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x 页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行状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397H 页
翊卫司翊卫凤岩先生洪公行状
公讳相民。字天卿。缶溪洪氏。六代祖讳贵达。号虚白亭。官参赞典文衡。燕山甲子被祸。 中庙反正。 赠赞成。谥文匡。曾祖讳德禄。祖讳镐。官大司谏。号无住。以清名直道闻。考讳汝河。官司谏 赠副提学。号木斋。学问文章。负朝野重望。妣长水黄氏。翼成公喜之后。郡守德柔之女。以 孝宗甲午九月二十一日生公。伯父讳汝濂早夭。夫人丰山金氏。持平奉祖之女。取公而子之。公英睿聪颖。文理夙就。十馀岁。读论语。非徒诵数而务欲精探实践。木斋先生嘉其志。以诗勉之曰。异端荒幻谈天外。多小迷人溺不回。那似自家门内事。稳承谆谆父兄来。甲寅。木斋先生捐世。公庐墓终丧。服阕后。以读书过苦。有痰晕之祟。犹力学不已。庚午。沈尚书梓藏史之行。一见公。以儒术荐于朝。承调用之 命。辛未春。中增广生员壮元。故事莲魁。必于贡举中择其有地处才华者。前期指定而后出榜。及公入礼围。主试者知多士之望咸归于公。遂以公擢置榜首。一时称为得人之最焉。有主文时宰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397L 页
劝赴大科。公知其意谢不应。癸酉春。除 世子翊卫司洗马。病不赴。冬。大臣重臣交荐公升六品。甲戌春。除宗簿寺主簿。公赴 命未几。以疾递归。扁其堂曰凤岩精舍。凤岩者。所居里湖心小岩也。水浊则没不见。水清则出而见。盖寓意于出处也。庚寅。绣衣李公颐晚。具公行谊别单以荐。 景宗癸卯。除 世弟翊卫司翊卫。公病不赴。 英宗丁未六月十五日。考终于家。八月。葬于闻庆辰谷辛坐之原。窃惟木斋先生实为南州文献之宗主。而公资性近道。濡染庭训。根本素立。先生殁后。收拾旧闻。留意此事。晨起盥栉。终日危坐。取周易四书心经近思录晦庵退溪诸书而读之。覃思力探。要以得之于书而体之于身。亦不以讲学自标于世。而检制甚密。充养浑全。尝书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一句以自警。韬锋敛华。积累深厚。其可见之行。则事亲愉声婉色。先意顺志。前后居丧。一从礼制。祇承祀事。齐明洁荐。以致如在之诚。处兄弟极其恭爱。遭伯氏丧。七朔守殡。不以老病而少懈。待宗族以仁恩。御家众以平恕。居乡党以忠信笃敬。至训子侄。唯以绍述先业劝勉之。或言财利营为则戒之曰。非吾家法也。有过失则未尝加以声色。而晓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398H 页
以义理。使之自觉而自悔焉。公丰姿爽朗。骨骼清秀。宇量宽广。襟怀飘洒。待人接物。和气薰如。忿厉之色。不形于面皃。诟詈之言。不及于下贱。恺悌乐易閒居。未见其甚异于人。而遇事酬应。裁处曲当。动静语默。不出绳墨之外。守静林下。与世相忘。而耿耿忧国之念。不弛于畎亩。当 肃宗己巳。闻有 中宫殿不安之命。发文于士友间。将为叫阍力诤之地。以禁令竟不得遂其诚焉。家本清约。时或粗粝不充。裘葛不继。而夷然不以为意。常曰安贫所以安分也。宾客络绎。远近凑集。每以白酱青菜。对与共饭。而情义交孚。人皆欣慕曰。一过石洑岩台则鄙吝自消。盖指公所居地也。公宅心忠恕。终身无怨恶于人。人或以柔道太胜言之。而遇事可否。如辨黑白。见人有不是处。必色讽意谕。不以小过而置之。若有大议论关世道者。断以大义。执之确然。不以利害前却也。韵致萧爽。翛然有出尘之想。囱前列树花竹碧梧怪石以玩赏焉。如值光风令辰。提挈冠童。扶杖而出。或随柳观鱼。或泛艇前湖。以寓风咏之趣。人散客归。则静处一室。对案看书。凝心默坐。口不言人长短过失。或有来言者。亦不酬答。见人死丧穷乏。恻然思所以拯济。虽亲知作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398L 页
