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x 页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劄录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66H 页
礼记
  曲礼下
执天子之器(止)士则提之。
 先曾祖考文敬公曰。上段奉者当心。提者当带。是泛说也。至此段。始分天子诸侯大夫士之等级而言奉提之礼。
立则磬折垂佩(止)臣佩委。
 郑注。君臣俛仰之节。倚谓附于身。疏曰。臣则身宜偻折。如磬之背。则所着之佩。从两边出。悬垂于前也。主谓君也。君宜直立。则佩直附倚身而不悬垂。君若重慎。折身而佩垂。则臣弥曲。故佩垂委于地。○按此与陈注说不同而似长。
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
 郑注藉藻也。裼袭。文质相变耳。有藻为文。裼见美亦文。无藻为质。袭充美(充美出玉藻。犹言掩塞其华美也。)亦质。圭璋特而袭。璧琮加束帛而裼。亦是也。疏曰。藉者藉玉之藻(音早亦作缫)也。郑氏云缫所以藉玉。以韦衣木。广袤各如其玉之大小。前后垂之。天子画以五采。诸侯三采。子男二采。卿大夫亦二采。凡执玉之时。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66L 页
若尽饰见美之时。必垂缫于两端。令垂向下。谓之有藉。当时所执之人。则去体上外服。以见在内裼衣。故云有藉者则裼也。其事质充美之时。承玉之藻。不使下垂。屈而在手。谓之无藉。当时所执之人。则掩其上服。袭盖裼衣。故谓之无藉者则袭。此谓执玉之人。朝聘行礼。或有裼时。或有袭时也。○陈氏祥道曰。玉有以缫为之藉。有以束帛为之藉。有藉者裼。无藉者袭。特施于束帛而已。聘宾袭执圭。公袭受玉。及享则宾裼。奉束帛加璧。盖聘特用玉而其礼严。享藉以帛而其礼杀。此袭裼所以不同。先儒以垂缫为有藉。屈缫为无藉。此说非也○。陆氏佃曰。无藉若圭璋特。是也。经言缫。又别言藉。则藉非缫著矣。藉若璧以帛。琮以锦之类。所谓公降袭。受玉于中堂。此无藉者之玉也。即束帛加璧裼矣。○通解朱子曰。陈氏陆氏但取郑注后说。化亦有理。然今未敢断其是非。
袍襗之属。(注)
 襗音铎。说文裤也。絮寝衣。
若开而见出(止)谓之裼也。(注)
 本疏曰。开此皮弁及中衣。左袒出其裼衣。谓之裼。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67H 页
郑注。聘礼云裼者左袒也。
窃详经文。(注)
 补注曰。此经文。指仪礼聘礼经文。
长妾。
 疏曰。熊氏云士有一妻二妾。言长妾者。当谓娣也。故郑注昏礼云娣尊侄卑。义或然也。
世妇。两媵也。(注)
 先曾祖考文敬公曰。按两媵恐是侄娣。盖侄娣之从嫁为妾而为世妇者。今以本文观之。所谓卿老。世臣家相。虽家国不同。而其义一也。所谓世妇侄娣长妾。虽尊卑有殊。而其人则一也。况熊氏以长妾为娣。则其意尤明矣。
爵禄有列(止)有诏于国。
 郑注。爵禄有列于朝。谓君不绝其祖祀。复立其族。若臧纥奔邾。立臧为矣。诏告也。谓与卿大夫。吉凶往来。相赴告。○补注曰。以注疏观之。爵禄有列于朝下。当着是于等吐。而谚读作为旀误矣。且出入有诏。只是于其往来相赴告之意。而陈注往来。出入他国云者。未莹。
若兄弟宗族(止)反告于宗后。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67L 页
