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1186-015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鲁斋集卷十       宋 王柏 撰
  杂著
   大学沿革后论
甚矣人心厌陈言而喜奇论也盖陈言人之所玩熟故
易厌奇论人之所创闻故易喜殊不知陈言虽易厌而
可常奇论虽易喜而必不能久也譬之布帛谷粟朝夕
服食而终身不能易譬之日月星辰终古常见而光景
卷十 第 1b 页 WYG1186-0152b.png
常新而况圣人之书正大而平实精确而详明亘千万
世而不可磨灭平其心易其气求之犹虑其不可得而
可以新奇求之哉后世乃穿凿而好异傅会而骋巧不
几于侮圣言而坏心术乎此所以为先儒之所呵斥也
仆鉴此病久矣一日闻大学格致章不亡不特车玉峰
有是言也自董钜堂以来已有是言矣考亭后学一时
尊师道之严不察是否一切禁止之此言既出流传渐
广终不可泯乃欲以首章知止至近道矣一段充之未
卷十 第 2a 页 WYG1186-0153a.png
免跃如其喜是喜也若为新奇而然其意非喜其新而
喜其复于旧非喜其奇而喜其归于常以其不费词说
之追补而经传俨然无有亡缺岂非后学之大幸仆尝
作沿革论而犹有所未尽既而以大学首章朝而读莫
而思退一段读之数十百遍又添此一段读之亦数十
百遍沈潜玩味文从字顺体正意足然后知其不可不
易也人生至十有五岁自小学升之大学故此书所以
载大学之道以教人就以大学名其书也所谓大学之
卷十 第 2b 页 WYG1186-0153b.png
道者大以人言学以地言道以教言其道在于明明德
在于新民在止于至善此三句乃一书之纲领而全体
大用尽于此矣夫天命是理为吾之性天命是气为吾
之心非是气则理无所寄非是理则气无以灵性合理
气者也心统性情者也今教之以通明知识谓之明理
明气明性明心俱不可得是理于心谓之德故曰明德
然此德本虚灵不昧止曰明德则体用混淆故又添一
明字于上下明字本体也上明字教之之法也既曰明
卷十 第 3a 页 WYG1186-0153c.png
德则不见其孰为理孰为气孰为性与心也明明德是
大学之道之体新民是大学之道之用各止于至善然
后谓之全体大用也明明德未止于至善则于明德犹
有亏不可谓之全新民未止于至善则于新民犹未广
不可谓之大明之者因其本明而不使其昏之谓新之
者因其既昏而复使其更新之谓至善则明德新民之
准则也自古善字无正训周子始以纯粹不杂目之言
其体则精矣言其用则未切也其用则是正好处是中
卷十 第 3b 页 WYG1186-0153d.png
节处是无过不及处朱子则曰事理当然之极事理当
然释善也极释至也为善或未及一分或过一分不可
曰不善也谓之至善则不可圣人言语虽极精密而气
象却甚宽大既立三纲法当继之以目血脉不断而节
拍从容非若后世之浅迫易露也第四节首曰古之欲
明明德于天下者此一句非圣人不能道也是之谓直
指全提言古者所以开今之学也欲明明德四字若自
本而之末自始而之终此顺词也忽继之以于天下三
卷十 第 4a 页 WYG1186-0154a.png
字其势却翻转自末而归本自终而原始却是逆词此
文字险处乃以六先字贯之所以溯其用力之端自天
下至齐家皆新民之事也自脩身及致知皆明明德之
事也致知在格物忽又变此句法而其旨益密自三在
六先而下其势若建瓴倾泻在致知二字上文法之力
岂止万钧之重致者上之所以教也知者下之所以学
也知字既重不可不授之以致之之方盖致知只在格
物之中穷物之理所以致吾之知也第五节七后字方
卷十 第 4b 页 WYG1186-0154b.png
是自始而至终自本而及末欲学者知效验之先后循
其序则不差先之下后之上六字反覆而体用顿异第
六节曰自天子至于庶人一是皆以脩身为本只一句
总结不特关键甚严且包涵许多教法博而不露约而
不晦于半语之中剔出脩身束定上下凡格物致知诚
