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x 页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记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35H 页
春坊日记
 正宗大王二十三年己未十二月二十四日。臣㙆在丹阳任所。夜三鼓。宪府书吏来到。盖二十日大政内迁持平。寻以劝讲僚属 启下。有乘驲上来 下谕也。臣以无似。待罪官次。无一善状。方夙夜惶惧。而乃于千万意外。又有此误 恩。出于常格。承命震越。不知为荣宠也。○二十五日晴。晨起发书招秉儿。新旧递换官事处置。不胜纷扰。新官郑复焕云矣。○二十八日。秉儿来到。伏念非常 恩命。又出 特除。自顾愚分。千万不称。只有退伏控辞。期于乞免。实合自处之道。而又念身在官次。与在家处义不同。且当 册礼在前。举国庆抃奔走之日。时义有难偃处违傲。故不得已为冒进计。未知古人处义果何如耳。△二十九日微𩁺。发 肃行。男弼秉从之。午点水山连原驿。吏兵房来见。盖自 上又有给马催促上送之 教。道伯发关于本驿故也。宿清风西仓。本倅赵景镇丹郡交承也。有传语。○三十日朝起。积雪寒酷。风雪未已。以出站厨传有弊。发程艰到忠原南别堂。本牧上京。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35L 页
晡时镇将来见。南部洪进士锡休父子。与群从来见。西部李兄基祚。与其侄继至。皆情意款曲。叙话移时。稍慰除夕客怀。○庚申正月初一日晴。寒事益酷。发行至金滩新延。下人皆来谒。至有流涕惜别者。宿柯兴驿村。○二日晴。食后发程。历访李校理之聃。宿长后院。○三日晴。宿利川。○四日晴。宿南汉。○五日晴。始入城至泮馆。闻初一日政 除文学。初三日下 谕已下去安东云矣。泮留岭友李直长宪愚,李监役之受,李正郎敬裕,金直长宗寿,孙典籍镇翼,金校理熙周,金持平熙洛,李监察永运,李监察羲发,李直长仁行,柳正言台佐,金佐郎鲁范,堤川金都事珩吉,横城权典籍国衡,曹奉事龙玩,郑教官玮,郑监役烈,善山金友孟和。及其他诸人。先后至旅馆。旧要相与握叙。顿忘道涂之惫。数日春坊书吏。持三悬铃公事。探入来与否。以谓自 上复有催促之命云。○二十日。有华城 举动。臣㙆在谢 恩前祗送。祗送多有妨碍而亦不敢偃处泮邸。以便服偕柳青阳寻春。出于江头祗送。 还宫时亦然。○二十四日始谢 恩。盖自 上有待下教之 命故也。是日行 东宫冠礼册礼。习仪于集福轩。与柳寻春进参。都监都提调领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36H 页
议政李秉模,赵镇宽。兼 世子师领议政李秉模, 兼世子傅左议政沈焕之,左宾客洪良浩,右宾客郑民始,左副宾客徐龙辅,右副宾客李晚秀,赞善宋焕箕,李直辅,辅德金祖淳,兼辅德申绚,弼善朴吉源,兼弼善朴钟淳,文学金㙆,兼文学赵得永,司书李寅采,兼司书金近淳,说书洪命周,兼说书李存秀,咨议宋稚圭,左翊卫宋时渊,右翊卫申大羽,左司御尹应铉,右司御成肯柱,左卫率李采,右卫率朴宗羽,左翊赞金汉隽,右翊赞柳寻春,左副率宋钦诗,右副率徐有教,左洗马金学淳,右洗马吴熙常,洗马李泰允,尹斗基,金会渊。其后递代。右宾客金载缵,辅德尹光普。又递代金羲淳。兼辅德尹光颜,弼善金翰东,兼弼善韩用铎,兼文学金履乔,说书金会渊,翊赞洪载渊。其他不能尽记。○二月初二日晴。 世子行冠礼册礼于集福轩。仪仗文物甚盛。而节次繁多。无由省记。是日山林宋焕基,李直辅来参而别无所事。只随众进退而已。是日之事。专为 东宫。故宫僚在百官前列。终日侍立上阶。咫尺 殿陛。窃仰 睿质天成。 日表岐嶷。进退周旋拜跪之节。从容中礼。尽乎圣人之生。异于众人也。是日观者。莫不耸叹欢抃焉。都监提调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36L 页
李读三加祝。祝辞与家礼大同小异。声音弘畅可闻。是时岭中以陈贺上来者。金献纳若鍊,赵司谏锡晦,成康津彦楫,金承旨翰东,权正言文度,李持平万运,李参判鼎揆,李应教龟云,李修撰鼎秉,李韩山志淳,姜持平世鹰,世纶,世揆,南掌令必锡。其馀不能尽记。 册礼后朝官七十以上加资。金献纳,赵司谏,姜持平硕龟。皆升资 除承旨。柳庆山𪶙都正,金监役镇东五卫将。士庶通政甚夥。 圣上眷念岭人。 恩数如此。感颂何可言耶。○初三日 大朝各有赏赐于宫僚。臣㙆亦祗受儿马一匹。○初四日。秉儿以子厚初祥不远下去。客中心事倍怆。○初七日入直。○初九日出直。李羲发来讲心经。见解甚明可喜。○十七日入直。○十九日出直。○二十六日 东宫展谒 宗庙 永宁殿 景慕宫。 大殿同为举动。百官陪从。而宫僚动随 东宫入 宗庙后。 大殿东宫皆步先谒 宗庙。 大殿展拜后 东宫展拜。 大殿入 庙内省各位 龛室。 东宫从门外随省后降阶。拜辞于庭中。退出入次少憩。因往 永宁殿。每行 大朝在前。 东宫随后。宫僚又随其后焉。未至 殿庭。 大朝还至 东宫行处。以玉手抚顶整冕旒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37H 页
曰似大矣。盖眷爱钟至如此焉。至 殿庭行礼如 宗庙仪。礼毕退出入次少憩后。因往 景慕宫出 阙门。都城观者填街满路。争先奔走焉。 大殿以龙袍冕旒御玉辇。 东宫以黑龙袍冕旒亦御玉轿。离明重辉。瑞色葱珑。 宗社臣民之庆。孰大于是。 大朝于辇上频频回顾。盖一念恒在 东宫故也。 东宫初自 宫闱出。必多有可观者。而端拱瞑目。俨然无攲侧顾眄时。观者莫不异之。至泮村下马碑前。 大朝东宫皆下辇步过后乘辇。至 景慕宫。行礼亦如 宗庙仪。 大朝入 庙内。吞声掩泪。戚容不能仰观焉。还宫后退归。○二十七日。行 世子嫔初拣择。○三月初一日入直。○二日始进讲于集福内轩。进讲前。说书李存秀至直房。指说讲规甚详。新入禁密。漠不知体例。而其终不至大错。不能无其力。此人初无半面之雅。而能不外如此。其意不偶然也。进讲之朝。司谒出传进讲之 命于直房。于是春坊入直上下番及桂坊一员。各持所讲册子。趋至閤门外。门外张曰布遮日。设地衣于塼石上。列置书床于其上如其员数。遂次次就坐。各展册于案上。上番高声读。自起至止一番讫。又以次挟册趋入集福轩下。次次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37L 页
