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五九
卷五五九 第 18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九

卷五五九 第 1a 页
 韩愈(十三)

** 爱直赠李君房别

左右前后皆正人也。欲其身之不正。乌可得邪。吾观李生
在南阳公之侧。有所不知。知之未尝不为之思。有所不疑。
疑之未尝不为之言。勇不动于气。义不陈乎色。南阳公举
措施为。不失其宜。天下之所以窥观称道洋洋者。抑亦左
右前后有其人乎。凡在此趋公之庭。议公之事者。吾既从
而游矣。言而公信之者。谋而公从之者。四方之人。则既闻
而知之矣。李生。南阳公之甥也。人不知者。将曰李生之托
卷五五九 第 1b 页
婚于贵富之家。将以充其所求而止耳。故吾乐为天下道
其为人焉。今之从事于彼也。吾为南阳公爱之。又未知人
之举李生于彼者何辞。彼之所以待李生者何道。举不失
辞。待不失道。虽失之此足爱惜。而得之彼为欢忻。于李生。
道犹若也。举之不以吾所称。待之不以吾所期。李生之言。
不可出诸其口矣。吾重为天下惜之。

** 释言

元和元年六月十日。愈自江陵法曹诏拜国子博士。始进
卷五五九 第 2a 页
见今相国郑公。公赐之坐。且曰。吾见子某诗。吾时在翰林。
职亲而地禁。不敢相闻。今为我写子诗书为一通以来。愈
再拜谢。退录诗书若干篇。择日时以献。于后之数月。有来
谓愈者曰。子献相国诗书乎。曰然。曰有为谗于相国之座
者曰。韩愈曰相国徵余文。余不敢匿。相国岂知我哉。子其
慎之。愈应之曰。愈为御史。得罪德宗朝。同迁于南者凡三
人。独愈为先收用。相国之赐大矣。百官之进见相国者。或
立语以退。而愈辱赐坐语。相国之礼过矣。四海九州之人。
自百官以下。欲以其业彻相国左右者多矣。皆惮而莫之
卷五五九 第 2b 页
敢。独愈辱先索。相国之知至矣。赐之大。礼之过。知之至。是
三者于敌以下受之。宜以何报。况在天子之宰乎。人莫不
自知。凡适于用之谓才。堪其事之谓力。愈于二者。虽日勉
焉而不近。束带执笏。立士大夫之行。不见斥以不肖。幸矣。
其何敢敖于言乎。夫敖虽凶德。必有恃而敢行。愈之族亲
鲜少。无扳联之势于今。不善交人。无相先相死之友于朝。
无宿资蓄货以钓声势。弱于才而腐于力。不能奔走乘机
抵巇以要权利。夫何恃而敖。若夫狂惑丧心之人。蹈河而
入火。妄言而骂詈者。则有之矣。而愈人知其无是疾也。虽
卷五五九 第 3a 页
有谗者百人。相国将不信之矣。愈何惧而慎欤。既累月。又
有来谓愈曰。有谗子于翰林舍人李公与裴公者。子其慎
欤。愈曰。二公者。吾君朝夕访焉。以为政于天下。而阶太平
之治。居则与天子为心膂。出则与天子为股肱。四海九州
之人。自百官以下。其孰不愿忠而望赐。愈也不狂不愚。不
蹈河而入火。病风而妄骂。不当有如谗者之说也。虽有谗
者百人。二公将不信之矣。愈何惧而慎。既以语应客。夜归。
私自尤曰。咄。市有虎而曾参杀人。谗者之效也。诗曰。取彼
谗人。投豺虎。豺虎不食。投有北。有北不受。投有昊。伤于谗
卷五五九 第 3b 页
疾而甚之之辞也。又曰。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
子信谗。始疑而终信之之谓也。孔子曰。远佞人。夫佞人不
能远。则有时而信之矣。今我恃直而不戒。祸其至哉。徐又
自解之曰。市有虎。听者庸也。曾参杀人。以爱惑聪也。巷伯
之伤。乱世是逢也。今三贤方与天子谋所以施政于天下。
而阶太平之治。听聪而视明。公正而敦大。夫聪明则听视
不惑。公正则不迩谗邪。敦大则有以容而思。彼谗人者。孰
敢进而为谗哉。虽进而为之。亦莫之听矣。我何惧而慎。既
累月。上命李公相。客谓愈曰。子前被言于一相。今
卷五五九 第 4a 页
李公又相。子其危哉。愈曰。前之谤我于宰相者。翰林不知
也。后之谤我于翰林者。宰相不知也。今二公合处而会。言
若及愈。必曰韩愈亦人耳。彼敖宰相。又敖翰林。其将何求。
必不然。吾乃今知免矣。既而谗言果不行。

