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韶濩堂集续卷二
韶濩堂集续卷二 第 x 页
韶濩堂集续卷二
 序
  
韶濩堂集续卷二 第 447H 页
高氏双寿序(壬戌)
吾读尚书至洪范五福。而知圣人之睿识。非凡人之所能窥也。夫五福者。有一凡人将疑之曰。寿富康宁考终命四者固福也。若攸好德则道也。何福之云也耶。夫人出一言行一事善。则小者誉至。大者荣至。此非福乎。又有一凡人将论之曰。寿富康宁考终命根于天。而好德之人。其禀清明之气。异于凡众。则攸好德。亦根于天者也。故得与寿富等四者。同列于五福也耶。夫洪范九畴。皆皇王治天下之大经大法。而为有所为而为之之人事也。今若以五福专属之于莫之为而为之之天。则是不过乎今日江湖间星历算命者之术。而岂治天下之经法哉。人能好德。则其和顺之积。可以得寿。可以得富。可以得康宁。可以得考终命。而其寿其富其康宁其考终命。皆当当然正正然之真。而非邂逅侥倖与不义攘攫之假也。五福之皆为人事。不既明甚乎哉。南通县袁灶港。有高翁星修者。为人正直严重。为张退庵,啬庵兄弟二大夫所知。为二大夫佐实业之经济者二十年。簿帐出入。画一明白。有条有理。而夫人余氏仁厚勤俭。善理家政。乡党莫不称之曰好夫妻。其季子济中廷选君。亦谨厚人。与余同游于翰墨林书局之中。一日作而语余曰。济中大人今年六
韶濩堂集续卷二 第 447L 页
十七岁。母少一岁。济中将于大人七十之六月二十六日生朝。与二兄勉哉,步衢进觞以及母。独念我二亲之平生。虽无所谓富贵之可以动人者。然其德庶几无愧乎古人。而惟先生之文章。可以发之。济中诚汲汲愿速得先生一言之祝。而不复迟俟乎祝之期。如渴者之望水。而一步之不可以缓。此为妄乎否乎。余曰。子其坐乎。夫为人之子弟而祝其亲之年寿。孰不曰其人有德。而至于子之二亲。吾知其为真能修德之人。其于耋耄期颐黄耇鲐背。可以自造其命。而有不区区待于彼天者。吾于此其何惜一言之祝。而又何祝之之不可预也哉。遂为之书平日所尝论于五福者以贻之。
汪晴轩七十寿序(壬戌)
吾友钱内方。偕平潮区长汪君兰孙来。谓余曰。兰孙君之大人晴轩翁七十生期。为七月六日。兰孙君请举寿事。翁止之。期既过。兰孙君屡请补。寿翁不得已许之。将以八月二十六日设宴。子其为一言以祝之。余困于笔谈。槩知翁之为商家者流而已。未及详问而罢。既而驰书于内方曰。焉有隔靴而搔痒者乎。子可为我详言晴轩翁之平生。内方报曰。晴轩翁商耳。然始亦读书人也。因名未就。落拓感愤。捲书起投商。盖一货殖之健者也。余为之欣然曰。翁诚读书则可与言矣。天地大朴之漓久矣。尧舜不复作。孔子不复生。井田不可复耕。夫井田不可复耕。则兼
韶濩堂集续卷二 第 448H 页