郑注谓无列无诏者反告。亦谓吉凶也。宗后。宗子也。疏曰。此是出已三世。而爵禄无列于朝。吉凶不相诏告。而不仕新国者也。若宗族犹存。兄弟尚在。已有吉凶。当反告宗适。不忘本故也。○按此段。盖谓去国虽久。而爵禄有列。则吉凶往来。皆当赴告于其宗族之在朝者。虽爵禄无列于朝。而宗族犹存。则亦当反告于宗子也。观于中间一若字。可知其上下各为一事也。陈注无所辨别。殊未莹。
爵禄无列(止)从新国之法。
 郑注以故国与已无恩。疏曰。虽有宗族相告。已仕新国。而本国无列无诏。故所行礼俗。悉改从新也。然推此而言。若本国犹有列诏者。虽仕新国。犹行故俗。既云无列而从新。明有列则不从也。又若无诏而不仕新者。不得从新。既云唯兴。明不兴则不从。
己孤暴贵。不为父作谥。
 疏曰。或举武王事为难。郑答赵商曰。周道之基。隆于二王。功德由之。王迹兴焉。而凡为人父。岂能贤乎。若夏禹殷汤则不然矣。○杨梧曰。周之追王大王王季何也。当周之兴。王业基于大王王季文王。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68H 页
世世修德。至武王而有天下。武王周公。追述其德。义起斯礼。非后世追王之比也。故马氏曰德盛者可也。○权阳村曰。此与周公追王之礼不合。恐是夏殷古礼。或曰暴贵非常之贵。如以旁支入承大统。则不敢祢其所生之父。以追谥为帝王。亦通。又曰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理之正也。人子显亲之心。不以存没而有异。岂可不追加爵谥以尊之乎。此节之旨。当存疑而不可为定论也。○补注曰。此诸说论周家追王之事者。与陈注不同。陈注所谓周公亦不敢加以谥云者。终涉强解。
居丧未葬(止)读乐章。
 张子曰。礼在平日。岂尝不学。如祭礼乐章。岂必葬毕丧终乃学。盖谓切于用。故至其时。又复讲求。居丧者他书不可观。惟丧祭礼可读。若观他书。却似忘丧矣。
读是书。非肄业也。(注)
 先曾祖考文敬公曰。此言读是书而知其事。欲使临事而不失于礼也。非以为常业而肄习之也。○按吕氏说。似因古人居丧不受业而发。然朱子曰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68L 页
不受业。谓不敢作乐耳。居丧初无不得读书之文。以此观之。虽为肄业。亦无所妨矣。
龟筴。
 疏曰。谓臣之龟筴也。○先曾祖考文敬公曰。按上文曰倒筴侧龟于君前。则是龟筴亦入于公门矣。盖龟筴。所以卜吉凶。则上所谓龟筴。是卜筮之官。当吉凶之时。至君前而卜者。此所谓龟筴。是于平常之日。未有吉凶之事。而持入公门。则嫌于预谋故不入也。
席盖。
 
郑注。载丧车也。杂记曰。土輤苇席以为屋。疏曰。臣有死于公宫。可许将柩出门。不得将丧车入也。
书方衰(止)不入公门。
 按苞屦厌冠。尚不入公门。则衰之须告得入者。未详其义。疏载熊氏云上公门。谓公宫之门。此公门。谓国城之门。卿大夫之丧从外来。书方衰凶器。须告乃入。而既以此说为非。又以谓或是公之外门及百官治事之处。则视熊说。亦不甚远矣。
季孙使冉有。访田赋于仲尼。(公事不私议章注。)
 左传哀十一年。季孙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69H 页
仲尼曰。丘不识也。三发。卒曰子为国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不言也。仲尼不对。而私于冉有曰。君子之作也。度于礼。施取于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而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访焉。弗听。
