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元朝
金履祥宋末元初 1232年3月16日 — 13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1303 【介绍】: 宋元间婺州兰溪人字吉父
少有经世志,博览群书。
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从登何基之门,专治朱熹之学。
咸淳七年襄樊围急,建言由海道攻燕,所言经过地方、洋面等,悉与后来元朝海运路线相符。
德祐初,起为史馆编校,不就。
宋亡,隐金华山中,训迪后学。
晚居仁山下,学者称仁山先生
卒谥文安
有《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證》、《通鉴前编》和《仁山》等。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吉甫兰溪人
郡守
辟长钓台书院,有《仁山》。
全宋文·卷八二五四
金履祥(一二三二——一三○三)字吉父号次农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
师事同郡王,又从何基游,绝意进取。
德祐初,以迪功郎史馆编校召,力辞不就。
宋亡,家居不仕,寄情啸咏。
晚岁筑居仁山之下,学者称为仁山先生
著有《通鉴前编》二十卷、《大学章句疏义》二卷、《论语孟子集注考證》十七卷、《书表注》四卷、《仁山文集》六卷(以上均存)等。
元大德七年三月卒,年七十二。
柳贯《故宋史馆编校仁山金公行状》(《柳待制文集》卷二○),章贽《仁山金文安公传略》(《仁山文集》卷五附),《元史》卷一八九有传。
陈空崖元初 ? — 1297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陈空崖 正治 1297年十月—1297年十月
简介
陈空崖(?-1297年10月28日),宋朝末年元朝初年温州人
大德元年(1297年)陈空崖自称恢复宋朝改元正治
释持定元 1240 — 1303
禅师
吉安王氏子也。
名持定
久依雪岩
因陈颂。
得号铁牛
其颂曰。
铁牛无力懒耕田。
带索和犁就雪眠。
大地白银都盖覆。
德山无处下金鞭。
钦公曰。
好个铁牛儿。
故人以是称之。
初得度于肯庵勤禅师处。
常读杂华经。
以为积功累行修行旷劫始得成佛。
复自忖曰。
审如是众生。
无有成佛之期耶。
乍闻教外别传之旨。
身心踊跃。
疾走参雪岩钦公
乞居槽厂。
喜作净头
怜之曰。
禅者无太劳乎。
对曰。
欲求无上妙道。
岂敢言劳。
示以偈曰。
昭昭灵灵是甚么。
眨得眼来已蹉过。
厕边筹子放光明。
直下原来只是我。
不领旨。
一日示众曰。
兄弟做工夫。
若也七日夜。
一念无间。
目不交睫。
无个入处。
斫取老僧头去。
益愧励。
晓夜参究。
忽染疴。
自取触器。
就坐屏处。
单持正念。
目睫不交者七日。
至中夜。
顿觉山河大地。
觌露真常
良久如闻击木声。
遍体汗流。
其病亦瘳。
举似钦公
复怜之曰。
百尺竿头进步为奇。
更加精进。
经六载。
钦公垂问。
亡僧死了烧了。
向甚处去。
无酬对者。
代曰。
山河及大地。
全露法王身。
乃洞彻。
言下厉声曰。
和尚举扬般。
若惊得法堂前石狮子。
笑舞不休。
曰。
试哮吼看。
曰。
劫外春回万物枯。
山河大地一尘无。
法身超出山河举。
笑倒西天碧眼胡。
敲香几曰。
山河大地一尘无。
者个是甚么。
作掀禅床势。
钦公笑曰。
一彩两赛。
乃辞去。
流览名胜山水。
有以巨刹相挽。
概不欲居。
乃曰。
人劳于前。
我逸于后。
其可乎。
衡州酃县
桃源山
眷其幽邃。
刀庐于桃源。
桃源深处人迹罕。
到烟雾晦冥。
而山君水王出没无时。
以迷悟因缘示之。
授其五戒。
于是神灵呵护。
未久丛席大成。
号曰灵云寺
为人好培养衲子
四事周备。
间与谈论。
靡所不至。
然自受用处数十载。
一折脚木榻而已。
遇人无贵贱。
危坐烧香。
清茶对话竟。
