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霞谷集卷十九 第 x 页
霞谷集卷十九
[跋]
[经仪跋[申大羽]]
经常也。仪犹法也。文康郑先生所集。先生少时掇取古圣贤日用当行之格言可用为仪者。随录省便而已。非以为书也。故多有可录而不录者。凡例第次。亦不为整顿。然于此益见先生之学朴实有所本。而不求外之实矣。特著篇目。俾后之慕先生者。有所考资焉。(申大羽跋)
霞谷集卷十九
经仪
通言
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九容。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一事之作。无不敬慎。)疑思问。(有疑于心。必就先觉审问。不知不措。)忿思难。(有忿必惩。以理自胜。)见得思义。(临财必明义利之辨。合义然后取之。○九容九思。分见各章。故只注其未见者。)
[跋]
[经仪跋[申大羽]]
经常也。仪犹法也。文康郑先生所集。先生少时掇取古圣贤日用当行之格言可用为仪者。随录省便而已。非以为书也。故多有可录而不录者。凡例第次。亦不为整顿。然于此益见先生之学朴实有所本。而不求外之实矣。特著篇目。俾后之慕先生者。有所考资焉。(申大羽跋)
霞谷集卷十九
经仪
通言
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九容。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一事之作。无不敬慎。)疑思问。(有疑于心。必就先觉审问。不知不措。)忿思难。(有忿必惩。以理自胜。)见得思义。(临财必明义利之辨。合义然后取之。○九容九思。分见各章。故只注其未见者。)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84H 页
容貌
貌思恭(一身仪形。无不端庄。)○正容体○俨若思○容貌必端庄○无惰容○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遫。○听思聪(听无所壅则聪无不明。)○听无耸(不耸耳而听。)○不倾听(不侧耳而听。)○无侧听(耳属于垣。探人之私也。)○头容直(当正头直身。不可倾回偏倚。)○口容止(非言语饮食之时则口常不动。)○气容肃(当调和鼻息。不可使有声气。)○盛气颠(读若填)实扬(读若阳)休(与煦同○言人当养气。充盛慎实于内。故息之出也。若阳气之煦物。)○色思温(容色和舒。无忿厉之气。)○色容庄(颜色整齐。无怠慢之气。)○玉色(玉无变色。故颜色如之。)○齐颜色○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无遽色○优游喜乐者。钟鼓之色。愀然清静者。衰绖之色。○丧之色容颠颠(忧思貌不舒畅也。)○手容恭(手无慢弛。无事则当拱手不妄动。)○奉者当心。提者当带。(带深衣之带。当脾胁间无骨处。)○劳毋袒。暑无褰裳。○庙中齐齐(如乎○收持严正之貌。)○丧容累累(羸惫貌瘦瘠也)○寝毋伏○寝不尸○夜久斯寝。齐手敛足。不作思。惟心神归宿。
视
视思明(视无所蔽则明无不见。)○目容端(定其眼睫。瞻视当正。不可流眄邪睇。)○毋淫视○视无还(音旋○睛转复反也。)○尊其瞻视○不窥密○视上于面则敖。下于带则忧。倾则奸。○与大人言。始视面。中视抱。卒视面。毋改众皆若是。若父则游目毋上于面。毋下于带。若不言。立则视足。坐则视膝。应对言语视面。○目以定体。足以从之。目以处义。足以步目。若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体手足也)○壁间有字。方其坐时固不看。欲看则就壁下视之。○丧之视容。瞿瞿梅梅。(瞿瞿惊遽貌。梅梅谓微昧也。)
貌思恭(一身仪形。无不端庄。)○正容体○俨若思○容貌必端庄○无惰容○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遫。○听思聪(听无所壅则聪无不明。)○听无耸(不耸耳而听。)○不倾听(不侧耳而听。)○无侧听(耳属于垣。探人之私也。)○头容直(当正头直身。不可倾回偏倚。)○口容止(非言语饮食之时则口常不动。)○气容肃(当调和鼻息。不可使有声气。)○盛气颠(读若填)实扬(读若阳)休(与煦同○言人当养气。充盛慎实于内。故息之出也。若阳气之煦物。)○色思温(容色和舒。无忿厉之气。)○色容庄(颜色整齐。无怠慢之气。)○玉色(玉无变色。故颜色如之。)○齐颜色○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无遽色○优游喜乐者。钟鼓之色。愀然清静者。衰绖之色。○丧之色容颠颠(忧思貌不舒畅也。)○手容恭(手无慢弛。无事则当拱手不妄动。)○奉者当心。提者当带。(带深衣之带。当脾胁间无骨处。)○劳毋袒。暑无褰裳。○庙中齐齐(如乎○收持严正之貌。)○丧容累累(羸惫貌瘦瘠也)○寝毋伏○寝不尸○夜久斯寝。齐手敛足。不作思。惟心神归宿。
视
视思明(视无所蔽则明无不见。)○目容端(定其眼睫。瞻视当正。不可流眄邪睇。)○毋淫视○视无还(音旋○睛转复反也。)○尊其瞻视○不窥密○视上于面则敖。下于带则忧。倾则奸。○与大人言。始视面。中视抱。卒视面。毋改众皆若是。若父则游目毋上于面。毋下于带。若不言。立则视足。坐则视膝。应对言语视面。○目以定体。足以从之。目以处义。足以步目。若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体手足也)○壁间有字。方其坐时固不看。欲看则就壁下视之。○丧之视容。瞿瞿梅梅。(瞿瞿惊遽貌。梅梅谓微昧也。)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84L 页
坐
坐如尸○坐端而直○坐无箕○并坐不横肱○席不正不坐○虚坐尽后。食坐尽前。○有忧者。侧席而坐。有丧者。专席而坐。(忧谓亲有疾也。侧独也。谓独坐不舒佗面席。明忧不在接人故也。专单也。自齐衰以下。始丧而有席。并不重降居处也。)○两膝著地。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两膝著地。以尻著蹠而稍安者为坐。
古人席地而坐。有问于人则略起身时。其膝至。或谓之跪。
退溪先生曰盘坐虽不如危坐之俨肃。似不害于义理。可以通谓之正坐端坐。
立
立容德(中立不倚。俨然有德之气象。)○立如齐○立无跛○立必正方○立
坐如尸○坐端而直○坐无箕○并坐不横肱○席不正不坐○虚坐尽后。食坐尽前。○有忧者。侧席而坐。有丧者。专席而坐。(忧谓亲有疾也。侧独也。谓独坐不舒佗面席。明忧不在接人故也。专单也。自齐衰以下。始丧而有席。并不重降居处也。)○两膝著地。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两膝著地。以尻著蹠而稍安者为坐。
古人席地而坐。有问于人则略起身时。其膝至。或谓之跪。
退溪先生曰盘坐虽不如危坐之俨肃。似不害于义理。可以通谓之正坐端坐。
立
立容德(中立不倚。俨然有德之气象。)○立如齐○立无跛○立必正方○立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85H 页
容辨(读若贬)卑毋谄。(读若谄○贬卑。谓磬折也。不为务高之态也。虽贵贬损必贵于正故。若倾侧其容。柔媚其色则流于谄也。)○头颈必中(头容欲直)○山立(如山之嶷然不摇动)○时行(当行则行)
步趋
足容重(不轻举也)○步履必安详。(动止当安详。不可粗率以失其仪。)○行也舒而恭○出入步趋。务要凝重。不可票轻。○士中武徐趋。皆用是。(中间也。每徙足间容一足地。)○圈豚行。不举足。齐如流。席上亦然。(圈转也。豚之言。若有所循。不举足曳踵。身又俯节。则裳下委地。其齐齐如水流也。)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疾趋真行也。发起屦也。移之言靡迤也。毋移。欲其直且正。不邪低摇动也。)端行颐霤如矢。(此疾趋也。端直也。直身而行。身亦小折。故头直临前。而顾如屋霤。如矢者。趋进不斜如矢也。)弁行剡剡起屦。(弁急也。剡剡身起貌。急行欲速。故身屦欲起也。)○凡行容惕(一作愓)惕(一作愓)。惕(一作愓)惕(一作愓)。直而且疾也。凡道路也。盖回枉则失容。徐缓则近惰。 ○周旋中规。折旋中矩。(周旋是直去却回来。其回转处。欲其圆如规。折旋是直去了复横去。其横转处。欲其方如矩。)○折旋蚁封○进则揖之。退则扬之。(进而前则其身略俯如揖。退而后则微仰故曰扬之。)○帷簿(一作薄)之外不趋。(帷幔也。薄帘也。不见尊者。行自由。不为容也。入则容行而张足曰趋。)堂上不趋。(为其迫也。堂下则趋。)城上不趋。(于迫狭无容。)执龟不趋。(于重器无容。如执玉不趋之义。)堂上接武。(迹相接也。二足相摄。每蹈于半。不各自成迹。)堂下布武。(每移足各自成迹。不相摄也。)室中不翔。(行而张拱曰翔。为其迫也。)○无窘步○足无蹶○不径不窦○足不履影○毋践屦毋踖席○行不履阈○徐行后长者○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踰。
朱子曰常人去近处必徐行。远处则稍急。延平先生则不然。出近处如此。出远处亦只如此。
步趋
足容重(不轻举也)○步履必安详。(动止当安详。不可粗率以失其仪。)○行也舒而恭○出入步趋。务要凝重。不可票轻。○士中武徐趋。皆用是。(中间也。每徙足间容一足地。)○圈豚行。不举足。齐如流。席上亦然。(圈转也。豚之言。若有所循。不举足曳踵。身又俯节。则裳下委地。其齐齐如水流也。)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疾趋真行也。发起屦也。移之言靡迤也。毋移。欲其直且正。不邪低摇动也。)端行颐霤如矢。(此疾趋也。端直也。直身而行。身亦小折。故头直临前。而顾如屋霤。如矢者。趋进不斜如矢也。)弁行剡剡起屦。(弁急也。剡剡身起貌。急行欲速。故身屦欲起也。)○凡行容惕(一作愓)惕(一作愓)。惕(一作愓)惕(一作愓)。直而且疾也。凡道路也。盖回枉则失容。徐缓则近惰。 ○周旋中规。折旋中矩。(周旋是直去却回来。其回转处。欲其圆如规。折旋是直去了复横去。其横转处。欲其方如矩。)○折旋蚁封○进则揖之。退则扬之。(进而前则其身略俯如揖。退而后则微仰故曰扬之。)○帷簿(一作薄)之外不趋。(帷幔也。薄帘也。不见尊者。行自由。不为容也。入则容行而张足曰趋。)堂上不趋。(为其迫也。堂下则趋。)城上不趋。(于迫狭无容。)执龟不趋。(于重器无容。如执玉不趋之义。)堂上接武。(迹相接也。二足相摄。每蹈于半。不各自成迹。)堂下布武。(每移足各自成迹。不相摄也。)室中不翔。(行而张拱曰翔。为其迫也。)○无窘步○足无蹶○不径不窦○足不履影○毋践屦毋踖席○行不履阈○徐行后长者○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踰。