厩库为次。
 林沧溪曰。厩库先于居室。非贵人贱畜之义。以下文牺赋为次之意推之。无乃牺牲亦养于厩。而库又收储粢盛。故得先于居室欤。
牛人。(凡家造祭器为先章注。)
 周礼地官之属。
牛牲之互与盆簝之类。(注)
 互周礼本注。刘音护。徐音牙。○沙溪曰。互牙古字通用。盖鸾刀以刲。盛血以盆。受肉以簝。然后陈肉于互。以授亨人。亨之。
诸侯大夫少牢。此言牺牛也。(注)
 先曾祖考文敬公曰。少牢羊豕也。○补注曰。此谓诸侯之大夫少牢。故不用牛。此言牺者牛也。即是天子大夫之事。疏本文。牺下有谓字。天子之大夫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69L 页
上。有即是二字。
无田禄者。不设祭器。
 疏曰。大夫及士有田禄者乃得造。器犹不具。唯天子大夫四命以上者得备具。若诸侯大夫。非四命无田禄。则不得造。故礼运云大夫磬乐皆具。祭器不假。非礼也。
大夫寓祭器(止)于士。
 疏曰。寓犹寄也。物不被用则生虫蠹。故寄于同官。令彼得用。不使毁败。冀还复用也。
为己(止)不轻。(注)
 
补注曰。家语颜回篇。颜回问君子。孔子曰。爱近仁。度近智。为己不重。为人不轻。君子也夫。
鞮屦。
 疏曰。鞮屦者。谓无絇饰屦也。屦以絇为饰。凶故无絇也。屦各随裳色。今素裳则屦白色也。
素簚。
 疏曰。礼人君羔幦虎犆。(犆韵会缘也。)大夫鹿幦豹犆。今此丧礼。故用白狗皮也。○先曾祖考文敬公曰。簚韵会本作幭。通作幦。诗韩奕鞟鞃浅幭。毛笺云浅虎皮。浅毛。幭覆式也。周礼注。车覆笭也。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70H 页
大夫士见于国君(止)不敢答拜。
 补注曰。此两段。朱子通解。既置之聘礼。又置之臣礼。以此观之。恐亦兼言。见本国君之礼。
同国则否。(大夫士相见章注。)
 通解朱子曰。此未有以见同国异国之辨。更详之。
주-D001非吊丧(止)不答拜者。
 按古注及陈注。皆以非吊丧。为宾不答拜。非见国君。为君不答拜。然如是释之。则文义径庭。终觉不顺。愚意此两节。皆据自己当拜者而言。盖人臣见君。勿论本国异国。君若拜之。则臣不敢抗礼答拜。即上文君若迎拜。则还辟不敢答拜是也。沧溪说亦与鄙说同。
大夫见于国君(止)大夫拜其辱。
 权阳村曰。此言异国之君。大夫士相见之事。故其下特举同国始相见以言之。○补注曰。初为大夫云云。出熊氏说。而孔疏则引聘礼以为他国。与阳村说同。但朱子于此亦以为未见同国异国之辨。又公食大夫礼,士相见礼。皆有君迎拜大夫,大夫迎拜士之节。当以朱训为正。
男女相答拜也。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70L 页
按男女之际。以相敬为主。故虽贵贱殊等。皆当答拜。此与上文君于士不答拜。而非其臣则答拜。大夫于其臣。虽贱必答拜者。其事相类。故记者牵连言之。注说岂以行礼为嫌云者。恐未然。
国君春田(止)不取麛卵。
 疏曰。春时万物产孕。不欲多伤杀。夏亦当然。卵鸟卵也。○杨梧曰。天子四时皆得围。但不合耳。若诸侯春田不围。夏秋冬皆得围。亦不合耳。○补注曰。王制云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与此异。故杨梧曰诸侯在国则全君道。来朝则全臣道。王制诸侯会王田猎之礼。曲礼诸侯在国田猎之礼。愚按王制疏。或以为天子之大夫。或以为夏殷之礼。恐皆不如杨梧说。○按杨梧说。果似最长。然礼记诸篇。非一人所记。槩是汉儒掇拾杂就者也。其间相牴牾。固非异事。王制一篇。尤驳杂。所记制度。与周礼诸经多不合。必欲强解以相通。则失之凿矣。且如诸侯田猎之礼。曲礼是一说。王制是一说。何以知其此为在国田猎之礼。彼为会王田猎之礼耶。读者通其所可通。而毋强通其所不可通可也。