意正心皆成就脩身二字指此为本则齐家至平天下
皆末也后又以馀意一句正结一句反结已含蓄传中
意思俱足此于圣人何尝留意于作文而词章自胸中
卷十 第 5a 页 WYG1186-0154c.png
流出自然如此若三纲之下无致知一语则不知其所
以学自物格知至之下无脩身一语则不知其所以行
圣人之言一字不可有无一字不可后先也今推首章
法度典型如此严密然后见知止一段虽若承接𦂳切
而文势语意反成缓弛矣盖知之一字教者之所主学
者之所宗若等閒轻道破不特文字无精神而于教法
亦失先后之序况未尝穷事物之理如何遽能知所止
而得所止哉如是则乃生而知之之知非学而知之之
卷十 第 5b 页 WYG1186-0154d.png
知也仆故曰不可不易者此也夫致知者知之始学之
先也知止者致知之效而学之功也诚能知其所当止
则思虑不杂意向不偏气质不得而胜物欲不得而迁
此所谓定也方事之未至也则此心寂然不动寂然言
其静也不动言其安也及其事之感通也必审而后发
发必中节矣审其虑之谓中节则得所止之谓非物格
知至能如是乎仆昔谓知止一章逃亡为甚自今观之
正见拙而非巧也然其错简于此不为无其因昔本在
卷十 第 6a 页 WYG1186-0155a.png
止于至善传之后今乃逸在止于至善经之后此错简
之由也非后世喜新奇而创为此论也朱子之门人亦
有问曰定静安在物格知至之后意诚以下六事未然
之前虑则在意诚以下将然之际如此贯之可否朱子
批云解云似已有此意矣朱子又曰知止至能得是说
知至意诚中间事章句云物格知至则知所止矣意诚
以下则得所止之序也或问又曰格物致知所以求知
至善之所在自诚意以至于平天下所以求得夫至善
卷十 第 6b 页 WYG1186-0155b.png
而止之也此固已分明以知止章为致知传矣但未决
于迁也惜乎读者未尝玩味致此疑于沧洲讲席之上
耳此皆汉前论之所未尽者不敢不思有以补之是岂
新奇可喜之论哉所以共天命追圣言以正旧章也朱
子又曰大学首尾该贯失了多年猝急要讨寻不见忽
然讨见即是元初底物事愚敢于致格传亦云
   中庸论上
自泰山梁木之音绝响而七十子之门人散处四方各
卷十 第 7a 页 WYG1186-0155c.png
尊其所闻各识其所得纷纷著书大略有记录之书有
训诂之书有立言之书七国酣战锋镝腥闻独洙泗之
流风馀韵彬彬然人犹知所敬也虽纵横异诡之士或
咋舌而失其辨秦燔典籍汉溺儒冠至挟书之禁开而
后河间献王及鲁高堂生得书为盛纂集虽勤而错乱
磨灭固亦多矣考其疏浚渊源恢宏祖训端悫渊微无
以踰于子思子也孔堂神护屋壁发祥大学中庸始见
于世大学经传如此分明犹参错而不知正中庸之韦
卷十 第 7b 页 WYG1186-0155d.png
编苟绝而微言奥旨尤不易正也子朱子虽豪分缕析
次第尚承汉儒之旧大书以提其纲细字以指其要章
句密矣或问详矣学者之问答亦备矣又推出体用二
字该贯一篇之大意故勉斋又曰皆所以明道之体也
仆于是而又有感焉首章三句句句有体用也天体也
命用也性体也率用也道体也脩用也总三句言之天
固体也性则天之用也性虽用也又所以为人物之体
道固体也实为性之用道虽用也又所以为教之体仆
卷十 第 8a 页 WYG1186-0156a.png
故曰首章三句句句有体用者此也子思子于性教之
中提出一道字教学者所以脩上承天命下立民彝戒
惧乎不睹不闻存天理之本然者此体也加谨乎独知
之地遏人欲之将萌者此用也未发之中体也已发之
和用也此言性之体用至于中庸则言道之体用故朱
子曰以中庸对中和言则中和是体中庸是用以中对
庸而言则中却是用庸却是体古今言体用未有如是
之密者盖庸是常行不可易之定理中却是临时权衡
卷十 第 8b 页 WYG1186-0156b.png
合乎此理者也而中之一字又有体用之分焉程子所
谓不偏不倚者此中之体也吕氏所谓无过不及者此
中之用也朱子合而言之曰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之名也中间又以费隐分体用以诚明分体用末章又
