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省试学生斋郎794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斋郎职奉宗庙社稷之小事。盖士之贱者也。
执豆笾。骏奔走。
以役于其官之长。不以德进。
不以言扬。盖取其人力以备其事而已矣。
奉宗庙社稷之小事。执豆笾。
骏奔走。亦不可以不敬也。
于是选大夫士之子弟未爵命者。以塞员填阙。
而教之行事。其勤虽小。
其使之不可以不报也。必书其岁。
岁既久矣。于是乎命之以官。
而授之以事。其亦微矣哉。
学生或以通经举。或以能文称。
其微者至于习法律。知字书
皆有以赞于教化。可以使令于上者也。
自非天姿茂异。旷日经久
以所进业发闻于乡闾。称道于朋友。
于州府。而升之司业
则不可得而齿乎国学矣。然则奉宗庙社稷之小事。
任力之小者也。赞于教化。
可以使令于上者。德艺之大者也。
其亦不可移易明矣。今议者谓学生之无所事。
斋郎之幸而进。不本其意。
因谓可以代任其事而罢之。盖亦不得其理矣。
今夫斋郎之所事者。力也。
学生之所事者。德与艺也。
德艺举之。而以力役之。
是使君子而服小人之事。且非国家崇儒劝学。
诱人为善之道也。此一说不可者也。
抑又有大不可者焉。宗庙社稷之事虽小。
不可以不专。敬之至也。
古之道也。今若以学生兼其事。
及其岁时日月。然后授其宗彝罍洗。
其周旋必不合度。其进退必不得宜。
其思虑必不固。其容貌必不庄。
此无他。其事不习。
而其志不专故也。非近于不敬者欤。
又有大不可者。其是之谓欤。
若知此不可。将令学生恒掌其事。
隳坏本业。则是学生之教加少。
学生之道益贬。而斋郎之实犹在。
斋郎之名苟无也。大凡制度之改。
政令之变。利于其旧不什。
则不可为已。又况不如其旧哉。
考之于古则非训。稽之于今则非利。
寻其名而求其实。则失其宜。
故曰议罢斋郎而以学生荐享。盖亦不得其理矣。
张童子794年9月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郑州市
天下之以明二经举于礼部者。
岁至三千人。
始自县考试。
定其可举者。
然后升于州若府。
其不能中科者。
不与是数焉。
州若府总其属之所升。
又考试之如县。
加察详焉。
定其可举者。
然后贡于天子。
而升之有司。
其不能中科者。
不与是数焉。
谓之乡贡。
有司者总州府之所升而考试之。
加察详焉。
第其可进者。
以名上于天子而藏之。
属之吏部
岁不及二百人。
谓之出身
能在是选者。
厥惟艰哉。
二经章句。
仅数十万言。
其传注在外皆诵之。
又约知其大说
繇是举者。
或远至十馀年。
然后与乎三千之数。
而升于礼部矣。
又或远至十馀年。
然后与乎二百之数。
而进于吏部矣。
班白之老半焉。
昏塞不能及者。
皆不在是限。
有终身不得与者焉。
张童子生九年。
自州县达礼部。
一举而进立于二百之列。
又二年。
益通二经。
有司复上其事。
繇是拜兵曹之命。
人皆谓童子耳目明达
神气以灵。
余亦伟童子独出于等夷也。
童子请于其官之长。
随父而宁母。
八月
京师道陜。
南至虢。
东及洛师。
北过大河之阳。
九月始来及郑。
自朝之闻人
以及五都伯长偫吏。
皆厚其饩赂
或作歌诗以嘉童子
童子亦荣矣。
虽然。
愈当进童子于道。
使人谓童子求益者。
非欲速成者。
夫少之与长也异观
少之时。
人惟童子之异。
及其长也。
将责成人之礼焉。
成人之礼。
非尽于童子所能而已也。
然则童子宜暂息乎其已学者。
而勤乎其未学者可也。
愈与童子俱陆公之门人也。
回路二子之相请赠与处也。
故有以赠童子
瘗砚铭794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陇西李观元宾。始从进士贡在京师
或贻之砚。既四年。
悲欢穷泰。未尝废其用。