君膳不祭肺。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71H 页
郑注。礼食牲则祭先。有虞氏以首。夏后氏以心。殷人以肝。周人以肺。不祭肺则不杀也。
士饮酒不乐。
 郑注不乐去琴瑟。疏曰。士平常饮酒奏乐。今凶年。犹许饮酒。但不奏乐。
君无故(止)不彻琴瑟。
 疏曰。此亦通上下而互言耳。
大夫私行出疆(止)拜而后对。
 疏曰。君劳之则拜者。大夫士通如此。○杨梧曰。言献则告可知。言告则献与不献。皆可互。备注士不献。不以卑者之物。渎尊上也非是。上节言士有献。即献之證也。
予一人。
 郑注。余予古今字。
外事曰嗣王某。
 疏曰。天子在丧未葬。自称曰小童。僖九年。在丧未葬。王曰小童是也。既葬之后未踰年。则称名称子。昭二十二年六月。葬景王。冬十月。王子猛卒是也。踰年之后三年之内。称予小子。下文云天子未除丧。曰予小子是也。三年除丧则称王。公羊文九年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71L 页
传云天子三年然后称王是也。
畛于鬼神。
 郑注。周礼大会同过山川。则大祝用事焉。
大行。(崩曰天王崩章注。)
 沙溪曰。大行通解注云始死未有谥。故以大行实称之。与此注不同。○补注曰。谥法。大行受大名。细行受小名。以此见之。则大行者始丧未有谥之称也。然汉书大行。不妨备异义。
生名之。死亦名之。
 临川吴氏曰。春秋景王崩。悼王未踰年。入于王城。不称天王而称王猛。所谓生名之也。死不称天王崩。而称王子猛卒。所谓死亦名之也。○按此与本注郑吕说有异。而文义较顺。当从之。
晋有小子侯。(注)
 左传桓七年。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小子侯。哀侯之子也。
天子有后(止)有妾。
 疏曰。周礼嫔在世妇上。又无妾之文。今此记者之言。或杂夏殷而言之。
旧说皆为殷制(止)皆臆说耳。(天子之六工章注。)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72H 页
按朱子曰。汉儒说礼制。有不合者。皆推之以为商礼。此便是没理会处。陈氏说。盖亦本此。
牟人介人。(庶邦小侯章注。)
 按春秋桓十五年经。邾人牟人葛人来朝。杜预注。三人皆附庸之世子也。介人不见于经。僖二十九年。再书介葛卢来。陈注恐或引此而误矣。
天子当依。
 陆云依本又作扆。于岂反。
春朝(止)一受之于庙。(注)
 郑注本文。春见曰朝。受挚于朝。受享于庙。生气文也。秋见曰觐。一受之于庙。杀气质也。又曰夏宗依春。冬遇依秋。疏曰。阳生之时。其气文舒而布散。故分于两处受之。阴杀之时。其气质敛。故并于一处受之。
位于内庙。(注)
 补注曰。庙字传写之误。本文作内朝。疏曰。内朝即路门外朝也。对皋门内三槐九棘之外朝。故称内也。
玉敦。(约信曰誓章注。)
 补注曰。敦音对。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72L 页
曾孙某侯某。
 按曾之言重也。礼曾祖以上。皆谓之曾祖。则曾孙以下。亦皆谓之曾孙。不独谓孙之子也。
晋平公(止)曾臣彪。(注)
 左传襄十八年。晋侯伐齐。将济河。献子(荀偃)以朱丝系玉二瑴。而祷曰齐环(灵公名)怙恃其险。负其众庶。弃好背盟。凌虐神主。曾臣彪(平公名)将率诸侯以讨焉。
既葬。见天子曰类见。