由东阶上退抹楼。只一拜如曲拜样。遂入室。室三间。以次趍进。俯伏于第二间阈内向南。 东宫跪坐于第三间阈内东向。置书案于前。遂掩卷高声诵前受音。玉音响亮如碎玉。至句绝文理折旋处及高低清浊。无一字一吐差误。讲官各开卷审音读诵讫。内侍自南壁下持砚匣及栍纸置于上番前。臣遂取栍纸。于日子下书自止。书其下以通。书讫内侍取去。于 香案前跪坐。两手展执。俟 下览后。持置他所。于是 东宫展卷。○初三日。以 国忌停 书筵。○初四日亦停。朝前出直际。可即来见。其馀泮留岭友次第来话。○初五日。吴参判大益来见。曾在丹郡。往来相访。书疏相问续续。情契尽密。于是而相对。喜可知也。○十五日。崔承旨献重来见。韩司成致应以公故入成均馆传语。○二十日。以 册礼庆科设庭试。时当大庆。八路欢抃。科儒席捲。京城充满。至有露处者云。岭儒亦齐到。设试场三处。礼曹为一所。丕阐堂为二所。太学明伦堂为三所。金叔明差二所参试。余差三所参试。上试郑大容。副试李基让,申凤朝。监试官权熀也。出题后自 上传教。参试出门外收卷。臣遂出门外收卷。收卷至一万三千七百馀丈也。是日夜合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38H 页
考六百馀丈。○二十一日。考至夜半几尽。○二十三日毕考。夕后合考。○二十四日发榜。辇载居魁四。试官随至 閤门外。授承传 进御而还。大抵考试之法。只以收刷为主。所观不过一句半句之间。余不忍观一二句而止。每至初项而决入落。是以所考者比他颇迟钝矣。○二十六日进讲。方达文义之际。司卷自 大朝出招司书。传 下教曰文学是岭人。须多说文义云。亦异数也。第深惶悚而已。○二十七日进讲。○二十八日春到记。余与翰东。以对读官入侍于春塘台。先受儒生讲。李集运通。直赴 殿试。夕后收卷。 大驾还宫。考官持收卷诣 閤。入侍于馀庆轩。命官左相沈焕之。参试弘文提学黄升源,参判金祖淳。对读官弼善金翰东,辅德尹光颜,文学臣㙆及司书李寅采也。 上御户内。倚窗而坐。命官分左右俯伏于户外退抹楼。对读以次又俯伏于其下。自下番次次上退抹楼。俯伏于命官参试之间。 天颜不违咫尺。遂高声读试券。一卷后轮次上读。已而 命三试官分考。臣㙆及翰东对读于命官。光颜于提学。寅采于参判。方㙆次。 上使进前读。因 下问曰汝年几何。对曰六十二岁矣。 上曰已老矣。因曰乡人入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38L 页
侍未易。因读可也。如金翰东前已累次入侍矣。臣㙆因毕读。 赐第者沈永锡,闵箕显,赵致和也。发榜后退出。是日下番进讲。○二十九日进讲退后出直。○四月初十日入直。○十一日进讲读讫。 下令曰文学经学想熟。须陈文义可也。○十二日进讲退后出直。○二十日自 大朝赐苇鱼一级。修送祗受单子付院吏。○二十七日入直进讲温绎。○二十八日进讲。○二十九日进讲。○三十日进讲。○闰月初一日。自 大朝赐苇鱼一级。书祗受单子付院吏。○十一日呈受由单子于政院。同副承旨入侍时。口传 下教给由。斯速往还事。○十五日发程。○十六日。午点利川宿岛舟。○十七日至炭幕。骊州牧金熙朝使官吏传语。○十八日。午点于清风西仓。宿于丹阳邑内。吏民到处欢迎。○十九日朝过长林驿。村人屯聚以待。罗拜马前。致情款焉。○二十日。午点瓮泉。宿安东邑。城主传语。即吴载绍也。○二十一日还家。亲戚相聚。情话可掬。○六月十一日卧病。伏念由限已过。病势如此。欲仰达私情。因乞递驳构短疏。○二十三日。徐仲愚来云 上候以背疽已至七八日。隐虑不可言。以此呈疏之举亦未果。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39H 页
洛岩亭重创记
直府之西南数十里。有所谓搴芝山者。屹立于江之上。山腰有石栈。循栈侧而下有小阜。即古观察使裴公亭址也。 万历乙亥间。公之七世孙上舍公得仁。盖尝重置数间屋子。而旋则毁坏。阜堆而倾。石泐而碛。榛茂荒秽。每行过其下。但见其逼窄危凛而不知其为异境也。间者公之嗣孙显涑。与其族人络等相议。以为先祖遗馥之地。不可一任其颓废而终至于泯没也。遂发虑谋画。阜之堆者补之。石砾之堆碛者平之。荆棘之蓁芜荒秽者刬除而疏通之。然后作亭于其上。堂几间室几间。又置僧寮于其侧。以为典守之所。于临江处缭以周垣。以备不虞。于是拓窗而观之。其左则上洛台苍壁也。壁入江心列画屏也。其右则石栈下短麓也。麓抱亭址垂曲肱也。其下则江流滚滚。横亘数里。至壁而成渊。风定浪息。纤尘不动。上下天光。泂澈昭回。岚翠丛薄。倒影蘸枝。宛然成一大镜面。平沙浩浩。大野茫茫。鸣鸥翔鹭。牧笛渔歌。不出几席之间。皆可玩而乐也。越江凤停,鹤驾,礼岳诸山。襟抱环列于前。朝暮云烟。气象万千。此皆斯亭之大观也。独其后山峻压。石栈上逼。欠了宽閒幽阒之趣。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39L 页
而去江太近。岩阿陡绝。不能无临深之戒。然造化无全功。求其具备而无欠者亦难矣。江之上下四五百里之间。瑰奇巨丽之观。亭台楼阁之胜。盖不可以数计。而姑以近者言之。高旷莫如石门。酝籍莫如鸢鱼,谦庵,玉渊。而高旷者欠了酝籍。酝籍者欠了高旷。而亦不害其名区异境。今玆亭也。自外而观。虽若无甚奇观。然入其中而观之。苍壁短麓。自相拱揖。曲有妙致。一带江流。四面云山。举集目前。逼窄之中。自有广漠之想。寻常之处。实得绝特之观。有若化工逞技于其间而以待知者知之也。世代绵邈。文献无徵。观察公履历行治。不可得以详。而亭之刱建年月。又不知在于何时。然今公之诗遗落于人世者。只有数首短律。而流水一千年故国。寒烟四十八王陵。瞻星台古饥乌集。半月城空野鹿登者。尚脍炙人口而载在月城志。则公之文章可知也。际遇清朝。主阃三道则公之才具时望可知也。急流退步。返我初服则公之清标雅襟亦可知也。想其山冠野服。啸遨倘佯于风窗月棂之中。江云岚翠之间者。其兴趣果何如也。而危楼北辰之怀。江湖魏阙之思。亦安知其不与杜草堂,范文正同其怀抱也耶。独惜其凤去台空。往迹无凭。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40H 页
