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八月” 相关资源
诗文库10655
人物库2493
古籍库81067
活动2590
人物库 唐朝
苗仲方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苗重芳
世次无考。
全唐诗》收其省试诗《仲秋太常寺观公辂车拜陵》1首,出《文苑英华》卷一八九。
钱元瓘吴越 887 — 941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钱元瓘 世宗 文穆王 932年—941年
长兴 932年四月—933年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三年至四年)
应顺 934年正月—934年四月 用后唐闵帝李从厚年号
清泰 934年四月—936年闰十一月 用后唐末帝李从珂年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7—941 【介绍】: 五代吴越国君
杭州临安人初名传瓘,嗣位后更此名,字明宝
钱镠第七子。
唐昭宗乾宁元年,授盐铁发运巡官,稍迁金部郎中
天复元年,改授礼部尚书,遥领邵州刺史
后累迁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袭封吴越国王
善抚将士,好儒学,能为诗。
尝置择能院,选吴中文士录用之。
又效置粉盘于榻首,夜有所忆,即书其上,诘朝以备顾问。
在位凡十年。
性颇奢侈,好治宫室。
天福六年,大火焚其宫室迨尽,乃惊惧病狂卒。
谥文穆
有《锦楼集》,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7—941 字明宝原名传瓘,即位后改名
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
吴越武肃王钱镠第五子。
唐昭宗时曾为宣歙观察使田頵拘为人质。
吴越建国后,历任湖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清海军节度使两浙节度使等职。
长兴三年(932)吴越王位,旋去国仪,遵用中朝年号。
在位10年,保土安民,善事后唐、后晋政权。
卒后,后晋赐谥文穆
旧五代史》有传,《十国春秋》卷七九有本纪,《全唐文》卷八五九收和凝撰神道碑。
曾作诗千余首,编为《锦楼集》10卷,不存。
吴越钱氏传芳集》存诗2首。
《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元瓘,镠第七子,初名传瓘,嗣位后更今名。
字明宝长兴三年镠卒,袭封吴越国王
善抚将士,好儒学,善为诗。
尝置择能院,选吴中文士录用之。
然性奢侈,好治宫室。
在位十年。
天福六年,因火焚其宫,惊惧病狂卒,年五十五。
谥文穆,著有《锦楼集》十卷。
元瓘字明宝
初名传瓘
武肃王第七子。
乾宁元年盐铁发运巡官
又授金部郎中
天祐中累授检校右仆射
梁贞明中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龙德二年特进检校太尉侍中
后唐同光二年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中书令
长兴三年
武肃王薨。
袭位。
改今名。
加守中书令
四年封吴王
应顺元年进封吴越王
晋天福元年天下兵马副元帅
五年授天下兵马都元帅
六年加守尚书令
八月薨。
年五十五。
谥文穆
李柷五代十国初 892 — 9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2—908 【介绍】: 即唐哀帝
唐朝皇帝。
昭宗第九子。
初名祚,后改现名。
昭宗天祐元年朱温矫诏立为太子,旋即位。
在位四年,禅位于温,温乃奉其为济阴王,迁于曹州
唐遂亡。
次年被杀,谥哀皇帝
帝讳
昭宗第九子。
景福元年生。
乾宁四年封辉王
名祚
天复三年二月开府仪同三司
诸道兵马元帅
天祐元年八月
朱全忠昭宗遗诏立为皇太子
改今名。
寻即位。
四年三月
禅位于
梁奉帝为济阴王
迁于曹州
开平二年二月遇害。
在位四年。
年十七。
谥曰哀
后唐明宗追谥曰昭宣光烈孝皇帝
李治初唐 628 — 683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李治 高宗 天皇大帝 649年—683年
永徽 650年—655年 650年,新罗开始使用唐朝年号
显庆 656年—661年二月 为避讳唐中宗李显的名字,因此唐朝人追称显庆年号多称明庆,又作光庆
龙朔 661年三月—663年
麟德 664年—665年 《旧唐书》、《新唐书》都称是龙朔三年十二月,诏改明年正月一日为麟德元年。但是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纪元钞》则记载“龙朔四年六月一日改”,与史书的记载相差半年。
乾封 666年正月—668年二月
总章 668年二月—670年二月 《旧唐书》和新疆出土的《唐纪元钞》作乾封三年二月改元总章元年;《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作乾封三年三月改元
咸亨 670年三月—674年八月
上元 674年八月—676年十一月
仪凤 676年十一月—679年六月
调露 679年六月—680年八月
永隆 680年八月—681年九月 因避讳唐玄宗李隆基的名字,唐朝人多称永崇
开耀 681年九月—682年二月
永淳 682年二月—683年
弘道 683年十二月—683年十二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8—683 【介绍】: 唐朝皇帝。