 郑注。类。象也。执皮帛。象诸侯之礼见也。疏曰。春秋之义。三年除丧之后乃见。而今云既葬者。谓天子或巡守至境。故得见天子。未葬。未定君臣。故虽天子巡守。亦不见也。
言谥曰类。
 疏曰。言谥于君而曰类者。王肃云请谥于天子。必以其实为谥。类于平生之行也。郑云使大夫行聘问之礼也。今按郑旨谓吉时。遣大夫行则曰聘。今请谥使大夫。不得曰聘。而名曰类。言类相聘而行此礼也。○陈氏祥道曰。诸侯既葬见天子。变礼也。有事于上帝。而非事天之常礼。曰类于上帝。有事于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73H 页
社稷宗庙。而非祭享之常礼。曰类于社稷宗庙。则嗣君之朝王。大夫之言谥。非朝聘之常礼。谓之类宜矣。
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
 按论语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以此观之。则寡小君云者。国人称之之辞。非夫人自称之辞。且诸侯不自称寡君。而夫人之自称寡小君。亦甚不伦。经文自字恐衍。
于其国曰寡君之老。
 
疏曰。其国。自国中也。其君与民言。自称寡人。故此卿若与国中人语。自称曰寡君之老。○林沧溪曰。列国大夫于外曰子。则与庶邦小侯无别矣。于其国曰寡君之老。则与使者之自称于诸侯者。无别矣。且寡君之云。非所以称于国中。此皆可疑。若曰于外自称曰寡君之老。于其国曰子。自称曰某。则似为精当。○补注亦以寡君之老。称于本国。为可疑。
君子不亲恶。
 沙溪曰。疏与吕说不同。疏所谓君子。指孔子也。不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73L 页
亲恶。谓孔子恶而绝之也。吕所谓君子。指天子诸侯也。天子诸候不亲为恶。故不言出。不生名也。疏说似长。○杨梧曰。吕氏之意。谓天子诸侯。皆有德有位。不亲为不善。虽欲外之贱之。而不可得也。有垂戒之意。于文为顺。于义亦长。○按沙溪以疏说为长。杨梧以吕说为长。下文陈氏说。又似主疏义阳村浅见录。亦只载疏说。第愚意则吕说终是平顺。盖春秋之前。亦自有史策书法。如上文天王崩注。以为史策之辞是也。天子诸侯。有德有位。不亲为不善。故未尝言出及生名。若有亲为不善者。则位虽存而德已亡矣。故特书出书名以绝之。此则史策之正例也。陈氏所谓春秋书天王居于某地者二。而不言出。诸侯失地而奔者十五。灭同姓者三。而有不生名者。此则孔子笔削之大权也。传所谓非圣人莫能修之者。政谓此类也。
号泣而随之。
 沙溪曰。朴丈泂之(名泂)云三谏而不听。事虽非而不得已屈意从之。或曰三谏不听。随父所往而号泣也。愚意此两说皆非也。臣之于君。三谏而不听则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74H 页
逃之。子之于父。虽三谏而不听。亦无可去之道。随而不去。号泣而已。愚伏曰。父子天属也。无可去之道。故不可以三谏为节。随其所往。号而尽其诚。必以觉悟为期。本文平易明白。自无可疑。朴以曲从释随字固不是。高明又以不去释随字。必欲与逃字对举。恐失之巧。非记礼者之本意也。
御事之因。(问大夫之子章注。)
 按此本郑注说。注曰御犹主也。书曰越我御事。谓主事者。
士贱(止)自典告也。(问士之子章注。)
 
补注曰。疏曰士贱无臣。但以子自典告也。以此观之。下字恐是子字之讹。
数地以对。山泽之所出。
 杨梧曰。数地则知赋税所入之多寡。数山泽所出。则知货物所生之多寡。一云山泽。所以释数地以对也非。○补注曰。杨说为是。本注之意本然。而谚读对下着乎代吐误矣。当着为旀吐。○按疏曰数地以对者。数土地广狭对之也。山泽之所出者。又以鱼盐金银之类。随有而对也。以此观之。其意尤明甚。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74L 页