凡与之试艺春官。实二年。
登上第。行于褒谷
役者刘允误坠之地。毁焉。
乃匣归埋于京师里中。昌黎韩愈
其友人也。赞且识云。
土乎成质。陶乎成器。
复其质。非生死类。
全斯用。毁不忍弃。
埋而识之。仁之义。
砚乎砚乎。与瓦砾异。
画记795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
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
骑而立者五人。
骑而披甲载兵立者十人。
一人骑。
执大旗前立。
骑而披甲载兵行且下牵者十人。
骑且负者二人。
骑执器者二人。
骑拥田犬者一人。
骑而牵者二人。
骑而驱者三人。
羁靮立者二人。
骑而下倚马臂隼而立者一人。
骑而驱涉者二人。
徒而驱牧者二人。
坐而指使者一人。
甲冑手弓矢鈇钺植者七人。
甲冑执帜植者十人。
负者七人。
偃寝休者二人。
甲冑坐睡者一人。
方涉者一人。
坐而脱足者一人。
寒附火者一人。
杂执器物役者八人。
奉壶矢者一人。
舍而具食者十有一人。
挹且注者四人。
牛牵者二人。
驴驱者四人。
一人杖而负者。
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者六人
载而上下者三人。
孺子戏者九人。
凡人之事。
三十有二。
为人大小百二十有三。
而莫有同者焉。
马大者九匹。
于马之中。
又有上者。
下者。
行者。
牵者。
涉者。
陆者。
翘者。
顾者。
鸣者。
寝者。
讹者。
立者。
人立者。
龁者。
饮者。
溲者。
陟者。
降者。
痒磨树者。
嘘者。
嗅者。
喜相戏者。
怒相踶齧者。
秣者。
骑者。
骤者。
走者。
载服物者。
载狐兔者。
凡马之事二十有七。
为马大小八十有三。
而莫有同者焉。
牛大小十一头。
橐驼三头。
驴如橐驼之数而加其一焉。
隼一。
犬羊狐兔麋鹿共三十。
旃车三两。
杂兵器弓矢旌旗刀剑予楯弓服矢房甲冑之属。
瓶盂簦笠筐筥锜釜饮食服用之器。
壶矢博奕之具。
二百五十有一。
皆曲极其妙。
贞元甲戌年
余在京师
甚无事。
同居有独孤生申叔者。
始得此画。
而与余弹棋。
余幸胜而获焉。
意甚惜之。
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
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耳。
虽百金不愿易也。
明年京师
河阳
与二三客论画品格
因出而观之。
座有赵侍御者。
君子人也。
见之。
戚然若有感然。
少而进曰。
噫。
余之手摸也。
亡之且二十年矣。
余少时。
常有志乎兹事。
国本
绝人事而摸得之。
闽中而丧焉。
居闲处独。
时往来余怀也。
以其始为之劳而夙好之笃也。
今虽遇之。
力不能为已。
且命工人存其大都焉。
余既甚爱之。
又感赵君之事。
因以赠之。
而记其人物之形状与数。
而时观之。
以自释焉。
祭郑夫人文794年4月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
维年月日。
愈谨于逆旅。
备时羞之奠。
再拜顿首。
敢昭祭于六嫂荥阳郑氏夫人之灵。
呜呼。
天祸我家。
降集百殃。
我生不辰。
三岁而孤。
蒙幼未知。
鞠我者兄。
在死而生。
实维嫂恩。
未龀一年。
兄宦王官。
提携负任
去洛居秦。
念寒而衣。
念饥而飧。
疾疹水火。
无灾及身。
劬劳闵闵。
保此愚庸。
年方及纪。
荐及凶屯
兄罹谗口。
承命远迁。
穷荒海隅
夭阏百年。
万里故乡。
幼孤在前。
相顾不归。
泣血号天
微嫂之力。
化为夷蛮。
水浮陆走。
丹旐翩然。
至诚感神。
返葬中原。
既克返葬
遭时艰难。
百口偕行。
避地江濆。
春秋霜露。
荐敬蘩。
以享韩氏之祖考
曰此韩氏之门。
视余犹子。
诲化谆谆。
