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颐斋遗藁卷之六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x 页
颐斋遗藁卷之六
 书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24H 页
拟上黎湖朴公(弼周)(丙寅)
窃尝闻古之人有心欲求道。而僻于生陋于长。未得与当世之大老先生日相追陪。以为依归。则于是必自悼以为天生男子。岂偶肰哉。我亦男子之一耳。苟不得大老先生而自厕于门人弟子之列。以明本来具有之善。以称天生男子之意则我非夫也。必舂粮裹足。奔走乎四方。以求其所谓大老先生。而不幸而未得则吾事未为终。幸而得之则必披心剋臂。庶几一瞻眉宇而承謦欬焉。又必以束脡书角。候于门外。以听其进退焉。是无他也。盖夫子有言曰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是岂惟好贤之心为肰。亦以其气质或有觕驳。识性或有愚憃。必欲其薰炙春风之中。磨砻皋比之前。以脱乎窠槽。以进乎高明耳。夫如是故彼大老先生不忍其彳亍若无归也。必度其诚怜其痴而许之以教育。又不以其人之卑鄙而必尽其牖导者何也。岂不以彼方向德而来。若或拒之。是非古君子乐育之意也耶。小生之以降。今已十有八岁矣。自十许岁以后。始闻举业之外。别有所谓性理之学。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24L 页
而窃自慨肰有委身从事之意。唯湖之外。邈在东南。未闻有大先生崛起而倡学者。已亡虑百馀年矣。是以士子之稍有名称者。要皆不出于场屋间事业而止耳。小生适不幸其生也既于是。其长也亦于是。而四睹八闻。朝吟暮唶。皆不过銶刿词章之习而已。为己之学。虽不可靠着他人。而晦翁固不曰无长上唱率。工夫殊无次第乎。槩其上无良师。旁无强辅。虽或有意于向里。而旋忽悠泛。反落前套。金仁山所谓犹夫人也者。寔此之谓耳。每惟念昔我叔祖游于农岩先生之门。家庭三世。源流有自。而回顾吾身。只自颓懒。恐负先灵之攸托。此所以日夕凌兢。思以无忝。而不量其愚。妄希于窥斑者也。肰而放心未求。道体难寻。稍欲修饬。畏人非笑。张子所谓天下之大患者。不期犯而已犯矣。不宁玆也。以言乎气禀则实偏于柔恶。以言乎立志则苦乏于坚定。或欲直前勇做而先已懒惰。或有流于恶几而未知精察。或已无实行而反学鹦鹉之能言。或善心才发而遽被物欲之交诱。其为人也若而。而又不得经诲于一世之大宗师。有以师法其万一。而不为君子之所弃。则亦见愧于都亭之鼠耳。尚奚暇论于性命之蕴天人之妙耶。恭惟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25H 页
老先生养德山林。着眼高明。一动静而为士林之矜式。一语默而为举国之标臬。诚一世之大老而吾道之所在也。矧闻间者 圣上倚毗。擢以天官。先生一劄。义理昭揭。自是以来。先生声名日益隆。吾道日益光。先生所蕴于平日者。固非区区测管所可仰窥。而于此一事。犹可窃覸乎盛德之一二。则不亦环东土数千里士林之幸欤。小生因窃自私曰昔之人。虽已云远。而考其遗迹。尚可以想像其彷佛。而不与同时之叹。愿为执鞭之心。愈久而愈切。况今先生倡道于衰世。领袖于后学。小生幸与之并一代同一国。而若不得一者前进。趋拜于下风。则是乃自绝于大贤之门。而其于稍知自好者之伦。不足以齿之也。尚可以人乎哉。而况点检自身。其不可畏难而苟安者。殆不可以历举也。此所以日夕矫望。以为安得与大先生追陪。有所观感而仪式。而不遂为小人之归者也。今日之来。盖将一瞻其眉宇。以承其謦欬。而因窃自附于古人求道之义。又有以侍立乎挂牌秉拂之下。闻一善服一训。尚冀分寸之有进。则小生之受赐于先生者。不翅多矣。慕用之深。敢不揆僭。谨以一书。先之于门者。是亦古人之所行也。幸先生不以卑鄙。特许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25L 页
坐受。而不辜其耿耿之意则幸甚幸甚。小生不胜惶悚之至。
上渼湖先生书(丁丑)
阳德昭泉。一寒渐陡。伏问辰下。道体气候。神佑茂对。院中近立何课。士友颇益团聚否。胤锡慕德多年。承诲数度。自顾亡状。乃蒙不鄙。固知大君子引进诱掖之方。不但以先谊为肰。而诚意既浅。行橐又罄。函丈之间。不获许久从颂。卒卒还往。只是忙举子备礼模㨾。辞退以来。一心悚恧。殆不以食息弛耳。况如胄锡前后仅能一造者。其为瞻怅。又何可已也。目今亲候幸安。僻居有暇。每念勤教。非不欲用力于小学。而行役之馀。身𧏮乘之。初未及一场讽咏。间又迤逦奔逸于不急不紧之处。因循荏苒。忽跨三十齿矣。以此伎俩。异时进谒。当作何如颜面也。因窃记秋杪陪坐之际。拖出理数说话。非敢以是自矜。只为当初痼疾都在此处。后虽稍稍驱遣。终觉不去。故夤缘奉告。庶几受一顶针。而毕竟僭率之发。恐无所逃罪矣。及夫归泮也。金上舍天根甫适自门下来。传致盛教。以为不流方技则亦奚有妨。此尤见不屑之诲。包荒之度。不以其既退而有间矣。胤锡虽无识知。可不以此一转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26H 页
语。服膺不忘。以当书绅之训乎。胄锡则姿质之鲁。顾亦无由自奋。倘一朝赖天之灵。薰炙淬磨。不遂负前日所奖我爱鲁者之教则受赐不尤大哉。千万不备。
上渼湖先生书(庚辰)