自为学立心之始至笃恭而天下平因用以归于体故
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澄心易气玩味章句殆无
馀蕴仆至愚陋读此书虽有年矣始则茫然终则跃然
及其久也犹觉有所疑焉无所质证深窃病之盖子思
卷十 第 9a 页 WYG1186-0156c.png
子之为是书也义理精微而意味深远规模广大而工
夫缜密有非初学之所能遽通其茫然也固宜于是子
朱子提挈纲维指示蕴奥支分节解脉络贯通句句字
字粲然于心目之间乌得不为之跃然但固滞之见似
觉文势微有断续宫商或相夺伦虽朱子亦尝曰文虽
不属而意实相承乃指第二章以下十章言仆于此十
章曾未见其不相属也凡朱子曰承上起下岂非相属
者乎此后实有断续不相属者朱子却未尝言之此正
卷十 第 9b 页 WYG1186-0156d.png
仆之所疑也知仁勇之分言最先也而三达德之总言
乃遗逸于七八章后行远登高之辟继以鬼神之为德
若判然不相接也大哉圣人之道凡三章与至诚无息
亦不相类也哀公问政与仲尼祖述尤相辽远此皆固
滞之见涵泳探索终未能释然因见汉志有中庸说二
篇五字心颇异之求于诸子之列已有子思二十三篇
窃意大学中庸当在二十三篇之内矣今乃于此又舍
大学独提中庸之说而二之何欤沈思久之岂非班孟
卷十 第 10a 页 WYG1186-0157a.png
坚亦有意于考异而传疑乎仆不揆其愚乃搜厥原乃
宣厥滞乃辑厥辞乃秩厥序严严乎大分之辨也晔晔
乎大用之融也遐想旧规以意逆志庶几得之姑整录
识于后辞未达复著于论但坼裂古书摇动宗旨不待
人罪之而亦自深以为罪也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
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仆不佞尚有待于后之贤
度之
   中庸论下
卷十 第 10b 页 WYG1186-0157b.png
或有问者曰二篇之析子固有證矣然则性之与教亦
有不同欤曰非不同也正以其所指以示人者各有义
也推其性之所自来则人与万物同一原也推其性之
所实有虽天地之健顺亦不外此教非不同也曰脩道
指其当行之路也曰明诚指其当知之理也知而后能
行行固不先于知也夫性最难言也原其继善成性之
初理与气未尝相离也推其极本穷原之义理与气不
可相杂也于不可相杂之中要见其未尝相离之实于
卷十 第 11a 页 WYG1186-0157c.png
未尝相离之中要知其不可相杂之意方为淳粹峻洁
不悖厥旨矣夫气者性之所寄也性者气之所体也舜
之命禹曰人心曰道心此分理气而并言汤诰曰降衷
刘子曰受中此于性中独提理言所谓性则理也告子
曰食色曰生之谓此于性中独提气言故曰不识性也
子思子曰天命则理气混然在中曰喜怒哀乐本乎气
者也特以其未发无所偏倚故谓之中此气而含理也
发而中节发亦气也有理以帅乎中故发而能中节矣
卷十 第 11b 页 WYG1186-0157d.png
中和之中主静而言理也性也体也中庸之中主动而
言德也情也用也今既以中庸名篇而中庸二字不见
于首章何也曰道也者非它道也非可离之道也即中
庸之道也曰不可离岂非日用常行之道是曰庸乎是
以君子戒惧乎未发者所以养此中也谨独于将发者
所以审此中也惟中而后可庸也虽天地位万物育亦
庸也非圣人推极其中和则天地亦有时而不位万物
亦有时而不育此感应必然之理非天地本不位万物
卷十 第 12a 页 WYG1186-0158a.png
本不育必待圣人致中和而后位育也故首章非无中
庸也盖中庸之义已默寓于道之中不然则次章忽曰
君子中庸与首章全不相属恐予思子之文章决不如
是之无原也吁不观汉儒之训故不知关洛诸子义理
之粹明不观中庸之辑解不知朱子章句之精密仆窃
妄意而犹有疑焉者以此书章节散漫易于错简朱子
止从其旧乃于中提出关键字为之联络固为甚密自