爰来京师
年在成人。
屡贡于王。
名乃有闻。
念兹顿顽。
非训曷因。
感伤怀归。
陨涕熏心。
苟容躁进。
不顾其躬。
禄仕而还。
以为家荣。
奔走乞假。
东西北南。
孰云此来。
乃睹灵车。
有志弗及。
长负殷勤。
呜呼哀哉。
昔在韶州之行。
受命于元兄曰。
尔幼养于嫂。
丧服必以期。
今其敢忘。
夭实临之。
呜呼哀哉。
日月有时。
归合茔封
终天永辞。
绝而复苏。
伏惟尚飨。
顺宗实录(起二月三月 其二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
二月甲子
上御丹凤门
大赦天下。
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昧爽已前。
大辟已下。
罪无轻重常赦所不原者。
咸赦原之。
诸色人中。
有材行兼茂。
明于理体者。
经术精深
可为师法者。
达于吏理
可使从政者。
宜委常参官各举所知。
其在外者。
长吏精加访择
具名闻奏。
仍优礼发遣。
旧事。
宫中有要市外物。
令官吏主之。
与人为市。
随给其直。
贞元末
宦者为使。
抑买人物。
稍不如本估。
末年不复行文书
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
阅人所卖物。
但称宫市
即敛手付与。
真伪不复可辨。
无敢问所从来。
其论价之高下者。
率用百钱物买人直数千钱物。
仍索进奉门户并脚价钱。
将物诣市。
至有空手而归者。
名为宫市
而实夺之。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
宦者宫市取之。
才与绢数尺。
又就索门户
仍邀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
以所得绢付之。
不肯受。
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
我有父母妻子。
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
不取直而归。
汝尚不肯。
我有死而已。
遂殴宦者
街吏擒以闻。
诏黜此宦者
而赐农夫绢十匹。
宫市亦不为之改易。
谏官御史数奏疏谏。
不听。
上初登位。
禁之。
至大赦。
又明禁。
贞元中要乳母。
皆令选寺观婢以充之。
而给与其直。
例多不中选
寺观次当出者。
卖产业割与地买之。
贵有姿貌者以进。
其徒苦之。
至是亦禁焉。
贞元末
五坊小儿张捕鸟雀于闾里。
皆为暴横。
以取钱物。
至有张罗网于门。
不许人出入者。
或有张井上者。
使不得汲水。
近之。
辄曰。
汝惊供奉鸟雀。
痛殴之。
出钱物求谢。
乃去。
或相聚饮食于肆。
醉饱而去。
卖者或不知。
就索其直。
多被殴骂。
或时留蛇一囊为质。
曰。
此蛇所以致鸟雀而捕之者。
今留付汝。
幸善饲之。
勿令饥渴
卖者愧谢求哀。
乃携而去。
上在春宫时。
则知其弊。
常欲奏禁之。
至即位。
遂推而行之。
人情大悦。
乙丑
盐铁使进献。
旧盐铁钱物。
悉入正库
一助经费
其后主此务者。
稍以时市珍玩时新物充进献。
以求恩泽。
其后益甚。
岁进钱物。
谓之羡馀
经入益少。
至贞元末遂月有献焉。
谓之月进
至是乃罢。
右金吾将军中丞田景度持节告哀于吐蕃
库部员外熊执易为副。
兵部郎中中丞元季方告哀于新罗
且册立新罗嗣王
主客员外郎殿中监马于为副。
三月庚午朔
出后宫三百人。
辛未
翰林待诏王伾翰林学士
壬申
以故相抚州别驾姜公辅吉州刺史
户部侍郎判度支汀州别驾苏弁忠州刺史
追故相忠州刺史陆贽郴州别驾郑馀庆京兆尹杭州刺史韩皋谏议大夫道州刺史阳城京师
德宗自贞元十年已后。
不复有赦令。
左降官虽有名德才望。
微过忤旨谴逐者。
一去皆不复叙用。
至是人情大悦。
陆贽阳城皆未闻追诏