并不可止。兼并不可止。则民生之困者多矣。故太史公作货殖传。发挥商理。思以救被兼并者之祸。自是以后。商贾日盛。至于今日。则又为外国商政之所触动而益以骛之。此非太史公之明见万世者耶。夫太史公士也。然口谈货殖。津津不置。则谓之士而商可也。今翁商也。然能多读古书。其于货殖之传。必有味其读之。则谓之商而士可也。士而商。商而士。其间岂其远哉。翁今老矣。所阅历多矣。其匮竭丰盈。忧愁欢愉之验于生理者何如。三族朋友乡党之间所施。及厚薄阔狭之异于前后者何如。其所以淬鍊于权衡斤石之筹。操纵伸缩之术。如白圭所云智勇仁彊者何如。所交接天下之人。上自士大夫。下至驵侩。因利害而知其人之贤否邪正者何如。其于中国商贾之与外国商贾。角长短如战斗。为国家强弱之机轴者。所以忧虞代筹于中夜之间者。又何如也。吾闻翁禀赋精强。年虽七十。而动止思虑。尚能如少年。一日扼腕伸纸。将吾所问何如者而书之。则是亦货殖之传也。翁其有意乎。吾不能为世俗巫觋之祝。而只以是祝之而已矣。
朴实说小序(壬戌)
今有瘦人焉。见人之肥胖者而羡之。自爪其肤。出血淋淋。使之勃然脬起。以像肥者则何如。曰是殆之道也。脬之不已。则大命将去。曰子既知此。则请进一二。今之世。中国与西洋对立。西洋
韶濩堂集续卷二 第 448L 页
崇技力而富。富则奢华而近乎雅矣。中国崇道德而贫。贫则朴实而近乎陋矣。乃或有人以己之近陋为耻。而慕彼之近雅。力求其似。喘喘焉竭其气以趋之。是与慕肥而强脬者。相去不能寸。曷若忘其陋而坚持其朴实。以为大命之可久者。以俟夫技力者之终折入于道德哉。吾友钱内方著有朴实说一书。书中所陈者颇繁。而其要旨为右说。夫内方寒儒也。其言为乡里所轻而不能以行。然深考其归趣。则实百世之言。而非一日之言也。且其能反人之华雅而不与之风靡。则其所以刚立者。又可见矣。故辄慨然而为之识。
朴宁叔回甲寿序(壬戌)
余生平无一行可称。然顾好论人之行。尤好考观长吏行事之贤不肖。见古书所载召父杜母之流。心爱慕之。若将为之执鞭而先驱。见残虐不法。虎而冠者。则甚恶之。以为人而食人。此辈之谓也。天下之桁杨刀锯。必须于此辈乎先用之。然后及于他也。故纂列崧阳耆旧之传也。其于循良之事。注意力求。然卒之所可收者。不过三人。则抚卷叹曰。吾州之人。虽尝厄于俗议。不见显用。然数百年之间。作州郡者。盖亦未尝乏绝。而乃寥寥止斯哉。是春。故人朴宁叔之子在善。录宁叔所历铁山康翎二郡之治迹。投示之曰。公之去乡去国久矣。吾父之吏治。何由尽知之。余见二郡之政。其慈下也如阳春。其执法也如金石。其决谳
韶濩堂集续卷二 第 449H 页
也如神明。而及夫解郡之数年。遭值世变。誓不复仕。不胜三复咨嗟曰。有是哉有是哉。以吾宁叔之温明刚毅。其为此宜哉。又曰吾得在善幸矣。生子不当如此耶。适会重釐其传。遂叙其事。鳞之于三人之下。然姑不以示在善。而私独自快以讽咏矣。昨者在善之书又至。书意以宁叔回甲在今十二月之十九日而辞寿坚。故不得速宾作乐。只欲得余一篇之祝辞。以张之于闺门之内。夫如宁叔者。何患于祝之之无辞。面在善之笃爱其亲。岂非孝哉。虽然以宁叔之誓不复仕者观之。其所以辞寿者。不止于俭约而实根于世变之感慨。此其秉彝之心也。呜呼。明水者酒醪之本也。素绢者丹青之本也。无此秉彝之心以为之本。则二郡之治绩。其何从而有也。余是以将顺其美。不复张皇颂祝。而只详书循良传之源委。以遗在善。曰是亦祝也。
许翁聘三七十寿序(壬戌)
余尝见前清文士论归熙甫文。谓其寿序为非古。又多为山野寒畯市井侧微而作文为费辞。辄大笑曰。何说之陋也。舜何以不用黄帝咸池之古而创制韶乎。武王何以不用舜韶之古而创制武乎。古时万物万事之存于今者。不过万之一二。而乃独于寿文。望其古乎。人但可问其贤与不肖而已。高明侧微之分。其又何足以置喙也耶。江浙冶业诸执事人。走一启来曰。南通冶厂主务海门许聘三先生。以癸亥正月二十日。为七十之降