日夕无倦色。
常有士夫过访。
颦叹不堪而去。
伯颜公入山问道。
联床旬日。
临行倚杖门。
送曰。
公今生失脚。
堕于尊贵。
一念不来。
即来生也。
再若失脚。
山僧无奈公何矣。
会公除政府欲疏。
朝廷赐衣号。
晓以偈曰。
大地山河一铁牛
多年忘把鼻绳收。
堪嗟槐国人如市。
旦暮笙歌闹画楼。
颜公发柬以示僚属。
其挂冠归田者数人。
而在朝办道者甚众。
大德壬寅冬
手书长语示众。
其略曰。
尘世非久。
日销月磨。
源一脉。
三十年后。
流出一枝。
无孔笛虚空吹。
起太平歌。
癸卯春
泊然坐化。
阅世六十有四。
坐三十三
函全身于陶器。
瘗于寺北沙潭。
三年后启视之。
爪发俱长。
色如生。
赞曰。
余读中峰广录。
至题定公赞。
茶陵千仞灵云寺声播元朝数百州之句。
默想公之为人。
必大有可观。
中峰故归重之如此。
及简灯录。
见公投机颂。
如多宝佛塔涌起虚空。
人人得而瞻仰。
益知公悟处的当与高峰齐名宜矣。
僧行端元 1254 — 13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4—1341 【介绍】: 僧。
临海人字元叟一字景元自称寒拾里人俗姓何
世为儒家。
十一岁在馀杭化城院出家。
成宗大德中赐号慧文正辩禅师,主中天竺,迁灵隐
后主径山作大护持师二十年。
工诗文。
有《寒拾里人稿》。
行端字景元一字元叟临海儒家何氏子。
年十一,得度于馀杭化城院。
初参藏叟和尚径山,言下豁然顿悟,藏叟告寂,依净慈巩石林记室
与陵虚谷、海东屿、熙晦机、永东州、真竹阁为莫逆交。
寻挂锡灵隐伏虎岩,住径山
请居第一座,既而退处楞伽室。
大德间,出世湖之资福,名闻京国。
至大间,特旨赐号曰「慧文正辩」,行宣政院举主中天竺,迁灵隐
延祐间,有旨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命升坐说法,竣事入觐,加赐「佛日普照」之号。
南归养高于良渚西庵泰定间,降玺书命主径山,作大护持者二十年。
至正辛巳,终于丈室,世寿八十八,僧腊七十八。
元叟以馀力施于篇翰,尤精绝古雅,自称「寒拾里人」。
尝拟寒山子诗百馀篇,四方衲子多传诵之。
林石田隐居吴,不与世接,独遗以诗曰:「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
」其取重前辈如此。
行端
字元叟
临海何氏。
世为儒家。
年十一。
从叔父茂上人。
得度于馀杭化城院。
气识渊邃。
慨然以道自任。
藏叟老禅师径山
得旨。
次至净慈石林巩公
处以记室
大德庚子
出世湖之资福。
名闻京国。
特旨赐慧文正辩禅师
中书平章张公。
举师住中天竺。
复迁灵隐
有旨。
设水陆斋于金山
命师说法。
竣事入觐。
奏对称旨。
加赐佛日普炤之号。
南归即退。
庐于良渚西庵
至治壬戌
三宗四众。
相率白于行宣政院
请师补径山
仍阖奏请降玺书护持。
师至是凡三被金襕之赐。
人以为荣。
而师漠如也。
径山席三十年。
足不越阃。
隆德重。
方仰之
间作诗文。
清绝古雅。
林石田前辈吴山
闭门无接。
于师特敬慕之。
尝赠师以诗。
有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之句。
石田知师。
以诗犹知见重。
况知师以道者乎。
虎岩径山时。
师为第一座。
每闻岩法座上。
举云。
度宗为北兵攻急。
道士设大醮。
奏章天廷。
问国家重事
高公章。
久不得报。
既竣事问故。
高公云。
为定径山四十八代住持。
天门不开。
故得报迟也。
岩举此谓。
住持非苟然。
至于四十八代住持。
尚预定之天庭。
师闻颇心非之。
及师继席。
适当其次。
至正辛巳
示寂。
窆全身于寂炤院。
八十八岁也。
禅师名行端
号元叟
生台之临海何姓。
何姓世以儒显。
母王氏。
博释五经章安子弟。
咸宗之如汉之曹大家
南宋宝祐乙卯岁生端。
端生不茹荤。
襁褓中见沙门遂喜。
甫六岁。
母王氏授以论孟。
咿唔成诵。
乃至经子章句悉不可难。
每遇纷华杂遝。
则庄坐如在定。
母因奇之曰。
吾家千里驹也。
然恐不为世用。