而卒于迁所
士君子惜之。
癸酉
出后宫并教坊女妓六百人。
听其亲戚迎于九仙门。
百姓相聚欢呼大喜。
景戌
诏曰。
检校司空平章事杜佑检校司徒平章事
度支盐铁使
以浙西观察李锜为浙西节度检校刑部尚书
徐州军额曰武宁
制曰。
朕新委元臣。
综釐重务。
爰求贰职。
固在能臣
起居舍人王叔文
精识瑰材。
寡徒少欲。
质直无隐。
沈深有谋。
其忠也尽致君之大方。
其言也达为政之要道。
凡所询访
皆合大猷。
宜继前劳。
伫光新命
度支盐铁副使
依前翰林学士
本官赐如故。
叔文既专内外之政。
与其党谋曰。
判度支
则国赋在手。
可以厚结诸用事人。
取兵士心。
以固其权。
骤使重职。
人心不服。
杜佑雅有会计之名。
位重而务自全。
易可制。
故先令主其名。
而除之为副以专之。
户部尚书判度支王绍兵部尚书
吏部郎中李鄘御史中丞
武元衡左庶子
叔文党数人。
贞元末已为御史在台。
元衡中丞
薄其人。
待之卤莽。
皆有所憾。
叔文又以元衡风宪
欲使附己。
使其党诱以权利。
元衡不为之动。
叔文怒。
故有所授。
庚寅。
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平章事贾耽检校司空左仆射
门下侍郎平章事郑珣瑜可守吏部尚书
中书侍郎平章事高郢可守刑部尚书
尚书左丞平章事韦执谊可守中书侍郎
并依前平章事
癸巳。
诏曰。
万国之本。
属在元良
主器之重。
归于长子。
所以基社稷而固邦统
古之制也。
广陵王某。
孝友温恭。
慈仁忠恕。
博厚以容物
宽明而爱人。
祗服训词。
言皆合雅。
讲求典学
礼必从师。
居有令闻。
动无违德。
朕获缵丕绪。
祗若大猷。
惟怀永图。
用建储贰
承宗
以奉粢盛。
爰举旧章。
俾膺茂典。
宜册为皇太子
改名某
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广陵王从水傍享。
至册为皇太子
从今名。
丁酉。
吏部尚书平章事郑珣瑜称疾去位。
其日。
珣瑜方与诸相会食于中书
故事。
丞相方食。
百寮无敢谒见者。
叔文是日至中书
欲与执谊计事。
令直省通执谊
直省以旧事告。
叔文叱直省。
直省惧。
入白执谊
执谊逡巡惭赧。
竟起迎叔文
就其閤语良久。
宰相杜佑高郢珣瑜皆停箸以待。
有报者云。
叔文索饭
韦相已与之同餐閤中矣。
等心知其不可。
畏惧叔文执谊
莫敢出言。
珣瑜独叹曰。
吾岂可复居此位。
顾左右取马径归。
遂不起。
前是左仆射贾耽以疾归第未起。
珣瑜又继去。
二相皆天下重望。
相次归卧。
叔文执谊等益无所顾忌。
远近大惧焉。
李元宾墓铭794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李观字元宾
其先陇西人也。
始来自江之东。
年二十四举进士
三年登上第。
又举博学宏词
太子校书
又一年
年二十九。
客死于京师
既敛之三日。
友人博陵崔宏礼葬之于国东门之外七里。
乡曰庆义。
原曰嵩原。
友人韩愈书石以志之。
辞曰。
已虖元宾
寿也者。
吾不知其所慕。
夭也者。
吾不知其所恶。
生而不淑。
孰谓其寿。
死而不朽。
孰谓之夭。
已虖元宾
才高乎当世。
而行出乎古人。
已虖元宾
竟何为哉。
竟何为哉。
江南西道观察使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墓志铭824年1月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公讳仲舒字宏中
少孤。奉其母居江南
游学有名。贞元十年贤良方正左拾遗
右补阙礼部考功吏部员外郎。贬连州司户参军
夔州司马。佐江陵使
祠部员外郎。复除吏部员外郎
职方郎中知制诰。出为峡州刺史
庐州。未至。
丁母忧。服阕。
婺州苏州刺史。徵拜中书舍人
既至。谓人曰。
吾老。不乐与少年治文书。