秋气向寒。不审道体何如。圻甸闻未免饥。伏想江居有难支者。先生固逌肰任之矣。子弟之忧。当奈此何。胤锡等老父衰疾。幸不添谻。而慈母久患风眼。阅时针灸。竟成痼疾。肰犹不能舍医而遑暇。区区煼闵。曾未暂弛。顾以诚浅。恐无以感动神明耳。流光不住。又此滚缠。寻行旧业。太半荒芜。每念顷日力疾勤诲之盛意。未始不蹶肰以起。聊且翻览大学。参以或问及语类。则庶几温燖有趣。不辜宠诲。而推而验之身心事物之间。多见其蹠盭。若是而何敢望一分前进也。院中诸友有益策厉者否。离索以来。不容忘也。
上渼湖先生书(乙酉)
客冬遇诗山便。夤缘奉起居。窃想已获关听矣。曾未几时。晬辰正朝。又次第迭代。伏惟道体气候介福。目今 圣算无疆。而先生亦冉冉望七。则天意于是盖有不偶肰者。朝野之庆。士友之幸。当如何哉。胤锡等僻蛰湖海。独未得趋与于献寿。则诚礼薄矣。惭悚深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26L 页
矣。况闻因一人强辨。霆霹横加。惟先生硕果不食。阳德无疾。斯于门墙瞻仰者。孰不犹以为慰。而以先生忧世忧道之心。不瑕至于抚几而浩叹乎。前夏毁藁。固已敬认尊旨矣。第未审伊时所示辞本带说。毕竟刊定何居。果遂登彻乎。区区下怀。又不能不闵于无闻也。诗山之治。由猛而宽。人多称道之不已。顷书见报以为先生早晚。若复南下。则随时相告。要与同候杖屦。观其德爱。良不浅矣。倘先生试留神焉。即长沙之访。祝融之游。宜亦一盛事。胤锡虽亡状。请为当日林择之也。惟是悠泛。重以数月咳悴。只一身心无暇振刷。肰于所警丧志之病则觉稍稍有间。手墨大字。先生实命之矣。父亲所以日夕激厉者。又将循是有进。庶几卒承诱掖之万一。每一念之。未始不蹶起也。自馀颤掉不备。
上渼湖先生书(乙酉)
三山进拜。实出微诚。而行橐垂罄。不获留侍一两日。草草辞退。殆亦备礼而止耳。归来怅慕。尚奚堪抑。光阴不住。忽已秋矣。伏惟道体气候一向介福。四月其果还次否。夫人宿患。加减如何。令胤消息又何居。比闻因事得递。义所不安。其势固肰。而独于为养一节。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27H 页
似当关心矣。未知递后更移他职否。胤锡五月中仅了山讼。此乃先生一言之惠。区区感镌。死且无以称报。惟当自饬。庶几寡过。不负勤诲之盛德。而亲年已衰。病忧靡暇。身亦方苦眼眚。毕竟恐作内障。即平生行墨小业。无或因之废阁耶。一念畏惧。如坐针毡。见方随力课所受大学。祈有分毫之益而已。抑胤锡敢陈所𨗿。此去安生处命。即奉仁人也。其先勿斋公学行忠义。已经先辈之褒 启。 朝家之赏除。而数百年来。泯没久矣。欲乞先生信笔。刻之石以示百世。而胤锡亦既有世好。辄采可据。修行状一通。非敢有诬于大君子公听也。玆于其行。僭附一书。以此说尾之。倘蒙先生尚其烈而哀其志。俯赐立言。以幸世道。则非独子孙之满望。而南士之心。亦可以少慰矣。千万不备。
上渼湖先生书(乙酉)
伏惟履霜。先生道体气候介祉。令胤侍学何居。令从子城主续又引义而归。固知训诲所及。声烈有在。而言外之忧。滋不少矣。况胤锡等半年游从。情好才敦。而忽此决别。无可依庇。虽叹奈何。前月安生行。胤锡率尔干冒。政以为惧。乃蒙下教。不惟反赐开可。旋获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27L 页
奉睹状跋。信乎朱先生旧例之可徵。则两家子孙之幸。百世忠义之劝。岂直寻常圭组之比哉。窃尝闻之。从古大君子发幽褒潜。细大无遗。在衰世尤惓惓致力。今先生进不可以有为。退犹得以明道。而又不惜一言为前人表章。则只此一路。虽未足究夫大业而嘉惠四方。尚亦使之兴起。斯于 国家风化。所助岂不弘多乎。顷偕城主商议及此。而至于金生先迹。重与为之慨肰。想渠既遂趋拜矣。其得慰满大愿。惟在孚感。而城主资送之意。尤可钦赏。早晚归侍。或当面禀委折耳。虽肰一自灵光守城录毁板以来。旋闻本事实系募义录。而先生所序在于募义。则区区之愚不无怕于浸及。未知毕竟将如何也。胤锡仅依亲侧。年又告歉。私念之深。不但学荒之可惕。春间若可办糗。敢不首涂。千万眼眵不备。
上渼湖先生书(丙戌)
辞退已踰旬日。伏惟霁凉。先生道体增福。夫人患候又何居。区区实切驰仰。胤锡才获 恩谢。而炎暍成疾。无暇更进。一二治具。又不免关心。姑拟趁晦南归。至岁杪乃始赴番耳。顾以未优之学。猝当为养之仕。奔走千里。断送一生。此甚可惧者。虽叹奈何。因念混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28H 页
辟堂遗藁就中商证。先生是命。每一翻阅。觉此老殊不草草。但前后澜翻。终归注脚。如向日印可之旨。岂所谓熟口顺耳。如诵己言者耶。大约诸段。鲜悖古人。而至于天地始终图传下面以十进退之说。指要本文。正自有谬。从而为辞。诚可疑也。惟考变一二不变爻占辨。乾坤独占二用说。是固苑洛退陶所疑而未决者。乃能发挥指归。于易有功。倘先生更加折衷。表而出之则后学之幸也。其馀尚或不无可禀。而原书不敢赍橐。并洪友所送以呈。俯领尤幸。千万不备。
上渼湖先生书(戊子)
伏惟乍凉。先生道体气候增福。窃闻栎川丈奄弃后学。吾道益孤之叹。在先生应所尔尔。矧又重以亲懿乎。胤锡亡状。不足以辱长者一顾。而时因士友朅来。得被一二奖语。此殆为先生故也。区区亦愿一拜。庶不归于自外。而今已矣。恸悔奈何。抑顷日速来之教。有以仰认曲念。而竟为僚员所炒。不得已肃拜入直。既已到此。果多拘掣。如得脱出。敢不前进奉慰。昨接家书。诚幸亲候无他。而三朔旱甚。四野无青。大小三十馀口。将未免涸辙。虽归曷救。欲归又难。日耿耿隐忧。此何人哉。只诵朱夫子同安诗薄宦驱人向衰悴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28L 页
一句而已。千万不备。
上渼湖先生书(己丑)