次章至十一章以知仁勇联络之自十二章至十九章
卷十 第 12b 页 WYG1186-0158b.png
以道之费隐联络之自二十一章至三十二章以天道
人道联络之于第二十章又以包费隐兼小大起天道
人道之旨不复有纤毫间隙之地其用功于此书可谓
密矣皆所以开后学之耳目发往哲之精神而仆复何
疑焉但第三章既是第二章之结语第五章亦为第四
章之结语各分为二疑其太密也第七第九章朱子既
曰承上起下则是文相属而意相连矣窃疑止是一章
恐不必分也第四章初言过不及此固申中之义次言
卷十 第 13a 页 WYG1186-0158c.png
人莫不饮食岂非庸乎第十一章索隐行怪此非常者
明矣半涂而废此不能常者也不见知而不悔此固能
常者恐推上知仁勇反觉宽尔费隐之为体用亦精矣
窃意凡言道之费处皆指日用常行人之所易也者所
以申明乎庸之义也前言饮食日用之常也此言夫妇
人道之常也天地之间阴阳感应庸之大者也天地而
犹有憾者是阴阳感应之大者也天地而犹有憾者是
阴阳失其庸也惟蓝田吕氏以费隐以上论中以下论
卷十 第 13b 页 WYG1186-0158d.png
庸此最得子思子之本旨朱子乃以为未安思之不得
其意但吕氏此下有以隐为至道或恐以此为未安也
不然则子思子反复论中如此之详不应论庸如此之
略也岂以发越费隐二字之精神故掩其庸乎又何为
有庸德庸言两字露出精神以是知非忘庸者也凡显
然易见形于天地之间者莫非庸也费隐之下当继以
行远自迩一章九经之下当继以大哉圣人之道言圣人
之道虽如此高大亦不过在经礼威仪之中亦庸也但
卷十 第 14a 页 WYG1186-0159a.png
无此德则不能凝此道自用自专反古道皆不知中庸
者也本诸身至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亦能尽此中庸
者也卒章四称德亦指中庸之德而言虽自实用工夫
天下平亦本乎天之所命无声无臭非可求之于气也
仆之所疑者如此恨不及质正于朱子既不敢自以为
然又不敢自欺曰无疑抚卷浩叹若有得焉与其抱所
疑而长终岂若暴白其所疑以俟后之朱子云
   诚明论
卷十 第 14b 页 WYG1186-0159b.png
无妄之谓诚不欺其次之此反训也子思子又以不二
体之又以纯亦不已赅之人之生也禀此真实有仁有
义有礼有智粲然在中无感不应是曰诚明人之一心
孰无知觉气质物欲或锢或蔽必有先知觉后知先觉
觉后觉物来顺应不妄不欺是曰明诚前篇曰天命则
性在命中脩道则教在道中然非诚则命不能立非明
则道不能行此诚明之可以为纲而不可以为目次章
曰至诚尽性此圣人之诚也其次致曲此贤人之诚学
卷十 第 15a 页 WYG1186-0159c.png
知之事也杨氏学问思辨笃行之说朱子于辑略亦取
之窃意颜子喟然之叹实似之形著明动变化六字程
子推出于外承上章言也张子推入于内起下章言也
曰成己成物言所以为教也至诚无息推而广之言天
地之诚也至诚前知与大舜文王之所以兴相应鬼神
之德与武王周公之达孝相应哀公问政章移脩身一
节入前篇之外举夫子之答问以起明善诚身之义窃
意夫子之言至其政息而止此下皆子思子之言申言
卷十 第 15b 页 WYG1186-0159d.png
其政之布于方策者如亲亲之仁尊贤之义等杀之礼
其所以脩身脩道者皆明善诚身之功后之人欲举文
武之政行于天下者尤不可以不明善而诚身也博学
之以下又明善诚身之本所以为教也曰诚者天之道
以释上诚字诚之者人之道以释下诚字不勉不思从
容中道此言圣人生知安行不待明而诚择善固执此
言贤者必待明而后诚非明不能择非诚不能固皆训
释之词也汉儒悉乱于上岂有纲领未立而训释已见
卷十 第 16a 页 WYG1186-0160a.png
本末先后之无序何足以为典则之文哉一篇之中此
章为最长所以舒徐容与开亮彬蔚尽明诚为教之义
复赞仲尼道传四圣德参两仪以结至诚尽性其意已
足而犹有馀思其词已终而犹有馀力再提至圣至诚