端叔父茂上人者。
早岁为僧。
馀杭化城院。
适归省故里。
竟从之剃染。
遍游丛林。
径山藏叟
临机悟旨。
藏叟悦之。
一日藏叟问端曰。
汝是台州人那。
对曰。
台州
叟便喝。
拜。
叟又喝。
起叉手。
叟曰。
放汝三十棒。
喏。
藏叟又曰。
还知我泉南无僧否。
曰。
和尚聻。
叟便棒。
按住曰。
莫道无僧好。
叟大笑而起。
既罢参。
乃徜徉西湖山水间
自称寒拾里人
育王珙作偈招曰。
夜半落霜花。
日轮正卓午。
寥寥天地间。
只有寒山子
不答。
乃典净慈书记
时净慈石林巩禅师居焉。
吴山石田林处士
久隐不与世接。
乍见篇翰。
独以诗柬
有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之语。
又远访雪岩钦仰山
曰。
驾发何处。
曰。
两浙
曰。
因甚语音不同。
曰。
合取口。
曰。
獭径桥高。
集云峰峻。
未识阇黎在。
拍手曰。
鸭吞螺蛳。
眼睛突出。
顾侍者点好茶来。
曰。
也不消得。
于是以上礼宾之。
元成宗大德初
虎岩伏
分座于径山
庚子
出住湖州翔凤。
乃曰。
大慧祖师道。
宁以此身代大地众生。
受地狱苦。
终不将佛法作人情。
径山先师藏叟和尚
一生不肯四天下人。
纵饶释迦老子达磨祖师到来。
也须退身有分。
僧在侍者寮两年。
弄尽机关。
做尽伎俩。
直是没凑泊它处。
所以知其为大慧嫡孙。
今有炷香供养它。
也要大家證明。
甲辰
诏主中天竺。
并赐慧日正辨师号。
皇庆壬子
灵隐
仁宗设无遮大会于金
證之。
又加号佛日。
乃退居良渚西庵
英宗至治壬戌间。
起端居径山
径山
人才之盛。
不减妙喜
楚石琦辈。
时称僧杰焉
虞公文靖以文献宗时
兼游诸禅宿之门。
自称微笑居士
每方杨大年之为人。
多剥啄诸家语录。
而读提唱。
乃谓其子弟曰。
元叟生平。
谛理恢拓。
广说略说。
莫不弘伟。
然关要隐而不发。
以待其人。
大慧之流风馀韵。
犹有如此者。
不谓老夫复相识耳。
其提唱曰。
寂静中做工夫者。
以寂静为究竟。
他且不是你寂静中究竟底物。
愦闹中做主宰者。
以愦闹为得意。
它且不是你愦闹中得意底物。
经教中领览者。
以经教为根本。
它且不是你经教中领览得底物。
师友中讲磨者。
以师友为渊源。
他且不是你师友中讲磨得底物。
此无形段金刚大士。
从尘点劫来。
直至而今。
如潜泉鱼鼓波而自跃。
你拟向东边讨它。
它向西边立地。
你向南边讨它。
它向北边立地。
教它与一切人安名立字即得。
一切人与它安名立字即不得。
一切处一切时。
与你万象为主。
万法为师。
此其是也。
自非上根利智具杀人不眨眼底手段。
将第八识断一刀。
岂有成办时节。
又曰。
自家根蒂下。
积生累劫。
多诸恶习。
若也照烛不破。
剔脱不行。
日用间岂免触途成滞。
一切法中。
或有所疑地。
即碍杀了你。
一切法中。
或有所爱水。
即淹杀了你。
一切法中或有所瞋火。
即烧杀了你。
一切法中或有所喜风。
即飘杀了你。
四者既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
明暗色空。
森罗万象。
到处粘作一团。
如黐胶相似。
驱你入驴胎。
使你入马腹。
总繇它在。
千佛出世。
亦无如之何矣。
开化四十二年。
三受金襕。
密秘之。
不以披搭。
所赐金帛悉赈贫乏。
复多怒。
老益甚。
每据坐。
竟日传餐诃骂。
及入寝室。
或窃问其故。
乃左右顾视。
欲举已忘。
故道俗于怒骂中。
得旨者甚多。
顺帝至正壬午秋
示微疾。
问侍僧曰。
呼之曾已休。
吸之尚未舍。
安同诸苦源。
来者不来者。
如何是来者不来者。
僧无语
端良久曰。
后五日看。
至期更衣趺坐曰。
本无生灭。
焉有去来。
冰河发𦦨。
铁树花开。
垂一足而化。
世年八十八。
僧腊七十六。
所剪爪发。
舍利累然。
閟全身于鹏抟峰北。
谥曰普照
塔曰寂照。
退居良渚日。
忽有梵僧。
仗锡来徵般若枢要。
示以狮王奋迅三昧。
其僧稽首蹈空而去。
左右皆惊愕。
曰。
掩鼻偷香。
何足羡也。
赞曰。
大慧四传至端禅师
二百载矣。
几如劲弓之末。
其势不能穿鲁缟。
师崛出珍公之门。
而道被三朝。