宰。不先书。有欲干嘱则必曰。我一书生也。何可书嘱于官府。其谨慎自守如此。曾取濂洛关闽要语。抄写成帙。又取礼家诸说。分条冠婚丧祭。名曰四礼辑略。而未及卒业。所著诗文。亦清逸简当。若干卷藏于家。配玉山张氏。旅轩先生之曾孙。县监钰之女。柔婉惠顺。有子不育。取伯氏参奉公第二子瑞龟生员。有一子四女。子献吉。女郑宜瑚,柳沄丰昌君,柳鼎春,卢尚梧。献吉有三子一女。子锡九,锡范,锡祯。女李堥。锡九有子万渊。锡范,锡祯有子皆幼。万渊以公遗事。属余撰次之役。余之曾王妣。即公之亲妹也。余自幼少。凡于公之盛德高风。稔闻而习知之。虽甚蒙愚。义不可辞。玆敢叙辑其言行出处之大略。以备立言君子之裁取焉。
竹轩都公行状
公讳慎徵。字休叔。姓都氏。星州人。始祖讳弥显。百济事迹。载三纲行实。世袭簪组。曾祖讳钦祖。庆尚虞侯。祖讳元结。 赠汉城右尹。考讳汝俞。务功郎。号锄斋。师事郑寒冈,徐乐斋两先生。学行著闻。妣骊兴李氏。兵曹判书敬宪公讳继孙之孙。 赠判决事讳友谦之女。万历三十九年辛亥九月五日。生公于河滨里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399H 页
第。眉宇滢朗。气象磊落。文艺夙成。公兄弟四人。俱有盛名。伯仲氏次第取魁科。公累魁乡解。辄屈于礼部。乃曰有命焉。不以必得为意。博涉经史子集。探赜性理。尤喜讲礼。同时诸君子咸推之。天性笃于孝友。事亲色养。克殚诚力。温凊之节。瀡滫之供。未尝使人而必躬执焉。庚辰。丁先考忧。庐墓三年。哀毁几至灭性。庚寅。伯氏府使公捐馆于宁海任所。凡殓葬之具。手自捡护。庚子。丁先妣忧。又庐墓终制。自是不求外慕。搆茅屋数间。杂树花卉。静处其中。以为终老之计。扁其堂曰竹轩。盖取岁寒不改节之义也。虽穷居颐志。而闻时事之关系国家利病彝教得失者。则辄为之隐忧深念。歔欷慷慨。其忠义之诚。素所蓄积然也。 显宗甲寅七月。以 国丧服制事。上疏论礼。盖自己亥 孝庙升遐时。议礼者以为 孝宗大王当为 仁祖大王之庶子。庄烈王后服制。不得为长子三年。乃引体而不正之说。定行期年。眉叟许文正公疏论其不可。则又敢以檀弓免子游衰之说。肆然立论。有言其非是者。辄加诛窜。设为礼禁。钳制一世之口。故礼之一字。为世所讳。及至仁宣王后之丧。庄烈王后服制。初以期年定夺矣。旋以大功九月改付标。入启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399L 页
定行。此乃必欲遵用己亥误礼之义也。人心莫不骇痛愤恨。而怵于威势。无敢言其非者。公独自激慨。奋不顾身。沥血叫阍。其疏曰。 大王大妃。为仁宣后之服。初定以期年。而追改以大功。是遵何典礼也。夫长子与长妇之服。俱为期年之制。是国典之所载者。而己亥大丧时。 大王大妃期服之制。既曰举行国典。而今日大功之服。又出于国制之外。是何前后之有异也。曾以国制长子之服为期年于己亥。而反以国制众庶妇之服。为大功于今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殿下之于 大王大妃。若曰众庶妇之诞生。则便是众庶孙也。 大王大妃。千秋有限。他日 殿下之为 大王大妃地者。将不以嫡长孙之传重者自处乎。自古及今。其果有承大统之重为 宗社之主。而不得为长嫡乎。 殿下诚能明诏礼官。详考典礼。革其差谬。复其正制。则送终之礼无憾。长嫡之义克明。天彝人纪垂绝而复续者。即今日其会也。疏奏。 显庙大加省悟。留置其疏于御前。不下批答。而手题岭南儒臣都慎徵七字于御屏。 特命引见大臣。使之详看疏本。领相金寿兴看到 大王大妃千秋有限。遽曰渠何敢以此等语疏达乎。 显庙曰。凡看书疏。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00H 页
原其本意。而措辞间文字。何必摘抉耶。即命原任大臣六卿政府东西壁判尹三司长官会议以启。则前后入启。或推诿古礼。或托言时王之制。专为漫漶疑乱之辞。及累被严教。乃曰。今日服制。依己亥已定之议。而礼经贾氏疏。虽承重不得三年有四种。其三则体而不正。立庶子为后是也。第二长者是众子。今同名庶子。与妾子同号。则嫡妻所生第二之承重者。不得三年矣。又嫡妇条曰。父母于子。舅姑于妇。将不得传重于嫡及将所传重者非嫡。服之皆如庶子庶妇也。今此服制之用国典大功者。不悖于礼经之意。 上答曰。卿等敢以体而不正。断为今日之礼律耶。以如此不近理之悖说。定为礼律。指 先王以体而不正。其可谓薄于 先王而厚于何地耶。莫重之礼。不可以附托之论断为定制。依当初磨鍊国典期年之制。定行。又下教曰。初丧时服制。以期年定夺。遽动浮言。不稽古典。亦不请议处。直为付标。厥罪难逃。其时礼曹堂郎并拿鞠严问。又曰。领议政金寿兴初启满纸胡乱之说。终无归宿之处。再启。乃引不当引之古礼。三启。以国典数语塞责。四启。敢言体而不正。其忘 先王之恩。附他论之罪。决不可不正。仍命窜逐大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00L 页