败础荒原。埋没于荆榛沙碛之中。而为樵牧之场。狐兔之窟。则行人之指点而咨嗟。乡里后生之想像而慨惜者。庸有已乎。幸今新搆突兀。旧观重回。山若为之益高。水若为之益深。凡入乎耳过乎眼者。皆当日之光景也。诸君于此。亦可谓肯搆而肯堂者矣。亦可谓善继而善述者矣。然继述之道。亦有大于此者。顾诸君以新亭之意而新其德。敦诗书崇志业。敕躬励行。使人之行过斯亭者。咸曰观察公有后云尔。则岂不有光于先祖而无忝尔所生乎。诸君勉之哉。
伊川乡校东西庑重修记
㙆至州之三日。谒先圣先师于州学。因周观 殿庑及门墙。率多颓圮。而东西庑尤甚。将有覆压之虑。㙆既慨然叹息曰。此莅府者之责也。遂谋诸学之有司。具材瓦募工匠。以越明年乙丑三月日始事。仍其旧制。而凡材之可易者易之。可仍者仍之。首尾数月而功告讫。虽力绵事巨。不能极意尽美。然自此小恔多士及莅府者之心矣。噫学之颓圮盖久矣。而始新于今日。是知事之成不成。只在于为与不为耳。苟志之所之。焉有力之不及者耶。抑因此而有复于诸君者。诸君盍反隅而用力于自修也。今诸君皆有一个安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40L 页
宅。孝弟忠信其基址也。礼义廉耻其垣墙也。道德之崇深为阃奥。经传之谟训若丹青。而四子乃其门户阶梯也。愚未知诸君于此。既重修 圣庑矣。则其好德重学之心。盖未尝不笃也。倘因是心而能反身以自省。奋然用力于蚤夜之中。不以不才而沮。不以难成而怠。一此心于规矩准绳之内。竭其才于切磋琢磨之功。则忠信之基址于是而可立矣。廉耻之垣墙于是而可筑矣。由四子之门户。睹典训之丹青。而优入于道德之阃奥。亦不难矣。岂不尤有光于 圣庑乎。诸君其相与勉之哉。
壶隐亭重修记
壶隐亭在府东临河县川前村雨谷之下。即青溪先生弟孝廉公所尝藏修者。今为其傍孙斗运士瞻甫所有云。夫川之一带上下数十里洞天。如白云梦仙,陶渊,仙游诸胜。皆名区绝境也。以孝廉公之藏修栖息。乃不于此间。而必于闾阎杂沓之间者何哉。噫吾闻孝廉公尝授官辞不就。晨昏定省。菽滫甘旨。未尝须臾而或怠。然则公之志。岂不以远取溪山之胜。不若密迩庭闱之侧。为可以便吾奉养之道。时以馀閒。读书讲道于其中。亦可以终吾生以倘佯耶。然亭之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41H 页
颓废甚矣。余每行过其下。未尝不徘徊感念者久之。又窃恐其因遂破坏。而使遗芬剩馥。泯没而无传。一日士瞻甫书抵余于伊川之官衙曰。壶隐亭今为吾有矣。方且修葺而复旧观。愿有以记之也。余拜书抵掌曰亭今遇主人。岂不亦亭之幸耶。虽然士瞻甫有何所取于玆亭。而修饰之勤若是也。使士瞻欲有意于就静养闲则有隔水之云亭。可以共姜被而连杨帏也。有仙渊之飞泉。可以濯李缨而垂严钓也。而乃眷眷于玆亭者。其意岂无以乎。夫壶隐公远韵遗风。使人人钦慕不已。况傍裔乎。及其孱孙竟不能保守而将为人有。则士瞻甫于此。亦岂不惧夫孝廉公之遗躅自是泯灭。而谋所以保存之者乎。是以易以葺之于是。仍揭壶隐旧扁。而板上题咏及其他柳堤花坞莲池菜圃之类。一皆仍旧修治而不失当日面目。盖观于此。可以知士瞻之意矣。若使士瞻甫自私其有。而遽易其扁题。祛其板咏。移其池坞园圃而惟新之图。则亭于是乎换作别人之亭。而士瞻之辛勤修饰。适足以掩前人之美矣。抑又何贵焉。今士瞻甫既重新玆亭而不替其旧矣。愿士瞻因是而益勉其进于此者。日处其中而读书课学。励廉服义。友爱敦睦。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41L 页
如孝廉公。花朝月夕。招呼联翩。村醪野蔌。陶然相乐。又如孝廉公。则岂但亭之无替其旧而止哉。又以见士瞻之贤。克世其家。而推其孝思于傍先有如是者。凡此皆可以书也。是为记。
龟江书院立教堂重修记
直刚州南十里天台之右。有龟江书院。即金文节,朴啸皋,金柏岩,金忘窝四先生妥灵之所也。粤在 万历乙卯。为文节啸皋两先生立乡贤祠。实郡人张公某以乡议禀定于柏岩先生者。事未就而柏岩下世。至 天启辛酉。遂并享三先生。 崇祯后己酉。又追享忘窝先生。祠旧在乡序堂右。 崇祯后三己巳。以介处城闉不静谧。移建于于今所。于是多士曰以四先生揭虔之所。而祠曰乡贤。殊欠尊奉之道。始升号龟江书院。庙曰象贤。堂曰立教斋。东曰克复。西曰存省。至今盖百有馀年堂毁败。今年春。郡人朴公师豹,金公龟鍊直鍊氏。前后当洞主。慨然发叹。遂与乡士林决议重修。季秋而功告讫。使朴斯文是英甫。来请记其事。不佞辞不获。作而曰有是哉。刚州士友尊德尚贤之诚也。夫以刚州文献之邦。而四先生并生其间。其渊源授受。即在祖孙师友之间。而当日陶山之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42H 页
门。其所敬服而推诩者。与夫亲炙而私淑者。亦可见神契而道交。口传而耳受矣。其德业文章之盛。志节行谊之笃。又皆星斗于当世。标准于后学。则岭之人士。孰不钦尚其风。而刚州一邑。又先生门生子弟之所在。亲袭陶甄之化。家传诗礼之教。其悦服尊尚之心。无异七十子之于夫子。则俎豆崇报之举。虽远近之所同声。而殚竭始终之诚。尤非他人之所可及也。其前后施设。一心不懈。嫌其喧闹也。避城闉而就閒旷。虑其坏圮也。剋期日而定大论。地势湫卑则筑石而固之。堂室窄狭则易梁以廓之。以至庙垣斋墙之毁坏者。一切修而新之。使堂之轩楹廉角。晕革改观而山川为之增色。呜呼。苟非诸贤尊德尚贤之至。安能及此。其亦可谓无负于先生。有辞于后人矣。虽然抑愚有一说焉。今诸贤之志与事。诚勤且挚。其导率启迪之方。亦必有道。而习俗易夺。志气难强。则必须严立科条。猛加堤坊。使诸生之游处于是院者。一依老先生伊院学规。持身则以忠信笃敬为基本。读书则以讲学明理为究竟。专一而不二三。悠久而无间断。则将见德日崇而业日广。诸先生遗风远韵。庶几复振于今日。而佥君子辛勤成立之效。不但止于栋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42L 页