字为善
太宗第九子。
太宗贞观五年封为晋王
十七年,立为太子
即位后,多承太宗旧制。
曾出兵击平西突厥,又命李绩率六总管兵攻高丽
后废王皇后,立武则天皇后
在位三十四年,卒谥天皇大帝
帝讳
太宗第九子。
贞观二年生。
五年封晋王
十七年四月册为皇太子
二十三年六月即位。
年二十二。
咸亨五年八月称天皇。
在位三十四年。
年五十六。
谥曰天皇大帝
庙号高宗
追尊天皇大圣大宏孝皇帝
集八十六卷。
刘晟南汉 920 — 9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0—958 【介绍】: 五代时人
南汉国君
初名洪熙
刘䶮子。
封晋王
杀兄刘玢自立。
性荒暴,尽灭兄弟及归臣。
遣兵攻占桂州,尽有岭南地
在位十六年。
庙号中宗
初名宏熙
南汉先主䶮第四子。
封晋王
光天二年春
弑第二主玢自立。
改今名。
乾和十六年八月殂。
在位十六年。
年三十九。
僭谥文武光圣明孝皇帝
庙号中宗
陈子昂唐初 659 — 7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59—700,一作661—702 【介绍】: 梓州射洪人字伯玉
陈元敬子。
少任侠,后苦节读书。
举光宅进士
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
随武攸宜击契丹,表掌书记,军中文翰皆委之。
圣历元年以父老解职归乡,旋居父丧。
武三思指使射洪县段简罗织罪名,将其下狱,冤死狱中。
论诗标举“风骨”、“兴寄”,反对柔靡之风,为唐诗革新先驱。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9—700,一说661—702 字伯玉排行大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
曾任右拾遗,后人因称“陈拾遗”。
陈子昂出身豪族,少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
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第(此据赵儋《故右拾遗陈公旌德碑》。
按《唐才子传》云子昂登第在高宗开耀二年,误),任麟台正字
武周代唐,陈子昂上表称颂,后升任右拾遗
曾两度从军至北方边塞。
武后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
后为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
沈亚之以为段简乃受武三思指使(见《上九江郑使君书》)。
生平见卢藏用《陈氏别传》,新、旧《唐书》本传。
陈子昂于沿袭六朝余波之初唐诗坛深表不满,慨叹“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故欲革除“采丽竞繁”之齐梁诗风,以继承建安正始之诗重比兴寄托之传统(见《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陈子昂之诗与其诗论相合,代表作为《感遇》38首,反映武周时代之社会现实甚为广泛,抨击时弊亦较深刻,抒写胸臆之作则慷慨深沉,风格近于阮籍《咏怀》。
另有《登幽州台歌》虽仅4句,然为历来传诵之名篇。
陈子昂于唐诗有开启之功,甚得李、杜等人之推崇,韩愈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荐士》)金元好问云:“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论诗绝句》)其诗文集以四部丛刊本《陈伯玉文集》为通行,今人徐鹏校点之《陈子昂集》最完备。
诗注本有彭庆生《陈子昂诗注》。
全唐诗》存诗2卷。
《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唐诗汇评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第,诣阙上书,拜麟台正字
武后垂拱二年从军北征,归朝,补右卫胄曹参军,迁右拾遗
万岁通天元年,以参谋从武攸宜北讨契丹,立志许国,然不为所用,眨暑军曹,军,辞官还乡。
县令段简构陷系狱,忧愤而卒。
子昂为诗提倡“汉魏风骨”,所为书疏,亦全用散体,为唐代文学风气转变之先驱。
有《陈伯玉文集》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二卷。
今人彭庆生有《陈子昂诗注》。
子昂字伯玉
梓州射洪人
文明初进士
诣阙上书。
武后奇其才。
麟台正字
再转右拾遗
圣历初
以父老解官归侍。
县令段简觊其富。
因事系狱。
忧愤卒。
年四十三。
作品评论
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
陈拾遗首唱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
太白、韦、继出,皆自子昂发之。
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
不但《感遇诗》三十八首为古体之祖,其律诗亦近体之祖也。
周履靖《骚坛秘语》
陈子昂初变齐梁之弊,以理胜情,以气胜辞。
祖《十九首》、郭景纯陶渊明,故立意玄远而造语精圆。
《唐诗品》
唐初律体声华并隆,音节兼美,属梁、陈之艳藻,铲末路之靡薄,可谓盛矣,而古诗之流,尚阻蹊径。
拾遗洗濯浮华,斫新雕朴,《感遇》诸作,挺然自树,虽颇峭径,而兴寄远矣。
自馀七言诸体乃非所长,《春台》之作纯有楚声,此意寥寥,几乎尺有所短,竟使沈、宋扬波,宗称百代,慷慨瑰奇之气,尚诡于风人之度耶?