韶濩堂集续卷二 第 449L 页
辰。盖先生平生多行善事。其倡蚕桑开河渠建社仓。一切之费用。皆取诸其宫中。而不烦一钱于有司。为同邑张大夫所延聘。代筹航务冶业甚精。皆著其效。近岁燕鲁各省荐灾之馀。张大夫思募赈以救之。则又为之奔走襄办。仍亲履灾地。察视赈事。雪山冰河数千里之路。盗贼出没而不之畏难。卒使实惠究及于民。有二男子树声,树澄。亦皆克肖。就学勤孜。将来之召和迓吉。罔知涯量。故吾侪欲合队祝之。请子为一文以广其旨。余读之。尤笑向之讥訾寿序者之妄曰。许翁有如彼之才如彼之德如彼之禄与寿。使熙甫而当之。可以无情哉。且古之货殖。止于一州一国。今也则货殖通于海外之万国。蒸如云雾。涌如涛澜。幻如弈棋。险如矛戟。自神农氏日中为市以来屡千年。更几损益几盛衰。而其变之极。至于如此。是则熙甫之时之所未有也。使熙甫而在于今日。目见翁以眇然六七尺之躯。当屡千年极变之会。进退颉颃于其间。以至七十年之久。如老将军之矍铄者。岂不叹其生之奇寿之伟。而笔为之益纵也耶。抑余于翁。又有一感。方启至之明日。翁访余言曰。诸人之祝。余止之不得而听之矣。请子为文之日。可详书官衔履历于姓名之上。余曰。翁不知吾之式微乎。区区官衔。何足污纸。翁愀然请益勤。余遂不得已而诺之。盖翁之为此。非有慕于官名也。特以其子谅温厚之心。不肯视余为外人而疏之也。余于是验启辞之非溢。而益
韶濩堂集续卷二 第 450H 页
有以知其禄寿之有本也。
新高丽史序(癸亥)
郑麟趾之高丽史。君子谓之非史何也。夫人能正其身然后。乃能正人之不正。如麟趾者以韩 端宗之大臣。叛附 世祖。首建杀 端宗之议。此其馀狗彘之所不食也。况其史于讳亲之外。又多有稗陋荒谬之失者乎。余私慨于斯者。四五十年于兹矣。日王侍讲原初寄书言曰。高丽史之寒心久矣。子可无情哉。余为之感动。辄忘衰昏废落。就加修正。引徐氏东国通鉴之文。以救其疏。引公羊谷梁春秋之义。以通其讳。加入释志儒学文苑隐逸遗民日本等传。以苴其漏。然后取欧阳氏新唐书之故例以名之。故邦有数君子者闻而为然。往复论议以鼓之。此其本末之梗槩也。惟高丽一代之事。有可以光耀于百代者四焉。高丽太祖以英雄之才仁义之资。为天人之所付戴。以正得国。并于三代。此其一也。田柴之科。规模乎周之井田唐之租庸调。以之制禄。而兼以厚其兵力。摧破劲敌。动十数万众。此其二也。用人惟取才德。而不问其地阀。由胥吏而致位卿宰者。往往有之。西汉宽大之政。不能胜之。此其三也。东邦之文风。始于新罗末世而仅仅焉。高丽承而王之。鸿工钜匠。前后如麻。在中国之宋世。而能操三唐之声律。而比其季则韩欧之文。程朱之学。亦出焉。此其四也。夫合东邦历代而言之。新罗,高句丽,百济质胜
韶濩堂集续卷二 第 450L 页
文而多勇。其犹日之初升乎。韩文胜质而多伪。其犹日之高舂乎。至于高丽。具彼四美。文与质俱胜。则日之方中是也。何其伟矣。或者谓高丽有同姓之婚。于文质为两愧。是固然矣。然高丽王室之娶同姓。以防失权。即因新罗之旧而非其倡也。且唐虞之际。有娥皇女英同姓之婚。而君子不以是薄唐虞。为邃古之时代。与后世不同故也。是不可以少原之也耶。