宇之轮奂而已。讵不猗欤休哉。
镇民祠重修记
祠即我肇祖义城君妥灵之所也。其刱建未知在何时。而邑志谱牒。俱言邑人以有大功德于民。立祠以崇报之。然世代绵邈。文献无徵。不独立祠之迹为不可详。其丰功盛德。使邑民没世而不忘者。亦无得以考其事实。吁可慨也。粤在 正德丁丑。傍后孙慕斋先生按本道时。特加顾护。施设实多。其扁题则 万历丁丑后孙鹤峰先生所揭云。祠旧在邑后。 孝庙丙申。外孙安应昌以本倅。移建于今所。庙三间。神门三间。前为讲堂堂二间。东夹一间。西夹一间。又翼以典守庖厨之所。左翼三间。右翼三间。绕以周垣。前有大门一间。合十二间。虽制度草狭。不备仪式。然其用意亦勤矣。今距丙申已百有五十二年矣。间多坏漏朽败。殆不堪支。 今上壬戌。诸宗修谱于本祠。既竣事。因重修本祠。于是出任员弼朝,世芳。计馀赀付诸姓吏致诚以应用。越五年丁卯二月始事。以五月日功告讫。盖自庙宇以至神门及内砌外门。仍旧易新。典祠厅与外门两傍一间。又昔所无有者。于是向之坏者完欹者整。卑狭者崇广。丹艧之漫而黝者。咸与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43H 页
维新而焕然改观矣。族从虎寿甫以本祠首任。实主其事。书抵㙆要以记。遂略叙其颠末如右。是役也始终干役。俾完大事者。副有司之功实多。吁其可尚也夫。抑㙆于此有一说焉。盖此祠自是邑人所营建。与子孙私庙大不同。未知中间缘何为子孙所主管。然大抵甚无义也。近日川前诸议。必欲还诸乡中。而不复使子孙与知。此论诚是矣。然本乡既郑重而不肯受。子孙又以无义而不与知。则是几百年祖先妥灵之所。终未免鞠草之墟矣。然则今日重修之举。似亦可已而不能已者。观于慕斋鹤峰两先生之眷眷于此祠者。外裔安侯之尽心于移建者。与夫近世韩侯蹇之官备享需。因为永式者。亦可知其情礼之自有所不能已者。幸今庙貌重新。倘因是而益加措置然后。徐而议诸乡之士友。以为宛转还旧之地。亦非晚也。
水阁重建记
朴君允成访余于龟阴之社。请其先祖水阁重建记曰。先祖明溪公。中嘉靖壬子司马。尝游太学。一朝揖诸生而归。结茅于所居明星洞之北岸。凿小塘其前。引溪水而贮之。扁其楣曰水阁。日静处其中。以书史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43L 页
自娱。教授生徒。及公殁而家世祸故。重以兵燹。阁遂废。自先父老盖尝有意重建而因循迄今。鞠为茂草之场且数百年矣。允成等寝慨寤叹。发虑谋昼。于是基之入于人境者推而还之。塘之堙于沙坭者疏而凿之。溪失其故道。浚而导之。营置一阁于其上。揭以旧号。庶几无负先父老遗志矣。倘蒙一言以记其颠末则幸矣。余曰夫物之有废兴。物之情也。方斯邱之未遇明溪公也。只是寻常一丘壑耳。耕犁之所及。樵牧之所侵。而一自公之考槃于斯。薖轴于斯。荆榛化为轩楹。鸟音变为弦歌。一区星洞。遂为文明之境。倘无明溪公之高标雅襟为之主人。则虽飞甍层轩。妆点山阿。亦何足为玆邱荣哉。惟公天资聪颖。文华夙就。妙龄上庠。菀有声誉。使其留意名场。争能进取。则其蜚步亨衢。策名 王廷。岂在人后。而乃翩然遐举。高尚物表。乐与村秀才子读书讲义于涧边茅庐之中。而不知声名富贵之为何物。则其制行之高洁。雅尚之恬淡。百世之下。亦可以想见其风采矣。其起居游息之台池轩楹。虽不幸颓废。而荒墟废塘。尚认其某水某邱。则今日诸君之遹追先志。重建玆阁。亦孝子慈孙之所宜用心也。余虽不能一登斯阁。眺望其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44H 页
景物。然想其远迩云山。皆是旧日苍翠。半亩方塘。宛然当时镜面。凡所以呈态于轩楹之内而供兴于徙倚之间者。无非公平日之所玩乐而吟弄者。则诸君之登是堂而入是室也。其能无感慨之思乎。然此则在外者也。若夫明窗净几。左图右书。俯读仰思。既以自得于心。而发之日用行事之实者。惇孝悌尚廉耻。忠信睦姻。此则在内者也。使诸君不徒悦其外之能复其旧观。而且留意于其所谓在内者。而无坠其绪业。则其继述之大。岂但止于重建玆阁而已哉。允成甫曰善。遂叙次其言。为水阁重建记。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跋
  
松溪先生申公实纪跋
国朝 仁明之际。治化郅隆。儒贤辈出。时则有若松溪申先生。少从松堂朴先生学。退而与南冥,黄江诸先生。为道义交。当时有岭中三高之称焉。然先生既养德林泉。抱道不试。重以兵燹。嘉言懿范。率堙没而无传。则顾今数百载之下。将何以證向其万一哉。先生闻孙嶷等。为是之惧。收拾断烂。采摭散出。编之为实记一册。访余于龟阴之社。请一言题其后。不佞既累辞不获。则谨受而卒业焉。呜呼。君子之学。有体有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44L 页
用。明体所以适用也。大行达施。斯固圣人之所与。而隐遁长往。亦非君子之所贵。则先生之含章铲彩。累被徵命而终不起者何也。今观先生师友渊源之的既如彼。而其自言曰涵养久则气像清明高远。省察精则事理泛应曲当。门人之状曰先生之学。以格致诚正修。为学问之根本。以齐治平。为学问之功用。然则先生学文门路之正。体用之全又如此。而非若长往不返者之隐沦以为高也。盖当是时也。才经戊午士祸之馀。虽际 仁明亨嘉之辰。而先生所以观占玩象于闲㞐讲道之日者。其于出处行违之义。固有素定于胸中者。是以晦迹丘园。不求人知。而乐与同志讲劘道义。讨论名理。要以明吾学卫吾道为己任。而其意若曰奉尘刹报佛恩。斯亦足以为不报之报。而不必进为而抚世云尔。则此先生之志与行。所以高于人一等。而一时诸贤知其心闻其风者。莫不心敬而诚服。以南冥之峻整寡与而曰申某吾之畏友也。又曰学问操身。终始不渝。又曰斋庄于内。冰蘖其外。以至黄锦溪隐德似延平之句。金药峰学为程理则明之语。与夫旅轩张先生之记。鹤沙,洛川,桐溪诸贤之所载录。可按而考也。呜呼。以先生之贤。果能出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45H 页