李攀龙《唐诗选序》
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
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
《艺苑卮言》
陈正字陶洗六朝铅华都尽,托寄大阮,微加断裁,而天韵不及;律体时时入古,亦是矫枉之过。
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
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孟云卿,本子昂之古雅,而加以气骨者也。
五言律体,极盛于唐,要其大端,亦有二格:、杜、沈、,典丽精工;王、孟、储、韦,清空闲远,此其概也。
唐至陈子昂,治觉诗中有一世界。
无论一洗偏安之陋,并开创草昧之意亦无之矣。
以至沈、、燕公、曲江诸家,所至不同,皆有一片广大清明气象,真正风雅。
唐人推重子昂,自卢黄门后,不一而足。
杜子美则云:“有才继骚雅”、“名与日月悬,韩退之则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独颜真卿有异论,僧皎然采而著之《诗式》。
近代李于麟,加贬尤剧,余谓诸贤轩轾,各有深意,子昂自以复古反正,于有唐一代诗,功为大耳。
正如夥涉为王,殿屋非必沉沉,但大泽一呼,为群雄驱先,自不得不取冠汉史,王弇州云:“陈正字淘洗六朝铅华都尽,托寄大阮,微加断裁,第天韵不及。
胡元瑞云:“子昂削浮靡而振古雅,虽不能远追魏晋唐初,自是杰出。
”斯两言良为折衷矣。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杜诗体浑大,非若中晚下细小工夫,作小结果。
《诗源辨体》
子昂五言近体,律虽未成,而语甚雄伟,武德以还,绮靡之习,一洗顿尽。
《诗辩坻》
陈伯玉律诗,清雄为骨,绵秀为姿,设色妍丽,寓意苍远。
由初入盛,此公变之。
沈、宋堂皇,悉皆祖构于此。
盛唐诸诗人,惟能不为建安之古诗,吾乃谓唐有古诗。
若必慕汉魏之声调字句,此汉魏有诗而唐无古诗矣。
旦彼所谓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正惟子昂能自为古诗,所以为子昂之诗耳。
《唐诗别裁》
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格未遒。
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
子昂胸中被古诗膏液熏蒸十分透彻,才下笔时,便有一段元气,浑颢驱遣,奔赴而来。
其转换吞吐,有掩映无尽之致,使人寻味不置,愈入愈深,非上口便晓者比。
但是他见得理浅,到感慨极深处,不过逃世远去,学佛学仙耳,此便是没奈何计较。
子昂、太白皆疾梁、陈之艳薄,而思复古道者
子昂以精深复古,太白以豪放复古,必如此乃能复古耳。
若其揣摩于形迹以求合,奚足言复古乎?