德迈九洲。
源厚流长。
不亦宜乎。
或谓。
师之后大抵说法朝廷。
岂其家化以金马门为隐者耶。
曰否。
不离菩提树下。
而据吉祥座者。
斯何人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行端字原叟姓何氏临海人也。
年十二,从叔父得度于馀杭化城
苦求大法,至忘寝食。
而生有夙慧,文字不由师授,自能通晓。
初参藏叟珍问:“何处人?
”答云:“台州
便喝,展坐具。
又喝,乃于言下豁然有省。
既寂,复依净慈石林巩记室,与虚谷、东屿、晦机为莫逆交。
大德庚子主湖之资福,遂以瓣香归藏叟。
五载,学人奔凑,名闻京国,赐号“慧文正辩”。
复迁中竺、灵隐径山诸刹,屡承恩宠,三锡金襕。
延祐丙辰,有旨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命主其事。
事讫入觐于便殿,从容奏对,深契圣衷,更赐“普照”之号。
拂衣南旋,止于良渚西庵,二十年足不越阃,慕其道者鳞萃,几无所容。
至正辛巳八月四日,坐书偈云:“本无生死,焉有去来。
冰河发燄,铁树花开。
”投笔垂一足而化,寿八十八,腊七十六,留龛七日,颜貌如生。
塔于径坞曰,寂照分爪发,别建塔于化城
李孟元 1255 — 13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5—1321 【介绍】: 潞州上党人,徙汉中字道复号秋谷
七岁能文,博学强记,通贯经史。
世祖时累荐不就。
成宗大德初,侍仁宗于宫中,日陈善言正道,多所进益。
武宗之立有策画功。
仁宗嗣立,拜中书平章政事,力以国事为己任。
以宋儒及许衡从祀孔庙,行科举取士之制。
英宗即位,为铁木迭儿诬谤,降授侍讲学士
宇量闳廓,材略过人,三入中书,民间利益,知无不言,士无贵贱,贤者进拔。
为文有奇气。
卒谥文忠
有《秋谷集》。
字道复上党人,徙居汉中
至元中京师裕宗召见东宫,不及用。
成宗立,荐为太子师傅。
大德初,武宗抚军北方,仁宗留宫中,日陈善言正道,多所进益。
又从仁宗昭献元圣皇后降居怀州四年诚节如一。
成宗崩,安西王阿难答谋逆,力劝仁宗太后还都,收首谋及同恶者,奉御玺北迎武宗,及事定逃去,不知所之。
武宗即位仁宗皇太子
追叙其功,特授中书平章政事集贤大学士同知枢密院事
仁宗立,真拜中书平章政事,赐爵秦国公
皇庆元年,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延祐元年改封韩国公
七年仁宗崩,英宗初立,为丞相铁木迭儿所诬,尽前后封拜制命,降授集贤侍讲学士
至治元年卒,年六十七。
复元官,赠太保仪同三司上柱国进封魏国公谥文忠
韩公才气跌宕,落笔纵横,诗尤清壮丽逸。
仁宗尝亲授国公印章,召绘工惟肖其形,赐号秋谷,命集贤大学士王颙大书之,手刻为扁而署其上,又侧注曰:大德三年四月吉日,为山人李道复制。
因自号所著曰《秋谷集》。
元初因仍吏治,士气奄奄仅属。
韩公侍仁宗潜邸,日夕启沃,谓儒可与守成。
迨延祐当国,即议行贡举,其后如泰白野、余忠宣、李浔阳诸公,立节疆场,垂名竹帛,皆出自左右两榜。
元朝尊贤养士之报,于今为烈,揆厥由来,皆韩公主行科举之力也。
元成宗元 1265 — 1307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铁木儿 成宗 钦明广孝皇帝 1294年—1307年
元贞 1295年—1297年二月
大德 1297年二月—1307年 十一年五月元武宗即位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5—1307 【介绍】: 即铁穆耳
元朝皇帝。
世祖孙,太子真金(裕宗)子。
至元三十一年世祖卒,即帝位。
次年改元元贞
在位时下诏奉孔子,而裁减儒学提举司;命宋降臣以宋制为据,制订市舶法规;罢江南路释教总统所,清出大量佃户为编民。
使兄子海山击败西北叛王海都等。
但支出浩繁,岁入不过岁出之半。
又发动进攻八百媳妇国之役,西南骚动。
大德十一年卒,在位十三年。