而有为于世。使展布其所蕴。则其穷养达施之效。必有光明俊伟焜耀人耳目者。而惜其守死林泉。一无所施设。至其一时师友之间。论辨问酬之文字。所以嘉惠后学者。必不浅鲜。而皆散佚不传。无以考寻其工程阶级之次第者为可恨。然惟幸此编之出。而先生之始终本末。大略备焉。使善观者观之。则岂不足以为彩凤之一羽文豹之一斑乎。百世之下。又岂无感发而兴起者乎。然则诸君之辛勤缅缉。图所以广其传者。岂但为阐幽之美。抑亦斯文之幸。是为识。
谨书白村先生金公实纪后
白村先生金公。当 景泰乙亥 端宗大王逊位之日。与成朴诸贤谋复位。事觉并诛。呜呼悲夫。夫诸贤岂不知天命人心之有归。而苦守事一之义。至于殒身湛宗而不悔。虽其卓节贞忠。光争烈日。而亦岂非诸贤之不幸耶。至 肃庙朝。天日照临。雷雨涣解。而当日诸贤。次第昭雪。独忠毅公不见白于世。此又公之所重不幸也。 英庙辛亥。因后孙鼎九鸣冤。始 命复官爵。 正宗戊戌。 赠爵 赠谥。又 命筑坛于 庄陵红箭门外。以 庄陵忠臣三十二人配食。公实与焉。于是公之忠节。始炳䀶于世矣。夫以同日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45L 页
殉节之人。而显晦之先后有异者。抑所谓时者然耶。抑愚于此窃有所感焉。恭惟 我朝立国。以忠孝节义为基本。培养成就。式至 文宗朝。治教隆洽。文化丕阐。一时贤隽之登庸蜚英于廊庙台阁者。大氐皆当世之选也。大则论道经邦。小则论思献替。莫不以尽忠报国为心。而不幸时事一变。骈首就戮。求仁得仁。视死如归。其忠亦盛矣。然何莫非 列圣培养之化。有以致之耶。且使诸贤不遇 肃 英 正庙三圣人。则将使孤忠未白。幽冤壹郁。百世之下。其不终归于乱逆之科。亦未可知也。由是观之。当日诸贤节义之盛。与夫心迹之彪炳焜耀于天壤之间。而使天下后世。皆知忠君殉国之为可荣可劝者。实 列圣培养崇奖之功。而非但诸贤之忠子孙之诚而已也。后孙泰涧,泰命。来请遗事后识。故不辞而书。
鸣皋郑公文集跋
我国家 英庙之际。遭遇清明。公平廉洁知礼之臣。指不胜屈。而其拔乎尤而出乎类者。惟故参议鸣皋郑公乎。盖公以正直之姿。袭诗礼之训。入而刮磨则有伯氏同归之约。出而的受则有两叟渊源之学。服膺师教。以小学为准则。心近为阶程。孳孳秉烛之工。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46H 页
到老弥深。而及其出仕以来。都俞吁咈。何莫非学问中流出。则 圣上吾臣有二之论。可谓质鬼俟百而无疑矣。今就其遗集而读之。疏论 宗庙祝式之误。明于日星。勉谕一方新进之绩。播于口碑。首相经学之荐。府民拥马之祝。固不足为多小于公。而清风来去之颂。亦不让于江淮之草木耳。独惜乎位不称德。遭值朋论。以若经纶之学。暂试牛刀而毕竟止中途。于银台出纳之官。虽以 英庙知臣之明。惟有所憾于广照之下。玆岂非为世道慨恨乎。公之咳唾之传。宜若盈箱。而每以谦退为志。勿之收拾。仅存而未泯者。只不过挽祭书疏及诸家文字若干卷。而皆是道腴中出来者。苟有诵而读之者。南州一代之师宗。将归之于谁欤。公之孙梦奎。与一方士友。谋所以锓诸梓。请余一言于卷尾。不佞尝于南游之日。及见公践履日用之笃。而窃有执鞭之愿。今于是役也。何敢以不文辞。而且况诸贤称述之迹。尽之无蕴。倡出己见。虽不似亦所当识。而窃以托名为荣。遂书于卷端。
东溪先生权公文集跋
邹夫子有言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愚尝以是而观于东溪先生权公之遗集。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46L 页
窃有感焉。公生于 万历乙亥。没于 崇祯甲申。前后七十年间。果何等时世也。外则岛讧胡乱。兵燹荐仍。内则昏主贼臣。彝伦斁蚀。遗亲弃君。虱附蝇营者。滔滔皆是矣。独公避地于未然之前。尽孝于流离之际。而及其策名立朝。树立卓然。辨奸慝炳几微而巍乎吕献可之先见。犯雷霆逆批鳞而毅然汲长孺之直舌。分符字牧则龚黄亦不多让。训课乡塾则伊川实有馀教。筮仕三十年。或黜或陟。宦情如寄而泰然不以荣辱介于怀。至其律己接物细行疏节。亦皆光明正直。特立于颓波之中而屹然为障川之柱。呜呼。若公者。岂非直道而行。素履而无咎者耶。虽其资质之美。得于天者盖高而抑其本则有在矣。公尝从寒旅两先生学。经学之明。践履之笃。已被师门之推诩。则其于格致诚正之学。修己治人之方。固已讲之熟而知之明矣。行之笃而守之固矣。惟其知之明故不惑于义利之分。守之固故不挠于颠沛之际。理义素定于胸中而是非判决于出处。行违毋必于一己而进退绰裕于随时。倘非学问之功。真积而力久。充养之实。深厚而牢固。亦安能如是乎。世徒见其清名直节。震耀一世。而不知其所以为之田地根本者。有渊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47H 页
源授受之自来。则是乌足与论于君子明体达用之学哉。想其一时师友之间。答问论辨之作。所以嘉惠后学者必不浅鲜。而皆散佚不传。无以考寻其工程阶级造诣之万一为可恨。然其幸存而未泯者。疏劄诗文。明白剀切。清越隽永。一皆根据义理。陶写性灵。而了无讦直浮靡之态。千载之下。读其书论其世而亦可知先生之所存。又何必多乎哉。公之后孙大㦿等。命其族孙爓以书抵余曰。先祖遗文字。收拾断烂。仅得二册。合年谱附录一册。始付剞劂。请一言识其尾。不佞尝一至丹溪。与公之诸孙游。而得其遗风远韵则有之矣。今来访余者。又故人子也。不敢以不文孤其远来委托之勤。遂略叙平日所感于中者以归之。