朱子曰常人去近处必徐行。远处则稍急。延平先生则不然。出近处如此。出远处亦只如此。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85L 页
朱子每徒行报谒。步速而意专。不左右顾。及无事领诸生游赏则徘徊顾瞻。缓步微吟。
拜揖
男拜尚左手。(拱手而左手在上也。○叉手以左手在上。若丧则尚右。)○拜齐屈两膝○稽首(稽留也。先以两手拱至地。乃头至地。又引头至地多时也。臣拜君之拜。)○顿首(先以两手拱至地。乃头至手。而又引头即举也。头叩地。若以首叩物然。平敌相拜之拜。)○空首(先以两手拱至地。乃头至手也。所谓拜手也。以其头不至地。故名空首。君答臣之拜。○三者相因而为之空首。而引头即举。故名顿首。而引头至地。稽留多时。故名稽首。)○吉拜。(拜而后稽颡也。先作顿首。后作稽颡。齐衰以下不杖期拜。)凶拜。(稽颡而后拜也。三年服者之拜。)○父之执友则当拜。洞内年长十五岁以上者当拜。爵阶堂上而长于我十年以上者当拜。乡人年长二十岁以上者当拜。○推手曰揖。引手曰揖。○揖人必违其位。○女拜尚右手。(女手以右为尚。每拜以四为节。)若见舅姑则扱地。为丧主则稽首。(同男拜)不为丧主则手拜。(手至地而头在手也。)
朱子曰古人坐也是跪。故其拜容易。
言语
言语之仪。穆穆皇皇。(美大之状)○安定辞○其言也厉。(辞之确也。程子曰佗人温则不厉。)○声容静。(当整摄形气。不可出哕噫等杂声。)○言思忠(一言之发。无不忠信。)○言语慎重○言语须要谛当。不得戏笑諠哗。(言笑当简重。不可过节。)○言语须句句有著落。○告温温(告语人之际。欲其温和。)○顺辞令○言无远(远非耳目所及。)○毋噭应(噭呼号之声)○无疾言○食不语。寝不言。(自言曰语。答述曰言。)○
拜揖
男拜尚左手。(拱手而左手在上也。○叉手以左手在上。若丧则尚右。)○拜齐屈两膝○稽首(稽留也。先以两手拱至地。乃头至地。又引头至地多时也。臣拜君之拜。)○顿首(先以两手拱至地。乃头至手。而又引头即举也。头叩地。若以首叩物然。平敌相拜之拜。)○空首(先以两手拱至地。乃头至手也。所谓拜手也。以其头不至地。故名空首。君答臣之拜。○三者相因而为之空首。而引头即举。故名顿首。而引头至地。稽留多时。故名稽首。)○吉拜。(拜而后稽颡也。先作顿首。后作稽颡。齐衰以下不杖期拜。)凶拜。(稽颡而后拜也。三年服者之拜。)○父之执友则当拜。洞内年长十五岁以上者当拜。爵阶堂上而长于我十年以上者当拜。乡人年长二十岁以上者当拜。○推手曰揖。引手曰揖。○揖人必违其位。○女拜尚右手。(女手以右为尚。每拜以四为节。)若见舅姑则扱地。为丧主则稽首。(同男拜)不为丧主则手拜。(手至地而头在手也。)
朱子曰古人坐也是跪。故其拜容易。
言语
言语之仪。穆穆皇皇。(美大之状)○安定辞○其言也厉。(辞之确也。程子曰佗人温则不厉。)○声容静。(当整摄形气。不可出哕噫等杂声。)○言思忠(一言之发。无不忠信。)○言语慎重○言语须要谛当。不得戏笑諠哗。(言笑当简重。不可过节。)○言语须句句有著落。○告温温(告语人之际。欲其温和。)○顺辞令○言无远(远非耳目所及。)○毋噭应(噭呼号之声)○无疾言○食不语。寝不言。(自言曰语。答述曰言。)○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86H 页
毋訾衣服成器。毋身质言语。(言语之际。疑则阙之。不可质正。)○儗人必于其伦(儗比也)○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皆为敬主人也。国城中也。)○为人子者。恒言不称老。○侍君子。不顾望而对。非礼。(普问众人。当顾望坐中。恐有胜己者。不得率尔先对。)○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君子问更端。起而对。○长者不及。毋儳言。(儳参错不齐貌。长者言未竟。不可为言参错长者之说。)正尔容。听必恭。毋剿说。(揽取他人之说以为己说。谓之剿说。)毋雷同(闻人言而附和。谓之雷同。)○侍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公庭不言妇女。(非其时也)公事不私议。(谦若奸也)○与大人言。言事君。与老者言。言使子弟。与幼者言。言孝悌于父兄。与众人言。言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言忠信。○贺娶妻者曰某子使某。闻子有客。使某羞。(使某之某。某物也。羞进也。昏礼不贺。故不言娶妻。而称有客也。)○吊丧不能赙。不问其所费。问疾不能遗。不问其所欲。见人不能馆。不问其所舍。赐人者不曰来取。与人者不问其所欲。○居丧不言乐。○丧之言容茧茧。(声气低微也)○斩衰唯而不对。齐衰对而不言。大功言而不议。小功缌麻。议而不及乐。(亲始死。但唯而已。不以言对。大功则得言他事。不议论时事。)三年之丧。言而不语。对而不问。(言言己事也。为人说为语。在丧稍久故对也。)○祭事不言凶○讳王父母兄弟。世父叔父姑姊妹。子与父同讳。(父之祖父母伯叔父及姑等。于己小功以下。本不合讳。但从父而讳也。)母之讳宫中讳。妻之讳不举诸其侧。(母为其亲讳。则子亦于一宫中讳之。妻为其亲讳。则夫亦不得称于妻之侧。非宫中非其侧则固可称也。)○大功小功不讳○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诗书不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86L 页
讳。临文不讳。妇讳不出门。○过而举君之讳则起。(不自安。故示改变之意。)○与大夫言。名士字大夫。
朱子曰常人叫人不至则声必厉。李先生则叫之纵不至。声不加于前。
衣服
正其衣冠○衣无拨(发扬貌)○衣冠必肃整。○恒整衣服冠带。毋得以亵服自便。且不得著华美近奢之服。○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曲礼注云非当室不然。郑氏注引深衣篇曰孤子衣纯以素以證。凡孤子悉同。)○衣正色。裳间色。○以帛里布非礼。○红紫不以为亵服。○居冠属武。○鞶革。○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燕衣不踰祭服。○齐必有明衣布。(所以明絜其体。)
饮食
君子不食溷(豢同)瘦。(犬豕之属食谷者。瘦肠胃也。有似于人藏故也。)○不食邪味○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饐饭伤热湿也。餲味变也。鱼烂曰馁。肉腐曰败。饪调烹生熟之节。)○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沽酒市脯不食。○饮食必慎节。(饮食当适中。不可快意。有伤乎气。)○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吒食。(若嫌主人之食。)毋齧骨。毋反鱼肉。(已历口。人所秽也。)毋固获。(有所不获。不可固也。)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羹。(羹之有菜。宜用挟。不宜以口嚃取食之也。)毋絮羹。(絮犹调也。就器中调和也。)毋刺齿。毋歠醢。濡肉齿决。乾肉不齿决。毋嘬炙。○蔬食菜羹必祭。(古人祭酒于地。祭食于豆
朱子曰常人叫人不至则声必厉。李先生则叫之纵不至。声不加于前。
衣服
正其衣冠○衣无拨(发扬貌)○衣冠必肃整。○恒整衣服冠带。毋得以亵服自便。且不得著华美近奢之服。○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曲礼注云非当室不然。郑氏注引深衣篇曰孤子衣纯以素以證。凡孤子悉同。)○衣正色。裳间色。○以帛里布非礼。○红紫不以为亵服。○居冠属武。○鞶革。○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燕衣不踰祭服。○齐必有明衣布。(所以明絜其体。)
饮食
君子不食溷(豢同)瘦。(犬豕之属食谷者。瘦肠胃也。有似于人藏故也。)○不食邪味○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饐饭伤热湿也。餲味变也。鱼烂曰馁。肉腐曰败。饪调烹生熟之节。)○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沽酒市脯不食。○饮食必慎节。(饮食当适中。不可快意。有伤乎气。)○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吒食。(若嫌主人之食。)毋齧骨。毋反鱼肉。(已历口。人所秽也。)毋固获。(有所不获。不可固也。)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羹。(羹之有菜。宜用挟。不宜以口嚃取食之也。)毋絮羹。(絮犹调也。就器中调和也。)毋刺齿。毋歠醢。濡肉齿决。乾肉不齿决。毋嘬炙。○蔬食菜羹必祭。(古人祭酒于地。祭食于豆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87H 页
间。有版盛之。卒食彻去。)○鱼祭膴。(取肥美处以祭先。)○瓜祭上环。食中弃所操。(上环疐头所折一环也。)○饭必捧。揽羹不以手。亦有据膝。无有隐财。既食乃饱。循咡覆手。振衽扫席。○食竟更作三飧以助饱。(以饮浇饭曰飧。)○当食不叹。(食或以乐。非叹所也。)○匙箸举措有定所。○共食不饱。(示谦也)○共饭不泽手。(食所食非一品也。饮只饭而已。必有物以取之。不使濡其手。)○一室之人。非宾客则一人彻。(同事合居者。一人少者也。若宾客则自彻其馔。)壹食之人一人彻。(一谓聚也。为赴事聚食也。)○羹食行列有定位。○进食之礼。左殽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醢酱处内。(食饭属。熟肉带骨而脔曰殽。纯肉切之曰胾。骨是阳故在左。肉是阴故在右。食饭燥为阳故居左。羹湿为阴故居右。内外殽胾之内外。)葱渫处末。(蒸葱也。如菹类。)以脩脯置者左胊右末。(屈中曰胊。脩亦脯也。左胊。胊置左也。右末。末边际置右。右手取际。揽之便也。)○燕侍食于君子则先饭而后己。小饭而亟之。数噍毋为口容。○食果实者后君子。(阴阳所成。非人事也。)火食者先君子。(备火齐不得。故先尝也。)食枣桃李弗致于核。(不致于地也。)○御同于长者。虽贰不辞。偶坐不辞。○未步爵不尝羞。(步犹行也)○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长者辞。少者反席而饮。(降席拜受。少者当然。尊者若止之则还席而饮也。往于尊所。向长者而拜。)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举犹饮。釂饮尽酌也。待长者饮尽而后饮。不敢先也。)○饮酒执烛。不让不辞不歌。(宾主有让。及辞谢。又歌诗相显德。今既夜暮。所以杀于三事。)○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未尝不食新。若在佗乡则不必然。(尝。荐新物于庙也。)○朋友之馈。祭肉则拜。(敬其祖考。同于己亲也。)○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不身践。(当作剪杀也。)