  附说
 世之论郑氏高丽史者。必先病其辛王一案之非。然辛王之案。当时撰史者之情势。所不得不然者。固不必深责。况于郑梦周氏,金震阳氏二公之传。极口赞扬。其一段苦心。隐然破辛王之案者乎。惟郑氏与编辑官权尹诸人。未有作者之名。如前之金富轼氏,后之徐居正氏。故其记事之法。大不及三国史及东国通鉴。盖其名臣列传。出于碑志锻鍊之作。故颇多佳者。而其外之诸传不然矣。至于本纪。芜拙太甚。不成其章。岂其取高丽史局所在日记誊录之类。即付于刊。而都不加剪裁陶镕欤。又其疏阔谬误之病。全部皆然。以本纪言之。如高宗三年契丹之难。但书小捷而不书金就砺之大捷。十八年蒙古之难。但书龟州被围而不显出朴犀之名。太祖所创延庆宫。非子孙之所敢改名。而仁宗纪。以改为仁德宫书之。忠肃王纪。杂入高宗时事六七行。以列传言之。崔允仪谀
韶濩堂集续卷二 第 451H 页
于毅宗。为台官所论斥。而其传谓之论事慷慨。文益渐以不附德兴君。被窜交趾。而其传谓之附德兴。如此之类。不可胜数。夫人国一代之事。何如其重且大。而荒乱如此。曷不痛哉。是以不肖思欲追救其万一。而为今日之修。然马齿已颓。精力不随。苟后之君子鉴此情实。将已修而复加修焉。其为幸当何如也哉。
送李真庵奉圣像归国序(癸亥)
咸阳李君炳宪自号真庵子者。儒林世家。少与同道贤士河叔亨,曹仲谨辈。相从讲学。学勤无所施。年且老而国为墟矣。见圣庙之祀之馁。愤愤曰。使圣庙复得馨香者。不在我哉。则腐其心弊其笔。盘诘其画者久之。才得一二。郁郁不堪。乃痛哭走渡渤海。至曲阜参圣祀。祀罢上泰山。山故多云雾。鲜有见全面者。君乃仰而祷曰。倘山佑我圣祀。请屏云以示之。遂蹑梯渐上至绝顶。果如所祷而无有障翳。遂以洞览全山而及于千万里。既归。复腐其心弊其笔。盘诘其画者有年。果得其十。于是复渡海至曲阜。乞圣像以归。书余道其事如右。余为之叹曰。壮矣哉。使天下之儒者皆若君。孰谓儒者迂阔荏弱。不济事哉。昔韩文公之之潮州也。精祷衡山以开其云。及其至潮。用其精诚之馀力。为文逐鳄。如驱羊豕。今君之精诚之效。与韩公一也。然而吾邦今日之事。尚有大于逐鳄者。不知君将继而有为。使我酌酒以俟
韶濩堂集续卷二 第 451L 页
之也耶。否也耶。因风以问之。
王仲屏所藏前清名流手札卷序(癸亥)
善传人者。能传人于久远。而其身亦与之同传。善传者谓何如。太史公之叙历代君后将相。以至日者货殖之流。及皇甫谧之叙高士。其文烨如日月者是也。苟无是文而欲为之传。则在其人为欠缺。如食之未充其量。在我为虚侈。如看人之富贵。其奚取哉。扬州王君仲屏。裒前清名流曾涤生以下十二人之手札为一卷。徵题于当世君子。夫彼诸公。或以勋业名。或以文学名。不专以翰墨称。则君之所收者。虽在于翰墨。而其志实在于翰墨之外。愿推是志也。由是卷而进于太史,皇甫之纂述。以与诸公神游于无穷之际。俾世之读者咸哗然语曰。是传人耶。自传耶。
二礼辨疑序(癸亥)
凝堂金君相宇持母服。用古人居丧读礼之规。著有二礼辨疑一卷。盖于丧祭之变节。思以通之。而间取前儒之论说。以为證者也。其弟子欲刊之。君止之不得。请题一言。余惟岭南之儒学。始于吉冶隐氏。盛于李退溪,曹南冥二先生。至退溪私淑弟子李大山之时。集诸贤之说而有礼书之大撰述。君之遵乡先生之遗规。不亦善乎。然彼诸贤之时。譬如和风庆云之日。故礼教之入人也易。今君所丁之时。非所谓日月薄蚀。黄雾四塞者乎。