向来因椒洞。奉问起居。殆三数度。窃想不至沈滞。惟是进拜之日。忽已久矣。末由身亲承候。诚礼安在。引领东望。悚惶滋极。伏惟霪炎。先生道体神相百福。永衙安信。续续有闻不。近得椒报。谓八九月之交。御者当就官养。其已定计剋期耶。胤锡经夏。只添旧疾而已。区区行墨。恐亦浸疏。每念勤诲盛意。感恧良深。又自移入宗簿以来。不量孤弱。妄欲釐正积谬。顷以一提调海运公子厅直为书吏者。伪造勋籍。图出 启下差帖。毕竟绽露笞惩之故。大为公子所忤。初欲决归。因拟仰禀。而伻艰雨关。未及遂愿。旋被诸公之诵。已致消融。而又以为亲出仕初意慇勤挽留。姑且待家庭回教耳。事势如此。不免迟佪。未知古人当之。将何以处义。虽曰隐忍。终觉不安。循例入直。聊复尔尔。伏乞一言开释。俾有所奉持。如何如何。今月若未自奋则来月 璿牒行。当发向五台。而胤锡独番。终月不易出。倘僚意许于晦前乍脱则敢不趋拜耶。谨凭宋友(益中)附上书。千万不备。
上渼湖先生书(己丑)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29H 页
华阳碑议之异同。固知毕竟不无一场纷纭。而岂意乘暗无礼一至此哉。其人亦胤锡旧所一识。犹记甲申年间邂逅。语及心性之说曰。洛下视湖中。直为异端。盖其积憾所由来久矣。若先生。于此议论。虽不苟同。而未始不尊敬前辈之盛意。则盖或莫之仰认尔。事既至此。惟当恭俟声讨之举。奈鲜同志者何哉。门派已裂。士气先死。太学一言。初甚寂寥。而继之者无闻。间有乡曲一友生。非不欲奋发。而京里谓宜自京先之。迁就迄今。何叹如之。
上渼湖先生书(辛卯)
伏惟新正。先生道体气候景福。天右斯文。七旬已届。凡在向德。莫不庆幸。矧胤锡区区之诚。尤当如何。而乃作此羁絷。无由趋贺。南望瞻怅。只自勤挚。向来华阳之报。岂胜駴痛。门墙之列。既受无辨之训。虽欲沫涕出一口。有不敢者。所幸湖儒公议。犹见一线天理。而太学奈无一人。近才略约声讨。而辞义似不严正。恐亦两袒于郭东馀论而肰耳。胤锡家力渐艰。不惟无以偿债于千里。且如帽袍亦褴褛太甚。而人或疑之以务为俭薄。又况一个身心。愈久愈阘靸。将成门下一大罪人。愧惧奈何。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29L 页
上渼湖先生书(辛卯)
伏惟清和。道体气候万祉。向来无辨之训。既已奉持心胸矣。惟方寸有闻。辄觉勃勃。日间或又以为华阳之会。多士敦请。复行院长事如旧。则先生终亦不得固辞。胤锡于此诚有所感。而平昌丈尤愤肰言此皆流传者助谤而云耳。今玆疾患书候之日。非不知拖及外事之不敢。而犹不能不以之并禀尔。窃记顷年以仪礼无初丧披发与家礼不同者仰禀。则先生诲之曰兹事程朱亦姑因仍。后学安可舍家礼而远诿仪礼。胤锡偶闻一人来言。湖中有洪量海者。令人临丧不许披发。其徒相与詑传云。夫礼时为大。圣贤所损益可知。若果拘拘焉惟古是托。而思以易天下。则古人以贵而降服。以縓而饰匈者。亦可行之今日耶。况此一节。自开元来已成时王之制。而偏方一匹夫又非有制礼作乐之具者乎。先生如或闻此。必有以为世道深忧。故敢及之。
上嘐嘐斋金公(用谦)(己丑)
伏惟夜来。静中气体候味道介福。胤锡几年瞻仰。半日陪侍。不惟少慰区区夙昔之心。亦盛德硕大而宽广。俾鲰生归依而涵泳则其为幸又孰大焉。而况泉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30H 页
楼乐院之约。有足窃覸不遐。而不翅职事之是警。视昔贤见程子半年。始得大学西铭读之者。相去殆万驿矣。早晚归告老亲则岂不曰此政石室先生脚下知风之自者乎。从今以往。谨当乘暇承诲。率以为常。庶嘉惠可邀于终始耳。千万不宣。
上嘐嘐斋书(己丑)
昨日枉临。荣幸实多。伏惟夜来气体增重。胤锡今当进谢床下。而在直勿出。既承下诲。故只守戒而已。岂胜怅叹。抑前后起居书面。每以官称。殊非尊礼长者之道。曾闻渼上修书座下。书以匏泉。此岂洞名耶。伏乞回示。使之奉以周旋如何。乐学轨范容入纸地。并冀下示。或拟随力备办。庶几许印。嘉惠之意。不归虚地耳。幅窘欠敬。尤用惶悚不备。
上嘐嘐斋书(己丑)
伏惟秋晴。体中气候增卫。区区不胜仰慕。闵清风丈(百顺)所被 恩典。令人喜耸不已。疏儒竟复 谴去。虽其时义之未合。而亦可怜矜也。胤锡持被已廿二日。前头又且留过六七日。愁寂奈何。来日古人所称一年明月。若使无云。何慰如之。第此游子之心。触境怀亲。不知佳节之为可乐耳。不备。
上嘐嘐斋书(己丑)
赏月之会。浮世所鲜。深仰风流之弘长也。伏惟晓来气体候增卫。国子先生一疏。竟遭削黜。信绝顶人物。恨未奉袂。第为之增气也。侍教生独漏疏录。已是一命之故。而前头庆科又在停举中。惟待归日而已。原疏或蒙借示耶。欲誇示南士耳。不备。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30L 页
上嘐嘐斋书(庚寅)
伏惟比日气体候增福。仰慕不容已也。胤锡此来居肰一旬矣。南报去益可怖。而庭书尚无闻。私心已极难言。而客里头风。又与眼疾齐发。此时文献所分音乐选举两类考出之役。实为添病一大祟。况今(缺缺缺缺。)方以朱子大全语类入泮雠校。遍属诸人。而胤锡亦在存录中。窃念平昔岂无既见之愿。事关斯文。尤有重焉。奈此事故适值相妨。欲遂架叠受托则心力不能专一。若遂迁延待瘳则礼貌或涉逋慢。玆敢专禀自处之义。伏乞指教。使得奉持如何。抑尝闻诸老亲则辛壬以后。大(缺)公居谪于泰仁也。源源从游。旧谊则存。倘蒙下执事一书相为告晓。庶几区区衷曲。无致得罪于(缺缺)。而早晚宛转。容末席宽假则胤锡之受赐亦大矣。千万眩颤不备。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31H 页
