚书
次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礼部尚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李鸿章许应骙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七月十九日,以抑格言路,首违诏旨,夺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侍郎坤岫、徐会沣、溥颋、曾广汉等职。
最后戊戌变法失败,九月,擢为闽浙总督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拳乱引发八国联军时,参与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山东巡抚袁世凯四川总督奎俊等人的东南互保。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解职,1906年7月22日逝世。
陈怀澄
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
字槐庭又字心水号沁园彰化鹿港人,生员。
光绪三年六月十四日1877年7月24日)生。
祖克劝,以拓垦贸易起家,系开发台湾中部钜贾。
父为廪生宗华,早世。
兄弟四人,怀澄居末,赖母吴氏抚养成人。
性聪敏,喜读书,善诗词古文,复工小楷,知音律,能篆刻,对摄影亦颇有兴趣,可谓多才多艺。
弱冠交游江湖名士及海内诸大家。
早期诗作浮靡艳丽,情意缠绵;迨割台后,因阅历兴亡,感怀家国,一变为激楚凄苍。
1902年与台中士绅林痴仙朝崧)、林幼春资修)、赖悔之绍尧)等诗友组织栎社,以琴书诗酒自娱,被社中推为巨擘。
同时为鹿苑吟社、鹿江诗会、大冶吟社主要社员,骚坛咸称健将。
平居喜奖掖后进,且深研阳明学,于学界著有劳绩。
1919年九月,继庄士哲之后为鹿港区长,翌年十月转任街长及台中州协议会会员,先后主持街政十二年,对于维护汉学,校勘文字,解决乞丐问题,改良婚丧社会风俗,筹建公会堂,创办学校,开设道路,计画「市区改正」等地方建设与公益事业,莫不悉力以赴。
然为建公会堂而拆除万春宫,为「市区改正」而拆三山国王庙,造成文物莫大损失。
1932年九月,街长任期届满退职。
三年后宿疾复发,辗转至1940年七月十九日去世,年六十四。
著有《沁园草》(1921),又选七言绝句成《媪解集》(1934)等。
张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