蒙语尊号完泽笃皇帝
雅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可温人,字正卿初名雅古
文宗天历间进士
奎章阁参书,累官福建盐运司同知
有《正卿集》。
琥字正卿,可温人
尝家于衡鄂,登天历第。
初名雅古文宗御笔改为雅琥,授奎章阁参书
至元间,行中书,调选广西静江府同知
比上其名,中书正奏授高邮
广西多寇盗,而琥母老,即移家归武昌待次。
马中丞伯庸作序送之,朝士因各为歌诗以美其行,傅广文与砺有句云:「忽闻除书双及门,老亲白发生颜色。
」后历官福建盐运司同知
维基
雅琥,最初名为雅古字正卿元朝色目人,祖先为汪古部也里可温世家。
他是元朝的一位进士以及诗人。
泰定元年(1324年),担任秘书监著作佐郎
至顺元年(1330),考中进士,担任奎章阁参书
后来担任广西静江路同知福建盐运司同知
他的著作有《元秘书监志》。
元诗选》二集辑有其《正卿集》诗一卷。
陈鉴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人,居杭州
善画人物容貌,为元朝第一高手。
子芝田,世其业。
李惟忠西夏至元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夏宗室。
父守兀纳剌城,城陷死,惟忠方七岁,为蒙古主将宗王合撒儿留养之。
后从嗣王移相哥入中原,有功。
淄川达鲁花赤
李恒后为元朝大将
李昌辰
全粤诗·卷五一
李昌辰字昭可号简斋
东莞人
李春叟之子。
元朝府庠生。
诗一首。
黎伯元宋末元初
全宋诗
黎伯元字景初,生平不详。
有挽赵必𤩪诗。
全粤诗·卷五四
黎伯元字景初号渔唱
东莞人
元朝末年由岁贡历官连山教谕德庆惠阳教授,所至学者尊之,文风以振。
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九作黎伯原,附于其子黎光传中。
著有《渔唱稿》,已佚,今从宋赵必𤩪覆瓿集》卷六附、清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三辑得其诗共三十四首。
梁士楚
全粤诗·卷五三
梁士楚号藻轩
东莞人
元朝茂才
事见清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三。
诗二首。
杨载元 1271 — 13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1—1323 【介绍】: 杭州人字仲弘
少孤,博涉群书。
年四十不仕,以布衣召为翰林编修,与修《武宗实录》。
仁宗以科目取士,遂登延祐二年进士第,授承务郎浮梁州同知,迁宁国路推官,未赴卒。
以文名,自成一家,诗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
有《杨仲弘》。
字仲弘,建之浦城人
后徙家于杭。
博涉群书,年四十不仕。
户部贾国英数荐于朝,以布衣召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调海船万户府照磨
延祐初,以科目取士,首应诏,登进士第
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迁宁国路总管府推官,卒。
初,吴兴赵魏公孟頫翰林,得所为文,极推重之。
由是文名隐然动京师,凡所撰述,人多传诵。
史称其文章一以气为主,而于诗尤有法度,自其诗出,一洗宋季之陋云。
临江范亨父序其诗曰:仲弘天禀旷达,气象宏朗。
开口论议,直视千古。
每大众广集,占纸命辞,敖睨横放,尽意所止。
众方拘拘,己独坦坦。
众方纡馀,己独驰骏马之长坂而无留行,要一代之杰作也。
又曰:皇庆初仲弘与余偕为史官,每同舍下直,回翔留署,或至见月,月尽继烛,相语刻苦澹泊,寒暑不易者,惟余一二人耳。
虞文靖公仲弘同在京师,每酒诣仲弘,问作诗之法焉。
仲弘酒既酣,尽为倾倒,他日见文靖诗,叹曰:此非伯生不能作也。
仲弘与虞、范齐名,其相与切磋如此。