上嘐嘐斋书(庚寅)
比日拟一伻候。而公故驱驰。重以风雨。未果遂诚。忽蒙下问。敬审气候愆和。惊虑无已。无乃炎霖之际。或有少损而肰耶。教下生镇日寂寥。谁肯念者。时时存录。实有感于下怀也。初六受 香。当于 祭罢后因脱直归泮。敢不一进以图承诲。折中之说。细绎多可喜者。可知彼人之不易得也。岂所称李光地实赞成之欤。演机虽三编。亦足当必究武备几多卷矣。只小小节目。有憾于疏缺。而原其大脑。亦不无一二疑处。若得他家善本。先补落张。次第考订则庶乎可矣。或可旁借惠示不。教下生固患眼疾。而贪于玩索。自愿补写完上。盖落张不过三数。此实折枝之类也。抑板本既在梁山。倘因闵都正丈书嘱岭伯。则所费纸地不过四卷六张。窃欲待其印来备纳。未知意下如何。僭率仰请。尤用惶仄。挠甚不备。
上静慎斋金公(时粲)(癸未)
伏惟献发。静中气体候茂膺介祉。 圣寿之庆。实是四百年希觏。大庭礼成。想有雷雨之泽。则以座下断断诚忠。亦岂久于向隅乎。先期驰贺。尤不容已。胤锡将老无他。私幸则深。而牛齿渐迈。拙业愈荒。恐遂辜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31L 页
负父师之训矣。虽叹奈何。因念易之为书。视诸经最称难读。而座下居南以来。讲服不辍。出处语默。必与之犁肰相会。而区区文义之末。宜无烦于下问也。乃者不以胤锡为不可教。既出大传及记疑而示之曰。吾迟子久矣。旋又许令论辨。若将上下往复如古之为者。噫此盛心也。亦胤锡所愿而不敢请者也。顾以卒卒将归。只得略诵所闻而已。今辄附疏馀蕴而请质焉可乎。其一则阴变阳化之说也。盖变化二字。有以流行言者。如云乾道变化及化而裁之谓之变。以至单言变者是也。有以对待言者。如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而变化见矣。及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以至变化者进退之象也者是也。阴阳本一气耳。迭运无穷。如环斯循。而屈则伸伸则屈。消则长长则消。所谓流行之变化。故朱子以为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而又以为此等字须通看乃好。肰而有一则有二。屈非伸也。伸非屈也。消不可谓长也。长不可谓消也。所谓对待之变化。故朱子于此。又必明白分说。既曰阴变为阳阳化为阴。又曰阴或变阳阳或变阴。又曰柔变而趋于刚者。退极而进也。刚化而趋于柔者。进极而退也。既变而刚则昼而阳矣。既化而柔则夜而阴矣。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32H 页
又曰变是自阴之阳。忽肰而变。故谓之变。化是自阳之阴。渐渐消磨将去。故谓之化。自阴而阳自是长得猛。自阳而阴自是消压将去。是其分说于阴阳界限之间者。槩可见矣。肰则方其自阴而阳也。虽曰阴变而变之既成则非阴而阳也。坤之乾曰以大终也。始虽阴而终为阳则变之一字。其将属之阴乎属之阳乎。似不可不属之阳也。方其自阳而阴也。虽曰阳化。而化之既成则非阳而阴也。乾之坤曰不可为首也。始虽阳而终为阴则化之一字。其将属之阳乎属之阴乎。似不可不属之阴也。而况邵子所谓天之变地之化者。其所分属益彰明矣。于斯义也。又岂不足以相證乎。由是推之。一变六化一节之与此异同。庶乎其不难辨矣。天地之数一而终于十。十则复于一。一奇一耦。相错而相承。故自一而二。自三而四。自五而六。自七而八。自九而十则是其自阳而阴也。自二而三。自四而五。自六而七。自八而九。自十而一则是其自阴而阳也。自阴而阳。其变者属阳。故一三五七九皆谓之变。自阳而阴。其化者属阴。故二四六八十皆谓之化。此与前一节正见其为同而未见其为异矣。座下既独有疑于异同。而又疑传写之差互。则胤锡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32L 页
之惑。安得不为之滋甚乎。其二则蓍七卦八之说也。盖蓍之四十九。七七之数也。卦之六十四。八八之数也。但依算法开方计之则蓍之七卦之八。如指掌矣。而况卦之八又自有先天图可考乎。虽肰抑尝闻之。蓍之德圆卦之德方。邵子曰圆者径一围三。重之则六。方者径一围四。重之则八。又曰蓍数不以六而以七何也。并其馀分也。斯言也。须有注解。乃可以究微。故窃不自揆以为物之圆者径一则围三。而又有馀分。算法所谓古率者。大约径一围三而无馀分耳。何足准也。惟祖氏密率考圆最精。而要其实数。径一尺则围三尺一寸四分一厘五毫九秒二忽六五。其自一分已下者。非馀分乎。虽曰馀分而亦不可弃而不纪。故并之之际。必举其成数而加一。若夫物之方者。径一则围四而无馀分可并矣。且阴阳之中。各具阴阳。故圆三而重之为六焉。方四而重之为八焉。圆有加一故得七而蓍之数以之。方无加一故因八而卦之数以之。蓍者卦之用也。卦者蓍之体也。彼其一体一用。孰非自肰之妙乎。肰而圆方既别。其数亦别。有不可相混者矣。座下直以圆三方四。合之为蓍数之七。则胤锡之惑。又安得不为之滋甚乎。凡此二说。既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33H 页
有所惑。若或终隐于座下。而不求所以幸教。则是胤锡之自疏于盛德也。虽愚亡状。其何敢肰。惟其志在于请闻经义。而狂简所发。触冒是惧。伏惟俯垂不屑之诲而恕其罪焉。
上静慎斋书(癸未)