鲁立武宫。(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章注。)
 左传成六年。季文子以鞍之功立武宫。非礼也。
立炀宫。(注)
 左传定元年。昭公出。故季平子祷于炀公。(注平子既逐君而惧。乃祷于炀公之庙。○炀公伯禽子。)九月立炀宫。公羊传云立者。不当立者也。
跻僖公。(注)
 左传文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跻僖公。逆祀也。注僖尝为闵臣。位应在下。今居闵上。故曰逆祀。
养于涤者曰肥。(天子以牺牛章注。)
 
郊特牲帝牛必在涤三月。注云涤者。牢中清除之所也。
求得而用之曰索。(注)
 补注曰。祭义天子诸侯必有养兽之官云云。然则大夫无养兽之官。故求得而用之欤。
豚曰腯肥。
 沙溪曰。豚小豕。
脯欲敷割方正(脯曰尹祭章注。)
 补注曰。敷音敷布也。于文义不衬。疑当作剸。
稻曰嘉蔬。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75H 页
郑注。稻菰蔬之属也。○按此与陈注不同而似胜。
士视五步。
 郑注。士视得旁。游目五步之中也。视大夫以上。上下游目。不得旁。
辍朝而顾。
 郑注。辍犹止也。疏曰。臣于朝。矜庄俨恪。视不流目。若忽止朝而回顾。此谓非见异事。必有异虑也。○补注曰。注疏之意以为方在朝列。忽辍其容仪而回顾也。或云辍朝。只是罢朝之义。盖罢朝之际。亦当张拱端视而趋出。若或弛其敬谨。左右回顾。则失其容仪。而为人所骇惑也。
不饶富。
 按不饶富。谓不以其有天下之富而饶其物也。郑注以为富之言备也。备而已。勿多于礼。吕氏说。似以饶富为富饶之义。未知其如何也。
庶人之挚匹。
 补注曰。孟子告子篇。力不能胜一匹雏。朱子注曰。匹字本作鴄。鸭也。从省作匹。礼记说匹为鹜是也。字汇鴄并密切。音匹。鹜也。又匹一音木。家鸭也。亦作鹜云。而引曲礼此文以證之。按匹字。孟子注无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75L 页
他音。字汇虽有二音。其云音木者。只以曲礼此文为据。不可为准。今当从朱子之训。通作鴄。如本音读。
童子委挚而退。
 疏曰。童子之挚。悉用束脩。故论语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缨。马之繁缨。(注)
 按繁音盘。与鞶同。礼器繁缨一就注。繁。马腹带也缨。鞅也。在马膺前。染丝而织。以为罽。繁与缨。皆以此为之。○又纲目繁缨注。繁。马鬣上饰。字汇繁字注。马髦上饰。又马腹带也。然则繁字。似是通两物而名也。
鞲。(注)
 补注曰。俗名臂甲也。
妇人之挚。
 疏曰。所以用此六物者。椇法也。榛至也。脯始也。脩治也。枣早也。栗肃也。妇人有法。始至修身。早起肃敬也。
煅治。(注)
 补注曰。煅同锻。疏亦作锻治。士昏礼。腵脩。以其锻
云溪漫稿卷之十八 第 376H 页
治故云腵脩。
女挚(止)以告虔也。(注)
 左传庄二十四年。公使宗妇觌。用币。(注使同宗大夫之妇。觌见哀姜。执贽用币。)非礼也。御孙曰。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今男女同贽。是无别也。无乃不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