射洪风骨矫拔,而才韵犹有未充,讽诵之次,风调似未极跌荡洋溢之致。
骨格清凝,苍苍入汉,源于《小雅》,故有怨诽之音。
《感遇》诸篇,璆然冠代,称物既芳,寄托遥远,固当仰驾阮公,俯陵左相
幽州》豪唱,述为名言,如《河梁赠答》,语似常谈,而脱口天成,适如人意。
海内文宗,非虚誉也。
李显初唐 656 — 7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6—710 【介绍】: 唐朝皇帝。
高宗第七子。
既嗣位,母武后临朝称制,废之为庐陵王,迁均州,又迁房州
武周圣历二年,复为太子
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以羽林兵讨乱,始复帝位及唐国号。
复位后,皇后韦后武三思等专权,安乐公主卖官鬻爵。
前后在位七年,为韦后安乐公主毒死。
谥孝和皇帝
帝讳
高宗第七子。
显庆元年生。
二年封周王
仪凤二年封英王
改名哲
永隆元年八月立为皇太子
宏道元年十二月即位。
嗣圣元年
后废帝庐陵王
房州安置。
圣历元年复立为皇太子
仍名显。
神龙元年正月复辟。
十一月尊号应天皇帝
三年八月尊号应天神龙皇帝
二年被废。
复位四年。
年五十五。
谥曰孝和皇帝
庙号中宗
追尊太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集四十卷。
李旦初唐 662 — 7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2—716 【介绍】: 唐朝皇帝。
高宗第八子。
初名旭轮改名轮,又更现名。
通训诂,工草隶书。
封殷王,改豫王
母武后废其兄中宗,立为皇帝。
及改国号周,赐姓武,以为皇嗣
中宗房州还,复为皇太子,封其为安国相王
中宗被杀,其子李隆基起兵诛韦后,遂拥其即帝位。
在位三年,传位于太子隆基,自为太上皇
卒谥大圣真皇帝
帝讳
高宗第八子。
龙朔二年生。
封殷王
乾封元年封豫王
总章二年封冀王
初名旭轮
改名轮
上元三年封相王
永淳二年又封豫。
改今名。
嗣圣元年二月即位。
武后临朝。
天授元年降为皇嗣
仍名
圣历元年又封相。
复今名。
神龙二年改封安国相王
唐隆元年六月复辟。
延和元年八月传位元宗。
在位三年。
年五十五。
谥曰大圣贞皇帝
庙号睿宗
加尊元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集十卷。
裴谈武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中解县洗马川人。
累官怀州刺史御史大夫
中宗神龙元年大理卿
因依附武三思,排挤张柬之桓彦范等,于神龙二年刑部尚书
景龙四年,擢同中书门下三品留守东都
睿宗即位后,贬蒲州刺史
玄宗开元二年,被指为酷吏,诏自滑州刺史放归草泽。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其先居解县洗马川(今山西永济东)。
曾任怀州刺史御史大夫
中宗神龙元年(705)官至大理卿
阿附武三思,排挤桓彦范张柬之等大臣,二年,擢刑部尚书
景龙四年(710),以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留守东都
同年八月,贬为蒲州刺史
玄宗开元二年(714)以酷吏为人所不齿,诏由滑州刺史放归草泽。
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上》及《周利贞传》、《桓彦范传》,《唐会要》卷四一。
全唐诗》存《回波乐》词1首。
钱俶吴越 929 — 988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钱弘俶 忠懿王 948年—978年
乾祐 948年—950年 用后汉高祖刘知远年号
广顺 951年—953年 用后周太祖郭威年号
建隆 960年—963年十一月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
乾德 963年十一月—968年十一月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
开宝 968年十一月—976年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
太平兴国 976年十二月—978年五月 用北宋太宗赵光义年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9—988 【介绍】: 五代吴越国君
钱元瓘第九子。
字文德初名弘俶
胡进思既废兄钱倧,即迎吴越国王
卑事后后周
宋太祖江南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纳所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宋,封淮海国王,后累封邓王
在位三十年。
卒谥忠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9—988 字文德原名弘俶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第九子。
开运四年(947),出镇台州
乾祐元年(948)初,即吴越国王位。
在位30年,保土安民,恭事中朝,两浙颇为安宁
曾先后助后周世宗宋太祖南唐