书三烈士金公遗事后
节义未易得也。一国而得一二人焉亦难矣。一州而得一二人焉尤难矣。至于一室而得三昆仲焉。岂非尤难之又难者耶。当丙子之难双岭之败。有三烈士者出焉。此一室之三昆仲也。呜呼伟矣。当是时也。岭以南七十州之军。行到双岭。未及成列。而虏骑猝至。草薙而禽弥之。积尸如山。其孰能出一气提一兵以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47L 页
犯狂锋而争死贼哉。而三烈士者乃能挥弋。奋呼逆击。杀数十级。夺贼骑突其阵。及知其事不济则且相顾语曰吾辈得死所矣。并骂贼不屈而死。其义胆节烈。虽古之子云杲卿。何以加焉。况烈士只是一武夫耳。无 王朝之命幕府之檄。而闻乱赴急。如赴乐地。卒以身死之。非忠义出天而忘身殉国之烈。其果能之乎。若烈士者。真所谓无所为而为之者。未知其高于人又几等也。事 闻累 赠。兄训鍊院佥正。三弟俱 赠主簿。又以三子故特 除其父满浦佥使。 朝家褒奖之典亦备矣。然自古智勇忠义之士。率多弃置无闻于平日无事之时。而及其板荡危急之秋。不忍其奋愤敌忾之志。而空以身膏草野则亦可悲矣。烈士父曰振古。兄曰烨。弟曰煜,灿。义城人也。后孙某等。请一言识其后。顾此不文。何足轻重于烈士。第节义之萃于一室。诚希且贵矣。是为书。
鹰岩申公血书拾录后叙
古之君子。必致谨于死生之际。而世之尚论者。亦必于死生之际。定其平生。夫人之将死也。苟无平日所养。则鲜不至于颠错失度。虽牖下枕席之间。率多不免。况于寇贼锋刃迫胁被害之际乎。于此而能不慑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48H 页
不挫。无负平日所学。则若此者岂非曾子所谓得正而毙。孟子所谓大丈夫也欤。 国朝龙蛇之乱。梧峰先生申公。有兄曰之孝。奉老避乱于州之鹰洞岩穴间。卒为贼锋所害而殁。时梧峰公以宣城宰在任所。公临绝啮葛濡创血。脱衫书诀语。首言被害之由。中言老亲之幸免。末乃申申以婴城殉国之意勉梧峰。而指画以矢石寻尸之策。呜呼。当倭奴充斥之日。人之被害于锋刃之下者。盖不独公也。其卒遇凶锋而无力以御之。则被刃殒身。亦事势之所不免。惨恻则有之而不必为希异之迹。惟其创血淋漓之中。死生俄顷之间。而书诀百里外之弟。有若床笫上对面说话。身死之不恤而臣节之勉尽。家私之不概而殉国之惓惓。其友于德爱之情。亲君事长之义。炳然如丹。直可以质鬼神而争日月。此则惟公独能之。而非人人之所可勉而及也。非有素养而能如是乎。吾闻公性质方严。仪貌端重。与梧峰公蚤从惟一斋金先生学。其于天理民彝孝友忠亮。临乱敌忾之义。固已讲之熟矣。是以虽当仓卒危急之日。而神闲气定。智明虑远。其形于笔札者。字画无异于平日。辞章不错于先后。委曲恳恻。光明正大如此。则惟此一书。虽是数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48L 页
行句语。而亦可以想像公平生矣。噫嘻。以如其精神气魄操执识见。倘能引而置之可为之地。则必当以其勉弟者自勉。而使其幸而为江淮之保障。不幸而为巡远杲卿之所为。亦岂多让乎哉。惜乎。其阏而不试而遭罹凶祸。只使模糊血字。传诵于后世而想望其为人而已。其亦可悲也已。梧峰公之后孙锦渊公体仁氏。收拾血书及墓碣挽诔叙述文字而编成一册。名之曰鹰岩血书拾录。因叙其下而铺张之已无馀矣。顾不佞更何赘焉。第事迹甚希异而可敬服。遂不揆荒拙。书此以归之。来请文者后孙鼎世甫也。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上梁文
  
陶渊书堂上梁文
俛仰百年之遗躅。敢忘保守之方。突兀数楹之新宫。聊备游息之所。江山增彩。景物重光。繄惟陶渊一区。素称河南三绝。云山四面而扶护。列为屏障。江流中分而萦回。圻而怒瀑。幽深窈夐。依然象外乾坤。寂寞宽閒。实是灵真窟宅。天悭地秘。盖有待于其人。声感气求。岂无主于玆境。妆点游仙小阁。粤自青溪先生。卜筑卧龙茅堂。是为崇祯处士。山河大地。不堪举目之悲。林泉别区。永失避世之志。高卧万山丛桂。不闻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49H 页
大界尘腥。朗咏一篇风泉。独保皇明日月。三径松菊。晋元亮之柴桑。一片钓台。汉子陵之七里。正所谓地由人胜而人与地惬。孰不曰风与山高而名共水长。士林之景慕深深。公议峻发。邦家之令甲适掣。事役旋停。三尺贞珉。吴大宰之大字。十行显刻。李密翁之雄文。第春秋展拜之辰。与多士文会之日。每患旧斋之陜隘。遂谋新构之增恢。就精舍而稍南。爰卜一阜。面苍壁而负兑。允合岁星。鸠村僝工。功役待时而作。殚诚并力。经始不日而成。规模间架之持持。大为杗而小为闑。堂轩户牖之井井。冬宜燠而夏宜凉。满壑风烟。尽是当日本相。传家声响。孰非先民馀休。峻节高风。初不以是而加损。遗芬剩馥。或可因此而保修。歌于斯咏于斯。益切羹墙之慕。即其地论其世。那堪湿苓之思。鱼鸟飞潜。玩上下昭著之理。山水崇浩。体仁智动静之机。若徒宴游之是耽。其肯曰予有后。宜思继述之为贵。庶无忝尔所生。粗陈六伟之词。用助双虹之举。儿郎伟抛梁东。霁月清宵上碧空。前郊草绿光风泛。争似濂翁洒落胸。儿郎伟抛梁西。金乌翠色连天迷。想得当年幽静志。清风百代孰高低。儿郎伟抛梁南。千仞药山众所瞻。不是名区能擅美。秪缘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49L 页
高躅有遗庵。儿郎伟抛梁北。水净崔嵬望不极。任是无情还有意。几重遮得尘烟隔。儿郎伟抛梁上。天光云影共昭朗。请从槛外方塘水。看取虚明涵万象。儿郎伟抛梁下。一道江流流不舍。从来万折必东志。更有何人能识者。伏愿上梁之后。神祗持护。魑魅遁藏。山益高水益深。稳享间中日月。志弥专业弥笃。猛着静里工夫。夫然后肯搆而肯堂。岂不是光前而启后。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告由文
  
竹岭祈雨文(戊午)