尝谓学者曰:诗当取材于汉、魏,而音节则以唐为宗。
又言用功二十馀年,始能会诸法而得其一二。
故当时之论诗法者,以仲弘称首。
词学图录
杨载(1271-1323) 字仲弘
杭州人
其文以气为主,自成一家。
诗为"元代四大家"之一。
有《杨仲弘》。
存词一首。
仲弘浦城宣城推官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仲弘浦城人
徙家杭州
初以布衣,召为翰林国史编修官
延祐初进士第累迁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有集
维基
杨载(1271年—1323年)字仲弘浦城(今福建南平市浦城县)人,元朝进士、著名诗人。
虞集揭傒斯范梈并称“元诗四大家”。
张文斋
全粤诗·卷五五
张文斋字耿文
东莞人
张迓衡从曾孙。
元朝处士
事见清陈伯陶东莞遗民录》卷下《张衡传》。
诗一首。
元太宗南宋 1186 — 1241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窝阔台 太宗 英文皇帝 1229年—1241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6—1241 【介绍】: 即窝阔台
元太祖第三子。
从父统一漠北,攻金,西征。
太祖去世后二年,被推为大汗。
窝阔台汗元年,用耶律楚材议,使河北民以户出赋调,西域人以丁出赋调。
次年,从楚材议,定税制,设诸路征收课税使
三年,立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中书令,定长吏、万户、课税所分掌民、军、钱谷之法。
六年,联宋灭金。
七年,命拔都进行第二次西征;同时,发动南攻南宋、东侵高丽之战争。
在位十三年而卒。
元朝建立后,追尊为太宗
汪泽民元 1273 — 13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3—1355 【介绍】: 宁国宣城人字叔志号堪老真逸
仁宗延祐五年进士
岳州路同知,历南安信州、平江三路总管府推官,治狱明敏
兖州知州,除国子司业,与修辽金宋三史,书成,迁集贤直学士,寻以礼部尚书致仕。
张师愚合编有《宛陵群英集》。
卒谥文节
泽民字叔志婺源人
以春秋登延祐戊午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岳州路平江州事。
南安信州总管府推官丁母忧,服除,授平江路总管府推官
垂代自题春帖云:「及瓜当此日,行李似来时。
」其清操可想也。
济宁路兖州知州
至正三年,召为国子司业
修史,书成,迁集贤直学士,寻以礼部尚书致仕。
宣城,自号「堪老真逸」,与门生故人相往返,嬉游若忘世者。
十五年,长枪贼起,攻宁国,城陷被执,大骂不屈,为诗云:「江城欲破竟何为,独有孤臣谨自持。
骂贼肯教双膝屈,忠臣不顾一身危。
」遂遇害,年七十。
事闻,赠江浙行中书省左丞追封谯国郡公谥文节
所著有《春秋纂疏》行世,文节诗有《巢深》、《燕山》、《宛陵》三稿。
今已散亡,存者仅见于《宛陵群英集》、《宛雅》二书。
佳句如《送谷仲皋》云:「天开墨嶂孤云白,海涌春潮夜雪明。
」《次顾仁甫》云:「花雨翻晴催社燕,烟笼晓待春莺。
」《挽师炳仲》云:「初说衔觞蛇作祟,忽闻占谶鵩为妖。
」《□王敬叔》云:「摩诘平生诗可画,无功晚节醉为乡
」造语俱极工稳,惜全篇不传。
维基
汪泽民(1287年—1356年)字叔志元朝徽州路婺源州人宋朝端明殿学士汪藻七世孙。
汪泽民年轻时家贫力学,延祐初年,以《春秋中乡贡,授宁国路儒学正
延祐五年,登进士第,授任为承事郎同知岳州路平江州事。
平反李氏妻被其兄诬告的冤狱。
朝廷征江南包银,汪泽民征集不扰百姓。
转任南安路总管府推官
惩治有镇守万户朵儿赤撑腰的郡吏王甲广东廉访副使刘珍包庇的潮州府判官
升任信州路总管府推官
为母丁忧,服丧结束,担任平江路总管府推官
和尚净广的弟子杀死净广,嫁祸他人,被汪泽民查明事情。
