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隐峰全书跋 第 x 页
隐峰全书跋
[跋○识]
隐峰全书跋[李基敬]
[跋○识]
隐峰全书跋[李基敬]
隐峰全书跋 第 492H 页
右牛山先生安公文集十卷。基敬少也得其家藏草本而一读之。今先生五世孙昌贤。鸠财谋印行。属余校正。且命缀数语于下。噫。孟子曰。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盖虽无古之人。尚有其书。读而不知。非读也。此尚论者之必取乎书也。然文章末事耳。苟使其书。无可知之实。顾何用于读哉。先生之殁百有馀年。是集不行于世矣。世之称正直君子。必曰牛山。牛山者。是不过风声所及。而若其可知之实。固不得以知之。知之者又不足以尽先生。是集一出而先生之为先生者。悉在乎是。是乌可与徒事文章之末而无其实者。同年而语哉。先生早自得师。专心为己。虽不规规于著书论学。而自封事简牍。以至记言述事。无非本乎有用之学。使人读之。肃然起敬。最是为两贤伸诬之疏。溯究道统渊源。照(照作昭)晢心事本末。邪说横流。辟之廓如。其辞严。其义正。俾奸回奰屃之徒。莫得遁其情状矣。设为问答。论东国真儒。而推尊重峰。兼道学节义。为圃隐后一人。先生之学。几于知言而知人者。即是可知也。是非之辨。剖破藩篱。在君子亦责备于所恶。而必察其宅心公正又如此。尤眷眷于扶植纲常之重。闻有一忠一孝。无不记录而表章之。盖先生生而
隐峰全书跋 第 492L 页
禀得阳刚之气。践履纯确。毅然有不可犯者。常笃于君臣大义。 国家有难。则倡旅而从之。时政有失。则刳血以陈之。平居事为。大抵于气节上为多。而气节亦有许多般样。一似孝悌之有活底有死底。若先生之得于学力。而主达德之勇者。可但视以慷慨一节之士哉。迹其言行大致。所以舆卫乎斯文。津筏乎吾道。自为己任者甚重。尤翁所云南方之士赖而不失趋向者。特以其近功而言耳。非谓此事足以盖先生也。目今风俗日卑。士趋日下。气像言议。厌厌若泉下人。读先生之书而想先生之为人。尚可以少愧而知所立矣。愚于是集之行也。窃独为幸。岂亦衰世之意欤。噫。
崇祯三癸巳八月壬辰。后学全义李基敬。谨跋。
隐峰全书识[安昌贤]
右我五代祖考牛山先生遗草也。先生之弃世百有廿载。而斯文未布于世。惟祖惟父暨宗中诸父兄。世以为忧而未遑矣。不肖孙惟恐父祖之志是坠。又受家兄之命。乃就正于咨议金公钟厚,参议李公基敬。考其讹误。正其编次。分为十卷而谋入剞劂。则幸我先生子孙及尝景慕先生之缙绅章甫。助而济之。以至于成。可谓幸矣。而财力未赢。未能多印而广布。是
崇祯三癸巳八月壬辰。后学全义李基敬。谨跋。
隐峰全书识[安昌贤]
右我五代祖考牛山先生遗草也。先生之弃世百有廿载。而斯文未布于世。惟祖惟父暨宗中诸父兄。世以为忧而未遑矣。不肖孙惟恐父祖之志是坠。又受家兄之命。乃就正于咨议金公钟厚,参议李公基敬。考其讹误。正其编次。分为十卷而谋入剞劂。则幸我先生子孙及尝景慕先生之缙绅章甫。助而济之。以至于成。可谓幸矣。而财力未赢。未能多印而广布。是
隐峰全书跋 第 493H 页
为馀恨。呜呼。世之集文而锓寿者。将欲使万世之眼。因其文而知其人工夫之精笃。德业之崇广。而惟我先生不喜著作。惟务躬行。故居家弘范。治心大道。问学讲说。造工阶级。一无有形诸文字者。或有之而失于兵燹。今所遗存者。不过止于为师友伸卞。为世道记实而已。而其中抗义编,湖南义录,混定编,己卯录等书。或已别印而行于世。或以多帙而未能并锓。俱不载此册之中。其敢曰此足以寿先生于千秋。而使后人知工夫道德也哉。然吾东之学。倡于圃隐。传于静庵。昌大于牛,栗,重三先生之时。而先生或造其门而师学之。或纪其受诬之实而覈明之。以继明其道。而使后学者知有所依归焉。后之求观先生者。集此五先生之道德之气节之事业之出处之屈伸而观之。则庶乎先生之在玆矣。此册亦安知不为七分之草本也耶。不肖孙昌贤。谨识。