截彼东岭。镇玆一方。中有灵湫。神鳞所藏。兴云致雨。泽物洋洋。惟此农月。恒阳作慝。已判牟荒。所冀秋熟。如何旱𩲓(一作魃)。不戢其虔。出日杲杲。同云邈邈。高原火烈。水田龟圻。粒苗才抽。稚茎旋萎。东作已愆。西成何期。哀哀黎民。遑遑靡依。守土不职。宜受其罚。民之无辜。宁不恻恻。幸玆数日。连有兆徵。尚靳浃洽。或恐蹭蹬。神监孔昭。玄造不测。沛然甘霔。俄顷之力。罔有先后。遍及一域。我民其苏。神亦有托。
花川书院追享时。谦庵柳先生告由文。
夫子尸祝。于玆明宫。百世羹墙。敢忘嘉惠。家庭之学。有拙斋公。懿德邃文。后学瞻仰。始谋并祔。因循未遑。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50H 页
缅惟东篱。廿载亲炙。有伟志节。可观渊源。彝好攸同。爰举缛礼。序以高足。跻之西东。有祖有孙。有师有弟。于乎不显。庶几格思。(右谦庵柳先生)
卓绝天资。宏伟气度。陶山称赏。越在孩提。私淑诸门。历承训励。夙秉志节。肆以文辞。排云疾呼。大贤之讼。草疏严斥。柄臣之奸。清名直声。朝阳鸣凤。若将兆矣。其奈时违。倦而归来。天地闭塞。杜门扫轨。案有遗书。载泳载游。载怡载悦。间以啸傲。尚友渊明。自号东篱。千载朝暮。黄花在手。命触哦诗。远韵遗风。百世未沫。公议盖久。缛礼尚稽。有俨花祠。先师尸祝。跻祔是议。公及拙斋。一体师生。同堂啜享。克日蠲躬。秪荐芬苾。庶几来右。惠我光明。(右东篱金公)
有美河南。笃生名硕。一脉渊源。百世准的。猗欤先生。玉洁金精。西山家学。文定门庭。博约两进。敬静合一。曰忠曰孝。传家长物。曰诚曰拙。捡身绳律。春回门柳。月印岩渊。默坐静观。跃鱼飞鸢。羲文六十。朱退四七。载衍载阐。发前未发。邦礼诬蔑。人纪将亡。有疏有录。皦日秋霜。谦光德业。观我行庄。阏而不试。在公何伤。蓄之嘉惠。后学攸程。归来百载。士慕弥倾。眷玆花川。谦翁尸祝。爰及东篱。跻以配食。隔水桑梓。间岑屏院。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50L 页
洋洋陟降。冥冥胥宴。舆情孔洽。神理何殊。蠲躬赍诚。牲肥酒香。庶几启佑。惠我无彊。(右拙斋柳公)
伊川乡校东西庑还安时告由文
庑宇修理。事功浩剧。数朔权奉。一心兢惕。夙夜敦匠。今才讫役。玆涓吉日。还安列位。庙貌改观。像设依旧。多士恔心。灵庶无虞。将事之夕。敢告厥由。
沧洲书院静斋曹先生还安时告由文
圭璋令质。冰檗雅操。因心孝友。培养有素。潜心性理。夙契妙悟。厌彼绮纨。从吾所好。志为亲屈。遂擢高第。玉立朝端。辉映一世。道穷甲戌。泪洒越鹃。未老告老。卷怀林泉。从容遂志。其迹泯然。有幽丹皋。一羽知凤。清风立懦。百代公颂。地有遗馥。庙宜啜享。玆焉有祠。云仍是创。公议竣发。仍旧图新。剋日蠲诚。敬致精禋。精爽如在。左右洋洋。苾芬伊始。山高水长。庶几陟降。格我馨香。
圣山别社双峰郑公奉安文
湖海淑气。圭璋令质。弱不好弄。长而嗜读。博通经史。已在舞勺。行著闺阃。善称乡井。发心从师。寒旅二庭。起余之叹。有人之评。皋鹤闻天。鸣驺入谷。不仕无义。黾俛一出。长疏短劄。丹忱炳若。观占玩象。返我初服。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51H 页
云月隐见。孰劝孰禁。乐彼圣山。松桂深深。茅屋萧然。琴书四壁。俯读仰思。欣然忘食。有蒙求我。抽关启键。学先立志。工懋实践。悉推躬行。匪誊口舌。历年通考。文庙仪节。以至西岳。各有记志。功存后学。泽流昆裔。洒洒遗风。百世难替。主迁庙毁。寓慕无地。云仍胥议。别祠是营。霞溪清浅。圣岑峥嵘。弦歌旧墟。俎豆新楹。剋日蠲躬。揭虔妥灵。歆我苾芬。惠我光明。
  常享文
渊源之学。峤岭之望。遗风未沫。报事无疆。
龟阴书院升号时。龟山君朴公告由文。
恭惟龟山。文武特达。勋著盟府。教存乡塾。亦越明溪。隐求泉石。敛迹名涂。玩心经籍。遗风洒洒。是祖是孙。尚阙俎豆。久郁舆论。惟玆别祠。实欠共尊。仍旧升号。公议峻发。事体既别。板题宜易。谨以酒果。厥由敢告。
龙安祠星山君李公常享文
功存靖社。几炳退闲。神之吊矣。贻我来昆。
洛滨里社奉安文
恭惟先生。姿挺良玉。操励介石。发机劬书。自少志学。私淑鹤厓。道义愚葛。积真葆醇。实蹈精识。充养既厚。英华外达。绛帐高揭。誉髦彬菀。善诱不倦。儒林表率。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51L 页
脱屣轩冕。刍豢理义。四益斋中。千圣寤寐。我自乐此。何怨何尤。高风警俗。重望山巍。孰无彝好。礼宜崇报。洛墟烟沉。邦制难冒。多士恫心。羹慕无凭。惟社有祠。古人行曾。在分无嫌。起义可徵。矧玆丹邱。亦洛之滨。经纪草次。纸牌仍因。属玆良辰。载谋象设。衿佩齐心。公议更发。顾惟涵碧。爰暨竹峰。实出门屏。志业俱隆。一体虔奉。情礼允惬。在座后先。宛若平日。昭明陟降。不显其光。尚冀歆右。惠我无疆。(右孤山李先生)
圭璋令质。冰檗介操。蚤袭庭训。亲炙有道。攻苦力学。踏实制行。奥论笃志。师友定评。有本如此。何施不当。台劄剀切。邑政刚明。宠批优渥。遗爱浃洽。孰非懿迹。尤砺廉白。五佩郡符。殁无附身。清风洒然。无愧古人。兴慕深切。尸祝尚阙。眷玆丹邱。函筵象设。以先生祔。畴不曰宜。吉蠲肃将。昭明格思。精爽肃然。宛奉从容。神其歆佑。牖我群蒙。(右涵碧堂柳公)
颖秀姿相。凝远风度。龆龀若成。步武骥袅。早自得师。久大之规。嘉诚奖诩。锡名深期。德器终就。行谊无缺。只疏义严。小官诚竭。命与时违。进退多阏。婆娑初服。竹峰之侧。年高德卲。俨若仙鹤。望重乡邦。仪表儒林。黄猿义幡。皓发霜侵。仪刑一閟。景想深深。有窈丹邱。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52H 页
有侐灵宫。师友合堂。公议攸同。襟佩𤨿鸣。吉蠲赍诚。庶几来右。绥我思成。(右竹峰金公)
鸥湖书院追享时。告思复斋权公文。
曰惟玆院。先生尸祝。风高弃仕。义炳事一。瞻依有所。景慕深切。惟德有邻。后贤继作。南川悠然。鸥湖哑盲。生并一乡。家传师承。德仪风烈。无愧有光。公议峻发。爰谋并啜。剋日蠲躬。厥由敢告。