春夏以来。久阙起居。区区恋德。与日俱深。伏惟炎歊。静中气体候神右介祉。月前得杜湖书。闻伯胤有举室南下意。不审果否。此在至情不得不肰者。而世道之忧。良亦不鲜。奈何奈何。胤锡廑依省侧。顾以病懒之故。初拟直拜床下。庶几承诲。有所振拔。十一日行到古长城北村亲旧家。猝值霖涝。因为水阻。淹滞四五日。不得已径向此山。方住白莲。温理旧读易经。过此月则又将移住天真矣。山深楼敞。政好咿唔。而素祟仍复乘之。益恨不能奔走于下风耳。窃念春初下答论易书中有邵朱诸说录致全文之教。而忧冗滚缚。无由趁早。今则非不录来。而又无由躬造而请教。不敏亡状。安所逋责。玆于衲子便中。敬赍以呈。因修书付焉。伏望恕其僭慢。幸又发挥精蕴。使后学有以折衷。则叔子涪州之力。岂独可验于髭发哉。抑便风似闻渼栎二丈疏本方在案头。或令记府觅惠。以慰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33L 页
饥渴之诚。则谨当毋泄立覆耳。
上静慎斋书(甲申)
阳春布泽。膏雨润物。伏惟大君子气体候介祉。区区慕德不趐饥渴。忽闻比者 恩命远降。行路喧传。慰贺之深。又无以名言也。因念执御居南兹六年所。中朝学士大夫盖莫不日夕引领。庶几皓天之复。而若胤锡愚陋顾幸得有师法。虽其地相距稍间。未能频拜床下。肰其尊信爱悦。亦不在于人后矣。矧客冬羊山观易之约。窃覸盛意不惟默契于古人抑将嘉惠于后生。而天不遂愿。已足可慨。顷又以性理大全私自注雠之役。未惜心力。仍苦眼眚。岁时起居。亦阙肰未奉。自疏自远。安所逃罪。乃今一朝而此报遽至。由世道言之。尊 主庇民。此其阶矣。即胤锡踽踽将若之何。惟拟竭蹶前进。申写下诚之万一。而前此两度虚声是惩。将发却停。辄走书以禀。如蒙记府细布则谨当徒步承候于馆所。言涉僭冒。兢惶不自已也。
上静慎斋书(乙酉)
完城奉别。忽忽经年。伏惟新正。令监体候增福。引领送贺不敢已也。尝念向来得以时趋谒。观感不一。是则座下之居南。反为胤锡之幸矣。一自前春以来。坐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34H 页
失此幸。蚤夜思之。若无所凭依。惟是别路约礼之教。尚汪洋耳边。倘异时能加策励。则所谓将身而报恩者或在是乎。乃若大君子诚忠既蒙 宥矣。次第迢叙。人孰不想望。而归次已久。犹未有好音。瞻仰之私。不能不讶郁。第闻海榭清景。华萼韡韡。此实人间乐事。岂著朱骑马所宜博者耶。兴言及此。却为之爽肰耳。胤锡牛齿渐迈。学业无进。恐毕竟止此伎俩。虽叹奈何。只拟一者专造。庶几少酬愿言。而老人苦无健时。身亦不暇抽出。情礼之薄。已无以逃罪矣。况前秋归自石室。又未免颠沛泥泞。行储告乏。此计因以左焉。始知一睹德仪。亦殆有所命者。无乃好懿之心。不及古人而肰哉。惟俟天假以暇。当不负耿耿也。
与赵判书(暾)(戊子)
甘雨成霖。伏惟台体气候益福。向风驰义。实非恒品。而坐在直宿。不得私拟朅来。维北有斗。秪自瞻仰而已。胤锡亡状何足以奉承盛诲。虽肰亦尝有闻于父师。而质之双湖也久矣。从古士君子或进或退。惟其时义。可进而进。位都将相而不为泰。可退而退。身切饥寒而不为穷。所贵乎富有德学。以俟用舍之如何耳。今大监刚方之操。严毅之仪。又重以难进而易退。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34L 页
因之颠沛。曾不戚嗟。是固通国之所共知。若其发之而宣著者。又岂无本而肰哉。盖胤锡生长东南。不及早游门下。乃者始幸亲造。有以窃听謦欬。而几案之间。周易一部在焉。噫易之精蕴。虽非胤锡者流所或窥测。而知时识势。进德修业。圣贤发挥之旨。亦已明矣。岂特区区蓍卦云乎。伏想大监于此心通理顺。本立而道生。必有早晚可以需世者。胤锡诚愚且僭。不敢请也。肰而顷于处义之禀。既辱莞尔下答。辄恃慈恕。恳乞不鄙。一二绪馀。尚可书教否乎。千万不备。
与赵参议(晸)(己卯)
完邸奉违。忽踰数月。区区恋德。愈久愈深。意外官隶递到抵家亲书。敬审归次以来。燕申多暇。温燖有趣。幸慰不可量。第惟层峰之恸。见已完襄。满目陈迹。在至情虽所难忍。而无益之悲。亦古人所戒。达观理遣。想有以宽譬也。民等省侧劣保。深愧优游。回思讲席周旋。谆诲在耳。而曾未几何。顿失乌头之力。秋间候拜。未知作何推诿也。自馀立促不备。
与赵参议(晸)(庚辰)
西南夐绝。若限天上。所幸下执事不遗庸贱。远存频仍。彼时站上。撩攘必多。而乃费远思如此。下情尤不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35H 页
自安。风土之美。不比瘴湿。是于执事。固可驰贺。况以人才之盛。又值作兴之会。 朝家他日岂不赖此而有需哉。至若香山浿水光亭密台之胜。执事既为主人。即胤锡兄弟虽靡宠速。犹当竭蹶奔走。以备顾望。而慈亲久患风眼。浸不视物。今已疾痼矣。中间针灸。不一其方。而诚孝浅薄。竟未收效。寻行数墨。亦犹权行倚阁。千里长程。何暇于前进耶。天寒杜户。旧游如梦。人生此世。宜不胜情。而忧冗掣之。好事良鲜。每一兴怀。中夜耿耿耳。金副学丈顷幸陪游白羊。长胤亦在座上。恨执事不与其间耳。为探起居。因此便付呈。未知几日可到梨花亭边也。
与赵参议(晸)(壬午)
恋德多年。贞又复元。伏惟执事体候增福。前秋科儒之回。得接庭下辱问。恭审高驾旋自浿右。住在汉上。挈令胤吾伊日夕。不省功利为何物。甚美谈也。歆叹何胜。向非贱疾为祟。则夤缘西行。出红尘三十里。当复奉教于云沙鸥鹭之间。而病未能也。下情于此益觉耿肰。第闻伊时似未免更出延恩门一步。而毕竟盛意必寻遂初赋而后已。敢问比来去就何居。幸有以详教也。讲义一通。亦依前教缮写。装䌙以呈。末端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35L 页
空一叶。请俟清暇。信笔作后语。使讲事刱毁颠末得该载焉。则来者览之。其有不抚卷彷徨如目前者乎。嗟呼。事关斯文。非细故也。若赐不鄙。即𧪈劣与有荣矣。