隐峰全书记实[安寿禄]
隐峰府君。著述多矣。元集五册。从叔父讳昌贤。活字印布。而力屈未广。己卯遗迹,抗义新编及年谱。续有刊出。而未免草率。混定编录。卷帙颇浩。誊传亦未几帙。盖己卯遗迹。为静庵而作。而并及党锢诸贤。混定
隐峰全书记实[安寿禄]
隐峰府君。著述多矣。元集五册。从叔父讳昌贤。活字印布。而力屈未广。己卯遗迹,抗义新编及年谱。续有刊出。而未免草率。混定编录。卷帙颇浩。誊传亦未几帙。盖己卯遗迹。为静庵而作。而并及党锢诸贤。混定
隐峰全书跋 第 493L 页
编录。辨栗,牛两先生诬。而备载两边文字。抗义新编。为重峰而作。散见各出。未成一统全帙。不肖窃以是病焉。与亡子命允相议编摩。未及成帙。而遽失亡子矣。惊惨之馀。不能如意下手。积年因循。若负大何。间者。专托于亡友郑君胄邦。精誊二帙。以为待时登梓之本。噫。府君道学节义之实。照人耳目。载在国乘。固不待言语文章。而既出于当时警咳之馀。精神心术之所寓。且况昭辨诬史。大裨世道。虽片言只字。岂可使任其湮灭无传乎。第念财力诚难办得。未知何日能得锓梓寿传乎否也。
崇祯后四乙卯孟冬。不肖六世孙寿禄。略识于卷端。
[隐峰全书识[安命宣]
右隐峰全书二十册。即我文康公府君牛山先生所著述。而旧有再从祖讳昌贤所印原集五册。年谱附录一册。而力绵未广。若己卯遗迹,混定编录,抗义新编等书。或有印本。或有写本。未成一部全帙。久为士林之所嗟惜矣。何幸我伯父参奉公五峰先生与伯从兄命允。积年编摩。以成全书。而至于年谱。亦广搜博考。分为上下两篇。而在昔丁酉。命不肖奉质于刚斋宋先生。有所增删矣。及是剞劂之际。不肖与族侄橚。同参校正之任。遂与仲弟
崇祯后四乙卯孟冬。不肖六世孙寿禄。略识于卷端。
[隐峰全书识[安命宣]
右隐峰全书二十册。即我文康公府君牛山先生所著述。而旧有再从祖讳昌贤所印原集五册。年谱附录一册。而力绵未广。若己卯遗迹,混定编录,抗义新编等书。或有印本。或有写本。未成一部全帙。久为士林之所嗟惜矣。何幸我伯父参奉公五峰先生与伯从兄命允。积年编摩。以成全书。而至于年谱。亦广搜博考。分为上下两篇。而在昔丁酉。命不肖奉质于刚斋宋先生。有所增删矣。及是剞劂之际。不肖与族侄橚。同参校正之任。遂与仲弟
隐峰全书跋 第 494H 页
命玄。极力搜访。得遗漏若干条添录。较旧谱倍觉该备。而与宗孙永焕。请弁卷文于锦谷宋先生之际。兼为就正。以为登梓之本。且于原集。不能无添删者。府君所著序记跋散见各出于诸篇者。曾为抄录于五册矣。今为合成全书。则多有重出处。不得不删去于原集。而亦有添载遗文数篇。盖己卯,混定,抗义诸篇。即隐峰府君所编摩。则不敢更有添删。而原集五册。已为本庵金先生钟厚,木山李参判基敬所校勘。屡经诸贤之手。岂不诚郑重哉。噫。府君道学节义。已详于文正公尤庵宋先生,文忠公市南俞先生状德之文。则今不敢更赘。而窃惟先生平日所钦服而师法焉者。惟圃隐,静庵,牛,栗,重五先生。则有以见府君造诣之高明。践履之笃实。而若出为世用。则其德业文章。必与五先生相伯仲矣。呜呼盛哉。盖此先集之役。实出于宗孙之积诚。而若非参奉公编次之举。则果何以成就巨创哉。适值本守俞侯建焕。损廪优助。拔例董役。虽是世谊之笃好。其尊德乐义之风。固可尚也。而亦可见儒林之公议也。第念卷帙颇浩。财力不赡。未能多印广布。是所恨也。而先生之道。若因是而粗传。
隐峰全书跋 第 494L 页
以之扶植纲常。舆卫斯文。则世道之幸。当如何哉。
崇祯后四甲子乾之上浣。不肖七世孙命宣。谨识。
崇祯后四甲子乾之上浣。不肖七世孙命宣。谨识。