得一道。有地六七郡。
为之三年。贫可富。
乱可治。身安功立。
无愧于国家可也。日日语人。
丞相闻问语验。即除江南西道观察使御史中丞
至则奏罢榷酒钱九千万。以其利与民。
又罢军吏官债五千万。悉焚簿文书。
又出库钱二千万。以丐贫民遭旱不能供税者。
禁浮屠及老子僧道士。不得于吾界内因山野立浮屠老子象。
以其诳丐渔利。夺编人之产。
在官四年。数其蓄积
钱馀于库。米馀于廪。
朝廷选公卿于外。将徵以为左丞
吏部已用薛尚书代之矣。长庆三年十一月十七日
未命而薨。年六十二。
天子为之罢朝。赠左散骑常侍
远近相吊。以四年二月某日。
葬于河南某县先茔之侧。公之为拾遗
朝退。天子谓宰相曰。
第几人非王某耶。是时公方与阳城更疏论裴延龄诈妄。
士大夫重之。为考功吏部郎也。
下莫敢有欺犯之者。非其人。
虽与同列。未尝比数收拾。
故遭谗而贬。在制诰尽力直友人之屈。
不以权臣为意。又被谗而出。
元和初婺州大旱。
人饿死。户口亡十七八。
公居五年。完富如初。
桉劾偫吏。奏其赃罪。
州部清整。加赐金紫。
其在苏州。治称第一。
公所至辄先求人利害废置所宜。闭閤草奏。
又具为科条。与人吏约。
事备。一旦张下。
民无不抃叫喜悦。或初若小烦。
旬岁皆称其便。公所为文无世俗气。
其所树立。殆不可学。
曾祖讳元暕比部员外郎
祖讳景肃。丹阳太守
考讳政。襄邓等州防禦使鄂州采访使
工部尚书。公先妣渤海李氏。
渤海郡太君。公娶其舅女。
有子男七人。初哲贞宏泰复洄。
进士及第。哲文学俱善。
其馀幼也。长女婿刘仁师
高陵令。次女婿李行修
尚书刑部员外郎。铭曰。
气锐而坚。又刚以严。
哲人之常。爱人尽已。
不倦以止。乃吏之方。
与其友处。顺若妇女。
何德之光。墓其有石。
我最其绩。万世之藏。
戏赠崔千牛794年 中唐 · 刘禹锡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学道深山许(一作虚)老人,留名万代不关身。
劝君多买长安酒,南陌东城占取
张侍御贾喜再登科后自洛赴上都赠别794年 中唐 · 刘禹锡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又被时人写姓名,春风引路京城
知君忆得前身事,分付莺花与后生。
马嵬794年 中唐 · 刘禹锡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马嵬
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
乃问里中儿,皆(一作辈)言幸蜀时。
军家戚族(一作佞倖),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
低回转美目,风日为无晖。
贵人饮金屑,倏忽舜(一作英暮(一作姿)
平生服(一作古),颜色真如故。
属车尘已远,里巷来窥觑。
共爱宿妆妍,君王画眉处。
履綦无复有,履组光未灭。
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
邮童爱踪迹,私手解鞶结。
传看千万眼,缕绝香不歇。
指环照骨明,首饰敌连城
将入咸阳市,犹得贾胡惊。
别友人后得书因以诗赠794年 中唐 · 刘禹锡
 押萧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前时送君去,挥手青门桥
路转不相见,犹闻马萧萧。
今得出关书,行程(一作尘)日已遥。
春还迟君至,共结(一作缬)芳兰苕。
三良冢赋794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三良冢