授受
受授尊卑垂帨。(宾主虽一尊一卑。皆当磬折垂帨也。)○受立授立。不跪。○力郤刃授颖。(郤仰也。授人以刀。郤仰其刃。授之以颖。)○有刺刃以授人者则辟刃。(不以正向)○进凡授者拂之。(拂去尘敬也。)○献杖者执末。○受珠玉者以掬。受弓釰者以袂。(慎以恐坠。故掬手中。敬而不露手。故用袂承接。)
授受
受授尊卑垂帨。(宾主虽一尊一卑。皆当磬折垂帨也。)○受立授立。不跪。○力郤刃授颖。(郤仰也。授人以刀。郤仰其刃。授之以颖。)○有刺刃以授人者则辟刃。(不以正向)○进凡授者拂之。(拂去尘敬也。)○献杖者执末。○受珠玉者以掬。受弓釰者以袂。(慎以恐坠。故掬手中。敬而不露手。故用袂承接。)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87L 页
相见
谦逊自牧。和敬待人。○与人交。久而敬之。○齐衰者。虽狎必变。冕者瞽者。虽亵必以貌。○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敌者延于大门外。)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延客。客固辞。(一曰礼辞。再曰固辞。三曰终辞。)主人肃客而入。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读若陟)级聚足。(陟阶之级也。聚足。后足与前足相合也。○让必以三。三竟而客不从。故先登也。主人先升至第二级。客乃升。中较一级故云从之。)连步以上。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近相乡)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辞。(抚以手。按止之也。)客彻重席。主人固辞。(公三重。大夫再重。是尊者多。卑者少。故主人为客而设多重席。客谦而自彻也。)客践席乃坐。○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间函丈。(此讲问之客也。函容也。两席间相去使容一丈。足以指画。)○士于尊者。先拜进面。答之拜则走。(先于门外拜之后。乃进面相见。若尊者出延答门外之拜则走游之。)○主人不问。客不先举。○尊丈于己踰等。燕见不将命。(不使摈者传命。非宾主之礼也。)○祭食。祭所先进。○客祭。主人辞曰不足祭也。(祭者盛主人之馔也。)客飧。主人辞
谦逊自牧。和敬待人。○与人交。久而敬之。○齐衰者。虽狎必变。冕者瞽者。虽亵必以貌。○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敌者延于大门外。)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延客。客固辞。(一曰礼辞。再曰固辞。三曰终辞。)主人肃客而入。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读若陟)级聚足。(陟阶之级也。聚足。后足与前足相合也。○让必以三。三竟而客不从。故先登也。主人先升至第二级。客乃升。中较一级故云从之。)连步以上。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近相乡)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辞。(抚以手。按止之也。)客彻重席。主人固辞。(公三重。大夫再重。是尊者多。卑者少。故主人为客而设多重席。客谦而自彻也。)客践席乃坐。○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间函丈。(此讲问之客也。函容也。两席间相去使容一丈。足以指画。)○士于尊者。先拜进面。答之拜则走。(先于门外拜之后。乃进面相见。若尊者出延答门外之拜则走游之。)○主人不问。客不先举。○尊丈于己踰等。燕见不将命。(不使摈者传命。非宾主之礼也。)○祭食。祭所先进。○客祭。主人辞曰不足祭也。(祭者盛主人之馔也。)客飧。主人辞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88H 页
以疏。(飧者美主人之食也。疏言粗也。)客絮羹。主人辞不能烹。客歠醢。主人辞以窭。主人未辩。(读若遍)客不虚口。(遍遍食之也。虚口酳也。食竞荡口也。)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齐酱属也)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客若降等。执食兴辞。(辞者辞主人之临己食。若欲食于堂下。食饭也。)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主人延客祭。(延导也。若敌客则不须主人延而自祭。)○侍食于长者。主人亲馈则拜而食。(主人若亲自馈与己。则拜谢之而后食也。)主人不亲馈则不拜而食。(以其礼于己不隆。)○让食不唾。(嫌有秽恶)○侍坐于君子。请见不请退。君子欠伸运笏。泽釖首。撰杖屦。问日之蚤莫。虽请退可也。(撰持也。一说数视也。)○君子问日之早晏。以食具告改居。则请退可也。夜侍坐。问夜膳荤。请退可也。(膳谓食荤葱韭之属。食之以止卧。)○烛不见跋。(跋本也。烛尽则去之嫌也。)○尊客之前不叱狗。(尊客之前。不敢倦。嫌若风去之。)○侍坐于长者。屦不上于堂。解屦不敢当阶。就屦跪而举之。屏于侧。(或暂退时也。就犹著也。屏侧者。屏退不当阶也。)乡长者而屦。跪而迁屦。俯而纳屦。(礼毕退去之时也。虽降阶出户。犹向长者。不敢背俯。则虽不并跪。亦坐左纳右。坐右纳左。)○尊丈于己踰等。遇于道。见则面。不请所之。○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疏衰之丧既葬。人请见之则见。不请见人。小功请见人可也。○知生者吊。知死者伤。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伤。知死而不知生。伤而不吊。○吊于人。是日不乐。不饮食不食肉。(馀哀未忘)○死而不吊者三。畏压溺。(畏自经于沟渎之类。压立于岩墙之类。溺无故游而不舟之类。)情厚者岂容不吊。○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88L 页
礼见○时节。(岁首)辞见。(久出归则见。远适则辞。不及一月者否。)谢贺。(己有贺事当谢。人有庆事当贺。)
燕见○候问。(久不相见。或有疾恙之类。)唁慰。(有惊恐被讼失物之类。)白事。(有事务相干。请求夹托之类。)质疑。(己有事体未明。书仪未晓。执经问难讲解之类。)经过。(偶过所居。因便问讯之类。)名帖。(用白纸一方幅楷书。而于尊者曰侍生姓某拜。或都生。或作拜谢拜贺。惟其宜。于敌者以下曰某拜。或谢或贺或称辱交。地名郡望亦可。)
往还○少幼于尊长。(礼见具名纸。躬诣门下行拜。燕见不具名纸。)尊长于少幼。(尊者受谒不报。若时节具己名帖。令子弟报之。长者时节则具名帖躬报之。若贺谢之类。令子弟以己名帖代行。)敌者。(更相往还。或有故不能行则以书或传语告之。)免礼。(凡当行礼而有恙。故使人白之。)
请召○请尊长。(凡召尊长饮食。必亲往投书。面致其意。诺则拜之。长者辞则止。既许赴。至日黎明。复遣子弟延之。既至明日亲往拜辱。若专召佗客则不可兼请尊长。如礼薄不必书。)召敌者。(召以书简。既赴召明日。交使相谢。)召少者。(召以书列客目。或传言明日。宾躬往谢主人。)赴尊长召。(若有众客则约之同往。始见则拜其见召。主人辞则止。明日又亲拜赐。主人预辞则书简谢之。非专召不拜。)赴少者召。(始见以言谢之。明日传言致谢。)
进退○见尊长。(凡见尊者长者。至门外下马。俟于外次通名。主人出延则趍揖之。告退则降阶出门。主人送则揖而退。若命之上马则三辞。许则揖而退。出大门外乃上马。不许则从其命。)见敌者。(至门外下马。使人通名。俟于庑下。或厅侧。主人出迎则趍相揖。告退则就阶上马。若客徒行。主人送于门外。)见少者。(凡少者以下则尊长先遣人通名。入门下马。退则就阶上马。)礼节。(凡见敌者以上。入门问主人食否。有佗干否。度其无所妨则通。有所妨则少俟。或且退。若有急事。不计此。○凡见主人。语终不更端则告退。及主人有倦色。或方干事而有所俟者。皆告退。尊长于少幼否。)
燕见○候问。(久不相见。或有疾恙之类。)唁慰。(有惊恐被讼失物之类。)白事。(有事务相干。请求夹托之类。)质疑。(己有事体未明。书仪未晓。执经问难讲解之类。)经过。(偶过所居。因便问讯之类。)名帖。(用白纸一方幅楷书。而于尊者曰侍生姓某拜。或都生。或作拜谢拜贺。惟其宜。于敌者以下曰某拜。或谢或贺或称辱交。地名郡望亦可。)
往还○少幼于尊长。(礼见具名纸。躬诣门下行拜。燕见不具名纸。)尊长于少幼。(尊者受谒不报。若时节具己名帖。令子弟报之。长者时节则具名帖躬报之。若贺谢之类。令子弟以己名帖代行。)敌者。(更相往还。或有故不能行则以书或传语告之。)免礼。(凡当行礼而有恙。故使人白之。)
请召○请尊长。(凡召尊长饮食。必亲往投书。面致其意。诺则拜之。长者辞则止。既许赴。至日黎明。复遣子弟延之。既至明日亲往拜辱。若专召佗客则不可兼请尊长。如礼薄不必书。)召敌者。(召以书简。既赴召明日。交使相谢。)召少者。(召以书列客目。或传言明日。宾躬往谢主人。)赴尊长召。(若有众客则约之同往。始见则拜其见召。主人辞则止。明日又亲拜赐。主人预辞则书简谢之。非专召不拜。)赴少者召。(始见以言谢之。明日传言致谢。)
进退○见尊长。(凡见尊者长者。至门外下马。俟于外次通名。主人出延则趍揖之。告退则降阶出门。主人送则揖而退。若命之上马则三辞。许则揖而退。出大门外乃上马。不许则从其命。)见敌者。(至门外下马。使人通名。俟于庑下。或厅侧。主人出迎则趍相揖。告退则就阶上马。若客徒行。主人送于门外。)见少者。(凡少者以下则尊长先遣人通名。入门下马。退则就阶上马。)礼节。(凡见敌者以上。入门问主人食否。有佗干否。度其无所妨则通。有所妨则少俟。或且退。若有急事。不计此。○凡见主人。语终不更端则告退。及主人有倦色。或方干事而有所俟者。皆告退。尊长于少幼否。)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89H 页