臣以下误礼诸臣。于时邦礼始正。谰诬廓扫。人皆以为凤鸣朝阳。莫不想见风彩。耸感而兴叹焉。其后至庚申。前日被罪者更入当国。 肃庙特下备忘记曰。已定之邦礼。若有彊臣匈孽敢为挺身投疏。眩乱国是者。乃 宗庙先王之罪人也。直以逆律论断。上自三公。下至百工士人。皆宜知悉。邦礼之釐正。遂为 国家金石之典。此实公一疏明辨之功也。八月。 显庙升遐。 肃宗即位。九月。除康陵参奉。公欲上疏陈辞。而以 上初立。义不敢。即赴任。乙卯九月。拜宗簿寺主簿。时仲氏司艺公在京遘疾不救。公千里旅邸。痛怀深笃。附身附棺之物。极其无憾。十二月。除龙宫县监。公以运丧为便。黾勉入谢。自 上特赐引见。因承赈饥恤民之教。公至县。疏陈邑弊民瘼。专意政化。吏民怀安。以治最。不次进阶至通训。丁巳九月。弃官归。行李萧然。人服其清操。戊午。除工曹正郎。不赴。是年十二月十二日卒。享年六十八。明年二月。窆于桼谷五谷乾坐之原。公禀赋刚方。器局廓大。为政于家。奉先敦宗。训子侄处乡邻。皆可以范于世。自少坚确。慨然以古人自期。常有励世矫俗之意。惟义所在。勇往直前。尝曰。士君子处世。惟理所当为者则为之。所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01H 页
当言者则言之。至于祸福之来。命也。若先有心于免祸。则所行皆循枉曲。所言皆涉邪伪。终无明白直截气象。又曰。人受中以生。宜以孝悌忠信为本。不能然者。无以自立于世。天之付畀人者。果安在哉。又曰。为士者不可专治科业以丧志。惟读书穷理。辨邪正明善恶。惩创感发。先立其大者。然后无愧乎为士矣。公才猷气槩。遇事裕为。留心世务。靡不讲究。尝草拟疏累万言。备论军政民瘼保障防海之要。举以措之。则其有补于经济军国之道者尽多矣。人或以怀宝栖棘未展蕴抱为恨。而观于甲寅之疏。匹士而明王朝之礼。一言而正长嫡之统。扶植伦常之重。快雪神人之愤。堂堂忠节。耸动于一世。凛凛直笔。炳烺于千秋。则此可以无歉于正谊明道之真事业矣。尚何利害穷达之足论哉。平生著述。多所散佚。只有琴湖问答及诗文若干篇藏于家。配淑人东莱郑氏。锜女。东平君种六世孙。世有儒行。孝敬无违。生己酉卒丙申。与公合葬。生二男二女。男长尔和,次尔夔。女适蔡之洛,申贲锡。尔和二男。万载,万纪。尔夔一男万绩。万载无嗣。以万纪男启大为后。万绩二男。启鼎,启咸。启大二男。允谟,远谟。启鼎二男。赞谟,钦谟。启咸二男。佑谟,迪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01L 页
谟。允谟二男。必镐,必钦。远谟二男。必洛,必沃。公之言行宜载者多。而只摭其大略。以备尚论君子之览观而考信云尔。
养直都公行状
公讳圣俞。字廷彦。号养直子。百济盖娄王时都弥。即其鼻祖也。其在于丽。有七谷府院君陈。工曹典书恒。高祖讳义文。佥节制使。曾祖讳舜卿。展力副尉。祖讳钦祖。兵马虞侯。考讳元国。秉节校尉。妣仁川蔡氏。训导应龟之女。公以辛未八月二十二日生。少受学于权松溪应仁。既而。就正于乐斋徐先生思远。卒业于文穆公郑先生之门。公事亲尽诚。常得其欢心。壬辰。避倭寇于八公山中。丁外艰。虽当乱离艰险之际。而亲自扶榇返故山。以礼克襄。戊申。遭内忧。庐墓三年。尤谨于奉先之礼。晨必拜庙。祭必沐浴。年几大耋而不废。松溪殁而无嗣。公收拾诗文。手自编写。以传于世。乐斋先生讲学于伊川书斋。及寝疾。以公为斋长。令士子矜式。乐斋之丧。殓殡葬祭。亲自营画俾无憾。将以乐斋啜食于画岩别祠。乡议欲较年甲序位次。公曰。妥先师之灵。不可苟也。即立庙奉享于伊川。郑先生移于泗水。公与同门侪友。分治斋房。一如康节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02H 页
