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五二
卷五五二 第 18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二

卷五五二 第 1a 页
 韩愈(六)

** 答侯继书

裴子自城来。得足下一书。明日。又于崔大处得足下陜州
所留书。玩而复之。不能自休。寻知足下不得留。仆又为考
官所辱。欲致一书开足下。并自舒其所怀。含意连辞。将发
复已。卒不能成就其说。及得足下二书。凡仆之所欲进于
左右者。足下皆以自得之。仆虽欲重累其辞。谅无居足下
之意外者。故绝意不为。行自念方当远去。潜深伏隩。与时
世不相闻。虽足下之思我。无所窥寻其声光。故不得不有
卷五五二 第 1b 页
书为别。非复有所感发也。仆少好学问。自五经之外。百氏
之书。未有闻而不求。得而不观者。然其所志。惟在其意义
所归。至于礼乐之名数。阴阳土地星辰方药之书。未尝一
得其门户。虽今之仕进者。不要此道。然古之人未有不通
此而能为大贤君子者。仆虽庸愚。每读书辄用自愧。今幸
不为时所用。无朝夕役役之劳。将试学焉。力不足而后止。
犹将愈于汲汲于时俗之所争。既不得而怨天尤人者。此
吾今之志也。惧足下以我退归。因谓我不复能自彊不息。

卷五五二 第 2a 页

故因书奉晓。冀足下知吾之退。未始不为进。而众人之进。
未始不为退也。既货马。即求船东下。二事皆不过后月十
日。有相问者。为我谢焉。

** 答崔立之书

斯立足下。仆见险不能止。动不得时。颠顿狼狈。失其所操
持。困不知变。以至辱于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悯笑。天下之
所背而驰者也。足下犹复以为可教。贬损道德。乃至手笔
以问之。扳援古昔。辞义高远。且进且劝。足下之于故旧之
卷五五二 第 2b 页
道得矣。虽仆亦固望于吾子。不敢望于他人者耳。然尚有
似不相晓者。非故欲发余乎。不然。何子之不以丈夫期我
也。不能默默。聊复自明。仆始年十六七时。未知人事。读圣
人之书。以为人之仕者。皆为人耳。非有利乎已也。及年二
十时。苦家贫。衣食不足。谋于所亲。然后知仕之不唯为人
耳。及来京师。见有举进士者。人多贵之。仆诚乐之。就求其
术。或出礼部所试赋诗策等以相示。仆以为可无学而能。
因诣州县求举。有司者好恶出于其心。四举而后有成。亦
未即得仕。闻吏部有以博学宏词选者。人尤谓之才。且得
美仕。就求其术。或出所试文章。亦礼部之类。私怪其故。然
卷五五二 第 3a 页
犹乐其名。因又诣州府求举。凡二试于吏部。一既得之。而
又黜于中书。虽不得仕。人或谓之能焉。退因自取所试读
之。乃类于俳优者之辞。颜忸怩而心不宁者数月。既已为
之。则欲有所成就。书所谓耻过作非者也。因复求举。亦无
幸焉。乃复自疑。以为所试与得之者。不同其程度。及得观
之。余亦无甚愧焉。夫所谓博学者。岂今之所谓者乎。夫所
谓宏词者。岂今之所谓者乎。诚使古之豪杰之士。若屈原
孟轲司马迁相如扬雄之徒。进于是选。必知其怀惭。乃不
自进而已耳。设使与夫今之善进取者。竞于蒙昧之中。仆
卷五五二 第 3b 页
必知其辱焉。然彼五子者。且使生于今之世。其道虽不显
于天下。其自负何如哉。肯与夫斗筲者决得失于一夫之
目。而为之忧乐哉。故凡仆之汲汲于进者。其小得盖欲以
具裘葛。养穷孤。其大得盖欲以同吾之所乐于人耳。其他
可否。自计已熟。诚不待人而后知。今足下乃复比之献玉
者。以为必俟工人之剖。然后见知于天下。虽两刖足不为
病。且无使勍者再剋。诚足下相勉之意厚也。然仕进者。岂
舍此而无门哉。足下谓我必待是而后进者。尤非相悉之
辞也。仆之玉固未尝献。而足固未尝刖。足下无为为我戚
卷五五二 第 4a 页
戚也。方今天下风俗。尚有未及于古者。边境尚有被甲执
兵者。主上不得怡。而宰相以为忧。仆虽不贤。亦且潜究其
得失。致之乎吾相。荐之乎吾君。上希卿大夫之位。下犹取
一障而乘之。若都不可得。犹将耕于宽閒之野。钓于寂寞
之滨。求国家之遗事。考贤人哲士之终始。作唐之一经。垂
之于无穷。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二者将必有一
可。足下以为仆之玉凡几献。而足凡几刖也。又所谓勍者
果谁哉。再剋之刑。信如何也。士固信于知己。微足下无以
发吾之狂言。愈再拜。