延送○尊长。(少幼闻尊长来则具衣冠以俟。若门外下马徒行则出延于门外。若不及入门下马。据所至迎之。退则送上马。徒行则送于大门外。因随其行数步。揖之则止。望其远行乃入。)敌者。(俟其通名。具衣冠。据所在出延。退则送上马。徒行则送于中门外。无中门。送于大门外。)少者。(俟其通名。方具衣冠。将命者出请宾入。主人降阶迎之。客趍进。主人揖之升堂。退则主人送于庑下。)凡送迎。入则主人先导。出则宾先退。拜揖。○见尊长。(礼见则四拜。燕见则揖之。若旅见则少者为一列。幼者为一列。告请纳拜。蒙乞然后四拜。如不允则再拜毕。复请纳拜后两拜。许则再拜之。不允则止揖而退。主人命之坐则致谢讫。乃揖而坐。)见敌者。(礼见则再拜燕见则揖之)见少者。(礼见宾拜则少者必力辞。燕见主人告拜则宾辞而止。)答拜。(尊长之于幼者则跪而扶之。少者则跪伏而答其半。若尊者长者齿皆殊绝则幼者少者坚请纳拜。尊者许则立而受之。长者许则跪而扶之。)
道涂○遇尊长。(凡遇尊长于道。皆徒行则趋进揖。与之言则对。否则立于道侧。以俟尊长以过。乃揖而行。或皆乘马于尊者则回避。避之不及则下马立道傍。长者则立马道侧拱揖之。俟长者过。乃揖而行。若己徒行而尊长乘马则回避之。避不及则致言俛其下。若己乘马而尊长徒行。望见即下马前揖。已避亦然。过既远乃上马。若尊令上马则固辞。)遇敌者。(皆乘马。分道相揖而过。彼徒行而不及避则下马揖之。过则上马。)遇少者。(皆乘马。彼不及避则揖之而过。或欲下则固辞之。彼徒行不及避则下马揖之。于幼者不必下。)
朱子客至。降阶肃之。去必送之阶下。客退必立视其车行。不复顾然后退。或客方登车。犹相面。或以佗事者不领之。或前客才登车而尚留之。客辄有所禀议。亦令少待。
升车
车马之仪。匪匪翼翼。(严正之状)○乘车必正立执绥。○不内顾。(内顾回视也。顾不过毂。)○不疾言。不亲指。○车上不广欬。(为若自矜也。广犹弘也。)○立视
道涂○遇尊长。(凡遇尊长于道。皆徒行则趋进揖。与之言则对。否则立于道侧。以俟尊长以过。乃揖而行。或皆乘马于尊者则回避。避之不及则下马立道傍。长者则立马道侧拱揖之。俟长者过。乃揖而行。若己徒行而尊长乘马则回避之。避不及则致言俛其下。若己乘马而尊长徒行。望见即下马前揖。已避亦然。过既远乃上马。若尊令上马则固辞。)遇敌者。(皆乘马。分道相揖而过。彼徒行而不及避则下马揖之。过则上马。)遇少者。(皆乘马。彼不及避则揖之而过。或欲下则固辞之。彼徒行不及避则下马揖之。于幼者不必下。)
朱子客至。降阶肃之。去必送之阶下。客退必立视其车行。不复顾然后退。或客方登车。犹相面。或以佗事者不领之。或前客才登车而尚留之。客辄有所禀议。亦令少待。
升车
车马之仪。匪匪翼翼。(严正之状)○乘车必正立执绥。○不内顾。(内顾回视也。顾不过毂。)○不疾言。不亲指。○车上不广欬。(为若自矜也。广犹弘也。)○立视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89L 页
五巂。式视马尾。(立视平视也。五巂十六步半地。)○下公门。○式黄发。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入国不驰。入里必式。(父母国之道也)○大夫抚式。士下之。(抚犹据也)○上马执鞭。非贵人事。○登高历险。须出轿以防不测。
朱子尝立北桥。忽市井游手数人悍然突过。先生敛衽桥侧避之。每道间左右或辟人。先生即厉声止之曰你管佗作甚。
居处
居处恭○居处必正静。○几案书册笔砚之具。皆整置其所。毋或乱置不正。○字画必楷正。○不得书于壁上及窗户。○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齐整然后起。○倦而休也。瞑目端坐。休而起也。整步徐行。○晓起思朝之所为之事。食后思昼之所为之事。就寝时思明日所为之事。无事则放下。有事则必思得处置合宜之道。然后读书。○燕居温温。○居不容。○非夜眠及疾病则不可偃卧。不可跛倚。虽中夜。无睡思则不卧。但不可拘迫。昼有睡思。当唤醒此心。十分猛省。眼皮若重。起而周步。使之惺惺。○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齐必变食。居必迁坐。(易常处也)○日五盥。○沐稷而靧粱。○浴用二巾。上絺下绤。沐必进禨。(沐而饮酒曰禨。)浴毕进饮。○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子事父母。盥漱栉縰笄冠緌缨。左右佩用。(左佩纷帨力砺小觿金燧。右佩管大觿。)偪。○天欲明起。昧爽乃朝。○适父母之所。下气怡声。问衣袄寒。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出入
朱子尝立北桥。忽市井游手数人悍然突过。先生敛衽桥侧避之。每道间左右或辟人。先生即厉声止之曰你管佗作甚。
居处
居处恭○居处必正静。○几案书册笔砚之具。皆整置其所。毋或乱置不正。○字画必楷正。○不得书于壁上及窗户。○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齐整然后起。○倦而休也。瞑目端坐。休而起也。整步徐行。○晓起思朝之所为之事。食后思昼之所为之事。就寝时思明日所为之事。无事则放下。有事则必思得处置合宜之道。然后读书。○燕居温温。○居不容。○非夜眠及疾病则不可偃卧。不可跛倚。虽中夜。无睡思则不卧。但不可拘迫。昼有睡思。当唤醒此心。十分猛省。眼皮若重。起而周步。使之惺惺。○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齐必变食。居必迁坐。(易常处也)○日五盥。○沐稷而靧粱。○浴用二巾。上絺下绤。沐必进禨。(沐而饮酒曰禨。)浴毕进饮。○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子事父母。盥漱栉縰笄冠緌缨。左右佩用。(左佩纷帨力砺小觿金燧。右佩管大觿。)偪。○天欲明起。昧爽乃朝。○适父母之所。下气怡声。问衣袄寒。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出入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90H 页
则或先或后而敬扶之。问所欲而敬进之。怡色而温之。○具而共之。尊长举箸。子妇乃各退就食。○丈夫妇人各设食于佗所。依长幼而坐。幼子又食于佗所。亦依长幼。男坐于左。女坐于右。○父命呼。唯而无诺。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走而不趋。○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慎齐。升降出入揖游。不敢哕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洟。寒不敢袭。痒不敢搔。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涉不橛。亵衣衾不见里。○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坐如尸。立如齐。不讯不言。言必齐色。未得为人子之道。○闺门之内。戏而不叹。○居庭亲在。叱咤之声。未尝至于犬马。○若饮食之。虽不嗜必尝而待。加衣服。虽不欲。服而待。加之事。人代之。虽不欲。姑使之而后复之。○父母唾洟不见。○父母之衣衾簟席枕几不传。杖屦祗敬之。勿敢近。敦牟卮匜。非馂莫敢用。与恒饮食。非馂莫之敢饮食。○父子不同席。○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为人子者。有宾客不敢坐于正厅。升堂不敢由东阶。上下马。不敢当厅。凡事不敢自拟于父。○听于无声。视于无形。○出必告。反必面。○亲老出不易方。复不过时。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亲饮药。子先尝。○与妻相敬。对如宾。○夫妇对拜。○男女不同席。不共食。○不杂坐。不同椸架。不同巾栉。○非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90L 页
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授以篚。其无篚则皆坐奠之而后取之。○为宫室。辨内外。男不入。女不出。男不言内。女不言外。不通乞假。不通寝席。不通衣衾。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嫂叔不通问。(无问遗之往来也)○夜行以烛。无烛则止。
少者仪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尊者(长于己三十岁以上者。父之执友及无服亲在父行者及异爵者皆是。)长者(长于己十岁以上。在兄行者。)敌者(年上下不满十岁者。长者为稍长。少者为稍少。)少幼(少于己十岁以下者为少者。少于己二十岁以下者为幼者。)○尊长于己踰等。不敢问年。丧俟事。不特吊。○为长者粪。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拘障也。以拘障于帚前。)以箕自乡而扱之。○执箕膺揲。厥中有帚。(膺亲也。揲舌也。执箕以舌自乡。而置帚于箕中。)入户而立。倚于户侧。凡拚必由奥始。(奥西南隅)俯仰磬折。拚毋有彻。(彻动也。触动他物也。)拚前而退。聚于户内。(从前扫而却。退聚其秽于户内。)坐板排之以弃。适已实帚于箕。遂出弃之。(板秽时以手排之。适已向已也。)○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侍坐于君子。若有告者曰少间愿有复也。则左右屏而待。○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负釖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侍坐不画地。手无容不翣也。寝则坐而将命。○侍坐于尊所。敬无馀席。(先生坐一席。己坐一席。必尽其所近尊者之席端。无使有馀。)见同等不起。(不为私敬。同等后来者任其坐于下也。)烛至起。(异昼夜)食至起。(为馔变)上客起。○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从长者而上邱陵则必乡长者所视。○将