开宝九年(976)宋朝觐,逾月而归。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宋。
封为淮海国王,又改封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邓王
卒谥忠懿
新、旧《五代史》及《宋史》有传。
钱俶善草书,喜吟咏。
有《政本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另《吴越钱氏传芳集》、《四明尊者教行录》等书尚存诗14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弘俶字文德,元瓘第九子。
内牙统军使胡进思等废兄弘倧,迎弘俶吴越国王
,累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凡三十五年
太平兴国三年,纳疆土归宋。
封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徙封邓王
雍熙四年(一作端拱元年)卒,年六十,追封秦国王谥忠懿
著有《政本集》十卷,陶谷为之序。
字文德
文穆王第九子。
晋天福四年内牙诸军指挥使
开运四年出镇台州
是年忠献王薨。
弟宏倧袭位。
内牙统军使胡进思废宏倧。
立之。
汉乾祐二年授东南面兵马都元帅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中书令杭州越州大都督上柱国吴越国王
三年加守尚书令
周显德中加天下兵马都元帅
宋建隆元年进授天下兵马大元帅
太平兴国三年再朝京师。
遂上表纳土。
封淮海国王
雍熙元年改封汉南国王
出为武胜军节度使
改封南阳国王
表辞国王。
改封许王
端拱元年封邓王
八月薨。
年六十。
追封秦国王
谥忠懿
李瑛盛唐 ? — 7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7 【介绍】: 宗室。
玄宗第二子。
本名嗣谦
封真定郡王进封郢王,后立为皇太子
赵丽妃本伎人,有才貌,善歌舞,初得幸于帝,及武惠妃宠幸,丽妃恩弛,颇怏怏,惠妃诉于帝,几废太子,以张九龄谏而止,及李林甫当国,卒遭害。
元宗第二子。
本名嗣谦
景云元年九月封真定郡王
先天元年八月进封
开元三年正月立为皇太子
十年加元服。
十三年改名鸿
二十五年改今名。
武惠妃有宠。
杨洄希旨。
将为乱。
惠妃證成之。
废为庶人。
俄赐死城东驿。
僧怀让唐 677 — 7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7—744 【介绍】: 唐僧。
金州安康人
俗姓杜
年二十许出家。
慧能受顿悟法。
玄宗先天二年,住南岳般若寺观音台,弘扬慧能学说,开南岳一系,世称南岳怀让
弟子有马祖道一等。
卒谥大慧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金州安康之杜氏。
弱冠诣荆南玉泉寺
事恒景律师
剃发受具。
乃叹曰。
出家之道。
岂止此乎。
时有坦禅师者。
指见嵩丘老安。
安因指见六祖能大师
祖问什么处来答嵩山来。
问曰。
什么物恁么来。
答曰。
说似一物即不中。
问曰。
还可脩證否。
答曰。
脩證即不无。
污染即不得。
祖曰。
即此不污染者。
诸佛之所护念。
尔既如此。
吾亦如此。
既受记莂。
遂执侍祖者。
一十五载。
先天二年
始往衡岳般若寺
开元中
传法院沙门道一日禅坐不卧。
知是法器。
往问曰。
大德坐禅图个什么答曰。
图作佛。
乃取砖。
磨于其前石上。
一问
曰图作什么。
曰。
图作镜。
一曰。
磨砖岂能作镜耶。
曰。
坐禅岂能作佛。
一曰。
如何即是。
曰。
如牛驾车。
车若不行。
打车即。
是打牛即是。
一无对。
曰。
汝学坐禅。
汝学坐佛。
若坐禅者。
禅非坐卧。
若坐佛者。
佛无定相。
于无住法。
不应取舍。
汝若坐佛。
即是杀佛。
若执坐相。
非达理也。
一礼拜问曰。
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
曰。
汝学心地法门。
如下种子。
我说法要。
如彼雨露。
汝缘合故当见其道。
一问曰。
道非色相。
云何见。
曰。
心眼开明见非见。
一曰。
有成坏否。
曰若以成坏聚散。
而见道者
非见道也。
听吾偈曰。
心地舍诸种。
遇泽悉皆萌。
三昧华无相。
何坏复何成。
生于仪凤二年
天宝三载。
八月十日终。
寿六十八。
腊四十八。
宝历中谥大慧禅师
塔号最胜轮。
元和间常侍归登撰文勒碑。
释怀让
俗姓杜
金州安康人也。
始年十岁雅好佛书。
炳然殊姿特有灵表。
识者占是出家相非染俗贵。
人宝来瑞国庆无疆。
方之麟凤龟龙无万数也。
天地无全功。
气序有盈虚。
纲维缺坏补塞不足。
皆冥维密祐。
惟应度者乃烛厥理。
非庸庸所知也。
弱冠诣荆南玉泉寺事恒景律师便剃发受。
具叹曰。
夫出家者为无为法。
天上人间无有胜者。
经之所谓出四衢道露地而坐也。
坦禅师乃劝嵩丘觌安公。
安启发之。
因入曹侯溪觐能公。
能公怡然无馨无臭。
洪波泛臻大壑之广乎。
韶濩合奏大乐之和乎。
让之深入寂定住无动道场为若此也。
能公大事缘毕。
乃跻衡岳止于观音台。
时有僧玄至拘刑狱。
举念愿师救护。
早知而勉之。
其僧脱难云。
是救苦观音。
得斯号也。
亦由此焉。
化缘斯尽。
传法弟子。
曰道峻。
道一
皆升堂睹奥也。
其后一公振法鼓于洪州
其门弟子曰惟宽怀。
道一大缘。
将讫谓宽等曰。
吾师之道存乎妙者也。
无待而常。
不住而至。
能事集矣。
金口所生从法而化。
于我为子及汝为孙。
一灯所传何有尽者。
仪凤二年生。
至天宝三载八月十日终于衡岳
春秋六十八。