卷五五二 第 4b 页

** 答李翊书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
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
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
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耶。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生所谓
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
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耶。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耶。蕲
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
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
卷五五二 第 5a 页
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煜。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
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馀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
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
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
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
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
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
注于手也。汨汨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
卷五五二 第 5b 页
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
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
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
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气
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
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虽如是。其敢自
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
人者。其肖于器耶。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
行已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
卷五五二 第 6a 页
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
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
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
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 重答翊书

愈白李生。生之自道其志可也。其所疑于我者非也。人之
来者。虽其心异于生。其于我也。皆有意焉。君子之于人。无
不欲其入于善。宁有不可告而告之。孰有可进而不进也。
言辞之不酬。礼貌之不答。虽孔子不得行于互乡。宜乎余
卷五五二 第 6b 页
之不为也。苟来者。吾斯进之而已矣。乌待其礼踰而情过
乎。虽然。生之志求知于我耶。求益于我耶。其思广圣人之
道耶。其欲善其身而使人不可及耶。其何汲汲于知。而求
待之殊也。贤不肖固有分矣。生其急乎其所自立。而无患
乎人不已知。未尝闻有响大而声微者也。况愈之于生恳
恳耶。属有腹疾。无聊。不果自书。愈白。

** 代张籍与李浙东书

月日。前某官某。谨东向再拜寓书浙东观察使中丞李公
閤下。籍闻议论者皆云。方今居古方伯连帅之职。坐一方。

卷五五二 第 7a 页

得专制于其境内者。惟閤下心事荦荦。与俗辈不同。籍固
以藏之胸中矣。近者閤下从事李协律翱到京师。籍与李
君友也。不见六七年。闻其至。驰往省之。问无恙外。不暇出
一言。且先贺其得贤主人。李君曰。子岂尽知之乎。吾将尽
言之。数日。籍益闻所不闻。籍私独喜。常以为自今以后。不
复有如古人者。于今忽有之。退而自悲。不幸两目不见物。
无用于天下。胸中虽有知识。家无钱财。寸步不能自致。今
去李中丞五千里。何由致其身于其人之侧。开口一吐出
卷五五二 第 7b 页
胸中之奇乎。因饮泣不能语。既数日。复自奋曰。无所能人。
乃宜以盲废。有所能人。虽盲。当废于俗辈。不当废于行古
人之道者。浙水东七州户不下数十万。不盲者何限。李中
丞取人。固当问其贤不贤。不当计盲与不盲也。当今盲于
心者皆是。若籍自谓独盲于目尔。其心则能别是非。若赐
之坐而问之。其口固能言也。幸未死。实欲一吐出心中平
生所知见。閤下能信而致之于门耶。籍又善于古诗。使其
心不以忧衣食乱。閤下无事时。一致之座侧。使跪进其所
有。閤下凭几而听之。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
夫盲者业专。于艺必精。故乐工皆盲。籍傥可与此辈比并
卷五五二 第 8a 页
乎。使籍诚不以畜妻子忧饥寒乱心。有钱财以济医药。其
盲未甚。庶几其复见天地日月。目得不废。则自今至死之
年。皆閤下之赐也。閤下济之以已绝之年。赐之以既盲之
视。其恩轻重大小。籍宜如何报也。閤下裁之度之。籍惭腼
再拜。

** 答李秀才书

愈白。故友李观元宾。十年之前。示愈别吴中故人诗六章。
其首章则吾子也。盛有所称引。元宾行峻洁清。其中狭隘。
不能包容。于寻常人不肯苟有论说。因究其所以。于是知
卷五五二 第 8b 页
吾子非庸众人。时吾子在吴中。其后愈出在外。无因缘相
见。元宾既没。其文益可贵重。思元宾而不见。见元宾之所
与者。则如元宾焉。今者辱惠书及文章。观其姓名。元宾之
声容。恍若相接。读其文辞。见元宾之知人。交道之不污。甚
矣子之心。有似于吾元宾也。子之言。以愈所为不违孔子。
不以雕琢为工。将相从于此。愈敢自爱其道而以辞让为
事乎。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读
吾子之辞而得其所用心。将复有深于是者与。吾子乐之。
况其外之文乎。愈顿首。