少者仪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尊者(长于己三十岁以上者。父之执友及无服亲在父行者及异爵者皆是。)长者(长于己十岁以上。在兄行者。)敌者(年上下不满十岁者。长者为稍长。少者为稍少。)少幼(少于己十岁以下者为少者。少于己二十岁以下者为幼者。)○尊长于己踰等。不敢问年。丧俟事。不特吊。○为长者粪。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拘障也。以拘障于帚前。)以箕自乡而扱之。○执箕膺揲。厥中有帚。(膺亲也。揲舌也。执箕以舌自乡。而置帚于箕中。)入户而立。倚于户侧。凡拚必由奥始。(奥西南隅)俯仰磬折。拚毋有彻。(彻动也。触动他物也。)拚前而退。聚于户内。(从前扫而却。退聚其秽于户内。)坐板排之以弃。适已实帚于箕。遂出弃之。(板秽时以手排之。适已向已也。)○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侍坐于君子。若有告者曰少间愿有复也。则左右屏而待。○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负釖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侍坐不画地。手无容不翣也。寝则坐而将命。○侍坐于尊所。敬无馀席。(先生坐一席。己坐一席。必尽其所近尊者之席端。无使有馀。)见同等不起。(不为私敬。同等后来者任其坐于下也。)烛至起。(异昼夜)食至起。(为馔变)上客起。○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从长者而上邱陵则必乡长者所视。○将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91H 页
即席。容无怍。(此谓弟子讲问初来之法。)两手抠衣去齐尺。○抠衣趋隅。必慎唯诺。○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先生乃坐。出入恭敬。如见宾客。危坐向师。颜色无怍。(怍变其容貌)○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
从宜
礼从宜。(宜谓事之所宜。若男女授受不亲礼。而祭与丧则相授之类。)○贫者不以货财为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不踰节。(礼有常度。不为佞媚以求悦于人也。)○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害于义则不可从也。(孔子麻冕从众。拜下违众之类是也。)
范氏曰众人之所为。君子酌焉。或从或违。唯其是而已。以众为公义。举从之非也。以众为流俗。而举违之非也。
尹氏曰圣人处世。非有意于从违。合义而已。
辅氏曰君子之于世俗。或从或违。无适无莫。一于义而已。以是而违俗则人亦不得为异也。
赵氏曰制度节文之细。犹可以随时。至于系乎三纲五常者。万世而不容易。
杂记
登城不指。城上不呼。○将适舍。求毋固。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入户奉扃。视瞻毋回。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离坐离立。毋往参。离立者不出中间。(离两也。参与之为三也。皆为干人私也。)
从宜
礼从宜。(宜谓事之所宜。若男女授受不亲礼。而祭与丧则相授之类。)○贫者不以货财为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不踰节。(礼有常度。不为佞媚以求悦于人也。)○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害于义则不可从也。(孔子麻冕从众。拜下违众之类是也。)
范氏曰众人之所为。君子酌焉。或从或违。唯其是而已。以众为公义。举从之非也。以众为流俗。而举违之非也。
尹氏曰圣人处世。非有意于从违。合义而已。
辅氏曰君子之于世俗。或从或违。无适无莫。一于义而已。以是而违俗则人亦不得为异也。
赵氏曰制度节文之细。犹可以随时。至于系乎三纲五常者。万世而不容易。
杂记
登城不指。城上不呼。○将适舍。求毋固。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入户奉扃。视瞻毋回。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离坐离立。毋往参。离立者不出中间。(离两也。参与之为三也。皆为干人私也。)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91L 页
○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布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此平常布席。若礼席则或不然矣。)○未有烛而后至者则以在者告。道瞽亦然。○后至就席。狭坐则起。(狭坐之人。见后至者则当起。)○父有服。宫中不与于乐。母有服。声闻焉。不举乐。妻有服。不举乐于其侧。大功将至辟琴瑟。小功至不绝乐。○望柩不歌。入临不翔。(哀伤之无容)适墓不歌。(非乐所)哭日不歌。(哀未忘也)执绋不笑。临乐不叹。临祭不惰。(为无神也)○里有殡。不巷歌。
追辑(编后所录。盖朴文纯先生手笔。先生似以是编奉质于文纯而有此也。)
通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容貌○侍燕于君子。毋为口容。○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不戏谑。
视○目不视恶色。○不正之书。非礼之色。未尝一接于目。○凡视上于面则傲。下于带则忧。倾则奸。
听○耳不听淫声。○市井里巷之语。郑卫之音。未尝一经于耳。
追辑(编后所录。盖朴文纯先生手笔。先生似以是编奉质于文纯而有此也。)
通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容貌○侍燕于君子。毋为口容。○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不戏谑。
视○目不视恶色。○不正之书。非礼之色。未尝一接于目。○凡视上于面则傲。下于带则忧。倾则奸。
听○耳不听淫声。○市井里巷之语。郑卫之音。未尝一经于耳。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92H 页
步趋○趋进翼如也。
拜揖○揖所与立。左右手。
言语○其言也讱。
杂记○坐在阳则贵左。在阴则贵右。
布席正向之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拜揖○揖所与立。左右手。
言语○其言也讱。
杂记○坐在阳则贵左。在阴则贵右。
布席正向之图
삽화 새창열기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92L 页
夙兴夜寐箴(南塘陈氏柏)○鸡鸣而寤。思虑渐驰。盍于其间。澹以整之。或省旧愆。或䌷新得。次第条理。瞭然默识。(右言夙寤)本既立矣。昧爽乃兴。盥栉衣冠。端坐敛形。提掇此心。皦如出日。严肃整齐。虚明静一。(右言晨兴)乃启方册。对越圣贤。夫子在坐。颜曾后先。圣师所言。亲切敬听。弟子问辨。反覆参订。(右言读书)事至斯应。即验于为。明命赫然。常目在之。事应既已。我则如故。方寸湛然。凝神息虑。(右言应事)动静循环。惟心是鉴。静存动察。勿贰勿参。读书之馀。间以游泳。发舒精神。休养情性。(右言日乾)日暮人倦。昏气易乘。斋庄正齐。振拔精明。夜久斯寝。齐手敛足。不作思惟。心神归宿。(右言夕惕)养以夜气。贞则复元。念玆在玆。日夕乾乾。(右兼夙夜而言)
敬斋箴(朱先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潜心以居。对越上帝。(此言静无违)足容必重。手容必恭。择地而蹈。折旋蚁封。(蚁封蚁蛭也。言能折旋于狭小之地也。○此言动无违。)出门如宾。承事如祭。战战兢兢。罔敢或易。(此言表之正)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洞洞属属。罔敢或轻。(此言里之正)不东以西。不南以北。当事而存。靡佗其适。(此言心之正而达于事。)弗贰以二。弗参以三。惟心惟一。万变是鉴。(此言事之主一而本于心。)从事于斯。是曰持敬。动静弗违。表里交正。(此总结上文)须臾有间。私欲万端。不火而热。不冰而寒。(须臾以时言。○此言心不能无适之意。)毫釐有差。天壤易处。三纲既沦。九法亦斁。(毫釐以事言。○此言事不能主一之病。)于乎小子。念哉敬哉。
敬斋箴(朱先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潜心以居。对越上帝。(此言静无违)足容必重。手容必恭。择地而蹈。折旋蚁封。(蚁封蚁蛭也。言能折旋于狭小之地也。○此言动无违。)出门如宾。承事如祭。战战兢兢。罔敢或易。(此言表之正)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洞洞属属。罔敢或轻。(此言里之正)不东以西。不南以北。当事而存。靡佗其适。(此言心之正而达于事。)弗贰以二。弗参以三。惟心惟一。万变是鉴。(此言事之主一而本于心。)从事于斯。是曰持敬。动静弗违。表里交正。(此总结上文)须臾有间。私欲万端。不火而热。不冰而寒。(须臾以时言。○此言心不能无适之意。)毫釐有差。天壤易处。三纲既沦。九法亦斁。(毫釐以事言。○此言事不能主一之病。)于乎小子。念哉敬哉。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93H 页
墨卿司戒。敢告灵台(此总结一篇)
霞谷集卷十九
[纪年]
霞谷集卷十九
[纪年]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93L 页
唐虞纪年
尧年十六。以唐侯为天子。在位七十年。试舜三载。老不听政。(舜摄)二十八载乃崩。(百一年寿百十七。)末年有洪水。使鲧治之。九载绩用不成。
舜生三十徵用。三十在位。(历试三年。居摄二十八年。通三十年。一云并服丧二年凡三十二年。)五十载乃崩。(在位三十三载。老不听政。禹摄十七年。寿百十。或云十二)