入洛故事。先生命公摸先圣及濂洛诸贤遗像。又令摸朱子亲笔。以为非公莫能也。公体小而容皃端重。整衣冠终日危坐。书敬义二字。揭诸座右。常目存省。裒集性理诸说。类编成书。名曰性理正学。又作五经体用分合之图。又为条列学之理道要目。各为注解。瞭然若指掌。居贫守约。晏如也。桼谷府将建文庙。其基地。即公之世传旧址也。主事者请买于公。公曰。文庙之建。岂卖之云乎。不受价而许之。善隶书。作字甚敬。未尝胡乱。常聚一乡志学之士。通讲于仙查画岩之间。劝进不懈曰。愿诸君无负先师之意也。己丑正月三十日。考终于卧龙精舍。葬于桼谷五谷虞侯公墓下枕乾之原。配广州李氏。心海之女。有淑德。族人称之曰。夫贤妇哲。无子。取从弟汝俞之子慎与为嗣。文科司艺。生二子。尔益,尔望。尔益通德郎。有五子。万始,万复,万纲,万叶,万容。尔望生员。有三子。万甲,万祉,万钟。曾孙以下相继繁衍。公所著诗文。失于回禄。无以详得其平日微言奥旨。惜也。槩公之制事刚毅。用工精敏。笃志力学。得于观感既深矣。而其爱亲隆师之节。修己训蒙之方。日可见之者。皆可以范于后而考信于君子云尔。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02L 页
通政大夫承政院左副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今是堂李公行状
 曾祖讳曾硕中和郡守。 妣朴氏。
 祖讳师弼忠顺卫。 妣柳氏。
 父讳远进士。 妣洪氏。
公讳光轸。字汝任。骊州李氏。骑牛子讳行之六代孙也。正德癸酉。生于密阳舍人堂里。早孤。受母夫人训戒。力学饬行。嘉靖庚子。中生员。丙午。登别试文科。选槐院。历职内则翰苑注书,典籍,南学教授,户工礼兵曹佐郎,正郎,司谏院献纳,司宪府持平,掌令,执义,校书馆校理,宗簿佥正,军资,司仆,军器正,弘文馆校理,应教,承政院同副承旨,右副左副。外则顺天,兴阳,泗川,昌宁县监,潭阳府使。丙寅八月二十五日卒。享年五十四。葬于推火山舍人洞壬坐之原。从先兆也。公笃于孝友。严毅果断。与金药峰克一,李龟岩桢,卢玉溪稹,林葛川薰。从游切磨。其在泗川。值甲寅岁饥。善于赈救。 上以尽心措置民无捐瘠。褒赏之。雅好山水。每思恬退。建柏谷精舍于萨滩之上。名其堂曰今是。盖取陶靖节赋归之意也。杖屦逍遥。托兴吟哦。而有曰虽多幽静趣。还有恋君愁。又曰。行藏得丧人休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03H 页
问。进退深忧我自多。其处江湖心魏阙之诚。可以想见矣。公娶参奉朴英美之女。生二男二女。男长庆弘参奉。号谨斋。次庆承进士。女长正郎朴惺号大庵。次郭永吉。诸子庆浚。庆弘无子。取庆承次子壅为嗣。三女。辛膂主簿,权应生县监,崔敬止。庆承二子。,壅。公之徽言懿烈。中经兵燹。文籍荡然。世远所传闻亦寥矣。玆因遗乘而最其概。后之君子得以审观焉。
右副承旨孤村裴公行状
公讳正徽。字美叔。星山裴氏。上世有讳絺。历宰四郡。以清白著称。高祖讳德文。文科司宰监正 赠户曹参判。曾祖讳楔。武科水使。录壬辰原从功。 赠户曹参判。祖讳尚虎。进士。号愧斋。从学于寒冈郑先生之门。 赠左承旨。考讳世纬。 赠兵曹参判。妣贞夫人西河卢氏。通德郎讳㫻之女。 仁祖乙酉正月初四日。生公于星州全仁里。生有异质。己丑。丁贞夫人忧。公年才五岁。哀慕如成人。七岁。受学于从大父藤庵先生。课读汉史。先生问曰。汝知汉儒孰贤。对曰。蕫仲舒。先生曰。何以知之。曰。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真儒者之言。以是知之。先生大加称叹曰。异日大吾门者必此儿也。八岁。笔法已精。乡长老三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03L 页
十馀员游山水而归。使公写同游录。公承命执笔。不问年岁名字。随次书之。一座异之。甫十馀岁。好读书。至忘寝食。参判公虑其生疾。禁夜读。公匿灯看书。不使亲知。既博通经史。文艺夙成。而留意性理之学。丙午。作元朝五箴以自警曰。志道也。自新也。主一也。为己也。立懦也。名其所居之堂曰弦轩。欲其为学工夫无时弛缓也。己酉。中司马。往拜眉叟许先生之门。先生器重之。辛亥。参庭试。忤主司意见拔。秋。连魁三场。壬子。登第。甲寅。除獒树丞。政务公平。吏卒便之。丙辰。升典籍。兼东学教授。拜礼曹佐郎。兼春秋馆记事官。丁巳。除茂长县监。兴学校育人才。正名分抑豪右。治绩茂著。召拜正言。疏辞不 允。戊午。拜持平。己未。拜兵曹正郎。又拜持平。论事切直。冒犯 天威。出补巨济。即当时所谓己未四窜也。庚申。 朝廷将召用。党人复入。使绣衣启罢。公谪黄涧。不久宥还。癸亥。移卜印悬山之阳。改洞名曰性戆。因以扁精舍之额。盖取先贤从省悟处起头之义也。乙丑四月。丁参判公忧。居丧尽礼。丁卯服阕。酌定祭品。以为恒式。己巳。复入台省。时遭 仁显王后不安之变。公与诸僚极谏其不可。三日伏 閤廷请。 上怒甚。诸僚惧其祸及。皆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04H 页