卷五五二 第 9a 页

** 答陈生书

愈白。陈生足下。今之负名誉享显荣者。在上位几人。足下
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
于盲。虽其请之勤勤。教之云云。未有见其得者也。愈之志
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观足下之书及十四篇之诗。亦云
有志于是矣。而其所问则名。所慕则科。故愈疑于其对焉。
虽然。厚意不可虚辱。聊为足下诵其所闻。盖君子病乎在
已。而顺乎在天。待已以信。而事亲以诚。所谓病乎在已者。
卷五五二 第 9b 页
仁义存乎内。彼圣贤者能推而广之。而我蠢焉为众人。所
谓顺乎在天者。贵贱穷通之来。平吾心而随顺之。不以累
于其初。所谓待已以信者。已果能之。人曰不能。勿信也。已
果不能。人曰能之。勿信也。孰信哉。信乎已而已矣。所谓事
亲以诚者。尽其心。不夸于外。先乎其质。后乎其文者也。尽
其心不夸于外者。不以已之得于外者为父母荣也。名与
位之谓也。先乎其质者。行也。后乎其文者。饮食甘旨。以其
外物供养之道也。诚者。不欺之名也。待于外而后为养。薄
于质而厚于文。斯其不类于欺与。果若是。子之汲汲于科
名。以不得进为亲之羞者。惑也。速化之术。如是而已。古之
卷五五二 第 10a 页
学者。惟义之问。诚将学于太学。愈犹守是说而俟见焉。愈
白。

** 与李翱书

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
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
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
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
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
卷五五二 第 10b 页
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
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閒。开口论议。其安能
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
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
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
难矣。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
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
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
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
卷五五二 第 11a 页
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
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污。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
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仆于此岂以为大
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其所以
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
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
也。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
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及之而
后知。履之而后难耳。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
卷五五二 第 11b 页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
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
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
闻我言亦悲矣。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违久。乍还侍左
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愈再拜。

** 上张仆射书

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
故事节目十馀事来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
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当时以
卷五五二 第 12a 页
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
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
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夫如是。则
安得而不言。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
必将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
犹在也。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量力而
仕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彊使为。是故为下者不获
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孟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
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今之时。
卷五五二 第 12b 页
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
己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
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今
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
言进。愈蒙幸于执事。其所从旧矣。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
加待之。使足以为名。寅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
率以为常。亦不废事。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
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
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

卷五五二 第 13a 页

执事之厚于故旧如此。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
此。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能使其主
待之以礼如此。则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若使随行而入。
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
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已耳。
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
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
已知已。则未也。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
卷五五二 第 13b 页
辞而垂仁采纳焉。愈恐惧再拜。

** 答胡生书

愈顿首。胡生秀才足下。雨不止。薪刍价益高。生远客。怀道
守义。非其人不交。得无病乎。斯须不展。思想无已。愈不善
自谋。口多而食寡。然犹月有所入。以愈之不足。知生之穷
也。至于是而不悔。非信道笃者。其谁能之。所示千百言。略
不及此。而以不屡相见为忧。谢相知为急。谋道不谋食。乐
以忘忧者。生之谓矣。顾无以当之。如何。夫别是非。分贤与
不肖。公卿贵位者之任也。愈不敢有意于是。如生之徒于
我厚者。知其贤。时或道之。于生未有益也。不知者乃用是
卷五五二 第 14a 页
为谤。不敢自爱。惧生之无益而有伤也。如之何。若曰彼有
所合。吾不利其求。则庶可矣。生又离乡邑。去亲爱。甘辛苦
而不厌者。本非为是也。如之何。愈之于生。既不变矣。戒生
无以示愈者语于人。用息不知者之谤。生慎从之。讲礼释
友二篇。比旧尤佳。志深而喻切。因事以陈辞。古之作者正
如是尔。愈顿首。

** 与于襄阳书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閤
下。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
卷五五二 第 14b 页
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
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
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
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
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
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
位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
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
矣。未尝敢以闻于人。侧闻閤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

卷五五二 第 15a 页

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
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
求之而未得耶。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
未暇礼耶。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愈虽不才。其自处不敢
后于恒人。閤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
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閤下一朝之享
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
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龊龊者。既不足以语之。
卷五五二 第 15b 页
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谨献旧所
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观览。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
拜。