答赵参议(晸)(癸未)
渼上之游。船屐俱适。以座下好贤之盛。又数数来往。则崇深之益。想必不赀。使此亡状。党或一依馀光。志愿庶毕。而安可得也。乃长者不以卑鄙。对座下言及于六百里外。华衮有炜。足令人感发。而座下于此。闻而喜之。又从而书道之。古人所以若己有之者。岂谓是欤。区区荣愧。愈不敢自已也。
与赵参议(晸)(甲申)
向伏见执事渼上书语。其于老父。眷系深矣。苟非平日记念之笃。则曷至于斯。函丈尝称老父见知于执事。因及别荐曰此等事于遐方。多为休纸。今若不为休纸则好矣。夫以老父之潜德。一经发扬。遂至有拟副境界。固知大君子公听虽非容私。而人子佩戢之心。亦天理人情所当肰者也。从今以往。拱手颙望。不于吾执事而于谁哉。虽肰竭人之忠。尽人之欢。君子有所戒焉。自惟亡状。揆厥云为。则近乎是矣。无乃添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36H 页
一罪案耶。
与赵参议(晸)(丁亥)
伏惟腊寒。体候介福。科第固知早晚有此。而五旬将至。一朝乃伸。公朝之喜。士友之庆。为如何哉。若胤锡私情。尤倍于人。盖自考岩奉袂以来。前后十年。受知已深。顾区区亡状。无以少报眷遇。则父子兄弟祈愿于平昔者。实惟下执事今日之荣耳。虽盛德所存。宜若不屑乎其间。而尊主而庇民。卫道而匡世。由此权舆。尚亦未晚。窃想渼上丈席。当为之不寐也。胤锡入直两朔。重有毒感。一病二十日。几至危境。又闻老亲经染未完。春官趁坐之行。虽出于僶勉亲命。而前月晦间忽已蹉过。永念九月勤教。悚仄何言。再昨入城。始得喜报。昨日亟拟造贺。纡回江郊。至桂洞终违。岂下诚倾慕。犹未免浅薄而肰耶。方将调理数日。待少间起居。如过十三日褒贬。则当汲汲南首。与浑舍同庆于执事耳。玆先走伻。略㬥微怀。三题并请斤正。千万不备。
与赵参议(晸)(戊子)
伏惟高秋。江居体度味腴增福。又闻将有枫岳之游。令人不觉洒肰。恨无由执鞭前驱。下而亦不暇奉饯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36L 页
九窍尘埃。此何状哉。惟当待归税一造。得睹尤翁诗灏气清流之遗耳。胤锡再此入直。病情可悯。昨逢渼上书。重及座下有不置者。盖以清州三忠文字之作。既为座下勤托之难违。而如将入编则又不可与彼所制同行。或言彼制犹可置之卷末。使人知彼情状。亦一道理。因令胤锡转禀此说于座下。请座下与湖儒商量。而胤锡前书之云。座下只许以面议矣。以故尚未有回报渼上。遂致丈席之申问。胤锡不敏固无所逃罪。而长者所以重座下一言之意。斯可见矣。幸不惜下诲。使得转报如何。噫目前一文字去取。犹非细故。况座下可否之际。亦古所谓四方于子乎观者。苟为不肰。我师门何苦必欲有闻于馀论也。天经地义民彝之大者。宜在所谨。伏惟体认虚己之心。与偕辟邪之道。则世道所托。为幸大矣。向来要诀一册。果蒙嘉惠。乘閒讽诵。所自警者实非一二。又况亲手题目。譬之球璧。归将詑诸家庭。岂独传示后昆而已。
答李监司(基敬)(丁丑)
圣母宾天。 因山已卜。臣民之恸。曷有其极。此际惠存。曾是不图。数回披读。宛肰真范。矧审归税有日。温燖多嘏。区区驰昂。尤非例下语也。顷因北来士友。得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37H 页
闻座下中丞时抗章论礼。凤鸣雍雍。湖外百许年。无此事久矣。乃座下一言增重。群听咸耸。诚有得于老先生遗训。虽因此上触 威谴。亦何恨哉。胤锡于此。非不欲尺书奉贺。而既未知南下消息。又坐于无便。汔今迁就。徒抱耿耿。且自前秋辞退以来。汩没奔走。中间虽尝一造高门。而亦无异虚还耳。计玆数朔。既系家食时节。而子史埙篪。必有心眼俱适之所。则胤锡浅劣虽不足道。期待之隆。瞻望之深。窃自谓不在人后。岂不前进。以偿夙昔之愿哉。惟思亲候粗安。庶几得承尊诲。令季令胤安否何居。相望落落。秪增恋(缺)。便且遽。草草欠敬。伏惟下察。
答李监司(基敬)
客岁病伏青郊。闻执事力辞东节。至对李官。而时方出入人鬼。旋复千里舁归。曾未得一造旅邸为世道贺也。归未久又闻有西行。执事于西。宿研已多。而湾则一再至焉。岂亦有所命于其间耶。自念平昔未过延恩门一步。重以乡僻。怯寒幽蛰。每想边秋憀栗。朔吹赑屃。执事公暇流览。将有感焉。彼隔江山川姑亡论。第未知统军亭下尚有寿星村否乎。如可翼腋。庶几日从容樽俎。以备顾望之对。而区区尺蹄亦无以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37L 页
凭奉起居。虽以弘度善恕。未必不以自外为罪耳。乃今忽拜八月八日书。伸纸疾读。顿觉光风汎衣。矧玆㔶头问遗。政属凉序。非执事不遗之盛意。即胤锡安所得此。顾亡状幸忝于记有者。殆以其尝簉末席。得知好懿。而亲癠身恙。加之慵惰。开卷则茫肰。触事则纷如。荏苒三十馀岁。终作何如人哉。往往思惟。不胜惶愧而已。肰执事辱施甚挚。莫助之爱。又乌敢无献也。执事前日之辞。固足以风厉士大夫廉耻。而朝廷已曲遂之矣。若今日保障之重。在分义虽未可遽辞。而泉上期望。窃计不止尔尔。苟执事归卧梧台。卒惠后生则受赐之大。奚独一胤锡已乎。保晚二字。抑将有光于师门耳。旧因张君景显闻执事埙篪唱酬。有陶庵门下完人语。胤锡于此。得闻久矣。人有恒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愚虑僭布。得无过于率尔乎。书出有月。伏惟令体万安。季氏郎选。想为之一喜也。自馀便忙不备。更乞为时加护。以副瞻仰幸甚。
与李监司(基敬)