僧腊四十八。
一公建塔于别峰。
元和中宽晖至京师扬其本宗法门。
大启传百千灯。
京夏法宝鸿绪于斯为盛。
至八载衡阳太守令狐权问前迹。
权舍衣财以充忌斋。
自此每岁八月为观音忌焉。
宝历中敕谥大慧禅师
塔号最胜轮。
元和年中常侍归登撰碑云。
僧道光唐 682 — 760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褚氏
未详何许人。
年踰龆龀。
即出家。
受具后。
遂学毗尼于光州岸公
门下。
素持诵法华至老尤不怠。
上元元年
示疾终于钱唐法华寺
春秋七十九。
法腊五十八。
释道光
姓褚氏
喻龀出家方冠受具。
光州和尚学通毗尼。
于时夏浅德崇坛场属望。
盖天赉真士为东南义虎。
云雨慈昧笙镛道声。
持法华经创塔庙。
洎没身不怠也。
上元元年庚子仲秋示疾终于本寺。
春秋七十九。
法腊五十八。
是日驰阳昧昧淫雨㴓㴓。
烈风崇朝嘉木为折。
乃东土福尽之徵也。
俄然喜气五色亭亭如盖。
移晷不散偏映精庐。
即西方往生之意也。
未殁。
其月三日质明。
支疾凝神依色身观。
弥陀具相现在其前。
满庭碧华昔所未睹者。
四日昧爽有异人请和尚
遂开目弹指曰。
但发菩提心。
至五日曼陀罗华自天而雨。
门人神烈义津。
追慕弗遑。
各分法味。
流布行化香火无穷云。
李隆基盛唐 685 — 7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5—762 【介绍】: 亦称唐明皇
唐朝皇帝。
睿宗第三子。
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
封楚王,后为临淄王
中宗景龙四年,密谋匡复,兵诛韦后,奉父睿宗即帝位。
旋受禅为帝,在位四十四年。
初以姚崇宋璟为相,革除弊政,国力强盛,史称开元之治。
后宠杨贵妃,用李林甫杨国忠相继执政,吏治腐败,又好声色,奢侈荒淫,至天宝十四载,爆发安史之乱,避难奔蜀。
太子李亨即位灵武,被尊为太上皇
返京居西内,左右悉遭贬逐,抑郁而卒,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5—762 即唐玄宗谥曰明,故亦称唐明皇
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封临淄郡王
因诛韦后有功,立为太子
先天元年(712)继位,在位45年,前期励精图治,以张九龄姚崇宋璟为相,形成“开元之治”;后期沉湎酒色,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执政,国事日非,终于引发“安史之乱”。
后因受肃宗监视,悒郁而死。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纪。
玄宗多才多艺,知音善书,工诗能文。
王世贞云:“明皇藻艳不过文皇(太宗),而骨气胜之。
”又云:“虽使燕许草创,沈宋润色,亦不过此。
”(《艺苑卮言》卷四)《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8首,诗序1首。
唐诗汇评
李隆基(685—761),即唐玄宗世称唐明皇
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睿宗第三子。
景云初,以诛韦氏功,立为皇太子
延和元年即帝位。
天宝末安禄山叛乱,潼关失守后奔蜀,册太子亨即位灵武
两京收复后,还京。
上元二年卒。
隆基多才艺.知音律,善书法,工诗能文,有《玄宗集》,己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词学图录
李隆基(685-762)庙号玄宗
陇西成纪人睿宗第三子。
旧唐书·本纪》称"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
有《好时光》词云:"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
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帝讳隆基
睿宗第三子。
垂拱元年生。
三年封楚王
长寿二年降封临淄郡王
韦后矫诏称制。
帝定策讨乱。
殿中监
唐隆元年进封平王
睿宗即位
立为皇太子监国
延和元年七月即位。
累加尊号开元天地大宝圣神文武孝德證道皇帝。
至德元载七月禅位。
册为上皇天帝。
在位四十五年。
年七十八。
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庙号元宗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或曰:“唐自神龙以还,品格渐高,颇通远调。
”夫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其于诗义,亦固然尔。
玄宗内智明朗,睿心疏畅,既新国步,遂拾词华。
元之际,君臣悦豫,饯别临游,动纾文藻,而感旧瞩芳,探奇校猎,情欣所属,辄有命赋。
一时赓歌之盛,上武虞皇,下收藻,词人竞进,六艺争长,固已陵夸建安之迹,而泳贞观之馀波矣。
贞观之初,浮靡虽去,而绮丽犹扬。
殆乎垂拱之后,法章陈具,吏事深刻,人怀密志,无复疏节,先时风轨,为之一变。
故感惕之言,易流于激,悲愤之调,不吐其华,骨气顿高,风神遂委,而藻思丽情渐异往时矣。
天宝之后,治人凋谢,而乱梗外集,飘零奔溃,无复治朝之风,求之风人闲雅之意,盖亦徵(微)矣。
三变之端,殆有出于此乎!