韶濩堂集续卷二 第 452H 页
行教吁其难矣。虽然时在天而有可否。道在人而无可否。故颜子之言曰。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然则吾亦可以一言而断之。曰是书也难行然后。有以见凝堂子也。
釐正韩国历代小史小序
自余得檀君天符经。叹其文之奇奥。思修所撰韩国历代小史而卒卒未果。会高君墉柱及汉城儒林相继作小史驳说。多有可采。遂乃起而注经。因以次修正其谬。然刊之无力。以为深叹。远宗笃隐种骥君闻而扼腕。许以相助幸也。史记曰。百年之间遗文古事。毕集太史。盖虽司马迁之史才。非有资乎文籍之聚集。则何异于欲炊而无米哉。惟小史之中。三国及高丽已有成史。苟精裁之则可矣。若檀君及韩朝事。或患于荒古无徵。或患于隐微莫详。集之甚难。然则今日天符经之跃出于四千年掩蔽之馀者。及诸君子辨论之出于爱国重史之衷者。其一时凑合。夫岂偶然而已也哉。然系檀君者。此外当无可更集。而系韩朝者尚犹有所未尽集者。此不得不加望于世之君子也。
韶濩堂集续卷二
 牍
  
与梁任公(启超)(壬戌)
仆之先世。有孝友至行者两世。公倘可择于两世。赐以传志否。如果相许。录行以进。以仆观之。公之文字。当为今日中州之第一。而中州士之持论如仆者不可得见。噫。士生一世。难见知于
韶濩堂集续卷二 第 452L 页
人如是夫。
  附任公答牍
 大集略诵一过。钦佩无似。东国一线文献。庶不坠地也。属为先德铭幽。鄙人本不能文。且矢愿不作寿序墓文有年矣。不克应命。主臣主臣。他日当采大著。入笔记中。为将来留史料。即所以答盛意耳。手此敬复沧江先生。启顿。
与人牍
向答篡弑一案。有所未尽。夫史家之善善恶恶。即天地之公理公义。而非人臣人民之所得私讳。故谷梁子以鲁人。书鲁桓公事于春秋传曰。桓公以臣弑君。以弟弑兄。齐公羊氏之于齐懿公亦然。明臣王世贞书明英宗复辟事于私史曰盗入南内。而后之为纲鉴易知录者取之。此三人者之所为。岂不忠而然哉。且夫父之恶。子不可言。而君之恶。臣不可不言。故汉汲黯直斥武帝曰内多欲。高丽禹易东氏直斥忠宣王曰烝。烝与篡弑。非同为纲常之犯者乎。夫惟易东氏为不忠之臣然后。仆方为不忠之臣。幸谅之。
韶濩堂集续卷二
 赞
  
李兰谷进士赞
 李兰谷建芳者。宁斋学士之再从弟也。记昔金公春熙语余曰。吾平生所畏者有一人。余曰何人。公曰天子不得臣。诸侯
韶濩堂集续卷二 第 453H 页
不得友者。其李建芳乎。余曰公得矣。虽然李君之贤。不止于此。公尤为之嗟叹。今距其时。已三十年。金公之存没不可知。而君尚在矣。然相去三四千里。无由相会。故爰演金公问答之言。以为一赞而泄其壹郁之思。其词曰。
能识俗学之所不识者。非其聪耶。不泥于一偏之门户者。非其通耶。廓然不留城府于方寸者。非其公耶。漠然不知名利之为何事者。非其固穷耶。六十年啖粝而悦豫之色不去其面者。非其和冲耶。噫不居讲学之名。而有讲学之实者。其惟此翁乎。
韶濩堂集续卷二
 状
  