居摄初。在玑衡。堙类班瑞。 巡守柴望朝觐。 五载一巡。 恤钦象形。 流共工。 放驩兜。 殛鲧。窜三苗。 举十六相。尧时水灾。至舜摄位。害犹未息。故曰降水儆予。命禹治之九年。禹作九州。九山刊旅涤源。九泽既陂。六府孔修。成赋中邦。弼成五服。○禹贡。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即前窜三苗之君)
治水后。禹曰荒度土功。至于五千。外薄四海。各迪有功。
即位。肇变九州为十二州。封十二山。浚川。○咨十二牧。新命六官。三载考绩黜陟。五载一巡。(即禹治水后也。即位前后不可必定。)○苗顽不工。帝念哉。帝曰皋陶方施象刑惟明。(三苗居旧都者犹不工也。)
禹摄。有苗弗率命。(皋陶治犹不率也。)禹征之。苗民逆命。班师。帝诞敷文德。七旬有苗格。○分北三苗。
禹尧老舜摄。代鲧治水。 舜即位。以司空宅百揆。三十三载 舜老。居摄十七年(舜崩)乃即位。
虞书纪年
尧年十六。以唐侯为天子。在位七十年。试舜三载。老不听政。(舜摄)二十八载乃崩。(百一年寿百十七。)末年有洪水。使鲧治之。九载绩用不成。
舜生三十徵用。三十在位。(历试三年。居摄二十八年。通三十年。一云并服丧二年凡三十二年。)五十载乃崩。(在位三十三载。老不听政。禹摄十七年。寿百十。或云十二)
居摄初。在玑衡。堙类班瑞。 巡守柴望朝觐。 五载一巡。 恤钦象形。 流共工。 放驩兜。 殛鲧。窜三苗。 举十六相。尧时水灾。至舜摄位。害犹未息。故曰降水儆予。命禹治之九年。禹作九州。九山刊旅涤源。九泽既陂。六府孔修。成赋中邦。弼成五服。○禹贡。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即前窜三苗之君)
治水后。禹曰荒度土功。至于五千。外薄四海。各迪有功。
即位。肇变九州为十二州。封十二山。浚川。○咨十二牧。新命六官。三载考绩黜陟。五载一巡。(即禹治水后也。即位前后不可必定。)○苗顽不工。帝念哉。帝曰皋陶方施象刑惟明。(三苗居旧都者犹不工也。)
禹摄。有苗弗率命。(皋陶治犹不率也。)禹征之。苗民逆命。班师。帝诞敷文德。七旬有苗格。○分北三苗。
禹尧老舜摄。代鲧治水。 舜即位。以司空宅百揆。三十三载 舜老。居摄十七年(舜崩)乃即位。
虞书纪年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94H 页
尧己丑生。或戊子生。(孔氏以十六与七十载。叠数而为言。若然则为癸卯年即位。为戊子生。元年)甲辰十六即位。在位七十载。
癸丑
甲寅试舜三载。
乙卯
丙辰(舜元)老不听政。
癸未(舜二十八载)崩。寿百十五岁。(或百十六)
在位通计一百年。(书传谓通计一百一年。以试舜一岁叠数之剩一年为误也。韩文谓在位九十八年。以试舜三载不计数为非也。出皇甫氏 ○孟子舜相尧二十有八载尧崩。寿百十八岁云。若如此则丙戌生。以此推之当为十九岁即位。)
舜甲申生。
癸丑生三十徵庸。
甲寅 历试。
乙卯 三年。
(元年)丙辰居摄二十八年。
癸未尧崩。
丙辰
丁巳(禹元)禅禹。
癸酉(禹十七年)崩。(尧崩后三十三年禅禹。十七年五十载陟方乃死。)寿百十岁。
在位通计八十年。内为七十八年。(孟子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
癸丑
甲寅试舜三载。
乙卯
丙辰(舜元)老不听政。
癸未(舜二十八载)崩。寿百十五岁。(或百十六)
在位通计一百年。(书传谓通计一百一年。以试舜一岁叠数之剩一年为误也。韩文谓在位九十八年。以试舜三载不计数为非也。出皇甫氏 ○孟子舜相尧二十有八载尧崩。寿百十八岁云。若如此则丙戌生。以此推之当为十九岁即位。)
舜甲申生。
癸丑生三十徵庸。
甲寅 历试。
乙卯 三年。
(元年)丙辰居摄二十八年。
癸未尧崩。
丙辰
丁巳(禹元)禅禹。
癸酉(禹十七年)崩。(尧崩后三十三年禅禹。十七年五十载陟方乃死。)寿百十岁。
在位通计八十年。内为七十八年。(孟子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94L 页
自尧元年甲辰。
至乙卯尧禅舜七十二载。
至舜(丙辰元)二十八年(癸未)尧崩。百年。
至舜六十一年丙辰舜禅禹。
至禹(丁巳元)十七年(癸酉)舜崩。百五十年。
霞谷集卷十九
[年表]
至乙卯尧禅舜七十二载。
至舜(丙辰元)二十八年(癸未)尧崩。百年。
至舜六十一年丙辰舜禅禹。
至禹(丁巳元)十七年(癸酉)舜崩。百五十年。
霞谷集卷十九
[年表]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95H 页
自周武王至成康年表(泰誓汉历志。證引周语伶州鸠说。)
武王师初发。以殷十一月戊子。(二十八日)日在析木箕七度。(亥月也)是为十二年戊寅冬。周十二月。后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合辰在斗前一度。(斗柄也)殷十二月。周正月。(子月也)
十三年己卯春一月辛卯朔也。
(子)二日壬辰。
三日癸巳。武王始发行。
十六日丙午还师。
二十八日戊午。师渡孟津。(去周九百里)
明日己未晦冬至。(小)
二月朔日庚申。
(丑)四日癸亥。至牧野夜阵。
五日甲子昧爽而合。
己丑晦大寒中。(大)
闰月明日庚寅朔。(小)
三月朔己未。
(寅)四月己丑朔。
甲辰望。
庚戌燎云云。
武王后七年崩。(丙戌岁)
武王师初发。以殷十一月戊子。(二十八日)日在析木箕七度。(亥月也)是为十二年戊寅冬。周十二月。后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合辰在斗前一度。(斗柄也)殷十二月。周正月。(子月也)
十三年己卯春一月辛卯朔也。
(子)二日壬辰。
三日癸巳。武王始发行。
十六日丙午还师。
二十八日戊午。师渡孟津。(去周九百里)
明日己未晦冬至。(小)
二月朔日庚申。
(丑)四日癸亥。至牧野夜阵。
五日甲子昧爽而合。
己丑晦大寒中。(大)
闰月明日庚寅朔。(小)
三月朔己未。
(寅)四月己丑朔。
甲辰望。
庚戌燎云云。
武王后七年崩。(丙戌岁)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95L 页
周公摄政五年正月丁巳朔旦冬至。辛卯岁。
后二年周公七年。复子明辟。(癸巳岁)
二月乙亥朔。
庚寅望。
三月甲辰朔。
三日丙午。(召诰云云)
十二月戊辰晦。周公以反政。
洛诰戊辰。王新邑烝祭。周公受命惟七年云云。
成王元年甲午正月己巳朔。(命伯禽)
三十年四月庚戌朔。
十五日甲子顾命云云。
翌日乙丑崩。
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
三日庚午毕命云云。
霞谷集卷十九
[纪年]
后二年周公七年。复子明辟。(癸巳岁)
二月乙亥朔。
庚寅望。
三月甲辰朔。
三日丙午。(召诰云云)
十二月戊辰晦。周公以反政。
洛诰戊辰。王新邑烝祭。周公受命惟七年云云。
成王元年甲午正月己巳朔。(命伯禽)
三十年四月庚戌朔。
十五日甲子顾命云云。
翌日乙丑崩。
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
三日庚午毕命云云。
霞谷集卷十九
[纪年]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96H 页
夫子纪年
周鲁
(灵王)廿年己酉(襄公)二十一年(十一月无庚子)公羊传是岁十有一月(戌月)庚子孔子生(谷梁同)
庚戌二十二(会于沙随 十一月无庚子)史记是岁孔子生
辛亥二十三(晋杀栾盈。臧孙仡奔邾。)二岁(左氏昭二十四癸未孟僖子卒。传注贾逵云是年孔子时年三十五矣。从己酉岁。)
壬子二十四三
癸丑二十五(齐崔杼杀庄公。)四
甲寅二十六(齐景公元。吴馀祭元。)五
乙卯二十七六
丙辰二十八(齐庆封来奔。灵王崩。)七
(景王)元丁巳二十九(景王元。吴札来聘。季札观周 出年表)八
戊午三十(郑杀良霄。)九
己未三十一(襄公薨。 子野卒。仲孙羯卒)十岁
庚申(昭公)元年十一
辛酉二(楚灵王元。)十二
壬戌三十三
癸亥四十四
甲子五(舍中军。)十五岁
乙丑六十六
周鲁
(灵王)廿年己酉(襄公)二十一年(十一月无庚子)公羊传是岁十有一月(戌月)庚子孔子生(谷梁同)
庚戌二十二(会于沙随 十一月无庚子)史记是岁孔子生
辛亥二十三(晋杀栾盈。臧孙仡奔邾。)二岁(左氏昭二十四癸未孟僖子卒。传注贾逵云是年孔子时年三十五矣。从己酉岁。)
壬子二十四三
癸丑二十五(齐崔杼杀庄公。)四
甲寅二十六(齐景公元。吴馀祭元。)五
乙卯二十七六
丙辰二十八(齐庆封来奔。灵王崩。)七
(景王)元丁巳二十九(景王元。吴札来聘。季札观周 出年表)八
戊午三十(郑杀良霄。)九
己未三十一(襄公薨。 子野卒。仲孙羯卒)十岁
庚申(昭公)元年十一
辛酉二(楚灵王元。)十二
壬戌三十三
癸亥四十四
甲子五(舍中军。)十五岁
乙丑六十六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96L 页
(十)丙寅七(公如楚 季孙叔卒)十七(及长尝为委吏。为司职吏。)
丁卯八(卫灵公元)十八(史记以孟僖子病不能相礼。故遂以属孔子。为是年事非也。)
戊辰九十九(是后又适周。见老子问礼返鲁。)
己巳十(晋平公卒)二十岁
庚午十一(晋昭公元)二十一
辛未十二二十二
壬申十三(楚灵王弑)二十三
癸酉十四(楚平王元)二十四
甲戌十五二十五岁
乙亥十六(晋昭公卒。吴子僚元。)二十六
(二十)丙子十七(剡子来朝。晋顷公元)二十七
丁丑十八二十八
戊寅十九(许悼公弑)二十九
己卯二十(齐顷公与晏子入鲁问礼。)三十岁(齐景公入鲁问礼云云。)
庚辰二十一三十一
(二十五)辛巳二十二(景王崩。王室乱。 立敬王。)三十二
(敬王)元壬午二十三(敬王元年居狄泉。)三十三
癸未二十四(仲孙貜卒)三十四(左传孟僖子将死。属孔子其子。在是年 左注黄氏云孔子时年三十五。从己酉。)
甲申二十五(公孙于齐)三十五岁(鲁乱。适齐为高昭子家臣。通乎景公。有闻韶问政二事。)
乙酉二十六(天王入于成周公居郓)三十六
丁卯八(卫灵公元)十八(史记以孟僖子病不能相礼。故遂以属孔子。为是年事非也。)
戊辰九十九(是后又适周。见老子问礼返鲁。)
己巳十(晋平公卒)二十岁
庚午十一(晋昭公元)二十一
辛未十二二十二
壬申十三(楚灵王弑)二十三
癸酉十四(楚平王元)二十四
甲戌十五二十五岁
乙亥十六(晋昭公卒。吴子僚元。)二十六
(二十)丙子十七(剡子来朝。晋顷公元)二十七
丁丑十八二十八
戊寅十九(许悼公弑)二十九
己卯二十(齐顷公与晏子入鲁问礼。)三十岁(齐景公入鲁问礼云云。)
庚辰二十一三十一
(二十五)辛巳二十二(景王崩。王室乱。 立敬王。)三十二
(敬王)元壬午二十三(敬王元年居狄泉。)三十三
癸未二十四(仲孙貜卒)三十四(左传孟僖子将死。属孔子其子。在是年 左注黄氏云孔子时年三十五。从己酉。)
甲申二十五(公孙于齐)三十五岁(鲁乱。适齐为高昭子家臣。通乎景公。有闻韶问政二事。)