《艺苑卮言》
明皇藻艳不过文皇,而骨气胜之。
语象,则“春来津树合,月落戍楼空”;语境,则“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语气,则“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语致,则“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虽使燕、许草创,沈、宋润色,亦不过此。
钟云:六朝帝王鲜不能诗,大抵崇尚纤靡,与文士竞长,偏杂软滞,略于文字中窥其治象。
明皇而骨韵风力一洗殆尽,开盛唐广大清明气象,真主笔舌与运数隆替相对。
刘鋹南汉 943 — 980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𬬮 958年—971年
大宝 958年八月—971年二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3—980 【介绍】: 五代时南汉国君
刘晟长子。
初名继兴封卫王
嗣位,改元大宝
性昏庸残暴,独任其嬖幸宦官
在位十三年,史称后主
宋开宝中潘美伐之,出降,送至汴京,赦为左千牛卫大将军封恩赦侯
太平兴国初进封卫国公,卒。
初名继兴
第三主晟长子。
封卫王
乾和十六年八月袭位。
改今名。
大宝十四年
宋师至。
降于军门。
封恩赦侯
太平兴国五年薨。
在位十四年。
入宋九年
追封南越王
柴宗训后周 953 — 973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柴宗训 恭帝 显德 959年—960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3—973 【介绍】: 五代后周皇帝。
柴荣第四子。
七岁封梁王
同年即位,立八月,逊位于宋,降封郑王
宋开宝中卒,谥恭
帝讳宗训
世宗子。
广顺三年生。
显德六年六月封梁王
其月即位。
七年正月
禅位于宋。
降封郑王
在位一年。
入宋十三年薨。
年二十一。
谥曰恭皇帝
韦元甫唐 ? — 7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1 【介绍】: 京兆杜陵人
韦玢子。
少修谨,敏于学行。
初为白马,以吏术知名。
本道采访使韦涉器之,奏充支使,与同幕判官员锡齐名。
元甫精简牍,详讯覆,时号“员推韦状”。
代宗大历初,以宰臣杜鸿渐荐,征为尚书右丞
寻迁扬州长史淮南节度观察等使。
扬州三年,政尚不扰,事亦粗理。
以疾卒于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1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玄宗天宝初释褐白马五载(746)任河南采访支使
司勋员外郎,约于肃宗乾元二年(759)江西观察使
代宗宝应元年(762)润州刺史永泰元年(765)徙浙西观察使
大历三年(768)征为尚书右丞闰六月淮南节度使
六年八月卒,谥昭
生平见《旧唐书》本传、《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八。
元甫工诗文,精于简牍,与员锡并称“员推韦状”。
全唐诗》存诗1首。
元甫初任滑州白马
累迁苏州刺史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使
大历初徵为尚书右丞
扬州长史御史淮南节度观察等使。
六年卒。
鲍防唐 723 — 7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襄州襄阳人字子慎
玄宗天宝末进士
历官殿中侍御史太原少尹河东节度使
德宗时礼部侍郎,迁工部尚书致仕。
卒年六十九。
谥宣
治处皆有政声,策贤良方正,得穆质裴复柳公绰等,世美知人。
工诗,每讥切时弊。
中书舍人谢良弼友善,时号鲍、谢。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3—790 字子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郡望洛阳(今属河南)
玄宗天宝十二载(753)进士第,授太子正字
天宝末避乱归乡。
代宗广德元年(763)为浙东节度使薛兼训从事江南文士往依者甚多,与严维等人联唱,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
大历五年(770)后历仕河东节度使福建观察使江西观察使
德宗建中四年(783)礼部侍郎兴元元年(784)至贞元二年(786)知贡举封东海郡公