晚翠李君行状(原集十一卷十五页所在者而今补其漏)
李君讳锡坤字子翼者。其先星州人。在韩初有讳稷。以开国功臣。终领议政。子孙遂为汉京仕宦之族。至讳俶徙昌宁。终布衣。于是而始微焉。曾祖讳星臣。祖讳光东。父讳炳斗。母昌宁成章郁之女。以 光武帝辛未正月十四日生君。为人重厚而疏亮。少长与乡里同队为举业。一日父召谓曰。吾见人重学问。加于科目。况科目未可必得。而学问在于自力。汝其择乎。君闻而憬然。遂舍铅椠而研经。尤力于周易。数从同郡经儒曹仲谨以切磋。而自号曰晚翠。所以志悔。初志之欲速成也。君蚤失母。至痛在心。每当其忌祭。哀若新丧。又以母之终于艰苦也。虽当家道小康之日。而身不忍近纨锦焉。及父没。季弟分居于外。乃中分
韶濩堂集续卷二 第 453L 页
田土。自居其确而以沃者予弟曰。弟也年少。不如此。其何以能活。及卒。谓二子曰。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此汉昭烈之名言也。汝曹其志之。卒之时。为隆熙纪元后甲寅三月一日。年止四十四。墓在所居牟谷村阳池山之壬原。妃宜宁南廷杓之女。淑德称其匹。其生卒之后先乎君者皆二年。二子曰钟敏,钟渊。余惟君不幸无年。未究所学。然其终始处于人伦者。多有可称。由是而之焉。则前修之大业。夫岂终远也。他日为铭表者。尚有以考之哉。徵是状者。其长子云。
韶濩堂集续卷二
 传
  
王原初小传
王原初名性淳字原初。开城人。高丽之裔也。原初自幼少。嗜读书有才誉。故韩 光武帝二十四年登第。时年十九矣。例授注书。迁司宪府掌令。一再召对禁中。既归自言曰。吾偶然得名。在供奉之列。然亦将何为。不如从吾好也。则从金泽荣讲论文章。已而又自言曰。吾未闻道而径为文可乎。则与其友处士秦尚友,侍读崔性佐诸人同讲学。自命其号曰敬庵。傍请益于当世儒林前辈。遂以经史子集。为被服茶饭。而忘岁月者三十年。中间累除司谏院司谏,弘文馆侍讲。皆不应命。方国家之困于外忧也。闻泽荣弃官逃淮南。致书称决而有愿从之志。国既亡。闻泽荣述作为常州屠翰林寄所刊。曰中州之大。固宜有好人也。
韶濩堂集续卷二 第 454H 页
因思依屠以居。投诗示意。然以父笃老。竟未之遂。感痛郁郁。乃刊朝鲜五贤及丽韩十家之文。以存故国文献。又数岁。出游枫岳。放于沙海。为长歌以咏曰。海山信美矣。奈非吾土何。明年寄泽荣书。劝修高丽史曰。以威化回军为义者。灭君臣之道者也。救之非公责乎。泽荣闻之。大为之感动。行欲有所为。而原初忽得疾。以五十五岁终。时韩亡之十三年也。有三子曰翰宗,翰承,翰英。原初铁面金声。性刚而温。人伦之际。情意蔼然。当其有所大感也。或至于挥涕。为文要未克充其志。然其能离于时俗白话之陋。而骎骎望古人之门户则的然矣。既葬。其少辈张愚综理其尤雅堂诗文之稿为六卷。三子刊之。故余为之传。
金泽荣曰。原初所辑丽韩十家文选者。即因余所辑九家。以增损而因添入余文者也。方其时余知而止之。则曰此性淳文字权也。恐非执事者之所宜与。终不之听。夫原初之好我者如此。而今也则亡矣。此非司马迁所云钟子期死而伯牙为之辍弦者耶。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