** 行难

或问行孰难。曰舍我之矜。从尔之称。孰能之。曰陆先生参
何如。曰先生之贤闻天下。是是而非非。贞元中自越州徵
拜祠部员外郎。京师之人日造焉。闭门而拒之满街。愈尝
往閒客席。先生矜语其客曰。某胥也。某商也。其生某任之。
卷五五九 第 4b 页
其死某诔之。某与某何人也。任与诔也非罪欤。皆曰然。愈
曰。某之胥。某之商。其得任与诔也有由乎。抑有罪不足任
而诔之邪。先生曰否。吾恶其初。不然。任与诔也何尤。愈曰。
苟如是。先生之言过矣。昔者管敬子取盗二人为大夫于
公。赵文子举管库之士七十有馀家。夫恶求其初。先生曰
不然。彼之取者贤也。愈曰。先生之所谓贤者。大贤欤。抑贤
于人之贤欤。齐也晋也。且有二与七十。而可谓今之天下
无其人邪。先生之选人也已详。先生曰然。愈曰。圣人不世
出。贤人不时出。千百岁之閒傥有焉。不幸而有出于胥商
卷五五九 第 5a 页
之族者。先生之说传。吾不忍赤子之不得乳于其母也。先
生曰然。他日又往坐焉。先生曰。今之用人也不详。位乎朝
者。吾取某与某而已。在下者多于朝。凡吾与者若干人。愈
曰。先生之与者。尽于此乎。其皆贤乎。抑犹有举其多而缺
其少乎。先生曰。固然。吾敢求其全。愈曰。由宰相至百执事
凡几位。由一方至一州凡几位。先生之得者。无乃不足充
其位邪。不早图之。一朝而举焉。今虽详。其后用也必粗。先
生曰然。子之言。孟轲不如。

** 对禹问

卷五五九 第 5b 页

或问曰。尧舜传诸贤。禹传诸子。信乎。曰然。然则禹之贤。不
及于尧与舜也欤。曰不然。尧舜之传贤也。欲天下之得其
所也。禹之传子也。忧后世争之之乱也。尧舜之利民也大。
禹之虑民也深。曰。然则尧舜何以不忧后世。曰。舜如尧。尧
传之。禹如舜。舜传之。得其人而传之。尧舜也。无其人。虑其
患而不传者。禹也。舜不能以传禹。尧为不知人。禹不能以
传子。舜为不知人。尧以传舜为忧后世。禹以传子为虑后
世。曰。禹之虑也则深矣。传之子而当不淑。则奈何。曰。时益
以难理。传之人则争。未前定也。传之子则不争。前定也。前
卷五五九 第 6a 页
定虽不当贤。犹可以守法。不前定而不遇贤。则争且乱。天
之生大圣也不数。其生大恶也亦不数。传诸人得大圣。然
后人莫敢争。传诸子得大恶。然后人受其乱。禹之后四百
年。然后得桀。亦四百年。然后得汤与伊尹。汤与伊尹不可
待而传也。与其传不得圣人而争且乱。孰若传诸子。虽不
得贤。犹可守法。曰。孟子之所谓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
与子者何也。曰。孟子之心。以为圣人不苟私于其子以害
天下。求其说而不得。从而为之辞。

** 鄠人对

卷五五九 第 6b 页

鄠有以孝为旌门者。乃本其自于鄠人。曰彼自剔股以奉
母疾瘳。大夫以闻其令尹。令尹以闻其上。上俾聚土以旌
其门。使勿输赋。以为后劝。鄠大夫常曰。他邑有是人乎。愈
曰。母疾。则止于烹粉药石以为是。未闻毁伤支体以为养。
在教未闻有如此者。苟不伤于义。则圣贤当先众而为之
也。是不幸因而致死。则毁伤灭绝之罪有归矣。其为不孝。
得无甚乎。苟有合孝之道。又不当旌门。盖生人之所宜为。
曷足为异乎。既以一家为孝。是辨一邑里皆无孝矣。以一
身为孝。是辨其祖父皆无孝矣。然或陷于危难。能固其忠
卷五五九 第 7a 页
孝。而不苟生之逆乱。以是而死者。乃旌表门闾。爵禄其子
孙。斯为为劝已。矧非是而希免输者乎。曾不以毁伤为罪。
灭绝为忧。不腰于市而已黩于政。况复旌其门。