开而又阖浑浑无涯至圣以德言推其所以能尽性配
天也至诚以道言推大经大本之所自出也盖能知天
地之化育无所倚惟见此诚肫肫渊渊浩浩而已至此
无得而名焉故结之曰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
卷十 第 16b 页 WYG1186-0160b.png
孰能知之言至圣之德非至诚不能为至诚之道非至
圣不能知诚明明诚两下极功关键尤严归宿尤密无
以加矣子思子之书见于后世者止此三篇大学发明
曾子之传授中庸发明夫子之精蕴此篇发明自己之
所得大学有三纲八目为易见也所以为初学入德之
门中庸推性命之大原阐道德之明教为难知也所以
为学者最后工夫此篇以诚明为性以明诚为教无形
无色无声无臭所以为尤难知也盖其胚胎造化橐籥
卷十 第 17a 页 WYG1186-0160c.png
贞元理深而又深辞密而又密但见其铿锵乎振家庭
之金石雍穆乎开简策之仪刑盛矣哉后世不足以追
其遐躅矣孟子亲受业于子思子之门性善养气之
论真发前圣人之未发可谓传得其宗但其才高气雄
有英词伟论以驾其仁义之具或抑或扬奇采振耀锋
铓所向石裂山摧虽子朱子亦每叹服其文章何其妙
也然终未能尽涤濯战国之馀习警悟超绝之意多而
和平醲郁之味䪥其所以异于战国者犹以师友见闻
卷十 第 17b 页 WYG1186-0160d.png
之懿而义利王伯之辨甚严岂可望子思子之文章自
义理根原正面大体自然流出淳粹笃厚无一点疵颣
之可指今观七篇之书述子思子传授之言自在下位
不获乎上至人之道也而止乃中庸之残章断简也动
字之外更无他语发明此诚以是知孟子之得于子思
子者尚浅而后世之知子思子者尤浅也韩子知孟子
醇乎醇而不知子思子尤醇乎醇也濂溪周子心传子
思子之道于千五百年之后而得于子思子者反深其
卷十 第 18a 页 WYG1186-0161a.png
著于通书曰诚圣人之本此以性言次章曰圣诚而已
矣此以教言曰诚之源曰诚斯立此以天道言曰五常
之本百行之源此以人道言终其书推明诚之义不一
而止精悫邃密皆孟子之所未发呜呼道无古今学无
先后亦在乎人之自勉而已此仆之所以确然有俟乎
后之朱子也
   原命
命不难于原而难于推亦不难于推而难于立夫命至
卷十 第 18b 页 WYG1186-0161b.png
难言也吾夫子犹罕言之自伊洛诸儒先得义理之正
传训故精密非复汉儒之旧天赋二字之外无馀说也
推其命之所有则有理焉有气焉然理非气无所寓气
非理无所主理气未尝相离亦未尝相杂盖形而上者
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上下既分固不得而相杂然
形在乎其中亦不得而相离也曰理曰气形而后知天
赋是理为人之性有仁有义有礼有智虽有是四端不
得而见也推其已然而后知因其恻隐之发而知其有
卷十 第 19a 页 WYG1186-0161c.png
仁也因其羞恶之发而知其有义也因其辞逊之发而
知其有礼也因其是非之别而知其有智也百行万善
皆从此出天赋是气为人之形有清有浊有厚有薄虽
有是四端亦不得而见也推其已然而后因其聪明之
质而知其得气之清也因其昏愚之姿而知其得气之
浊也因其富贵而寿而知其得气之厚也因其贫贱而
夭而知其得气之薄也五福六极有万不齐皆从此出
故推其已然者不为难于此而又有数焉则可以推其
卷十 第 19b 页 WYG1186-0161d.png
未然也夫数者亦天之所赋也亦有理焉有气焉河图
洛书数之始也有文五十有五奇偶重列者此河图也
有文四十有五奇正偶偏者此洛书也天岂能谆谆然
授于人哉不乘之以龙马神龟则造化之妙阴阳之机
何自而著虽出于物而不囿于物物皆有理有气惟神
圣而后能推之伏羲因河图而画八卦大禹因洛书而
叙九畴圣人则之者用之于历数以推天地之变化用
之于卜筮以推人事之吉凶循环无穷感应莫测此圣
卷十 第 20a 页 WYG1186-0162a.png