京兆尹五年工部尚书致仕,徙居洛阳
六年八月卒。
生平见穆员工部尚书鲍防碑》,新、旧《唐书》本传。
工诗,天宝中撰《感遇》17篇,传诵一时。
穆员称其“以古之政法,刺讥时病,丽而有则。
属诗者宗而诵之”(《鲍防碑》)。
全唐诗》存诗8首、又联句3首,其中3首为误收。
《全唐诗续拾》补联句3首。
唐诗汇评
鲍防(722-790)字子慎洛阳(今属河南)人。
幼孤贫,笃志好学。
天宝十二载(753)进士第,授太子正字
肃宗时,为薛兼训从事.大历初兼训观察浙东,又以侍御史尚书郎佐幕。
入朝为职方员外郎
十二年,自太原少尹河东节度行军司马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
京畿福建江西观察使
朱泚之乱,从驾至奉天,擢礼部侍郎
后以工部尚书致仕,卒。
有诗名,大历中在越与谢良辅丘丹严维等唱和,与良辅并称“鲍谢”。
有《鲍防集》五卷,又《杂感诗》一卷,均佚。
全唐诗》存诗八首,杂有鲍溶诗。
字子慎
襄州襄阳人
进士
历佐幕府
入为职方员外郎
代宗朝拜左散骑常侍
从德宗幸奉天
礼部侍郎
封东海郡公
工部尚书
卒年六十九。
赠太子少保
谥曰宣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于诗尤工,打所感发,以讥切世弊,当时称之。
中书舍人谢良弼友善,时号“鲍谢”。
工于诗,兴思优足,风调严整,凡有感发,以讥切世弊,正国音之宗派也。
谢良弼为诗友,时亦称“鲍谢”云。
皇甫冉鲍防、二张诗,在唐中叶,所谓铁中铮铮者。
王纬唐 728 — 7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并州太原人字文卿
善属文。
明经
长安
代宗大历中,与李佖俱为江西观察使路嗣恭判官,佖见恶于元载嗣恭希意欲杀之,解免。
及佖执政,奏于己有私恩,德宗许其报之,进给事中,又擢浙江观察使
德宗贞元十年,加御史大夫诸道盐铁转运使
裴延龄,改检校工部尚书
性勤俭,居官清白,而伤于苛碎。
卒年七十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8—798 字文卿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叔父之涣,有诗名。
代宗广德元年(763)宣州与袁惨等唱和。
后登明经第,历长安
大历七年(772)江西观察判官八年岭南节度判官
约于十二年入为金部员外郎,累历彭州刺史等。
德宗贞元三年(787)给事中八月出为浙西观察使十年诸道盐铁转运使十三年罢使。
十四年卒。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2首。
字文卿
并州太原人
明经
以书判入等。
累官彭州刺史检校庶子御史中丞西川节度营田副使
贞元中检校工部尚书
十四年卒。
年七十一。
赠太子少保
第五琦唐 729 — 7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9—799 【介绍】: 京兆长安人字禹圭
少以吏才进。
肃宗时监察御史勾当江淮租庸使,兼诸道度支使、盐铁铸钱使
以盐铁名使,自始。
立盐法,禁私盐,由官府专卖。
乾元中,铸乾元重宝钱,以一当十,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铸重轮乾元钱,一当五十。
既而谷价腾贵,私铸蜂起,乃长流夷州
代宗宝应初起为朗州刺史,有异政,入为太子宾客,改京兆尹,俄加判度支等使,擢户部侍郎
前后主财政十余年。
后坐与鱼朝恩狎,贬为括州刺史,徙饶、湖二州,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
德宗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3?—782 字禹圭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少以吏干进,玄宗天宝末累至北海录事参军
肃宗至德元载(756)监察御史江淮租庸使,寻加山南等五道度支使
乾元元年(758)度支郎中御史中丞,创榷盐法,寻进户部侍郎判度支,领诸道转运盐铁等使
二年拜相,十一月忠州长史三年夷州
代宗宝应元年(762)后起为关内元帅副使粮料使京兆尹户部侍郎等,封扶风郡公
大历五年(770)括州刺史,累移太子宾客
德宗建中三年(782)八月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独孤及称其诗“词清兴深,常情所不”(《与第五相公书》)。
全唐诗》存诗2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