欲停启。公曰。 国母遭变。为今日臣子者以死争之可也。独自草疏。语甚剀切。未及上。闻吴朴之鞫。遂焚其稿曰。一死非畏。柰有亲何。仍乞归养。除绫州牧使。庚午。丁继妣贞夫人朴氏忧。哀毁如前丧。壬申服阕。复 召入台司。拜江界府使。除役减税。兴废稣瘼。江民大悦。 下谕书褒奖。当冬巡。寒威凛冽。自府买进一羊裘衣之。及癸酉。有移拜义州之 命。公留其裘曰。后太守巡镇。可以用之。因又呈辞递义州而归。行橐萧然。只有一驮粟米。以备道路费而已。时兵判不悦公者。启曰。近来人心不古。请搜阅北官罢归者之行装。而密谋陷公。令搜卒十二名。各怀人蔘而来。公令己卒先搜来卒之身。得其所怀蔘。次令来卒搜视北来装。果无所贮。欲陷公者不得售其奸。人服其见事之明焉。江邑人咸颂公德。立生祠。挂羊裘崇奉之。又铸铜为碑。遍立四境。拜判决事。听断公明。莫敢干以非义。甲戌。拜同副承旨。寻迁右副承旨。公正色立朝。言必中理。 上每虚己听纳。是岁。时事又变。公谪富宁。不出门者四年。人以为难。丁丑。宥还。丙戌。铨官李寅烨托以起废。注拟为庆源府使。时公患痢。三辞不递。不得已扶病赴任。戊子夏。以夫人葬事。递职南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04L 页
归。因感疟疾弥留。公度不能起。令子弟悉取前日疏稿。焚之于前。居数日终。即己丑二月初三日也。是年四月初八日。葬于指南洞子坐之原参判公兆下。公骨格秀美。声韵清亮。色温气和。端详閒泰。平居恂恂若无甚可否。及其酬酢事变。断以义理。有截然不可犯者。笃于孝悌。爱好人伦。居家晨昏拜家庙。朔望行茶祀。友爱甚至。搆小斋。与诸弟日处其间。劬书讲业。名其室曰迈征斋。及老。扁其轩曰式好亭。室曰具尔斋。兄弟五人。谈笑怡怡。长枕大被。未尝少须臾相离。葛巾野服。联袂逍遥。和乐融泄也。尤重交际之谊。尝言曰。朋友之序五伦。以其能责善也。子游曰。朋友数斯疏。若一言不听。便以数斯疏为口实。殊非道理。若极言之。则安知无迁善而不疏者乎。责善而言不入。则当以无益而止不必论。言轻而听厌也。与乡人修乡约于会老堂。劝善惩恶。条列科目。以相策励。以奖进后学为己任。率乡子弟。通读问难经义。每月朔望。轮回三学宫。设讲考做。录其勤慢。第其高下。自是人才多成就。廉洁自持。律己俭约。尝解官归家。乡人来访。公以麦饭芹菜馈之。有一年少不堪食。公戒之曰。男儿生世。咬得菜根。乃可成材。其人惭服。每饭必念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05H 页
公所戒。以教其子弟云。见人困穷贫寒。必周其急。公自江府还。友人之子来言曰。亲癠当用蔘剂。公新自北府来。敢请。公曰。明当送之。翼朝贸得于官局送之。知其事者言于公曰。己无所有。何用买给。得无乞醯之嫌乎。公笑而不答。公常慨惜义士李士龙忠节之泯而无传。与乡人营建玉川祠以享之。将上疏请额。疏既成而未果焉。为文章。多积博发。疏畅有轨范。尝论为学之要。作知旧问答数千言及变化气质说。习正说。劝学说。又讲救时之策。著为治说。用法说。此皆发蒙审證。有体有用而非空言之比也。公晚年卜居伽川之孤村。自号曰孤村老人。有孤村遗稿五卷藏于家。配兴阳李氏。佐郎在容之女。和顺无违德。宗族咸悦。妾御爱戴之。先公一岁殁。与公同窆焉。
成均进士南村宋公行状
公姓宋氏。讳履锡。字伯绥。冶炉人。高丽谏议大夫孟英其鼻祖也。后世有京畿监司构。移居星州松川。府尹吉昌封冶城君。至 赠献纳远器号哑轩。是为公六世祖。高祖时哲。 赠通训大夫掌乐院正。曾祖世殷。 赠通政大夫户曹参议。祖熙。 赠嘉善大夫工曹参判。考命基。生员号梅轩。妣星州李氏。生员达新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05L 页