人神于用而妙于推也以卜筮言之卦爻一定之理也
假大衍之数托灵蓍而揲之积其诚意凡十有八变方
成一卦未然之吉凶可坐而知也以历数言之以日月
五星运行于天者有经纬离合之不齐以太阳一周天
为岁以太阴一周天为月分之以四时参之以馀闰皆
求之于已然而推其未然越宇宙之无穷皆可坐而知
也圣人之用数止于如此夫一非数也此数之所由始
也天开于子其体圆而虚地辟于丑参乎天中其数为
卷十 第 20b 页 WYG1186-0162b.png
二故曰参天两地倚数之元自是一阴一阳动静变合
而生五行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
五生土五行各一阴阳是曰十干日月所会之次舍谓
之辰周天凡十有二辰干辰相摩为六十甲子以六十
甲子纪其年月日时此历数之名号也后世于历家窥
见此理则以人之所生岁月日时推其所直之甲子亦
名之曰命此固不可谓非天之所赋也于此可以推其
性情得于仁义礼智者孰多孰少可以推其气禀得于
卷十 第 21a 页 WYG1186-0162c.png
贵贱寿夭者孰厚孰薄苟精其义亦可入神又有以五
星之躔度吉凶推之今考其学以日计时得命十有二
次其六十之十二得命七百二十计之以日又六十其
七百二十得命四万三千二百又槩之以岁六十其月
则得命二百五十有九万二千矣夫以二十有二字之
至约参伍错综甲子凡三周敷衍变化数之繁夥一至
于此其术可谓神矣然以古今之远四海之广人生林
林过者化来者续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乃俱囿于二百
卷十 第 21b 页 WYG1186-0162d.png
五十有九万二千命之中又何其术之穷也又有不推
五行五星而一依于数者纷纷衒骛于天下如太一之
小游三百六十年太一之大游四千三百二十年轨革
之九百六十年九厄之四千五百六十年杨氏太玄之
八十一首关氏之洞极二十七家司马公之潜虚五十
五行尤局促而易穷也惟康节邵子之学衍而申之为
最盛以三十年为一世以十二世为一运以三十运为
一会以十二会为一元曰元会运世者不过又加一大
卷十 第 22a 页 WYG1186-0163a.png
年月日时也然囿于数而终不能无止法推其极亦不
过五万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二千而已愚不能又加倍
也尚能自二十二字敛而约之愈妙而愈广虽古今之
远四海之大人生消息变化之无穷盖有不得而异亦
不得而同夫十干十二辰衍而为六十甲子推其所以
相克者止于五行五行气也五行之神则仁义礼智之
性也性即天赋之理也君子脩之吉小人悖之凶此常
理也君子脩之亦有时而不吉小人悖之亦有时而不
卷十 第 22b 页 WYG1186-0163b.png
凶此非常理也变也气之不齐故有时而变理则一定
而不可易学者当循其常而安其变秉其彝而御其气
要使理常为主而气每听命焉虽富贵贫贱寿夭之不
同而仁义礼智信之在我者不得而泯此自昔圣贤教
人之要法所以经纶天下之大经裁成辅相之道无以
易此张子曰德不胜气性命于气德胜其气性命于德
穷理尽性则性天德命天理气之不可变者独死生寿
夭而已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夭寿不贰脩身以
卷十 第 23a 页 WYG1186-0163c.png
俟之所以立命也愚故曰命不难于原而难于推亦不
难于推而难于立然不知其原则不能推不能推则不
能立故作原命
   祷雨劄子
伏闻某官忧农闵雨靡神不宗而又祷祈于社稷于义
尤为至当盖社者实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五土之
祗而后土勾龙氏其配也稷者实专于原隰之祗能生
五谷者而后稷周弃氏其配也自昔国家所以昭事祈
卷十 第 23b 页 WYG1186-0163d.png