乙酉二十六(天王入于成周公居郓)三十六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97H 页
丙戌二十七(楚昭王元吴君僚弑)三十七
丁亥二十八(吴阖庐元公次乾侯)三十八
戊子二十九三十九
己丑三十四十岁
庚寅三十一(晋定公元)四十一(景公欲封不可十)辛卯三十二(公薨于乾侯)四十二(反鲁。景公不能用。遂行反鲁。有季孟吾老之语。)
壬辰(定公)元四十三(时季氏强僭。阳虎专政。孔子不仕过。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
癸巳二四十四
甲午三四十五岁
乙未四(吴入郢)四十六
丙申五(季孙如意卒。阳虎执季桓子盟。)四十七
丁酉六(王子朝作乱。王奔晋。)四十八
戊戌七(晋入王)四十九
己亥八(从祀先公。 阳虎作乱。盗窃宝玉大弓。)五十岁
庚子九(得宝玉大弓。阳虎出奔。)五十一(公山不狃以费叛召孔子。欲往卒不行。有祭子路东周语 为中都宰。一年四方则之。遂为司空。 为大司寇二十)辛丑十(夏会齐侯夹谷。)五十二(相定公会齐侯夹谷。)
壬寅十一五十三
癸卯十二(夏率师堕郈堕费。鲁世家春秋同 十二月公围成。齐归女乐。孔子行。鲁世家年表同)五十四(堕。三都 摄相事。诛少正卯。十月子行。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遂行适卫。 史世家以为在十三十四年非也。堕都十三年。归女乐十四年。 以下文去鲁十四岁反鲁观之。尤證。若十四年去鲁。则其间不满十三岁。且在卫居陈迁蔡岁年。一切皆错。)
丁亥二十八(吴阖庐元公次乾侯)三十八
戊子二十九三十九
己丑三十四十岁
庚寅三十一(晋定公元)四十一(景公欲封不可十)辛卯三十二(公薨于乾侯)四十二(反鲁。景公不能用。遂行反鲁。有季孟吾老之语。)
壬辰(定公)元四十三(时季氏强僭。阳虎专政。孔子不仕过。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
癸巳二四十四
甲午三四十五岁
乙未四(吴入郢)四十六
丙申五(季孙如意卒。阳虎执季桓子盟。)四十七
丁酉六(王子朝作乱。王奔晋。)四十八
戊戌七(晋入王)四十九
己亥八(从祀先公。 阳虎作乱。盗窃宝玉大弓。)五十岁
庚子九(得宝玉大弓。阳虎出奔。)五十一(公山不狃以费叛召孔子。欲往卒不行。有祭子路东周语 为中都宰。一年四方则之。遂为司空。 为大司寇二十)辛丑十(夏会齐侯夹谷。)五十二(相定公会齐侯夹谷。)
壬寅十一五十三
癸卯十二(夏率师堕郈堕费。鲁世家春秋同 十二月公围成。齐归女乐。孔子行。鲁世家年表同)五十四(堕。三都 摄相事。诛少正卯。十月子行。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遂行适卫。 史世家以为在十三十四年非也。堕都十三年。归女乐十四年。 以下文去鲁十四岁反鲁观之。尤證。若十四年去鲁。则其间不满十三岁。且在卫居陈迁蔡岁年。一切皆错。)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97L 页
甲辰十三(晋赵鞅叛。 归于晋。晋荀寅士吉射叛。孔子适卫。灵公)五十五岁(在卫主颜浊邹。居十月去卫过匡将适陈畏匡。有颜渊后及文王既没之语。过蒲月馀)
乙巳十四(于越败吴于携李。卫世子蒯聩出奔宋。适陈 湣公 郑子产卒)五十六(反卫主蘧伯玉。 见南子。有矢子路及未见好德之语。去卫月馀去卫过曹。)
丙午十五(定公薨。吴夫差元)五十七(过曹过宋 桓魋欲杀之。有天生德语及微服过宋之事。 适郑。遂至陈 主司城贞子 适陈当在十五年。年表谓在十四年非也。过宋当在十五年。适陈之际。年表谓在哀三年非也。)
丁未(哀公)元五十八(在陈)
戊申二(卫灵公卒晋赵鞅纳蒯聩于戚。)五十九(在陈遂适卫。灵公不能用。遂行。有三年有成之语。 晋佛肸召。欲往不果。有答子路坚白语及荷蒉过门事。将西见赵简子。至河而反。反卫又主蘧伯玉。 灵公问陈。不对遂行。复如陈 朱子曰绝粮当在此。)
己酉三(卫出公元季孙斯卒)六十岁(在陈季桓子卒。康子召冉求。有归欤之叹)
庚戌四六十一(自陈如蔡三十)辛亥五(齐景公卒)六十二(在蔡 颜渊死)
壬子六(齐晏孺子元弑。吴伐陈。秋楚昭王卒。)六十三(自蔡如叶 有叶公问答。子路不对。沮溺荷筱丈人等事。 反蔡围陈蔡 楚昭王救陈军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使人聘。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发徒围之。绝粮有愠见及告子贡一贯语。 之楚。楚昭王兴师迎之。欲封不可。是秋楚昭王卒于城父。自楚反卫 有接舆之歌)
癸丑七(齐悼公元。楚惠王元。公会吴于鄫)六十四(在)
乙巳十四(于越败吴于携李。卫世子蒯聩出奔宋。适陈 湣公 郑子产卒)五十六(反卫主蘧伯玉。 见南子。有矢子路及未见好德之语。去卫月馀去卫过曹。)
丙午十五(定公薨。吴夫差元)五十七(过曹过宋 桓魋欲杀之。有天生德语及微服过宋之事。 适郑。遂至陈 主司城贞子 适陈当在十五年。年表谓在十四年非也。过宋当在十五年。适陈之际。年表谓在哀三年非也。)
丁未(哀公)元五十八(在陈)
戊申二(卫灵公卒晋赵鞅纳蒯聩于戚。)五十九(在陈遂适卫。灵公不能用。遂行。有三年有成之语。 晋佛肸召。欲往不果。有答子路坚白语及荷蒉过门事。将西见赵简子。至河而反。反卫又主蘧伯玉。 灵公问陈。不对遂行。复如陈 朱子曰绝粮当在此。)
己酉三(卫出公元季孙斯卒)六十岁(在陈季桓子卒。康子召冉求。有归欤之叹)
庚戌四六十一(自陈如蔡三十)辛亥五(齐景公卒)六十二(在蔡 颜渊死)
壬子六(齐晏孺子元弑。吴伐陈。秋楚昭王卒。)六十三(自蔡如叶 有叶公问答。子路不对。沮溺荷筱丈人等事。 反蔡围陈蔡 楚昭王救陈军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使人聘。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发徒围之。绝粮有愠见及告子贡一贯语。 之楚。楚昭王兴师迎之。欲封不可。是秋楚昭王卒于城父。自楚反卫 有接舆之歌)
癸丑七(齐悼公元。楚惠王元。公会吴于鄫)六十四(在)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98H 页
甲寅八(吴伐我宋灭曹)六十五岁(在。 史世家六年壬子曰自楚反卫。是下又有阙遗 陈世家六年曰孔子在陈。初末未分)
乙卯九六十六(在。 年表十年谓自陈来卫。卫世家亦十年自陈入卫反卫事。其说不同。然则自壬子乙卯三四年间。在卫在陈未能辨。然疑犹往来陈蔡间。未在卫也。)
丙辰十(公会吴伐齐楚伐陈吴救陈自陈来卫 卫世家同)六十七(在卫。卫君辄欲得孔子为政。有鲁卫兄弟及答子贡夷齐子路正名之语。)
丁巳十一(齐简公元春齐书伐我孔子归鲁 左传鲁卫世家同)六十八(归鲁。 冉求为季氏将。与齐战有功。康子乃召孔子。以币迎之。孔子归鲁去鲁凡十四岁而反。有对哀公及康子语。)
戊午十二(用田赋公会吴于橐皋)六十九(鲁终不能用。孔子亦不求仕。 鲤死。 乃叙书传礼记。有杞宋损益从周等语。)
己未十三(会于黄池于越入吴)七十岁(删诗正乐 有语太师及乐正之语。 序易 有假我数年之语。)
庚申十四(春西将获麟。陈恒弑简公。仲孙何忌卒。)七十一(西狩获麟 有莫我知之叹。 作春秋 有知我罪我等语。有请讨陈恒事。四十)辛酉十五(齐平公元卫世子入子路死)七十二(子路死于卫。)
壬戌十六(卫侯辄来奔。四月己丑孔某卒。)七十三(四月乙丑卒 葬鲁城北泗上。)
霞谷集卷十九
[纪世]
乙卯九六十六(在。 年表十年谓自陈来卫。卫世家亦十年自陈入卫反卫事。其说不同。然则自壬子乙卯三四年间。在卫在陈未能辨。然疑犹往来陈蔡间。未在卫也。)
丙辰十(公会吴伐齐楚伐陈吴救陈自陈来卫 卫世家同)六十七(在卫。卫君辄欲得孔子为政。有鲁卫兄弟及答子贡夷齐子路正名之语。)
丁巳十一(齐简公元春齐书伐我孔子归鲁 左传鲁卫世家同)六十八(归鲁。 冉求为季氏将。与齐战有功。康子乃召孔子。以币迎之。孔子归鲁去鲁凡十四岁而反。有对哀公及康子语。)
戊午十二(用田赋公会吴于橐皋)六十九(鲁终不能用。孔子亦不求仕。 鲤死。 乃叙书传礼记。有杞宋损益从周等语。)
己未十三(会于黄池于越入吴)七十岁(删诗正乐 有语太师及乐正之语。 序易 有假我数年之语。)
庚申十四(春西将获麟。陈恒弑简公。仲孙何忌卒。)七十一(西狩获麟 有莫我知之叹。 作春秋 有知我罪我等语。有请讨陈恒事。四十)辛酉十五(齐平公元卫世子入子路死)七十二(子路死于卫。)
壬戌十六(卫侯辄来奔。四月己丑孔某卒。)七十三(四月乙丑卒 葬鲁城北泗上。)
霞谷集卷十九
[纪世]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98L 页
思孟纪世
战国纪年史记年表附世家通鉴 竹书考正(在下)
庚申(周敬王三十九年。哀公十四年)获麟春秋终
辛酉
壬戌四十一年(哀十六年)孔子卒
癸亥
甲子四十三年崩(元王乙丑元)
癸酉(贞定王元哀二十七卒)左传终左传终(在春秋后十三年)
甲戌(二鲁悼公元)
甲申(十二赵襄子)
戊子(十六三家败智伯于晋阳左氏末言赵襄子由是惎智伯而遂丧之。外传亦言五年乃有晋阳之乱。是在悼之十五戊子。在春秋后二十八年。○襄子卒谥。在春秋五十六年。)
甲午(二十二)
辛丑(考王元)乙未(纪年○盖魏文侯元年。春秋后三十五年。子夏于文侯初年。年为六十二也。)
甲辰(四)
甲寅(十四)
丙辰(威烈王元赵襄子卒云三十三年与左传不同)
丁巳(二谓魏文侯斯元年世家文侯受子夏经艺。)子夏(春秋后五十七年)
甲子(九)
乙丑(十鲁穆公元世家谓壬申元。年表谓甲戌元。误)子思(春秋后六十五年 壬申则七十二年也)
甲戌(十九谓魏文侯十八年子贡。式段干木。八年)
战国纪年史记年表附世家通鉴 竹书考正(在下)
庚申(周敬王三十九年。哀公十四年)获麟春秋终
辛酉
壬戌四十一年(哀十六年)孔子卒
癸亥
甲子四十三年崩(元王乙丑元)
癸酉(贞定王元哀二十七卒)左传终左传终(在春秋后十三年)
甲戌(二鲁悼公元)
甲申(十二赵襄子)
戊子(十六三家败智伯于晋阳左氏末言赵襄子由是惎智伯而遂丧之。外传亦言五年乃有晋阳之乱。是在悼之十五戊子。在春秋后二十八年。○襄子卒谥。在春秋五十六年。)
甲午(二十二)
辛丑(考王元)乙未(纪年○盖魏文侯元年。春秋后三十五年。子夏于文侯初年。年为六十二也。)
甲辰(四)
甲寅(十四)
丙辰(威烈王元赵襄子卒云三十三年与左传不同)
丁巳(二谓魏文侯斯元年世家文侯受子夏经艺。)子夏(春秋后五十七年)
甲子(九)
乙丑(十鲁穆公元世家谓壬申元。年表谓甲戌元。误)子思(春秋后六十五年 壬申则七十二年也)
甲戌(十九谓魏文侯十八年子贡。式段干木。八年)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99H 页