之女。以 肃宗戊寅十一月十二日生公。既受学。文辞笔艺。不烦教督而夙就。虽在冲年。一遵父母戒敕。恂恂无子弟之过。丁酉。娉于清州郑氏醉墨堂泰嵩之门。醉墨公有文行鉴识。见公德器早成。语人曰。此子吾知己也。辛丑。中进士。戊申。丁李夫人忧。乙亥。梅轩公下世。公年已五十八矣。哭泣悲哀。至于羸毁。朝夕奠荐。虽病不废。服阕。尤不惰于奉先之节。每日早起。整衣冠拜家庙。忌日则虽冬月。必沐浴更衣。对案危坐。常阅晦斋先生所撰奉先杂仪。反复体究。以致其如在之诚。祭之明日。必焚香拜庙。以寓古礼绎祭之意。亲墓及先代坟茔。距家稍间。而往来展拜。殆无虚月。辛丑回榜之月。省梅轩公墓。痛哭移时。山下之民。莫不感涕。一弟年老穷约。公友爱弥笃。分甘继粟。无使饥乏。女弟适月城崔氏。年踰六十。公既老不能往见。尝致书于公。抒其离阔之思。公见其书。怅然久之。因付座侧。日必看过。以为替面之资。哑轩公之叔父新渊公别祠桧渊院傍。而墓在大里洞。无子孙不能守护。公议于士林。置位田给院奴。为久远典守之计。其笃于人伦如此。公世居梅南。壬辰。移于汶洙。且欲移卜泗水。泗水。寒冈郑先生讲道易箦之地也。其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06H 页
遗风剩馥。至今未沬。公意欣然乐之。措置基址。区画已决。未及就而诸宗人必欲邀还梅南旧宅。还退既卖之家庄而来请。公乃曰。泗水虽吾宿愿。先人弊庐不可弃也。遂奉家庙。还安旧祠。告以三献之礼。祭毕而馂。与诸宗人相揖而勉敦睦之谊。为之记以叙其事。时公春秋八十有四。即进士回榜之岁也。以其年四月初九日。子弟设庆宴。宗族齐会。故旧咸集。公颜皃敷腴。起居轻安。襕衫软巾。应对宾客。长胤公亦具衫巾侍侧。诸子孙以次献寿。公终日无倦色。夜既深就寝。晨起盥栉衣冠。神气无少损。人皆叹而异之。望若地仙焉。所与交游。必取文学行谊之士。大山李公象靖,数咎庵崔公兴远。最其敬重者也。接人。虽卑幼愚贱。坦夷待之。俱得其欢心。性度宽和。未尝有急遽之色。言议平恕。未尝为峻激之论。而至于义理大关头处。则必正色不挠。少业公车。不与人竞。既早登上庠。射策累中。或居魁而辄不利省围。朋友或以为恨则曰。向我说此等语。非知我者也。中年以后。绝意外慕。一室静坐。脱略世故。日以经史自娱。尤潜心于论语。昼读夜诵。非接宾则不撤也。其在汶洙。有时杖屦逍遥。行到梅阳旧庄。顾语子侄曰。吾于梅阳往还不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06L 页
以为疲者。每临发。暗诵论语。其大篇则诵未毕而已至家。若乡党等篇。则才到家而诵已尽。此所以虽步而不知其劳也。丁酉之夏。公已大耋。访修道山下武屹精舍。入藏书阁。披见其所未见之书。拈出其精华要语。誊写为二册。题曰武屹书阁抄录。又有家藏退溪先生言行录,退溪书节要,心经,哑轩遗集等书。皆是岁前后所自手写者也。以文章为馀事。不喜著述。然或为人家子孙阐扬先懿及士林所请有关于斯文事。则时有应副。其措辞运意。必切实典雅。虽寒暄书札。未尝放意胡写。亦不使人代笔。劝子弟以书史而先行谊后文艺。尝曰。人家子弟之业科文者。技愈工而心愈坏。此之不可不知也。至老居贫。处之晏如。服食器用。惟取简约。而见人穷乏。必资给之。澹泊自守。不求人知。尝有人自京城来致礼而言曰。慕仰先生久矣。公曰。称先生何也。客曰。有文有行之谓先生。公励声曰。客欲以此言媚我耶。其人逊谢而去。道荐时。邑倅尝欲以公闻于监司。公亟为书于邑倅之大人。请止邑报书至再。邑倅知其诚。遂已不报。以壬寅十一月初十日终。明年正月。葬于梅南村后壬坐之原。郑宜人祔于后。宜人有阃范。配君子无违。生三男。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07H 页
学濂生员,学海,学源。四女。李象臣,卢尚桢,李东龟,李辉岳。生员娶进士李坤厚女。生三男。日度,日赞,日靖。一女李浩善。学海娶李硕祜女。生三男。日宾,日临,日新。一女成孝永。学源娶李世琏女。生三女。成孝基,李树珍。一幼。继室全氏生一女幼。李象臣生一子某。三女某。卢尚桢无子女。李东龟生二子幼。一女某。李辉岳生三子幼。曾孙男女不尽载。公既殁。乡人李益中李东献等谂于众曰。公宜有号而未尝自号。是公不好名之意也。然古人有私议谥者。盍为号以寓后生尊仰之诚乎。乡人合辞曰可。遂号之曰南村先生云。仲胤公以公族出事实。属万运以撰次之役。自顾芜拙不足以及此事。而义亦有不可辞者矣。窃念公孝友著于家。忠信孚于人。资警益劬书籍。以蓄其德。去健羡寡嗜欲。以尽其年。和而不流。宽而有制。不见知而无闷。是宜表揭于世而为范于后人。谨因家状所载及耳目所得。略为序述。以备立言君子之裁取焉。