报莫重于此与其屈膝于老子释氏之祠与夫妖妄淫
昏之鬼者相去远矣愚又闻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境
内之山川今用黄冠之教而上供其皇天上帝是礼之
僭也又以髡缁夷族旋绕厕秽于宣布教化之庭是礼
之乱也至于职分所得而祭于礼为正者则前后未有
能举而行之者诚为缺典夫山川所以为神灵者以其
气之所烝能出云雨润泽万物故也今东阳之为郡北
山奠其后双溪媲其前此所谓境内之名山大川是也
卷十 第 24a 页 WYG1186-0164a.png
愚自儿童时每见北山有云冒其巅须臾必雨雨则滂
沛周于四境近年以来云雨多兴于南山之西而所及
者有限盖阴倡而阳不和其气逆而势不顺纵有丰年
而东北常歉盖北山者一郡之望山也今其气郁亢久
矣诚得贤使君立其坛壝牲币之制考其登降奠馈之
节躬率僚寀精白严事必有昭应夫人之于天地均一
气之流行然是气无所摄属则决无感应盖天子命诸
侯主是山川以莅其人民社稷之事故其气属我相联
卷十 第 24b 页 WYG1186-0164b.png
接而无间夫山川者天地之正气也人以正气感之则
正气应以戾气感之则正气不应矣苟能正其祭祀之
本先须(阙/)其感召之气凡政事之淹郁者疏剔之凡征
催之苛急者宽弛之使千里人民之气和而山川之气
已渐和矣然后齐肃一心积蓄诚意会山川之气通幽
显之神何祈祷而不应哉昔南轩张先生尝行于桂矣
试取文集观之信不诬也辄不自揆以书生迂阔之言
恐可以裨赞爱民事神之盛心如或可采愿勉强行之
卷十 第 25a 页 WYG1186-0164c.png
   朋友服议
咸淳戊辰腊月十有九日夜承北山何先生之讣次早
排关往哭之既敛仆虽以深衣入哭隐之于心疑所服
之未称也自吾夫子之丧门人不立正服乃以义起若
丧父而为心丧程子曰师不立服不可立也当以情之
厚薄事之大小处之若颜闵之于孔子虽斩衰三年可
也其成己之功与君父并其次各有深浅称其情而已
仆于北山受教为甚深岂可自同于流俗因思仪礼丧
卷十 第 25b 页 WYG1186-0164d.png
服有朋友麻三字此岂非朋友之服乎郑康成云朋友
虽无亲有同道之恩相为服缌之绖带又曰士以缌衰
为丧服其吊服则疑衰疑之为言拟也缌麻之布十四
升疑衰十五升即白布深衣拟于吉服也盖缌衰服之
极轻者也他无服矣只有吊服所以拟之注云吊服加
麻其师与朋友同既葬除之疏云以白布深衣庶人之
常服又尊卑未成服以前服之故庶人得为吊服素冠
吉履无絇其吊服图云庶人吊服素委貌白布深衣士
卷十 第 26a 页 WYG1186-0165a.png
朋友相为服吊服加麻加麻者即加缌之绖带是为疑
衰或曰深衣吉服也而可为吊服乎仆曰注固已云疑
于吉服也况非止为吊服亲疾病时男女改服注曰庶
人深衣又曰子为父斩衰尸既袭衣十五升布深衣扱
上衽徒跣交手哭是孝子未成服亦服深衣也或者又
曰安知深衣为吊服不为麻纯乎仆曰纯之以彩者曰
深衣也纯之以麻者曰麻衣纯之以素者曰长衣以采
缘之袖长在外者则曰中衣各自有名不可乱也又曰
卷十 第 26b 页 WYG1186-0165b.png
子创为此服岂不惊世骇俗人将指为怪民矣仆曰以
深衣为吊服乡闾亦间行之但未加麻耳是服也勉斋
黄先生考之为最详其书进之于朝藏于秘省颁行于
天下非一家之私书也遵而行之岂得为过仆于北山
成服日服深衣加绖带冠加丝武即素委貌覆以白巾
见者未尝以为怪越数日通斋叶仲成父来吊仆问昔
日毅斋之丧门人何服曰初遭丧时朋友以襕幞加布
带其后共考仪礼至葬时方用深衣加绖带仆于是释
卷十 第 27a 页 WYG1186-0165c.png
然知其无戾于礼也故作朋友服议
 
 
 
 
 
 
 
卷十 第 27b 页 WYG1186-0165d.png
 
 
 
 
 
 
 
 鲁斋集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