南川权公奉安文
惟孝惟忠。人道之大。大者既立。馀可以推。曰惟先生。全此二德。幼有至行。志养无方。以礼以诚。生事丧祭。属当岛乱。死守孤城。对垒骂詈。被擒不屈。卒免虎口。天眷孤忠。迹厥始终。忠孝而已。莅郡之绩。言事之章。孰非有心。盖亦有本。有侐鸥院。贤祖揭虔。湖月印心。谷风传响。一体跻享。公议攸同。爰暨三贤。肇举缛礼。笾豆洁净。衿佩骏奔。陟降洋洋。庶赐歆格。
  常享文
移孝为忠。效死秉义。范我髦士。永世椒荔。
悠然堂金公奉安文
恭惟先生。硕德重望。风猷弘远。器量恢旷。接人饮醇。处事截钉。狂夫服义。病交泣诚。晚占国子。屡登荐剡。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52L 页
僶俛一出。栖迟棘林。不以官小。惟尽吾心。邮卒其苏。邑学重新。有堂悠然。寤寐乐园。山云无心。床琴哑音。高世之标。出尘之襟。归视其庭。八兰芬芬。 王曰父贤。 恩诰煌煌。遗芬未沫。士慕深崇。载谋尸祝。鸥湖之宫。爰暨三贤。同堂并啜。其始自今。永世无斁。
  常享文
德济柔刚。谟裕燕翼。源远流长。报祀无斁。
鹤湖金公奉安文
光岳亭毒。笃生名哲。八棣联辉。萃于一室。展矣先生。夙游大方。率励征迈。菀为岭望。出为需世。卓然名行。疏斥奸凶。诬辨先正。爱遗二州。誉腾台省。岂无其本。可观所养。慈良之性。重厚之量。芥轻荣利。云视得丧。庐墓行著。刑家义彰。位不满德。后人之恫。眷玆鸥院。先哲攸奉。四贤跻享。公议所共。肇举缛礼。日吉辰良。衿佩跄跄。陟降洋洋。歆我苾芬。惠我光明。
  常享文
得师闻道。斥邪扶正。遗芬未沫。百世起敬。
哑盲权公奉安文
先生家学。远有端绪。思复光启。南川善继。笃生一门。先生是作。自在龆龄。好读小学。至行性因。才器天成。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53H 页
适丁胡乱。倡起义声。皇纲坠地。南汉事非。痛哭山头。我安适归。举目山河。大明已矣。言念世事。忍堪开口。宁哑宁盲。无言无睹。自赞之辞。寓兴之作。令人抆泪。殆不忍读。眷玆湖院。贤祖攸宅。一体跻享。公议所同。爰暨三贤。剋日虔奉。一般贞心。百载钦耸。
  常享文
传家义烈。扶世伦纲。洒洒遗风。山高水长。
平川别祠追享时。元位告由文。(代本孙作)
恭惟我祖。忠奋义旅。谟裕燕翼。别祠蒸尝。已有年月。属玆景运。 圣念追昔。 恩光澈地。煌煌卿月。今将改题。幽明感泣。曰惟仲祖。亦越忧乐。并有 貤赠。一体跻啜。谨以酒果。用伸虔告。
追享位奉安文
粤在岛讧。 宗社痛哭。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维时我祖。兄及弟侄。血腔中沸。雪涕沾臆。奋呼而起。同心云合。发虑乘机。且遏且䤋。江淮保障。与多其力。功不自居。事未登彻。季才录勋。二公见佚。寥寥旷百。声迹俱没。适值事会。 王曰岭俗。效忠板荡。自古在昔。一体褒 赠。三祖并及。天道好还。 圣鉴如烛。 恩漏九泉。庆溢阖族。幽明感泣。曷有其极。惟兵参公。别祠曾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53L 页
设。礼当改题。义合并啜。玆涓吉辰。爰跻一室。俨然象设。宛如平日。神理人情。两协罔缺。衿佩齐遫。笾豆芬苾。洋洋左右。庶几来格。其始自今。求世无斁。
  常享文
百尺孤松。十章大学。蓄此志业。卓彼义烈。
云山书院淡庵白公奉安文
资挺正直。操励廉洁。妙龄登第。联名稼栗。学究天人。文选艺阁。试论其世。适丁丽末。竺教怀襄。鲜不迷溺。只手障澜。惟公不惑。引君当道。章劄剀切。取士十科。明学六籍。俾黜功利。以杜祸福。雄凤孤雊。众聋瞠若。 王曰嘉乃。俾主 胄筵。偿其功载。锡之山川。观占玩象。遐举海堧。优游以卒。易名忠简。世代虽邈。彝好攸同。爰谋报祀。有俨明宫。亦越惺轩。克绍厥德。同堂并享。情礼允合。玆涓吉辰。秪荐芬苾。精爽不昧。陟降在庭。启佑后人。惠我光明。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碑铭
  
西峰金公祭坛碑铭(并叙)
永阳之东二十里许。有所称梨洞者。故司宪府持平金公讳德善衣履之藏在于此。而龙蛇之后。墓既失传。子孙漂泊东西。识者恨之。日后孙声玉等。访余于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54H 页
龟阴之社。泣而言曰先祖事行。祀宋无徵。然以家乘所载观之。则曰参奉曰持平。其当日望实之隆可知也。又自号以西峰而学者称之曰西峰先生。其门路之端的可知也。然今居梨洞甚了了耳。又先墓多族而位若欧阳氏之陇阡。则安知不墓在于莽苍之地而莫之辨也。为坛而祭之。立碑而表之。不亦可乎。愿丈人念之哉。予作而曰退陶老先生曰疑墓而坛。望墓而坛。大贤权宜斟酌之礼。至精至密。今于是请也。将何辞而负之。公系出义城。大子詹事龙庇。其袭封之祖也。左仆射宜之季子曰椿平章事。是生密直。密直孙衎。密直高祖曰二老主簿。曾祖曰世温训导。祖曰龟寿将仕郎。考曰恪参奉。此其世德之盛也。公之生卒及仕宦年月不传。又于断烂故纸。题以 赠吏判 谥文敏公。又未知何时蒙易名之典耳。于乎。公之世远矣。考诸时代则似在明宣之际。而遭时清明。际遇甚隆。必展骥足于云衢。振彩羽于圣世。然兵燹之馀。文籍荡然。乌得无旷世之憾耶。略叙其槩而系之以铭。铭曰。
猗欤我公。古家名族。仆射华胄。平章午脉。赫赫相承。谱不书绝。笃生是家。鸑毛丹穴。寝郎清衔。宪府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四 第 354L 页
其时。学有所本。 王庸拔擢。遭时清明。名声藉蔚。瞻彼梨洞。体魄之藏。久而失传。霜露无凭。乃设坛壝。庶几伸情。凡百君子。视此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