戊寅(二十三初命晋三家为侯文侯二十二年鲁十四年)纲目始此纲目春秋后至此七十八年(溪谷曰左传后至通鉴戊寅。其间不属者六十四年。纲目戊寅曰。盖自三家灭智伯至是五十一年。)
己卯(二十四崩)
庚辰(安王元)
甲申(五)甲申(纪年魏文侯卒)
甲午(十五谓魏文侯卒三十八年)乙酉(纪年魏武侯元)
乙未(十六齐田和 太公 谓魏武侯元命为侯)
丁酉(十八谓桓侯午元鲁穆公卒三十三年共公立年表三十一年误也)丁酉戊戌(纪年田侯剡立 十年弑)
己亥(二十)己亥(孟子疑或此年而卒。壬戌)
癸卯(二十四谓齐威王元)
甲辰(二十五)
乙巳(二十六)
丙午(烈王元)
戊申(纪年田桓侯午元 十九年卒)
己酉(四)己酉(山堂考谓孟子生。)
辛亥(六魏惠王元世家同)辛亥(魏惠王元年后五十二年卒竹书纪年出汲冢。盖魏史所书。其纪年当以为正。故魏惠襄之年。通鉴从之。今齐威王魏文侯以下亦用此正之。通鉴齐宣湣王年亦本诸此 也。)
癸丑(显王元)
甲寅(二)
己卯(二十四崩)
庚辰(安王元)
甲申(五)甲申(纪年魏文侯卒)
甲午(十五谓魏文侯卒三十八年)乙酉(纪年魏武侯元)
乙未(十六齐田和 太公 谓魏武侯元命为侯)
丁酉(十八谓桓侯午元鲁穆公卒三十三年共公立年表三十一年误也)丁酉戊戌(纪年田侯剡立 十年弑)
己亥(二十)己亥(孟子疑或此年而卒。壬戌)
癸卯(二十四谓齐威王元)
甲辰(二十五)
乙巳(二十六)
丙午(烈王元)
戊申(纪年田桓侯午元 十九年卒)
己酉(四)己酉(山堂考谓孟子生。)
辛亥(六魏惠王元世家同)辛亥(魏惠王元年后五十二年卒竹书纪年出汲冢。盖魏史所书。其纪年当以为正。故魏惠襄之年。通鉴从之。今齐威王魏文侯以下亦用此正之。通鉴齐宣湣王年亦本诸此 也。)
癸丑(显王元)
甲寅(二)
霞谷集卷十九 第 499L 页
甲子(十二然史记以齐魏会田事。为在丙寅。年表同焉。可疑。而大概史记田齐世家甚多疏略。纪年多错。年表亦疏云。但如鲁连说亦以烈王辛亥时朝周以威王云。然此则只出传闻之讹。史记正纪本无。其以为威王时者非也。)
丁卯(十五)丁卯(纪年谓齐威王元 凡二十二年)
甲戌(二十二)
乙亥(二十三纲目魏贬号为侯 书初子思)
己卯(二十七谓齐宣王元世家同)
庚辰(二十八魏太子庞涓死申虏于齐惠王三十年世家同)庚辰(纪年齐威王十四年伐梁战马陵。齐威此时未称王。故国策称田侯。)
甲申(三十二)
乙酉(三十三魏惠王三十五年孟子来世家是年卑礼厚币。孟子至梁。)乙酉(通鉴孟子至魏。孟子时年三十七耶。 春秋后百四十五年)
丙戌(三十四谓魏惠王三十六年卒世家同)
丁亥(三十五谓魏襄王元齐魏会以相王世家同)丁亥(通鉴魏惠王后一年。据纪年三十六年改元云。 齐威相王 齐威王二十一年)
戊子(三十六苏秦合从)
己丑(三十七)己丑(通鉴齐宣王元史记以宣王元年。为在于己卯岁。是则在庚辰。威王战马陵岁之前也。岂非误也。通鉴则以其马陵之战。为威王时。亦以纪年也。)
癸巳(四十一宋君偃元 前年逐君自立)
甲午(四十二)
丙申(四十四)
丁酉(四十五谓齐宣王十九年卒世家宣王十八年。谓喜文学游说之士。邹衍之徒为上大夫。稷下学士数千人。)
戊戌(四十六谓齐湣王元世家同鲁平公元。世家乙巳元。年表丁未元全误)
辛丑(慎靓王元燕王哙元世家是时六国皆称王)
丁卯(十五)丁卯(纪年谓齐威王元 凡二十二年)
甲戌(二十二)
乙亥(二十三纲目魏贬号为侯 书初子思)
己卯(二十七谓齐宣王元世家同)
庚辰(二十八魏太子庞涓死申虏于齐惠王三十年世家同)庚辰(纪年齐威王十四年伐梁战马陵。齐威此时未称王。故国策称田侯。)
甲申(三十二)
乙酉(三十三魏惠王三十五年孟子来世家是年卑礼厚币。孟子至梁。)乙酉(通鉴孟子至魏。孟子时年三十七耶。 春秋后百四十五年)
丙戌(三十四谓魏惠王三十六年卒世家同)
丁亥(三十五谓魏襄王元齐魏会以相王世家同)丁亥(通鉴魏惠王后一年。据纪年三十六年改元云。 齐威相王 齐威王二十一年)
戊子(三十六苏秦合从)
己丑(三十七)己丑(通鉴齐宣王元史记以宣王元年。为在于己卯岁。是则在庚辰。威王战马陵岁之前也。岂非误也。通鉴则以其马陵之战。为威王时。亦以纪年也。)
癸巳(四十一宋君偃元 前年逐君自立)
甲午(四十二)
丙申(四十四)
丁酉(四十五谓齐宣王十九年卒世家宣王十八年。谓喜文学游说之士。邹衍之徒为上大夫。稷下学士数千人。)
戊戌(四十六谓齐湣王元世家同鲁平公元。世家乙巳元。年表丁未元全误)
辛丑(慎靓王元燕王哙元世家是时六国皆称王)
霞谷集卷十九 第 500H 页
壬寅(二谓齐襄王卒)壬寅(通鉴魏君罃卒 据纪年改元后十六年卒 孟子去魏适齐 宣王十四年孟子时年五十四耶)
癸卯(三谓魏哀王元宋自立为王)癸卯(通鉴魏襄王元。盖世本哀王无孟子是间丧母)
甲辰(四)
乙巳(五燕王哙让国)
丙午(六)
丁未(赧王元燕君哙相子之死。出燕年表。齐年表齐世家皆无燕世家独有之曰齐湣王谋攻子之。孟子谓伐燕不可失。因燕乱伐燕大胜云云。○赵世家武灵王立。燕公子职为燕王。)丁未(通鉴齐伐燕取之。盖据竹书及孟子。孟子去齐。通鉴齐宣王卒 十九年湣王立 春秋后百六十七年此亦本纪年与事与孟子合。孟子年六十时。)
戊申(二)戊申(通鉴齐湣王元)
己酉(三燕人立昭王过宋滕之薛鲁)
甲寅(八)
戊午(十二鲁平公卒二十一年文公立世家三十二年。年表十九年。皆误也)壬戌(竹书纪年终于魏襄王。索隐称哀王 二十年即壬戌也昭王三年丧毕。始称元年。即通二十三年云)
癸亥(十七赵封公子胜平原君纲目孔穿子高有辨)子高(孔子玄孙春秋后百八十三年)
甲子(十八)
壬申(二十六)壬申(山堂考孟子卒寿八十四春秋后百九十二年)
甲戌(二十八)
乙亥(二十九齐湣王灭宋)
丁丑(三十一齐湣王亡死凡四十年)
甲申(三十八)
癸卯(三谓魏哀王元宋自立为王)癸卯(通鉴魏襄王元。盖世本哀王无孟子是间丧母)
甲辰(四)
乙巳(五燕王哙让国)
丙午(六)
丁未(赧王元燕君哙相子之死。出燕年表。齐年表齐世家皆无燕世家独有之曰齐湣王谋攻子之。孟子谓伐燕不可失。因燕乱伐燕大胜云云。○赵世家武灵王立。燕公子职为燕王。)丁未(通鉴齐伐燕取之。盖据竹书及孟子。孟子去齐。通鉴齐宣王卒 十九年湣王立 春秋后百六十七年此亦本纪年与事与孟子合。孟子年六十时。)
戊申(二)戊申(通鉴齐湣王元)
己酉(三燕人立昭王过宋滕之薛鲁)
甲寅(八)
戊午(十二鲁平公卒二十一年文公立世家三十二年。年表十九年。皆误也)壬戌(竹书纪年终于魏襄王。索隐称哀王 二十年即壬戌也昭王三年丧毕。始称元年。即通二十三年云)
癸亥(十七赵封公子胜平原君纲目孔穿子高有辨)子高(孔子玄孙春秋后百八十三年)
甲子(十八)
壬申(二十六)壬申(山堂考孟子卒寿八十四春秋后百九十二年)
甲戌(二十八)
乙亥(二十九齐湣王灭宋)
丁丑(三十一齐湣王亡死凡四十年)
甲申(三十八)
霞谷集卷十九 第 500L 页
甲午(四十八)
辛丑(五十五秦昭王四十七年白起破赵长平)
壬寅(五十六纲目魏以孔斌为相 子顺)子顺(穿子春秋后二百二十二年)
甲辰(五十八)
乙巳(五十九年周亡秦昭五十一年是年鲁亦灭 顷公)周亡(春秋后二百二十五年)
甲寅(秦庄襄三年)
戊午(秦王政四年魏信陵君死纲目有告子顺)子顺(春秋后二百三十八年)
甲子(十)
甲戌(二十)
庚辰(二十六壬申灭韩丁丑灭赵楚并六国为皇帝。 至是灭燕齐灭六国诸年纲目少有差)
辛丑(五十五秦昭王四十七年白起破赵长平)
壬寅(五十六纲目魏以孔斌为相 子顺)子顺(穿子春秋后二百二十二年)
甲辰(五十八)
乙巳(五十九年周亡秦昭五十一年是年鲁亦灭 顷公)周亡(春秋后二百二十五年)
甲寅(秦庄襄三年)
戊午(秦王政四年魏信陵君死纲目有告子顺)子顺(春秋后二百三十八年)
甲子(十)
甲戌(二十)
庚辰(二十六壬申灭韩丁丑灭赵楚并六国为皇帝。 至是灭燕齐灭六国诸年纲目少有差)
霞谷集卷十九 第 501H 页
孟子初适梁见惠王。以至襄王。(十八年)
后至齐见宣王。数年去之。(六年)
又后历宋过滕。(薛鲁)终于邹鲁。
梁惠王篇
(记对国君之书也。首为对人君论王道者。 初梁惠王襄王。次齐宣王。 邹穆公。 滕文公。终之以鲁平公之书。皆其游事之序也。伐燕事此篇在。与齐王问答末段。公孙丑篇亦在。与齐人问答之末。正在孟子临去齐时。为宣王之世也。然则伐燕事。明为宣王之末。湣王未立之前。盖宣王之卒在是年。为是也。)
公孙丑篇
(为在齐之书也。记在齐与齐人言。及在齐时出处。致为臣以下以建德三。何可以一慢二观之。盖至是孟子方年长。其游齐之在后为可见。陈臻兼金章。盖是追记耳。)
滕文公篇
(为在宋滕之书也。去齐后过宋历滕薛。自是退而不仕。不见诸侯。记与滕子及滕人言。并及自滕以后出处。下篇陈代以下以竹书纪年考之。宣王之世。正在梁惠王之末。五十年后 孟子游梁之岁之后。而伐燕之年。乃当宣王末年。正与孟子书之事合。其先适梁后游齐无疑。史记则以惠王之世为短。而宣王之元进于其初。故其宣王之卒。虽在惠王之卒后十年。然其宣王之立则在孟子游梁之前七年也。且伐燕事又当湣王之十年。不复属宣王之世。故列传之其以游齐见宣王为先者。盖本因此而误也。盖史记纪年既误。而列传遂因以误者如此。则可见史记纪年之误无疑。)
离娄万章二篇
(论事之书也。论古今政道。圣贤出处。君子行事。)
告子尽心二篇
(论学之书也。析性善。著心体。总以明仁义之本原者也。)
前三篇自为之记者也
后至齐见宣王。数年去之。(六年)
又后历宋过滕。(薛鲁)终于邹鲁。
梁惠王篇
(记对国君之书也。首为对人君论王道者。 初梁惠王襄王。次齐宣王。 邹穆公。 滕文公。终之以鲁平公之书。皆其游事之序也。伐燕事此篇在。与齐王问答末段。公孙丑篇亦在。与齐人问答之末。正在孟子临去齐时。为宣王之世也。然则伐燕事。明为宣王之末。湣王未立之前。盖宣王之卒在是年。为是也。)
公孙丑篇
(为在齐之书也。记在齐与齐人言。及在齐时出处。致为臣以下以建德三。何可以一慢二观之。盖至是孟子方年长。其游齐之在后为可见。陈臻兼金章。盖是追记耳。)
滕文公篇
(为在宋滕之书也。去齐后过宋历滕薛。自是退而不仕。不见诸侯。记与滕子及滕人言。并及自滕以后出处。下篇陈代以下以竹书纪年考之。宣王之世。正在梁惠王之末。五十年后 孟子游梁之岁之后。而伐燕之年。乃当宣王末年。正与孟子书之事合。其先适梁后游齐无疑。史记则以惠王之世为短。而宣王之元进于其初。故其宣王之卒。虽在惠王之卒后十年。然其宣王之立则在孟子游梁之前七年也。且伐燕事又当湣王之十年。不复属宣王之世。故列传之其以游齐见宣王为先者。盖本因此而误也。盖史记纪年既误。而列传遂因以误者如此。则可见史记纪年之误无疑。)
离娄万章二篇
(论事之书也。论古今政道。圣贤出处。君子行事。)
告子尽心二篇
(论学之书也。析性善。著心体。总以明仁义之本原者也。)
前三篇自为之记者也
霞谷集卷十九 第 501L 页
后四篇别为论道者也(游梁之时。正当苏秦,公孙衍,张仪之徒游说。孟尝君及其末年始出。平原信陵后之。吴起,商鞅则在其前。孙子,田忌亦稍先于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