都中一拜。忽忽半年。伏惟兹者。家食静养。体候神右。引领驰义。不容已也。顷于座下西邑之辞。固仰盛旨之有存。而至若峤外。窃谓不应再巽。庶几瞻望于行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38H 页
幰矣。顾念贱迹时方栖屑江郊。无由详探去就之何居。而南来以后乃始获闻。座下于彼。不惟不赴。浩肰以归。亦既久焉。君子所为。虽非胤锡之所敢识者。而世道之补则已多矣。不审将自此密藏闇章。以副后生末学之颙望乎。抑观象玩占。惟时义是视。用今日之晦而为异日之明乎。胤锡归省三数月矣。积惫在耳。姑未暇自奋。若幸一日奉教于门屏。则区区素愿或可以少酬矣。旧蒙吕氏讲义之借惠。近才翻览。其于朱陆氏之致辨。东西林之馀忾。往往流连反复。惜不令栗尤二先生见之也。未知座下以为如何。惟其览之未熟。今不能还呈。倘获展期。何幸如之。令胤侍学安否。闻魁都会。想为之一喜也。千万不备。
与李监司(基敬)
伏惟新正。家食道腴。令体候增福。大哥闻得补试。窃想为之一喜。区区献贺。殊不容名喻也。顷日下复。固已仰认持谦之盛开蒙之勤。而所还若干物。竟未免重违而奉领矣。循省感愧。当复如何。若乃爻象之不佳。殆是气数使肰。意者坚冰将至而此其履霜之初欤。政宜大君子深念处也。第未知彼疏所辨云何。岂亦 明陵末年金海伯疏中馀论耶。抑四贤峻议。为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38L 页
彼钩引而并至于延及耶。胤锡身既僻蛰。恨无由得其详也。惟是渼上风波不到。如胤锡尝叨获亲者。揆诸私衷。非不犹以为幸。而其在长者意思。必以是不谓之幸矣。盖观前夏疏且上而因诸生更谏。默肰毁藁。遂自号默翁。常语人云身不出则言不出。此尤翁所训于黄江者。吾固谨守之矣。今虽号默而愤懑不泄。往往触发于言语。真俚所谓半哑耳。每对胤锡谈及座下德学进退之义。未始不以胤锡之得承尊诲为喜。而于座下五月十八日病不进一节。尤以之叹赏。噫长者之致谨于淑慝如此。则伊时之免。谓非天而何哉。𥚁福之来。诚不可知矣。肰此所列。实犯干渎之诛。而特荷倾倒。又不敢拘戒于非所问而言者。幸乞宽赦之也。千万不备。
答李监司(基敬)
纯阴既极。一阳且复。伏惟门下气体候茂对介福。向来先忧。今则验矣。目下观玩。当亦尚寐。而皓天仁闵。行无不复之理。未知近日或有新报可闻者乎。胤锡不孝亡状。已违严训。其所依仰。惟我先师是尔。盖岗陵无疆而梁木未坏。则斯世斯道。或者更跻 宁 明之盛。岂独一小子私幸而已。乃一朝伥伥失图。使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39H 页
并世同德诸老长者。相与戚嗟叹惜。而所谓江西慷慨之流。反为之跳梁增气。尤翁之绪承。泉门之舆卫。从今以往。不幸甚矣。殄瘁之痛。宜门下尔尔。则戮力扶持。任此时道南之责者。尚非门下而谁哉。此胤锡所以一倍仰止。重有望于馀诲。而不复敢以言不文为拘者也。伏惟随事錣策。得令奉而周旋。如何如何。
与杨副率丈(应秀)(乙酉)
客冬钦甫之还。得拜下答书。所以慰喻者甚宠。而至于经世年表之询。尤非胤锡浅劣所敢当。肰亦不敢有孤于勤教也。窃尝考之性理大全书所编一元消长图。以为唐尧始星之癸一百八十。辰二千一百五十七。此即巳会内三百五十七世也。肰而甲子甲午各为世首。由是计之。二千一百五十七世甲子正为之首。而世内无甲辰矣。盖甲辰系尧元年。而移上一世则二千一百五十六世。正有甲辰。自是下推二十一年甲子。方入二千一百五十七世。故本图云肰。又下推一百二十年。得夏禹八年甲子。方入午会初。故本图附注元氏云肰。以故胤锡尝疑本图二千一百五十七之七字。或是六字之误。而犹未遽得以质言矣。后参之他书。如向来申东淮经世补编。近日洪尚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39L 页
书经世指掌。其言并与本图及元氏说无异。只是七字终无作六字者。乃知邵子所谓二千一百五十七世者。非据尧元年甲辰所起。亦据其二十一年甲子。在尧年表为第一甲子故耳。凡此虽涉支蔓。而却是经世年表起算大根本肰。则自甲辰至崇祯三甲申。实计四千一百二十一年。而就减巳会一百四十年。馀三千九百八十一年。是则甲申入午会以来数也。依此扣算。庶几历历有序矣。所示小签之云。恐是就巳会三百五十八世上起。以课前说。正差六十年。不审所谓八十年属巳会一段。出自何书。此虽不系理数精深处。似亦不妨于改订。如何如何。朱子与蔡西山论琴律而曰。大抵世间万事。其间义理精妙无穷。皆未易以一言断其始终。须看得玲珑透脱。不相妨碍。方是物格之验也。胤锡亦知斯言之有味。而所见粗陋。本无足道。今此所列。必有沿谬而执迷者矣。幸乞回教焉。
与杨副率丈(应秀)(乙酉)
向蒙经世年表询问之勤。实有所感。略贡率尔浅见。而回教别纸又谆谆不倦。只此一事。虽未为理数原头。而亦足以仰窥盛德之万一矣。玆辄更有申禀而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40H 页
请质焉可乎。盖尝闻之。从古帝王年纪。必就元年起数。而经世之法甲子甲午。又必为世首。是其所重在于世首。而世首之中甲子为尤重。故邵子既以当日天地之运七政之行。推而上之。因得尧二十一年甲子。为巳会三百五十七世之首。又得禹八年甲子。为午会初一世之首。若论尧元年甲辰则固属于巳会三百五十六世而甲辰非世首也。必其自是下推二十一年甲子方为世首。而交入于三百五十七世矣。肰而甲子非元年也。特于一代年纪中为始起甲子耳。即此世首之甲子。谓之唐尧之始。而著夫一代年纪甲子之始起则未知有何不可乎。窃详别纸大意。以本文巳会不称唐尧元年。而只称始字之故。遂有癸巳尧生之十岁。由是前后各十年之说。卓识独见。明睿所照。凡在初学。敢不笃信。虽肰试依此考之。舜九年甲子。正当午会初一世为首。如下教所云。若肰则本文午会夏商周之前。何不首标虞字。而顾乃断自夏以下属之于此乎。且如下教则甲申尧生之岁。果是巳会三百五十七世。而年纪之数亦有据夫生岁者乎。今亡论异见之如何。但于此处勘破则庶有归一之时矣。是说也自有经世之后。如凤洲之纲鉴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40L 页