转任济宁路兖州知州孔子后裔衍圣公袭封职三品,汪泽民建议,应该升其品秩,以示褒崇圣之意,廷议听从。
至正三年,朝廷修辽史、金史、宋史,召汪泽民任国子司业,参与修史
书成,升为集贤直学士太中大夫
两月后,他上书告老。
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致仕。
至正十五年,蕲黄红巾军攻陷徽州,当时汪泽民住在州。
江东廉访使道童询问汪泽民守御之计。
次年,长枪军琐南班等叛元,来攻宣城汪泽民没有离去,参与守城,最后城陷被擒。
南班让他投降,汪泽民大骂不屈,于是遇害,年七十岁。
朝廷得知,赠资善大夫江浙行中书省左丞追封谯国郡公谥文节
虞槃元 1274 — 13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4—1327 【介绍】: 抚州崇仁人字仲常一字德常又字叔当
虞集弟。
幼与皆受家学,出从吴澄游。
仁宗延祐五年进士,授吉安丞,除湘乡州判官
鞫狱明敏
有巫为长吏所信,潜谋起事,察觉捕治之,吏民咸伏。
秩满,除嘉鱼县,命下已卒。
幼读柳宗元《非国语》,以为柳氏之说亦非,乃著《非非国语》,时人称其有识。
维基
虞槃字仲常一字德常又字叔当元朝抚州崇仁人虞汲的儿子,虞集的弟弟。
虞槃年轻时与虞集都受家学影响,再跟随吴澄游学。
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中第进士,授吉安永丰县丞,为父亲守孝期满,改任湘乡州判官
决狱明察聪敏。
有巫师被长官所信任,暗中谋划起事,虞槃察觉将其捕治,官民都信服他。
任满,担任嘉鱼县,命令下达时已经去世。
虞槃年幼读柳宗元《非国语》,以为柳宗元之说也不对,于是著有《非非国语》,时人称他有见识
杨景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吉安太和人字贤可
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
教民穿井以饮,筑瓦屋代茅舍,民始免于疾疠火灾。
豪民十人,号十虎,干政害民,悉捕置之法。
创学礼士,文教大兴。
永新州判官,升抚州路总管府推官,转湖州路归安县,皆有惠政。
翰林待制致仕。
卒年七十四。
维基
杨景行字贤可元朝吉安太和州(今江西泰和县)人。
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进士第,为赣州路会昌州判官
他教百姓凿井作为饮水,烧制陶瓦作屋取代茅舍,当地百姓免于疾疠火灾。
有豪民十人,号称十虎,干政害民,他全都捉拿法办。
创学礼士,文教大兴。
调为永新州判官,转任抚州路宜黄县,平反冤狱数十件。
升为抚州路总管府推官,揭发隐藏罪行。
担任湖州路归安县,清理荒田赋税。
翰林待制朝列大夫致仕。
七十四岁去世。
也孙铁木儿元 1276年10月29日 — 13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3—1328 【介绍】: 即元泰定帝
元朝皇帝。
甘麻剌子,武宗堂兄。
大德六年袭父爵晋王,镇北边。
至治三年英宗遇刺后,被诸王迎立。
次年改元泰定
在位时佛事繁多,西僧多行不法,宗王横暴。
民间出现“弥勒佛当有天下”的口号,社会矛盾日益严重。
五年二月改元致和
同年七月,在上都病卒。
无庙号。
朱光卿元 ? — 1337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朱光卿 赤符 1337年正月—1337年七月
简介
朱光卿(?-1337年)元朝后期广东民变首领
广东增城县(今广东省增城市)人。
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年)正月,与石昆山、钟大明等率众起义,占领增城,建国号大金国,年号赤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