痴庵南仲殷行状
公姓南氏。讳景羲。字仲殷。鼻祖英毅公敏也。至大匡洪甫。贯英阳籍。国初监察御史须。移居宁海。世有科名。至讳庆薰。进士。号兰皋。壬辰乱。从郭忘忧再祐于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07L 页
火旺城。多画方略。生讳佶。号安分堂。昏朝丁巳。中司马。时李荣久居魁。潜进废 母疏。暗录一榜人姓名。公闻之大惊。即日出城还乡。即公六世五世祖也。高祖讳尚周。从仕郎。生讳九明。文科顺天府使。文章清白。著称于世。始居鸡林之影湖。号寓庵。有兄宇明。生国先。无嗣。取府使公子国衡第二子讳龙万为后。生员。文学有重名。再除寝郎不赴。号活山。前配丰川任氏。干世之女。继配瑞山柳氏。参奉宜健之女。以 英庙戊辰二月十四日。生公于普门里。幼聪明颖悟。出语惊人。八岁。读十九史略。至齐威王四臣光照千里。问曰。何不并言即墨大夫为五臣乎。抑威王所诧者。皆边臣之闻于邻国者。而即墨在齐国之中。故不言耶。闻者啧啧称奇。自是文理日就。见解益进。日诵数千馀言而诵辄不忘。十三。著大学问解,易传通解,通书注解等书。丁亥。谒大山李先生于稣湖。得闻为学之方。尝自语曰。生为丈夫身。没头于科臼而止。则虽粗有成名。便虚过了一生。况举业之文。适足为木客之清音。魑魅之夜啸。文章之弊极矣。夫幼而读圣贤之书者。欲壮而行圣贤之道。试于有司。则当以仁义道德之说发明之。修齐治平之术敷陈之。而今之为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08H 页
士者只以斗花俪叶之技。依样画葫诤能于名利之场。不亦可耻之甚欤。盖公以寝郎公之命。不废举业。而其本意则不屑为也。辛卯。作元朝八箴。穷理也。守口也。节食也。养气也。守分也。尚志也。持敬也。读书也。又作座右铭以自警曰。有耳欲其聪。遇淫声则聋。有目欲其明。值恶色则盲。有口可能言。哑于是非处。有足可能步。躄于名利路。此皆省身近里之工也。丁酉增广。并中进士文科。时年三十。闻榜之日。傍坐者欲试其器度。谓榜隶曰。其人在此中。汝能知之乎。榜隶熟察微伺。竟不能辨而去。一座叹服。以为不可及。自释褐后。日事读书。常不离于寝郎公侧。质问疑难。甲辰。丁寝郎公忧。执丧以礼。祁寒盛暑。衰服未尝脱。几筵奠献。必躬晨昏。哭泣尽哀。戊申冬。迁槐院博士。未几。升太常郎。己酉夏。除典籍,监察。冬。迁骑曹郎。庚戌。除连源道察访。连原残邮薄官。人皆厌避。或劝其不赴。公曰。士君子行止。惟义之视。岂以丰薄而辞受乎。况上有老慈菽水之供。得此亦幸矣。即肃谢赴任。一心奉职。忧恤驿民。例俸蠲减过半。邮卒颂曰。居官不识钱者。刱见于南督邮。秋。赴礼山参试官。上官有所托。公曰。吾平生未尝自欺其心。不可以上官之托毁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08L 页
其操执。遂称疾不参试役。又当忠州公都会试官。亲知子弟。多前期面请。搢绅知旧请嘱书札盈箧。一不听施。临士之日。撤去围棘。所简拔皆士之尤者。榜出。无一人称怨。翼年夏。罢官归第。遂绝意宦途。作亭于止渊上。以为终老计。盖止渊。前日陪侍寝郎公杖屦往来之所。寝郎公有意营建而未果。及是。堂室规模。命名止渊之义。一遵先志。作记以寓风树之感焉。壬子。水患颓圮不可居。远近亲知捐财以助之。从游子弟乐赴而重葺。凿池筑台。花竹松桧。皆手自植焉。每岁春秋。讲会士友。教训生徒。作成之效。远及邻邑。常恨慈闱离违。奉侍于止渊溪堂者殆半。逮至暮境。请伯氏生员公同处。谈论经史。啸咏花卉。以为湛乐焉。甲子。柳夫人寝疾积月。公昼夜侍护。进粥饮浣衣褥。不使人代之。及遭艰。哀戚一如。甲辰。不以衰老少损。辛未春。伯氏殁。公哀痛甚。及葬。为著圹记。八月。除司谏院正言。驲 召之命。中路递归。冬。又除高山道察访。不赴。翼年壬申五月九日。考终于普门先庐。享年六十五。成服之日。返柩溪庄山中。百馀人为担舆而来者莫不号哭于路左。以是岁七月。葬于亭后负坎之原。会葬者数百人。配骊江李氏。稹之女。有妇德。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09H 页