鲁文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君子曰。秦穆之不为盟主也宜哉。先王违世。犹贻之法。而况夺之善人乎。是以知秦之不复东征也。秋季月。吾西游汧渭。出于岐雍之间。于古道傍得三良冢。心甚哀之。涕泗者久之而去。辞曰。
昨宿岐城。
晓涉渭东。
霜凌雪结。
飞沙乱蓬。
中野踌躇。
届此古墟。
野人曰即车氏之冢。
方驱驾班如。
久而咤曰。
吾尝读旧史矣。
古者秦氏。
大于穆公
出师则宁东夏
用贤则霸西戎。
大邦服其礼。
小邦畏其雄。
谋已集。
战亦武。
不能勤王不为盟主者何居。
以灭天之良。
丧人之特。
百夫仰系。
一朝而踣。
可哀也哉。
宛其三子。
遭时迍邅。
主已即世。
身皆靡全。
指冥茫而为期。
抚昭世而坐捐。
方惴惴以临穴。
且哀哀而号天。
□从有言于寒原。
莽荡千里。
回眺无垠。
上刺衰德。
下伤幽魂。
挂骖垄树。
脱剑山门。
掇野芳以为荐。
汲行潦而充樽。
矧今情之犹悲。
谅古恨之潜吞。
死而不作。
吾谁与言。
代事浩溔。
人寿尔夭。
言念君子。
中心悄悄。
哀生人之长恸。
赴永夕之莫晓。
归去来兮不可留。
且悲吟于黄鸟。
权舍人794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禹锡在儿童时。已蒙见器。
荐宠。始见知名。
众之指目。忝阁下门客。
惧无以报称。故厚自淬琢。
靡遗分阴。乃今道未施于人。
所蓄者志。见志之具。
匪文谓何。是用颛颛恳恳于其间。
思有所寓。非笃好其章句。
沈溺于浮华。时态众尚。
病未能也。故拙于用誉。
直绳朗鉴。乐所趋也。
故锐于求益。今谨录近所论撰凡十数篇。
蕲端较是非。敢关于左右。
犹夫矿朴。纳于容范。
尝闻昔宋广平之沈下僚也。苏公味道时为绣衣直指使者
广平投以梅花。苏盛称之。
自是方列于闻人之目。是知英贤卓荦。
可外文字。然犹用片言借说于先达之口。
席其势而后骧首当时。矧碌碌者。
畴能自异。今阁下之名之位
过于苏公之曩日。而鄙生所赋。
或钜于梅花。则沈泥干霄。
悬在指顾间。其词汰而喻僣。
诚黩礼也。繄游藩之久。
觊尚旧而霁严。禹锡惶悚再拜。
襄阳怀孟浩然794年 唐 · 白居易
 押阳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襄阳市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馀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河南府试赎帖赋得乡饮酒诗794年 中唐 · 吕温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莺出谷
酌言修旧典,刈楚始登堂。
百拜宾仪尽,三终乐奏长。
想同莺出谷,看似雁成行。
礼罢知何适,随云入帝乡
赋得失群鹤794年 中唐 · 吕温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三山
杳杳冲天鹤,风排势暂违。
有心长自负,无伴可相依。
万里宁辞远,三山讵忆归。
但令毛羽在,何处不翻飞。
襄州别驾府君事状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
公讳季庚。字某
巩县府君之长子。天宝末明经出身。
解褐授萧山县。历左武卫兵曹参军宋州司户参军
建中元年彭城县。时徐州东平所管。
属本道节度使反。反之状。
先以胜兵屯埇口。绝汴河运路。
然后谋东窥江淮。朝廷忧虞。
计未有出。公与本州刺史李洧潜谋以徐州及埇口城归国。
反拒东平。遣骁将信都崇敬石隐金等率劲卒二万攻徐州
徐州无兵。公收合吏民。
得千馀人。与李洧坚守城池。
亲当矢石。昼夜攻拒。
凡四十二日。而诸道救兵方至。
既而贼徒溃。运路通。
首挫逆谋。不敢东顾。
繇是徐州一郡七邑。及埇口等三城。
到于今讫不隶东平者。实李洧与公之力也。