** 与崔偫书

自足下离东都。凡两度枉问。寻承已达宣州。主人仁贤。同
列皆君子。虽抱羁旅之念。亦且可以度日。无入而不自得。
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禦外物者也。况足下度越此
等百千辈。岂以出处近远。累其灵台耶。宣州虽称清凉高
爽。然皆大江之南。风土不并以北。将息之道。当先理其心。
心閒无事。然后外患不入。风气所宜。可以审备。小小者亦
卷五五二 第 16a 页
当自不至矣。足下之贤。虽在穷约。犹能不改其乐。况地至
近。官荣禄厚。亲爱尽在左右者耶。所以如此云云者。以为
足下贤者。宜在上位。托于幕府。则不为得其所。是以及之。
乃相亲重之道耳。非所以待足下者也。仆自少至今。从事
于往还朋友閒。一十七年矣。日月不为不久。所与交往相
识者千百。人非不多。其相与如骨肉兄弟者。亦且不少。或
以事同。或以艺取。或慕其一善。或以其久故。或初不甚知。
而与之已密。其后无大恶。因不复决舍。或其人虽不皆入
于善。而于已已厚。虽欲悔之不可。凡诸浅者固不足道。深
卷五五二 第 16b 页
者止如此。至于心所仰服。考之言行而无瑕尤。窥之阃奥
而不见畛域。明白淳粹。辉光日新者。惟吾崔君一人。仆愚
陋无所知晓。然圣人之书。无所不读。其精粗巨细。出入明
晦。虽不尽识。抑不可谓不涉其流者也。以此而推之。以此
而度之。诚知足下出偫拔萃。无谓仆何从而得之也。与足
下情义。宁须言而后自明耶。所以言者。惧足下以为吾所
与深者。多不置白黑于胸中耳。既谓能粗知足下。而复惧
足下之不我知。亦过也。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尽善尽美。抑
犹有可疑者。仆谓之曰。何疑。疑者曰。君子当有所好恶。好
卷五五二 第 17a 页
恶不可不明。如清河者。人无贤愚。无不说其善。服其为人。
以是而疑之耳。仆应之曰。凤凰芝草。贤愚皆以为美瑞。青
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譬之食物。至于遐方异味。则有
嗜者。有不嗜者。至于稻也粱也。脍也夕[:#AS-FBEC:●]肉也。岂闻有不
嗜者哉。疑者乃解。解不解。于吾崔君无所损益也。自古贤
者少。不肖者多。自省事以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
肩青紫。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贤者虽得卑
位。则旋而死。不贤者或至眉寿。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无
乃所好恶与人异心哉。又不知无乃都不省记。任其死生
卷五五二 第 17b 页
寿夭耶。未可知也。人固有薄卿相之官。千乘之位。而甘陋
巷菜羹者。同是人也。犹有好恶如此之异者。况天之与人。
当必异其所好恶无疑也。合于天而乖于人何害。况又时
有兼得者耶。崔君崔君。无怠无怠。仆无以自全活者。从一
官于此。转困穷甚。思自放于伊颍之上。当亦终得之。近者
尤衰惫。左车第二牙无故摇动脱去。目视昏花。寻常閒便
不分人颜色。两鬓半白。头发五分亦白其一。须亦有一茎
两茎白者。仆家不幸。诸父诸兄皆康彊早世。如仆者。又可
以图于久长哉。以此匆匆。思与足下相见。一道其怀。小儿
女满
卷五五二 第 18a 页
前。能不顾念足下何由得归比来。仆不乐江南。官满便终
老嵩下。足下可相就。仆不可去矣。珍重自爱。慎饮食。少思
虑。惟此是望。愈再拜。

** 与陈给事书

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閤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
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閤下位益尊。伺
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
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
名。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始
卷五五二 第 18b 页
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
者之说。由是閤下之庭。无愈之迹矣。去年春。亦尝一进谒
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
退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
见。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邈乎其容。若不察其
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今则
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
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无所逃避。不敢遂进。辄自
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
卷五五二 第 19a 页
轴。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皆有揩字注字处。急
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閤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愈
恐惧再拜。

** 答冯宿书

垂示仆所阙。非情之至。仆安得闻此言。朋友道阙绝久。无
有相箴规磨切之道。仆何幸乃得吾子。仆常闵时俗人有
耳不自闻其过。懔懔然惟恐已之不自闻也。而今而后。有
望于吾子矣。然足下与仆交久。仆之所守。足下之所熟知。
在京城时。嚣嚣之徒。相訾百倍。足下时与仆居。朝夕同出
卷五五二 第 19b 页
入起居。亦见仆有不善乎。然仆退而思之。虽无以获罪于
人。亦有以获罪于人者。仆在京城一年。不一至贵人之门。
人之所趋。仆之所傲。与己合者则从之游。不合者虽造吾
庐。未尝与之坐。此岂徒足致谤而已。不戮于人。则幸也。追
思之。可为战慄寒心。故至此已来。剋已自下。虽不肖人至。
未尝敢以貌慢之。况时所尚者耶。以此自谓。庶几无时患。
不知犹复云云也。闻流言不信其行。呜呼。不复有斯人也。
君子不为小人之恟恟而易其行。仆何能尔。委曲从顺。向
风承意。汲汲然恐不得合。犹且不免云云。命也。可如何。然
卷五五二 第 20a 页
子路闻其过则喜。禹闻昌言。则下车拜。古人有言曰。告我
以吾过者。吾之师也。愿足下不惮烦。苟有所闻。必以相告
吾亦有以报子。不敢虚也。不敢忘也。愈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