** 读荀

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
王。霸易霸也。以为孔子之徒没。尊圣人者。孟氏而已。晚得
扬雄书。益尊信孟氏。因雄书而孟氏益尊。则雄者亦圣人
之徒欤。圣人之道不传于世。周之衰。好事者各以其说干
时君。纷纷藉藉相乱。六经与百家之说错杂。然老师大儒
卷五五九 第 7b 页
犹在。火于秦。黄老于汉。其存而醇者。孟轲氏而止耳。扬雄
氏而止耳。及得荀氏书。于是又知有荀氏者也。考其辞。时
若不粹。要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抑犹在轲雄之閒乎。孔
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故
诗书春秋无疵。余欲削荀氏之不合者。附于圣人之籍。亦
孔子之志欤。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

** 读鹖冠子

鹖冠子十有九篇。其词杂黄老刑名。其博选篇四稽五至
之说当矣。使其人遇时。援其道而施于国家。功德岂少哉。

卷五五九 第 8a 页

学问篇称贱生于无所用。中流失船。一壶千金者。余三读
其词而悲之。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灭者
二十有二。注十有二字云。

** 读仪礼

余尝苦仪礼难读。又其行于今者盖寡。沿袭不同。复之无
由。考于今。诚无所用之。然文王周公之法制。粗在于是。孔
子曰吾从周。谓其文章之盛也。古书之存者希矣。百氏杂
家。尚有可取。况圣人之制度邪。于是掇其大要奇辞奥旨
卷五五九 第 8b 页
著于篇。学者可观焉。惜乎吾不及其时进退揖让于其閒。
呜呼盛哉。

** 读墨子

儒讥墨以上同兼爱上贤明鬼。而孔子畏大人。居是邦不
非其大夫。春秋讥专臣。不上同哉。孔子泛爱亲仁。以博施
济众为圣。不兼爱哉。孔子贤贤。以四科进褒弟子。疾殁世
而名不称。不上贤哉。孔子祭如在。讥祭如不祭者。曰我祭
则受福。不明鬼哉。儒墨同是尧舜。同非桀纣。同修身正心
以治天下国家。奚不相悦如是哉。余以为辩生于末学。各
务售其师之说。非二师之道本然也。孔子必用墨子。墨子
卷五五九 第 9a 页
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

** 本政

周之政文。既其弊也。后世不知其承。大敷古先。遂一时之
术。以明示民。民始惑教。百氏之说以兴。其言曰。天下可为
也。彼之政仁矣。反于谊。此之政敬矣。戾于忠。何居。我其周
从乎。曰周不及殷。其殷从乎。曰夏曰虞曰陶唐曰三皇氏。
曰遂古之初。暴孽情。饰淫志。枝辞琢正。纷紊纠射。以僻民
和。以导民乱。呜呼。道之去世。其终不复矣乎。长民者发一
号。施一令。民莫不悱然非矣。谓不可守。遽变而从之。譬将
卷五五九 第 9b 页
适千里。及门而复。后虽矻矻。决不可暨。原其始。固有启之
者也。闻于师曰。古之君天下者化之。不示其所以化之之
道。及其弊也易之。不示其所以易之之道。政以是得。民以
是淳。其有作者。知教化之所繇废。抑诡怪而畅皇极。伏文
貌而尚忠质。茫乎天运。窅尔神化。道之行也。其庶已乎。

** 守戒

诗曰。大邦维翰。书曰。以藩王室。诸侯之于天子。不惟守土
地奉职贡而已。固将有以翰藩之也。今人有宅于山者。知
猛兽之为害。则必高其柴楥。而外施窞阱以待之。宅于都
卷五五九 第 10a 页
者。知穿窬之为盗。则必峻其垣墙。而内固扃鐍以防之。此
野人鄙夫之所及。非有过人之智而后能也。今之通都大
邑。介于倔强之閒。而不知为之备。噫。亦惑矣。野人鄙夫能
之。而王公大人反不能焉。岂材力为有不足欤。盖以谓不
足为而不为耳。天下之祸。莫大于不足为。材力不足者次
之。不足为者。敌至而不知。材力不足者。先事而思。则其于
祸也有閒矣。彼之倔强者。带甲荷戈。不知其多少。其[绵]地
则千里。而与我壤地相错。无有邱陵江河洞庭孟门之关
其閒。又自知其不得与天下齿。朝夕举踵引颈。冀天下之
卷五五九 第 10b 页
有事。以乘吾之便。此其暴于猛兽穿窬也甚矣。呜呼。胡知
而不为之备乎哉。贲育之不戒。童子之不抗。鲁鸡之不期。
蜀鸡之不支。今夫鹿之于豹。非不巍然大矣。然而卒为之
禽者。爪牙之材不同。猛怯之资殊也。曰然则如之何而备
之。曰在得人。