无嗣。取族弟景杰子骥阳为后。三女。适乌川郑夏溵,骊江李鼎说,光山金济鹏。有馀男骏阳。二女幼。郑夏溵嗣子伯休。李鼎说二子幼。金济鹏三子幼。公天资浑厚。器宇宏博。事亲极其孝。处兄弟尽其爱。祭祀致如在之诚。宗族务敦睦之谊。与朋友信。训子弟义。忮求之念。不萌于心。喜怒之情。不形于色。故虽处淆漓之俗而无怨尤之人。平居事为。似若不异于人。而立志行己。自有绳墨。其处贫窭。常晏如也。不知者或疑其迂疏太过。而知之者曰。康节中心无所愧。对此敢开颜之句。求之斯世。独痴庵当之矣。公谦无号。一日方看书。夫人告粮绝。不应。又语及家中事。亦不应。看书如故。稚女方五岁在傍曰。母氏何苦与痴人语。公不觉失笑。释卷而起曰。名我固当。因自号曰痴庵。作痴庵说曰。吾痴甚。听其言则圣贤若可企及。而观其行则不及于今之常人。一痴也。生于今之世。不与今人友而取友于千古之上。二痴也。无尺寸之土可以资耕织。而束手安坐。望衣服饮食与人同。三痴也。一身之不能恤。而视民生之困苦。世道之卑下。辄为之咨嗟太息。四痴也。位不过下士而虑一国之休戚。身不过海外匹夫而伤天下之左衽。五痴也。富贵人之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09L 页
所慕。朝市众之所竞。而独游心于山水之中。甘与鱼鸟木石为徒而莫之回。六痴也。有一于是。足以为号。况六之多乎。此虽戏言。亦可以槩公之所存矣。为文章。多积博发。操纸笔立书。根据义理。不专辞采。如近思录讲义。孟子疑难等书。多穷格精到之语。诗文圆活有韵致。万运与公有累世交谊。公少于我十二岁。大小科第。与之同年。亦非偶然也。公持心平坦。绝溪刻无畛畦诚。非叔世人也。玆余所以亲公爱公。而每恨山川稍间。不能源源盍簪。余既癃朽多病。而公则康旺如少日。庶几有一会稳叙。展尽底蕴之期。而公遽先我云亡。恸惜忉怛之怀。非寻常比。今公之侄凤阳具草公事实本末而来。属余以状公之行。顾此尸居馀气。废阁铅椠久矣。折袜之线。耗尽无馀。而揆以契分。不可终辞。乃就其草本。稍加檃括。强为之序次如右。所谓言而不文也。惟秉笔君子裁择而去取之焉。
则学斋宋公行状
 曾祖世仁展力副尉。 妣昌宁张氏。
 祖净彰信校尉。 妣清州郭氏。
 父后昌隐德不仕。 妣顺天朴氏。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0H 页
公姓宋。讳暹。字汝辉。冶炉人。 宣庙三十二年八月九日子时。生于八莒道村里第。三岁而孤。聪悟夙成。弱不好弄。旅轩张先生。即公姑夫也。尝抚顶而叹曰。此儿将成大器。尔大人死而不死矣。年十二。受业于藤庵裴公尚龙。勤学不倦。一日来觐母夫人。母夫人见而含泪。公曰。儿久离而来。母氏当喜而泪何也。母夫人曰。儿来而无夕炊。是以悲也。公往告藤庵曰。学问文艺。虽是儒者事。今见偏慈穷居食贫。家无干蛊之人。子职废矣。请归理家事。以养老母焉。藤庵嗟叹久之曰。以子之材。及时进学。固所期也。而诚孝切矣。吾何阻乎。虽然。馀力学文。勉之哉。公遂归家。专意奉亲。而才经龙蛇之难。家庄荡然。只有数亩田一童仆而已。每种早稻。以备秋艰。岁适荐旱。公之稻田。屡沾骤雨辄稔焉。乡里以为孝感所致。自是家业稍赡。温凊甘旨之节。极其忠养。以暇日温习经传。因自号则学斋。盖遵藤庵勉戒之意也。丙戌。母夫人下世。易戚如礼。先代祀事。必尽诚意。虽踰大耋。齐素参献。一如少年时。所居里古称狄村。公嫌其不雅。禀于诸先生。改以道村。又占梅院新基。请于石潭李先生如分华故事。至今两家世居为邻焉。 肃庙癸亥终。享年八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0L 页
十五。公聘于义城金氏廷契之女。生四男三女。男长文徵,次献徵,有徵,礼徵。女适李享禧,曹悌昌,尹就甲。公之志事。粗述一二。可以槩其百行。而南村宋公履锡题其碣曰。公之长胤公叙之曰。府君仪皃伟异。言语平缓。德量宏深。志虑远大。真淳清慎。不矫饰以取时誉。不放浪以亏威仪。衣服饮食。只取蔽体适口。赒恤人穷急。教子孙。必以笃厚。不使言人疵过。此其可信而徵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