云间之图会。以至前书所援补编指掌之类。左右参互。莫不与元氏说相契。而不独历代总目之为肰也。胤锡之愚何可舍古人可信之言。而一朝另行孤论乎。元氏说禹八年甲子初入午会者。恐不得不以为准。而第其下段不无疑误。故胤锡曾已不揣。改定曰前至元元年甲子入午会第十运。从天开甲子至泰定甲子。得六万八千三百四十一年。此与尧二十一年甲子一节。始终相贯而非二说也。座下幸不终弃胤锡。则僭乞于此留意而教之。
答丁丈(垕)(己巳)
胤锡为客仁里。日已久矣。旅怀悄颎。能不依依。㗳尔块坐。无谁语也。不谓三昨之惠存。实出于寂寥无聊之际。虽其忙中少叙。未罄底蕴。而区区者荷幸不翅若空谷跫音之喜而已也。矧玆前夕申拜赫蹄之问。尤感伟肰之赠。此在无似。受赐固已大矣。况复重之以湖中士友文字七八幅亦承带寄。而勤挚之教。又在于许之以讲论义理。有若以年少愚憃。稍可与往复书札。而其于是非分拣。亦以为实有一二言议之可以赐砭。而不至于讆盭之归者肰。胤锡读之至此。诚却立四顾而不知所以为辞也。虽肰盛意所在。既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41H 页
不以下问而为耻。而欲有以终教之也。则胤锡虽顽顿不敏。亦何敢孤了也。大抵泉塘两家相持之论。缘系地僻见謏。虽未闻其说之详。而只此两道跋文。亦可以徵其得失矣。盖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是则天之所命。而人物之所同得也。是其本肰之体。固无有不善而亦无有同异之可言矣。肰是理也。不能悬空独立。而必待形质之成。肰后斯有挂搭安顿之处。所谓气也者。非所以成形者耶。是气流行。既已成形。则天之所命之理。于是乎亦随而具于其中。而不离乎这个里面矣。虽肰理无为气有为。气之清也粹也正也而理亦如之。气之浊也驳也偏也而理亦随之。故人物之生也。物得其浊者驳者偏者而为物。人得其清者粹者正者而为人。是固人物之所以不同。而其所以如此者。端由于气发而理随之一途矣。理之或正或否。实由乎气之如何作用。则是岂天命本肰之性合下如是哉。其亦以落在气质上面。而一随其所得之分数而肰也。此乃气质之性之说。而至若犬牛人不同之论。抑有说焉。人之生也。得其气之全体者。斯乃当行之理。而人之中亦自有多少般㨾。或偏于仁而专于恻隐者。得木气之多也。或偏于义而专于羞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41L 页
恶者。得金气之多也。馀各率是而有差。夫人犹肰。况物之得气之不全而有所亏欠者乎。鸟能飞而不能走。兽能走而不能飞。以至于动植之异类也。踶齧之异能也者。盖莫不因其所得之气而各有所偏。则其性之寓于是气上面者。亦安得不随而异。而各全其所禀也耶。是故犬之性。与牛之性不同。牛之性。与犬之性不同。非天命本肰之性尔殊也。其在于气质之中者。不得不殊也。斯乃万物各具一太极之理。而其亦与五行各一其性之说。殊涂而同归矣。虽以本章缉注先儒之语考之。诚未知其必不为气质之性也。若以为犬牛人之性之不同者。果出于本肰之体。而非气质之谓。则孟子何以有不同之论也。且其开口辄说性善之云。是特就天命本原上言之耳。若以此章言之。犬牛之性。何可亦谓之善乎。人之性固善。而亦何可谓其不有气质之偏乎。胤锡于此。决知其不以本肰之性为说。而以气质之性。夹杂言之也。若就气质之性。加善反之功。则其天命之性。虽或被气质之偏。而容有不善时节。亦可以复其善矣。孟子之论性善。虽是说出本肰。而其于此章。亦知其并行而不相悖矣。尤翁之说。虽未得见。想应不以开口辄说性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42H 页
善六字。蔽尽七篇大旨。而至于此章。亦以为专说性善。而非说气质也。以此言之。泉门所见。亦不为无据。而南塘之力斥者。似涉未妥。未知愚说果无差缪否也。若栗沙尤三先生相承之绪则以愚湔劣。何敢有议论之妄到。而第以古人成法观之。勉斋之撰朱先生行状也。于其末端论濂洛闽建之统。而两程以下直说到朱子。中间不言李先生何也。诚以程子之道即延平之道。延平之道即朱子之道也。虽不说出延平。而相传统绪。自可晓肰而无疑。而延平之上承下传之功。固已默喻于不言之中矣。勉斋之意何尝低看延平而不之载也。若其肰也。是乃佛氏之徒骂佛喝祖之习也。何以为朱子嫡传之弟子如延平之子友直暨其诸孙。非不多矣。而当时亦未闻诋斥勉斋以为侵侮延平者。古人忠厚之意何如也。若吾沙溪先生道德学问。其于栗尤。固无上下。而其为栗尤两先生过接关梁之功。真是古所谓继往而开来者也。何必说出于两先生相承之间。肰后始谓之尊仰沙溪乎。此则南塘之状文不可以指为罪目者。第其上项犬牛人之说。有疑于愚意。故敢于是缕缕。肰此事未易与俗人浮薄辈道也。若非执事则必以胤锡为
颐斋遗藁卷之六 第 142L 页
凌侮先贤。如朱子所谓吓走孔夫子者也。幸垂崇炯恕其狂僭。仍为畀炎。勿挂外人眼目如何。胤锡归意甚忙。俶装临即。而雪意方豪。寒声正紧。远路行李。殊可虑也。馀非尺楮可以乙乙。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