德宗嘉之。命公自朝散郎超授朝散大夫
彭城擢拜本州别驾。赐绯鱼袋。
仍充徐泗观察判官。故其制云。
州将忠谋。翻然效顺。
叶其诚美。共赞良图。
我悬爵赏。俟兹而授。
宜加佐郡之命。仍宠殊阶之序。
贞元初。朝廷念公前功。
检校大理少卿。依前徐州别驾当道团练判官
知州事。故其制云。
尝宰彭城。挈而归国。
旧勋若此。亲宠蔑如。
或不廷厚于忠臣。将何劝于义士。
宜从亚列。再贰徐方
秩满。又除检校大理少卿衢州别驾
秩满。本道观察使皇甫政以公政绩闻荐。
又除检校大理少卿襄州别驾贞元十年五月二十八日
终于襄阳官舍。享年六十六。
其年权窆于襄阳县东津乡南原。至元和六年十月八日
嗣子居易等。迁护于下邽县义津乡北原。
巩县府君宅兆而合祔焉。夫人颍川陈氏。
陈朝宜都之后。祖讳璋。
利州刺史。考讳润。
坊州鄜城县。妣太原白氏。
夫人无兄姊弟妹。八岁丁鄜城府君之忧。
居丧致哀。主祭尽敬。
其情礼有过成人者。中外姻族。
咸称异之。十五岁事舅姑。
服勤妇道。夙夜九年。
迨于奉烝尝。睦娣姒。
宾客。抚家人。
又三十三年。礼无违者。
故中外凡为冢妇者。皆景慕而仪型焉。
别驾府君即世。诸子尚幼。
未就师学。夫人亲执诗书。
昼夜教导。恂恂善诱。
未尝以一篦一杖加之。十馀年间。
诸子皆以文学仕进。官至清近。
实夫人慈训所致也。夫人为女孝如是。
为妇顺如是。为母慈如是。
举三者而百行可知矣。建中初
府君彭城之功。封颍川县君
元和六年四月三日。殁于长安宣平里第。
享年五十七。其年十月八日
从先府君祔于皇姑焉。有子四人。
长曰幼文。前饶州浮梁县主簿
次曰居易。前京兆府户曹参军翰林学士
次曰行简。前秘书省校书郎
幼子金刚奴。无禄早世。
高祖司空。有功于北齐
诏赐庄宅各一区。在同州同城县。
至今存焉。故自司空而下。
都官郎中而上。皆葬于韩城县
今以卜归不便。遂改卜靳县府君襄州别驾府君两茔于下邽县义津乡北原。
其两茔同兆域而异封树。盖从时宜。
且叶吉也。谨状。
白云起封中诗(题中用韵,六十字成。)794年 中唐 · 吕温
五言排律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封开白云起,汉帝坐斋宫。
望在泥金上,疑生秘玉中。
攒柯初缭绕,布叶渐蒙笼。
日观祥光合,天门瑞气通。
无心已出岫,有势欲凌风。
倘遣成膏泽,从兹遍大空。
黄龙负舟赋(以克已勤物大川效灵为韵)794年 中唐 · 吕温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夏后氏奠山疏滞。拯溺开泰。
元圭锡命。既成天下之功。
黄龙发祥。始耀域中之大。
当其驻轸江甸。𫇢舟洪川。
天行健而时有未济。地设险而瞻之在前。
思利涉以抚俗。遂精诚而告虔。
于是云气滃起。神光烂然。
奋角于勿用之窟。骧首于或跃之泉。
安波澄澜奉天意以禺若。
拖尾垂鬣。夹王舟而负焉。
合灵符于百代。表圣运于千年。
徒伟夫出无情。驰不测。
如驱风雷。若有羽翼。
观竭诚以效用。似就列而陈力。
电目流光。金鳞耀色。
天吴奔走。阳侯屏息。
巨险汔济。孰假剡木之能。
潜怪莫逢。宁资画鹢之饰。
应变化以昭盛。出沈潜而刚克。
其庆惟大。赖祉福者兆人。
其观惟荣。执玉帛者万国。
若非平土堙水。泣辜罪已。
菲饮食以昭俭。卑宫室而思理。
德掩乎生成之初。功齐乎开辟之始。
安有非常之神物。不召而萃止。
济其不通。而彰其具美者也。
至若汉横汾水。秦抵沧溟。
实逞心欲。匪崇德馨。
苍生之虚瘁靡念。方士之空言是听。
始幸免于覆溺。夫何望乎炳灵。
于戏。动罔轨模。
言非善教。则人虽愚弱。
或使之而不效。其志惟纯。
其德孔殷。则龙虽神化。
将不役而自勤。信矣哉。
国家俾人其苏。在理无郁。
超乎大禹。不务舟车之劳。
蜿彼黄龙。但为宫沼之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