** 猫相乳

司徒北平王家。猫有生子同日者。其一死焉。有二子饮于
死母。母且死。其鸣咿咿。其一方乳其子。若闻之。起而若听
之。走而若救之。衔其一置于其栖。又往如之。反而乳之。若
卷五五九 第 11a 页
其子然。噫。亦异之大者也。夫猫。人畜也。非性于仁义者也。
其感于所畜者乎哉。北平王牧人以康。伐罪以平。理阴阳
以得其宜。国事既毕。家道乃行。父父子子。兄兄弟弟。雍雍
如也。愉愉如也。视外犹视中。一家犹一人。夫如是。其所感
应召致。其亦可知矣。易曰信及豚鱼。非此类也夫。愈时获
幸于北平王。客有问王之德者。愈以是对。客曰。夫禄位贵
富。人之所大欲也。得之之难。未若持之之难也。得之于功。
或失于德。得之于身。或失于子孙。今夫功德如是。祥祉如
是。其善持之也可知已。既已。因叙之为猫相乳说云。

卷五五九 第 11b 页

** 题李生壁

余始得李生于河中。今相遇于下邳。自始及今。十四年矣。
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追思多有可笑者。与生
皆然也。今者相遇。皆有妻子。昔时无度量之心。宁复可有。
是生之为交。何其近古人也。是来也。余黜于徐州。将西居
于洛阳。汎舟于清泠池。泊于文雅台下。西望商邱。东望修
竹园。入微子庙。求邹阳枚叔司马相如之故文。久立于庙
陛閒。悲那颂之不作于是者已久。陇西李翱太原王涯上
谷侯喜实同与焉。贞元十六年五月十四日。昌黎韩愈书。

卷五五九 第 12a 页

** 讼风伯

维兹之旱兮。其谁之由。我知其端兮。风伯是尤。山升云兮
泽上气。雷鞭车兮电摇帜。雨寖寖兮将坠。风伯怒兮云不
得止。旸乌之仁兮念此下民。閟其光兮不斗其神。嗟风伯
兮其独谓何。我于尔兮岂有其他。求其时兮修祀事。羊甚
肥兮酒甚旨。食足饱兮饮足醉。风伯之怒兮谁使。云屏屏
兮吹使醨之。气将交兮吹使离之。铄之使气不得化。寒之
使云不得施。嗟尔风伯兮。欲逃其罪又何辞。上天孔明兮
卷五五九 第 12b 页
有纪有纲。我今上讼兮其罪谁当。天诛加兮不可悔。风伯
虽死兮人谁汝伤。

** 长安慈恩塔题名

韩愈退之李翱翔之孟郊东野柳宗元子厚石洪浚川同
登。

** 洛北惠林寺题名

韩愈李景兴侯喜尉迟汾。贞元十七年七月二十二日。鱼
于温洛。宿此而归。昌黎韩愈书。

** 谒少室李渤题名

愈同樊宗师卢仝谒少室李拾遗。

卷五五九 第 13a 页

** 福先塔寺题名

处士石洪浚川。吏部员外王仲舒宏中。水部员外郑楚相
叔敖。洛阳县令潘宿阳乾明。国子博士韩愈退之。前试左
武卫冑曹李演广文。前杭州钱塘县尉郑纮文明。元和三
年十月九日同游。

** 嵩山天封官题名

元和四年三月二十六日。与著作佐郎樊宗师处士卢仝
自洛中至少室谒李徵君渤。樊次玉泉寺。疾作归。明日。遂
卷五五九 第 13b 页
与李卢道士韦濛僧荣并少室而东。抵众寺。上太室中峰。
宿封禅坛下石室。遂自龙泉寺钓龙潭水遇雷。明日。观启
母石。入此观。与道士赵元遇。乃归。闰月三日。国子博士韩
愈题。

** 迓杜兼题名

河南尹水陆运使杜兼。尚书都官员外郎韩愈。水陆运判
官洛阳县尉李宗闵。水陆运判官伊阙县尉牛僧孺。前同
州韩城县尉郑伯义。元和四年九月二十二日。大尹给事
奉诏祠济渎回。愈与二判官于此迎候。遂陪游宿。愈题。

** 华岳题名

卷五五九 第 14a 页

淮西宣慰处置使门下侍郎平章事裴度。副使刑部侍郎
兼御史大夫马总。行军司马太子右庶子兼御史中丞韩
愈。判官司勋员外郎兼侍御史李正封。都官员外郎兼侍
御史冯宿。掌书记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李宗闵。都知兵
马使左骁卫将军威远军使兼御史大夫李文悦。左厢都
押衙兼都虞候左卫将军兼御史中丞密国公高承。元和
十一年八月。丞相奉诏平淮右。八日。东过华阴。礼于岳庙。
总等八人。实备将佐以从。

卷五五九 第 1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